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教案

时间:2019-05-15 04:3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教案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宴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B 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课前准备:

1、相声《打电话》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 ——明知故说。

(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没话找话。

(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 ——东拉西扯。……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习作三

写发言稿

教学目标:

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课前准备:

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第二课时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4、课堂交流、评议。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附2:运动员代表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在这百花争艳的春天,在这充满团结、奋进、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迎来了我校首次体育盛会——长风小学首届趣味运动会。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发展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对学校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年,是我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由新校向强校转变,稳步持续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刚刚闭幕的区运会上,我校取得了乙组总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此外,还夺得了多项竞赛的冠亚军。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体育工作,并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辛勤奉献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届趣味运动会是创造性体育盛会;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促进发展的盛会。在本届运动会中,我谨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在比赛中坚韧顽强、拼搏进取、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成绩。

最后,祝我校首届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第二篇:五年级第三组教案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宴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B 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薛 丽)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课前准备:

1、相声《打电话》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 ——明知故说。

(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没话找话。

(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

——东拉西扯。„„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口语交际三

劝说

教学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课前准备:

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

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

(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

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

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

(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

(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2)自由地说说。

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

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习作三

写发言稿

教学目标:

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课前准备:

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第二课时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4、课堂交流、评议。

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附2:运动员代表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在这百花争艳的春天,在这充满团结、奋进、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迎来了我校首次体育盛会——长风小学首届趣味运动会。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发展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对学校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年,是我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由新校向强校转变,稳步持续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刚刚闭幕的区运会上,我校取得了乙组总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此外,还夺得了多项竞赛的冠亚军。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体育工作,并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辛勤奉献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届趣味运动会是创造性体育盛会;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促进发展的盛会。在本届运动会中,我谨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在比赛中坚韧顽强、拼搏进取、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成绩。

最后,祝我校首届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课文教案

将相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4、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 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⑤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板书设计:

将——→和←——相

廉颇

蔺相如

知错就改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理清文章的脉络。

3、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理清文章的脉络。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1、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汇编诗歌,体味经典。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 不寻常,要论成败 有文章。都督周瑜 欲陷害,孔明先生 巧应对。妙算天文 雾漫天,通晓地利 蒙曹操。洞悉人心 妙计成,箭如雨下 满载归。神机妙算 诸葛亮,世世代代 美名扬。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人心:周瑜妒(将计就计)鲁肃仁(借船求箭)

曹操疑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识天象

四更大雾

晓地理

顺风顺水 景阳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相关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倔强、勇敢、神威、酒量惊人、武艺高强、胆量过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项原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3、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5)胆量过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4、小结通过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动作)

2、引导板书

力量超人

机敏胜人(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 “„„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 “„„揪„„按„„提„„打„„”(2)机敏胜人。

引导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写作方法指导。在写作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文章也会更具感染力。

四、打虎后速下冈,抓心理见特点

1、反复读文,理解作者写这段的用意提问:

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武松被老虎“制服”?

2、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五、课外讨论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语言)

上冈(心理)

豪放、倔强

打虎(动作)

机智、勇敢

下冈 猴王出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3、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教学难点:读懂、读通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2.交流。(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2、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教学难点:读懂、读通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揭示课题

1、阅读了小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继续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重点: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四、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出世

一块仙石

崩裂产石猴 成王:探洞(我进去)称王:随我进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五)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2.准备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象

1.播放《草船借箭》,观前布置思考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2)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自由讨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可以从服饰道具的使用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欣赏中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编排课本剧的兴趣。

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

1.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

1.老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2)学生简要交流。

(3)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如: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你们认为他们的表情可能是怎样的?

