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4:3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第一篇: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生活化”的思品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出现教师预期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的现象。初中思品课教学似乎“生活化”了,但效率低下、无效甚至负效。笔者根据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主体错位、目标虚化、探究空洞、呈现形式”四个实践误区,从“教材处理有效化、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素材精选化、教学方式合理化”四个方面对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 初中思品教学 策略

生活世界是思品教学魅力产生的源头,任何脱离生活世界的思品教学,都在失去人性之丰富性的同时,也失去了思品教学的生命力。在新课程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日益凸显。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出现教师预期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的现象。初中思品教学似乎“生活化”了,但效率低下、无效甚至负效。

一、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误区

(一)主体错位

从“生活化”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中选取的素材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但在这个问题上却存在主体错位的现象,即用教师的“生活”代替了学生的“生活”。

例如,用“小沈阳”作为上课素材,笔者想当然以为会出现的高潮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冷场。“小沈阳”自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为广大百姓所熟悉,由此,将之定义为“生活化”的素材并无疑义,但教师在授课时面对的特定学生,未必对教师所选的素材感兴趣。教师以为学生会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不买账,教师以为设计得很精彩的活动,学生提不起精神。笔者反思,之所以会这样,是源于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

教师与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初中思品教学中,主体是学生,关注的应是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目标虚化

思品新课程要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但有时我们创设生活化情境时为了求新、求异却脱离了学科特点,割裂了三维目标。

有一位老师在讲授民族精神时引用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特意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1:“假如董存瑞拉开的炸药包没有炸,那会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问题2:“你能不能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炸碉堡要方案?……

这位老师却显然忘记向学生讲述这段历史故事的主旨是为了什么。假如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真的找出了一种两全的炸碉堡的方案,那么,这位老师究竟是应当为学生的“聪明创意”而赞赏有加呢,还是为董存瑞的“思维反应迟钝”而喟然长叹呢?而一旦如此,我们煞费苦心的革 1 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主题还能落实吗?还能成立吗?董存瑞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还能像过去那样光彩照人吗?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符合学生生活经验要求,但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已经背离了思品课程的思想性要求。

(三)探究空洞

真实的生活是由一系列具体而现实的事件构成的,这是思品课生活资源的主要载体。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时会用到 “虚拟生活”。

例如,在“竞争?合作?”这一框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学罗列出关于“良好的竞争意识与不良的竞争意识”的相关知识点之后,提出了以下问题:

1、假如你有一本很好的参考书,你是否会借给你的同学?

2、如果你一直很胆怯,学完本课后,你是不会参加班干部竞选?

3、为什么?

虚拟生活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经常使用,因为虚拟生活也来自生活,但在使用时应注意精选素材,精心设计。上例材料所选事件自然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是问题所“虚拟”的生活情境不是生活中真实的矛盾冲突,再加上太明确的课题暗示和环境暗示,不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思想风暴,导致有探究之名而无探究之实,统一的答案是呆板与缺乏个性的典型,不利于德育的内化。

(四)呈现形式

选择生活化的素材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回归生活”的理念,但在日常教学中却会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的形式主义误区。

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一内容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了诸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又归纳了诸如圣诞节、愚人节、狂欢节等世界各国的传统节日,表面上热闹,学生热情高,教学氛围不错,但却对各种节日的文化内涵没有进行必要的挖掘,自然最后大多数同学对本课重点“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

教师虽然用了“生活化”材料却没能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去挖掘和提升内涵,让人感觉是在课程内容(糖果)上裹了一层糖衣,学生可能只是被花花绿绿的糖衣所迷惑,对五颜六色的糖衣感兴趣,至于自己吞下去的糖果是什么,他们却全然不知。

二、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对“生活化”的理解走样、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达到教学的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针对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误区,笔者从四方面对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教材处理有效化

1、学情前测

学情前测的传统方法是观察法,交流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积累经验法、聊天法等。在此基础上,“新闻报道的理性分析”,“网络调查”,以及“海报真情留言”(即将社会热点新闻以 2 海报的形式张贴,引导学生自主自由地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海报上)等方法,是随着时代发展目前进行学情前测的一些创新而有实效的好方法。

2、教材解读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但现行教材还存在着诸如资源陈旧、角色虚拟、问题无趣等问题,因此,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科学解读。如果教材中呈现的案例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确定符合特定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通过“学情前测”去真正了解学生(已有发展水平),通过“教材解读”,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要求达到水平),这样就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状况,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主体错位”的误区,又为教师科学把握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科学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状况后,初中思品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首先,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并重。

