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

时间:2019-05-15 04:5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江花月夜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江花月夜教案》。

第一篇: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导入新课:

有一首诗“孤篇压全唐”被誉为“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甚至被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而这位诗人也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是一首什么诗呢?而这位诗人又是呢?

作者简介: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属“清商曲吴声歌”。

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进为七言长制。其转韵铺陈节奏与唐初七言歌行相似。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赏析并品味情、景、理交融的美妙意境。

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读出诗中蕴含的美感。

2.合作探究,探讨诗的情感和哲理及其表现方法。

整体感知:

一.绮丽壮阔,月亮初上。(开头—“汀上白沙看不见”)

二.宇宙永恒,人生远长。(从“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三.月夜楼空,思妇惆怅。(“白云一片去悠悠”—“捣衣砧上拂还来”)四.花落月潭,梦回故乡。(“此时相望不相闻”—“江潭落月复西斜”)五.天南海北,潮涨潮落,重逢的希望在飞翔。(最后四句)问题探究:

1.用高亢的语调朗读第一部分。张若虚没有采用石破天惊的提问式开篇,如“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今问之”(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而是从描绘景色破题。思考:“共”“生”“不觉飞”“看不见”的妙处。明确: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月共潮生,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不用“升”升而用“生”则又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泼的生命热情。“不觉飞”“看不见”写出了月色如白霜一样感觉不到飞翔,江畔的白沙在明亮的月色 下也看不分明、突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2.用平缓的语调朗读第二部分,然后写出这一部分蕴含的哲理。明确:哲理:宇宙永恒,明月常在,对于人类个体而言,生命是短暂的,就整个人人类而言,则又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天地间,诗人情绪是哀而不伤的。

3.用低回的语调朗读第三部分,品味“白云”“青枫”“浦上”“谁家”“何处”“卷不去”“拂还来”的妙处。

明确:“白云”:悠悠离去的白云就像那游子一样,行踪不定,漂泊天涯;

“青枫、浦上:”常用作分别之地,寓含分别之意; “谁家”:哪家的游子今夜坐船漂流; “何处”:何处的思妇在闺楼上相思彷徨,不只一家不止一处,互文见义写出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卷不去”:思妇闺房的门帘卷不去月光; “拂还来”:捣衣石上的月光拂去了又回来,月光惹出相思,思妇想卷走,拂去月光而不能,表明相思之浓郁,寄托了思妇对游子浓重的思念之情。4.用愁怨的语调朗读第四部分,品味“逐”“鸿雁”“鱼龙”“落花”“复”等字的好处。明确:鸿雁”“鱼龙”:相传鸿雁,鱼龙能传递信息但一个“光不度”一个水成文,暗示了双落暗示春归,既有惜春之意,又暗含春归的思乡之情。“落花”:游子梦见落花,花落暗示春归,既有惜春之意,又暗含春归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复”:月亮一次一又一次落下,人在外边也滞留了一年又一年,借复西斜的落月表达滞留时间之长对归家的渴望。

5.用悠长的语调朗读第五部分,品味“碣石”“潇湘”的妙处。

参考:先分析后四句意思:月亮即将落下藏进沉沉海雾之中,思念的人啊,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三角,相隔千里万里,乘月而归的有几人啊,落月摇荡思乡之情,洒满了四边的树木,当然也洒满了诗人内心。“碣石”“潇湘”:比喻山水相隔的双方。

相关链接:

天地终无极,人命若朝露。——曹植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明月照高楼,流水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