(4)课文中有些人物语言是运用专署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直接引用,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出示一段话──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如果你是编导,遇到这种转述的句子,怎么办?(改编为直接叙述的句子,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增补,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

教师小结: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创编。

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责任编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

(2)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

分小组的讨论、发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品味成功。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讨论欣赏要求,评价方法,准备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认真倾听、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欣赏整个编排是否有创意。)(2)分组表演。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阵容、服饰道具,再进行表演。(3)评价表演。(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入手;再从是否富有创造性来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编导或表演者来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三国演义》《水浒转》《西游记》等)

2.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编。

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真正体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前准备

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下周班队课我们班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这次交流会要求每位同学抓住要点将自己喜欢的篇幅较长的文章,简要地介绍给大家。要介绍得好,首先要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二、揭题,了解要求

看习作要求,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画出来,并标出序号。A.什么叫缩写 B.缩写的具体要求 C.缩写后的字数要求。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原文与缩写稿,自学思考。(1)说一说《景阳冈》一文有哪些要点。

(2)比较一下,缩写以后保留了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3)保留的部分是怎样连接成文章的?

(4)朗读缩写文章,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选出自己准备缩写的课文,交流讨论怎样缩写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

(1)所选的文章分为几部分,哪些部分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部分应重点写,为什么?

(2)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缀成文。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点拔。4.试写初稿,教师指导点拔。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语句通顺,故事情节清楚。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语句通顺,故事情节清楚。.课前准备

学生缩写的草稿若干。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第四篇: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5 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新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说认读掌握生词:big small long short2、能够正确书写句子:How much is it? It's ten yuan.3、理解课文对话的内容。

4、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身高等情况购买衣服。

【教学重点】听说认读掌握生词:skirt shirt jacket dress T-shirt

【教学难点】单词拼读;书写指导

【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学生自己的衣物

5、课文主题图

6、大小写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Free talk

What color do you like?

What color is your /„?

2、Let’s chant

B部分的Let’s chant.的歌谣,边说边出示单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准备好一些大小不一的衣服。说:“I think this skirt is pretty.”然后教师穿一下,说:“But it’s too big.”然后再拿起一件,说:“This one, it’s nice.It’s fits me well.”

2、教师请一个孩子上来选衣服,指导孩子运用句子:This shirt is „,but it’s too„.3、然后多请上几个孩子上来说。

4、小组活动

孩子们把自己的衣服带来,在小组中每个孩子轮流挑选衣服,在这一过程中运用This shirt is „,but it’s too„.5、观看课件,认读句子,让孩子逐句认度,小组认读。

6、教师指读生词,让孩子抢答认读。小组比赛拼读,抽查孩子的拼读。

7、两人一小组,一个拼,一个写。单词的抄写练习。

8、出示句子的句卡,然后孩子试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第一个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提示孩子注意标点和占格。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拼一拼,猜一猜

教师拼一个单词,让孩子迅速说出词

孩子小组做游戏

2、听一听,拼一拼

每个小组一套字母卡片,请一个孩子说词,小组拼,比比谁最快。

3、教师请几个孩子穿上不同大小的衣服(有的服装不合适),然后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运用句子This shirt is „,but it’s too„.(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每个孩子设计一套衣服,给自己的和别人的娃娃穿上,然后进行比较。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句型。

第五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重庆大渡口志成托管辅导 大渡口革新村 ***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打“∨”。

1、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dōu dū)笑了起来。.

2、我国首都(dōu dū)临淄住满了人。.

3、楚国仗着自己国势强(qiǎngjiàng)盛,想乘(chãng chân)..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1、“果有杨梅”的意思是“果然其中有杨梅”。()

2、“应声答曰”与“应该”中的读音都是“yīng”。()

3、“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齐国人多。()

机侮辱晏子。

4、小军性格非常倔强.(qiáng jià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ā qínwēi fēngwãi mánzhāo dài

()()()()

dào zãiǎi xiǎo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不()代价了如()()完好无()

面不()()若无()()小心()()喃喃()()得意()()不动()()()居()业

四、给下列加点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A、听见。B、用鼻子嗅。

2、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大太困.了。()

A、艰难,贫苦。B、疲乏想睡。

3、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A、消磨(时间、日子|)B、派(出去)。

4,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A、指发展前途或志气。B、长进,出落。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

(缩句)

