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接纳自己家长课程教案
第二讲 接纳自己
一、教学内容:我为什么不漂亮
二、教学目标:
1.让家长知道孩子不同类型的外貌,各有优点。2.孩子比较内向时父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做。3.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的性格。4.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三、教学重点:
1.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2.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四、教学难点 : 家长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
五、教学准备:录音带.案列故事.课前调查表.课后调查表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问卷
各位家长: 为了更好的了解实际情况,更好的准备好这次家长开课,请允许我继续以问卷的形式向您做以下调查,请您如实认真填写。
1..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把下面问题的答案序号填到对应的括号内。(1).您喜欢的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2).您的孩子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C 极端内向 D 极端外向(3).您对孩子性格所持的态度是()A 喜欢 B 不喜欢 C 烦恼 D 顺其自然
(4).您认为主要决定孩子性格的是()A 先天遗传 B后天环境决定 C遗传为主后天环境影响(5).当您不满意孩子的性格时,您()A抱怨 B 烦恼 C 沟通 D 引导帮助
(6).您孩子有无为外貌而烦恼的现象()A有 B没有这时您对孩子()A批评 B积极引导C 不管不问
(二).教师讲解:
(1)您认为您孩子性格有哪些优点?
(2).当孩子讨厌自己性格时,您是怎样回应的?
(3).孩子在外貌方面有哪些烦恼?您是怎样反应的?
(4).在孩子性格方面您还有哪些问题想问或希望我们给以帮助?
(四)讨论交流:
.孩子在外貌方面有哪些烦恼?您是怎样反应的?
(五)布置作业:
如何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做一个自信的好孩子?
第二篇: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案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案
本节课是针对七年级学生而设计的,总课时为一课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懂得接受自我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培养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消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悦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实现自我的完善。2.教学重点
让学生接受并争取面对自己的不如意,帮助学生学会积极思维。
3.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认识自己 4.教学过程
1)游戏:动物王国(由此引入)
给学生发放带有动物的小图片,学生看到动物是告诉别人自己的动物是什么,想想自己对手中的动物满意吗?说说理由。
思考:如果你是动物王国中的一员,你希望自己是什么动物? 请不满意的同学说出动物的五个优点。可以让同学帮助回答。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理想中的样子,可是现实并不如你所愿,你是谁?长得是否可爱漂亮?出身在什么家庭,等是我们不能选择和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接受和面对现实,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变得重要,变得快乐。2)故事:国王和宰相的故事
国王与宰相在商议事情,适逢天下大雨,国王问:“宰相啊!你说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宰相说:“好事!国王您可以享受雨过天晴的美景,又可以深入民间巡视民情。”
又有一天,天下大旱,国王又问:“宰相啊!你说这天大旱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宰相说:“好事!陛下正好可以微服私访将更加深入了解民情。”
又有一天,国王吃水果时不小心切掉了小拇指,他又问道:“宰相啊!你说我的小拇指切掉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呀?”
宰相回答说:“好事!”
于是,国王大怒,将宰相关入地牢,然后国王自己独自去打猎了,不想误中土人陷阱被捉,好在因为不是全人(缺手指),免去被吃掉的恶运,死里逃生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这时他终于知道宰相的好了。
就这样,他把宰相从地牢放了出来,然后又问宰相说:“我把你关在地牢里好不好啊?”宰相又答道:“好!好极了!学生讨论
宰相常说的话是什么?
为什么到最后宰相还是说“好,很好”呢?
这个故事带给你的思考是什么?你觉得当你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应该怎么看待和处理?
凡事一定要有平常心,要有积极的心态,凡事均有利有弊,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每一件事,都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乐观地处世,如此,我们才会快乐,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3)思考与讨论
A. 呈现部分照片,先让学生看一个人的半身照,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人给你的感觉是怎样,你认为它是怎样一个人?
B.呈现部分资料。照片上的人叫乙武洋匡,1976年4月6日生于日本东京,他酷爱运动喜欢跑步爬山游泳打篮球。1996年3月1日,他以5个系院全部合格的成绩考取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攻读政经系。他的著作是二战后日本排名第二的畅销书---每五个日本人就有一本他的书。日本TBS电台节目主持人。
C.呈现出残疾的照片。问你们知道他是什么情况吗?他没有双腿双臂,只有短小的四肢。他一出生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他决定要和正常人一样,读普通的小学中学和高中,当然,在学
校老师也以一个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他,在读书期间,他不坐轮椅,仅靠短小的下肢行走,他的那本著作叫《五体不满足》
在书中他写道:我一直是以一个“人”而非“残障者”的身份活着。既然有残障者做不到的事情,应该也有只有残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一定有只有残障者才能拥有的东西。所以我才觉得,上天是为了叫我达成这个使命,才赐给我这样的身体。
常听到有人说“残障是一种个性”。我却认为这只是我身体的一种特征。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为身体上的特征而苦恼。
他从幼稚园开始,就一直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自己一定要表现的很帅,他也经常觉得自己很帅
思考
经过这样的介绍,大家对他的评价有没有变化呢? 你们是否认为他很帅很有魅力呢?
