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时间:2019-05-15 04:4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节》。

第一篇:春节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quot;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春节习俗——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要来到了,大家都忙着贴春联,每家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很开心,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年二十九,我刚起床,妈妈就喊着让我和姐姐贴春联,我们在大门中央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大门两边贴了春联,上联是“福中生喜年年乐”下联是“富上添财岁岁欢”横批是“新春大吉”我们很快就贴好了,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开心。

除夕早晨,我们穿上新衣服,就和姐姐去放鞭炮。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从我们耳朵里穿过,好像要把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我们开心极了。除夕夜晚,我们吃过晚饭,我就和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豁然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非常好看。但我最喜欢小沈阳?丫蛋?赵本山还有老毕演的《不差钱》太好玩了。

大年初一我刚起床,就发现枕头底下有压岁钱,姐姐也有,我们开心的笑了,然后我们吃完饺子,就去奶奶家拜年,拜完以后,爷爷奶奶,就给我们压岁钱,还把好吃的都拿出来了,给我们吃,我们都非常开心。

我喜欢过年,过年真好。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春节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

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第二篇:春节

篇一:过春节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沉浸在一个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我在春节里过得快快乐乐,因为我们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人们拿起鞭炮,点了一根香柱,一点,人们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整个人还安恙无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别人凑起热闹,“乒乒乓乓……”的声音彻夜不绝,每一户都通宵灯火!一会儿,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烟花来放,别看这么一小箱的烟花,它的威力可强了,第一声就把我吓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语的说:“这么小箱烟花威力这么大呀!”烟花的声音个个不同凡响,形状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的小东西飞出来了,“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的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了,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接着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的,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这个春节我过得兴高采烈的,烟花和我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把烟花当成亲兄弟呢!

春节,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烟花,鞭炮。我太高兴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了吗。我太喜欢春节了。春节快到了,我会热烈的迎接这美好的节日!

篇三:过春节

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早晨,天刚亮,我就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了。这预示着,正月初一已经到了!

我急忙穿好了衣服,跑出了房门。呵,院里一片热闹的景象:大人们正在放各种各样的鞭炮、大炮、礼炮等等,院子里成了炮的海洋。小孩子们也有一席之地,大家聚在一起,放起了旋转炮,还伴有隐隐约约的绿色、红色、黄色和“哧哧”的响声,有些小孩子有点害怕,就放起了喷花炮。看到这里,我的手痒痒了,急忙回去拿鞭炮……

回到家,家里人都在包饺子,全家人和谐、幸福,多么温暖的一家人!

这一天,我过得很快乐,除夕之夜,我们家更是欢乐多多!

除夕之夜,8点来了,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了。看着一个个搞笑的小品,听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我们全家八口人,一边拍手,一边笑。啊!我多么希望我们家天天都这样!我好期盼过年,我好期盼过春节呀!

过春节了,我长大一岁,我觉得今年长大一岁后,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孝敬父母。我一定会做到的,我一定会做到的!我不会让父母失望。

最后,祝大家天天快乐,天天如意

篇四:过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

我们家也不例外。我拿起一副春联,粘上胶水整齐地贴在门上。爸爸又将“福”字倒贴在门上。姐姐也在屋里忙碌着,她先拿起几只红灯笼,挂在屋子里;又把一串小彩灯贴在墙上。小彩灯一闪一闪地,好像一颗颗正在眨眼的小星星。

吃完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放烟花。哥哥打开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啪啪啪”几声,一条火龙直冲云霄,一朵美丽的“菊花”开放了。它们五彩缤纷,一会儿变红、变黄;一会儿变绿、变青;一会儿变蓝、变紫。一朵朵烟花有的像银蛇飞舞,有的如金光四溅,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如孔雀开屏……真是美丽极了。这时,姐姐又拿起一个“大花炮”,平放在地面上,用打火机点燃。“轰”地一声,它也飞向深蓝的夜空。它时而像一朵娇艳的红牡丹,时而如一朵美丽的大黄菊,时而似一朵动人的紫罗兰。

“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又过去了。我爱放烟花,更爱美好的春节。

篇五:过春节

新的一年来了,朋友们都换上了新衣服脱下旧衣服。在人们的一天天盼望中,新年终于到了,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买烟花爆竹的小摊子出来做生意了;买糖果点心的出来做生意了;买福字对联的也出来做生意了。大家纷纷上街购置年货,大街小巷一片沸腾的景象。

