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导学案

时间:2019-05-15 04: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寓言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寓言导学案》。

第一篇:人生寓言导学案

《白兔和月亮》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

能力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得失之患的人生态度,以良好心态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扫除生字词障碍

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

嬉戏()风韵()

厄()运

险象迭(得失之患()

窖(心旷神怡())生)

泯()灭

禀()告

二.整体感知(带问题阅读):

(1)白兔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之处?找关键词

(2)白兔得到月亮前和得到月亮后的赏月心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找关键词

(3)文中出现了两次转折,两次转折处,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一下作用。

(4)为什么说“和人类不同”,那人类是是怎样的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5)通过阅读这篇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或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解释词语:审美,闲适,窖,得失之患,泯,举世无双

《落难王子》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

能力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其情节的巧妙。

情感目标:明白挫折和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及正确面对人生际遇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二.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述故事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讨论理解寓言内容和含义

问题(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问题(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问题(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问题(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多少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问题(5).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二,比较阅读

回过头看看,我们知道《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王子》都是寓言,那我们可以试着去比较一下他们的异同。(借鉴第三课《短文两篇》所讲过的异同归纳来分组进行《人生寓言》的讨论)

讨论归结:

四,反思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五.小结

六.作业

解释词语:厄运,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

第二篇:人生寓言学案

《人生寓言》学案姓名初一()班

对今天的我说:教师寄语: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

福(贺拉斯《歌集》)

【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一、自主学习: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作者简介:

3.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慧.心()皎.洁()嬉.戏()风韵.()召.见()慷慨..()闲适.()金窖.()宝藏.()抢劫.()撤.销()禀.告()厄.运()掳.去()行乞.()心旷神怡.()乌云蔽.月()险象迭.生()得失之患.()慧心未泯.()4.根据意思写出适合的词语。

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各种危险的现象一个个出现。()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事情)突然发生。()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请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一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写一写:

二、课堂学习·研讨: 《白兔和月亮》

1、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白兔拥有月亮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如此变化?

3.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4.读完寓言,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落难的王子》 1.王子落难的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2.王子遭受了那些厄运?

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4.文章的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本课收获:

第三篇:人生寓言学案

木头营子中学“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活页学案

执笔人:盖 强 审阅人:吕建东 时间:2011年9月日

人生寓言学案

【学习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学习重难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自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1、出示课题。

2、介绍寓言

3、朗读

4、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5、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木头营子中学“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活页学案

执笔人:盖 强 审阅人:吕建东 时间:2011年9月日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6、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自学设计】

1、导入 木头营子中学“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活页学案

执笔人:盖 强 审阅人:吕建东 时间:2011年9月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2、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3、整体感知

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4、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5、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木头营子中学“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活页学案

执笔人:盖 强 审阅人:吕建东 时间:2011年9月日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比较阅读

6、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拓展延伸】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第四篇:寓言四则导学案

七(上)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使用时间: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知识链接】

1、体裁介绍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1)伊索生平介绍

伊索,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虐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神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众神之王。他掌管着天地的秩序。赫拉,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3)《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

1、寓言定义:寓言,这是一种隐含有或的故事。“寓”是“”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寓言的篇幅大多,主人公可以是人、生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对于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寓言作者往往把它们人格化。我国先秦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古希腊产生的《伊索寓言》,历来为世界各国所传诵。

2、参看知识链接。

【合作探究】

一、研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自由诵读。

思考: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2、集体诵读,思考下列问题。

(1)赫耳墨斯是一个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3)“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4)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语调和神态。

①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②点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4、概括寓意:

5、集体诵读。读出语气、语调。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自由朗读,读顺文章。

2、指名朗读,并评点。

3、思考:(1)蚊子的话用怎样的语气读?

(2)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概括寓意:

(4)阅读如果改编寓言结局,寓意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课堂小结】

寓言就是这样通过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以后我们读寓言的时候

就要想一想: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收获,给没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初读----读准确,读通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朗读中不添字,不漏字,每一个字都读准确。

2、在课文中标注不认识或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

1、解释下列词语:

(1)智子疑邻()(2)不筑()..

