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教育学
2015年全国统一成人高考《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额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把儿童比作太阳,强调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2、德国的狄尔泰等人倡导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主张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完整人格。这种观点属于哪种理论派别?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合作教育学
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力 B、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
C、使新生一代接受现有的主流文化 D、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我国近代,“教育救国”的口号曾不绝于耳,但“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这是由于
A、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B、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作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的是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的进步
C、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 D、人工智能化生产的普及
6、不同性质和发展水平国家的学制,在入学年龄、学段划分等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建立必须依据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文化传统
7、学生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泛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8、下列不属于学科课程特点的是
A、课程内容开放,主题多元,形式多样
B、课程内容按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
C、重视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
D、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
9、学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表现为学生
A、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C、以获得感性认识为主
D、以获得实践体验为主
10、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布鲁纳倡导的是
A、掌握学习理论 B、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合作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11、张老师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式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德育原则是指
A、教师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非选择题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然后说明理由,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1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课程设置以分科为主。
14、品德评价法就是通过表扬、奖励等肯定的方式激励学生上进的德育方法。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资本主义教育较之于封建教育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16、简述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17、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语文教师对自己两次《蛇与庄稼》阅读课教学的反思。
第一次我力图突出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掌握。我在备课时把“教参“中所提到的字、词、句、段、篇的知识点融合在系列的问题中,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详尽解说,学生们经过整整两个课时的学习,较好地掌握了课文中生字的读、写、用;能够背诵和默写指定的段落;理解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
第二次我在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根据课文三个段落在写作手法、内容上有相似之处的特点,确立了“精讲一段,举一反三“的教学策略。在第一段体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讨论,最后自己试着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放入蛇庄稼就会丰收;什么是海啸;田鼠怎样糟蹋庄稼„„整个教学过程也因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而不断 调整,我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通过展示关系图,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在课堂上一一解决了学生们的问题。接着,我在归纳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后引导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段,最后总结学习收获。
通过两次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不同,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
问题:请你结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这位教师的两次教学加以评析。
心理学
选择题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信息点上。
19、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联觉
20、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21、注意转移比较困难的情况是
A、事先有注意转移的信号 B、后续的活动吸引力大
C、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大 D、后续的活动意义重大
22、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防止遗忘最重要的措施是
A、过渡复习B、及时复习
C、分散复习D、复习方式多样化
23、在抽象逻辑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动作 B、形象 C、语言 D、表象
24、看小说时根据语言描述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25、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6、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27、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斯金纳 C、韦纳 D、班杜拉
28、下列关于练习和动作技能进步之间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总趋势是随练习次数增加,动作技能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
B、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技能进步暂时停止现象
C、由于练习方式不同,学习同一技能的进步也不同
D、所有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都是缓慢的,以后逐渐加快
29、有位心理学家在研究拔河比赛时发现,参赛人数越多,每个人出力越少。这种现象属于
A、社会阻抑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去个性化
30、下列最适合矫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 B、厌恶疗法
C、自由联想法 D、宣泄疗法
非选择题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3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根据国情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
32、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性思维。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34、什么是记忆?根据记忆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划分为哪些种类?
