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标准化
教学标准化建设研究
上海 萧文煜
2011年是上海劳教(戒毒)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年。市劳教局提出以二级化管理为契机,着力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品牌化水平,推进教育管理标准化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意义非凡,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落实好首要标准,实现确保上海劳教(戒毒)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总体目标。本文拟从多角度论述教学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并实证分析教学标准化建设的原则、方针及内容,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一、教学标准化的定性分析
首先对几个基本概念进行释义:标准、标准化、教学标准化。
(一)“标准”与“标准化”
所谓“标准”是指为获得最佳程序,促进效益最大化,经科学研究、协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被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为特定工作提供规则和指南的规范性文件。“标准化”则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上述定义可以做如下分析:
1、“标准化”的目的是为获得最佳程序,促进效益最大化;
2、“标准”需要通过科学的论证、分析和研究,协商制定,并要通过公认的权威机构加以批准,从而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标准化”所指向的是重复性事物,即多次反复出现的事物,现代社会中,生产、管理、服务、教育、技术等等领域几乎都具有重复性特征;
4、“标准”的属性是提供规则、指南和特性的规范性文件;
5、“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并非孤立性、一次性、停滞性的,而是呈现出关联、循环和上升特征。
6、“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以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充分发挥事物价值的有效手段。
(二)教学标准化
劳教场所的“教学标准化”是劳动教养机构制定、发布和实施教学标准的过程。它是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领域,目的是为了落实首要标准,实现教育、感化、挽救劳教人员的工作方针。劳动教养机构在对劳教人员的日常教学实践中研究、积累而形成了用于指导教学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并将其制定成规范性文件,而后发布并实施,这一过程就是“教学标准化”。
二、教学标准化的实证分析
教学标准化是上海劳教系统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构建教学标准化的必要性是由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标准化自身优势所决定的。
1、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劳动教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向劳教人员传授文化知识,进行政治教育,灌输道德观念,实现心理矫治的职能,是培养劳教人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路径,也是沟通民警与劳教人员的重要桥梁。基于此,努力构建教学标准化,才能确保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
2、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不足
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大,政令不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开展教学工作;备课、上课不认真;复习、考试走过场;课堂纪律松散;民警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承担教学任务的民警缺少必要的物质补助;考核机制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解决这些不足需要构建标准化,从而促使教学工作走向规范和严谨。
3、教学标准化的优势
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学工作的职能,根本途径是构建教学标准化,原因即在于标准化自身的优势。
(1)建立最佳秩序。建立教学标准就是对参与教学的主体——民警(教育者)和劳教人员(学习者)——的一种约束,在这一约束下,民警和劳教人员的行为得到协调和统一,进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学秩序。
(2)指导示范作用。教学标准的建立为教学工作中的民警和劳教人员提供了行为指南,规范教与学的行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确保民警与劳教人员在正确的模式下作为或不作为。
(3)鼓励不断创新。标准的约束并非是束缚,它在规范的同时是鼓励创新的。因为标准是经验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为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动力,并通过创新来完善标准本身。
(4)促进效益最大化。教学标准是劳动教养机构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分析、论证而形成的正确和有益经验,以标准化规范民警与劳教人员的教学行为有助于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可行性分析
1、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积累了内在动力
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而有益的经验,如集中备课制度,巡课制度,入所、常规、出所循环教育方式,不断完善的教案等等,这些都为教学标准化构建提供了内在动力和成长的土壤。
2、其他领域改革建设提供了外部条件
二级管理是构建教学标准化的重要契机。二级管理的推进明确了劳教场所的基本职能,理顺了权责关系,使管理程序更加精简,实现了劳动教养机构内外部资源的优化整合,顺应了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为标准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有利时机。管理标准化、执法标准化,保障标准化,预警处突标准化与教育工作标准化齐头并进,并为教育工作标准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教学标准化建构的原则、要求和过程
教学标准化的建构应当遵循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并结合劳动教养工作的具体特征,遵循合法、统一、完整、适用原则,集思广益,统筹安排,分工负责,精心研磨,制定出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体系完备的教学标准。
(一)教学标准化建构的原则