这天晚上,是不是会有几户人家把烟花点燃放上天去;有时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也来凑热闹,手里拿着小鞭炮,往地上扔去,还的大地疼得毕毕剥剥的叫着。各家各户把灯打开了,有的人家在看电视,有的人家再吃团圆饭;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说说笑话,讲讲故事,看看电视,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了一首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难忘的旧年;温暖的春风,给笑容满面的人们送来了新年。我们又长了一岁。家家户户敞开门窗,让大年初一的气息吹进屋里。在这爆竹声中,我又大了一岁,我因该更加懂事,妈妈和爸爸在我的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我要好好读书,绝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好好读书来回报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和对我的期望。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三篇: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隆重的节日,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在感慨着年味变淡时,我们儿时记忆中浓浓的年味都一直在脑海中飘散不去。为了让孩子长大后的记忆里也有浓浓的年味,大家春节就和孩子这样做,增加生活的仪式感,把这些风俗习惯传承下去。

一、教孩子唱唱这几首过年歌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二、给孩子讲讲年的传说

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这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三、和孩子一起做做这几件事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也许有些过年的风俗不再适用,但是一定要在春节期间和孩子做做这些事,增加生活的仪式感,显得出对春节的尊重,让浓浓年味扑鼻而来,萦绕脑海。

1.和孩子一起来次卫生大扫除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一年了,刚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孩子一起来次卫生大扫除。和孩子一起打扫房子、拆洗被子、整理东西。可以给家里部分小家具变更一下位置,增加或者更换一些小饰品,收拾一下孩子的衣服、玩具、书本等,进行分类、送人、收纳等等。

东西清爽了,家里干净了,心情自然会轻松很多。若干年后,孩子肯定会怀念那些年底和父母一起整理的日子。

2.和孩子一起去采办年货

“二十八,把面发”。传统中二十八就要打糕蒸馍了。现在不用打糕蒸馍,父母们可以带上孩子一起采办年货。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可以考虑孩子在采购年货方面参与度的不同。从购物计划的拟定、到商品的挑选、到排队结账、回家后的分类整理等等都让孩子参与,从而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锻炼统筹、理财、条理性等各种能力,明白春节不仅仅意味着吃喝玩乐,还有父母付出的艰辛劳动。

3.和孩子一起贴春联

有些地方风俗是“二十八,贴花花”。有些地方风俗是“三十,贴对子”。不管是哪一天,一定要和孩子贴贴年画、春联、窗花等。给孩子讲讲春联的来历、张贴春联的讲究等等。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写写春联、剪剪窗花。红红的春联贴起来,祥和的年味自然来。

4.和孩子一起包饺子或者让孩子参与年夜饭的准备

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过年吃年夜饭。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即使孩子帮不上大忙,让TA在旁边帮忙递递东西也是极好的,重要的是参与感。无论多少年后,孩子们吃饺子和年夜饭时都会觉得满满的载着爱和思念的味道。

5.给孩子压岁钱

压岁钱绝对是年味回忆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体现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可以在孩子拜完年后当面给,也可以在孩子睡着后悄悄放在枕头边。哈,拿到压岁年那份满足感,足以乐上一阵子。

给老人的压岁钱,要通过孩子转交。6.带孩子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到亲朋好友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借此机会可以带孩子跟亲戚朋友熟络一下感情,还可以让孩子懂得一些社交礼仪,锻炼一下交际能力。

四、让孩子懂得这些讲究

春节期间,有很多讲究,这些讲究和迷信无关,只是图个好彩头,所以,这些讲究要给孩子传承下去,增加年味。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十二至十五: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做到这些,一个祥和而又年味浓浓的春节就来了,并且深深的印在孩子的脑海。

第四篇:春节

河套春节行

刘阳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腊月二十八,工作一年没回家的我,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和频率“下基层,进农家”的任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一到家,我就去附近农村的年货市场转了转。这一转,还真发现了新鲜事。如今,农民口袋里的钱多了,生活品位提高了,购置年货时也有了新的喜好。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的年货市场里,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大到家用电器,小到花生瓜子,应有尽有。一位正在办年货的大姐告诉我:“往年一进农历腊月,一家人便开始忙年了,隔三差五地往县城跑。春节期间招待客人的烟、酒、肉、菜,走亲戚送的礼品,都要提前准备好。而今年春节就不用那么忙碌了,因为镇里、村里都开起了农家超市,什么都有,质量也和大超市的一样好,买年货不用再专门跑县城了。而且,村里的超市不管除夕还是大年初一,天天都开,想吃啥就买啥,省去了存放的麻烦。”