那么你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呢?你认为自己也有魅力吗? 列举身边这样的例子 4)任务
我有我光彩,我有我魅力,每个人都是上天的宠儿,我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世界并不缺乏美,知识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写出自己的魅力和优点,更爱自己 结束本课
5.板书
主要是对自我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正视自己,画出笑脸。6.归纳总结
那天,在一本书上看了这么一则寓言: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里老虎的安逸。于是,外面的老虎想进来,里面的老虎想出去。
经过商量,两只老虎互换了。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大自然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从笼子里出来的老虎因长期被人饲养,已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终饥饿而死。而从大自然走进笼子里的另一只老虎虽然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担忧而四处觅食,但从此失去了自由,终忧郁而死。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了,曾看过一篇类似的文章,是说鸟的,内容一模一样,但一样给人以启迪。
羡慕别人,这大概是人与动物的共性。记得小时候,我羡慕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可以到学校读书,可以认识那么多同学;上学后,我又羡慕那些成年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无须整日埋头苦读;毕业参加工作尤其是结婚成家后,我又羡慕小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不用为孩子、房子、车子、票子而发愁……这是许多人的通病。人们往往忽视了,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也许别人也在羡慕着你。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则是最大的幸运。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工人还是干部,无论你身在何处,一定会有许多熟悉的或陌生的人在羡慕着你。
如果你年轻,年长的会羡慕你;如果你快乐,烦恼的人会羡慕你;如果你富有,穷人会羡慕你;如果你是将军,士兵会羡慕你……想到这些,我们就会心平气和一些,心满意足一些。人常说,上帝为你关闭了这扇门就一定会开启另一扇窗。
羡慕别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第三篇:认识接纳自己
认识接纳自己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故事法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2、通过画“自画像、他画像”的方法,让同学们深层次分析自己.3、掌握自我完善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故事法、画像、讨论法
三、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有关一位画家的故事(3分钟)
故事概要:有一位画家把自己的画放在画廊上,请人们点评,第一天,请人们把坏笔之处圈出来,结果一天下来,几乎画的每一个角落被圈出来了,画家觉得非常沮丧.画家的老师对他说:“不要沮丧,明天依然拿出这幅画,让人们将精彩的部分都圈出来.”结果一天下来,又是画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圈出来了.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老师总结:世人的眼光是很难统一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就像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也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我们,有人不喜欢我们,有人认为我们好,有人认为我们不好.我们常为此彷惶,这时,最关键的就是自己能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不会别人所左右,才不会成为墙头草.<二> 人,要认识自己的什么?(自画像或20问法小测试)
活动1: “20问法”小测试。(5分钟)现在我要问你20次“你是谁”,请你把头脑里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出来。请不要有什么顾虑,也不要多做考虑,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回答也不要重复。每一次回答的时间是20秒,如果有一次回答不出来,就可以略去,继续往下回答。活动2:自画像(10分钟)
每个同学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表现自己的形象,可以很具体,也可以很抽象,总之什么都行,只要把自己心目中最能够代表自己形象的东西。并且在自画像的左右两边分别写下自己的优缺点。(希望大家能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交头接耳,不要左顾右盼;此活动指向自己的内心深处,是自我探索,需要安静地、认真地思考。)教师总结:一个能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可以在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逐步迈向成功的彼岸。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自己的认识也是如此,除了自我反思外,有时候我们还需要要参考他人的意见,以此来全面地看清自己,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照镜子,他有如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呢?现在我们通过他画像对自我作进一步的认识。
活动3:他画像:(10分钟)
A、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并推出各组组长,预定四人一组 B、每组围成一个圈,随机选取其中的一名成员坐到中间 C、每一位小组成员说出坐在中间的同学身上存在的一些优点,这些优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要说出具体的事实。
D、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被表扬,活动结束。讨论:在活动中有何感受?被他人表扬后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以前发现过这些优点吗?
总结:要懂得如何从他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人的态度就是一面镜子,也就是客观上的参照尺度。可以用来观测自身,求得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我的优点别人看不见;而我的缺点我自己看不见。但有时候明明觉得还做得不错的方面却被别人误解,这其中的委屈那真叫苦不堪言。即使是镜子也有平镜和哈哈镜之分。他人的意见不可不听,但是要照单全收恐怕也非上策。当然,正如镜子有优劣一样,别人的态度中所反映出来的自我形象有时也难免被歪曲、夸张。对方的偏爱、成见、缺乏了解,都可能使赞美与批评跟实际情况不符合。不过,只要多用几面镜子就能够看清自己了。因此,要看大多数人的态度,不要只看到自己好朋友的态度,只听他们的意见。
<三> 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正确的完善自己呢?(讨论)
结论:
1、通过和别人进行比较(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保留之点、改进之点)
2、别人的态度和评价(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
3、反省和检讨自己(过去和现在自己的实际情况)
4、从自己的成败看(学习好坏、能力强弱、人际关系怎样......)
