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课程教案
机密 第 1 页 2013-3-31
初中① 第六讲 挣脱束缚的需要
【教学目的】
1使家长初步感知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的心理变化。2与家长共同探讨初中学生不愿受约束的主客观原因。3研究和探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的解决办法。【教学重点】
提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的解决办法。【教学难点】
初中学生不愿受约束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如何收放有度的教育孩子。【教学方法】 谈话法
通过与孩子的谈话,父母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谈话既是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又是家长客观地了解孩子的思想观点、情绪状态、理想信念、内心感受的极好机会。运用谈话法,要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有些父母总认为自己是长者,所以与孩子谈话是一件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如果不严肃些,将来在孩子面前会没威信。于是,总是摆出一副教训的面孔,长篇大论地训诫孩子。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收不到好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其实,与孩子的谈话,尤其是为了了解孩子心理的谈话,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用讲故事、谈体会的方式,自由发言的漫谈式,围绕某一话题的讨论式等。切忌每次谈话都是同一个模式,板着同样的面孔,用同一种教训的腔调,否则就容易使孩子感到乏味,感到压抑,不愿与你坦诚交流。
第二,要刨设良好的谈话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氛围。这是谈话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其实,如果家长的家庭教育作风民主,能经常与孩子以朋友的方式谈话,那么父母与孩子谈话,并不需要挑选专门的时间,只要孩子心情好,双方心里愉快,无论是接送孩子的路上,带孩子逛商店的时候,还是与孩子共进晚饭或郊游的时候,都可以进行。
第三,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社交技巧,更是一种修养和好品德。做父母的也要能耐心地、安静地听完孩子的讲话,不武断地作评价,不随便地插话,不机密 第 2 页 2013-3-31 经常打断孩子的思路,让孩子畅所欲言,这是保证与孩子的谈话得以深入的重要方面。和孩子谈话,特别是与低龄段孩子谈话时,要尽量用儿童化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和专业术语,以防给双方的语言沟通和交流造成障碍。
第四,要善于揣摸孩子的心理,选取恰当的谈话时机。所以,家长要注意摸准孩子的心理,等孩子心情好、时机成熟时再与孩子进行长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有越来越不愿意同父母谈心的现象,这一方面表明孩子的独立性在增强,另一方面表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加大。作为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努力消除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比如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不只是一味地强迫其学习;更多地学习孩子们所追求的新事物,寻找与孩子间的共同语言。
第五,最好坚持做一些谈话笔记。以便日后研究,对照。【教学过程】 导语: 小学初中的衔接问题历来是引人注目的,如何帮助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平稳地度过这个转型期,是学校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你们的到来。
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各位家长谈谈《理解孩子挣脱束缚的需要,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一话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又有什么影响。
(出示幻灯片)(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而发生并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群体。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主要方面是性格特征、基本生活技能、道德情操、理想志趣。)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幻灯片)(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这些是我们做父母教育子女的最高境界。我们现在一起来探讨下面这个问题:怎样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各位家长,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的子女喜欢听流行歌曲,天天耳朵上挂个耳机,你跟他讲话他也装着没听到,甚至在墙上贴上了许多你看不惯的明星的机密 第 3 页 2013-3-31 海报;或者你的子女很少对您说心里话,总是把事情放在心里,不愿说出来;还有,你对子女正确的批评,他们也听不进去,甚至与你进行顶撞等等。对于这些你大概有许多不解,感觉子女长大了和父母之间有了代沟,彼此无法沟通,与子女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些是我们大人的感觉,下面我们来听听孩子的感觉:(出示幻灯片)
