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情况总体说明(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4:2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情况总体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情况总体说明》。

第一篇:1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情况总体说明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情况总体说明

课程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托。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近两年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依照高校办学教育理念,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对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努力突出师范性,加大数学教育类课程和以见习、实习为核心的实践类教学课程的比重,强化以师范生基本技能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以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为支撑,将具有一流的师范生技能,具备较高的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能力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 力作为培养特长,建立“合格+特长” 的培养模式。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本科培养方案体现专业特色

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各板块目标明确,不论是专业必修或专业 选修,都形成支撑培养目标的课程群,且课程的前后次序、衔接更趋合理。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方向是数学系本科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数学学科和数学教育双重素质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课程体系改革与培养目标定位一致。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培养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能力为主线的要求,特色鲜明:加强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设置较多教师教学实践环节;加强中学数学解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将数学教育理论与中学数学教学实际相结合;将数学理 论与生活实际通过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合理配置课程群

体现专业必修基础的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论、运筹学、近世代数、离散数学。

体现专业选修基础的课程: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方法论、点集拓扑、微分几何、数学教育史、数据结构、数学物理方程、专业英语、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

体现数学教育方向的课程: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教育史、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数学方法论、教育心理学等。

体现基础数学方向的课程:微分几何、点集拓扑、数值分析、泛函分析。体现应用数学方向的课程:数据结构、运筹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

数学教育、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等三个专业方向,由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构成 其专业方向,充分体现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思想。

配套教材的选用

教材的选用,提倡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重点教材和获奖优秀教材,同时允许教材的多样化、个性化;鼓励使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建立严 格、科学的教材选用、评价和奖励制度。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

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合格人才的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始终将实践教学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保证学时的前提下,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制定开设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应用能力。

规范管理,责任到人,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重课程体系各课程内容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教学文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规范统一,为此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制度,即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指定具丰富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专人负责,由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建设。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注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课堂讲授与实践结合,习题讲解与展开讨论结合,增加直观感 受,拓展知识视野,满足了少学时情况下大容量教学内容的要求。规范管理过程和责任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保证了高质量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

适当开设选修课,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为了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打下一个宽广的知识平台,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完善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前沿内容,便于学生更快的适应当前社会,找好立足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院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法鉴赏、音乐教育、军事理论教育等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门类齐全的选修课为大学生发展兴趣、培养爱好提供了空间,每个学生充分张扬自我个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毕业后道路的选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同学科进行交叉学习的条件,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开展思考,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其创新潜能。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

从教师教育模块来说,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处理好数学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专业课程的“学”与教育实习的“教”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如何教”的教育学、心理学、学教学论等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扩展教学技能培训,增加教育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专业教研室每学期初都制定本学期的教研教改计划。对数学专业发展、建设、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做出安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本专业老师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讨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课程建设改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数学专业建设。数学系建立了以课程为基础、优秀课程为重点的课程建设体系。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各专业必修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继续增加了以学科发展前沿和新兴交叉学科介绍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门数;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了具有我系特色的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学院

数学教研室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号

第二篇: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

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

一、课程标准:建设重点专业核心课程4—5门、群内其它专业核心课程2—3门(共计8—10课)。具体要求如下: 1、60%精品课程教材正式出版,体现工学结合的任务(项目)导向、校企合作编写;

2、完成核心课程实训项目指导书(内部)

3、核心课程标准

4、核心课程教学课件

5、核心课程教学评价报告;

6、学生学习管理

二、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将核心课程建成网络课程

2、提供学生学习资源(课件、习题、课外实训项目等)

3、提供教师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教案等)

4、教学视频

三、专业标准:

1、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将精品课程建成网络课程,充实网上学习资源等(网上学习、交流)

3、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调研报告、改革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报告、实施成效报告

4、完成专业实训指导书汇编(含所有实训项目)

5、编写“岗位——职业能力构成——课程”图

四、教学改革与成果发表

1、获得厅局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

2、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

3、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

五、进度安排 在建设期内,原则上均匀安排建设进度;以月度为单位,标明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对于特殊情况,可调整建设进度安排。

六、验收方式

1、专家组对完成的材料验收;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

3、通过专家听课评价;通过学生评价;每门核心课程不少于2个单元的教学录像通过专家评价。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2004年成功申报成为校级重点专业,2012,本专业立足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在突出师范性的同时,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技能的指导原则,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为培养理念,建构全程性、多途径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已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建设成效显著的专业。