一位开着小汽车来办年货的大哥感概地说:“如今赶上了好政策,国家实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民购买家电都有补贴。年前我购买了一辆小轿车作为今年最重要的年货,补贴就补了3000元。”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仅是各大商场很热闹,农资销售商铺前也是熙熙攘攘,原来不少农户纷纷从过年经费中压缩开支,腾出资金买化肥、购良种,筹备春耕农用物资,为土地办起了丰盛的“年货”。许多尝到科技高效农业甜头的农民,自觉地加大对土地的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出现了春节不比购年货却比着购买农资争为土地办“年货”的喜人景象。

说完了办年货,再来说说丰富多彩的新年活动。大年三十,各家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三十晚上十二点,最热闹的是乡村的夜空,原本星星点点的夜空,一下子就让多彩的烟花爆竹装点得五彩斑斓。三十晚上,各家都要炖鱼,并且故意把饭做多了,剩到初一,就为了讨一个年年有余的彩头。

初一早晨,大家开始拜年。一大早,我也加入到了到农村拜年的行列。在拜年过程中,我注意到家家院子里都堆放着黄灿灿的玉米,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容。进屋上炕,每家桌上不仅仅有苹果、桔子香蕉等常见水果,还有山竹、榴莲、杨桃等新鲜的南方水果。

过年期间,大家没有打牌赌钱,而是抓紧商量去年种什么挣钱了,今年计划再种点什么。王大哥告诉我:“现在国家政策好,种地补贴多,而且,家里的农产品也能卖个好价钱。所以,种几亩地已经不行了,今年想再多租些地,搞规模化种植。借助现在的科学技术,再加上自己的辛勤劳动,11年再获一个好收成!”

记者感言:如今大家生活好了,这新年过得更“新”了。

过年采购种子农药、汽车家电等新年货,过年了解市场信息、种养殖技术等信息,更新规模化种养殖的新思想。我相信,新的一年,观念不断更新的农民朋友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收成!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节,马上就要春播了,希望在兔年里,我的父老乡亲在巴彦淖尔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继续播撒希望,收获幸福!

小乡镇里也堵车

孟洁

今年春节我是在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度过的,大年初二时因为要去亲戚家拜年,早上八点多就跟家人一起开车出了门,没想到刚走到街口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震了一下:本来一条看似宽阔的柏油路,却被挤得满满当当,放眼望去全都是汽车,行人过马路都是小心翼翼地穿行。

没想到小乡镇里堵车堵得也这么厉害,去年还没这种情况呢。在太仆寺旗的亲戚告诉我,“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都买上了私家车,条件好的买一辆贵点的,条件稍微差点的就买一辆小面包,过年出门不仅方便,而且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汽车喇叭声在街道、巷子里不断响起,车“走不动”,这让大家有时间仔细打量身边这个小乡镇的变化。街道两旁是一幢幢正在兴建的楼盘,还有不少座漂亮的高层楼。当记者顺便采访当地群众看到堵车现象有何感想时,大家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好!春节期间更堵,好几百辆辆汽车„大聚会‟,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场面啊!路,可以再修嘛!以前车是奢侈品,只有城里人才能开,现在不一样了,咱们乡镇私家车也多了,以后肯定还要多!”

记者感言:小乡镇里也堵车!春节,看到如此的一个小场景,不禁让我感慨万千。最真实的感受是城乡一体化在逐步实现。我相信广大农牧民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城乡差距在缩小

冯丽伟

春节期间深入基层采访,我看到家乡变富了,农民鼓涨了腰包!以走亲访友为例,听长辈说,三十年前,走亲戚拿的是自家蒸的馒头,看老人再带上点红糖或是桃酥,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礼品了。而现在看望亲戚,人们手中提得的是各样礼包,车上载的是成箱的酒。餐桌上少不了鸡鸭鱼肉,人们却没吃多少菜,更多的是叙旧,谈生活。

大年初一早上,就来到了老乡家。一进院门就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宽敞、干净的小院,太阳能、电话、电脑、液晶电视这些电器应有尽有,而大家都说,之所以能将家用电器置办得这么齐全,全都得益于国家的“家电下乡”政策。除此之外,老乡们还高兴地跟我聊了家里跑运输用的小汽车,说光是这辆车一年就给家里带来三万多元的收入,而买这辆车的时候也正赶上国家的汽车下乡政策,一辆车国家补贴了5000块钱。村民孙大爷告诉我说,现在国家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大力扶持养殖业,他打算过了年就去信用社办理贷款、搞养殖,争取一年下来,给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再置办一套楼房!

