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4:0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第一篇:《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堂课以凑10的拍手游戏把学生带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7+3=10”的“一图四式”时,我用摆水果的例子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另外的学生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本节课从教学实践过程看,教学设想转化成了课堂教学行为。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氛围很愉悦。针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一点来说,我感悟最深的就是:我们面对新世纪的学生,要对新世纪的教材进行二度加工,每一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去设计教学过程。正因如此本节课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反之,照本宣科的教学,我想学生是不会对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一枯燥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的。

另外, 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第二篇:10加减法教学反思

10加减法教学反思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全体学生快乐的参与了学习活动,很好的复习了所学的内容。细细品味每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感想: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故事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故事中轻松的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2、问题情景动画化,便于学生理解。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用课前准备的图片将问题情景逐个转化成现实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从而教学难点也就不攻自破。小小的图片准备起来即简单还能带来如此好的教学效果,这不得不使我重新审视它的作用。

3、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提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我努力激发学生主动的到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思考的问题:

1、如何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如今特别提倡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个要求似乎有点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我较少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如何培养低年级的小组合作是我今后应该探索的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解决特殊的加减法问题。在本节课中虽然我有意的渗透了特殊的加减法问题,可是根据学生做的练习题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发现这是一个新的教学难点,如果从数量关系下手,加强练习或许会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学生思考。

1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例如,计算5+3时,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以8可以分成2和6为例,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要使学生能做两步计算,并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为学习“凑十法”打下基础。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

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要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从哪个数里去掉,就要把哪个数写在减号前面。

2、同时讲加减,便于加强联系

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加强加减法的联系。一般是先讲加法,后讲减法。但是学生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过程必须逐步扩展,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3、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思考用加还是减

教学和是2、3、4、5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时,一般都采用一幅图表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要通过操作和图示,联系加减法含义引导学生想该怎样算,用加法还是用减算。

教学6、7的加减法时,出现一幅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师先演示,让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逐步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对于减法的教学,也可以仿加法的`教学进行。

教学8、9、10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四个算式,即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的算式,再领学生一起摆学具,边摆边说算式,最后由学生自己摆学具并将算式填写完整。

这里应该只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学具和观察教师演示,初步了解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要求学生讲出来。

4、混合运算要演示,含义要讲清

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要让学生联系情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师要按照图意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把式题的含义讲清楚。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由于学生学过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可以多启发学生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初步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在教材中,例题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实际做题时,第一步的得数最好写出来。

5、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产生了计算,所以学习计算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同时又是为了能解决问题。脱离生活现实的需要学习计算,就不能体现计算的价值和作用,因而也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也都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需要且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加减法计算,体会加减发的含义,感受计算的价值和意义。对这些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0加减法教学反思3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我课前准备了一包彩虹糖,找两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来,请一名学生把彩虹糖分给他们,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块彩虹糖,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接着我让孩子分别尝一块彩虹糖,提问:现在有多少块彩虹糖?进而导入课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 、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

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 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四)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

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10加减法教学反思4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0加减法教学反思5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新颖的方式和多彩的活动导入。

课前播放《一二三四无六七》儿歌,让学生欣赏,并去发现歌曲中有哪些数宝宝,然后说出自己还认识的其它数宝宝。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玩对数游戏,带领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去复习10的组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新课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创设愉悦的数学氛围,通过游戏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了充分的铺垫。能引导学生能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二)化抽象为直观,主动获取信息,多种感官参与解决问题。

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用PPT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主动获取数学信息,再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培育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通过数、摆、写、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不仅展示了算法多样化,也使不同的学生选择了适合的方法,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做数学”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弄清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例2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先说出10可以分成6和几,根据这样的分法提出一些数

学问题吗?并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摆学具,说图意,列出算式。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计算方法,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接受知识,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联系生活,开展游戏,轻轻松松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例3时,我改材教上枯燥的划圈为生动的抛花片游戏。在探索算法时,先让学生根据算式填空,再独立写出算式,最后能直接说出算式。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在玩中学,又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寓教于乐,及时巩固,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在完成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时,我组织了“唱一唱,连一连”、“数一数,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3个练习活动,并采用抢答、上台演示、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学活动既要“做中学”,更要“乐中学”。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本课教学,也因我备课不够充分,导致了个别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积累不适应,出现了学生无法回答部分课堂提问或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其次,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教学内容偏多,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方案,让教学活动去适应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0加减法教学反思6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10加减法教学反思7

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教者让学生用10个花瓣抛一抛,看看落在桌面上,正面向上有几个,背面向上有几个,然后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根据这一次抛的结果,能写出几道算式就写几道算式:

师:你们的桌上有了花瓣,来抛一抛,根据正反面写算式。

生:老师,我有2个花瓣掉在地上了,怎么算?

生:老师,我的花瓣掉在XX同学那里去了。

生:老师,我的花瓣和XX混在一起了。

生:老师,我3个花瓣向上,7个向上。

反思

教学需要民主的氛围,适度的探索空间,学生学习数学的自由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教学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上述案例中,学生因为上抛太高或方向未控制好,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教师里课堂纪律很乱。一年级学生真的很难把握好。

10加减法教学反思8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

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10加减法教学反思9

据我课前了解,我两个班的学生大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安排了13课时。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0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础,低年级口算是基础的基础。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又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必须使学生非常熟练。

把加减法与数的组成联系起来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白加减法的算理。以10的组成与分解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组成10。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来,即2+8=10。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从总数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进行练习,这样循序渐进,既能照顾到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又能使全体学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让学生视算,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听算,听算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1

关键词:1.自主探究。2.形与数的结合。3.会用数字符号解读身边的事物。

一.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已有的8和9的加减法经验,我提出三个问题:1.)将小棒自由的分成两堆,并根据小棒图说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2.)你是怎样将两堆小棒写成算式的。3.)观察减法算式,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成功之处:

1.学生开始了第一次独立的和同桌动手,思考问题动手体会到小棒与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将小棒抽象成数字,将事物抽象成数学符号,融入到数字与生活中,初步体验提高思考能力。

2.学会了观察,观察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体会到减法的'含义,减去一部分,等于另一部分,会用分与合计算减法。

3.初步体验合作需要动手,动脑,更需要理解老师的要求,在失败中知道合作的难度,在成功中体验想成功就要按老师要求一步步完成才是智慧的表现。

二.不足之处:

1.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合作能力,耽误了大量时间,练习少了,时间分配不均匀我。

2.课内拓展没有进行,加强课内知识点拓展有待重视。

三.改进措施。

1.合理分配授课内容及策略。

2.注重挖掘教材隐含的知识能力。培养拓宽学生视野,学到有用的数学。

3.侧重学生能力培养。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3

这个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听课后,我有以下收获:

优点:

1、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吴志强老师在教学 “10的加减法”时,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对数游戏、破译密码、找朋友等等。通过游戏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2、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时候,如果学生表达不清楚或不完整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对的发言进行整理,让学生最终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说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达思路,对于学生日后的对数学的发展完成更的桥梁作用。

3、在练习环节设计中,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严谨性。练习由易到难,形式多样,为学生的生成更好参与机会。

不足:

吴老师在教学减法时,缺乏说理,应留些时间让学生都说一下减法的来由,加强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他对教材的能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到位,课上随机应变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较强,在数学问题设计方面严谨,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学习。

附:其他课程教学反思

本课课本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设计上根据课本要求,两个课时足以完成。但是,作为《旅游地理》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基础,在内容上要更贴近学生。可以多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老师自己在讲。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多用互动教学法。在课堂讲授中穿插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变换角色,让学生当主角,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先收集资料,自己总结出课程内容的教学内容;在展示旅游图片或旅游音像资料时,让学生开展讲解竞赛等。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4

成功之处: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1、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2、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3、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不足之处: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5

我如果教《10的加减法》时,我先出示采松果的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提问“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言: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了7个松籽,小松鼠采了3个松籽。我当即表扬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接着我又问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呢?