一、专业建设整体情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4年正式升为本科专业,并在同年9月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是黑河学院首批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现有学生350人,2012年共招生51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副高职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本专业具有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5人。近几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在原有网络课程基础上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参加专业课程网络培训学习12门。2012年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申报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市社科联成果奖2项。2012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3余篇。2012年本专业在原有2609册图书的基础上又购进图书资料991册,声像及电子类图书70多种。管理用微机14台。三十五年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名,2012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2.65%。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

几年来我系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我校历史传承、办学定位、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等实际,汉语言文学专业确立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教学、科研为两翼,以资料和设备为保障,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我系特制定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的岗位需求为前提,坚持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突出师范性、加强综合性、着眼实用性、力求多样性,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一)以培育名师为统领,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造就一支结构优、素质好竞争力强的师资队伍。为大力培养教学名师,汉语言文学专业采取送出深造、校外引进、在职提高等措施培养教师,鼓励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2名青年教师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申请报考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派教师到国内及省内名牌大学对口进修提高,2012年我系派出1名教师赴黑龙江大学做为期1年的青年访问学者;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定期参加短期培训和学术会议,本派出2名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专业学术年会,1名教师通过考试获得国家汉办派出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任职资格;利用校内、外“名师”资源对青年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建立“传、帮、带”机制。多渠道更新拓宽教师知识面,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年龄构成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岗专业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 8人,硕士12人,博士2人,高职称全部为本科生授课,累计学时数达2000学时。

(二)以教改、科研立项为基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秉承以教改、科研项目促教学的原则,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如: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作品为原点辐射带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这样既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又理清文学史脉络,还为专题研究打下基础。1年来,中文系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制定了《中文系2013—2015科研发展三级规划》,申报获批省级以上课题2项,其中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是我校首次获批;组织申报校级课题7项,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5项。申报及获得各级给类科研成果奖励8余项。

教改立项包括课程与学科的渗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探索个性化与普适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教师和课程的风格;重视理论课的实践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全程化考核等。成果几乎覆盖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课程,提高了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建设情况

为拓展教学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特从校内教学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校内教学实训

在正常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之余,我专业特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采取培训、比赛、推广等方式,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竞争性、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本,中国古代文学教师指导组织了“我爱唱诗词”活动。活动中,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诗词《木兰辞》、《春江花月夜》等八篇进行了配乐演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古人的诗歌,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交流。学期末,文学教研室在系内举办以爱情为主题的新春诗会。此次爱情诗会既是中文系师生用诗歌与激情喜迎新年的独特表达,也是文学教研室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和演绎,在读、背、悟、写、演中切实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我系还为学生搭建平台,组建综合技能团队,由本专业教师为中文系学生举办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第一、二课堂的教学延伸中彰显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色和动手实践能力,师生互动实现双赢。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定期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实际创作能力。专业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本专业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建立学生社团及协会,如:语韵协会、墨韵协会,负责在学生一二年级阶段配合“普通话”、“三笔字”课堂教学,通过班级各种课外活动强化巩固学生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1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为学生做此类学术报告多场,参与二课堂活动达百人。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专业在注重校内教学实训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为师范毕业生走入社会、走入学校、走入课堂打下良好基础。如:鼓励学生支教实践,参与课外活动等,此外,2011年我校与东莞东部教育合作,派学生深入东莞实习,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派出23名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能力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此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五、教学改革与管理

(一)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应大力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让课堂内容从单一讲授到直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2012年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教学;一方面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增进与学生交流,拓展学习内容。共有23门课程申请通过了多媒体课件认证,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二)教学管理

1.健全教学管理队伍,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了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确保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注重教学规划及质量的提高,制定相应课程质量标准

完善基础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理论实践课程的考查和考核方法。建立系、教研室和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系领导每学期听课,教研室定期研究教学问题,教研室开展期中课堂听课、教学互评活动。定期召集学生座谈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规范教学行为,约束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3.制定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坚持教材建设科学、有序原则

专业主干课程将继续选择采用适合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需求的国家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六、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反响。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精英或业务骨干。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等基本指标之中,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2.65%。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中国语言文学系

二○一二年十二月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2004年成功申报成为校级重点专业,2012,本专业立足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在突出师范性的同时,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技能的指导原则,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为培养理念,建构全程性、多途径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已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建设成效显著的专业。