35、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能力的含义及其个别差异。
教育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教育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D
2、B
3、D
4、A
5、C
6、C
7、D
8、A
9、A
10、B
11、A
12、B
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则以分科段课程为主。(4分)
14、答案要点:
不全面或错误(2分)
品德评价法除了运用表扬和奖励等肯定的手段外,还可采用批评和惩罚等否定的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德育。(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答案要点:①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培养目标;
②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的内容;
③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④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代替了个别教学;
⑤第一次提出了义务教育,并建立了乡音的国民学校。
【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对任意四点,即给满分。
16、答案要点:①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3分)
②教育除社会目的外无其他目的;(3分)
③教育的目的只能用社会效益加以衡量,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2分)
17、答案要点:①政治理论知识。(2分)
②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③文化基础知识;(2分)
④教育科学知识;(2分)
四、论述题:15分
18、答案要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不同角度回答)
答案一: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对案例进行评析。
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既相互促进和影响,又相互区别。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需要教师提供和创造。(5分)
该教师第一次教学,未能全面遵循“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他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于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课文中生字的读、写、用;段落的背诵与默写;知道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其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发展。(5分)
第二次教学,该教师坚持了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的理念,如通过“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讨论问题,最后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5分)
答案二: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对案例进行评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统一活动过程,是教师领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5分)
该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5分)
第二次教学中,该教师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通过“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讨论问题,做好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5分)
【评分说明】 考生若 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
五、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D 20、C
21、C
22、B
23、C
24、A
25、C
26、B
27、D
28、D
29、B 30、A
六、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根据国情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这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的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进行加工而忽视其它刺激。(4分)
32、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的、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的主要心理成分,但创造性思维只有发散性思维的参与是不够的,还离不开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4分)
七、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答案要点:
⑴陈述心理现象;(2分)
⑵解释心理现象;(2分)
⑶预测心理现象;(2分)
⑷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2分)
34、答案要点:
⑴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3分)
⑵种类: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文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5分)
35、答案要点:
⑴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由特质构成的。他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在同样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特质,他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4分)
⑵他按照个人行为的影响程度,将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个人最重要特质,它主导了整个人格特征;主要特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次要特质只在偶然情况和某种特定场合下出现,容易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4分)
八、论述题:15分
36、答案要点:
(1)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3分)
(2)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差异从高到底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存在智力超常和低能两个极端。但在人口总体中,智力分步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4分)
② 能力的类型差异。无论特殊能力还是一般能力,人与人之间均存在类型差异。如在知觉能力方面:有人属于综合型,即知觉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能力弱;有人属于分析型,即对事物的细节能清晰感知,但对事物整体知觉较弱;还有人属于分析综合星型(4分)
③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的早期表现称为早熟或早慧;能力的晚期表现称为大器晚成;大多数人的优势能力在中年时期表现出来。(4分)
第二篇:黑龙江专升本教育学试题
黑龙江专升本教育学试题
(仅供个人复习参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和做为商业用途)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成人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学校产生的条件是()。
A、有了文字,有了教师
B、生产力提高,教育发展 C、有了书籍,人类知识丰富了 D、人类的产生,生产力的提高 3.“和谐”发展教育是指()。
A、自由七艺
B、骑士七技
C、六艺
D、智育、体育、美育并重 4.教育起源于()。
A、青年之家
B、庠、序
C、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
D、生物性的本能
5.()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A、《学记》
B、《论演说家的培养》 C、《大学》
D、《师说》 6.教育的性质是由()决定的。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7.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起()。
A、主导作用
B、重要作用 C、决定作用
D、负作用 8.义务教育具有()性质。
A、强制
B、基础教育 C、全面教育
D、和谐教育 9.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地位是()。A、教育的对象 B、学习活动的主体
C、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D、处于服从地位
10.《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的著作,它为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斯宾塞
D、杜威 1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它标志着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12.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德育中的()。
A、陶冶 B、榜样 C、说服 D、锻炼
1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应该()。A、以表扬激励为主
B、以批评为主
C、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为辅。D、以学生自我反省为主
14.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的体现。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5.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6.我国中小学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班级上课制 C、特朗普制 D、分组教学制
17.师生双方要不断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掌握信息输出和输入效果,调控教与学的活动,使教学始终保持最优的动态平衡状态,获得最佳效果,这是教学的()。A、教学民主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及时反馈原则
18.《学记》中要求教学要“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要求教学()。A、要因材施教
B、要循序渐进 C、要有启发性
D、要理论联系实际
19.在()中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过程理论。
A、《中庸》 B、《学记》
C、《乐记》 D、《孟子》 20.()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代表作。A、洛克《教育漫话》
B、康德《论教育》
C、卢梭《爱弥儿》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元前6世纪,希腊形成了著名的()和()教育体系。A、斯巴达
B、罗马
C、拜占庭 D、雅典 2.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 3.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特殊修养包括()。A、教学能力
B、教育管理能力 C、言语表达能力
D、科研能力 4.学校德育包括()。
A、道德品质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智育 5.备课要写好的三个计划是()。
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单元计划 C、课时计划
D、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计划
6.课堂教学可能根据所完成的任务数量不同分为()和()。A、单一课 B、综合课 C、新授课 D、检查课
7.在近代教育史上,主张要重视儿童,重视学习者,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的主张的思想家、教育家有()。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宾塞 8.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
A、知识的传播者
B、学生的示范者 C、学生的知己者
D、学生心理的调解者
9.少年期(11、12岁-----
14、15岁)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A、目的性 B、依赖性 C、系统性 D、成熟性 10.下列观点中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是()。A、“生而知之”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D、“性相近、习相远”
三、简答题
1.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我国学校德育的正式途径有哪些?