思品课承担着培养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必须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教育目标。然而,思品教学也要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教育目标的确立也必须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和切入点,把道德认识与学生的体验、感受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统一。

其次,理想与现实结合。

思品教学的目标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思品教学目标既要现实化,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实现性;又要避免平庸化,体现目标的理想性、先进性,能够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第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兼顾。

知识与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方面知识的获得与呈现需要有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准备条件。同样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知识之间也有着紧密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能脱离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三维目标是整体的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统一体,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理解。

初中思品教学目标科学化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和教材解读的基础上,既考虑社会需要,又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理想与现实并重,并且要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避免初中思品教学“目标虚化”的实践误区。

(三)教学素材精选化

首先,要精选符合学生生活需要、惠及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

思品教学内容涉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多方面,其中每一方面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知识内容。思品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这种学科的理论体系,对每一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完整的教学,必须淡化学科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和未来发展,构建符合学生规律、对学生终身受益的思品教学内容体系。

例如:《初中思品新课标》根据初一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生活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先从初中生眼前碰到的切身问题,再向学生提出“学做好学生、成为好公民”的要求;接着再按学生个人成长的线索,展开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从而使整个内容既较好地遵循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又较好地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层次性,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次,要充实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内容。

思品教学内容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充实和改造,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剔除落后于时代的旧知识,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思品教学内容之中,让现实生活成为思品教学内容的重要源泉。如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新形势下正当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的公平竞争与合理差别问题,现实生活中最需要的感恩、诚信、社会意识与公共秩序、廉耻感、同情心等。

第三、要筛选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例。

思品教学离不开典型事例。以往在事例的应用上往往过于理想化,多以伟人、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为典型,不仅时效性比较差,学生缺乏新鲜感,也往往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觉得可信度不强,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要整理、筛选来自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增强思品教学的吸引力。

例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笔者并没有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场景入手,而是从学生选举班委说起,然后推而广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而且增强了思品教学的吸引力。

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精选符合学生生活需要、惠及学生终身发展、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走进学生、贴近生活的典型事例,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时代特点。在表述上应用具体事例、数据、图片,在政治教育部分,考虑到政治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性和阶级特性,用事实说话,避免比较绝对的用语,而对于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或合理的道德取向和规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以亲切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以期让学生经由开放式的价值澄清过程而最终“自由地”得出正确的或合理的结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初中思品教学的吸引力,才能为探究的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合理化

初中思品教学教学方式的选择既要体现“生活化”的要求,又要防止为“生活化”而“生活化”的误区。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式合理有效,值得研究和借鉴:

第一、体验式。

教育不是抑制人,而是发展人;不是让学生死守三尺讲台,而是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因感悟生成自己的思考。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学生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知识经验真正变成学生个体的“精神食粮”。因而,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

第二、谈话式。

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互动、交往和对话的活动。所谓对话教学法不仅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教师可根据思品教学目标、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话题,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共同探讨,通过有趣的形式,澄清价值观念,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活动式。

生活知识和经验需要在课堂上的学习,更需要在实践中去领悟和应用。怎么样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最重要的。学生在改变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他的思想、道德意识也发生了改变,他的德性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成长。因此,将思品课延伸至课外,延伸至学生的真实生活,就很有必要进行有效的“生活化”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关心身边人,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实现思品教学的目标。因此,必要的课外实践作业,比如与亲人的交流与沟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体竞赛等实践活动是初中思品教学有效推进“生活化”的重要选择。

三、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之收获与反思

笔者通过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知与理解,而且促进了道德规范向道德习惯的内化,促进了学生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让我意识到了系统专业理论的重要性,于是,我加强了学习和反思。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初步形成初思品课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实际操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与教学实践水平。学习与反思,使我清醒,促我成长,坚定我走科研之路的信心。

结 语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走进学生,从学生真实的经验和需要出发,贴近生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效处理教材,科学确定目标,精选教学素材,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思品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才是真正有效的思品教学。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楼江红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3、《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董晨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4、《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

5、《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 2010年第3期

第二篇:小学思品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思品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们逐步熟悉和理解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生活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思品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情操。

