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想与现实:基础美术教育的知识观及课程组织
理想与现实:基础美术教育的知识观及课程组织
【摘要】知识观的确立对教育的意义极其重大,随着近现代知识观的不断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也因此发生改变。美术作为一个人文学科,在以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为代表的知识观的影响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基础美术教育知识观的新旧形态入手,分析知识观的改变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和课程组织的变化。
【关键词】现代主义知识观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课程组织
知识观是指理解知识的方式和对知识所持的态度。这种意识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具有指导意义。早期学者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是稳定的,具有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特质。这种稳定的知识观把知识看作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被称为现代主义知识观。在这种知识观的影响下,美术学科单纯只是对于绘画、雕塑技巧研究和学习的一种技术性学科,缺乏与学生个体联系,产生审美兴趣和美学意识的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利奥塔认为知识与科学的追求发生分歧,知识是受到社会价值的指引的学说,体现一定社会时期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认为知识是不确定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初见雏形。
一、知识观的改变对基础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
教育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活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知识观的改变,知识观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不再单纯的教授知识,传授技艺。这与知识观的改变密不可分。与现代主义知识观相比,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解释,而是由认识者的认识能力、兴趣、利益驱使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知识应该构建在具体的情景中,而非单独抽象的;知识不是理性科学和经验的产物,而是具有价值功能,依附于社会而传播;知识具有显性和隐性特征,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类型是丰富且多样的。这种知识观的转变对2001年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是知识观影响基础美术教育的直接体现。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改变了美术的学科定位,把美术定义为人文学科而非技能学科,强调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弱化美术对于绘画技巧的要求,把学习美术变成探索和发现美的过程。
知识观的革新引发《美术课程标准》的革新,《美术课程标准》的改变也影响教师教学观的变化,传统的美术教育关注学生对于技巧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侧重实现教学目标,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反映,不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加以引导和激发。而新的标准则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改变以老师为课堂中心的情况,让学生合作探索,共同交流,自发地接触和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老师的课堂主导地位,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引发审美意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形成高雅的审美意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新的知识观下的课程组织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催生出的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教育观念让基础美术教育变得灵活、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主体是儿童和青少年。以小学时期的儿童为分析对象,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世界的感知和美的界定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就像是一张白纸,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美术学习对学生在感受美、创造美和养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个性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基础美术教育应以引导学生的思想为主,引发学生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学生特有的审美形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在课程组织是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课堂中的主导,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至关重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整体素质的主要作用,尤其是将美育作为小学教育方针之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讲课上,忽略学生的反应,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引发自主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定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多让学生动手绘画,把课堂从单纯的教变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引导。让学生在相互讨论,自我的创作中有意识的联系美术知识,真正理解和体悟到知识,形成相对牢固的记忆。
2.正确使用教材,跳脱“教教材”的教学方式
美术是一门相对宽泛和主观的人文学科,因此美术并不存在特定的标准和法则,在美术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艺术具象化的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学习技法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按照课本为学生讲课就失去教师本身存在的意义。教材学生人手一本,具有文字基础的学生通过阅读读本就能够对课本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但由于学生
年龄较小,只能对形象化的美术作品产生一定的印象,而无法引发思考,这就失去基础美术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知识提供一种相对明了清晰的教学方向和内容,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穿插更为深入浅出的解读,便于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七年级美术课本下册第八课《写意花卉》为例。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学生对于国画这一表现形式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工笔和写意的绘画方式不能有效的区别,写意画重神而非形,是一种水墨渲染的艺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四位国画大师的写意花卉作品,分析作品的意境美,再结合写意画和工笔画的用纸区别,让学生明白国画用纸的玄妙,对比工笔的真实和写意画形散神不散的高雅意境,在了解过知识之后,再让学生根据写意技法进行自我创作,感受中国写意画的水墨交融的深远意境。这种依托于课本,而衍生出课本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出教材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3.教学课堂灵活化,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于知识有大致的了解。而美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起源于早期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所以美术课堂就应该在有序的组织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阅历相对较少,对事物就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的心理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小学时期的学生们,对于故事也没有抵抗力,一个小故事就可以让学生们安静下来,故事也可以由学生来讲,儿童时期的学生是单纯活泼的,愿意在人前积极的展示自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故事,如神笔马良,画饼充饥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的组织中要注意理论讲述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注意提升动手实践课在课程安排中的比例,在给定学生相对开放的主题之后,让学生利用画笔,颜料自由的发挥。学生并没有形成思维模式的固化,他们相对活跃,没有束缚的大脑会迸发出一些创意性的灵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因人而异,对有想法和美术特长的学生加以引导,发现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力,有助于学生进行审美思考,进而引发审美体验。