秋窗风雨夕·林黛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月亮之上

自由飞翔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一路的芳香还有婆娑轻波

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转了念的想那些是非因果

昨天遗忘啊风干了忧伤

一路的芳香让我不停捉摸

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

是谁在唱歌 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

温暖了寂寞

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

白云悠悠蓝天依旧 我等待我想象我的灵魂早已脱缰 马蹄声起马蹄声落哦耶哦耶

个人生活

看见的看不见的瞬间的永恒的 青草长啊白雪飘扬哦耶哦耶

谁在呼唤情深意长

让我的渴望像白云在飘荡

东边牧马西边放羊

岁月曾流过

野辣辣的情歌就唱到了天亮

在日月沧桑后你在谁身旁

用温柔眼光让黑夜绚烂

涯的交错

我等待我想象我的灵魂早已脱缰 马蹄声起马蹄声落哦耶哦耶

看见的看不见的瞬间的永恒的 青草长啊白雪飘扬哦耶哦耶

掌声响起煽动了想象

让摇曳的身体开始开始思想

马头琴悠扬马奶酒穿肠

我的爱情奔跑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你的善良我不能不能抵抗 你的纯洁将我的心紧紧捆绑 哦,你的笑容让我找到最后信仰 美丽的月亮你让霓虹暗淡无光 我等待我想象我的灵魂早已脱缰 马蹄声起马蹄声落哦耶哦耶 看见的看不见的瞬间的永恒的 青草长啊白雪飘扬哦耶哦耶

泪水在漂泊

在那一片苍茫中一看见远方天国 那璀璨的烟火 是谁听着歌 遗忘了寂寞

漫漫长夜一路芬芳在那人潮人海中 你也在沉默

和我一起漂泊到天在你的心上

自由地飞翔 灿烂的星光

永恒的徜徉 一路的方向

照耀我心上 辽远的边疆

随我去远方

第二篇:《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

1、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属“清商曲吴声歌”。

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进为七言长制。其转韵铺陈节奏与唐初七言歌行相似。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三、意境赏析

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艺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浮想联翩,头脑中有大量形象闪现、组合。也就是说诗人在创作时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赏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想象。如果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学习与欣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翻译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

赏析

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有四字(春、江、月、夜)放在句中。其中,“夜”则暗含在诗句中。看那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荡,洪波翻涌(长镜头)。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特写镜头)。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粼、美妙异常(长镜头、远景)。第一章是幅极富动感、有(水)声有(月)色、有远有近、有上有下的立体画,它为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江海难分、明月冉冉上升而华光万里的图景。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翻译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

赏析

诗人用其生花妙笔,继续渲染春江月夜的神往之处:看!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幽处(追踪、移动镜头)。接着,诗题中的“花”终于亮相了:但见月华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特写镜头)。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空中,但见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镜头再转向江畔沙滩,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翻译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

赏析 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翻译

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赏析 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这两章借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翻译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

赏析

悠悠远去的白云(长镜头),不禁让读者想起崔颢《黄鹤楼》颔联第二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游子)。“不胜愁”(特写镜头)渲染了小船上游子的愁云惨雾、相思情愁。“何处相思明月楼?”以妻子(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余地。“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妇。正如曹植的《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翻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又已回来。

赏析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翻译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得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赏析

船上的游子和楼台上的思妇都看到那轮明月,虽互相思念却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妇的极度思念化为幻想:希望化作一缕月光,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的亲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雁儿、鱼儿为自己捎信。这里,思妇无限愁思的细腻心理描写,被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异常超脱、含蓄;同时,思妇的“痴情”呼应第五章游子的“不胜愁”。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翻译

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赏析 承接第七章,写思妇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思妇追述昨夜梦见自己在潭边闲步,看见繁花纷谢。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将逝也,红颜将去。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然后,由倒叙闪至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远方亲人依旧没有回家。这章委婉地写出了思妇一片惜春思亲的耿耿情怀。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翻译

斜月慢慢下沉隐,继而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赏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月终于坠入沉沉海雾中(移动镜头),而游子、思妇依旧天南海北。思妇无奈地叹息:不知在这么美好的明月之夜,能有几个游子趁月而归呢?只见多情的明月余晖,带着人间纷乱、复杂和激荡的思情,洒满在江边的花树上。诗至此戛然而止,题中五字,或明或暗地放在诗的最后一章。最后以“摇情”收束全诗,让人觉得诗欲止而情未了,让人回味无穷。

四、合作探讨: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

这首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蕴涵的情感。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3、教师评价总结。1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2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3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五、检查背诵 学生默写

六、教学后记

第三篇:《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生成课堂”案例)

执教者:李仁甫

(课文出自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纠正:

1.给加点字注音:滟滟 芳甸 似霰 青枫 扁舟 砧上 碣石。.......2.解释字词:霰 但见 扁舟。

3.简单理解句子: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4.“吴中四士”指哪几个人?