1、合法原则。教学标准化规范体系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尤其要遵循《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劳动教养管理工作若干制度》、《劳动教养管理执法细则》等基础性文件。使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工作的程序等等不与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2、统一原则。教学标准的规范内容应当由当劳教系统统一制定,在结构、格式和表述上一致,体现全局性,并且统一适用于各个基层劳教单位。
3、完整原则。教学标准化体系设计的范围和内容应覆盖劳教场所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师队伍管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现场管理,电子台帐记载及工作考核等所有活动
4、适用原则。教学标准应紧密结合劳教场所教育工作的特征和劳教人员的特点,切实抓住教学水平、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保留成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摈弃不适宜的部分,力求简明清晰,逻辑性强,便于操作。
(二)教学标准的制定要求
良好的标准应该具有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等特征,具体而言:目标指向明确,即教学所遵循的标准总能确保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实现;显示程序,即指明实现教学目标所要经历的必经程序,使教学操作方法清晰明了;准确,即避免使用抽象或模糊的概念,使教学工作执行者对每一项标准都能做出明确的解读;具体,即量化,每个主体对标准都能以相同的方式理解;现实,即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标准的制定还要防止出现以下情况:各文件之间不一致,甚至矛盾,造成执行者无所适从;脱离实际,摒弃原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顾实际工作,另搞一套,增加负担;闭门造车,目光狭隘,不懂得吸收别处的有益经验;照搬照抄,脱离本单位实际;违背法律规定或者降低法律标准,违反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准则。
(三)教学标准化建构的过程
1、全员参与,集思广益。教学标准化的构建必须集合全员的智慧和力量,不仅需要上级部门的领导,更需要下级尤其是基层民警的一致参与,广泛收集教学工作中积累下来的有益经验和方法,以确保教学标准的科学性、完整性与合理性。
2、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教学标准化构建的意义重大,劳教场所应当以教育处(局级)和教育科(所级)为专门机构负责具体工作,并有主管教育的副局长和副所长全面领导,进行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等相关职能工作。
3、学习标准,培训骨干。劳教场所应当组织教育条线的民警广泛学习标准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培养一批在标准化建设领域有一定造诣的骨干队伍,作为教学标准化建设的主力军。
4、统筹安排,周密策划。识别劳教场所教学标准化构建的过程及作用,明确各部门职能,落实措施,理清权限,划定关系;制定教学标准化构建的目标和方针,激发民警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5、分工负责,编写文件。局教育处,所教育科,以及主管本大队教育工作的警长和专职教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制定教学工作各方面的标准化文件,并逐级上报。
6、反复修改,严格审批。对已经成型的标准化文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证,客观评价其合法性、合理性、适用性,修正其中的不妥之处,反复研讨、纠正,逐级审批,确保科学性。
7、发布文件,组织实施。对最终定型的标准化文件予以发布,并经各级组织贯彻落实,实施到位。
四、教学标准化的制度建构
教学标准化的制度建构要求我们制定《教学工作指南》,进一步规范教时、教材和教法,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真正做到师资保证、内容保证、时间保证、制度保证、效果保证。
(一)教学工作的行政结构标准化
《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劳动教养管理所设立教育机构。”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局教育处、所教育科、大队长(分管教育工作)、大队教育矫治主管警长、专职教师、其他民警以及劳教人员。教学工作的行政结构标准化具体如下:
局教育处统一管理全局教学工作,行使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等相关职能。所教育科统一管理全所教学工作,行使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等相关职能。大队长分管教育工作,落实上级布臵的各项教育任务,并结合大队教育工作实际,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大队教育矫治主管警长协助大队长做好劳教人员教育矫治工作,负责落实安排劳教人员各类教育活动;负责组织开展个别教育、心理矫治工作;抓好综合治理和所区文化建设;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专职教师负责课堂化授课,批阅劳教人员作业。其他民警负责维护课堂秩序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劳动教养人员的政治教材和教育计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劳动教养工作管理机构编写和制定,劳动教养管理所具体安排实施。劳动教养管理所应当设臵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运用电影、电视、广播等进行辅助教育。经常组织劳动教养人员开展文体活动,编写墙报,自编自演有教育意义的文艺节目。
(二)教师队伍管理标准化
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劳教场所教学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队伍管理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1、完善的选拔标准。在民警当中选拔专兼职教师要有严格标准,通常而言,学历、工作经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结构和水平等应该作为一名民警能否成为教师的考量因素,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素质。结合劳教场所的现实情况,专兼职教师应当具备如下条件:本科学历以上,三年以上从事劳动教养工作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强,普通话标准,热爱教学工作。
2、健全的进出机制。教师队伍应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包括人员的稳定和数量的稳定,从而确保教师本身的专业性。但教师队伍又不能一成不变,要保证其能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对专兼职教师进行考评,按照工作实绩确定等级,并考虑到年龄、经历等因素,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不断的吸收优秀的、适合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而那些不合格或有其他不适合的人员的退出教师队伍。民警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申请加入或者退出专兼职教师队伍,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3、科学的考评办法。对已经成为专兼职教师的民警进行日常考评,考察其备课情况,授课效果,台帐记载,作业批阅,学员的考试合格率等情况,作为确定其教学工作成绩的标准,并划分成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以及不合格等级,作为提干、奖励、惩罚以及退出的依据。