第二篇:《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操》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操》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培训对象: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
二、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实践选修课
(二)总目标:
帮助转岗教师了解和初步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教育的指导精神,逐渐提高美术感受、表现能力,从而能较好组织和积极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三)具体目标:
1、专业理念、情感与价值观
帮助幼儿园转岗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增强因地制宜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2、专业知识
初步把握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组织方式。
3、专业技能与能力
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教案的设计,能独立而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一)课程内容要点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教育要点解读、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特点;
2、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与表述、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材料的选择与加工,美术教育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指导方法;
3、幼儿园集体美术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组织实施策略与评价。
(二)教学任务分析
通过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教育要点,分析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特点,帮助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树立幼儿美术教育新理念,转变只重技能训练和消极模仿,仅关注作品而忽视审美体验过程的美术教育活动价值倾向。通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组织实施和活动反思评价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转岗教师教学技能,包括引导幼儿自发和有个性地进行艺术感受与表现的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集体美术教学活动教案撰写能力;多种形式组织和有效实施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利用本土资源进行美术教育和环境创设的能力;正确分析和合理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能力等。
重点: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教育活动指导要点、幼儿园集体美术教学活动设计
难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教学组织设计
1、理论教学设计
培训目标: 全面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特点、内容和形式,基本树立科学的幼儿美术教育观
培训时量:2课时
培训组织: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和集中讲座的方式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教育要点,帮助学员理解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培训方式:集中讲座,案例分析
2、实践教学设计
(1)选择与处理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材料
培训目标:基本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材料选择原则和处理方法。培训时量:1课时
培训组织:向学员提供美术作品或生活环境中的材料(如:废旧报纸、稻草、空饮料瓶等),要求学员对作品或材料特点进行分析,依据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创作。
培训方式:示范教学,行动学习,小组研讨(2)幼儿园集体美术教学活动教案设计
培训目标:正确撰写一份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教案培训时量:2课时
培训组织: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教育领域不同年龄阶段目标要求,利用已准备的美术教学活动材料,自选主题撰写一份完整的集体美术教学活动教案,包括:活动名称、年龄班级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材料和经验)、活动过程、活动结束与延伸。
培训方式:任务驱动,分组讨论并独立完成教案撰写(3)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观摩实践
培训目标:独立组织一次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并能对活动进行合理评价和反思。
培训时间:2课时
培训组织:组织学员到幼儿园观摩同质同构优质课或实施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活动的实施做出评价和反思,分组讨论交流并独立修改活动设计方案。
培训方式:基地园观摩实践,分组研讨
四、考核内容与方式(一)过程考核
出勤评分,讨论发言评分,讨论记录评分。(二)结业考核
撰写一份完整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并写一份说课稿,详细阐述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三)考核结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
五、训后跟踪的形式与方法
(一)结对子
(二)美术教育环境创设
(三)六、参考文献
第三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及课程考核方案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商贸学院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系专业后续的相关管理课程,如:《商务谈判》、《财务管理》等奠定基础。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理念,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项目
管
理
学
实
务
管理的基本概念
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管理基础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管理思想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决策概述
能熟练理解决策
决策职能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组织概述
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组织职能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领导概述
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领导职能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人员配备
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控制概述
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控制职能
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知识、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发展、管理职能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掌握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等的理解,具备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①熟悉管理的基础知识;
②掌握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
③掌握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及最新管理趋势;
④掌握环境分析与计划编制的方法;
⑤掌握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⑥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⑦掌握人员配备、培训及绩效考评。
⑧掌握控制的基本职能。
技能目标:
①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②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③能熟练编制计划;
④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⑤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⑥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⑦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态度目标:
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三、教学组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按照新的行动体系课程,将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分成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事职能、控制职能。在每个项目中,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等。在每一个项目下的具体任务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表2
教学组织表
学习项目编号
学习项目名称
学习型工作任务
学时
项目一
管理基础
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项目二
管理思想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项目三