师:大家在课前预习时,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1:“可怜楼上月徘徊”中的“可怜”如何理解? 师:你能否把注释读一下?

生1:“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师:你仔细领会一下,思妇对月光什么态度? 生1:厌烦。

师:因为月光惹人相思,“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既然思妇厌烦月光,希望月光不要再徘徊了,那么你看看“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1:可惜。

师:对。大家是否记得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也用过一例,原句是—— 众:“可怜焦土”。

师:对。请大家看看下面什么句子跟“可怜”一词相呼应? 生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师:你看月光多么恼人气人,竟然“卷不去”、“拂还来”。可惜月光不遂人愿啊!还有其他问题吗?(等待片刻)哦,没了。这首诗比较长,有36句之多,编者给大家提出一个要求——背诵。

众:啊——

师:看来你们不喜欢这首诗了? 众:喜欢。

师:那这样吧,我们暂且降低要求,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先背出来。众:只喜欢一句。师:哪一句?

众:“春江潮水连海平”。

师:这要求太低了吧?你们太小看自己的能力了吧?这样吧,选择最适合你记忆的句子先背诵,至少要连续背上6句。开始朗读,争取3分钟之后背上。

众:好。(3分钟之后)

师:时间到。谁先来背的?先背的同学选择余地大,后背的同学选择余地小。可要抢先噢?

生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师:他背诵了几句? 众:8句。

师:多背了2句,了不起!(众鼓掌)其他同学不着急背诵吧? 众:不急不急。

师:风格蛮高的嘛!(众笑)不着急,我们就来问问他为什么会最先记住这8句。生3:我喜欢。师:为什么喜欢?

生3:因为这句诗写得很有趣,诗人好奇地问——江边上最初见到月亮的是哪一个人?月亮最初是在哪一年照亮江边上的人?

师:江边上最初见到月亮的哪一个人?

生3:

师:诗人想到这里,不禁感到一点欣慰。是的,月亮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浪漫故事,而一代又一代人也见证了月亮的纯情。就在唐朝的这个晚上,长江边上再次上演了一出浪漫的故事。好,我们一起来把这充满哲理的几句诗朗读一下。

众:“江畔何人初见月„„青枫浦上不胜愁”。(跑到一位同学面前)师:你背的几句是——?

生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师:正好6句,背得不错。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 生4:这几句意境很美。师:写了哪些景物?

生5: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师:景物的中心是什么? 生5:月。师:如何写月的?

生5:通过潮水写月,通过花林写月。师:用了什么手法? 生5:烘托。

师:是的,烘潮托月,烘花托月。那么烘托出月亮的什么特点? 生5:明亮。

师:是的,“何处春江无月明”。你刚才说欣赏这里的意境美,那么由明月、潮水、花林构成的意境究竟是什么?

生5:清洁,明亮。师:还有呢?

生6:幽静,恬美,阔大。

师:其实,下面4句也显示了这样的意境,我们一起朗读一下。

众:“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师:诗人为什么要一开始用10句来描写这样的意境? 生7:引出下面的“月问”,为诗人充满哲理的思考作铺垫。

生8:也为后面“明月楼”上的女子思念远方的游子设置了空间背景,营造了情感氛围。师:说得都有道理。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开头10句。众:“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空中孤月轮”。

师:10句描写景物,6句揭示哲理。我现场调查一下,刚才自选背诵的6句也在这前16句范围中的同学,请举手。

(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是的,前16句确实写得很美。不过剩下的22句,同样写得并不逊色。有了景物的渲染和哲理的铺垫,爱情主人公终于正式出场了。这实际上是写了游子思妇的爱情故事。下面我们互相提示,一起背诵吧。如果背不上,可以看课本。

众:“可怜楼上月徘徊„„落月摇情满江树”。

师:这些文字集中写了思妇的情感故事,现在请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思妇的情感。生9:“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写出了她对游子的思念。师:还有吗?