这次走访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城乡差距的缩小,还有那一张张朴实而洋溢着丰收后喜悦的笑脸,那上面显露出的分明是:现在的农民正走在发家致富的路上,而且那劲头——刚刚的!

元旦最后一天假期不少市民忙着办年货过大年

昨日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虽然距离春节还有十几天的时间,但浓郁的年味已经沁润了我市大街小巷。商家们备足了货源,也打出了各种促销活动。昨日,趁着假期的最后一天,不少市民纷纷到商场置办年货,在南海也有市民忙着自制腊鱼,过一个更经济实惠的春节。

禅城

狂扫货超市设临时通道

记者昨日走访了禅城沃尔玛、吉之岛等大型商场,发现年货市场已经热闹起来,心急的市民也纷纷开始置办起了年货。

吉之岛早在元旦前几天就已启动了年货一条街的销售活动。大红对联、新年饰品、糖果零食„„琳琅满目的年货,让卖场内外充满了新年的气息。“趁元旦假期赶快置办年货,免得年尾时人多拥挤。”在吉之岛东方广场店,市民林小姐握着年货清单四处搜寻扫货:电暖扇3台;蓝罐曲奇10盒;冷冻水饺20包;猪、牛、羊肉各20斤;酥糖、坚果各10斤„„因为购买的商品太多,超市临时开通了一条付款通道专门为她结账。林小姐解释说,除了自家置办年货以外,还要给自己的大哥、婆婆家各置办一份,因此要提前下手才不至于到年关临时忙乱。“提前购年货,也会便宜很多。”

沃尔玛年货事务主管冯丽英告诉佛山日报记者,食品到了年关价格上涨是惯例。另一负责人也表示,因成本上升,今年各类应节食品的价格普遍上涨15%~20%。

繁忙的不仅是商场,新解封的佛山名镇片区也是一派新年的热闹景象。公正路“挥春一条街”,十几家商铺挂满了春联、中国结等春节饰品,满眼火红的色彩让破损的老街恢复了生机。永兴纸品的潘老板告诉记者,元旦3天假期的销售量是上月销量的一半。“很多老街坊来帮衬,等松风路花市开了以后,才是生意的高峰,”潘老板表示,春节临近,很多市民甚至是外地的客商都会来此拿货,那时的生意还要再好些。

南海

自制腊鱼过个“实惠年”

春节来临筹备点腊鱼腊肉等年货自然也少不了。虽然如今市场上有现成的腊鱼腊肉,但自制的腊肉腊鱼别有一番味道。元旦持续的晴好天气乐坏了准备晒年货的市民,南海不少市民忙着晒起了腊鱼腊肉。

“每年过年时都会来买些鱼做成腊鱼,经济实惠吃起来也更放心。”昨日,家住桂城南新二路20号的谢姨就专程从市场上买了近20斤福寿鱼,在家里用姜蒜以及川椒等配料腌制后,挂在了自家的阳台上晒了起来。“晒一两天,再风干一个多星期,到春节前就可以吃了。” 谢姨说,当天看到她提着大堆鱼回来,不少邻居也向她讨教起做腊鱼的方法,“春节期间走亲戚还可以送人,很有意义的!”

除了准备吃的年货外,也有市民乘着元旦假期提前到花卉鱼虫市场选购装点家居的应节物品。“快过年了,想把家里装饰得有节日气氛些,所以来这里挑选几盆花草,现在买也比临近春节买便宜啦!”在桂城东二花卉鱼虫大世界门口的一家大花档,家住丽雅苑的杨小姐花了1000多元一口气买了两棵富贵树和几盆满堂红。

“一棵5株的富贵树现在才卖380元,到了春节至少要涨价20%以上,不过一些盆花现在还不敢进货,花开得早怕到春节反而不好卖。”据花档老板介绍,由于物价等因素今年花卉价格有所上涨。

锦侧鱼、红鹦鹉„„附近的金鱼店也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选购,一位市民挑选了13条锦侧鱼,一边付账一边向记者解释,“13数字寓意来年生意生生猛猛啊!”

