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课程教案
八年级家长会教案
开场白:各位家长,上午好!
首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课程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我们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转眼间,我们的孩子八年级即将度过一半,在各位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在各位任课教师的悉心教育下,孩子们各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材。我相信,这次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的课程有四项内容:
1、三大步励志教育情况介绍。
2、班级概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介绍。
3、关心孩子的几个方面。
4、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的工作。
过程: 一、三大步励志教育情况介绍
二、班级概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介绍
1、班委会成员介绍;
2、学生学习情况介绍;
3、成绩反映的问题;
(1)学习不主动,缺乏目的性
(2)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3)偏科现象严重
(4)惰性较重,做事应付
三、关心孩子的几个方面
(一)在学习上初二是分水岭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孝的失利难以避免。
(二)在心理上初二是断乳期
初二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他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一些行为与做法,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但由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有点成绩就盲目自满,认为高人一等,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垂头丧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情绪感染性极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甚至拉帮结派等现象。老师们分析,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四、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1、和孩子一起找一个“榜样”学榜样、赶榜样、超榜样和同学横向比不足和自己纵向看进步;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注意孩子的视力;
3、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4、多与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联系()
五、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 1、控制好上学放学时间.2、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3、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4、学生请假,家长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六、家长发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七、学生代表发言《爸妈:我拿什么来回报你》.结束语: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假如我们能与他们做朋友,多一点沟通交流,少一点训斥;多一点信任理解,少一点猜疑;多一点鼓励表扬,少一点比较打骂,那么我们的孩子都有可能成材。
第二篇:家长课程教案
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
王吴学校 曹建文
[教学内容] 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教学重点] 解决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引导方法及教育对策。
[教学难点] 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其深刻领会科学的育儿理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义法、系统讲授法相结合等。[教学时间] 1、5小时。
[教学方式] 情景演义法详细讨论学习第一个话题“别开这车来接我”;用迁移法简单学习第二个话题“他抢了我的风头”。
[教学过程] 本次家长会先和家长汇报一下五个事项
1、学校的变化。
2、学生的变化。
3、班级日常工作。
4、班主任的愿望。
5、请家长提出发展建议。推荐家长如何关心孩子的学习:
第一、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你必须给他们检查,不要让他们糊弄作业。除要求写的作业,复习、预习、背诵也不容草率。
第二、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或“龙飞凤舞”。
第三、抓技能。如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而迅速;语言表达要规范,口头背诵务求熟练.第四、抓能力。主要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在课余一切学习中都要注意认真培养上述能力。
推荐家长应让孩子养成10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
2、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3、独立思考的习惯。
4、仔细审题的习惯。
5、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的习惯。
6、发现错误后及时订正的习惯。
7、不懂就问的习惯。
8、按时完成作业,讲究学习效率的习惯。