(3)其邻人之父亦云().

(4)暮而果大亡其财()()()...

-------《智子疑邻》

(1)马无故亡()而入胡(2)人皆吊()之 .

(3)居()数月(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5)其子好()骑(6)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

2、翻译寓言,复述故事。(故事情节写在下面空白处)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合作探究】

1、从《智子疑邻》一文中获知,我们应该对正确的意见采取怎样的态度?

2、作者写《智子疑邻》这则短小的寓言故事的本意是什么呢?

3、生活中是否有“智子疑邻”的现象?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谈谈。

4、《塞翁失马》的寓意是什么?。

5、出自《塞翁失马》的成语是:。好事一定能变成坏事吗?坏事一定能变成好事吗?

【课堂检测】

读下列“伊索寓言”,依次概括出它们寓意的一项是()

蚂蚁和蝉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

衔肉的狗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快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乌龟和老鹰

乌龟请求老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狐狸和葡萄

狐狸饥饿,看见架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想摘,又摘不到。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这是酸的。”

小蟹和母蟹

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为什么横着走路?要直着走才合适。”小蟹回答说:“妈妈,你带路,我照着走吧。”可是那母蟹不会直着走,于是孩子说她笨。① 办不成事,勿推托时机未成熟。

②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③劝别人做容易,自己做难。

④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却瞧不见自己的。⑤人,不要太贪心。⑥好逸恶劳的人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A、⑥④②①③⑤B、⑥⑤②③①④C、⑥④③②⑤①D、⑥④⑤②①③

一、导入

同学们,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它转身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希腊寓言故事,看看它们讲了什么故事,又蕴涵怎样的哲理。

1、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1)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2、(2)“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词,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上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3)嘲笑宙斯,讥笑赫拉,表达了赫尔墨斯的爱慕虚荣。

(4)表明了他自己的小人之心自命不凡。

4、这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虚,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尊大„„

(1)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2)战斗前:是因为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胜利的信心。

战斗后:是得意忘形,吹嘘自己的胜利。

(3)骄兵必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师小结: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所以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

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

修补。

古代对老年人(多指男性)的称呼。

晚上。果然。丢失。

答案:(1)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2)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3)与人为善。不要凭感情无端猜疑他人,如果能做到公正无私,便不会被感情左右而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4)、判断事情应该客观,不可以加入主观因素。

答案: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是正确的,效果也不见得好。

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子: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第五篇:30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学习重点】

重点是分析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

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虐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神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众神之王。他掌管着天地的秩序。赫拉,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3)韩非(?~公元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著书,成十余万言。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韩王派遣韩非入秦,秦王却又不加信用,后又听了李斯、姚贾诬陷,将他拘囚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今传本正合其数。不过今本除《史记》中所举《孤愤》《说难》等十篇外,多有窜入文字。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画鬼最易”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淮南子》

西汉初年杂家著作。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汉书·刘安传》称“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21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8卷,言神仙黄老之术”。《外书》《中篇》已佚,《内篇》21卷,即

今存《淮南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子》列为杂家,历代无异说。不过综观全书,其中虽然夹杂一些孔丘、墨翟、申不害、韩非的思想,但正如高诱所说“其旨近老子,澹泊无为,蹈虚守静”(《淮南鸿烈解序》),是汉初黄老无为思想的继续。

由于《淮南子》出于众手,材料来源亦颇庞杂,多是旧有材料的重新组合,其文体与《吕氏春秋》相近,但其中保存了中国不少古代神话传说和史料。其中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夏禹治水等,或仅见于本书,或可与他书参证,都常为研究者所引用。

《淮南子》本名《鸿烈》,又名《淮南鸿烈》,经西汉刘向校定后称《淮南》,《隋书·经籍志》始称《淮南子》。通行本甚多,以清代庄逵吉校本较为精善。有东汉高诱注,今存;许慎注,有辑本。近人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辑集高、许旧注,并吸收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了补正。