4、严格的审批程序。
教师队伍的管理,无论是准入、退出、考评以及奖惩都由教育所长及其领导的所教育科讨论决定,并在全所范围内进行公示,同时报局教育处备案。定期召开教育所长会议,讨论事宜由大队教育矫治主管警长、大队长、所教育科、教育所长,逐级上报和审批。教育部门应该按照严格的审批、审核手续,确定相关事宜。
(三)教学内容标准化
1、授课内容标准化。劳教场所课堂化教学的授课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教育等等。根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对劳教人员的教学内容应确定如下:
(1)对劳动教养人员应当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结合进行文化科学教育,生产技术教育。应当以社会主义法制,道德品质和革命人生观教育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施教,疏通引导,以理服人的原则,使他们转变思想,改邪归正。其中应当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等。授课方式采取上课、讨论、个别谈话,举办展览、外出参观等方法,并运用各种社会力量,组织家属劝教,邀请原单位、街道组织、社会知名人土、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和解除劳动教养后表现好的人给劳动教养人员作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2)文化教育,对新收劳教人员进行文化水平测试,根据劳动教养人员的实际文化程度,分别编班,开展扫盲班、应用文班等,参照一般中小学的课本,进行语文、数理化等教育。
(3)劳动和生产技术教育,应当结合劳动生产进行讲授。注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如计算机等级培训班、面点制作培训班、建筑物清洁培训班、汽车修理及销售培训班等,旨在提高劳教人员的职业技能,增强出所后再就业能力。
2、授课方法。课堂化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专兼职教师讲课和播放教育录像,采取集中授课;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
3、集中备课。所教育可应组织民警定期开展集中备课,在每周的星期三,在教育中心进行。专职教师必须参加备课,对授课内容、方式、重点、难点等问题认真讨论,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教育科负责人应当对授课提出必要的指导,并对备课情况进行监督,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
4、认真上课。专职教师应当认真履行授课职责,吸引劳教人员的注意力,将授课内容全面深入的讲解,使之渗透到劳教人员的内心,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对于学员提出的问题,应当认真解答。
5、完成作业。劳教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作业;专职教师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批阅,对于存在的错误责令劳教人员整改,并按照完成质量给予优、良、中、差的评定,作为劳教人员平时成绩,计入学期末的综合评定。
6、试前复习。考试之前,专兼职教师应当组织劳教人员进行必要的复习,针对考试的内容确定复习内容;劳教人员应当认真复习,备战考试。
7、定期考试。局、所教育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考试,检验劳教人员的学习效果,并将评分作为综合考察劳教人员服教改造成绩的因素之一。
(四)教学现场管理标准化
1、时间标准。《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教育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每天不少于三小时,劳动不超过六小时。教学工作中的时间标准包括时间点、时间段和期限。教育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进度表,教师民警则严格按照该进度表授课,对各项工作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以及持续的时间要严格遵守,并掌握好期限。教学时间应当安排在晚上,课堂化教学、职业技能教学每课时长45分钟,教育录像时长45分钟,学员完成当天的每课作业时间为45分钟,考试时间为2小时。
2、干警职责。授课民警负责课程的讲授,应另外安排2至3名民警组织劳教人员进出教室,维持课堂纪律,确保授课顺利进行。
3、学员纪律。学员在上课期间应当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仔细思考,不能随意说话、走动;提出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配合授课民警推进课程进度。
(五)电子台帐记载标准化
现阶段电子台帐的记载已经趋于成熟,完全采用网络系统记载方式,主要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进度,点名册,教案,学期总结和考试成绩等等。教育台帐电子版由局教育处制作,各劳教所统一使用。大队教育矫治主管警长负责填写教育台帐,所教育科对大队电子台帐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对错误记载予以扣分处罚,并责令整改。
(六)工作考核标准化 考核标准是对教学参与主体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的标准,是衡量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尺。
1、民警工作考核标准化:所教育科负责考核大队教学工作,对授课民警是否按时备课、授课、批阅作业,电子台帐记载是否准确、及时,劳教人员的考试成绩的合格率;非授课民警是否能维护课堂秩序等进行定期的查验,对于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的给予处罚,并对大队长和大队教育矫治主管警长给予相应处罚。
2、劳教人员考核标准:大队教育矫治主管警长负责考核劳教人员接受教育的情况,主要依据劳教人员是否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成绩是否合格等,进行必要奖罚分。
3、教育部门考核标准:局教育处对各劳教所教育科的工作进行考核,主要考量因素是是否按规定程序和要求选拔专兼职教师,是否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4、责任标准:这是关于违反规定应承担责任的标准,是处罚机制。对于没有按照教学标准落实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罚,必须要有确定的标准。
(七)教学标准化构建的三个步骤
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标准化需要三个步骤:
1、建立反映教学工作原理和实际需求的各项标准。前面所诉的教师队伍管理,课堂化教学内容,教学现场管理,电子台帐记载,工作考核等等标准应该逐步建立,并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这是构建标准化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步骤。
2、将各项标准整合,形成教学标准体系。教学标准数量多,体系庞大,应当将各项标准加以整合是之协调一致,避免矛盾和不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标准体系,才能发挥标准的作用。这是构建标准化的第二步,也是关键步骤。