9、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0、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部分:别开这车来接我
一.导语:各位家长,大家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相聚。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这一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别开这车来接我》,这一节告诉我们,孩子有了攀比心理怎么办?第二节《他抢了我的风头》,让家长们懂得孩子嫉妒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您一定会收获很多。
二.情景导入第一个话题:孩子的攀比心理。
首先,请家长们听一则消息: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所学校里,一个班有40多名学生,有一半的同学穿的是耐克牌运动鞋,此班被形象地成为“耐克班”。一名刚转到这个班的同学,为了取得同学们的认可,央求家长为他买了价值600多元的耐克鞋。更有一些经济不宽裕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安心学习,为了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借钱也给孩子买。引导大家交流:听完这则消息,想想看,您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攀比现象?请您描绘一下您内心的看法和感受。(家长谈感受)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听一个录音故事《别开这车来接我》,(放录音)。听了这个录音故事,家长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在您的感慨展示之前,先请您思考一个问题:您的孩子有类似的攀比心理、不正当的消费心理和膨胀的物质欲望的苦恼,平日您是怎样帮孩子疏导的?(教师、家长互动,让家长发言)
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通过大家的展示,我想和家长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
(一)承认孩子确实存在攀比心理。
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给孩子带来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遍现象,家长们应该承认现实。
怎样做?孩子的攀比心理需要合理疏导,否则,孩子由此而产生的挫败感、自卑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扭曲孩子的心灵,阻碍能力、品行的发展。
(二)孩子的攀比心理有哪些主要表现? 我觉得有以下三方面: 1.比物质水平。(1)比穿着,看谁穿名牌。(2)比学习用品,看谁的文具盒高档。(3)比零用钱,看谁花钱大方。
2.比家庭条件。比谁家车子豪华,比谁家房子大,比谁家票子多,比谁家生活用品高档,比谁家的父母官大。
3.比荣誉:比谁在班里当官大,比谁受老师欢迎,比谁得的奖项多。等等。
您看,孩子有这么多的攀比心理表现,真得需要我们很好地找找原因了。分析刚才的故事,从孩子的身上,我们觉得有以下四种原因:(1)虚荣心,表现欲强。
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喜欢炫耀,引人注目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您一定不要觉得您孩子这是问题。关键是疏导好。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就是因为他买了一个高档文具盒向同学炫耀,被同学喜欢拿走了,为此,还引起了一场“文具盒破案记”。那时,因为不懂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正常的,我把他好批一顿,导致他不服我,并且负气不学我的数学课了。他可是班内前三名的学生,聪明好学又上进。后来。他当了兵,学了车,现在自己干,还行。但如果当时我及时疏导他,他会有更好的发展,或许考入清华、北大或出国。记住这个教训。(2)自我认知水平不高。
由于孩子年龄小,不清楚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缺少自信,用追求外在的物质满足来作为骄傲的资本。您仔细观察:四年级开始,哪些穿着新潮、喜欢标新立异的孩子,一般是不愿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也有自尊,他们更需要别人的认可,内在的学习不行,就用外表来补偿。(3)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物质生活的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奢侈之风,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等无不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如:有的富家长,请老师吃喝,为老师送礼,以此来助长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威信,万万不可取,只能是让老师帮着宠您的孩子。还有,电视台搞的一些节目,如:纽蔓——梦想中国。参赛歌手都是些少年,但所有的包装却成人化。孩子们追星、仿星,和歌星攀比。能说不是误导?(4)家庭教育不当。
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溺爱之风盛行。家长的攀比心理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有一个顺口溜编得非常逼真:奶奶的爱是手中的线,爷爷的爱是雨中的伞,妈妈的爱是一日三餐,爸爸的爱是马背上的摇篮!看,这种溺爱多形象呀!在这种溺爱的背景下,必然是孩子要月亮,两代人接起来去摘;孩子要太阳,两代人接起来不够,再接上梯子去够。这就叫:别人没有的我先有,别人有的我更要有。一个非常逼真的例子:2004年,咱们诸城一个女学生考入了济南干部管理学院,寒假回家时,带回了俩个大包,妈妈满怀希望地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全部是脏衣服,光内裤就20几条。妈妈哭着埋怨孩子:上高中时,为了你考大学不耽误时间,妈妈当全职太太,你的衣服全是妈妈洗,现在上了大学,你有时间了,为什么还不自己洗?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我不会,你没教我。”妈妈惊呆后省悟了:今天的事不愿孩子,都是妈妈没教育好。看吧,一个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了一个生活不会自理的大一孩子,这就是一个全职太太的可悲。