5、心理测量(半瓶水--乐观、悲观,血型测量)(首先,要特别重视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他们比较了解自己。又无利害冲突,他们的评价较少偏见。
第二,要特别重视那些人数众多、异口同声的评价。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个人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如果在某一方面看法一致,则这种看法具有较大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真理有时也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第三.既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又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虽然人人都爱听好听话。但忠言虽然逆耳,却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更正确地认识自己。
第四.多和别人交往,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他们的态度和评价对认识自己不会有更大的价值。)四
总结
1、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竞争中生活着,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在竞争地舞台上永远站立,我们就必须先要充分地了解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地所拥有的能力能做什么以及还有多少的潜能还未发展出来,等待着我们去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在上竞争舞台前作好了第一手的准备。
2、台湾文人林清玄说:“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与同人比较,使我们自卑;与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与下人比较使我们骄傲。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也使得大部分人都迷失了我,屏蔽了自己的心灵原有的馨香。”
3、认识自己是个过程,日常生活中多问问自己:我实际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将会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3、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五 作业
1、回家和爸妈交流一下,看看他们眼中的自己?
2、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想象自己将来想成为的那个人的行为风格,做事态度等。
如有多余时间:
1、大声朗读自己的优点,告诉同学你有哪些优点,这些优点可以帮你达到什么目标。
第四篇: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感悟精选(1)】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
一生中陪伴我们身边的虽然有父母、兄弟姐妹、有爱人、子女乃至那些一路上我们最好的难忘的朋友们,但是最长时光的还是我们自己,在漫长的独处的时光里,有会心的微笑、有情不自禁的悲伤、有无数个难熬的寂寞夜晚、有成功、有失败、也有彷徨
在渐渐的时光累计的日子里认识了自己,就要想办法如何接纳自己,或许朋友们会反问说接纳自己太过于简单,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好的家庭好的环境,拥有骄人的容貌和过人的智慧,总会有那么大多数人处在一种为生计奔走的日子,在日以计日的繁琐岁月里,许多时候我们被生活压得喘但是气来,难免有厌恶自己,对自己不宽容,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如何在漫长的时光里都做好给自己加油鼓劲,给自己更好的空间,对自己更多的接纳是漫长的功课。
做好了足够的功课,认识了自己,也做到接纳自己,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控制自己。人的许多秉性真的是需要好好控制的,马虎不得。通常人都是容易冲动的,个性是年轻的时候肝火旺盛,不能很好的做到容纳别人的缺点,或者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时就容易失控,我们因该多多养心,心灵需要很好的安抚,需要我们自己很好的保护很好的对待,给予更多的爱平抚容易受伤的心。所谓幸福
随着时光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周围圈子越来越复杂,我们就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学习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接纳自己、如何控制自己。做一个有个性受人尊重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小孩,每一个阶段做好自己,理解成功的喜悦,对失败也能做到尽可能的承受。
【感悟精选(2)】
我们常说要爱自己,但是怎样爱自己呢?在文章《回一封信之爱自己为什么会这么难》中,有一段话:
我很少劝人说你要自爱,因为在我看来,自爱真的是件很难的事。一个人真正的懂得爱自己,可能要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成长过程,寻找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最后才能够爱自己。这个过程可不像很多书里写的那样,只需要任性就能够了,它有时候甚至是痛苦而令人彷徨无助的,当你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看到自己身上也有种种的缺点,懦弱,自私,暴躁,贪心甚至是阴暗,当你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的无能,当你需要作出重要的决定,而你是这个决定的唯一负责人,你不能为此抱怨任何人的时候。你会明白,你身体里的这个自己,并非完全是幸福的源泉,它可能是沉重的,令人不堪重负的,甚至令自己厌恶和鄙视的。这样的自己,你会爱它吗?有时候甚至会恨不得没有自己算了,有个人替我的人生做决定,承受所有的结果,承担所有的职责,这样的人生会不会简单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纳粹德国时期很多年轻人都宁愿放下自己,跟随希特勒的脚步,因为他们太迷茫了,自己太沉重了,爱自己,为自己负责太难了。就连大师安迪;沃霍尔都说,他最想雇的人是一个老板,这样就能够有人告诉他每一天该干什么了。
要爱自己,先要寻找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每一个过程都不容易。如该文所说,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十分幸福的。下方是关于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的一些推荐:
认识自己:
1。多观察自己。你真的了解自己吗?自己的习惯,自己的爱好,自己的脾气。如果你生气了,为什么你会生气?如果你开心,你又是为什么而开心?你在碰到什么刺激的时候,会作出什么反应?观察自己,并向内探索自己。
如同《哪些事做起来无聊但坚持越久好处越大?(转至知乎)》文中所说的自己意识,很值得培养。
2。多总结反思自己。古人常说,君子日三省乎己,这当然是因为经常反省自己好处多多,比如很多事情过后我们能看得更清楚(见前文《渴望的方法枕着梦想入睡附:预演和动机,计划与总结》)。
关于了解自己,你还能够试试这两个方法:
1。你能够找一段时光,譬如一个周末的下午,尝试对自己进行描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尽量得到一个全面的认识。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能够尝试站在身边的人的视角来看自己,你的父母,你的好友,你的同事,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人?