我的父母,他们管得太多了,我挺烦的。
我觉得父母太霸道了,他们说:“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这话也叫讲理嘛。
成天老叫人学习,我觉得他们除了学习,好像什么也不关心我。他们给我的压力太大了,而且还总是对我大喊大叫。他们对我不信任,从来也看不到我的进步,就知道打击我。
我每次跟父母争吵完,心里都挺后悔的,不过我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他们不需要管。
他们老是偷看我的日记、偷听我的电话,还随便打我,真受不了。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你不必太担忧。下面我就向各位家长交流一下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首先,你要明白,世上没有两个思想完全一致的人。更何况你与子女生活的年代起码要相差二十几年,彼此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思想上有所差距也是理所当然的,产生代沟也是在所难免的。第二,你与子女有了代沟,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因为子女的成长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大,他们喜欢听流行音乐,崇拜偶像,或是穿一些时髦的衣服,喜欢追赶潮流。其实,随着他们的逐渐长大,思想慢慢地成熟,也就不会再迷恋那些时髦的东西,就像小时候很喜欢玩具,长大后也都不喜欢了,所以现在也只是一个过渡期,你不必过于紧张。下面,我们来一起来探讨一下跟子女沟通的策略。
一、使用爱的语言
只有使用爱的语言,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才会有效果,你们才能够理解彼此要表达的意思。爱的语言有以下几种:倾听、肯定、特别时间、赠送礼物、服务行动和身体上的接触。当“爱之语”装满了孩子的情感容器时,我们的沟通就会机密 第 4 页 2013-3-31 很顺利,并且能够保持健康的关系。如果我们孤注一掷,让孩子的容器总是空着,那么沟通起来就会很困难。
1倾听
孩子们最想要的礼物之一就是你的倾听,你的倾听表示你很在乎他们。我们的毛病就是当孩子们做错事了,或是态度不好了,就想立即批评他们,而不是听听他们的理由。前些天,有一个小女孩对我说:“我决定再也不跟妈妈说任何事情了,因为我知道她会对我长篇大论。妈妈想和我搞好关系,但是她连我的话都不愿意听就走开了。”这个孩子的观察力很敏锐
主动聆听孩子的心声对大部分家长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对于保持长久健康的亲子沟通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父母能够真正投入心力关注孩子、体会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声音。最近,在我们讨论倾听的必要性时,一位母亲说:“我尝试去听了,真的,但是我很少能够坚持到底。我总会在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打断她,要么是因为我认为这件事不重要,要么是因为我已经知道孩子下面要说什么了,所以我就开始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是不是不对?”当然是这样。
我认为,太应该放下报纸、迟一些洗碗、从麻将桌上下来,去听听我们的孩子说些什么了。有效的倾听需要我们有真诚的渴望,不管孩子是对是错都愿意分享他的感受,包容孩子们的错误,不带有评判态度。要用你的眼神和身体语言表达您的关切,要让孩子感觉你很荣幸与他分享心事,并且不仅愿意听他诉说,还能在心灵上与他沟通,给他支持和鼓励。
2肯定的语言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批评孩子的过错。如果我们做得太极端了,很可能对孩子成人以后的生活造成毁灭性的影响。那就从现在开始,表扬孩子所做的每一件正确的事吧。
3特别时间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发掘他的兴趣所在,尽可能去了解他。抽出“特别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孩子,让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他身上。每天都要给孩子抽出至少几分钟。优先安排这段时间,不要为其他的事情取消这个时间。
4赠送礼物 机密 第 5 页 2013-3-31 赠送礼物如果过分了,会变得毫无意义,并且会教给孩子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然而适当地赠送礼物,尤其是经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并且说“我爱你,所以给你选了这个特别的礼物”,却能够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求。你下次为孩子购买或制作礼物的时候,在拿出礼物的一瞬间要亲口说出你的爱(你也可以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表达你的爱,“我爱你,所以我不能给你买响尾蛇作宠物”)。
5服务行动
尽管你一直在为孩子服务,但是下一次当你完成某件对孩子有特殊意义的事情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你爱他/她,所以才这么做。选择一件你并不很感兴趣,对孩子却意义重大的事去做。
6身体上的接触
拥抱、亲吻和适当地抚摸对孩子的情感世界来说非常重要。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你需要更敏感一些,但是仍然要以接触孩子身体的方式来表达你的爱。
如果你发现了最适合孩子的“爱之语”,就要经常使用这种语言,当然也不能忽视其他几种。偶尔使用一下另外几种语言,效果会更好。
现在问一下你自己,上面哪些表达爱的语言更符合你现在的需求?哪些更符合你孩子的需求?开始尝试用“爱的语言”装满他的情感容器吧!