受到表扬的同学情绪很高,有的说:”我会提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有的.说:“我想知道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有的说:“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集几个?”……我又表扬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那么,你们准备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呢?出示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应该用加法,即把7与3合并起来,列出的算式是:7+3,这时我又提问: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你计算过程表达出来。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来说说:方法一:7+3等于几,那就在7后面接着数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于10。方法二: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数一数是10根。这样的教学,完全尊重学生,而学生始终处于主人地位。

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索材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并根据目标自主寻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就是研究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6

每个学期的骨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作为我个人来讲,既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又是个自我超越的挑战。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可以说,每一个课例在我的头脑里早已是根深蒂固了,可是越是这样上了好多次的课,越是这样一次次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的时候,再次重新上的时候,压力就会越大,需要自己仔细思考地方的就会越多。

成功之处:

1、教学重点把握准确。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能熟练掌握10的组成,形成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较好的落实了,教学中知识点的生成是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和训练之下完成的,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精彩的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两者的作用发挥恰到好处。

2、学生思维的训练体现出层次性。

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一直是学校教学的新主张。这节课从学生探究10的组成的过程,到后面的练习设计,思维的训练点是层层推进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通过语言上的有序训练,最终形成掌握知识的能力,并会运用这种能力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体现的`先是加法,再是减法,再是加减法的综合,直到最后的解决应用问题,核心的体现都是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和完整性。

3、准确解读教材并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案例。

教材中所涉到的案例并不是没有目的随意展示的。其实编者是想通过一些案例来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找准这些信息并合理的运用它们做训练非常的重要。比如有一道练习题,教材中原本的训练点只有一个,在想课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围绕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可以稍作拓展和延伸,这样不仅使训练的内容更加的丰满,更使得知识间的前后衔接更加的紧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会很高,突出了教学的时效性。

4、练习设计要充盈而不使花架子。

作为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有限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只有15~20分钟,而要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既要落实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兴趣盎然,我觉得练习题的设计与实施形式很重要。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有趣的练习来帮助我完成教学目标得达成,所有的练习不管怎样生动有趣,最终它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脱离了这一点,那只能说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5、教学环节的时间调控。

这节课新授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训练,我觉得这与学校倡导的精讲多练的思路是吻合的,也使的整个教学环节不冗长,更有节奏感。

不足之处:

1、部分练习题的训练方法应该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学生一看到同类问题,脑海中呈现的是老师引导的思路和方法。

2、反馈应该更注重实效,对错误的学生的训练跟进不够。

3、有的教学资源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了资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总之,每一次相同的课例都会上出不一样的感受来,从中不断地锤炼与改进,会让自己不断提高,也会让别人有所收获,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7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学期即将过完,学生们的学习也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学期,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去反思,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教材方面我习惯提前把本学期的教材先研究一下,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却发现新改的教材内容有些知识是重合的,为了能完好的`衔接我就把本该放后面上的最重要的内容提前讲,学生们接受也是非常快的,但我也发现同学们越学越吃力。原因是《1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册书中占据很重要的章节,可内容本身有些枯燥,我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导致每节课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今后我要努力改正太过刻板的教学模式,穿插相对轻松的教学内容。

二.教法方面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层次过多,《10以内的加减法》学到最后只有一位自闭症学生刻板的记住了,我认为这是我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做准备充分,应采取一人一方法,小步子多循环,让每位学生都能从这一个内容中学到符合他们自身认知能力的知识。

三.难点方面学生们学习本章节内容,最大的困难就是看图写算式。不管加法也好减法也罢,总是对图片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换一个加法或减法的表达方式他们就开始混淆,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这个章节在磕磕绊绊中上完,可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要多复习巩固,同时要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大量的练习中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8

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我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一开始,我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我课前准备了一包水果糖,找两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来,请一名学生把水果糖分给他们,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块,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接着我让孩子分别尝一块水果糖,提问:现在有多少块糖?进而导入课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 、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2=8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有两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9

本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开始,运用对口令的游戏引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10的组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过程中,设计思路清晰,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本节课,注重了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强化了10的加减练习,使学生体验到了与同伴交流合作、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制作的课件幻灯片,我想能自始至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到最佳状态。只可惜啊!万事俱备,在关键的时候远程的电脑不工作了。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困生,知道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就有意识的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获得成就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说实话,吃过早饭,满怀信心来到电教室,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电脑居然不能工作了,一看学生们齐刷刷的坐在了电教室,听课的老师们也怀着激情坐在了那里了,因为我是第一个上展示课的,也是星期三的第一节课,没有时间去检查电脑,本来就有点紧张心理在作祟,我这节课的流程就指望课件演主角了,校长和几位老师过来帮助调试电脑了,电脑的确病得不轻,再也无法工作了,看来没戏了,为不让老师和学生失望,调整了一下情绪,硬着头皮把这节课给讲了,我觉得学生还很配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我认为自身有时用语不够精炼,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踊跃、大胆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数学智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学生学好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欢迎接受。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0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复习中的儿歌、对数,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开火车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独立思、小组互助等形式解决问题。

最后力争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独特体验,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3

《1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我的感受,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有实际可感的、丰富的形象。

二、发挥学生好动天性,组织有趣的数学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其实,他们获取、理解抽象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靠说和动手操作,我们不妨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恰当地安排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单纯的计算是枯燥无味的,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以致用。

四、数学教学要有生活味。

学生在上学以前获取的知识经验,可以说是完全从生活中学到的,安排生活情景,数学体现在生活中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1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 、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 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四)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2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 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感受到: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3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堂课以凑10的游戏把学生带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7+3=10”的“一图四式”时,我用校园一角的例子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另外的学生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本节课从教学实践过程看,教学设想转化成了课堂教学行为。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氛围很愉悦。针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一点来说,我感悟最深的就是:我们面对新世纪的学生,要对新世纪的教材进行二度加工,每一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去设计教学过程。正因如此本节课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反之,照本宣科的教学,我想学生是不会对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一枯燥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的。

另外, 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4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好!

这周主要进行了10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教学。

10的认识:学习数的认识基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数数、认数,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2)数序,知道几添上1是几,明确它在数中的位置,会辨别前后。

(3)会比较大小。

(4)明确序数意义,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一般与左右的问题相结合。

(5)能正确、规范地书写。以后碰到这样的教学就不再作具体说明了。

10的加减法:依然包括两部分。

一是看图列四道算式(即一图四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这类型的题目要明确图中的3个数,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还有全部。在列算式时,要把左边的加上右边的,右边的加上左边的;用总数(全部)减去左边的,用总数(全部)减去右边的。经过一周的练习,孩子基本已经能正确完成了。不过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容易在减法上出错。主要是把左右两边的数相减了。举个例子:3+4=7、4+3=7,另外两道减法算式应该为7-4=3、7-3=4。有的孩子则写成了4-3=1。

二是用数学,这种题我在上次曾做过详细的介绍,下面我主要讲一下孩子易错的地方这两种题型的题目。看到题目,一般我都会引领着孩子们对图意进行分析,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就是求的全部(即总数)有多少,需要用加法;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上面,就是求的一部分,需要用总数减去已经知道的那部分(即不带问号的数)。目前减法出错最多,主要是孩子所写的减数不对,往往都减去问号代表的数,而问号所表示的`应该是要计算出来的。这样的情况在每年的一年级孩子身上都会大量出现,使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在和一位家长朋友聊天过程中,发现让孩子把问号所表示的图用手捂上这个方法很不错,我在班里也会慢慢的推广这种办法。一旦用手捂上了图,孩子就不太会减错了。这两部分都是最终考试必考的重点题型,我们会继续加强练习。