生10:“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写出了她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还有吗?

生11:“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出了她对未来的迷惘与对游子未归的失望。

师:这一点补充得很好。不妨体味一下最后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作者融情于景,以月落江树来抒发离情别绪。另外,最后写“落月”,而此前月亮又是如何运行的?

生12:一开始是“海上明月共潮生”,后来是“楼上月徘徊”,再后来是“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师:是的,月“生”月“徘徊”,月“斜”月“落”,全诗以“月”为线索贯穿全诗,结构严谨却又有流动之美。除了结构上的这个特点之外,我们在前面还探讨了本诗的一些特色。谁来总结一下?

生13:意境美,哲理美。

师:既然你归纳为“美”,那么不妨把后面的文字归纳为情感美。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也可以说归结为一点——形象、哲理与情感的和谐结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诗的题目“春江花月夜”的来历吗?

众:想。

师:《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乐府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因为有皇帝带头,所以一些大臣便一哄而上,纷纷以“春江花月夜”为题来写这种宫体诗,比如隋朝诸葛颖写过一首《春江花月夜》:“花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板书)你们觉得怎样?

生14:景色写得美,但情不动人。生15:格调不高。

生16:作者没有什么真切的情感体验,只是吟花弄月。生17:堆砌辞藻,无病呻吟。

师:同学们欣赏趣味很高。确实这样的宫体诗,可以从技术的层面进行批量生产。这样的诗才气有余而才情不足。六朝文章的名声简直被这类宫体诗糟蹋够了!后代的诗人如果想拾掇起“春、夜、花、月”这样的俗套题材,无异于引火烧身,可能会断掉一世英名。不过,有一种诗人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能化腐朽为神奇,比如张若虚。他的创造力在于,把诗情、画意和哲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亦梦亦幻的诗境。试想,如果只有画意,只有前10句,感觉恐怕跟“花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差不多吧?如果只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那么诗就显得抽象、单调。如果只有后22句,似乎缺少广

阔的气象,缺少深刻的哲学背景,沉湎于爱情之中的那个思妇就成了宫廷诗人笔下的小女人,或者成为温庭筠笔下那个“照花前后镜”的小宝贝。因为情感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或者说因为诗情、画意和哲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在大量的同题诗歌中拔得头筹,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并被闻一多先生认为“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主要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诵全诗。

众:“春江潮水连海平„„落月摇情满江树”。

第四篇:《春江花月夜》教案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

上节课我们已布置了初步感知这篇杰作。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相信会给大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配乐诗朗诵

听朗诵,教师简单评价,鼓励为主。

三、作者简介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今仅存诗两首。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四、弄清大意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重在写月)

1、春江、海(阔大的意境)

(升)生(一个世界的诞生,有生命)

何处春江(境界更为阔大)

花林(丛)――素洁的画面(实中有虚)

空里流霜„„看不见„„(过渡性)„„江天一色无纤尘(纯净、空灵的背景上一轮明月,给月亮赋予了一种生命气息,孤独的一种情感)

前8句:纯明、单一

“孤”――一人和一月的精神对话,人类初始的月光,一尘不染---过渡至人

2、人生宇宙的拷问:

“江畔何人„„初照人”、“人生代代„„只相似”、“不知江月„„送流水”(人一代一代无穷无尽的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她等待什么人,何时能等到?江水何时能把她等的人送到?月的孤独—月的期待――思妇的期待)

3、人的期待:

青枫点缀离愁;江边,扁舟子;远处: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时间流逝)

“玉户帘中„„拂还来”(有月的晚上,平凡人的诗意生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卷”――长时间思念,无意识、无聊的举动

瞬间的停住,一刹那的若有所思,无以言说的寂寞和孤独(举例:《我与地坛》母亲去世后,月光下的地坛、车辙、母亲的脚印)