二、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孩子才能向您倾吐心事,您也才能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
美国前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
“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你们的丈夫、和你机密 第 6 页 2013-3-31 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三、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
1少一些唠叨和批评
各位父母,尤其是母亲,我想你可能经常对子女唠叨,要他们好好学习,当然你这样做也是为孩子好,希望他将来能有好的前途,但你又是否知道,随着他的不断成长,也逐渐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自己的主见与想法。子女听你的说教已经听了十多年了,真的有些厌烦,再加上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嘴。如果你认为唠叨会让他更加努力学习,那您就大错特错了。唠叨只会加深你与他之间的代沟,加重他的学习压力,更使他对学习产生厌倦,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会感觉在为父母学习,而不是在为自己学习。
所以我建议你,少一些唠叨与批评,多听听子女的想法,给他们多一些理解、鼓励与支持。可能你会说,孩子也都不太愿意与我们父母进行交流,其实,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有许多烦恼,他也想有个人能为他分担烦恼;为他解忧,给他快乐,但他往往只会去找自己的朋友,而不会选择父母,理由很简单,因为朋友能够理解他,知道他的苦处,给他安慰与鼓励,而父母往往只要求他好好学习,一旦犯了点小错、或者学习成绩下降了,一般都用批评来教育,而不会用鼓励来引导,不太能体会他的心情、他的感受。所以子女不太愿意与你交流,而你又可能会说,做子女又何尝体会过我们父母的心情与感受。各位父母想一想,你的孩子只有十几岁,从小学到初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体验过社会工作的机会,也不可能体会到你工作的辛苦,也难真切感受到维持家庭生活和培养子女成才的不容易。所以没必要责备他。
我希望当孩子遇上困难与烦恼时,你能够主动与他交流,把子女当成你的朋友,去安慰他、去帮助他,因为这才是他最需要的。要是你这样做了,你的子女机密 第 7 页 2013-3-31 一定会非常感动,也非常愿意与你交流,甚至有时你可以把你的一些小烦恼告诉他,他虽然可能帮不上忙,但至少也能让他了解到做父母亲的不容易。在加深感情的同时,他们也会渐渐了解到你的想法与困惑,彼此知道了各自的烦恼,做到互相理解也就不难了,而这也会激励子女更加努力学习。
如果孩子在中学阶段还愿与你进行交流,那么你作为父母已成功了一大半了。
2多一些鼓励和支持
我们国家因为人多,竞争也激烈,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能使孩子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家应该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会让你的孩子感到温馨与快乐,但是,如果父母与子女有了代沟,彼此不能相互理解,每次回家双方都会有种压抑的感觉,子女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感到抱怨,父母则为子女不理解自己而感到伤心,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一些家长忍无可忍而大打出手,一些孩子实在难以忍受而离家出走,孩子毕竟小,和孩子斗应该说没实际意义。如果目前你还不能解决与子女间的代沟,如果你真的是为子女着想,那就应该主动与孩子交流,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与支持。或许刚开始孩子仍然不太愿意交流,因为你以前的种种行为让他与你的距离拉得太远,彼此的心不能马上靠在一起,但是我相信,只要你坚持用真诚来对待他,让他觉得你真的是想与他交流时,孩子也就愿意倾吐心声了。还有一点应该注意,当孩子在与你交流时,或许他的想法可能不对,那也千万不要用严厉的口吻来指责他,请你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的建议,他会很乐意地接受,如果你总是指责孩子,让孩子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跟你谈他的想法,只会被你骂。这样的话,孩子还怎么愿意再与你交流呢?
四、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其实这些问题是我们做家长的经常遇到并急切想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1中学生早恋 机密 第 8 页 2013-3-31 早恋——老师、家长们眼中的“误区”,曾是一个校园里避而不谈的话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恋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近些年来早恋风靡校园,中学生“谈恋爱”已成为一种时尚。
来自媒体的报导:有的学生情侣从偷偷摸摸的进行地下活动发展到公然在街上手牵手;因早恋而使成绩有所下降的还是比较多,“中学生六次怀孕”,“中学生生小孩”,甚至还有男生为女生打架,女生为男生殉情,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让人们不得不重视它的存在。因而早恋成为我们所必须关注的问题。那么,中学生早恋究竟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作家长的该怎样看待中学生早恋问题呢?对于早恋的界定、早恋的影响、早恋的成因以及早恋的对策等这些问题我们了解多少呢?
2孩子的心理阴影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孩子很不合群,独来独往,不管有什么事都不告诉老师和同学,如果老师和同学批评了他,他会用非常仇恨的眼神注视着你,让你不知所措甚至很气愤,这就是我们时常说的“不阳光”,只有你刻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才能发现,这孩子原来在心理上有阴影,这些阴影主要来自家庭环境。为什么孩子的心理上会有阴影?怎样消除?这些都是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关注的问题。
因此,建议家长读一点有关书籍,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代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作业】
下面我想给大家留一个家庭作业,就是回家后到孩子那里“存款”,千万不要从孩子那里“取款”。请认真完成:(出示幻灯片)
感情存款:
1向孩子说:“对不起!” 2经常表扬他们。3尽可能多地相信他们。4原谅他们所犯的错。5时常拥抱他们。机密 第 9 页 2013-3-31 6每天对孩子说:“我爱你!”