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把每天5分钟口算练习改为了每天十分钟(可分两次完成),需要家长签上名字,并说下孩子的口算情况。请家长给孩子准备好自制的口算卡片,(内容要全,以1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您如果觉得孩子掌握的比较好了,可以适当的提高难度,扩大范围到20以内)。下周,我们将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课本第72~77页)。再次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5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6

10以内的加减法是在幼儿认可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幼儿思考。

1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例如,计算5+3时,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要使幼儿能做两步计算,并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为学习“凑十法”打下基础。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

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要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从哪个数里去掉,就要把哪个数写在减号前面。

2、同时讲加减,便于加强联系

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加强加减法的联系。一般是先讲加法,后讲减法。但是幼儿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过程必须逐步扩展,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3、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幼儿思考用加还是减

教学和是2、3、4、5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时,一般都采用一幅图表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要通过操作和图示,联系加减法含义引导幼儿想该怎样算,用加法还是用减算。

教学6、7的加减法时,出现一幅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师先演示,让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让幼儿比较它们的'异同点,逐步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摆学具,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对于减法的教学,也可以仿加法的教学进行。

教学8、9、10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四个算式,即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的算式,再领学生一起摆学具,边摆边说算式,最后由学生自己摆学具并将算式填写完整。

这里应该只要求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学具和观察教师演示,初步了解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要求幼儿讲出来。

4、混合运算要演示,含义要讲清

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要让幼儿联系情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师要按照图意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把式题的含义讲清楚。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由于幼儿学过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可以多启发幼儿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初步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在教材中,例题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帮助掌握运算的顺序,实际做题时,第一步的得数最好写出来。

5、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使幼儿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产生了计算,所以学习计算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同时又是为了能解决问题。脱离生活现实的需要学习计算,就不能体现计算的价值和作用,因而也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积极学习。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也都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幼儿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需要且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加减法计算,体会加减发的含义,感受计算的价值和意义。对这些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7

整节课课有故事情节贯穿,而且学生之前对数的组成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效果较好,但学生比较激动,组织纪律还需加强。

填未知加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我设计啦好几套方案,有观察图的,有动手摆学具的,感觉都不理想,这些方法都只能让学生在出现的数比较小时知道未知数时几,有的是数图中的缺少部分,有的时猜出的结果,这些方法都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我利用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比如7+=10我让学生说说应该填几大部分学生知道填3我想是因为数小,可以凑出来,我问学生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10可以分成7和3所以填3,我给他们充分的肯定,我就引导学生观察,那个数十总数,那个是部分数,要求的时什么数,在学生的描述中,我把问号搭在括号里,学生一看就知道是求总数还是求部分数,所以用10—7来计算。

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嫩管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题目,这样不仅体现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啦不同的发展,,孩子们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8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从试卷上看,大部分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题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另外,少数学生看图列式没掌握好。

10加减法教学反思29

10的加减法这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学生以有的基础和课程要求设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看图能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并能让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利用10的分与合进行想算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10的对数游戏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复习了10的分与合。

在课堂上学生在看第一幅图时很快就列出了两个加法算式9+1=10,1+9=10,在老师问学生是怎样想到结果时,有的学生答是看图数出来,有的回答是通过10可以分成9和1,有的回答9再加1个是10。学生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想。其实他们的想法都是对的,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想。在课堂上由于自己抓住教材的要求对答出的方法进行了优化,表扬了利用了10的分与合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想法都进行了优化,引导他们从10的分与合来想10的加减法,这样的做法学生看来很快就掌握了算法,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学生经过老师的多次强调后都能说出用10的分与合来想10的加减法的和与差。教学内容也按老师的设计层次和要求完成的很好。

后来自己在对想法多样化和方法进行优化这两种做法上我自己都十分困惑。如果从学生的认知的规律来看,我觉得应该从学生自己的.想法来想是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思维会更积极,会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师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引导优化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否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呢?但是如果由学生的自己的想法来解答,对学习没有图的加减法算式时就会形成困难。在新人教版的教学中非常重视是知识的系统联系,对与想法的多样性没有充分的体现,究竟是适合学生的最好还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完成教学内容才好呢?这给教学者带来困惑,因为如果按学生的想法来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能完成的!老师按要求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和优化是不是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呢?

10加减法教学反思30

复习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回顾与巩固,目的:一、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好提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通过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归纳能力。下面我对《100以内在加减法的复习与整理》谈谈自己对这一课的反思。我把这一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类,知识梳理。第二部分查缺补漏,细找原因。第三部分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一、整理分类,知识梳理

复习课不同于其他类型数学课的本质属性,在课上应给予充分体现。对没有多少复习经验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让其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无异于要一次学习和体验的过程,面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可能形成模仿的根基。本课学习想要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我没有采取教师直接给予的方法面根据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的特点,采用了折中的处理方法——模仿整理。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第一引导学生对加法进行整理分类,首先呈现几道加法计算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在这一环节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努力抓学生课堂上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加法图式。由于一开始自己紧张,一些引导词不大恰当,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导致在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第二、让学生尝试整理减法算式。在黑板上已经呈现了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相当于给学生模仿的支点,学生自行整理减法时,就能作出正确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在整理这部分时,部分学生能很快的根据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整理出减法的图式。

二、查缺补漏,细找原因

我把查缺补漏这一环节是复习整理的一个重点,我觉得错误是最好的资源,所以平时注意收集和整理学生作业当中的典型错误。从错例到纠正之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提炼错误的原因,出示的算式大部分是计算方法错误引起的还有是粗心引起的错误,只有找到错误的原因,才能让错题真正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这一过程对优秀学生起温故作用,对后进生起警戒作用。我注重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强化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个重点的正确计算方法。

三、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考虑到要面向全体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想到有浅入深,先设计几道基础练习,再逐一加深到变式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也注重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

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比较顺畅,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沉闷了点。如果能更好的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点那就会更好。

10加减法教学反思31

20xx年的圣诞,作为职初教师的我有幸参加了本区的小学数学职初教师课堂教学研修活动,听了三堂精彩的数学课,很感谢这三位老师在圣诞这一天送给我们珍贵的“圣诞礼物”。

雨外小的两位美女老师上的都是珠心算课:《破5减》和《满5加》,一堂珠心算新授课,一堂珠心算练习课。第一次了解珠心算也就是不久前在南京实验学校田莉老师的展示课上,那一次真的被孩子们拨珠的阵势所惊叹!课堂上算珠拨出的噼里啪啦的响声,很是悦耳。由于第一次接触当时对于隔档拨、空拨、想拨、看拨之类的.大脑里只是泛泛存在,那次听完课回来我就立刻在网上搜索了关于珠心算的相关资料。比起展示课,于老师和陈老师的珠心算课更让我看清了如何拨珠,和孩子们一起我学习了满5加时要加几下补、减4要“去5上1”。

三节课中,朱老师的《10以内加减法复习》这节课最令我感染,朱老师临危不乱的淡定、课堂上引人入胜的故事、丰富多彩的练习……现在想想感触还是很深,感觉自己也像是数字王国里的一员,也想通过练习得到火种来解冻自己的国家。这堂课的可惜之处是课件出了问题,但是朱老师生动的描述和丰富的表情,也给我们呈现了课件里要呈现的美丽的故事情境,弥补了遗憾。上课之前,“课件不能用了”,朱老师并没有讲这句话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们想办法怎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也在潜力默化中让孩子们接受朱老师的办法。这种临危不乱的淡定,堪称一种境界。

朱老师将这堂复习课改编成一个唯美的故事:数字王国里住着国王数爸爸和一群数宝宝,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数字王国被冻住了,我们需要帮忙收集火种解救王国……之后的每一题都是以闯关收集火种方式练习,设计巧妙,学生兴趣极高,都在努力地寻找和收集火种。从认识0-10 ,到从这些数中选出3个数来写四道算式,再到看图列式、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朱老师的设计很紧凑,过渡得非常自然。印象较深的是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这一练习,朱老师引导孩子们想象加法算式就是收集火种途中的石子路,括号里的未知数就是需要我们去搬的石子,只有搬来了石子才能过河收集到河对岸的两枚火种,这是多么有趣的设计!这正抓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兴趣所在,比起生硬的让学生直接解决问题,我想我是小朋友我也非常喜欢也很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收集到火种。如果我们每堂课能有这样有趣的设计,那又何愁孩子不喜欢数学课呢!