比起别人怎样看你,还是你自己怎样看自己更重要一些,因为没有一个别人能在你的一生一向注视着你,只有你自己在一向看着自己。
你还能够开启万能全知的上帝视角,即,假如有一个全能全知的上帝,他知晓一切,他看到你所做的一切,他明白你心里所想的,在他看来,你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难度略大】
当然这只是一个尝试,是一个开始,一个人很难一两天之内完全认识自己。
另外,你也能够描述一下自己理想中的自己,与实际的自己有多大的差距?如何能让自己成为自己理想的自己?
2。写日记。晚上,回忆一下这天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说明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不足需要改善?
同样,回忆以前的事情,也能够帮忙我们认识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事情刚发生时,更容易受当时的情境和自己的情绪的影响,而当事情过去之后,这些影响会消失,我们就能更加客观地认识到当时发生的事情,以及当时的自己。所以这样事后的反思,对我们是有很大的帮忙的。
写日记是十分好的习惯,能够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发泄情绪(我师妹说她一跟男友吵架就写日记,写完之后,好多问题都想通了),等等。这属于总结反思自己的一种方法。
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这些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很有帮忙,你慢慢会体会到了解自己的好处。上方是我的几个推荐,只要你想认识自己,你总能想到一些好的方法。
接纳自己:
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1。事实就是如此,不管自己怎样想。不管自己理解还是拒绝,事实就是如此,不会因为自己的否认和逃避而消失。我们只有两个选项:a,认识真相,认清自己;b,拒绝真相,拒绝认识真实的自己。
两个选项的优劣:前者可能会给自己一些不适(个性是有时发觉自己很差劲时),但应对一些选取的时候,认识到客观全面的自己能做出更适宜自己的选取。而且在认识自己后,能够对应地改善自己的缺陷,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后者能暂时规避痛苦,但那些缺陷并不会消失,它在相应的情境下,还是会再次出现。而且,压抑与逃避是心理冲突的来源。
理性上大都会选a,但不容易做到。
2。依我看来,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最好的办法还是改掉那些让自己不喜欢的缺陷。
如果状况没有改善,长期生活在自己不喜欢的缺陷和不足之中,我们会很痛苦,所以是很难接纳自己的,逃避和自己的麻木也是没办法的。所以务必想办法去改变那些不足。
当你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能克服以前的缺点,当你发现以前想做到而做不到的事情,此刻能做到了,你也会从自己的成长进步中得到快乐和自信,然后你也会越来越想成长,越来越想变得更好,从而也会越来越想明白自己的缺点,越来越能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所以我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改变与进步是我们接纳自己的最关键的部分。当我们变得更好,我们就能更好地接纳自己。
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给自己一些时光和耐心。
这两点是我接纳自己最关键的两点:1。现实就是这样,你看到不看到,它都在那里。2。有缺陷与不足就去想办法改善弥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第一点开始不要太强求,可能要在第二点做好了之后,我们才能更容易理解真实的自己,才更愿意接纳现实。
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不能很好地接纳不好的自己,是因为害怕自己被否认,害怕自己不被别人理解。这源自于小时候自己的不好不被父母理解,而小时候被父母否认,不被父母理解,对小小的我们而言,是有被抛弃的风险,被抛弃意味着死亡。长大后,这样的影响仍然存在。
另外,我也查了一下知乎,大家是怎样接纳自己的,摘录几点:
1。人无完人,全面认识一个完整的人。
需要明白的是,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很多缺陷,同时也有很多优点。有缺点和优点是一个人的正常状态,几乎每个人都是如此。一个人好不好,是整体的,不是局部的。不要因为一个缺陷而彻底否认了别人(或自己)。不要在看到了他的优点的时候,就没看到他的缺点,也不要在看到他的缺点后,就彻底否认了他的优点。而是更多地对一个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他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总体上,他算不算是一个不错的人?