一、专业建设整体情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4年正式升为本科专业,并在同年9月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是黑河学院首批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现有学生350人,2012年共招生51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副高职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本专业具有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5人。近几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在原有网络课程基础上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参加专业课程网络培训学习12门。2012年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申报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市社科联成果奖2项。2012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3余篇。2012年本专业在原有2609册图书的基础上又购进图书资料991册,声像及电子类图书70多种。管理用微机14台。三十五年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名,2012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2.65%。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

几年来我系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我校历史传承、办学定位、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等实际,汉语言文学专业确立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教学、科研为两翼,以资料和设备为保障,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我系特制定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的岗位需求为前提,坚持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突出师范性、加强综合性、着眼实用性、力求多样性,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一)以培育名师为统领,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造就一支结构优、素质好竞争力强的师资队伍。为大力培养教学名师,汉语言文学专业采取送出深造、校外引进、在职提高等措施培养教师,鼓励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2名青年教师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申请报考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派教师到国内及省内名牌大学对口进修提高,2012年我系派出1名教师赴黑龙江大学做为期1年的青年访问学者;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定期参加短期培训和学术会议,本派出2名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专业学术年会,1名教师通过考试获得国家汉办派出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任职资格;利用校内、外“名师”资源对青年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建立“传、帮、带”机制。多渠道更新拓宽教师知识面,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年龄构成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

业在岗专业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 8人,硕士12人,博士2人,高职称全部为本科生授课,累计学时数达2000学时。

(二)以教改、科研立项为基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秉承以教改、科研项目促教学的原则,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如: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作品为原点辐射带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这样既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又理清文学史脉络,还为专题研究打下基础。1年来,中文系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制定了《中文系2013—2015科研发展三级规划》,申报获批省级以上课题2项,其中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是我校首次获批;组织申报校级课题7项,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5项。申报及获得各级给类科研成果奖励8余项。

教改立项包括课程与学科的渗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探索个性化与普适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教师和课程的风格;重视理论课的实践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全程化考核等。成果几乎覆盖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课程,提高了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建设情况

为拓展教学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特从校内教学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校内教学实训

在正常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之余,我专业特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采取培训、比赛、推广等方式,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竞争性、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本,中国古代文学教师指导组织了“我爱唱诗词”活动。活动中,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诗词《木兰辞》、《春江花月夜》等八篇进行了配乐演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古人的诗歌,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交流。学期末,文学教研室在系内举办以爱情为主题的新春诗会。此次爱情诗会既是中文系师生用诗歌与激情喜迎新年的独特表达,也是文学教研

室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和演绎,在读、背、悟、写、演中切实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我系还为学生搭建平台,组建综合技能团队,由本专业教师为中文系学生举办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第一、二课堂的教学延伸中彰显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色和动手实践能力,师生互动实现双赢。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定期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实际创作能力。专业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本专业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建立学生社团及协会,如:语韵协会、墨韵协会,负责在学生一二年级阶段配合“普通话”、“三笔字”课堂教学,通过班级各种课外活动强化巩固学生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1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为学生做此类学术报告多场,参与二课堂活动达百人。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专业在注重校内教学实训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为师范毕业生走入社会、走入学校、走入课堂打下良好基础。如:鼓励学生支教实践,参与课外活动等,此外,2011年我校与东莞东部教育合作,派学生深入东莞实习,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派出23名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能力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此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五、教学改革与管理

(一)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应大力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让课堂内容从单一讲授到直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2012年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教学;一方面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增进与学生交流,拓展学习内容。共有23门课程申请通过了多媒体课件认证,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二)教学管理

1.健全教学管理队伍,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了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确保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注重教学规划及质量的提高,制定相应课程质量标准

完善基础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理论实践课程的考查和考核方法。建立系、教研室和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系领导每学期听课,教研室定期研究教学问题,教研室开展期中课堂听课、教学互评活动。定期召集学生座谈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规范教学行为,约束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3.制定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坚持教材建设科学、有序原则

专业主干课程将继续选择采用适合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需求的国家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六、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反响。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精英或业务骨干。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等基本指标之中,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2.65%。汉语言文

学专业建设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中国语言文学系二○一二年十二月

第五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年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年论文》指导书 撰写人: 撰写人:杨禾花 审定人: 审定人: 毛志强

一、学年论文的目的与任务

学年论文是学生在学年结束时完成的学术性的论文,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 已有知识进行学术研究,分析解决所属专业领域的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缜 密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及论证才能,发挥创造精神,并作为检验学生一学年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学年论文是学生在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整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的一次训练,并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本学年论文的 目的和任务是: 1.检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效果和收获; 2.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获取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创新能力; 4.使学生了解期刊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并遵照要求完成论文写作; 5.使学生认识遵守学术道德的重要,培养科学创造精神;