3、将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形式支持创新和完善。标准的建立和标准化的推进都不是一劳永逸的,标准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跟上时代变化和事业发展的趋势,标准化的构建也要创新方式。这是构建标准化的第三步,也是提质步骤。
五、结语
教学标准化是取得教育成果的重要保障,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参照的规则和指南。它致力于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指导示范教学工作,鼓励不断创新,促进效益最大化。教学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队伍管理标准化,课堂化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现场管理标准化,电子台帐记载标准化,工作考核标准化等等。构建教学标准化包括三个步骤:建立反映教学工作原理和实际需求的各项标准;将各项标准整合,形成教学标准体系;将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形式支持创新和完善。构建教学标准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教学参与者的行为,尽可能的排除不适当因素的干扰,确保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李春田主编:《标准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郭静波主编:《ISO9000族标准与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出版;
第二篇:教学标准化汇报材料
张庄完小迎教学标准化学校验收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磁窑镇张庄完小位于秀丽的彩山脚下。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317名学生。教职工21名。近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创办“标准化学校”为突破口,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现将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明确责任,实行职能部门教师工作责任制。
学校把端正教育思想、创办特色学校、争创一流质量做为办学目标,各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每学年一次优化组合,学校根据工作业绩聘任中层干部,根据综合量化成绩聘请科任教师。这一制度,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近年来,学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师生成长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专用教室配备齐全,各类教学用房均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教学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器材配备齐全,今年9月我们为所有班级配置了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实现了“班班通”。另外,我们改建了标准化科学实验室,新增了教学仪器,按规定配备了实验管理人员,教学仪器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开出率均达100%。
三、完善德育途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体验教育为手段,以自我教育为目的教育方式。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让每一堵墙壁说话,让每一寸土地育人。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 “课前一支歌”、“街队背古诗”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类教育。”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不断探索家庭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
四、科研兴校,突出教学中心
1、在教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学校牢牢把握教学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为抓手,以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为重点,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扎实推进“三环节”教学,大力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2、落实制度抓细节。做到工作之前定目标,工作之后有反思。学期初,各处室认真制定各类工作计划;学期结束,各部门及时反思总结。落实教学常规,我们重抓“七环节”落实。力争备课求实、上课求效、作业求精、辅导求细、检测求严、分析求全、研究求新。使项项工作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有评价、有反馈。
五、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全面均衡发展。
1.向社会和家长公开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开足上齐每门课程,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课。
2.因势利导,和谐开展“2+1”体卫艺教育。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在校时间总量,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做到定时
间、定内容、定场地、定器材、定指导教师,推进“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
3.严格执行上级收费标准,无乱收费、乱摊派资料现象。六.注重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施“梯级成长”的人才发展工程。引领教师向着一德、二智、三实、四新的目标发展,沿着“合格教师——教学新秀——教学骨干——教学能手——教学名师”五个梯级向更高层次迈进。通过“机制激励、榜样示范、校本培训、活动提高”几项改革措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好、理念新、业务精的学习型教师团队。
一是加强班子自身。我们以建设“三能(能说、能干、能写)、四强(团结协作强、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廉洁自律强)”班子为目标,采取“三层(支部会、校务会、教工大会)、四制(班子例会制、量化管理制、岗位责任制、目标奖惩制)”的管理机制,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竭智尽力,科学高效”的工作精神,探索出“爱严有度、策略激励、奖惩分明”的人文化管理新模式。目前,已建立了一支善于学习、团结协作、勇于创新、雷厉风行的领导集体。