【关键词】思品教学;自主;角色;品格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务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笔者作为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巧妙利用教学策略,才能提升课堂效率。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思想品德课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对小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它不应该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不能成为应试课。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因此,思品课教学应在改变单向灌输的教法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实施讨论法和活动法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此外,还应根据学校的条件,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教学设备,如进行多媒体教学等,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目的。在讨论法中,主要应致力于如何探讨根据思品课教学目的和内容来设计讨论题,掌握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动向,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或质疑,让大家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观看录像等教具演示或对自己身边事物的观察,通过积极的思考、充分的讨论乃至争论引导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在讨论中内化观念,以此达到思想道德认知和情感上的提高。

在实践活动中,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来开展活动,如对低中年级的学生,可结合教学内容,多采取灵活性、生动性、趣味性强,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如:讲故事、情景扮演等方法。

二要大胆地出课堂,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根据“课标”具体教学要求或目的,开展相对应的生产劳动,参观访问以及参加社会上各种有益活动等。与社会相比,学校是一个小课堂,在学校学的知识要应用于实践。掌握的理论要通过社会实践去验证,才能加以理解消化。学校还可以把思品课课内、课外的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整体规划中,与各种德育活动相辅相成,配合一致。特别注重研究思品课与班会、队会的共性和联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养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巧妙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

现行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插图,旨在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插图给学生以启示,达到导行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我注重在这些插图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插图创设环境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课时,我将课文内容全部制成课件,这样可使插图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其内容既有坐姿、站姿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上课后我一一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课件所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判断出正误,这时我抓住时机进行导行,我国民间有句俗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这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站”就是要站好,“坐”就是要坐好,有的说“站”就是要有站的正确姿势,“坐”就是要有坐的正确姿势……,这时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可变乏味的讲解为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图中所体现的道德观点、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了道德行为。

三、角色扮演再现情景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之所以说,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改,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资源,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资源,而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为“社会”进入课堂奠定基础。小学思品教材不只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的交际。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都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推而广之。

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

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又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我们先通过课内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和道理,再将学生带到室外的马路上、十字路口,指导他们辨认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请交通警察进行现场指导,让小学生开展相应的行为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学校通过思品课教学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启蒙性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孩子们也在变化,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抓住教材,采用灵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要善于处理教材,抓住导行切入点,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注重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经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步达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之目的。

第三篇: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论”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手段受到冲击,初中语文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必然为作文教学带来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学作为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长期以来,我们在寻求一条能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捷径,很多人在这条路上探索,其中不乏收获者。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成果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综述,一个是对当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综述,另一个是对改进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综述。

一、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写作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当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凸显的问题日益严峻,特别使我们农村老师费心费力教学,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却一直难以提高。

从学生的角度讲,首先,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没有写作的热情,写作文多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不能发自内心的写作;其次,当今的写作教学,几乎不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在训练方法上模式化、程式化。学生无论写什么文章,都是生搬硬套,内容空话、套话连篇,内容空洞无物。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学生获取素材便利,抄袭成风,千篇一例。学生处在一种“为了作文而作文”的状态;另外,学生自身缺乏素材积累,中学生生活阅历少,生活经验不多,接触的信息比较少,造成写文章时无话可说,难以写出有思想深刻的文章。

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方面是教师写作教学方法枯燥、僵化,当前一些教师不注重写作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死板的布置题目、批改作文、作文评讲。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低,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尽管写了很多作文,但学生的写做水平并没有多大提升,反而加重了学生对写作的反感心理;

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很多学校里,只有教师参与作文评改,教师的评语较为简单,作文讲评时内容空泛,学生难以有所收获,教学效率较低。

现今的作文教学提倡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彻底改变旧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同时建立以学科活动、课堂教学和环境熏陶有机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模式。

二、关于改进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

叶圣陶说:“夫文无本体,必附丽于事物而后成其为文,读物之实质固亦为种种之事物;而读物之处,事物正多,尤贵实际探求。”这就对写作的本质做了具体且透彻的阐述。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该怎样做?我们从不同方面汇总了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

(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广阔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学生创作的源泉。而写作素材的积累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可以采用“以读促写” 的模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语言文字、方法技巧,通过感悟,内化为表达生活的写作能力。要有效地实施“以读促写”,须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课内阅读的把握,讲解时要详略得当,抓住重点;第二,拓宽课外阅读,生活阅读,丰富学生获取知识和素材的途径;第三,要鼓励学生模仿优秀文章的结构、语言、立意和写作方法;第四,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借助联想展开思路,想出新意。