二、学年论文的时间安排

序号 学年论文教学工作内容 教学工作目标、要求 论题要求明确具体,具备一 定的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第 12 教学周 学生应仔细拟出论文提纲,使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 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根据论文提纲写出论 文,论文要求格式规范,有 第 13、15、封面、14、摘要、关键词、标题、16 教学周 作者、正文、参考文献,字 数在 3000-6000 字之间。时间安排

完成论文选题及提纲

完成论文定稿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年论文共两篇,分别安排在第三、第六学期,每次二周的 学时,每次 1 学分。学年论文的时间安排在第 12 到 16 教学周中分散进行。

三、学年论文地点安排

校内

四、学年论文内容具体安排及要求

(一)项目一:论文选题及提纲 1.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及提纲。2.操作过程: 由教研室分别指定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和初步选题。选题初步确定以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专业报纸期刊以及电子信息数据库(包 括网站)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前人工作成果,收集有关论据材料,与指导教师讨论确定 论文题目。学生在动手写作论文之前,应仔细拟出论文提纲。3.基本要求:

(1)论题要体现本专业的基本训练内容;同时也可考虑专业扩展,选择边缘专业的 论题。

(2)论题应尽可能结合实际或指导教师科研进行,来源于实际论题有利于增强学生 的责任感、紧迫感。(3)论题类型应尽可能多样化,消除雷同的课题;论题可由指导教师提供或学生自 己收集,若是指导教师列出的课题应多于其指导学生的人数,便于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 进行选择。最终指导教师必须把关。(4)论题研究内容不能太宽太大。选题切忌空泛性,宜小不宜大。(5)课题必须具有可完成性,即在保证课题质量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 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课余可以完成。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要适中。

(二)项目二:论文定稿 1.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论文定稿。2.操作过程: 论文的写作过程采取教

师跟踪辅导和学生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论文提纲写出论文,在对文章反复修改后打印出来,上交指导教师。3.基本要求:(1)论文基本构成 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通常由题目、摘要及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部分组成。许多专业学术期刊还要求要有英文摘要。○题目

题目要简明、确切、具有概括性,字数一般不宜超过 20 个字。○摘要及关键词

论文的摘要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 成果结论。摘要可在 150-250 字的幅度,不宜过多,也不要太少。关键词以 3~5 个为宜。3 ○前言或引言

论文的前言或引言一般应阐明选题的缘由;本研究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评述;本 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概述成果及意义。对于数千字的单 篇论文,“前言”两字一般并不写出。○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详细的表述,是全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的撰写应注 意理论联系实际,系统组织论点论据,按逻辑展开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论文中引用别人 的观点、意见要明确交代,禁止照抄照搬而不做任何说明的学术剽窃。○结论

结论是对论文进行归纳综合后得出的总结,是全文的思想精髓和文章价值。要求概 括简明、措辞严谨,但又能使人领会。其中可以写进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对于数千字的单篇论文,如果结论部分不长,“结论”的标题也可以不列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作者的取材来源及材料的广博性和 可靠性。参考文献按规格要求书写。未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献采用脚注引用,即在引用 的行文中右上角注明脚注标号(如①、②),在当页下方按标号顺序列出文献出处。公开 发表或出版的文献采用文末注,即在引用的行文中右上角注明标号(如[1]、[3~4]),在全文末按标号顺序列出文献出处。具体如下: 期刊:作者.论文名[J].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专著和译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不列).(译者+“译”字).出版地:出版社,年份.文集:文献作者.文献题名[A].文集编者姓名+“主编”两字.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 版社,年份.起止页码.报刊:作者.题名[N].报刊名,年份-月份-日期.(版次).未出版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作者.论文名[R].学术会议名(会议地点)或会议文集 名.年份.(会议文集页码.)未公开发表资料:作者.标题[Z].年份.网站上不明原始出处的文献:(作者).题名[Z].网站中文名(http//www.××××××)如果作者不止一人,三人内的一般全部列出,姓名间用逗号,最后一个姓名之后仍 然用英文的点号,多个作者可以只列前一、二位加“等”字,而外文文献多名作者的最后 用“at.al.”。学年论文不要求英文摘要,如愿意进行写作训练的,注意不用严格按照中文摘要翻 译,而是按照英文语言习惯去写。位置可以安排在中文摘要之后,或者参考文献之后。并在摘要文字上方列出英文标题与姓名的汉语拼音。(2)论文书写编排要求 论文要求不含摘要、参考文献之外的全文不少于 4000 字,用 A4 纸打印。具体的编 排规定是: 论文标题:黑体加粗,三号,居中。有副标题者自破折号起另一行,黑体小三号加 粗。中文摘要:与姓名部分隔一行,宋体、五号。左右均在端线缩入两字(移动 Word 软件中标尺限定),使其与下面的正文相比横宽较小。提示的“摘要”两字,黑体加粗,置于摘要文字之前,顶格,并与摘要文字之间格开一字。在标题和摘要文字之间各隔一 行,居中并在两字之间空开 1-2 字:“摘 要”。提示的“关键词”三字,顶格,黑体加粗,五号。列出的关键词宋体,五号。关键词之间为分号,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 点。“摘要”和“关键词”的提示不用方括号“[ ]”括起。如有英文摘要,与标题及关键词一起参照中文摘要格式编排。英文标题全用大写字 母,摘要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提示的 Abstract 和 Key Word 黑体加粗。论文正文:宋体,小四号。其中的各级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数字与章节标 题之间空一字,不用标点。具体的编排为: 一级标题(包括结语):黑体加粗,四号,编号的数目字顶格; 二级标题:黑体加粗,小四号,与左边端线缩进一个汉字; 二级标题以下用“1)、2)、3)”等编号的小标题,楷体加粗,小四号,与正文有所 区别。如还有“①、②、③”的再次一级,则不做字体字号的区别。参考文献;宋体,五号。