“鸿雁(善飞之鸟)---鱼龙(善潜游)”(人类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

“落月”(借月亮寄托思念,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变的无奈)

“不知乘月„„满江树”(这种离情别绪,这种思念之苦,在月落之后,将如何排遣?我们似乎看到月光隐没的一刹那,望月之人无奈的轻闭自己的双眼,我们似乎能听到离愁人的内心一声无奈的叹息,轰然作响,我们似乎还能看到,落月的余晖静静洒在江边的花林、枫树,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月无声,林无声,天地间一片寂然无声。)

4、小结:月升――月落:轮回 短暂 变(永恒)。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五、整体把握

诗人用丰富的情感和旷达的胸怀创作此诗。诗中情景理融为一体,使此诗具有经久不衰的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下面我们分别从情、景、理三个方面来欣赏此诗。

1、景——春江月夜美景

请大家首先把诗中描写月夜美景的语句一起朗读一下。

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月夜美景,六人小组交流,选出最好的一篇,加以修改完善,用于全班交流。

2、理——宇宙人生哲理

看到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请朗读本诗中阐述人生哲理,江、月、人和谐一体的诗句,体味一下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思考?

学生发表意见,结合诗句阐释。教师小结。

3、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么的情感?

4、填空归纳分析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要求结合诗句阐释。(展示课件)

(1)“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 月 ”来 烘托 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 拟人 化,“ 徘徊 ”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

落花、流水、残月

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 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 凄苦寂寞 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 沉沉 ”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 无限 ”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六、知识拓展

为何古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就会生发这样的情感与思考,这种景和情有必然的联系吗?为何又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这种文化是否已积淀为一种民族的审美情感?要得到答案我们就必须自己从历代诗文中去寻找。

1、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1)全班学生分三组比赛列举有关所选意象的诗句。规定时间内列最多诗文的获胜。(2)全班分析意象在具体诗句中蕴涵的情感。(3)综合概括意象的一般寓意。触此景生此情。

2、教师评价总结。a、明月:

1、思念——月可以跨越时空;

2、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升落、圆缺

3、愁绪——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4、爱情——花前月下 b、江水:

1、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

2、人生短暂——历史长河。(时间)c、落花:

伤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转、红颜易老、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生命无常

五、作业:

1、《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

2、选题:《春江花月夜》中另外两个意象“春”、“夜”的情感寄寓分析

3、收集古典诗歌中描写所选意象的诗句,结合整首诗分析意象蕴含的情感,并综合分析此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般情感寄寓。

4、背诵全诗。

第五篇:《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单县五中

王晓光

一、课堂导入:

月亮是美的化身,月亮更是情的寄存,月亮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月亮是文人墨客最亲密的朋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的月光装点了整个长安城,皓月当空,普照四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的月光融进了滚滚长江水,江月涌动,充满活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的月光洒满了秋天的浔阳江头,月光如水,静谧醉人。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有一位诗人留存作品仅有两首,却因为其中的一首有关月亮的诗成就了他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而那首诗正是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融入张若虚那梦幻般的意境,去欣赏他笔下柔美醉人的月光吧。

二、学习目标:

1、品读全诗,感受奇妙意境;

2、解读常见手法,提高鉴赏能力;(难点)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懂得珍惜青春年华。(情感目标)

三、作者与作品: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旧题诗,虽说也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境界也更为高远。此诗在文学史上素享盛名,被誉为“孤篇盖全唐”,闻一多先生更是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字词检查:

1、字音,提问,齐读。

2、字形,学生板书,全班核对。

3、针对高考特点,注重多音字、形近字的积累。

五、文本解读:

1、诵读全诗,整体感知(先标出每一联的序号,出声自读全诗,三四分钟时间)

第一部分(1—4联)描写月下之美景。(先提问,提示阅读技巧,再齐读)提示: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题目本身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字一景,是不是都描写了?第一、二联,皓月当空、洒满江天,壮丽开阔,所以我们要读出一种大气;第三、四联,月光皎洁,似雪如霜,幽雅宁静,要读出一种享受感,沉醉感,那语速能不能快?语速要慢,就像品味天下最美的酒一样,陶醉其中。

