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奇的奶牛》教学反思
《神奇的奶牛》教学反思
《神奇的奶牛》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感觉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愉快的、轻松的;从孩子们的兴趣与课堂表现来看,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并且是有效的。
让中班的幼儿学说并运用具有三个层次关系的复杂句式,难度挺大的,但经过我对教材内容的剖析、提炼,对教学难点的分散、化解,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还是做到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了让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从幼儿的学习状况可以看出:我定位的各项教育目标均已达成,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之所以能成功,我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因:
一、准确的角色定位。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活泼的外形、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纲要》中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活动中,我从始至终坚持着这个原则,所以孩子们能毫无拘束的表现、轻松愉快的表达,使整节课的气氛都处在积极、热烈之中。每进入一个活动环节,老师简洁、准确的指引话语总能让幼儿围绕活动主题去想、去说、去讨论,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以充分的进行。
二、准确的目标定位。
作为语言课,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便是它的终极目标,而语言能力的表现就是说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既相互渗透又相互独立。我这节课的活动重点定位在“说”的能力培养上,我认为是准确的,为了有效的达到这个目标,我又把它具体到一句复杂句的学习上。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把复杂句分解成三个层次,让幼儿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学习与练习,这样幼儿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
三、充分的知识与教具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中班的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可对蔬菜种类及蔬菜名字的认识却是很有限的,为了让幼儿在课堂上做到“有话可说”,所以我安排了课前的参观活动,为幼儿作相关的知识准备。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及化解活动的难点,制造活动的神奇氛围,我精心的制作了教具“能挤出彩色牛奶的奶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复杂的文字内容和表达方式变得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非常轻松的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尤其是童话故事,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以往的教学活动一般都是采用整体感受——分段理解——完整复述的模式进行。幼儿在第一个环节后便没有了新鲜感,注意力开始分散,后面也就没有兴趣听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了。针对这种现象,我把故事化整为零,让故事情节成为这节课引导幼儿进行活动的导索,引导着幼儿由浅入深的理解故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又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获取知识,保持了幼儿的新鲜感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成功的课也总会有瑕疵存在,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才能有更好的活动方案出现。一节课下来,我自己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有:
一、如果事先准备一些彩色的果蔬牛奶让幼儿课后品尝,可能这节课会更完美。
二、幼儿的知识储备不够,多数幼儿说不出蔬菜名,也许简化一点:让幼儿只说出“ⅹⅹ颜色的蔬菜”而不是“ⅹⅹ颜色的ⅹ菜”,卡壳现象可能就不会发生。
三、图片摆放应稍微改动一下。
第二篇:《感谢奶牛》教学反思
《感谢奶牛》教学反思一:
《感谢奶牛》是《动物,我们的朋友》里的一个活动。虽说是科学活动,但事实上却也包含了许多社会性的内容。活动中,我先是以一个优酪乳的广告来引出活动。这个广告拍得很好,把优酪乳的浓、纯、香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诱人,别说孩子们了,连我看了,都忍不住想去尝一口。就这样,活动的主体——牛奶,以这么吸引人的方式给带出来了。那么,这么好喝的牛奶是怎么来的呢?活动的主角,我们要感谢的人物——奶牛,也出场了。
这个活动的开场,可以说又新颖有趣,又很直入主题,没有多少废话,我还是很满意的。
在整个认识奶牛的过程中,我多次采用了视频的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来了解牛奶是怎么挤出来的、奶牛是怎么吃草等等。生动的视频比呆板的图片更吸引幼儿,也能让孩子们认识得更清晰。
在了解奶牛挤奶过程的时候,我还安排了一个小插曲,请孩子们听音乐一起来模仿挤奶的样子,孩子们都很兴奋,这个环节的设置,活跃了气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挤奶的乐趣。
活动的最高潮应该就是品尝奶制品了。由于事前通知到位,每个孩子都带了至少两种奶制品。我让他们自由地品尝、分享,在吃吃说说的过程中,认识了奶制品、也认识了奶制品对人类的种种好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幼儿探索的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活动进行得比较成功。
《感谢奶牛》教学反思二:
细节一:请你猜猜这白色的娃娃是什么?(小兔子、白狗)这些动物是白色的,但是他们能跳到巧克力里、糖里、冰块里使它们很快活吗?谁再来猜一猜。(白萝卜)白萝卜怎么跳呢?那唐老师再来念一遍,请你们再来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是白色的,它会使这些东西都很快活呢?······谁再来猜一猜(牛奶)答案就藏在这个袋子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细节二:奶牛为我们带来的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我们来感谢一下奶牛吧。说说你想怎么感谢奶牛。(谢谢)我们要谢谢谁呀?谁来说一说。(谢谢奶牛)谢谢奶牛为我们做了什么呢?(谢谢奶牛为我们带来的牛奶)这是一句完整的话,谁还想来感谢一下奶牛。(奶牛,谢谢你)谁能说得再完整一点呢?(谢谢奶牛,下次请你到我家来玩,我一定会给你很多好吃的东西)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还请奶牛到他们家去。(谢谢奶牛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如果没有你,我们就不能吃到牛奶糖和牛奶饼了)说得很棒。
评价分析:
对于上面的两个细节问题,在第一个细节上,请孩子来猜一猜这样白娃娃是什么时,发现孩子们一下子都答不上来,答出来的就只是白色的东西,很少会有小朋友会想到是白色的牛奶。那么这时,我应该给予及时的回应以及提示而不是再把故事来念一遍,或者是及时地出示这样东西,请孩子们来说说这样东西里有什么,这样应该会有很多孩子能说出牛奶了。