2、体裁介绍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自主学习】

1、为加点字注音。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

2、学生对照《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学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然后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 此独以跛之故 .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3、选出不是同义词的一项()

A.失败——惨败; B.排除——排斥; C.庇护——保护; D.重视——轻视

4、选出不是反义词的一项()

A.渺小——伟大 B.增加——降低 C.坚定——坚决 D.冷淡——热情

5、解释下列加点词。(1).人皆吊之 吊:()(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

6、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

简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7、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8、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C.宣扬自己的功绩,要称雄于动物界。D.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

9、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词。(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合作探究】

10、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11、在《智子疑邻》中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寓意(1)、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2)、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

(3)、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

(4)、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5)、读罢本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2、《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

【课堂练习】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4、在文中找出与“你并不比我强”这个否定句相应的肯定句是()。这两句把蚊子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15、判断正误:

⑴蚊子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狮子,根本原因是蚊能咬狮子。()

⑵在写法上,上一则寓言是反衬手法,在修辞方面本则寓言用的是拟人手法。()⑶本文是在篇末点明寓意。()

⑷能概括蚊子战胜狮的神态的词语是“势不可挡”。()

16、能确切概括蚊子结局的成语是()

A.后悔莫及

B.可歌可泣

C.乐极生悲

D.宁死不屈

17、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第一次表现蚊子的什么特点?第二次表现蚊子的什么神态?

18、这则寓言说明了()

A.狮子虽然庞大,却没有本领。

B.是不是真有本领,不取决于个子的大小。

C.蚊子败在蜘蛛手里,是出于偶然。

D.取得胜利后,不能盲目骄傲,要谨慎从事,否则会受挫折。

【拓展提升】

21、请你诊断:

案例如下: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三十课答案

【自主学习】

1、zhòu bì jiào kǎi jù bì bǒ

2、略

3、D

4、C

5、(1)A(2)B(3)B

6、(1)√(2)×(3)√(4)×

7、C

8、D

9、略 【合作探究】

10、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被小人物打败。

11、(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2)、其子;其邻人之父亦云。(3)、智其子而疑其邻。

(4)、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5)、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12、(祸福是相互转化,互相依存的,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忧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3、相关格言: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B、利与害同门,祸与福同邻。(文徵明)C、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D、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 【精读精练】

14、我比你强得多;步步进逼、咄咄逼人

15、⑴×⑵√⑶√⑷×

16、C

17、无畏、果敢;洋洋自得、骄傲自大

18、D 【主题阅读】

19、黔驴技穷

20、对待任何貌似强大的东西,我们都不要惧怕,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自己。

【拓展提升】

21、此题旨在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下载人生寓言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寓言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言四则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十四课 寓言四则 远襄镇一中 高素萍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

    22寓言四则导学案

    22、《寓言四则》导学案 编辑:孙东芳 审核:2017级语文组 一、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①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

    9、寓言两则导学案五篇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学习目标 1、学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语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启......

    《描绘自强人生》导学案

    《描绘自强人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自强不息在学习、生活及事业成功中的意义,培养自强精神。 2.以自强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生活强者。 3.认识自强......

    人生寓言教学案及答案

    人生寓言教学案及答案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30寓言四则导学案(教师用)

    重庆市合川区瑞山中学初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导学案 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 初中2013级学科:语文教师:唐亚利审核:备课组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学......

    人生自强少年始导学案

    《人生自强少年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理解自强、自弃的含义。 (二)掌握自强的表现和作用,明白自强应从少年开始。 二、学习过程: (一)创境,明标。 (二)指导学生独立学习。 1、请......

    12《人生》导学案5则范文

    《人生》导学案 主备人:黄军燕 学习目标: 1.培养概括提炼能力,找出文中对人生所设的四个比喻。 2.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3.品味人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