四、论述题
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第三篇: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韩愈
B.杜甫
C.白居易
D.李贺
答案:C
2.《关山月》中表现朝廷对恢复中原态度的诗句是
A.和戎诏下十五年
B.厩马肥死弓断弦
C.沙头空照征人骨
D.几处今宵垂泪痕
答案:A
3.艾青的成名作是
A.《北方》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向太阳》
D.《我爱这土地》
答案:B
4.屠格涅夫是
A.19世纪俄国作家
B.19世纪法国作家
C.19世纪英国作家
D.19世纪德国作家
答案:A
5.“三苏”是
A.苏洵、苏轼、苏舜钦
B.苏洵、苏轼、苏辙
C.苏洵、苏舜钦、苏辙
D.苏轼、苏辙、苏舜钦
答案:B
6.马伶《鸣风记》扮演的是
A.严嵩
B.杨继盛
C.夏言
D.顾秉谦
答案:A
7.《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
答案:A
8.下列属于曹操的作品是
A.《上邪》
B.《短歌行》
C.《饮酒》
D.《兵车行》
答案:B
9.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答案:A
10.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陶渊明
答案:C
11.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答案:B
12.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国语》
答案:B
1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答案:C
14.《谈时间》主要论述
A.时间的作用
B.要挽住时光的流逝
C.如何去打发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
D.一寸光阴一寸金
答案:C
15.李广将兵的特点是
A.行军无部伍行阵
B.士吏治军簿至明
C.谨守法度
D.正部曲行伍营阵
答案:A
16.李清照的词集是
A.《漱玉词》
B.《乐章集》
C.《潍海词》
D.《稼轩词》
答案:A
1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的句子是
A.小桥流水人家
B.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西下
D.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A
18.《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A.宝玉同情投井自杀的丫鬟金钏
B.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的交往
C.鄙弃仕途经济
D.贾环诬告宝玉
答案:C
19.短篇小说《断魂枪》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
A.古代社会
B.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前后)
C.元代
D.戊戌变法
答案:B
20.欧·亨利是l9世纪
A.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B.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C.美国著名的小说家
D.德国著名的小说家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这段文字,作者都反驳了哪些观点?(4分)
答案: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天下怨谤。
(2)王安石认为怨诽改革的是什么人?(4分)
答案:两种人,一种是安于现状的人,另一种是不管国事只顾保官的人。
(3)作者用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了什么?(2分)
答案:表明:改革的决心,决不动摇,也决不后悔。
(二)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及庄会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1)找出至今仍使用的一个成语。(2分)
答案:多行不义必自毙。
(2)分析庄公人物形象,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刻化这一人物性格的?(4分)
答案:工于心计、老谋深算、残忍、自私,语言描写。
(3)祭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答案:智慧,坦诚,以国事为重。
(三)阅读李白《行路难》,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分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4分)
答案: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对人生路的困惑、无奈。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凌云报国的理想抱负,雄心大志。
(3)分析这首诗的感情脉络。(4分)
答案:最低——次高——次低——最高。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客。所以他所想所说尽管在表面上是老生常谈,而实际上却可以是一种新鲜的作品,如果选择与安排给了它一个新的形式,新的生命。“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大体上和“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表现同样的情致,而各有各的佳妙处,所以我们不能说后者对于前者是重复或者是抄袭。莎士比亚写过《夏洛克》以后,许多作家接着写过同样典型的守财奴(莫里哀的《哈伯贡》和巴尔扎克的《哥里阿》是著例),也还是一样入情入理。
(1)找出这段话的论点。(4分)
答案: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
(2)这里作者使用的论据类别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4分)
答案:事实,归纳法。
(3)这里一共使用了几个论据?(2分)
答案:两个论据。
(二)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作者通过什么意象,赞美了康桥的美丽?(2分)
答案:通过河边的金柳。
(2)作者通过什么抒发了对康桥的眷恋情怀?(4分)
答案:通过青荇和夏虫。
(3)分析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案:三点:①首尾呼应;②音韵美;③建筑美。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1)作者在这里哭自己的小弟,为什么要哭蒋筑英和罗健夫?(4分)
答案:因为蒋筑英和罗健夫是跟小弟一样为国无私奉献的人,作者对他们的去世也同样感到痛惜,同时,作者在这里哭的是整一代人,蒋、罗二人就起了过渡的作用,作者从小弟这里,通过他们二人,哭了整整的一代人。
(2)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答案:排比、比喻。
(3)作者在哭小弟时,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2分)
答案:直接抒情。
四、作文:50分
39.题目:挑战自我要求:1.写一篇议论为主的文章;
2.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第四篇: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试题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试题,供大家参考学习!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试题
1、“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指的谁()
A:司马迁自称
B:《史论》点评者
C:《资治通鉴》的作者
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
答案: A2、下列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A:李清照
B:辛弃疾
C:王安石
D:杜甫
答案: C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的抒情方式是()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议论抒情
答案: B4、《论快乐》一文驳斥了这样的观点,即把快乐分成()
A:休闲娱乐的和理性的B:苦和乐
C:肉体的和精神的D:知足型的和完满式的答案: C5、短篇小说《断魂枪》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
A:古代社会
B: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前后)
C:元代
D:戊戍变法
答案: B6、李商隐《无题》中,写对方的诗句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案: C7、《种树郭橐驼传》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类比方法
B:夸张手法
C:讽刺手法
D:拟人手法
答案: A8、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被收录在诗集()
A:《志摩的诗》
B:《翡冷翠的一夜》
C:《猛虎集》
D:《云游集》
答案: C9、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答案: B10、屠格涅夫是()
A:19世纪俄国作家