7给孩子们写“感谢纸条”和“爱的纸条”。8说话时尽量用温和的语气。9用夸张的语气表扬他们。10一起做游戏。11倾听他们的心声。
12尽量多花些时间和他们在一起。13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带他们外出。感情取款:(出示幻灯片)1唠叨不休。2轻视孩子。3讽刺孩子。4贬低或挖苦。5批评。
6冲孩子大喊大叫。7从不说“对不起”。8总是和配偶吵架。9对他人说孩子的坏话。10总是沉默。11例数他们的不是。12粗鲁、暴躁。
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先讲这些,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谢谢。
【建议】
1.要讲清挣脱束缚与两代人沟通的关系,你只讲两代人如何沟通的关系,只讲两代人如何沟通而没有谈束缚问题。
2.不要完全照着课本讲,但也不能与课本脱离太多。
第二篇:家长课程教案
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
2如何帮助家长将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不容错过的。
教学难点: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工作。教学方法:谈话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是否也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你是否尽量地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情,而很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
2、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
(1)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2)让孩子独立,相信自己的孩子。
(3)孩子做好了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一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1)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对生活习惯严格要求,使孩子有规律地生活。(3)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4)在教育孩子时,家中的其他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家长应如何要求孩子:
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后让家长检查。
⑵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只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习他人长处的快乐。
⑶每天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记下这些成长的足迹。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严格要求的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适时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具体发言]总结出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⑴家长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
⑵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⑶合理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⑷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⑸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要想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具体应注意; ① 规定每天和孩子共同相处的家庭时间,至少半小时。② 每天坚持给孩子说一句或祝愿或鼓励或赏识的话。③ 把时间交给孩子,开阔孩子的视野。
④ 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马上大声责备,用和缓的语气和正面意义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是:
理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你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要及时跟父母沟通;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里可以设立一个“好行为箱”等等。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2通过学习引导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教学方法:谈话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成长中的孩子兴趣广泛,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天赋。例如故事中孩子就爱好书法。但要把孩子的书法天赋发挥出来,家长要花费很多心思。故事中的家长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你的孩子是否在某些方面也有天赋?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畅谈自己的做法]。然后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1)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2)没有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
(3)兴趣不稳定。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但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兴趣容易转移,等几方面的原因。
3、在对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问题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培养孩子的自立。◎遇到困难多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对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也是很重要的。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家长需要做出表率。
◆处理好培养孩子智力和培养孩子意志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系。◆故事激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激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给孩子找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做。如:天天扫地、写日记等等。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零食就走不动,直到家长妥协,而咱们家长没意识到自己正是孩子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帮凶。一起分析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 ◎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年龄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或者意志力。◎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意志力薄弱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出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具体措施: ◎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去思考问题。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让孩子多参与。◎意志力的培养要注重第一次的坚持。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重在监督。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目标导向法。◆独立活动法。◆克服障碍法。◆自我控制法。◆表扬法。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以身作则。并且可以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父母一起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一段时间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等;在困难面前不害怕,从事一些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如:长跑、爬山等。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这一部分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孩子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后,课程增多了,加了英语和科学、社会三门课程,需要重点记忆的东西多了,孩子可能会在一时间内感觉有些慌乱,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做不完的作业,烦。