顺德

特价年货受市民追捧

在顺德,超市成为年货供应的主角,大润发、沃尔玛、乐购、吉之岛等几大型超市,早早就设置了年货专区或者年货一条街。

昨日,记者刚进入位于大良环市东路的乐购超市,就被喜庆的商品展台布置所吸引。只见各种大红的灯笼和各种以龙为主题的挂饰交相辉映,节味满溢,还有经过精心布置的商品展台,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

位于大良延年路的大润发超市,为了快捷服务市民,该超市还设置了多个临时结账处。“客流量是比平日多了不少,比周末还要多一些。”据大润发客服经理范晓东介绍,该超市内的年货一条街已设置了一段时间,并在室外广场设置了年货大街,提早应对市民的年货购买需求。

“如果是打特价的商品,价格还是比较实惠的。”和丈夫一起前来购物的大良市民罗莎莎,手持一份大润发超市的“低价风暴”促销海报,逐个把打特价的靓虾王米和鹰唛花生油等商品都搬入购物车中。“如果不限购,还可以买多一点,等着过年。”罗莎莎笑着说。

“大特价很实惠,所以销量都还不错。”在大润发一楼的干货区,各种大打特价牌的香菇、虾干、鱿鱼干、干贝等都成为师奶们出手的“重地”。其中一款原价为73.8元的280克装鱿鱼干降到了49.8元,如此优惠的价格让不少师奶纷纷出手。此外,一款比原价优惠了5元的袋装冬菇,在两天内就卖出了2000多包。

特价的年货大家都抢着买,不打特价的商品也没有受冷落。“这些饼干、糖果比去年都涨了,但一年一次的节日,该买的还是省不了的。”大良市民刘清莲和妹妹一起出动,买年货给亲戚朋友送礼,两辆购物车满是“战利品”。其中中山杏仁饼、日威饼干、徐福记糖果等每样商品都买了10份。“糖果和饼干都比去年涨了2~3元,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五篇:春节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色纸类制品(贴红春联、红窗花)、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腊月二十三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

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所以,一到大年三十,人们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上。

贴年画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钟馗送福》、《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可以逗留吃饭、谈心。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如今,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到来的这一年要发大财。

只吃中午饭,晚上回娘家,要带双数的礼物。

正月初七。

踏青

正月初七踏青郊游,源于宋代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的踏碛(qi)。碛(俗称碛坝),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碛上排兵布阵,以退吴兵,名“八阵图”。《荆州图经记》:“夔府人重诸葛武侯,以人日倾城出八阵碛上,谓之„踏碛游‟,妇人拾小石之可穿者,系于钗头,以为一岁之瑞”。宋陆游在奉节做官时,作《蹋碛》诗:“鬼门关外逢人日,踏碛千家万家出。”南宋状元王十朋在奉节为官时,更常与民同乐,正月初七带头游碛,男女老少,倾城出动,热闹非凡。其《人日游碛》诗曰:“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

登高

人日节也是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广东

在广东潮汕地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除夕会逛花市,行花街,百合、橘树、菊花、桃花等都必不可少,因为花是最有好运的行花街,可以交好运,新年吉祥。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

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过年时,渔民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下载春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节

    传统节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春节 论文作者: 张鑫垚 所在单位: 沙岭中心小学 完成时间: 2016年3月 传统节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春节 【摘要......

    春节

    春节 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快乐的呐喊着.不经意间.猛的抬头发现世界变了.从昨日的简单朴素变成了今日的绚丽和热闹.不知何时,那硕大的红灯笼跳上了高楼,在风中调皮的摇动这......

    春节

    春节 一年结束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在过年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

    春节

    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

    春节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

    春节

    1.把“福”字倒贴在门上,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其实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吃饺子 2.新年半夜吃的这顿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意......

    春节雪灾

    08年开春的天灾 都有好多年没有下雪了,对雪的记忆还停留在小时候打雪战,堆雪人,白茫茫的一片。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雪花儿从天上降落下来,编织成了一条条白色的被子......

    蛇年春节

    蛇年春节 初中初三作文 来源:作文网 已经有0人读过 [在线字典]我要投稿 蛇年春节的到来,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忙着迎新年。 家家户户在腊中旬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年货啊、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