对待自己,个性是如此,不要因为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就彻底否认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坏人,而是理性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优点。要对自己有个整体的认识。而且,我们从小都明白的,有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2。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别把自己想得太了不起,别太高估自己。
我以前高估自己,也以前低估自己,它们各有各的好处和坏处。高估自己能够让自己飘飘欲仙,自己感觉十分好,但是因为对自己的评价比自己的实际水平高,所以会受到现实的打击,而且被现实打击后,可能会像从高楼坠下来一样。低估自己可能能够让自己更努力,也可能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也可能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最后,还是觉得,对自己有个客观真实的认识是最好的。
3。允许欲望和一些念头存在,尊重和理解它们的存在,但行为上不被它们左右。
人都是有欲望的,有的欲望甚至是肮脏恶心,难以启齿的,这些欲望存在都有它们的理由,所以要尊重理解它们(这在开始可能很难,之后就习惯了)。只要行为上不被它们左右就行了。说到那里,我发现这也是我学解梦学到的。
总的来说,接纳自己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成长和进步,谁都更容易接纳更好的自己。如果你不喜欢自己那些缺点,那就去改正,如果你哪里做得还不够好,那就想办法做得更好;;;;;;
依据我的经验,当我成长的时候,当我做一些用心向上的事情的时候,我会更加爱自己,更加容易接纳自己,比如当我学会了一些新的技能,当我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当我每一天坚持运动,当我拒绝游戏的诱惑坚持学习。坚持改变完善不喜欢的自己,坚持成长,可能是我接纳自己,爱这个不完美的自己的最重要的理由。对待身边的人也一样,我由衷地欣赏和喜欢那些有个性有自己并且坚持成长的人。
关于接纳
我以前不能很好地接纳一些新的东西,或是排斥,或是不屑一顾。而因为我自尊心强,对于一些我不精通的,比别人做的差的,不如人家的,比如跑步运动,小时候我跑步个性慢,懒于运动,所以也对之不屑一顾,比如小时候家里没钱,于是也排斥一切与钱相关的,排斥流行的东西,排斥潮流。慢慢的,我发现我妈和最喜欢的表姐也喜欢一些本来我排斥的,很多次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排斥,发觉它原先源自于我的优越感,脆弱的自尊心和自卑,得不到,不如别人,才排斥,才不屑一顾。于是我开始学习重新去审视那些我排斥的东西,发觉他们被别人喜欢都是有他们的理由的,有值得别人喜欢的地方。我开始学会接纳一些以前自己排斥或不屑一顾的东西,这让我的世界比以前宽广了许多,看到了很多以前我看不到的东西。
所以呢,优越感,自尊心,自卑,这些可能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狭隘,很多时候需要好好反思他们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ps:不要完全否认他们,他们也会给人带来很多正面影响,甚至有心理学家说,如果没有自卑,人类可能无法进步,最好是利用他们的正面影响,反思防止负面影响)
【感悟精选(3)】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就要靠自己对自己的观念及理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人活着都有一个目标和理想在支撑,如果说教育事业是你最喜欢的职业,我想这样的老师会很累,因为他把全部都奉献在了他喜欢的事业上,但是他累并快乐着。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教育事业作为毕生的信念和理想去做的话,我想每位教师都会乐此不彼,当然这个过程也是慢慢培养的。首先我们在教育事业上必须要认清自己,在每一次实践教学过程中去寻找自己,在每一次教学中去体验快乐,在每一次学生得到喜报的同时去体验收获的乐趣。
学无止境,这是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做的事情,无论学习什么,他都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极力去做好它,教育事业是最神圣的事业,这也是一次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机会。当你明白每一堂课都是和同学们在共同学习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这个事业是一个一向在令自己和他人提高的最好途径,也许这样你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如果你做到了以上所说的,我想就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使自己有更多的时光和精力从
事教研、教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了。
我想作为一名老师要想做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使自己有更多的时光和精力从事教研、教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还要看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理想,作为一名老师要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工作并正确地看待自己,只有自己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才会毫不犹豫的花上时光和精力。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工作中能够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和所授学科,并能够做到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先进科学及先进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潜力。自然而然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饱满的情绪和旺盛的精力去工作。
其次,能够自己接纳,善待自己善待学生。自己接纳就是必须要理解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主角,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快乐。一个能够善待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善待学生。作为教师,因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更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经常自己维护,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天民主、自由、平等,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为人们所倡导。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忙学生。循序善诱,乐于奉献,这样师生关系自然融洽,自然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好处的。
第三,要不断提高自己修养,寻求人格完善。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教师透过自己学习、自己修养、自己提高,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一种自己的要求,透过自己修炼充实生活、丰富体验,陶冶情趣、拓宽加厚文化底蕴、完善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礼貌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现代人。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就应成为自己的创造者,他能思索自己的存在,并赋予其以独特的好处和方向;他要有感受生活好处的潜力,能够主动驱除各种外在的遮蔽,而体验到自己生存的内在好处,从而获得主动用心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成长,真正在育人过程中实现育己。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常常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作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教师就应大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第四,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性格。
就应讲独立、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温和宽厚,都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性格特征。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就务必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处处留心,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处处检点自己。日积月累,必有长进。我们都明白性格一旦构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有的教师已构成了某些不良性格,只要坚持用坚强的意志加以克服,学会自己克制,就会日见成效。同时也要做到勤奋学习,以智养心。性格发展与人的知识发展相联系。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水平,礼貌程度越高,性格发展就越和谐。为此教师要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业务,自觉地从名师的著作中汲取有益的实践经验。做到自己评价、扬长避短。教师在加强个性修养中,应养成自己检
查和自己评价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就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善于看到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良方面,也勇于发现并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从而扬长避短,努力塑造自己完美的性格。
第五,爱生活,会减压,持续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正确看待自己。要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光。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做做运动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要持续和睦的家庭生活。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工作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正确看待自己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的缺点和不足,找准自己的位置。快乐做人,简单做事。真正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以上是个人看法。
教师职业被公认为是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据研究,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生升学考试压力、工作负担压力、主角职责压力、工作聘任压力、职业声望压力、学历职称压力等。这些压力常常让教师感觉目标过高,任务过重,自己无法胜任。
在与职业倦怠作斗争的过程中,教师务必学会并加强对自己的调节,加深对自己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给学生以用心的影响和感染,既使学生从老师身上获得用心地动力,同时,教师本人也能获得工作的幸福感。
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能够、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头,觉得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从而持续奋发向上的劲头。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戴朵花,自己给自己发锦旗,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培养出像欧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的那种豪迈的自信来!