二、我的学习有点难。
做不完的作业,烦
教学目的:找到孩子认为作业多的症结并对症下药。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案例导学法、互动交流谈话法。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帮助家长找到孩子认为作业多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孩子的心理定向。教学过程:
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如,(一)阅读教育故事
首先引导家长阅读教材中的教育故事并展开讨论,评价学习故事中这位“爸爸”的做法:在发现孩子抱怨作业多时没有一味的着急上火,更没有去指责孩子,而是非常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了解同学和老师,理智地寻找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消极心理情绪的原因。并和老师达成共识,制定解决方案,由老师负责孩子在校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堂作业,整理学习用品和做好值日等,家长负责培养孩子专心完成作业的习惯,并督促他加快生活节奏,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然后由家长朋友各抒己见,述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这一方面遇到的困惑。
(二)走进专家课堂
和家长朋友一起通过学习教材,从理论和实践中了解孩子抱怨作业多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业的确多,这就需要家长在感情上要顺应孩子,并适时的给予安慰和同情,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以免产生抵触情绪。二是作业并不是很多,只是个别孩子感觉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并寻找孩子认为作业多的原因。大体说来有这样三方面的原因:孩子有厌学情绪,效率低,学习上吃力。找到孩子抱怨的原因后就要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了。家长朋友一定要关注孩子积极和孩子沟通,切忌用指责和大道理把孩子的抱怨堵回去,让孩子的不满情绪得到宣泄,心情趋于平静,从而寻找到又快又好完成作业的有效途径。专家建议:
(关于家长)
1、让孩子分阶段完成作业,保证孩子劳逸结合。
2、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树立榜样。
(关于孩子)
1、书桌摆放整齐,不放与学习无关的器物。
2、不要边学边玩,更不要边学边吃。
3、把作业当作考试,抓紧每一分钟。
4、进行专项训练,提高思
考和书写速度。
(三)交流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的困惑和专家的建议进行总结。
(四)作业:
和孩子做一次心灵沟通,了解孩子升入三年级后对于作业的真实感受,和孩子一起努力。
我的学习有点难
教学目的:帮助家长寻找孩子认为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帮助其克服难关,进入轻松学习状态。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案例导学法、讲述法、互动交流谈话法。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孩子进入轻松学习的状态 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环节
(一)阅读教育故事,达成心理共识。
教材中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教育故事,故事中的妈妈在发现孩子学习困难后,积极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她采取的做法是带孩子拜访成绩优异的孩子,寻求好的学习方法。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专心听讲,回答问题积极,课后的及时复习,以及学科“不会本”的建立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
(二)倾听同伴呼声,共谋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育故事,请班级内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家长谈谈他们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是如何引导的,介绍他们的先进经验。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共同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在专家课堂里,除以上方法外,还给我们指出,要培养孩子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同时,提醒家长朋友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让作业挤掉了孩子玩的时间。
2、明确成功标准,让孩子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3、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4、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帮助孩子端正学习动机。
5、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6、及时与老师沟通,尽量取得老师的帮助。
(四)教师总结,与家长取得共识。
在家长朋友从理论上找到如何帮助孩子进入轻松学习状态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加以总结,并与家长达成共识,从在家和在校两方面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孩子愉悦学习,轻松学习。
(五)作业
了解孩子的学科学习特点,分析孩子在学科学习上的喜恶,和孩子做一次畅谈,并在生活中做好引导、疏导。
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家长课程教案
二年级一班 安丰春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家长课程教案
二年级一班 安丰春
做不完的作业,烦
——家长课程教案
三年级一班 安丰春
我的学习有点难
——家长课程教案
三年级一班
安丰春
第三篇:家长课程教案
《大千世界人不同,悦纳自我写人生》教案
教学目的:让家长了解自我接纳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意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导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心灵剧场:小脚丫的烦心事;小脚丫的A B剧。剧中人的心灵独白。
二、新授:
(一)、提出问题,家长交流。
你觉得B剧中的妈妈的想法与A剧中妈妈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二)、交流总结分析
当一个人经常这样想“我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喜欢我呢 ?”“我为什么是这样呢?”出现这样的想法,就是不能接纳自我的表现。
有心理专家指出,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孩子往往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能够自我接受、自我赞许、肯定自己的尊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自我接纳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1.自我接纳有助于孩子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自我接纳度高的孩子从不轻易否定自己。一方面,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优势来肯定自己,并积极的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会红一个理想中的形象替代那个令人沮丧的自我,在自我建塑中去接纳自己。
2.自我阶段有助于孩子抓住生活中的机遇。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的成功又三个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机遇。自我接纳是一种非智力因素,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孩子往往相信自己的心智能力,他们很少否定自己,总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很重要,因此,在各种活动中总是跃跃欲试,想去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