各位家长,以上四种原因也许让您长嘘了一口气:噢,不怪我孩子这样,原来,是我不懂教育错怪了他。这就是您学习的一个收获!请您再回忆刚才的教育故事,那位父亲的做法您以为怎样?(家长发言:好,不理解,太过分等)我以为那位父亲用自然惩罚法教育孩子,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消费心理,遏制了孩子膨胀的物质欲望,确实是个好方法。您看,矫正孩子的攀比心理,方法很重要。下面,咱们一起来探讨矫正孩子攀比心理的有效方法。
(三)矫正孩子攀比心理的有效方法
1自然教育法。像故事中父亲那样,把孩子的气话变成现实,任由后果教育孩子,让孩子心服口服,但避免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2干预法。就是干预孩子的不良攀比,防止产生不良后果。怎样有效地干预孩子的攀比心理呢?(1)利用优势,积极引导。
合理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激励他向积极的方面发展。攀比有一定的竞争倾向,抓住这种心理,引导孩子向学习、才能、意志力、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竞争发展,让孩子去比、学、赶、超;还可以把攀比化为动机,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去创新,实现自己的愿望。如:孩子想买高档文具盒,我们就鼓励他利用废旧物品自制。
(2)故事教育,榜样引导。
用讲故事,生活中的事例引导教育,效果显著。如:我的俩个邻居都有女儿,都学习好,都想靠名牌大学,必然都不服对方,互相攀比。为了引导俩个孩子都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两位妈妈商量好,对自己的孩子说对方孩子的优点,然后引导孩子向对方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俩个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学习对方的长处,比优点、比学习方法、比学习成绩,最终分别考入了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学习第二部分:他抢了我的风头
一.迁移法过渡导入话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家长们对孩子攀比心理问题已初步有了明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孩子嫉妒别人怎么办?课本上有一个《他抢了我的风头》的情景对话和一个教育故事明确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请家长们一边听录音,一边看课本(P92),回答,孩子嫉妒的原因是怎样造成的?(教师放录音,听专家的诊断。家长、教师互动,请家长读后讨论,回答)。
二、谈故事感受:听了这个录音故事,是不是您觉得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您也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教师、家长互动,让家长发言)
(一)什么是嫉妒心理?
简单讲:嫉妒心理就是看见比自己好(强)的人心理就不舒服。任何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有大有小。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嫉妒,只是嫉妒自己周围熟悉的人或同学等与自己各方面相当的人。这种心理在孩子中也普遍存在。故事中的孩子就是因为新来的小飞数学比自己强,心生嫉恨,产生消极抵触的不良情绪,导致师生关系不和。幸运的是老师及时发现,与家长交流、沟通、疏导,才消除嫉妒心理。这个故事给您提了个醒: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二)导致嫉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父母和老师教育不当是导致嫉妒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如:教师往往用“激励教育法”,父母则用“激将法”刺激孩子,使他产生不服输,进而变成嫉妒心理。
(三)怎样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
让孩子远离嫉妒。要懂得孩子这个年龄段的逆反心理较强,不能用强制手段,否则会加重孩子的抵触和嫉妒心理。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可取!
抓住四点不放松。(1)提前预防。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2)正确评价。赏识与严厉批评配合使用。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不要护着他,宠着他。有些孩子,只表扬不批评,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以失败告终。不受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3)正确疏导。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值不能太高。引导他对手不是仇敌,嫉妒不是要强。学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别人,你就会快乐、积极、健康地成长。(4)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请家长们一定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是通过情绪反映出来的。若遇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想法让他宣泄。如:让他说出来,哭出来或有愤怒的行为。当然,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好的前提。
3.让孩子认识带嫉妒的危害。
告诉孩子,中国的古代:庞涓嫉妒孙膑、李斯嫉妒韩非子、潘仁美嫉妒杨继业等都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己结束。所以,嫉妒之心不可有。
四.课堂作业:(1)谈一谈:小强和小勇谁是嫉妒行为?(2)分析:两人对待考试成绩的态度不同点。(3)想一想:你周围有没有类似小强的做法?(4)思一思:像小强那样用嫉妒的方法对待比自己好的人或事,有哪些危害?(5)对待比自己好的人,用什么态度处理人就生活的快乐?