另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影视资源积累素材。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语文课程的资源载体越来越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比起传统的课本,影视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很多影视资源都与课本、课外读物中的内容紧密相关,并且更加直观和生动。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根据影视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鉴赏影视学习影视语言、表达方法、细节描写等。除此以外,优秀的影视剧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更加有深度,有思想。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作为写作教学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写作教学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无疑是促进写作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首先,可以开展个性写作教学。学生的自身兴趣、性格、气质、能力决定了其写作情形的千姿百态。在个性写作教学中,教师兼顾学生的群体性和个体性,启动学生个体的写作动机、顺应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第一,对于作文题目,教师可改变命题模式,拓宽个性写作的范畴,还可和学生共同商议母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层面的感悟生活,体会道理,深化个性写作的内容;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话语”体系,从表达清晰到反复锤炼,形成自有的语言风格。

其次,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探究式写作教学模式,适合议论文和说明事理的文章的写作,比如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发散思考,一步一步在探究中立意。体验式写作教学模式,适合景物描写类文章的写作教学活动设计,比如组织学生去看看秋天的风景,写观察日记。合作式写作教学模式,适合实用类文章的写作教学活动设计。现实中大型会议中起草报告,就用的是这种写作模式,先分头起草,然后分头修改,再组织讨论,最后进一步修改。

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有兴趣,有内容,有感悟。

(三)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写作教学。

从概念上讲,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合作学习主要分为四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和全员合作。合作学习强调师生关系是指导和参与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导师。

将合作学习应用到写作教学,即采用学生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写作目标。这种方式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能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选择写作内容,就避免了教师布置的作文题和写作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的弊端,让学生共同批阅小组成员的作文,多读多看多交流,就能取长补短,学生自己讲评,就能帮助他们主动发现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发现问题比被动指出问题更有实效。

第二,能拓宽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渠道,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同的学生由于阅读习惯,家庭背景等不同,积累的素材多种多样却又非常有限。学生在小组内或组与组之间交流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和积累的素材,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扩大素材积累的面,增加素材积累的量,通过交流讨论还能增加素材积累的深度;

第三,能发挥同伴的作用,激励学生勤写多练。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社会观点,这些同伴互动经历使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得以发展。在写作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能充分发挥同伴对个体的影响,发挥榜样的力量。第四,有助于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写作中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小组合作的一个基本的特征是小组成员都有均等的成功机会。成功的均等机会就意味着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学习写作中都能通过互相合作与交流而得到发展的机会,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努力而取得进步,进而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从而满足学生们内心深处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建立富有激励作用的多元化作文评价体系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激发学生写作信心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但由于语文老师教学事务多,靠一个老师去批改两个班级的作文,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批改周期长,不能及时的发放批改结果,错过了最好的点评作文时间。此外学生作文老师改,也使学生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学生们的作文水平自然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

因此,不妨把传统的老师批改变成学生互改,师生同改。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过程中,可以发表意见,进行点评,不仅大大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同时,老师讲评不应笼统空泛,更不应该无病呻吟。作文修改时,应该针对学生的习作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学生对批阅后的作文进行再修改、再点评,这样,学生无论面对自己作文中优点还是缺点,都能欣然接受,写作的热情也会高涨。

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在作文方面有“成就感”,形成一种作文自我需要的内驱力。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学习,乐于写作,并在写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教师对学生作文必须采用表扬、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多肯定,多鼓励,哪怕是学生一个字词、一句话用的好,都要给予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

参考文献:

[1]荆飞飞.初中作文现状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2]邹秀全.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2013(5).[3]王景翠.新课程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4]衣凯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运用[J].人生十六七(中旬刊),2017.[5]陈振俊.教会学生中进行个性化写作[J].大语文论坛(作文教学),2010.[6]谢敏.论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3.[7]肖韵彤.小组合作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科研博览,2009 [8]黄志国.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9]秦叔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发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2).

第四篇: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英语已经成为优秀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英语教师需改?M和优化教学方法,促使英语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文章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方法;学以致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62-01

英语学习无论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英语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既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又能够将所学内容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和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贴近生活,还原英语学习的本真。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掌握技能。