二是评价机制已经形成。我们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全方位量化,制定了量化考核细则,建立教师五评机制,即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领导评,同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并作为教师评模选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七、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偏多。一些老教师介入新课程
以后,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材、教学策略等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以引领老教师走进新课程为工作重点,打开思路,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他们迅速走进新课改。
2、骨干教师队伍还比较薄弱。我们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今后,我们将加大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让全体教师紧跟课改的新形势。
3、学校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4、通过自评,我校找准了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有的放矢,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力度。
千帆竞发东风助,正是扬帆远航时。我们将以次检查评估为契机,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扎实整改,努力实践,注重内涵,突出特色,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使我校跨入先进行列。
磁窑镇张庄完小 2011年10月27日
第三篇:教学标准化学校创建方案
“教学标准化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逐步实现学校教学标准化为目标,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效益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实施学校教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创建目标:
总体目标:用硬件标准化的观念抓硬件设施,用管理标准化的观念规范教育行为,用质量标准化的观念提升教学水平,用发展标准化的观念促进学校高层次突进。通过努力,使学校环境和条件更加完善,技术装备全面达标;教师队伍配备整齐合理,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教育内涵得以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校园更加平安和谐,成为小学教育优质品牌。
具体目标:
(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以教学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使教育教学仪器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全面达标,使学校布局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专用教室建设更加规范、标准,校园环境更加优雅整洁,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得以提升,整体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把强化学校管理作为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行制度管人,岗位管事,民主参与、和谐管理的文化型管理模式。管理注重实际,强化责任,关注过程,落实细节。管理不断从“制度管人”走向“文化管人”。
(三)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外出学习和校本研修,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高度关注教师职业生命与职业生活,高度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高度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打造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
(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均衡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阶段推进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6月)
1、学习有关文件,理解教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内涵。
2、对照标准,严格自查,摸清底数。
3、结合实际制定创建规划及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10年7月——2010年8月)
1、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师资配备比例及学科岗位设置配齐师资。
2、结合危房改造,建设综合楼,改善办学条件。
3、按规定标准配齐、配全各专用教室的设备设施。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绿化、美化校园。
第三阶段(2010年9月)
1、各项工程验收。
2、准备材料,迎接区教研科研中心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观念保障
学校领导充分把握教学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内涵,切实精髓,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教学标准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进而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组织保障
学校将具体内容进行任务分解,迅速启动由学校一把手主管、主抓、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管理人员具体落实的层级落实体系,由德育、教学、财务、后勤等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并将工作推进情况细化分解、明确要求、规定时限,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位
(三)队伍保障
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在建设中起决定性因素。努力解决学校教师短缺问题。同时我们以教师专业化建设为重点,以“名师讲坛”为平台,为老师搭建学习、交流、发展的舞台。注重薄弱教师培训,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努力改善教师待遇,在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方面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办学保障