五.课后作业:
1.如何关心孩子的学习
2.孩子应养成10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小结:
七.各位家长,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引导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方法。教子有法而无定法。我相信:通过这样课程化、学科化、规范化、实效化的家长课程学习,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家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孩子!课后,家长还有哪些教育孩子的困惑问题,请您及时和我联系,咱们共同解决。
第三篇:家长课程教案
家长课程教案
----养成七个习惯,奠基成功人生
一、课题探究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为何会成功?因为坚持不懈。为何会失败?因为放弃。坚持和放弃都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也就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巨大力量,无怪乎有人说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区别来自于不同的习惯。所以父母引导、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父母要了解需引导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更要掌握面对上高中的孩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进入社会孩子需要养成的七个习惯。2.帮助家长掌握引导孩子养成七个习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要让孩子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盯着孩子高考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高中的孩子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当父母的又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探讨。
第一个习惯:思考
IBM公司的总裁托马斯认为,IBM的成功靠资源,也不是靠勤奋,主要靠全体职工善于思考。在IBM所有厂房和办公室内部挂着写有“思考”两个字的牌子,随时提醒人们思考。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当学生一进学校,就对他们说,“听着,你们到这里,不是来发财的,到这儿来为的是思考,并学会思考”。世界上的成功者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他们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他们出类拔萃的思考力之上。比尔〃盖茨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盖茨从小显露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停地思考。当母亲叫他吃饭时,他置若罔闻,甚至整日躲在卧室里不出来,父亲问他干什么,他总是说:“我在思考!”有时他还责问家人:“难道你们从不思考吗?”盖茨的头脑总是时刻都在高速运转,这也许是他登上世界首富宝座的根本原因。这两个实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功,一个单位要成功,必须要不断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所以我们的孩子要成功,就要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作为家长,可以怎样做呢?主要的方法是引导。一是引导孩子多思、碰上什么事情,多想几个为什么。看篮球赛时可以想想××球员投球命中率为什么高,他的投球动作可不可以改进?生活用品有些用起来不方便,可以怎样改进等等。习惯了多思考,孩子的智力会迅速提高。二是先思考再行动。引导孩子做什么事要先考虑全过程,想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么做效果最好,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应对。孩子有了这个习惯,对培养他卓越的做事能力作用会很大。三是养成每天晚上有静思的习惯,可以反省、总结一天情况,可以思考学习上的问题或社会现象,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对孩子的人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个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精神不振,甚至自杀身亡,这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在作怪。但如果能做到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多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能成就充满希望的积极人生。小珂是一个快乐的高二级女孩,她的父亲早亡,家里经济情况很不好,但她和妈妈每天都过得快快乐乐。有人好奇地问她:“你家里情况那么的不好,怎么你每天还那么快乐?你是怎么办到的?”小珂回答:“每天早上起来我都告诉自己,我今天有两种选择:可以选择好心情,也可以选择坏心情,我总是选择好心情。有不好的事发生时,我也有两种选择,可以选择做个抱怨的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得到经验,而我总是选择后者。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困难是暂时的,明天还是个艳阳天。”一个人总会在生活道路上碰到艰难挫折,只要能学会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个人就自信、快乐,就能唤起自身的潜能,即使在困境中也能走向成功。世界上有名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的经历就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霍金大学毕业时21岁,却患上了“卢伽雷病”,后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胸口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头、手指也不能动,但他却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学科巨人。霍金这样一个重症残障人士为何取得巨大成功,靠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的孩子必须拥有乐观的心态,才能健康成长,日后才能从容面对社会中巨大的挑战,战胜一切困难。
既然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重要,那么父母可以怎样引导孩子呢?给大家几点建议:
1.避免不必要的担心。考试前不要担心没复习好会考不好,外出调查时不要怕调查对象不理睬自己等等,使自己永远满怀希望去做所有的事情。
2.把烦恼关在门外。人都会碰到烦恼,对付烦恼最好的方法是,烦恼的事发生过后把它关在门外,不再考虑任何令自己不快乐的问题,好好享受生活。
3.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许多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烦恼的事中,令人越想越烦,有的甚至无法自拔。我们要告诉孩子,可以试着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想一想值不值得烦恼,也许跳出来,你就看轻了,就不会为那件事莫名的担忧了。
4.转移注意力。心理学研究显示,消除烦恼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离开那件使你不愉快的情境,可以换一个地方,或者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去做一些喜欢的活动。
5.暗示法。面对烦恼时、面对困难,自己暗暗对自己说,倒霉很快就会过去,我可以把事情做好。这些心理暗示对平复自己的情绪、增加自信是很有作用的。