第二部分(5—8联)感慨宇宙和人生。(先提问,提示阅读技巧,再齐读)提示: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当时的环境怎么样?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理,他在思考什么内容?用原话回答。所以在这里要读出疑问的味道,重度哪两个词才能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何人”“何年”)可见,诗人开始对宇宙奥秘进行沉思探索,并引发了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叹。哪一联是感叹?(提问)感叹大自然的什么?感叹人生的什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宇宙是永恒的,万古长存。而人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这让我想起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话:“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以在这里要读出一种慨叹的味道来,要读出无奈和惆怅,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啊。

第三部分(9—18联)抒发离愁与闺怨。(先提问,再提示,接着齐读全篇)

提示: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主人公是谁?用原句来回答。“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个男主人公,一个女主人公,专业术语就是游子和思妇。这一联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一个处扁舟,一个在高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以在这里要读出伤感和凄凉。

一个思归不得返,一个怀远不得见,两人在情感上是不是绝望了?没有,哪一联写出了他们之间的美好愿望?“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所以此处读起来固然要带着些哀怨,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这就是咱们通常说的“哀而不伤”。因为这里表现出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情感。

咱们大家读得不错,情感把握的也很好。下面咱们歇一歇,听老师读一遍,大家边听边体会。(老师配乐诗朗诵)

谁愿意试一试配乐诗朗诵?可找一学生尝试读本诗第一、二部分。

2、“春、江、花、月、夜”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美图画,诵读完全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重要?为什么?

明确:“月”是重点(从头到尾都有月亮的描写,共出现15次“月”字),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描写了月亮的哪几个阶段?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美景(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写月下的思考,以及月下的游子和思妇,接着写月斜,最后以月落收结。总之,诗人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为外在线索,有主有从,主从巧妙结合,构成了完整优美的诗歌意境。

3、在第一部分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作为陪衬呢?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沙汀。

意境:澄澈空明,幽美恬静,朦胧壮阔。

作用:借景抒情并为下文说理抒情作铺垫。(没有第一部分的景物描写,就没有下文月下的思考,就没有月下的离愁别绪,这叫什么作用呢?)

4、读完全诗,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首诗好是好,就是第一行有个错别字。在第一联中,有一个字用的很妙,不同常规,哪一个字?效果如何?(炼字题)

明确:诗人不用“升”而用“生”,明月共潮升,不过是平时常见之景,较为平淡。①而“生”字,是“生长”之意。②这里渗入了诗人主观想象,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们就像一对小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③一字之差,却别有意味,情趣盎然,写活了整个诗句,可见作者用字之妙。(三步走,让学生复述)

5、艺术手法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咱们看看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几处比喻?说说效果? 明确:“月照花林皆似霰”,运用了明喻手法,把照在花林上的月光比作一层细密的小冰粒,生动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之下,花林一片晶莹洁白的绮丽景象。

“空里流霜不觉飞”,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月光如霜,虽然如霜,却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

6、好美的月光啊,它用它的皎洁净化了整个宇宙,在这梦幻般的意境中,作者开始了自己深邃的思索,又从思索转为感慨。诗人感慨宇宙无穷、人生短暂。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反衬,用大自然的永恒反衬了人生的短暂。

诗人不仅感叹了宇宙无穷、人生短暂,还感慨江月有情,流水无意。哪一句体现了江月有情,流水无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江月有情与上文中的哪个字相照应?

明确:“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而长江呢?却一浪推一浪地送走着流水。长江送走的仅仅是流水吗?还有人的青春,不也被这滔滔流水无情地“送”走的吗?诗人在感叹人生易老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告诉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

江月有情照应了“孤月轮”的“孤”字,诗人由月的孤独联想到月的期待,又有月的期待联想到人的期待,从而引出了游子、思妇相互思念的离愁别恨。

7、在第三部分中,哪两联总写了离愁别恨?他们如今各自的位置在哪里?哪一个词写出了思妇思念的程度?