1、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国家各学科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师角色,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并转化为教学行为,认真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进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用责任和爱心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规范办学行为,引导学校注重内涵发展,立足本校实际,创办科技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特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完善德育管理,彰显学生个性。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充分发挥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注重活动育人,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努力改进传统德育工作模式。二是开展“养成教育、自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四项主题教育。逐步构建起教育内容分层递进、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相互联动、学校、家庭、社区横向贯通的德育课程体系。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4、狠抓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为契机,以实施“有效教学”为抓手,积极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来。用“五先”引领课堂行为的实质转变:能让学生观察的先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体验的先让学生体验;能让学生思考的先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先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小结的先让学生小结。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打造高效课堂”,有效地促进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意识、细节意识、问题意识、效率意识的增强。
坚持“三次备课二次反思一次突破”的集体备课制度,即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分享经验第二次备课,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第一次反思;上课后再一次反思,反思之后第三次备课,最后实现课堂教学一次突破。如此循环,不断在备课——交流——上课——反思中磨砺自己,实现课堂教学的飞跃。为保证集体备课的效果,我们实行教研组长——教导处签字制,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凝结智慧,分享经验。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观摩、研讨活动,“借助名师的智慧,精彩我们的课堂”活动,落实区中心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着力研究有效课堂,精心打造有效课堂,倾心探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严控作业时间,分层布置作业,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学常规管理力求精心、精细、精品,备、教、改、导、考、析、研每一教学环节都落实到位,真正落实到每个年组、每门学科、每位老师、每一堂课。从管理中要效益。
深化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
(五)文化保障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深厚的文化底蕴时刻熏陶、净化着心灵,升华着人性,完善着自我。
我校致力于提升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依托泰山本土资源和文化资源,坚持求真、唯美、尚德、笃行的学校文化建设总思路,深挖、整合并提炼“百年实小”精神,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用责任与爱心奠基幸福人生”为基本办学理念,创建充满“责任与爱”的校园文化氛围。目前,学校已形成制度文化、环境文化、长廊文化、活动文化、班级文化、教师文化六大支柱的校园文化体系。
漫步实小,时时处处感受到文化无言的教育。每一段走廊、每一条楼道、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营造着别样的氛围。青砖灰瓦、镂窗水墨,泰山文化、诗词歌赋,传统佳节、文言警句;神奇自然、奥妙太空……处处透射启迪与警示。班级文化,彰显个性。步入教研组,民主、合作、和谐之风迎面扑来,“让生命的精彩美丽绽放,用生命的光辉照亮前方“……成为每个教研组成员最热切和真诚的心灵写照。
阅读中外经典,校园溢满书香。“文化造就千秋业,润物无声芳满园”,我校结合“浸润中外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的文化理念,开展了“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经典诵读实验。大型阅览室、每周一节阅读课、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校刊《新丛》设有专栏发表师生佳作,这些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让读书成为师生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
浓厚的校园文化,滋养着每个实小人的心灵。
(六)投入保障
积极争取政府投入,申请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专项拨款,做到专款专用,推进教师培训、校园建设和仪器设备更新。
(七)评估保障
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
建立评估体系——根据教学标准化学校创建标准制订评估体系,组织评估,监督规划方案的实施,对不达标的地方要及时整改,限期达标;对在推进标准化创建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2010.年6月
附:
教学标准化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 艾宪宝 副组长
张义国 刘国庆 组员
任志强 尚圣太 王传平王淑华李 勇赵晓兵李兆春 任 涛 赵 勇 杜国栋
第四篇:标准化双语教学平台--上机操作
上机操作任务:
1.各位老师注册一个账号,请管理员审核。
2.下载软件、解压缩,如果有U盘请在U盘中登陆软件。3.下载演示电子书V1.1。
4.点读一篇语文课,朗读过程暂停、继续。5.使用聚焦功能聚焦某一句话。
6.上传本地资源,一个ppt(准备ppt),删除一个资源,移动一个资源。
7.在软件里搜索资源平台资源(松鼠图片)。8.做一个荷花的画廊(准备图片)。9.搜索一个字的笔画笔顺。
10.资源平台上下载一个(松鼠的教学课件),收藏一个(松鼠的习题)11.备课本上收录平台资源,上传本地资源。12.软件上个人空间下载刚才上传的资源。
第五篇:标准化
标准化
1、标准
1)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
2)分类
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的推荐性标准,强制性以外的为推荐性标准。国家标准将以下纳为强制性标准:
药品
食品
卫生
安全(生产、运输、劳动)
环保
工程建设
重要的通用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
互换配合 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