第三个习惯:要果敢行动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林肯的父亲在西雅图乡村买了一个农场,那里的地上有许多大石头,对耕作极为不利,正因为如此,父亲才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了它。母亲建议把地面的大石头搬走,但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相连,我们别想动它分毫。”有一天,父亲到城里买马,母亲召集孩子们,带上工具,来到地里,指着那些石头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大家开始动手挖石头,他们很快发现,这些石头并不象父亲想象的那样难动分毫,它们只不过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深入地下不过一英尺,很容易搬动,所以,当父亲从城里回来后,地里已经看不到一块石头了。从这件事中,林肯得出一个教训:“不可能”只是人想的,只要行动,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不认为穷人家的孩子不能当总统,所以他积极行动,终于当选为总统。这期间,他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他认为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但现在有不少高中生不能象林肯的妈妈一样,而是要做什么事时,总是想到这不行那不行,迟迟不愿行动。或是因为懒不行动,所以我们当父母的,要经常引导和告诫孩子,要勇于实践,当主动做事的人,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去做,应该先做起来再慢慢解决;不要老想着明天,下周……,要做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准备工作上。总之要让孩子习惯做事不拖拉,养成要做的立即行动的习惯。
第四个习惯:善于合作
在美国,有一个叫格林的人在一条高速路旁建了一家加油站,提供加油、修车等服务,生意十分兴隆。邻居汉克见状十分眼红,准备在格林加油站旁边再开一间,大赚一笔,但父亲极力劝阻。父亲说:“格林的加油站已经能满足车辆的需要了,你与其再开一个,不如提供他未提供的服务。可以开间饭馆,让来加油的司机和乘客都能吃饭,不就是和他互利联手赚钱了吗?”汉克接受了父亲的建议,饭馆既满足了司机和乘客的需要,又能方便他们洗澡、娱乐。这么一来,两家的生意都越做越兴隆。社会上人与人合作的意义在于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结成的互助互利的双赢关系,不论经商还是做人,选择恶性竞争不如选择与对方互补合作。所以互补合作是人生最好的通行证。现在上高中的孩子,很多因为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不愿与人合作,有些是不懂得怎样与人合作,还有一些是出于自私、嫉妒的心理总想取胜于别人。这样发展下去,对他们不久将来要立足于社会便会带来障碍,因为不管你自己有多大的才能,都是难以独立生存的,很多事情需要别人帮助和合作才能完成。为培养孩子善于合作,我们要告诉孩子,与人相处时,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要为别人着想;合作过程要欣赏别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愿意接受别人,欣赏别人的长处;要懂得谦虚,理解别人,如发现孩子与同学、朋友相处不好,要及时了解原因,及时提出他的问题。
第五个习惯: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但现在生活中,不管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对此都不很重视,有些父母认为,为了能考上好的大学,保证学习时间是第一位的,万一累病了吃点药也能缓过来。其实,有一个好身体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主要的,中国有一古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同样道理,身体要经常锻炼才会灵活,强健的体魄是人生的基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健康,就无法满足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需要,所以让孩子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人参加体育活动是去玩,会影响学习而加以制止。第六个习惯:有责任心
未来的社会,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没有责任心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一事无成,也无助于社会,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有个人来他公司应聘,经过交谈,他觉得那个人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那人从椅子上站起来时,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冒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于是他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镇纸石,把冒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与老板告别。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留下了这名应聘者。事后,这位老板说:“我知道在业务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我相信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可见,责任心对一个人的求职,对一个人立足社会是多么重要。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从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会轻视你的工作,从而轻视你的人品。责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对高中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十分重视他们责任感的培养。培养的方法主要有:
1、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活,并要负责到底。不要以为上高中要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
2、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目的是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性,让孩子习惯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去处理自己应做的事。孩子只有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3、让孩子懂得自己行为的后果。要告诉孩子,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变得有责任感。
4、教育孩子要帮助别人。当孩子感受到被帮助人的感激之情时,他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提高责任感。
第七个习惯:控制时间
时间可以换来知识,也可以换来金钱,但前提是:你必须学会控制时间。要学会控制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做最有效率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每一分钟都不浪费,也就是要计划用好时间。一个人不论职务和地位的高低,一天拥有的都是24小时,时间的多少不仅与工作忙闲有关,还在于我们认为自己能挤出多少时间。有些人忙,才从各方面下功夫去合理利用时间,相反,有些时间太多而不知时间宝贵的人,由于缺乏行动,结果有时间反而会变成没时间。现在很多学生的假期都没用好,事情又没做,功课也没复习好,休息也休息不好,只是完成必须要交的作业就算了,这其实就是不会控制时间,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他们充分利用时间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生活秩序,放假在家时要求他经常要用的东西,一定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对同学、朋友的请求,不要光凭一时冲动就立即作出决定,对无法做到的不要勉强答应,以免因此浪费很多时间。
上面是和大家一块讨论了父母要引导孩子形成哪些良好习惯以及父母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最后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孩子已是高中学生,当父母的不能再用对幼儿园、小学的孩子哪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想听父母师长说教式的训话,不想父母对他们啰啰嗦嗦。为了教育能收到好效果,我们当父母的要更重视以身作则、更重视与孩子平等地交淡,多听取他们的倾诉,然后简要提出我们的想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父母发现他们有什么与父母要求不符时,不能简单的责骂,更不能粗暴地训斥。成功的实践就要靠各位的努力了!