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事业的辉煌。
天空因白云而蔚蓝,生命因自信而精彩。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作为教师的我们,既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逐步构成健康、用心地人生观、生活观,所以,我们必须要拿出最阳光的一面,创造最灿烂的人生。
第五篇:如何教孩子学会接纳
如何教孩子学会接纳
主持人语: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会感受到家人们对他的完全接纳。这种感觉能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并在这种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学会接纳他人,融入集体生活。
养孩子就像放风筝,需要给他一片接纳与包容的天空,但又不能松开手中那根“牵引与归正的丝线”。因为接纳不代表纵容溺爱,更不代表对孩子的错误采取消极放任的态度。如何张弛有度,平衡爱与管教?如何在责备孩子时仍带着深深的接纳?如何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先天特质或不足之处?如何教孩子接纳他人,接纳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接纳,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功课。
跟孩子“非暴力沟通”
(周先生,40岁,企业管理人员)
我所在的公司从去年起转型改组,其间我们进行了“非暴力沟通”的培训,培训教材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撰写的《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一书。
随后,我把“非暴力沟通”的技巧用到了对儿子周一的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儿子学会了如何接纳自己、接纳别人。这个过程中,我有三点体会。
首先,任何时候,无论孩子做了、说了什么,家长都要先与他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连接”,观察孩子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与强烈需求。
儿子4岁的时候,有段时间爱说脏话,屡禁不止。我认为,脏话是“表象”,孩子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与强烈需求是“根源”。于是我心平气和地问他:“你说脏话,是不是因为觉得很搞笑、很有能耐,能让妈妈气得跳起来?让我们关注你?”
儿子得意地说:“嗯!我的嘴巴可有魔力了!”然后随口就说了一句脏话。
我推测周一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说脏话是他探索话语力量的一种方式。故此,我们不再对他的脏话大惊小怪,而是正面引导――妻子教他朗读儿歌和唐诗,送他去少年宫参加“小小演说家”的比赛。我们收看《我是演说家》的电视节目,还每周举行一次家庭演讲比赛。在体会到“优雅的语言也可以充满魔力”之后,周一觉得说脏话没劲了。
其次,先说出你的感受,再用正向的、可操作性的语言向孩子提出行动上的具体请求。
家人们习惯于使用否定性的语言来教周一,结果却事与愿违。比如妻子说:“不要在沙发上吃掉渣的食物!”周一就拎着薯片到床上去吃。妻子再说:“把床单搞脏了,我会罚你面壁!”周一跳下床,故意用脏兮兮的手去摸墙纸。妻子被气得火冒三丈,吼他“好邋遢”“太懒了”……我劝妻子冷静,并问她:“你这会儿是不是感觉不太好?”她说:“我感觉这孩子做得不对。”我说:“不要评价对错,先告诉我你的感觉和需要。”妻子努力体会了一下,说:“就像看到土匪打劫过的情境一样,我焦虑、火大、无助……我需要家里有秩序、有美感,不要破坏我的劳动成果!”