决策职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决策概述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项目四
组织职能
组织概述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项目五
领导职能
领导概述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项目六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项目七
控制职能
控制概述
合计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为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职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将课堂讲授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如: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情景剧、头脑风暴法、管理游戏、讲授等;并建立纸质、视频、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多元化教学载体。
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例如角色扮演、仿真模拟、任务训练、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网络学习以及调研分析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攻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迁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体而言,本课程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在每次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布置本次课程学生要完成的项目,接着讲授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与技能,并说明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2)演示。学生开始完成某些项目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调查参考范例,以多媒体、录像等形式演示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扮演调查员和被调查者,进行情景模拟。
(4)任务训练。教师要安排和指导学生完成相应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课堂讨论。每次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都要指定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本组完成项目的情况,与台下师生互动、交流。并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讨论典型案例。
(6)现场观摩。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到公司、企业进行现场观摩,深入工作现场,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
(7)顶岗实习。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工作,检验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需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需要。需要配备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同或高度仿真的设备和软件,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六、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20%。
表4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成绩
权重
课程整体成绩
课程考核
50%
职业技能认证
30%
平时成绩
20%
(一)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时按照项目进行,课程考核成绩为各个项目成绩的累计。
表5
课程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成绩
权重
项目成绩
项目成绩权重
课程考核成绩
管理基础
知识
0.4
0.3
技能
0.4
态度
0.2
管理思想
知识
0.4
0.2
技能
0.4
态度
0.2
计划职能
知识
0.4
0.2
技能
0.4
态度
0.2
组织职能
知识
0.4
0.15
技能
0.4
态度
0.2
领导职能
知识
0.4
0.15
技能
0.2
态度
0.2
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
0.4
0.15
技能
0.2
态度
0.2
控制职能
知识
0.4
0.15
技能
0.2
态度
0.2
2.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可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和实操。
(二)职业技能认证
本课程可以为国家
“商务谈判师”、“会计师”等资格认证奠定基础的课程。
七、说明与建议
1.本课程标准是进行《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2.本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模拟训练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师应做好组织管理。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经贸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一个原点是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公理性概念。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组织文化。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时间隧道”。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应用维度:从管理者的视角在以上内容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内容,并配合到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更是实践。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学生首先要明确,必备的基本技能的任务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真正掌握管理的真谛,形成基层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技能。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环节:明确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要求,即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以任务为中心,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的运用,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使学生具备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四大职业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评价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课程考核方案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2、考核内容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知识中的重点章节,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3、考核方式
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学期末以集中闭卷笔试的方法进行最终的考核,以全面考查学生对于课程所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学生将课程理论体系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学期末举行自编案例竞赛,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
3、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自编案例竞赛。自编案例竞赛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书刊、媒体等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查找线索,自行编写案例及其分析报告,最终由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以比赛成绩最为课程能力考核内容之一。这部分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为降低团队活动中“搭便车”现象的发生率,个人成绩由团队集体表现和在团队工作中的贡献度份额共同决定。其中,团队集体表现是个人成绩的基数项,由各团队的竞赛表现决定,个人贡献份额是个人成绩的乘数项。最终,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的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团队集体表现成绩×个人贡献乘数
由组长根据各团队成员的表现分配个人贡献份额,所有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份额总和为1。个人贡献份额与个人贡献乘数的换算方法为:若团队共10人,组长分配给甲同学的贡献份额为0.12,则甲同学的个人贡献乘数为【0.12/(1/10)】=1.2.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20%。
2、考核内容
(1)考勤
日常上课正常考勤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参与学习的活跃度,课堂回答问题积极,独立思考能力强
(3)职业素质表现
敬业精神、团队意识、领导与组织能力、专业天赋与特长、劳动意识等各方面的表现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平时测评等各种学习过程中的评测成绩及学习效果评价。
3、考核方式
(1)考勤