四、思考与实践(见附件作业)
1.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会有一个先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你打算怎样做?
2.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你对学校还有什么建议?
第四篇:家长课程教案
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
2如何帮助家长将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不容错过的。
教学难点: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工作。教学方法:谈话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是否也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你是否尽量地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情,而很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
2、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
(1)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2)让孩子独立,相信自己的孩子。
(3)孩子做好了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一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1)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对生活习惯严格要求,使孩子有规律地生活。(3)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4)在教育孩子时,家中的其他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家长应如何要求孩子:
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后让家长检查。
⑵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只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习他人长处的快乐。
⑶每天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记下这些成长的足迹。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严格要求的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适时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具体发言]总结出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⑴家长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
⑵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⑶合理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⑷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⑸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要想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具体应注意; ① 规定每天和孩子共同相处的家庭时间,至少半小时。② 每天坚持给孩子说一句或祝愿或鼓励或赏识的话。③ 把时间交给孩子,开阔孩子的视野。
④ 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马上大声责备,用和缓的语气和正面意义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是:
理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你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要及时跟父母沟通;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里可以设立一个“好行为箱”等等。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2通过学习引导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教学方法:谈话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成长中的孩子兴趣广泛,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天赋。例如故事中孩子就爱好书法。但要把孩子的书法天赋发挥出来,家长要花费很多心思。故事中的家长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你的孩子是否在某些方面也有天赋?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畅谈自己的做法]。然后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1)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2)没有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
(3)兴趣不稳定。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但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兴趣容易转移,等几方面的原因。
3、在对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问题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培养孩子的自立。◎遇到困难多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对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也是很重要的。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家长需要做出表率。
◆处理好培养孩子智力和培养孩子意志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系。◆故事激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激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给孩子找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做。如:天天扫地、写日记等等。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零食就走不动,直到家长妥协,而咱们家长没意识到自己正是孩子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帮凶。一起分析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 ◎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年龄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或者意志力。◎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意志力薄弱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出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具体措施: ◎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去思考问题。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让孩子多参与。◎意志力的培养要注重第一次的坚持。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重在监督。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目标导向法。◆独立活动法。◆克服障碍法。◆自我控制法。◆表扬法。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以身作则。并且可以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父母一起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一段时间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等;在困难面前不害怕,从事一些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如:长跑、爬山等。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这一部分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孩子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后,课程增多了,加了英语和科学、社会三门课程,需要重点记忆的东西多了,孩子可能会在一时间内感觉有些慌乱,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做不完的作业,烦。