我将妻子的需求和感受“翻译”成孩子的语言告诉周一。当他又想带脏兮兮的玩具上床时,我说:“你这样做的话,妈妈感觉很难受,好像细菌爬满了她的床,要咬她。”周一说:“没事儿,过会儿她就不难受了。”
我继续说:“你是不是需要一个放玩具的地方?妈妈则需要家里整洁干净。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你俩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从我真诚的态度中,周一感受到我不是“帮助妈妈反对他”,而是“重视每位家人的需要”。他收起叛逆作对的态度,开始想办法。最后,他极有创意地想出一个双赢的办法――将玩具放在一个干净的盒子里,再把盒子放在枕头边。
在我的双向沟通以及示范帮助下,妻子与周一谈话的方式逐渐改变。她努力不在恶劣情绪中吼孩子,而是用理性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使用正向性、细节性、可操作性的语言。她不再说“把房间搞干净”,而是说“我需要你在3分钟之内,把脏衣服放进卫生间的洗衣篮,把果皮包装袋丢进垃圾桶,把盘子放回厨房”。
再次,训练孩子去观察,而非去论断,从而接纳他人,也为他人所接纳。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说:“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不带评论的观察。”仔细想来,我们大脑中出现的绝大多数话语都是评论和判断,孩子们更是如此。
据周一说,他幼儿园里的孩子分为“好孩子”的大部队和“坏孩子”的散兵游勇。为训练他具有接纳性的心态和批判性的思维,当他说某某是坏孩子,被其他孩子孤立拒绝时,我常问:“他做了什么事?你观察到了什么?”周一回答不上来,只说:“大家都这么说。”
我就告诉他:“不要随便说某某是坏人,《圣经》上说,你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至于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你可以先观察再下结论!”
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将小朋友们分成几个组做手工,任命周一为组长。一个叫陈磊的小孩因为搞破坏被排挤,大家都让周一“开除”他。对于这种另类的孩子,周一已经知道先观察,再接纳(至少不去歧视)。
我建议他:“观察要仔细,要发现他搞破坏的原因:有人的眼神让他感觉不舒服?不想待在这个组?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还是想得到大家的重视?……每当我公司里的员工搞破坏时,我都会在仔细观察、倾听他的需要之后再作判断。因为人都是在感到被重视、被接纳的时候才会改变。”
周一试着跟陈磊沟通,虽然他讲话有点词不达意,但对方感受到了他的尊重与接纳。正如我所预料的,陈磊是因为觉得大家都要改变他,所以他偏不改变、偏要捣乱给人看。周一后来发现陈磊身上有很多优点,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大人用管理学的技巧来进行沟通,将他们当作员工一样来尊重、理解、接纳,孩子就会寻找更有效、更双赢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接纳他人的需要。
不喜欢自己的小男孩
(文女士,33岁,绘本馆老师)
我儿子从小就脾气大,如果尿布湿了,或是奶嘴不对位,他都会歇斯底里地哭很久。上幼儿园后,他常跟小朋友发生冲突。渐渐地他表现出了一种无法接纳自己的纠结心理,连老师都看出来了,评价他:“占有欲、领导欲很强,就是脾气有点急,难免伤人。他事后会主动认错,也很愿意帮助人,但总会失去友谊。”
当小朋友离他而去,不愿跟他玩时,他伤心地问我:“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我为什么不好呢?”
我也是一个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常常讨厌自己的脾气。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儿子那种“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就伤害到身边人”的事后懊恼。见他一本正经地“自责”与“忏悔”,我顿感无力。事实上,我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情绪化地发飙,经常在恼怒中乱骂老公和儿子,事后又道歉,不久之后却又在无意中伤害他们。儿子的问题如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需要改变与成长。
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跟他一起面对“自我接纳”的深刻问题?后来我从弗洛伦丝?塞沃斯著的《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一书中得到启发。
这是一个关于小恐龙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是:“小恐龙为啥哭啊,因为他把所有的朋友都吃到肚子里去了!虽然他不想这样,可他每次都忍不住!”
儿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处于情感敏感期的他,认为小恐龙的孤独就是自己的痛苦――“忍不住!忍不住!就是忍不住去伤害自己在乎的人!甚至把人家吃下去!”