朱老师的这堂课之所以这么成功,我想最多的是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我相信朱老师也是在认认真真上好每堂课中磨练出来的。我深知自己离朱老师还差的很远,自己需要努力的还很多,在以后我会多多研读教材和教法,多多学习新的教学技巧;多多阅读教学相关书籍,增强自己的数学教学知识储备量;多多思考,创设更多有趣的课堂情境;多多反思自己的教学。

作为职初教师,未来的教师生涯之路还很长很长,我想我会一直在路上,在发现的路上,在学习的路上,在反思的路上,一直在努力!

10加减法教学反思32

《1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西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本节课后,我有以下收获: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

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精心设计教案。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

10加减法教学反思33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的编排,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而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大胆创新,精心设计了比赛形式的认知过程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中在通过教师组织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并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本堂课以有趣的数学乒乓球比赛来做开场白,既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也实现了整节课的奖励手段。在用凑10歌游戏把学生带入课堂,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通过一次示范,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各种形式的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涂一涂,议一议,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从教学实践过程看,教学设想转化成了课堂教学行为。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氛围很愉悦。在“找朋友”活动中,我创设了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把卡片分给学生,让他们背对坐位上的同学,老师示意后学生转过头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可以组成10的朋友。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建立友好关系,而且能在活跃的气氛下巩固知识。

在比赛填孔雀图的环节上,学生在欢快的比赛气氛下进行比赛,把课堂气氛推到高潮,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心理素质和合作意识。我把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考虑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符合他们的需要和认知水平,正因如此本节课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另外,我感受到:要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不要怕课堂纪律不好,正因为学生了在其中,把“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不足之处是让学生画圆片图的时候,缺少让学生明确目的,最好把自己所画的圆片图经过讨论后把想到的算式列在纸上。

10加减法教学反思3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正确熟练的口算和是2~6的加法;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够从信息窗中准确的找出数学信息,并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作业反馈矫正

1、课前作业:从信息窗中找出数学信息,并试着提出数学问题。

2、(出示信息窗)请同桌来那个人为一组说一说: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先座位左边的的同学说,再座位右边的.同学说,说完后马上做好。)

3、集体交流、订正,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数学信息。

预设:

(1)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

(2)前面有1朵白云,后面有2朵白云。

(3)树上有3只猴子,岩石上有2只猴子。

(4)上面有1个小朋友,下面有4个小朋友。

(5)红花有2朵,黄花有2朵。

4、小结:观察信息窗时,我们就应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认真数数,并且要将数学信息说完整了。

二.点拨,知识建构

1.体会加法的意义。

师:求“一共有多少?”是什么意思呢?“一共”就是要“合在一起”。“合在一起”用什么方法呢?

生:合在一起就要用加法。

师:双手做合起来的动作,就爱神学生的理解。

2.认识加号“+”,强调加号的写法——用直尺写。

3.列式解决问题

(1)一共有几只猴子?2+3=5(只)

强调:得数后面要写“只”

(2)一共有几只小鸟?5+1=6(只)

(3)一共有几多白云?1+2=3(朵)

(4)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1+5=6(个)

(5)一共有几朵花?2+2=4(朵)

4、练习

1+1= 1+2= 2+1= 3+1= 2+2= 1+3= 4+1=

3+2= 2+3= 1+4= 5+1= 2+4= 3+3= 4+2=

第三篇: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全体学生快乐的参与了学习活动,很好的复习了所学的内容。细细品味每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感想: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故事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故事中轻松的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2、问题情景动画化,便于学生理解。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用课前准备的图片将问题情景逐个转化成现实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从而教学难点也就不攻自破。小小的图片准备起来即简单还能带来如此好的教学效果,这不得不使我重新审视它的作用。

3、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提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我努力激发学生主动的到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思考的问题:

1、如何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如今特别提倡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个要求似乎有点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我较少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如何培养低年级的小组合作是我今后应该探索的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解决特殊的加减法问题。在本节课中虽然我有意的渗透了特殊的加减法问题,可是根据学生做的练习题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发现这是一个新的教学难点,如果从数量关系下手,加强练习或许会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2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堂课以凑10的游戏把学生带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7+3=10”的“一图四式”时,我用校园一角的例子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另外的学生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本节课从教学实践过程看,教学设想转化成了课堂教学行为。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氛围很愉悦。针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一点来说,我感悟最深的就是:我们面对新世纪的学生,要对新世纪的教材进行二度加工,每一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去设计教学过程。正因如此本节课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反之,照本宣科的教学,我想学生是不会对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一枯燥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的。

另外, 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3

复习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回顾与巩固,目的:一、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好提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通过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归纳能力。下面我对《100以内在加减法的复习与整理》谈谈自己对这一课的反思。我把这一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类,知识梳理。第二部分查缺补漏,细找原因。第三部分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一、整理分类,知识梳理

复习课不同于其他类型数学课的本质属性,在课上应给予充分体现。对没有多少复习经验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让其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无异于要一次学习和体验的过程,面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可能形成模仿的根基。本课学习想要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我没有采取教师直接给予的方法面根据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的特点,采用了折中的处理方法——模仿整理。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第一引导学生对加法进行整理分类,首先呈现几道加法计算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在这一环节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努力抓学生课堂上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加法图式。由于一开始自己紧张,一些引导词不大恰当,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导致在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第二、让学生尝试整理减法算式。在黑板上已经呈现了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相当于给学生模仿的支点,学生自行整理减法时,就能作出正确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在整理这部分时,部分学生能很快的根据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整理出减法的图式。

二、查缺补漏,细找原因

我把查缺补漏这一环节是复习整理的一个重点,我觉得错误是最好的资源,所以平时注意收集和整理学生作业当中的典型错误。从错例到纠正之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提炼错误的原因,出示的算式大部分是计算方法错误引起的还有是粗心引起的错误,只有找到错误的原因,才能让错题真正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这一过程对优秀学生起温故作用,对后进生起警戒作用。我注重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强化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个重点的正确计算方法。

三、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考虑到要面向全体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想到有浅入深,先设计几道基础练习,再逐一加深到变式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也注重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

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比较顺畅,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沉闷了点。如果能更好的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点那就会更好。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4

成功之处: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1、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2、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3、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不足之处: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5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 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感受到: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6

今天上了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课,本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使两个数量同样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开火车口算比赛,共设置了12题。其中有个孩子算的比较慢,不是退位减,也不是进位加,明显看出了孩子的口算不过关,但我在口算结束后,没能及时总结,抽出2题让孩子们说算法,再次巩固。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先观察6道横式,找出哪几题可以只用一步计算,因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都可以进行口算。孩子一眼可观察出有三道式子可以简算。但我请4位孩子板演时,其中有一题可以简算,我却没能及时提出来,这样就没达到刚才观察的这一目的,没有层次感。对于四位孩子的板演,我没有表扬板书比较好的,认真的孩子,就是没有一个评价,激励其他孩子也要这样认真。