明确:一个在扁舟,(为什么写在扁舟?)暗喻游子行踪不定;一个在高楼,望月相思。

“不胜”二字是“禁不住,难以承受”之意,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孤独地守望。

8、总写完了该分写了,先写的谁呢?一共几联?诗人是如何展现思妇的动作和心理的呢?

明确:有,先写的思妇,一共四联,运用了暗示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有对事物的描写暗示人的动作,如“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既将明月拟人化,又写出了思妇的孤独寂寞;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古语常说,女为悦己者容,而“悦己者”却不在身旁)。还有对动作的描写暗示人的心理,如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月光的挥之不去暗示相思之情的缠绵悱恻、难以排遣。

9、但是女主人公是不是因过度思念而绝望呢?她没有,却突发奇想,寄托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体现在哪一句上?

明确:“愿逐月华流照君。”我是多么希望能够随着月光照在你的身上,来到你的身边啊。这个显然不可能做到,作者是怎么描写人类是无能为力的呢?实在不行,坐飞机?没有;打开视频?没电脑。在那个交通和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该怎么办呢?既然到不了你身边,那就捎个信吧,谁能传信呢?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古代鱼雁都能用来传信,如咱们常说的鸿雁传书,鱼肠尺素。汉乐府有诗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显然作者是想让它们捎信。可是这能做到吗?善飞的鸿雁啊,要不你替我捎个信吧,可是你也超越不了那无穷的月光;善游的鱼龙,要不你替我捎个信吧,可是你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到达不了。诗人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以此衬托出了一切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情感在宇宙中的无奈。(注释11,提问)但是这并不能剥脱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其实,从古至今借助同一轮月亮寄托思念的诗句不胜枚举,如苏轼思念弟弟了,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只过去,现代歌曲也有,如“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10、思妇怀远是“明月千里寄相思”,那么游子思归呢?那正是“万水千山总是情”,那么,哪一句体现了路途的遥远呢?哪一个字暗示了游子夜夜望月夜夜思归的情景?

明确:“碣石潇湘无限路。”“潇湘”与“碣石”,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江潭落月复西斜”中的“复”字暗示游子夜夜望月夜夜思归的情景等等。

11、小结第三部分:这就是本诗的第三部分,该部分先总后分,写思妇和游子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对照的手法,写出了彼此的思念之苦,虽然凄凉哀怨,但却哀而不伤。

六、总结全诗:

说说本诗是如何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

本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的绮丽景色,并在此基础上说理抒情。既感叹了宇宙的无穷、人生的短暂、离别的伤感,又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拓了诗歌意境。虽有感伤但不绝望,哀而不伤,从而达到了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完美艺术境界。

七、写作练笔:(有时间,在课堂完成;没时间,安排到课下)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诗前两联所展现的美妙画面。(类似于扩展)

要求:

1、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文采。

2、不少于70字。

例文:

春天的大江潮水涌动,浩瀚无边,仿佛和大海连在了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她们就像一对小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共同玩耍。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闪耀千里、荡漾万里,令人心驰神往。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怀抱之中呢?好一幅壮丽的春江月夜图!

八、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探究题,完成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

2、背诵全诗。

九、结束语:

江月照千古,孤篇盖全唐。好一幅朦胧空灵的水墨丹青; 好一首清丽婉转的江南丝竹。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同学们,宇宙永恒,人生易老,我们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厚度,希望同学们珍惜青春年华,把握人生梦想,祝愿我们的前程像“春江花月夜”一样美好!

好,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课。

下载春江花月夜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江花月夜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理念及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经典名曲,音乐结构并不十分复杂,创作手法较为简练,表现内容较为丰富。只要启发学生识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基本......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一、导语设计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在......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二、教学要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三、教学重点:自主理......

    春江花月夜 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

    教案《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赏析本诗的月下之景、望月之情、人生之理,融入个人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3.在诵读中感......

    教案:《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品味意境,把握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患。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