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丰顺县小胜中学
陈桂林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日
内容摘要:在地理教育中,在加强智育教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地理学科的德育教育因素极为丰富,较为突出的是环境意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意识教育。同时,新课程标准大大弱化了知识的记忆,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方法、能力的获得。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时,要走创新教育之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以求获得最佳的效果。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而不是才,历史上和现代有不少才华横溢之士,因为德之丧失而留千古骂名。所以,在地理教育中,在加强智育教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地理学科的德育教育因素极为丰富,较为突出的是环境意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意识教育。同时,新课程标准大大弱化了知识的记忆,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方法、能力的获得。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时,要走创新教育之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以求获得最佳的效果。
一、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是地球村所有“公民”的一员,在自身进化的同时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而生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必须遵循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使人类得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根本问题。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面温度上升了0.3℃-0.6℃,地球上的冰川大部分后退,海平面上升了14㎝-25㎝。”在讲述南极的冰川内容时,可联系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并要求学生找出原因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全球变暖。老师用事实说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最主要的气体,其来自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如不采取措施,海平面上升,濒海陆地被淹没,气象灾难事件将频繁发生,这对于人类来讲,无疑是巨大的灾难。以此也可证明目前流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当然,进入21世纪,人类还面临着臭氧层破坏,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环境激素的泛滥,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问题,这就使老师在地理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的知识与技能外,重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对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养成在校内校外对环境负责的行为。例如不乱扔垃圾,不随便焚烧垃圾,在买洗衣粉时,尽可能选择无磷洗衣粉,冰箱选用无氟冰箱,尽可能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等。有时也可组织学生到周围进行调查工作,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去自我检讨自身的行为,对培养环境意识与责任感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周围,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封建迷信危害人民的触目惊心的事实。而封建迷信的产生,正是由于对如宇宙的生成、雷电、水旱灾害、火山地震,日食月食、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得不到科学解释的结果。地理学科在很大程度
上能使学生对于自然界所发生的许多现象得到唯物主义的理解。如在2009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现象,之前通过开展讲座,日食时带领学生观测,学生相信了日食是自然界正常的现象,而不是封建迷信说的天狗吃日、灾害发生的谎言。在自然地理现象的教学中,简述这些现象有它自己的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打破那些超自然的神能观念。不过在讲民俗风情时,教育学生要把民俗与迷信区别开来,民俗是一些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多是健康的、向上的,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方式方法上要采取正面教育。如关于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运河和水库的建设、沙漠的改造、水土保持等,可强调科学的巨大威力。
三、爱国主义教育。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这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世界屋脊”称号的青藏高原。“太阳和国旗,同时升起高高升起„”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回归时,在澳门回归时,2008北京奥运会上,2010广州亚运会上,一次又一次的在空中飘扬。当一首首优美的歌声回荡在学生的耳边,有谁不为祖国骄傲!在地理教材中,关于爱国主义的题材俯拾皆是,为避免生硬的说教,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朗诵一首诗,听一曲优美的歌,充分展示关于中国的图片和录像,这样,学生于趣味当中无意识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一味的称颂,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国山区面积大,耕地面积只有10%左右,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为满足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不断的存在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渡放牧的现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正视不足,并让学生思考解决的措施,引导学生自我激励,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四、国际意识教育。
随着海底电缆、通信卫星、国际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的出现,人们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各国之间,各大洲之间,不再遥远。我们的生活与世界息息相关,不复自给自足、闭关自守。正因如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关注世界热点问题,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了解世界正发生什么。如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让学生先找出举办地南非的位置,说出它的三个首都、与我们相反的季节、我们为什么要半夜起来看足球比赛等知识。在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时,要抓住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加强国际之间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等多种领域的合作,只有在和平中人类才能共同发展,这也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的观念。
第二篇: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甘肃省嘉峪关市明珠学校 李章华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可能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技术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责任,本文将着重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从基本做起,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教育的最佳阶段,更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程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开关机步骤,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下课时,要求学生统一把耳麦、键盘、鼠标、凳子等物件放到指定的位置,这样做有以下好处;①保持教室整齐划一,美观整洁;②为下一个班的上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③长期坚持做可以培养学生上电脑等专业课的良好习惯;④培养学生从小爱美观、讲秩序,护公物的美德。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自身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样言传身教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计算机教室是多个班合用,一台电脑三五人共用,因此,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不能随意调看、复制、删除同学及他人的文件包括别人保存的作业,更不要随意更改系统设置。告诉学生,在教室里一旦这样做了,会给同学和教学负面影响;如果你是在工作单位做了,就会危害社会,触犯道德和法律。所以,要求学生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从每一次上机做起,严格树立计算机使用道德的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要让学生懂得: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软件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与智慧,计算机软件难以创作却极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加强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三、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上网浏览、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等。但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不少学生并不真正会利用网络,他们常常会花大量时间在“聊天室”随心所欲地“侃大山”,或在“游戏天地”里尝试“虚拟人生”。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上网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还在网上搞一些恶作剧,对制造混乱的黑客敬佩不已。因此,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的破坏者。教育的形式和渠道可以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在网络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加以正确引导,还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让学生明白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既不能阻碍信息交流、传播不良信息,更不能目无法纪地破坏网络安全甚至危害社会。
四、从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让学生知道,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作为一个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比如,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自学内容时,可让学生结成小组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解答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习快的学生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习慢的学生也要虚心请教。这可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五、从小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的求助次数的策略。鼓励他们通过回顾老师的教学演示,再结合课本的提示,坚持独立完成任务。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上机操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耐心,缺乏坚持性的学生容易在出现错误时放弃努力,以至无法完成操作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学生证明继续努力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其实他们已经离成功不远;也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取得成功的学生示范操作、交流心得体会,感染身边的同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暗示训练,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打算放弃尝试时暗示自己继续努力,直至顺利完成操作任务。