正文中的脚注一律用 Word 软件中上方工具菜单的“插入”-“脚注和尾注”中的“脚注” 给出。引用文献的词句则在“×××(19××)”之后或之前加引号明确,并用与文末参考文 献编号相同的方括号编号,用“格式”-“字体”中的“上标”注明。文章的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和大小。论文的 结构一般并不复杂,通常章节编号分到第三级即可,这样到三级标题缩两格正好与文字 段落起首缩进两字平齐。三级标题以下如还要分小标题的,可以用“1)、2)、3)……” 以及“①、②、③……”的标号。要注意用作符号的大小写、斜体及上下标书写正确。标点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 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名词和名称: ① 要正确使用专业术语和科学名词,专业术语和科学名词以国家有关标准、教材或 专业名词词典为准。不要使用日常俚语。术语名词的使用要前后统一。② 英文缩写代替的术语名词首次使用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③ 外国人名和地名除熟知者(如托马斯· 库克)可按标准译法写译名外,其余直写英 文原文,不译成中文。④ 国内单位要使用全称,不要简写(如“中国科学院”写成“中科院”等)图表:正文中的表、图要分别编号,并应该注意文内放置的插图图名应在图的下方,而表格的名称则在表的上方。如果图表较大,或者同类表格较多,只是用做佐证,应该 放在文后作为附图、附表。表格中的资料如并非自己亲自调查,必须在最下方说明“资 料来源:……”的字样。插图和表格应安排在离正文说明文字的近处,不要超前或过分拖后。

五、注意事项

遵守学术道德,杜绝弄虚作假。

六、上交成果及成绩评定

1.上交成果:按照一般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的大致篇幅和基本格式,完成一份选题得 当、言之有理的论文。2.成绩评定:学年论文的评定根据论文的观点、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 评价,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及格以上获得学分。

下载1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情况总体说明(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情况总体说明(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本专业有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方向,有一大批学术水平高的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重......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范文大全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 1.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历 目前所在: 广州 籍贯: 婚否: 身高: 湖南 未婚 167 cm年龄: 国籍: 民族: 体重: 23 中国 汉族 68 kg 简历求职意向 求职职位: 投资/理财顾问/科研/实验室/仓库......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职业规划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职业规划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属于基础型专业,就业面较宽,不过考研仍然......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历范文 | 各专业简历范文 | 各职位简历范文 | 个人简历范文 | 英文简历范文 | 求职 简历范文 | 英语简历范文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目......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荐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荐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荐信1 尊敬的领导:您好!当您亲手启阅这份自荐信时,就是对我过去四年努力学习的检阅。当您最终合上这份简历,也许翻开了我人生的......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大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大纲目录 1、数学分析 2、高等代数 3、解析几何 4、大学物理 5、复变函数 6、常微分方程 7、中学数学教学法 8、初等代数研究 9、几何画板 10、实变......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求职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求职信1 尊敬的领导: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材料!我是巢湖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xx应届本科毕业生。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贵校有雄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