对于第二个细节,一开始孩子们说得都是非常地简单,有些只是两个字谢谢,在我的不断引导下,渐渐地孩子们能说出一句非常完整的话了。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能在孩子的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提示,使下一个回答的孩子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所思所悟:
本次社会活动《感谢奶牛》是想让孩子们在了解奶牛的特点有及牛奶和奶制品对人们的益处后,自然的萌生对奶牛的谢意,而从孩子对奶牛说的感谢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这个活动还是非常地喜欢,并且都达到了目标的要求。在最后分享环节中,孩子们一起有吃有喝,并与好朋友一起分享食物,过得非常地开心开心与快活。
第三篇:《感谢奶牛》活动教学反思
篇一:《感谢奶牛》课堂教学反思
细节描述:
细节一:
请你猜猜这白色的娃娃是什么?(小兔子、白狗)这些动物是白色的,但是他们能跳到巧克力里、糖里、冰块里使它们很快活吗?谁再来猜一猜。(白萝卜)白萝卜怎么跳呢?那唐老师再来念一遍,请你们再来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是白色的,它会使这些东西都很快活呢?······谁再来猜一猜(牛奶)答案就藏在这个袋子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细节二:
奶牛为我们带来的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我们来感谢一下奶牛吧。说说你想怎么感谢奶牛。(谢谢)我们要谢谢谁呀?谁来说一说。(谢谢奶牛)谢谢奶牛为我们做了什么呢?(谢谢奶牛为我们带来的牛奶)这是一句完整的话,谁还想来感谢一下奶牛。(奶牛,谢谢你)谁能说得再完整一点呢?(谢谢奶牛,下次请你到我家来玩,我一定会给你很多好吃的东西)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还请奶牛到他们家去。(谢谢奶牛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如果没有你,我们就不能吃到牛奶糖和牛奶饼了)说得很棒。
评价分析:
对于上面的两个细节问题,在第一个细节上,请孩子来猜一猜这样白娃娃是什么时,发现孩子们一下子都答不上来,答出来的就只是白色的东西,很少会有小朋友会想到是白色的牛奶。那么这时,我应该给予及时的回应以及提示而不是再把故事来念一遍,或者是及时地出示这样东西,请孩子们来说说这样东西里有什么,这样应该会有很多孩子能说出牛奶了。
对于第二个细节,一开始孩子们说得都是非常地简单,有些只是两个字谢谢,在我的不断引导下,渐渐地孩子们能说出一句非常完整的话了。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能在孩子的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提示,使下一个回答的孩子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所思所悟:
本次社会活动《感谢奶牛》是想让孩子们在了解奶牛的特点有及牛奶和奶制品对人们的益处后,自然的萌生对奶牛的谢意,而从孩子对奶牛说的感谢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这个活动还是非常地喜欢,并且都达到了目标的要求。在最后分享环节中,孩子们一起有吃有喝,并与好朋友一起分享食物,过得非常地开心开心与快活。
篇二:《感谢奶牛》课堂教学反思
《感谢奶牛》是《动物,我们的朋友》里的一个活动。虽说是科学活动,但事实上却也包含了许多社会性的内容。活动中,我先是以一个优酪乳的广告来引出活动。这个广告拍得很好,把优酪乳的浓、纯、香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诱人,别说孩子们了,连我看了,都忍不住想去尝一口。就这样,活动的主体——牛奶,以这么吸引人的方式给带出来了。那么,这么好喝的牛奶是怎么来的呢?活动的主角,我们要感谢的人物——奶牛,也出场了。
这个活动的开场,可以说又新颖有趣,又很直入主题,没有多少废话,我还是很满意的。
在整个认识奶牛的过程中,我多次采用了视频的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来了解牛奶是怎么挤出来的、奶牛是怎么吃草等等。生动的视频比呆板的图片更吸引幼儿,也能让孩子们认识得更清晰。
在了解奶牛挤奶过程的时候,我还安排了一个小插曲,请孩子们听音乐一起来模仿挤奶的样子,孩子们都很兴奋,这个环节的设置,活跃了气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挤奶的乐趣。
活动的最高潮应该就是品尝奶制品了。由于事前通知到位,每个孩子都带了至少两种奶制品。我让他们自由地品尝、分享,在吃吃说说的过程中,认识了奶制品、也认识了奶制品对人类的种种好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幼儿探索的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活动进行得比较成功。
第四篇:品格教案神奇的奶牛
活动名称:神奇的奶牛(语言)——品格教育<专注>
一、设计意图
《神奇的奶牛》是一篇奇妙的,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牛大叔带来的奶牛很神奇,喂它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动物们喝了,纷纷变了样。小白兔变成了小黄兔,小黑猫变成了小绿猫。故事中大胆的想象引领幼儿走进神奇的童趣世界,幼儿会更加注意蔬菜的颜色特征,随着故事情节去大胆想象,最后小朋友们也来喂奶牛吃蔬菜、挤牛奶。在讲述、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专注力、想象能力。
二、活动目标、1、借助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了解一些蔬菜的颜色特征。
2、能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进行大胆仿编,自主表达。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专注力。
三、活动准备:
1、四头奶牛(身上有变化过程),蔬菜图片若干、奶牛图片每人一份。
2、故事ppt、音乐《牛的叫声》《开汽车》、自制挤奶器。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积极进行讲述;
难点:用故事中的句式进行讲述;仿编故事情节;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开展关于奶牛的谈话,引入故事。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动物朋友,小朋友们听听,它们是谁?(播放录音牛叫)
2、师:看,它们来了?(神秘的)出示奶牛图片。
3、师:它们是谁?(奶牛)有几头奶牛?(4头)那奶牛有什么本领呢?(挤奶、会发出叫声、会……),有很多奶牛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奶牛场,那今天我是这里的挤奶师(穿上衣服),挤奶师是干什么的?(挤奶的)是啊!香香的、有营养的牛奶就是我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挤出来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呢?(白色)
2、我的这四头奶牛可喜欢吃蔬菜了,小朋友们喜欢吃那些蔬菜呢?(白菜、萝卜、黄瓜、西红柿……)可我的这些牛奶都有神奇的本领呢,神奇在哪儿呢? 想不想知道?(想)
3、奶牛场里养了几头神奇的牛奶,你给他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它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来。明白吧?神奇在什么地方?(举手回答)重复答案: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二)猜猜讲讲形式感受神奇的奶牛:
1、以第一头奶牛了解神奇在哪?