B:19世纪法国作家
C:19世纪英国作家
D:19世纪德国作家
答案: A11、《谈时间》一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
B:比较论证
C:归纳论证
D: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归纳论证
答案: D1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的句子是()
A:小桥流水人家
B: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西下
D: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 A13、《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著名的散文集()
A:《槐园梦忆》
B:《雅舍小品》
C:《雅舍谈吃》
D:《实秋杂文》
答案: B14、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A:《陌上桑》
B:《氓》
C:《短歌行》
D:《杜陵叟》
答案: A15、柳宗元倡导的是()
A:新乐府运动
B:古文运动
C:诗文革 新运动
D:诗界革命
答案: B16、《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
答案: A17、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答案: D18、《张中丞传后叙》中所说的“守一城,悍天下”的城是指()
A:汴州
B:睢阳
C:洛阳
D:长安
答案: B19、下面属于茅盾创作的三部曲系列小说的是()
A:《爱情三部曲》
B:《蚀》
C:《迎春花》
D:《激流三部曲》
答案: B20、孔子认为他所生活的时代是()
A:大同时代
B:三代之英的时代
C:小康时代
D:礼崩乐坏的时代
答案: D
第五篇:2010年江西省成人高考教育学试题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信号反射)
3.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谈梅生津)4.“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二、辨析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错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错误。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3.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正确。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尽管他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他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不仅可以感知、记忆各种事物,由情绪,能运动,而且还会说话,能运用一定的词与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抽象地思考问题和巩固自己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交往接受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包括新年、观点等在内的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人有了意识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越来越多的理解、情感与态度,并且可以察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有意志与性格,表现出个人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现实中有个性的能动的主体。
2.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目标答;
1)陈述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若不能被揭露,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有时甚至会被看承是任意发生的、主观自觉的、不受因果规律支配的。
2)解释心理现象。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原因
3)预测心理活动。人们掌握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去预测心理活动
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心理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一、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知觉)
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知觉)
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方位知觉)5.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6.下列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的是(知觉的规律性)7.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
二、辨析题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习惯成清晰的映像,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只是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正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1)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 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2.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实物直观。即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形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2)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象、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
3)言语直观。即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生动具体描述、形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观察的品质有哪些?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精细性 4)观察的敏锐性
四、论述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知道,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连好的观察品质。
第三章 注意
一、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
2.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不随意注意)
3.属于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时间)4.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的是(注意的敏捷)
5.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6.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
7.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作到眼、耳、手并用,这表现出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配)
二、辨析题
1.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2.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错误。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错误。注意分配是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这是一种效率方面的特征。实践和实验证明,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
4.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
错误。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能较长实践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
三、简答题
1.注意的特征有哪些?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它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与活动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2.注意有哪些功能?