第三个环节,是解决实际问题,我出示了2题,一题是连加连减的表格式问题,让孩子说了表格的意思,但后期没能灌输一种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思想,我总结的不到位。这个环节,还可以让同桌互相说一说,体现伙伴学习的方式。第2个问题,原有的,借出的,又买来的,我一起呈现了题目的条件。让孩子们设置问题,孩子们只能说出现在有多少筐苹果。事实上我的目的是,再让大家说说还剩多少个?问题设置的不好,应该分两次呈现题目的条件。

再一个就是已知白兔、黑兔和羊的数量,第2个问题:再买几只羊就可以和兔子一样多,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既然是添加,那一定是加法了,事实上该是减法,我在呈现这个问题时,没有使问题清晰化,可以再追加一句:这个问法还可以这样说,兔子比羊多几只?这样可以消除好多孩子的顾虑。

这节课,我还有2个题目没能上完,就因为时间没利用好,每个环节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效果还不明显,重难点不清晰,层次感不强,所以效率不高。同时也没能做到关注目标学生,没达到复习的目的。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7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复习中的儿歌、对数,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开火车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独立思、小组互助等形式解决问题。

最后力争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独特体验,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3

《1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我的感受,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有实际可感的、丰富的形象。

二、发挥学生好动天性,组织有趣的数学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其实,他们获取、理解抽象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靠说和动手操作,我们不妨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恰当地安排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单纯的计算是枯燥无味的,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以致用。

四、数学教学要有生活味。

学生在上学以前获取的知识经验,可以说是完全从生活中学到的,安排生活情景,数学体现在生活中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8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节0的加减法。与课前预想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所问非所答。

如在老师提出还剩几条鱼这个问题后,有学生列出了3+0=3、0+0=0这样的算式。从中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胡乱说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后,有学生说是“交叉的”有的学生说是“两边的是挨着的,中间的是挨着。”还有的说“上面的是加号,下面的是减号”……诸如此类,种.种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话,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儿。但学生说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从而出现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

二、学生口算能力太差。

教学中,有的学生口算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不能迅速地说出口算结果。有的学生甚至还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数。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上课有效时间短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也有所考虑,所以教学时尽量把有效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我注意到学生在看动画时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讨论0的加减规律时,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开始说话。

四、对学生估计不足。

主要体现在发现并总结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的计算规律以及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的规律上。学生还不具有自己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所以很难总结出0的加减规律。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等。

2、加强口算训练。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多样的练习渠道,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学中一定要降低难度。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储备。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9

1、《小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是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竖式计算是较常用的方法,如果基础打不好,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小数的计算。因此,我认为可以在竖式列出后,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尝试中可以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说说是怎样思考的,最后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这样,既落实用竖式计算退位减的问题,为后继学习小数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个性化教学又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计算课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是我们始终思考的问题。

2、学生在小数加法结束后,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独立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把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仅完成了课本上的练习题,没有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0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学期即将过完,学生们的学习也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学期,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去反思,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教材方面我习惯提前把本学期的教材先研究一下,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却发现新改的教材内容有些知识是重合的,为了能完好的衔接我就把本该放后面上的最重要的内容提前讲,学生们接受也是非常快的,但我也发现同学们越学越吃力。原因是《1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册书中占据很重要的章节,可内容本身有些枯燥,我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导致每节课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今后我要努力改正太过刻板的教学模式,穿插相对轻松的教学内容。

二.教法方面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层次过多,《10以内的加减法》学到最后只有一位自闭症学生刻板的记住了,我认为这是我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做准备充分,应采取一人一方法,小步子多循环,让每位学生都能从这一个内容中学到符合他们自身认知能力的知识。

三.难点方面学生们学习本章节内容,最大的困难就是看图写算式。不管加法也好减法也罢,总是对图片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换一个加法或减法的表达方式他们就开始混淆,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这个章节在磕磕绊绊中上完,可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要多复习巩固,同时要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大量的练习中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1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新颖的方式和多彩的活动导入。

课前播放《一二三四无六七》儿歌,让学生欣赏,并去发现歌曲中有哪些数宝宝,然后说出自己还认识的其它数宝宝。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玩对数游戏,带领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去复习10的组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新课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创设愉悦的数学氛围,通过游戏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了充分的铺垫。能引导学生能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二)化抽象为直观,主动获取信息,多种感官参与解决问题。

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用PPT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主动获取数学信息,再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培育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通过数、摆、写、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不仅展示了算法多样化,也使不同的学生选择了适合的方法,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做数学”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弄清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例2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先说出10可以分成6和几,根据这样的分法提出一些数

学问题吗?并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摆学具,说图意,列出算式。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计算方法,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接受知识,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联系生活,开展游戏,轻轻松松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例3时,我改材教上枯燥的划圈为生动的抛花片游戏。在探索算法时,先让学生根据算式填空,再独立写出算式,最后能直接说出算式。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在玩中学,又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寓教于乐,及时巩固,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在完成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时,我组织了“唱一唱,连一连”、“数一数,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3个练习活动,并采用抢答、上台演示、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学活动既要“做中学”,更要“乐中学”。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本课教学,也因我备课不够充分,导致了个别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积累不适应,出现了学生无法回答部分课堂提问或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其次,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教学内容偏多,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方案,让教学活动去适应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

《1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西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本节课后,我有以下收获: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

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精心设计教案。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3

“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是在认识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安排的内容,一是0的认识,二是0的加法和减法。0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0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课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活动,认识0的含义,学会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时,初步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伊始,借助“小猴吃桃”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精神专注地投入学习。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进”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探究0的加减法时,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如,课件动态显示:鸟窝里有3只小鸟,3只小鸟都飞上天空,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提出问题,再请学生列式计算。把。的加减法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根据他们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观察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愉快地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知道了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进一步理解了0的含义。在教学0的书写环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0的形状特征,经历书空、描红、独立写的过程,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和掌握0的写法。教学活动中打破了机械书写的格局,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识,使得课堂充满生机。

三、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奥秘。

在学生初步认识0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让学生从中寻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进一步体验0的含义,感受0的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遗憾之处:这节课是我在学校数学教学的第一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紧张,导致有的环节连接得不够紧密。还有在学生通过观察尺子发现0的另一个含义时,我让学生观察与交流不够充分,使得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合作学习没能真正发挥作用,对0的另一个含义,学生理解得不够。

在这节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进步。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4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我课前准备了一包彩虹糖,找两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来,请一名学生把彩虹糖分给他们,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块彩虹糖,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接着我让孩子分别尝一块彩虹糖,提问:现在有多少块彩虹糖?进而导入课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 、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

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 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四)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

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5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第四篇:《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的编排,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而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大胆创新,精心设计了比赛形式的认知过程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中在通过教师组织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并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本堂课以有趣的数学乒乓球比赛来做开场白,既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也实现了整节课的奖励手段。在用凑10歌游戏把学生带入课堂,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通过一次示范,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各种形式的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涂一涂,议一议,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从教学实践过程看,教学设想转化成了课堂教学行为。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氛围很愉悦。在“找朋友”活动中,我创设了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把卡片分给学生,让他们背对坐位上的同学,老师示意后学生转过头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可以组成10的朋友。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建立友好关系,而且能在活跃的气氛下巩固知识。

在比赛填孔雀图的环节上,学生在欢快的比赛气氛下进行比赛,把课堂气氛推到高潮,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心理素质和合作意识。我把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考虑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符合他们的需要和认知水平,正因如此本节课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另外,我感受到:要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不要怕课堂纪律不好,正因为学生了在其中,把“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不足之处是让学生画圆片图的时候,缺少让学生明确目的,最好把自己所画的圆片图经过讨论后把想到的算式列在纸上。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1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西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本节课后,我有以下收获: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

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精心设计教案。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这节课新授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训练,我觉得这与学校倡导的精讲多练的思路是吻合的,也使的.整个教学环节不冗长,更有节奏感。

存在的问题

(1)部分练习题的训练方法应该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学生一看到同类问题,脑海中呈现的是老师引导的思路和方法。

(2)反馈应该更注重实效,对错误的学生的训练跟进不够。

(3)有的教学资源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了资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总之,每一次相同的课例都会上出不一样的感受来,从中不断地锤炼与改进,会让自己不断提高,也会让别人有所收获,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复习中的儿歌、对数,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开火车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独立思、小组互助等形式解决问题。

最后力争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独特体验,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3

《1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我的感受,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有实际可感的、丰富的形象。

二、发挥学生好动天性,组织有趣的数学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其实,他们获取、理解抽象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靠说和动手操作,我们不妨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恰当地安排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单纯的计算是枯燥无味的,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以致用。

四、数学教学要有生活味。

学生在上学以前获取的知识经验,可以说是完全从生活中学到的,安排生活情景,数学体现在生活中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我如果教《10的加减法》时,我先出示采松果的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提问“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言: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了7个松籽,小松鼠采了3个松籽。我当即表扬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接着我又问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呢?