从严格考勤的角度,加强课堂纪律约束。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扣分每次1分,无故旷课一次扣3分。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上课回答问题主动积极,讨论一次给2分,检查性提问,回答不上扣2分
(3)职业素质表现
杜绝“只出勤不出工”现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参与方式包括:参与案例研讨、参与小组互动游戏、参与课堂辩论等,根据课堂参与的质量和频次计分。在小组活动能够积极的配合其它组员完成任务,加5分,不参加小组活动的扣5分。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布置五次,每次分为三个等级,A,A-,B,主要考察作业的完成度,作业书写的字体,有无抄袭现象,能否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挖掘现实问题、探索解题方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结合校园生活,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管理话题,独立撰写每篇不少于5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和频次计分。
审
核
意
见
1.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年**月**日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申请人、系部、教务处各一份,于课程开课一周前交教务处。
第四篇:《C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C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号:211G0020 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Fundamentals of Programming in C 周学时:2-2
学分:3 课程类别:通识
预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面向对象:本科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C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是我校理工类各专业必修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之一,通过介绍C语言及其编程技术,使学生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进而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原理与计算机方法。课程简介:
通过介绍C语言及其编程技术,包括数据的定义、运算及流程控制、程序结构和函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编译预处理和命令行参数、常用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和风格等内容,使学生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相关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实验课每周2学时;课堂教学每周2学时。在春、夏两学期完成。主要内容和课时分配:
(一)数据的定义
12学时
数据的定义包括数据类型和存储类别 1.基本类型
基本类型指整型、实型和字符型(1)常量
熟练掌握各种表示形式的整数、实数、字符常量和字符串常量,符号常量的定义和使用。
包括整数的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表示形式、长整型常量和无符号型常量的表示形式,实数的浮点表示法和科学记数法,字符的转义序列,常用符号常量的含义(如NULL、EOF等)(2)变量
熟练掌握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 2.构造类型
构造类型包括数组和结构(1)数组
熟练掌握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数组元素的引用。包括一维字符数组和字符串,二维字符数组和字符串数组(2)结构
熟练掌握结构类型的定义,结构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结构变量成员的引用。3.指针
(1)熟练掌握指针和地址的概念
(2)熟练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3)熟练掌握通过指针引用指向实体 4.构造类型和指针类型的混合定义及应用(1)熟练掌握指针、数组和地址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指针数组(3)熟练掌握结构数组(4)熟练掌握结构指针
(5)掌握结构中含指针或数组(6)掌握嵌套结构
(7)掌握指向指针的指针(二级)(8)单向链表
掌握单向链表的建立和遍历
了解插入和删除单向链表中的一个节点 5.空类型
掌握空类型的定义和使用
6.变量的存储类别、作用域和生存期(1)掌握变量的存储类别
auto 自动型、static 静态型、extern 外部参照型(2)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注意区分:自动局部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全局变量和静态全局变量、外部变量
(二)运算及流程控制
8学时
1.基本运算
包括算术运算(含自增、自减操作)、关系运算、逻辑运算、位运算、条件运算、赋值运算。
熟练掌握运算符的功能
熟练掌握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方向 熟练掌握隐式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 2.表达式
熟练掌握各类表达式的组成规则和计算过程 3.语句
(1)熟练掌握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熟练掌握简单控制语句(break、continue、return);(3)熟练掌握选择控制语句(if、switch)(4)熟练掌握重复控制语句(for、while、do—while);
(三)程序结构和函数
4学时
1.程序结构
熟练掌握main函数与其他函数之间的关系 包括标准库函数和自定义函数 2.函数的定义(1)熟练掌握函数定义的ANSI C格式
(2)熟练掌握函数的参数(形式参数和实在参数)及参数传递 包括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3)熟练掌握函数的返回值 包括指针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3.函数的调用
(1)函数调用的一般格式
熟练掌握通过函数名调用函数,了解通过函数指针调用函数(2)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3)熟练掌握标准库函数的调用
常用数学函数:cos、sqrt、pow、exp、fabs、log、log10等 常用字符函数:isalnum、isalpha、isdigit、islower、toupper等 常用字符串函数:strcpy、strcmp、strcat、strlen等
(四)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6学时
1.文件
熟练掌握文件的基本概念和文件的定义方式 了解文本文件与二进制文件的区别 2.标准文件的输入和输出
熟练掌握常用输入输出函数:scanf、printf、getchar、putchar、gets、puts等 3.缓冲文件系统(文本文件)(1)熟练掌握文件的打开和关闭 常用函数:fopen和fclose(2)熟练掌握文件的基本读写操作
常用函数:fscanf、fprintf、fgetc、fputc、fgets、fputs等
(3)熟练掌握文件的状态检测(判断文件结束和文件读/写出错等)常用函数:feof等
(4)掌握文件中数据的查找
(五)编译预处理和命令行参数
2学时
1.熟练掌握编译预处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宏定义 3.掌握文件包含
4.了解命令行参数(argc、argv)的概念、说明和使用
(六)常用算法
以下算法针对本大纲中列出的各种数据结构 1.分类(排序)算法 冒泡、选择、插入 2.检索(查找)算法
(1)无序数据序列的查找(见遍历算法)(2)有序数据序列的查找:二分法 3.遍历算法
(1)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遍历(2)了解单向链表的遍历(3)文件的遍历
4.简单的数值计算方法:如多项式函数的计算 5.其它基本算法:如进制转换
(七)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风格
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如逐步求精法)
2、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如程序模块化、加注释、缩进的书写格式)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每次上课都要求完成教材习题,及任课教师根据需要增加的补充习题,布置上机实验作业,要求学生在本周末前通过网络提交。考试方式及要求:
期末闭卷考试+上机考试。
笔试采用全校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 总评成绩= 55%期末笔试成绩 + 25%上机考试成绩 + 20%平时成绩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1.C语言程序设计,何钦铭 颜晖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m, Second Edition, Brian W.Kernighan & Dennis M.Ritchie, 清华大学出版社,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1997 3.C程序设计,潭浩强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C语言程序设计,何钦铭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史济建等,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2013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理想与现实》及广东历年高考作文真题(2012-2006)
2013高考作文:广东历年高考作文真题
(2012-2006)
2013年题目《理想与现实》 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你想生活的时代2011高考作文题目——广东卷:《回到原点》
2010广东省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2009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谈谈你对常识的认识
2008广东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07年广东卷作文题目:传递2006年高考广东作文题:“雕琢心中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