小老鼠莫罗来跟小恐龙做朋友,他说自己会念口诀,让自己的肉变味道从而不被吃掉。莫罗还打算烤蛋糕给小恐龙吃,让他改掉吃朋友的坏习惯……
可是,蛋糕烤得太慢了,小恐龙等不及,一口把莫罗吞了下去。还好,莫罗念了口诀,变得太难吃,又被小恐龙吐了出来。
莫罗没生气,反而好好地跟小恐龙沟通,他故意延长烤蛋糕的时间,训练小恐龙的忍耐力……最终,小恐龙被“无条件的接纳”所征服,学做蛋糕跟莫罗分享,从那以后再也不吃朋友了。
这个故事完全反映了儿子的内心!作者了解人性中“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由不得我”的弱点。他塑造的小老鼠充满同理心,从来不说教;他发现问题源于莫罗“肚子饿”和“耐性差”,就从源头着手来解决问题!“肚子饿”通过传授做蛋糕的技术来解决;“耐性差”需用理性克制、循序渐进的训练来解决。
回想当初儿子每每因为与小朋友争执而“发飙”时,我的反应都是用很凶的方式制止他、提醒他、责备他……他事后平静、自责痛苦的时候,我又不太懂得安慰,而是用说教的方式控告、揭发他,希望他汲取教训。我这种错误的方式,源于“怕丢脸、怕人家说我们没家教”的心理,却导致儿子越来越不接纳自己。
所以,我需要向故事中的小老鼠学习。作为家长,我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再将亲人当出气筒。作为孩子的朋友,我要改变教育方式,避免说教。
当儿子再跟人起冲突时,我温柔而坚定地将他带回家,抱入一个房间,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发脾气,但是你要像绘本中的小恐龙一样学习忍耐,安静30分钟之后,你才能回到小伙伴中去。”
儿子生气地哭闹时,我就像小老鼠莫罗那样,一边做自己该做的事一边安静地陪着他,即使他又打又撞、说狠话,我也保持克制,丝毫不妥协。
渐渐地,儿子就像绘本中的“小恐龙发现小老鼠不好吃”一样,发现无理取闹的味道一点都不好,任性发飙也越来越让他难受。他开始调整,反思一会儿之后,安静下来,独自玩会儿玩具……不到半小时,他就能恢复心态,高高兴兴地去赔礼道歉,再次融入小朋友之中。
形形色色的“缺乏自制和忍耐”的问题,我都如法炮制,如限制吃糖、不许懒床、按时睡觉等问题,我都像小老鼠莫罗对待恐龙一样态度坚定、口气柔和、界限清晰、步骤明确,哪怕被他冲撞,仍无条件地接纳他。幼儿园老师也用相同的办法对待他,效果很好。我还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在歌唱、弹琴等方面的特长。
一段时间后,儿子比较能接纳自己了。他在忍不住又做错事、得到当事人和家长们原谅之后,会喃喃自语:“我认错了,爸爸妈妈仍然爱我。”他也渐渐学会了接纳身边的人。当小朋友被孤立时,他主动跟人家玩,还安慰人家:“你做小恐龙,我做小老鼠莫罗,我会帮助你受欢迎的!”
如今,儿子尽管依旧急脾气、爱发火,但伴随着我的改变与成长,他感受到了接纳,也表达出了接纳。我相信,他性格中的极端负面之处会渐渐改善。
重视幼儿“接纳”的功课
(周女士,幼儿园高级教师)
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玩“比一比”的游戏:谁的玩具多、谁的头发长、谁的裙子漂亮、谁得的奖励多、谁的妈妈更年轻……有些孩子为获胜而吹牛,有些孩子因自卑而敏感,有些孩子对输赢无所谓,有些孩子不卑不亢,接纳每个人的特殊之处。
这些现象反映出孩子的天性,也反映出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孩子既需要“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又需要管教、训练与引导。如何才能做到二者平衡呢?
第一,管教前要与孩子“共情”,听清孩子的话外音,探索孩子的内在需求。
要让孩子深深感到被接纳,家长只要认真听“他所说出的话语”和“他没说出的需求”就行了。只要做到这两点,无论你的管教、责备如何严厉,孩子都会知道你在乎他、理解他,是为他好。
案例中周先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愿听”和“会听”。这种最不花钱的方法简单易行,却最能让孩子感到被接纳、被珍视。我最欣赏他“训练孩子去观察,而非去论断”的做法。这既能培养孩子有个性、会思考、不人云亦云,又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如何了解并接纳别人的需求,想出共赢的办法。
第二,管教要做到“对事不对人”,管教之后要重申“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不少家长管教孩子时会说:“再不听话,妈妈不爱你了!”“你照我说的做,妈妈才爱你!”……这些将接纳与孩子的表现挂钩的话语非常不妥。
更有杀伤力的是,父母在管教之后把孩子晾一边,冷言冷语,讽刺挖苦,故意装出不再爱他的样子。然而,幼儿没有“事情会过去”的概念,如果他觉得父母现在不爱自己,那就是永远就不可能再爱自己了。这种想法对大人来说是可笑的,但对孩子来说是锥心刺骨般真实的恐惧。
所以,家长一定要在管教后跟孩子讲清楚:“爸爸妈妈不喜欢你的某种坏行为(讲得越具体越好),但永远喜欢你。”“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爱你。”
第三,教孩子直视自己的弱点、特点,发挥自己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不相同,从外表看,有的皮肤黑,有的个子矮,有的招风耳,有的大兔牙;从性格看,有的脾气暴躁,有的胆小内向,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多愁善感……这些外在和内在的特点,都需要家长智慧地引导孩子去面对,而非逃避。
案例中的文女士没有回避儿子“脾气大”的缺点。她用小恐龙的故事告诉孩子,生气是合情合理的事,但因生气而打人、伤害人、搅扰周围环境则是不对的。她用“改掉情绪化的发飙”的做法来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在被接纳中体会到任性、发飙的不良感受。她还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不将自己的长处去比较他人的短处。
我觉得,能教孩子跟自己的“负面情绪、与众不同、弱点缺点”好好相处的家长,本身就是处理自己情绪的大师。他们培养的孩子能够接纳自己,拥有良好的自我形象,长大后能够接纳他人、热爱生命,把包容与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个人。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