受到表扬的同学情绪很高,有的说:”我会提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有的说:“我想知道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有的说:“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集几个?”……我又表扬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那么,你们准备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呢?出示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应该用加法,即把7与3合并起来,列出的算式是:7+3,这时我又提问: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你计算过程表达出来。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来说说:方法一:7+3等于几,那就在7后面接着数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于10。方法二: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数一数是10根。这样的教学,完全尊重学生,而学生始终处于主人地位。

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索材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并根据目标自主寻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就是研究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

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1、教学重点把握准确。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能熟练掌握10的组成,形成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较好的落实了,教学中知识点的生成是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和训练之下完成的,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精彩的.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两者的作用发挥恰到好处。

2、学生思维的训练体现出层次性.

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一直是学校教学的新主张。这节课从学生探究10的组成的过程,到后面的练习设计,思维的训练点是层层推进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通过语言上的有序训练,最终形成掌握知识的能力,并会运用这种能力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体现的先是加法,再是减法,再是加减法的综合,直到最后的解决应用问题,核心的体现都是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和完整性。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10以内的加减法是在幼儿认可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幼儿思考。

1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例如,计算5+3时,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要使幼儿能做两步计算,并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为学习“凑十法”打下基础。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

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要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从哪个数里去掉,就要把哪个数写在减号前面。

2、同时讲加减,便于加强联系

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加强加减法的联系。一般是先讲加法,后讲减法。但是幼儿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过程必须逐步扩展,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3、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幼儿思考用加还是减

教学和是2、3、4、5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时,一般都采用一幅图表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要通过操作和图示,联系加减法含义引导幼儿想该怎样算,用加法还是用减算。

教学6、7的加减法时,出现一幅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师先演示,让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让幼儿比较它们的异同点,逐步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摆学具,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对于减法的教学,也可以仿加法的教学进行。

教学8、9、10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四个算式,即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的算式,再领学生一起摆学具,边摆边说算式,最后由学生自己摆学具并将算式填写完整。

这里应该只要求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学具和观察教师演示,初步了解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要求幼儿讲出来。

4、混合运算要演示,含义要讲清

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要让幼儿联系情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师要按照图意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把式题的含义讲清楚。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由于幼儿学过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可以多启发幼儿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初步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在教材中,例题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帮助掌握运算的顺序,实际做题时,第一步的得数最好写出来。

5、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使幼儿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产生了计算,所以学习计算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同时又是为了能解决问题。脱离生活现实的需要学习计算,就不能体现计算的价值和作用,因而也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积极学习。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也都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幼儿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需要且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加减法计算,体会加减发的含义,感受计算的价值和意义。对这些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

10的加减法这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学生以有的基础和课程要求设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看图能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并能让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利用10的分与合进行想算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10的对数游戏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复习了10的分与合。

在课堂上学生在看第一幅图时很快就列出了两个加法算式9+1=10,1+9=10,在老师问学生是怎样想到结果时,有的学生答是看图数出来,有的回答是通过10可以分成9和1,有的回答9再加1个是10。学生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想。其实他们的想法都是对的,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想。在课堂上由于自己抓住教材的要求对答出的方法进行了优化,表扬了利用了10的分与合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想法都进行了优化,引导他们从10的分与合来想10的加减法,这样的做法学生看来很快就掌握了算法,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学生经过老师的多次强调后都能说出用10的分与合来想10的加减法的和与差。教学内容也按老师的设计层次和要求完成的很好。

后来自己在对想法多样化和方法进行优化这两种做法上我自己都十分困惑。如果从学生的认知的规律来看,我觉得应该从学生自己的想法来想是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思维会更积极,会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师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引导优化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否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呢?但是如果由学生的自己的想法来解答,对学习没有图的加减法算式时就会形成困难。在新人教版的教学中非常重视是知识的系统联系,对与想法的多样性没有充分的体现,究竟是适合学生的最好还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完成教学内容才好呢?这给教学者带来困惑,因为如果按学生的想法来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能完成的!老师按要求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和优化是不是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呢?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

据我课前了解,我两个班的学生大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安排了13课时。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3

关键词:1.自主探究。2.形与数的结合。3.会用数字符号解读身边的事物。

一.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已有的8和9的加减法经验,我提出三个问题:1.)将小棒自由的分成两堆,并根据小棒图说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2.)你是怎样将两堆小棒写成算式的。3.)观察减法算式,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成功之处:

1.学生开始了第一次独立的和同桌动手,思考问题动手体会到小棒与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将小棒抽象成数字,将事物抽象成数学符号,融入到数字与生活中,初步体验提高思考能力。

2.学会了观察,观察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体会到减法的含义,减去一部分,等于另一部分,会用分与合计算减法。

3.初步体验合作需要动手,动脑,更需要理解老师的要求,在失败中知道合作的难度,在成功中体验想成功就要按老师要求一步步完成才是智慧的表现。

二.不足之处:

1.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合作能力,耽误了大量时间,练习少了,时间分配不均匀我。

2.课内拓展没有进行,加强课内知识点拓展有待重视。

三.改进措施。

1.合理分配授课内容及策略。

2.注重挖掘教材隐含的知识能力。培养拓宽学生视野,学到有用的数学。

3.侧重学生能力培养。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4

教材中所涉到的案例并不是没有目的随意展示的。其实编者是想通过一些案例来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找准这些信息并合理的运用它们做训练非常的重要。比如有一道练习题,教材中原本的训练点只有一个,在想课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围绕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可以稍作拓展和延伸,这样不仅使训练的内容更加的丰满,更使得知识间的前后衔接更加的紧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会很高,突出了教学的时效性。

作为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有限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只有15~20分钟,而要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既要落实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兴趣盎然,我觉得练习题的设计与实施形式很重要。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有趣的练习来帮助我完成教学目标得达成,所有的练习不管怎样生动有趣,最终它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脱离了这一点,那只能说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学期即将过完,学生们的学习也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学期,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去反思,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教材方面我习惯提前把本学期的教材先研究一下,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却发现新改的教材内容有些知识是重合的,为了能完好的衔接我就把本该放后面上的最重要的内容提前讲,学生们接受也是非常快的`,但我也发现同学们越学越吃力。原因是《1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册书中占据很重要的章节,可内容本身有些枯燥,我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导致每节课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今后我要努力改正太过刻板的教学模式,穿插相对轻松的教学内容。

二.教法方面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层次过多,《10以内的加减法》学到最后只有一位自闭症学生刻板的记住了,我认为这是我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做准备充分,应采取一人一方法,小步子多循环,让每位学生都能从这一个内容中学到符合他们自身认知能力的知识。