六、激励学生从小立志长大成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通过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又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马云、马化腾等国内著名IT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尊心,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总结[模版]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在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收获。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认真学习,热衷于玩电脑、游戏机,甚至赌博等。要纠正这些不良倾向,就必须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有关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是本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初中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如勾股定理、杨辉三角等。教师应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从教材内容看,数学体系中常见的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通过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存在的联系转化等观点。又如在讲授正数与负数,直线与曲线,常量与变量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等。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三好学生!
第四篇:浅谈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浅谈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浅谈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作者:郭仁红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体育课是高等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针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素质存在 的问题,深入的研究了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这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教学,途经
前言:德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着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1.主要内容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毕业德育论文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2.教育功能
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受意识支配的、有目的的、不断发展的获得过程,这其中既要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情感与意志、个性特征等内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学生所处客观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多彩而积极的教育功能。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他还指出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道德
品质能产生迁移。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迁移。同时,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才能实现,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他们要用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他们不仅要在技能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品德上也应成为学生的表率。这就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
正。在教学中要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比如:在推铅球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教师除了要强调正确掌握技术外,还要对同学们特别是那些怕弄脏脖子的女生进行不怕脏的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
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歧视他们 ,而要热情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对于他们的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使他 们逐渐地树立信心,积极参加动作的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动作。
教书育人,教师是关键。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认真钻研教材,精通业务,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在组织竞赛活动中,体育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裁判,一言一
行、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学生,裁判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竞赛参与者的情绪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作为裁判,一定要严肃公正。作为教师更要讲究职业道德。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高超技术和强健的身体形态去影响学生,还要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引导学生。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实施的途径
1、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的份量,以改变教师光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共同发展。青少年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最需要运动,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很多教师常常
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2、重在课堂教学
①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
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任务。一般说来,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如基本体操的教学通过全体学生配合,协调一致,可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田径教
材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球类教材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在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利用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对比,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等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论文网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自信心,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③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 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3、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
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4、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总之,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
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高校体育工作贯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责。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论文季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竞技教育学。宋继新,人民出版社。2002年
第五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以及网络德育出发,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 教学 学生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那么,对于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从师资队伍出发
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提高自身德育渗透意识。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在每学期计划,每一课时的备课中,德育目标均要有具体体现。
3.优化备课活动。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教师可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并且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也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和学习制作网页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有的同学就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4.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要尽量是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有自己的评论。如:在制作电子板报和网页时,可以以“环境”、“奥运会”等作为主题。这样他们不仅能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很多意义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培养了某种意识和素养。
三、抓好网络德育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如:中学生在线、中国中学生报等。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会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老师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心里话。还可互建家校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这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网络技术育人优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于发现、利用,其实网络对于中学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2.做好学生上网心理辅导,提高他们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可告诉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快捷方便,OIC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倾诉。因此,网上交友是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网络并非一片净土,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进网友所设的陷阱里。大多数同学在网上几乎袒露的是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一些情况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网络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环境下情感教育对于拓展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要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本注意教育思想;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模式;最后,需要优化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情感参与。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吴刚.信息技术教学呼唤道德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4).
[3]鲁洁,王逢贤. 德育新论 [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