--小白兔喂奶牛吃了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黄黄的牛奶,还有神奇的事情呢!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幼儿回答)挤出了什么?(幼儿回答)。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什么(小黄兔)。--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件神奇的事情吧!
2、猜猜讲讲其他奶牛的变化。
--真的是这样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了这件事,也想来试一试,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一看来了那些动物(请幼儿出示,与动物朋友打招呼)他们都想来喂奶牛吃蔬菜,我们看一看
--小黑猫喂奶牛吃什么(幼打开)挤出了什么?变成了?(小绿猫)--那小花鹿喂奶牛吃什么(幼打开)挤出了什么?(师打开)一起说说看变成了什么(小紫鹿)
--这只灰狐狸喂奶牛吃什么(幼打开)挤出了什么?变成了什么?会不会变呢?(幼打开红狐狸)
(三)欣赏故事:神奇的奶牛。
1、这么多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在《神奇的奶牛》的故事里,我们一起听一听,也可以跟我一起说说。
2、欣赏故事。
牛大叔的农场里有几头神奇的奶牛,喂它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它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动物朋友们知道了都想来试一试。
小白兔给奶牛吃了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黄色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
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奶牛就挤出了绿色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绿猫。
小花鹿给奶牛吃紫紫的茄子,就挤出了紫颜色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紫鹿。
灰狐狸给奶牛吃红红的西红柿,奶牛挤出了红颜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变成了一只红狐狸。
从此以后,小动物们只要想变什么颜色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更加美丽!
(四)编编神奇的故事。
1、你们想不想喂奶牛吃蔬菜,编编有趣的故事?那就听音乐跟随我去农场吧。(另外一名教师把各种蔬菜放幼儿的板凳下面,小朋友跟随老师绕场一周后坐下),然后请幼儿拿到蔬菜图片以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如红红的西红柿、黄黄的玉米等。
2、认识个别不熟悉的蔬菜:如洋葱、紫甘蓝等。
3、请幼儿喂奶牛吃蔬菜。
--要给奶牛说哦,我给你吃什么?大声的告诉奶牛。
4、听音乐挤牛奶。
--喂奶牛时小朋友不要慌,挤牛奶的时候要用力挤哦(分组并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挤)。
(五)课程延伸:今天老师还会送给小朋友一人一头奶牛,然后把蔬菜也送给大家,宝贝儿们把图片拿回家以后编一个神奇的故事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赵一梅
第五篇:神奇的磁力教学反思
《神奇的磁力》教学反思
榆林中心小学 刘丽娜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极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新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体验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下教学的实践中使我认识到: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实现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改的结合,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全面提高了科学课教学质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有时用语言难以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实验过程等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创设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例如:在教学中中,由于一些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变静为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升学习效果。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效率,不但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丰富,而且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拓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枯燥而又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教学。同样,科学课的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然而在科学教学中,对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和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等知识,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也学得一片迷茫。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教学难点。由此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更能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成为“万宝金书”,教师就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为我们提供的资源,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上网收索,孩子们找到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本节课中不光是学会了有关的知识,还学会了本课以外的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搜集资料,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才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在整个学习过程,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力地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育提供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掌握一些简单的视频剪辑、动画制作技巧,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亲身体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努力引导他们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资源,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