2、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改成双重否定句)

3、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改陈述句)

4、只有杰奎宁才是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的功臣。()

5、虽然打电话啰嗦费时,但是要办的事情能交代得更清楚。()

6、“字数相等、断句一致”是对联必须具备的特点之一。()

七、理解课文内容,连一连。杨氏之子傲慢无礼晏子反应敏捷,回答巧妙,妙又不失礼节楚王说话啰唆,令人生厌 杰奎琳爱国,能言善辩啰唆机智,会想办法,善于伪装迷惑敌人八,下面的小故事中,萧伯纳的话包含着什么意思?萧伯纳的趣答在一次宴会前的演讲中,当轮到长得很瘦的作家萧伯纳发言时,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讥笑他说:“啊,萧伯纳先生,一见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微微一笑,答到:“嗯,先生,我见到您,就知道了世界上正在闹饥荒的原因。”这句话使他的演讲一开头就充满了机智的智慧。九,读一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杰奎琳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他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少校(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叫玛琳娜。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少校 那么,晚安,小姑娘。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伯诺德夫人(温柔地)晚安,亲爱的。(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

熄灭了。)“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此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

1.选段中描写杰奎琳神态的句子是道?”2.用“可以看出。3.杰奎琳说自己想睡觉的用意是什么? 4.时间非常紧迫,杰奎琳临走前还要向“各位先生”,“妈妈”道“晚安”,原因是()A, 杰奎琳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B,为了不使少校起疑心。C, 杰奎琳觉得德国佬并不坏。5.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剧中的人物。伯诺德夫人一家:德国军官:

十、读故事,做习题。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得事情。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就低声议论起来,()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当务之急。吴王决心已定,便对大臣们说:“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我就把他处死。”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烂 乱)说一句话,于是就匆匆退朝了。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然无法安宁,思前想后,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于是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蟑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 注)意。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 撒)步,所以,他有意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 晨),吴王果然来到后花园。那位大臣装着

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把弹弓,眼睛死死地盯着树上,衣服都被

露水(侵 浸)湿了,却(豪 毫)不在乎。吴王觉得挺奇怪,就问他:那位大臣故意装着仿佛才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 陪)罪道:

“刚才只顾着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怒 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我在花园里看到一桩有趣的事情。你看,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这只蝉在高高的树枝上得意的鸣叫,并且喝着露水,可是它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它的身后;螳螂弯着身子,举起前爪打算捕蝉,但它却不知道有只黄雀正在它的身旁;黄雀伸长了脖子想去啄食螳螂,然而它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已经瞄准了它。这三个体家伙,都是只想到要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没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危险呀!”吴王听了这话,恍然大悟,笑了笑说:“你讲的很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用﹨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给文章的第十自然段加上标点。

3、第二段中有三个括号,下面哪组词使用最恰当?()A、如果 因为 所以 B、因为 应该才是 C、虽然 但是才是

4、文中的吴王虽然有时“专横、固执”,但也是一个能“知错就改”的人。用“”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最后能够表现吴王专横、固执的句子。用“~~”画出表示吴王能“知错就改”的句子。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大臣巧妙的以的故事,使吴王知错就改,既达到了 的目的,又了杀身之祸。(2)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这个成语。还常把它与“”一起连用,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

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位隐藏在身后的。

十一、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一个职位;“六一”联欢会上,要你代表全班同学作个简短的确发言;你得了围棋冠军,请你在领奖的时候谈谈感想„„遇到这些场合,需要写份发言稿。请像根据需要,想像当时的情境,写一份发言稿,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精通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具备用因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13《打电话》教学设计

    12.《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过程与方法: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微观世界

    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

    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比如:模仿鸡蛋外形的特点,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锯„„大自然中林林总总的动物,植物以各自独特的生......

    (人教PEP)五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Unit 1 第三课时(含五篇)

    人教PEP五年级下册英语 Unit 1 This is my day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四会句子:When do you eat dinner? I eat dinner at 7:00 in the evening.When do you get up?I u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