三.难点方面学生们学习本章节内容,最大的困难就是看图写算式。不管加法也好减法也罢,总是对图片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换一个加法或减法的表达方式他们就开始混淆,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这个章节在磕磕绊绊中上完,可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要多复习巩固,同时要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大量的练习中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第五篇: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学期即将过完,学生们的学习也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学期,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去反思,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教材方面我习惯提前把本学期的教材先研究一下,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却发现新改的教材内容有些知识是重合的,为了能完好的衔接我就把本该放后面上的最重要的内容提前讲,学生们接受也是非常快的,但我也发现同学们越学越吃力。原因是《1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册书中占据很重要的章节,可内容本身有些枯燥,我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导致每节课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今后我要努力改正太过刻板的教学模式,穿插相对轻松的教学内容。

二.教法方面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层次过多,《10以内的加减法》学到最后只有一位自闭症学生刻板的记住了,我认为这是我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做准备充分,应采取一人一方法,小步子多循环,让每位学生都能从这一个内容中学到符合他们自身认知能力的知识。

三.难点方面学生们学习本章节内容,最大的困难就是看图写算式。不管加法也好减法也罢,总是对图片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换一个加法或减法的表达方式他们就开始混淆,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这个章节在磕磕绊绊中上完,可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要多复习巩固,同时要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大量的练习中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2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再进行0的书写教学。最后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0的书写时,先是描述0的形状,然后以儿歌的形式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主动获取知识。

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加减法都有涉及。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

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3.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2).0的加减法计算,应注重让学生多说生活中的实例来体会同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加0或者减0都等于它自己。或者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来用老师的教具小棒

亲自演示这些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更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算理,主动获取学习的方法。

(3).在教学一个数加零时和一个数减0时,可以同时出现,进行类比。计算出结果后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一个数加0时和减0时得到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呢?”这样同时比较一方面能突出0表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也能使孩子多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这个规律,从而不局限于只用0~5这些数字来列算式。还可以渗透到100、1000、或者用字母、用图形来表示这样的规律。既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又把将来的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它无处不在,乐趣无穷。

(4).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3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好!

这周主要进行了10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教学。

10的认识:学习数的认识基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数数、认数,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2)数序,知道几添上1是几,明确它在数中的位置,会辨别前后。

(3)会比较大小。

(4)明确序数意义,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一般与左右的问题相结合。

(5)能正确、规范地书写。以后碰到这样的教学就不再作具体说明了。

10的加减法:依然包括两部分。

一是看图列四道算式(即一图四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这类型的题目要明确图中的3个数,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还有全部。在列算式时,要把左边的加上右边的,右边的加上左边的;用总数(全部)减去左边的,用总数(全部)减去右边的。经过一周的练习,孩子基本已经能正确完成了。不过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容易在减法上出错。主要是把左右两边的数相减了。举个例子:3+4=7、4+3=7,另外两道减法算式应该为7-4=3、7-3=4。有的孩子则写成了4-3=1。

二是用数学,这种题我在上次曾做过详细的介绍,下面我主要讲一下孩子易错的地方这两种题型的题目。看到题目,一般我都会引领着孩子们对图意进行分析,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就是求的全部(即总数)有多少,需要用加法;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上面,就是求的一部分,需要用总数减去已经知道的那部分(即不带问号的数)。目前减法出错最多,主要是孩子所写的减数不对,往往都减去问号代表的数,而问号所表示的应该是要计算出来的。这样的情况在每年的一年级孩子身上都会大量出现,使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在和一位家长朋友聊天过程中,发现让孩子把问号所表示的图用手捂上这个方法很不错,我在班里也会慢慢的推广这种办法。一旦用手捂上了图,孩子就不太会减错了。这两部分都是最终考试必考的重点题型,我们会继续加强练习。

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把每天5分钟口算练习改为了每天十分钟(可分两次完成),需要家长签上名字,并说下孩子的口算情况。请家长给孩子准备好自制的口算卡片,(内容要全,以1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您如果觉得孩子掌握的比较好了,可以适当的提高难度,扩大范围到20以内)。下周,我们将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课本第72~77页)。再次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4

成功之处: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1、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2、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3、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不足之处: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在教学3/10+1/4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

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3/10+1/4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3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思路:即先通分再计算。对于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则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1、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2、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如:在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由于学完通分这个知识已有一段时间了,有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了,不知怎样进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时,老师应强调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这样计算时会比较简便。

总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6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正确熟练的口算和是2~6的加法;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够从信息窗中准确的找出数学信息,并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作业反馈矫正

1、课前作业:从信息窗中找出数学信息,并试着提出数学问题。

2、(出示信息窗)请同桌来那个人为一组说一说: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先座位左边的的同学说,再座位右边的同学说,说完后马上做好。)

3、集体交流、订正,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数学信息。

预设:

(1)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

(2)前面有1朵白云,后面有2朵白云。

(3)树上有3只猴子,岩石上有2只猴子。

(4)上面有1个小朋友,下面有4个小朋友。

(5)红花有2朵,黄花有2朵。

4、小结:观察信息窗时,我们就应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认真数数,并且要将数学信息说完整了。

二.点拨,知识建构

1.体会加法的意义。

师:求“一共有多少?”是什么意思呢?“一共”就是要“合在一起”。“合在一起”用什么方法呢?

生:合在一起就要用加法。

师:双手做合起来的动作,就爱神学生的理解。

2.认识加号“+”,强调加号的写法——用直尺写。

3.列式解决问题

(1)一共有几只猴子?2+3=5(只)

强调:得数后面要写“只”

(2)一共有几只小鸟?5+1=6(只)

(3)一共有几多白云?1+2=3(朵)

(4)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1+5=6(个)

(5)一共有几朵花?2+2=4(朵)

4、练习

1+1= 1+2= 2+1= 3+1= 2+2= 1+3= 4+1=

3+2= 2+3= 1+4= 5+1= 2+4= 3+3= 4+2=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8

20xx年的圣诞,作为职初教师的我有幸参加了本区的小学数学职初教师课堂教学研修活动,听了三堂精彩的数学课,很感谢这三位老师在圣诞这一天送给我们珍贵的“圣诞礼物”。

雨外小的两位美女老师上的都是珠心算课:《破5减》和《满5加》,一堂珠心算新授课,一堂珠心算练习课。第一次了解珠心算也就是不久前在南京实验学校田莉老师的展示课上,那一次真的被孩子们拨珠的阵势所惊叹!课堂上算珠拨出的噼里啪啦的响声,很是悦耳。由于第一次接触当时对于隔档拨、空拨、想拨、看拨之类的大脑里只是泛泛存在,那次听完课回来我就立刻在网上搜索了关于珠心算的相关资料。比起展示课,于老师和陈老师的珠心算课更让我看清了如何拨珠,和孩子们一起我学习了满5加时要加几下补、减4要“去5上1”。

三节课中,朱老师的《10以内加减法复习》这节课最令我感染,朱老师临危不乱的淡定、课堂上引人入胜的故事、丰富多彩的练习……现在想想感触还是很深,感觉自己也像是数字王国里的一员,也想通过练习得到火种来解冻自己的国家。这堂课的可惜之处是课件出了问题,但是朱老师生动的描述和丰富的表情,也给我们呈现了课件里要呈现的美丽的故事情境,弥补了遗憾。上课之前,“课件不能用了”,朱老师并没有讲这句话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们想办法怎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也在潜力默化中让孩子们接受朱老师的办法。这种临危不乱的淡定,堪称一种境界。

朱老师将这堂复习课改编成一个唯美的故事:数字王国里住着国王数爸爸和一群数宝宝,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数字王国被冻住了,我们需要帮忙收集火种解救王国……之后的每一题都是以闯关收集火种方式练习,设计巧妙,学生兴趣极高,都在努力地寻找和收集火种。从认识0-10 ,到从这些数中选出3个数来写四道算式,再到看图列式、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朱老师的设计很紧凑,过渡得非常自然。印象较深的是求加法中的未知数这一练习,朱老师引导孩子们想象加法算式就是收集火种途中的石子路,括号里的未知数就是需要我们去搬的石子,只有搬来了石子才能过河收集到河对岸的两枚火种,这是多么有趣的设计!这正抓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兴趣所在,比起生硬的让学生直接解决问题,我想我是小朋友我也非常喜欢也很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收集到火种。如果我们每堂课能有这样有趣的设计,那又何愁孩子不喜欢数学课呢!