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大拿跟前活动相一致的影响,避开(抑制排除)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
2)保持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为止
3)调节与监督功能。这种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地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1)刺激物本很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易被人注意,新异的刺激或熟悉内容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结合易为人们所注意
②刺激物的强度大小。如强光、巨响、奇香等都会引起人的注意
③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对象与背景对比差异越答,越易被注意。
④刺激物突然出现与统治,增强与减弱,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等都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2)人本身的状态:
①主体的需要、兴趣与期待。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刺激,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例如,儿童对玩具的注意;学生对书籍的注意等。
②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激发情感活动引起的刺激都能引起不随意注意。过分忧愁与疲倦则会降低人的好奇心。
③知识经验的影响。例如对一个正在专心学习的人,外界无关的刺激往往不会被他注意,而和他的经验有关的刺激(如有人用很小的声音叫他的名字),则可能被他注意。
4.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
3)对活动的合力组织:
①智力活动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
4)个性特点: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一个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日呢,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
1)注意广度(范围)。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
2)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较长时间地保持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注意的特征
3)注意分配是指根据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
4)注意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注意特性。
四、论述题
1.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
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作到以下几点:
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合力的要求
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正确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使教学活动本身变得有趣味,以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在教学环境方面,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只考虑不随意注意,可能导致错误方向。如果只考虑随意注意,学习就会失去必要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应多样化,把听、看、读、写、做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适当的工作速度也是使学生上课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湿度,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
第四章记忆①
一、选择题
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游览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表象)
3.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双重抑制)的影响。
4.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小时的记忆为(瞬时记忆)
5.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为(有意识记)
6.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复述)
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先快后慢)
8.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干扰属于(单一抑制)
二、辨析题
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正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是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
2.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又称为回忆)三个环节。
错误。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又称为回忆)三个环节。
3.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错误。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4.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
错误。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慢后快的特点。
错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由先快后慢的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再认或回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回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吧他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去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吧他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既不能再认又不能回忆的现象称为遗忘,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回忆或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
2.简要分析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1)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特别是在有意识记里面,我们要反复地接受客观事物对我们的刺激。照现在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编码在识记中起决定作用。
2)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识记需要复习,但复习不只是为了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为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复习一次就有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就增进了加工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
3)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复习在教学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复习任何材料时,都要提醒他们每复习一次就要加深一次对材料的理解。要“口而诵,心而维”不可“学而不思”.3.简要分析遗忘规律。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的多;在学习程序相同的情况,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
2)学习的程度。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称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而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
4)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人们需要的事情,容易出现遗忘。
5.简要分析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储特点。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象记忆和声像记忆。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短暂,但在外界刺激的直接作用消失之后,它为进一步的信息加工提供了可能行。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有效方法。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就是吧心的信息纳如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吧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称一个心的知识框架。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记忆中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四、论述题
1.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力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搜学网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第五章 思维和想象
一、选择题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有较强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原型)
4.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
5.“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6.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定势)
7.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分析问题)阶段。
8.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9.学生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和练习起来的思维过程是(概括)
10.在头脑中确定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是(比较)
11.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系统化)
12.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
13.工程设计蓝图主要是一种(创造想象)14.作家写小说主要是一种(创造想象)
15.工人根据设计蓝图施工时,主要依赖于(再造想象)
16.学生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再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