一、创设生活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要想让英语教学生活化成为常态,就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养成正确使用英语的习惯,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英语,又能将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可以对校园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营造出“生活中处处有英语”的氛围。例如,可以在走廊或校园显眼的位置张贴英汉双语的名人名言,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再如,教室墙上张贴的班规以及课程表可以采用英汉双语的方式,长此以往,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英语的熟悉程度,为学生创造更加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学校也可采取更具有创意的形式,可将每周的星期三定为“校园英语日”,鼓励学生在这一天尽可能地使用英语交流。尤其是在课余时间,教师要鼓励同学之间运用英语聊天、玩乐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既能增加校园生活的乐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学校在举办英语角、英语诗歌比赛等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踊跃参加,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要想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下学习英语,教师教学过程生活化必不可少。从当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有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较为传统,即以课本为主,教授学生课本中的知识,往往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非常不利于英语教学。因此,教师需优化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例如,在教授“Happy New Year”这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家在过年时都会做什么事情,倘若有学生说出“拜年”这一活动时,就可顺势引出“Happy New Year”这一内容,然后再循序渐进,讲解其他关于新年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过年时最爱吃的食物,然后再教会学生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及表达方法,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学会各种食物的英语表达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英语语感,促进其英语学习更加顺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模拟购买商品、医院就医、外出旅行等多种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在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中,作业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师为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激发潜能。在英语生活化教学中,学生的作业设计也需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使教学环环相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What time is it”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家庭作业:记录自己一周的作息时间,然后用英语表示并制作成表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又能反映学生的生活情况,对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及时给予指正和提出建议,促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具有趣味性的英语读物或动画片,让学生阅读和观看后,进行讨论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生活化是连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和不断改进,为学生营造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联系生活、感知生活,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培养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晶晶.让教学更生活: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2]黄焱.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3]吴海霞.浅谈语境理论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6(07).

第五篇: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作为初中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伴随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有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生活化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可为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文章就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运用的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分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途径予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85-01

艺术源于生活,而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改造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为目前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初中美术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学,另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挖掘其创造美的潜能。由此,本文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予以分析。

1.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意义

初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主动性挖掘,而且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予以深入地发掘,这是初中美术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美术课教学的出发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使美术课成为初中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而言,美术教学课堂中仍旧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学方法的落后、美术技术的薄弱以及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想脱离等方面。

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运用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就生活化教学的中心而言,其教学根本在于生活,即将抽象化的学科内容生活化,采用生动、形象以及具体化的方式将学科内容表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学科知识在生活中良好地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美结合学生的生活以及美术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而达到呈现初中美术教学特点的目的。

2.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1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其二,利用自制的美术教具;其三,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言,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上升,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当前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摒弃传统的依靠课本传授知识的方式。分析其原因在于,除部分可以采用课本知识表示的信息外,多数有用的教学信息仍然无法仅依靠课本予以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于声音、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予以呈现。

例如:教师在教学传统节日美术作品时,传统教育方式获取的教学效果较为单一,而依靠多媒体手段将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相关资料以及有趣见闻等予以生动形象的表现,便于学生获取更为直接的信息,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利用自制美术教具而言,主要是为有效解决部分学校教具资源匮乏的情况,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自制教具为一种特殊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动画、幻灯片等形式进行教学,也可以学生的自身需求为教具选择及制作的依据。教师的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而言,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展具有意义的比赛活动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例如:教学人物写生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教室外进行写生,并让学生自主寻找以及观察身边事物,查找人物外貌差异,在现实生活中融入美术知识。

2.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一方面,教师需要开发课本中的内容。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属于一门重要的课程,而且美术教育教学本身是对于自然社会的认知与感受。教师在原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于生活化内容,可以有效地衔接课堂内外,将课堂知识良好地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素描时,可以联系农村以及城市中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气息的事物。建议学生参观历史名城,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并掌握当地的历史文化,描绘古建筑物时,为能够更好地展现古建筑的风格,需要对古建筑的历史予以了解,采用生活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创作灵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写生活动。不断发展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彰显,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审查事物美的关键在于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深入地发掘以及观察,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画时,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风景画中蕴含的道理,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出门写生的方式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以生活中含有的美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悟生活中理解风景画的内涵。

3.结束语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予以纠正,在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并将其良好地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美的发现者,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 葛赛芬.初巾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之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0,09(12).[2] 许菁.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施方式探讨[J].快乐阅读,2012,10(19).

下载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关注身体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受益一生的事情。所以针对此种情况,......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007-10-01 12:23:54) 转载 标签: 分类: 作文研究 我记录 职场故事 教育杂谈 瑞安教师 谢尚江 课题研究 作文研究 作文生活化......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唐桂银 摘要:作文教学必须依托大语文教育环境,把习作与生活链接起来,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环境中,引导学生用......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转贴) (2008-01-03 19:19:56)标签:杂分类:他山之石 谈 新乡市长垣县樊相镇中心校语文课题组一、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语文......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贯穿于教育的实践活动当中。在针对有效教学的究中,我们也发现关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众......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1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