二、我的学习有点难。
做不完的作业,烦
教学目的:找到孩子认为作业多的症结并对症下药。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案例导学法、互动交流谈话法。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帮助家长找到孩子认为作业多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孩子的心理定向。教学过程:
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如,(一)阅读教育故事
首先引导家长阅读教材中的教育故事并展开讨论,评价学习故事中这位“爸爸”的做法:在发现孩子抱怨作业多时没有一味的着急上火,更没有去指责孩子,而是非常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了解同学和老师,理智地寻找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消极心理情绪的原因。并和老师达成共识,制定解决方案,由老师负责孩子在校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堂作业,整理学习用品和做好值日等,家长负责培养孩子专心完成作业的习惯,并督促他加快生活节奏,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然后由家长朋友各抒己见,述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这一方面遇到的困惑。
(二)走进专家课堂
和家长朋友一起通过学习教材,从理论和实践中了解孩子抱怨作业多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业的确多,这就需要家长在感情上要顺应孩子,并适时的给予安慰和同情,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以免产生抵触情绪。二是作业并不是很多,只是个别孩子感觉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并寻找孩子认为作业多的原因。大体说来有这样三方面的原因:孩子有厌学情绪,效率低,学习上吃力。找到孩子抱怨的原因后就要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了。家长朋友一定要关注孩子积极和孩子沟通,切忌用指责和大道理把孩子的抱怨堵回去,让孩子的不满情绪得到宣泄,心情趋于平静,从而寻找到又快又好完成作业的有效途径。专家建议:
(关于家长)
1、让孩子分阶段完成作业,保证孩子劳逸结合。
2、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树立榜样。
(关于孩子)
1、书桌摆放整齐,不放与学习无关的器物。
2、不要边学边玩,更不要边学边吃。
3、把作业当作考试,抓紧每一分钟。
4、进行专项训练,提高思
考和书写速度。
(三)交流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的困惑和专家的建议进行总结。
(四)作业:
和孩子做一次心灵沟通,了解孩子升入三年级后对于作业的真实感受,和孩子一起努力。
我的学习有点难
教学目的:帮助家长寻找孩子认为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帮助其克服难关,进入轻松学习状态。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案例导学法、讲述法、互动交流谈话法。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孩子进入轻松学习的状态 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环节
(一)阅读教育故事,达成心理共识。
教材中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教育故事,故事中的妈妈在发现孩子学习困难后,积极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她采取的做法是带孩子拜访成绩优异的孩子,寻求好的学习方法。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专心听讲,回答问题积极,课后的及时复习,以及学科“不会本”的建立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
(二)倾听同伴呼声,共谋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育故事,请班级内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家长谈谈他们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是如何引导的,介绍他们的先进经验。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共同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在专家课堂里,除以上方法外,还给我们指出,要培养孩子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同时,提醒家长朋友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让作业挤掉了孩子玩的时间。
2、明确成功标准,让孩子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3、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4、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帮助孩子端正学习动机。
5、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6、及时与老师沟通,尽量取得老师的帮助。
(四)教师总结,与家长取得共识。
在家长朋友从理论上找到如何帮助孩子进入轻松学习状态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加以总结,并与家长达成共识,从在家和在校两方面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孩子愉悦学习,轻松学习。
(五)作业
了解孩子的学科学习特点,分析孩子在学科学习上的喜恶,和孩子做一次畅谈,并在生活中做好引导、疏导。
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家长课程教案
二年级一班 安丰春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家长课程教案
二年级一班 安丰春
做不完的作业,烦
——家长课程教案
三年级一班 安丰春
我的学习有点难
——家长课程教案
三年级一班
安丰春
第五篇:家长课程教案
《大千世界人不同,悦纳自我写人生》教案
教学目的:让家长了解自我接纳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意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导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心灵剧场:小脚丫的烦心事;小脚丫的A B剧。剧中人的心灵独白。
二、新授:
(一)、提出问题,家长交流。
你觉得B剧中的妈妈的想法与A剧中妈妈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二)、交流总结分析
当一个人经常这样想“我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喜欢我呢 ?”“我为什么是这样呢?”出现这样的想法,就是不能接纳自我的表现。
有心理专家指出,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孩子往往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能够自我接受、自我赞许、肯定自己的尊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自我接纳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1.自我接纳有助于孩子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自我接纳度高的孩子从不轻易否定自己。一方面,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优势来肯定自己,并积极的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会红一个理想中的形象替代那个令人沮丧的自我,在自我建塑中去接纳自己。