朱老师的这堂课之所以这么成功,我想最多的是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我相信朱老师也是在认认真真上好每堂课中磨练出来的。我深知自己离朱老师还差的很远,自己需要努力的还很多,在以后我会多多研读教材和教法,多多学习新的教学技巧;多多阅读教学相关书籍,增强自己的数学教学知识储备量;多多思考,创设更多有趣的课堂情境;多多反思自己的教学。

作为职初教师,未来的教师生涯之路还很长很长,我想我会一直在路上,在发现的路上,在学习的路上,在反思的路上,一直在努力!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开始,运用对口令的游戏引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10的组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过程中,设计思路清晰,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本节课,注重了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强化了10的加减练习,使学生体验到了与同伴交流合作、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制作的课件幻灯片,我想能自始至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到最佳状态。只可惜啊!万事俱备,在关键的时候远程的电脑不工作了。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困生,知道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就有意识的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获得成就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说实话,吃过早饭,满怀信心来到电教室,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电脑居然不能工作了,一看学生们齐刷刷的坐在了电教室,听课的老师们也怀着激情坐在了那里了,因为我是第一个上展示课的,也是星期三的第一节课,没有时间去检查电脑,本来就有点紧张心理在作祟,我这节课的流程就指望课件演主角了,校长和几位老师过来帮助调试电脑了,电脑的确病得不轻,再也无法工作了,看来没戏了,为不让老师和学生失望,调整了一下情绪,硬着头皮把这节课给讲了,我觉得学生还很配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我认为自身有时用语不够精炼,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踊跃、大胆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数学智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学生学好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欢迎接受。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0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优势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差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的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的的挫折。“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面有成绩的人大多是有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1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学生思考。

1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例如,计算5+3时,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以8可以分成2和6为例,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要使学生能做两步计算,并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为学习“凑十法”打下基础。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

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要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从哪个数里去掉,就要把哪个数写在减号前面。

2、同时讲加减,便于加强联系

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加强加减法的联系。一般是先讲加法,后讲减法。但是学生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过程必须逐步扩展,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3、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思考用加还是减

教学和是2、3、4、5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时,一般都采用一幅图表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要通过操作和图示,联系加减法含义引导学生想该怎样算,用加法还是用减算。

教学6、7的加减法时,出现一幅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师先演示,让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逐步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对于减法的教学,也可以仿加法的教学进行。

教学8、9、10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四个算式,即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的算式,再领学生一起摆学具,边摆边说算式,最后由学生自己摆学具并将算式填写完整。

这里应该只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学具和观察教师演示,初步了解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要求学生讲出来。

4、混合运算要演示,含义要讲清

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要让学生联系情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师要按照图意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把式题的含义讲清楚。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由于学生学过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可以多启发学生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初步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在教材中,例题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实际做题时,第一步的得数最好写出来。

5、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产生了计算,所以学习计算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同时又是为了能解决问题。脱离生活现实的需要学习计算,就不能体现计算的价值和作用,因而也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也都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需要且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加减法计算,体会加减发的含义,感受计算的价值和意义。对这些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3

每个学期的骨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作为我个人来讲,既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又是个自我超越的挑战。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可以说,每一个课例在我的头脑里早已是根深蒂固了,可是越是这样上了好多次的课,越是这样一次次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的时候,再次重新上的时候,压力就会越大,需要自己仔细思考地方的就会越多。

成功之处:

1、教学重点把握准确。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能熟练掌握10的组成,形成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较好的落实了,教学中知识点的生成是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和训练之下完成的,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精彩的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两者的作用发挥恰到好处。

2、学生思维的训练体现出层次性。

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一直是学校教学的新主张。这节课从学生探究10的组成的过程,到后面的练习设计,思维的训练点是层层推进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通过语言上的有序训练,最终形成掌握知识的能力,并会运用这种能力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体现的先是加法,再是减法,再是加减法的综合,直到最后的解决应用问题,核心的体现都是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和完整性。

3、准确解读教材并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案例。

教材中所涉到的案例并不是没有目的随意展示的。其实编者是想通过一些案例来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找准这些信息并合理的运用它们做训练非常的重要。比如有一道练习题,教材中原本的训练点只有一个,在想课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围绕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可以稍作拓展和延伸,这样不仅使训练的内容更加的丰满,更使得知识间的前后衔接更加的紧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会很高,突出了教学的时效性。

4、练习设计要充盈而不使花架子。

作为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有限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只有15~20分钟,而要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既要落实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兴趣盎然,我觉得练习题的设计与实施形式很重要。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有趣的练习来帮助我完成教学目标得达成,所有的练习不管怎样生动有趣,最终它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脱离了这一点,那只能说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5、教学环节的时间调控。

这节课新授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训练,我觉得这与学校倡导的精讲多练的思路是吻合的,也使的整个教学环节不冗长,更有节奏感。

不足之处:

1、部分练习题的训练方法应该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学生一看到同类问题,脑海中呈现的是老师引导的思路和方法。

2、反馈应该更注重实效,对错误的学生的训练跟进不够。

3、有的教学资源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了资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总之,每一次相同的课例都会上出不一样的感受来,从中不断地锤炼与改进,会让自己不断提高,也会让别人有所收获,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4

10以内的加减法是在幼儿认可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幼儿思考。

1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例如,计算5+3时,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要使幼儿能做两步计算,并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为学习“凑十法”打下基础。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

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要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从哪个数里去掉,就要把哪个数写在减号前面。

2、同时讲加减,便于加强联系

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加强加减法的联系。一般是先讲加法,后讲减法。但是幼儿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过程必须逐步扩展,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3、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幼儿思考用加还是减

教学和是2、3、4、5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时,一般都采用一幅图表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要通过操作和图示,联系加减法含义引导幼儿想该怎样算,用加法还是用减算。

教学6、7的加减法时,出现一幅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师先演示,让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让幼儿比较它们的异同点,逐步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摆学具,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对于减法的教学,也可以仿加法的教学进行。

教学8、9、10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四个算式,即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的算式,再领学生一起摆学具,边摆边说算式,最后由学生自己摆学具并将算式填写完整。

这里应该只要求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学具和观察教师演示,初步了解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要求幼儿讲出来。

4、混合运算要演示,含义要讲清

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要让幼儿联系情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师要按照图意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把式题的含义讲清楚。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由于幼儿学过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可以多启发幼儿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初步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在教材中,例题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帮助掌握运算的顺序,实际做题时,第一步的得数最好写出来。

5、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使幼儿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产生了计算,所以学习计算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同时又是为了能解决问题。脱离生活现实的需要学习计算,就不能体现计算的价值和作用,因而也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积极学习。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也都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幼儿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需要且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加减法计算,体会加减发的含义,感受计算的价值和意义。对这些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5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从试卷上看,大部分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题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另外,少数学生看图列式没掌握好。

下载《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 10的加减法这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学生以有的基础和课程要求设定了教学的重......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 关键词:1.自主探究。2.形与数的结合。3.会用数字符号解读身边的事物。一.自主探究:根据学生已有的8和9的加减法经验,我提出三个......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全体学生快乐的参与了学习活动,很好的复习了所学的内容。细细品味每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感......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师:金艳随 教学反思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

    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

    “10的认识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熟悉活动,“10的认识加减法”教学反思。从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的数字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