地方标准将以下纳为地方强制性标准:
工业产品安全
卫生要求
备注: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地方标准,当相应的国家标准发布后,其对应的地方标准即刻废除。
3)标准周期
标准实施后,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为5年。
4)标准代号、编号、名称
标准代号
GB(强制性国家标准)
GB/T(推荐性国家标准)
GB/Z(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JB(国家军用标准,其为行业标准)
GSB(国际实物标准,其为国家标准)
DB(地方标准)
标准编号
一般由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发布年代号(四位数)3部分组成。
标准名称
一般由引导要素(肩标题)、主题要素(主标题)、补充要素(副标题)、发布年代号(四位数)4个要素组成.比如:《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GB/T 16260.1-2006)》,软件工程为引导要素;产品质量为主体要素; 第1部分:质量模型为补充要素;2006为年代号。备注:
ISO 20000为IT服务管理的国际标准。
ISO 27000为信息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
2、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1)分类
分为基础标准、开发标准、文档标准和管理标准。
基础标准
软件工程术语、图形、符号。
开发标准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软件支持环境、软件维护指南。
文档标准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开发文件编制指南、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管理标准
配置管理、质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2)软件文档(文档标准)
软件文档可分为3种类别:开发文档、产品文档、管理文档。
开发文档
描述软件开发过程的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 产品文档
产品使用、维护类的文档,比如:用户手册、培训手册等。
管理文档
软件项目管理类的文档。
3)软件质量管理(管理标准)
软件质量分为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使用质量。
内部质量
内部的质量,比如:做一个项目时项目组成员的愉悦度。
外部质量
即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
使用质量
是在软件产品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质量,一个产品是否成功实现自身质量相当程度取决于使用质量。
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1)机房组成机房是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 主机房
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辅助区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安装、调式、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监控机房、维修间、打印室等。
支持区
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支撑的场所,包括:配电室、UPS室、空调机房、消防用房、安防控制室等。
行政管理区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的场所,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值班室、更衣间等。
2)机房分类
A级机房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A级机房内的设施应采用容错配置。
B级机房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B级机房内的设施应采用容余配置。
C级机房
A、B级之外的机房属于C级机房。
C级机房内的设施应按基本需求配置。
备注:
冗余:同一时刻只有一套系统在运行,当系统故障时会自动切换到冗余系统工作。N+X,X
表示冗余模组的数量。
容错: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相同配置的系统在工作,至少能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
或人为操作失误事件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设备布置
机房净高不应小于2.6m。
搬运通道不小于1.5m。
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机架,其间距离不小于1m。
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或机架,其间距离不小于1.2m。
当需在机柜侧面维护时,机柜与机柜之间或机柜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m。 成行排列的机柜,长度超过6m时,两端应设置出口通道,通道宽不应小于1m,局部
可为0.8m。
4)接地保护
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采用4种接地方式。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保护损坏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部分接地,保证人员的安全工作。
直流工作接地(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而定)
防雷接地(一般小于10Ω,最好是小于4Ω)
备注:
防静电接地与安全保护接地不同,是将设备外壳接地,防止静电对人体的伤害。对于联合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Ω。
5)其它
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主机房温度(开机时)23±1℃,主机房湿度()40-55%。
面积大于100平米的主机房,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应分散布置,面积小于100
平米的主机房,安全出口可只设置1个。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应自动关闭。
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交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以下文件: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及相关文件
设备和主要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设备和主要材料的检验记录
工程验收记录
项目经理填写交接记录,施工单位代表、建设单位代表、监理等相关人员确认签字。
5、计算
一个网络系统中有270个信息点,求需要RJ45头的数量。
一个信息点在工作区子系统需1跟直连线(2个RJ45头)用于信息插座与计算机的连接,在管理区子系统需要1根跳线(2个RJ45头)用于信息插座接入部分与配线架的连接,则需要总数量为:m=(N*4)*(1+15%)=270×4×(1+15%)=1242个。
信息点:是指各类电缆或光缆终接的信息插座模块。
15%是考虑施工过程中额外损耗的富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