2.自我阶段有助于孩子抓住生活中的机遇。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的成功又三个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机遇。自我接纳是一种非智力因素,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孩子往往相信自己的心智能力,他们很少否定自己,总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很重要,因此,在各种活动中总是跃跃欲试,想去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
3.自我接纳有助于孩子迎接生活的挑战。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以一个优胜者的自居,而且力图向别人展示这一点。因此,他们敢于不懈努力,在挑战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4.自我接纳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你不尊重自己,就没有人会尊重你。同样的道理,只有善于自我接纳,喜欢自己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接纳,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专家指引,究其原因 影响儿童自我接纳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1:父母是否接纳自我。如果父母是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的人,那么孩子也倾向于有较强的自我接纳度。如果父母的自我接纳程度不高,经常自我否定,这些错误的观念、看法和价值观会透过父母的态度、行为和举止传染给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无力应对学校那些最简单的问题。因素2:父母是否接纳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接纳。如果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有问题,不能接受孩子的某些表现,不断的提醒,不断地要求孩子改变自己的行文??父母的好心提醒如果不能被孩子正确的理解,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怎么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导致其自我否定。
因素3:家人之间是否互相接纳。若父母之间或者父母与其他家人之间不能相互接纳,也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接纳。当父母或者家人之间不能和谐相处,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指责时,孩子会充满恐惧感,害怕这种不鞥接纳转移到自己身上,特别希望自己强大、有力量、是完美的,不能有任何缺陷,即不能接纳自己。
因素4:教养风格的影响。过度的保护和溺爱,会让孩子丢失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独立与思考,家长过度强势,过于宽容都容易让儿童成长为“温顺的绵羊”或者“温室的花朵”从而丧失“风雨一肩挑”的勇气与担当。丧失接受考验和失败的能力,丧失容纳失望的胸怀,等等。这种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颗软弱的哭泣的心灵,他们因为无力和无能而鄙视自己,自我否定。
(四)找对策 【孩子应对之策】
1.认识独特的自我 站在可以看到全身的大镜子之前,对着自己看5分钟,同时在心里说“这是我吗?是我吗?是的,是我,这真的是我。不管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的生命的独特性”
2.从错误中学习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是可以别原谅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尝试—犯错—改正—成长”的过程,犯错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也是学习的机会。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学习。知道自己犯了错时,要对自己说:“不论做错了什么,我都将吸取教训,不凡同样的过错。把错误当成自己的老师,从改正错中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一边少走弯路。
3.接纳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仅要能够接纳自我,还要善于了解别人,能够接纳他人的短处,就像接纳自己那样去接纳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
【家长应对之策】
1.了解孩子,树立切合实际的成长目标。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同样,孩子的发张速度与发展水平、发展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孩子在发展上必然各有所长。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的现状,盲目提出较高的期望与要求,或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拿其他孩子的优势与自己孩子的不足相比较,势必会让孩子产生持续的挫败感,从而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孩子身心的一般发展规律及孩子自身所具有的气质、性格、优势、短处,找到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与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树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如果发现要求不合适就应意识调整,以免孩子压力过大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创建温暖支持、相互接纳的家庭关系。在家庭当中,不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应努力做到给对方以支持与接纳,而不是评判与职责。及时分享新的讯息,耐心倾听对方的感受,疲惫时,给予积极的接纳和鼓励。出现问题时,采用信任与尊重的态度,敞开心扉,积极沟通,勇敢面对。出现意见分歧时,可以说:“虽然我不能认同你的想法,但我尊重你的选择。”让孩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意见、有分歧,但不同的想法和选择都是可以被接纳的。这是孩子自我接纳以及接纳他人的基石。
3.帮助孩子学会独立。
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将永远是个奴隶”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要着急否定,而是要给孩子表达见解的机会。并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直接替孩子去解决,而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间接地交给孩子正确的做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解决。父母还应该陪伴孩子一起做事,培养其独立生活的本领,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孩子只有在独立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对自我的悦纳程度。
4.保持畅通的家校沟通。
小学生非常看重老师给予的评价,孩子在学校能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赏,对孩子的自我接纳很有帮助。所以,家长要和老师经常沟通,相互配合,给孩子一致的教育和评价,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四、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总之,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老师和社会都有责任。一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请还给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自由地成长更顺其天性,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地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社会、国家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