3.自我接纳有助于孩子迎接生活的挑战。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以一个优胜者的自居,而且力图向别人展示这一点。因此,他们敢于不懈努力,在挑战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4.自我接纳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你不尊重自己,就没有人会尊重你。同样的道理,只有善于自我接纳,喜欢自己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接纳,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专家指引,究其原因 影响儿童自我接纳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1:父母是否接纳自我。如果父母是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的人,那么孩子也倾向于有较强的自我接纳度。如果父母的自我接纳程度不高,经常自我否定,这些错误的观念、看法和价值观会透过父母的态度、行为和举止传染给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无力应对学校那些最简单的问题。因素2:父母是否接纳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接纳。如果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有问题,不能接受孩子的某些表现,不断的提醒,不断地要求孩子改变自己的行文??父母的好心提醒如果不能被孩子正确的理解,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怎么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导致其自我否定。
因素3:家人之间是否互相接纳。若父母之间或者父母与其他家人之间不能相互接纳,也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接纳。当父母或者家人之间不能和谐相处,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指责时,孩子会充满恐惧感,害怕这种不鞥接纳转移到自己身上,特别希望自己强大、有力量、是完美的,不能有任何缺陷,即不能接纳自己。
因素4:教养风格的影响。过度的保护和溺爱,会让孩子丢失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独立与思考,家长过度强势,过于宽容都容易让儿童成长为“温顺的绵羊”或者“温室的花朵”从而丧失“风雨一肩挑”的勇气与担当。丧失接受考验和失败的能力,丧失容纳失望的胸怀,等等。这种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颗软弱的哭泣的心灵,他们因为无力和无能而鄙视自己,自我否定。
(四)找对策 【孩子应对之策】
1.认识独特的自我 站在可以看到全身的大镜子之前,对着自己看5分钟,同时在心里说“这是我吗?是我吗?是的,是我,这真的是我。不管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的生命的独特性”
2.从错误中学习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是可以别原谅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尝试—犯错—改正—成长”的过程,犯错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也是学习的机会。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学习。知道自己犯了错时,要对自己说:“不论做错了什么,我都将吸取教训,不凡同样的过错。把错误当成自己的老师,从改正错中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一边少走弯路。
3.接纳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仅要能够接纳自我,还要善于了解别人,能够接纳他人的短处,就像接纳自己那样去接纳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
【家长应对之策】
1.了解孩子,树立切合实际的成长目标。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同样,孩子的发张速度与发展水平、发展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孩子在发展上必然各有所长。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的现状,盲目提出较高的期望与要求,或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拿其他孩子的优势与自己孩子的不足相比较,势必会让孩子产生持续的挫败感,从而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孩子身心的一般发展规律及孩子自身所具有的气质、性格、优势、短处,找到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与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树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如果发现要求不合适就应意识调整,以免孩子压力过大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创建温暖支持、相互接纳的家庭关系。在家庭当中,不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应努力做到给对方以支持与接纳,而不是评判与职责。及时分享新的讯息,耐心倾听对方的感受,疲惫时,给予积极的接纳和鼓励。出现问题时,采用信任与尊重的态度,敞开心扉,积极沟通,勇敢面对。出现意见分歧时,可以说:“虽然我不能认同你的想法,但我尊重你的选择。”让孩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意见、有分歧,但不同的想法和选择都是可以被接纳的。这是孩子自我接纳以及接纳他人的基石。
3.帮助孩子学会独立。
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将永远是个奴隶”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要着急否定,而是要给孩子表达见解的机会。并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直接替孩子去解决,而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间接地交给孩子正确的做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解决。父母还应该陪伴孩子一起做事,培养其独立生活的本领,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孩子只有在独立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对自我的悦纳程度。
4.保持畅通的家校沟通。
小学生非常看重老师给予的评价,孩子在学校能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赏,对孩子的自我接纳很有帮助。所以,家长要和老师经常沟通,相互配合,给孩子一致的教育和评价,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四、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总之,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老师和社会都有责任。一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请还给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自由地成长更顺其天性,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地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社会、国家的人才。
第四篇:家长课程教案
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
王吴学校 曹建文
[教学内容] 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教学重点] 解决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引导方法及教育对策。
[教学难点] 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其深刻领会科学的育儿理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义法、系统讲授法相结合等。[教学时间] 1、5小时。
[教学方式] 情景演义法详细讨论学习第一个话题“别开这车来接我”;用迁移法简单学习第二个话题“他抢了我的风头”。
[教学过程] 本次家长会先和家长汇报一下五个事项
1、学校的变化。
2、学生的变化。
3、班级日常工作。
4、班主任的愿望。
5、请家长提出发展建议。推荐家长如何关心孩子的学习:
第一、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你必须给他们检查,不要让他们糊弄作业。除要求写的作业,复习、预习、背诵也不容草率。
第二、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或“龙飞凤舞”。
第三、抓技能。如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而迅速;语言表达要规范,口头背诵务求熟练.第四、抓能力。主要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在课余一切学习中都要注意认真培养上述能力。
推荐家长应让孩子养成10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
2、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3、独立思考的习惯。
4、仔细审题的习惯。
5、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的习惯。
6、发现错误后及时订正的习惯。
7、不懂就问的习惯。
8、按时完成作业,讲究学习效率的习惯。
9、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0、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部分:别开这车来接我
一.导语:各位家长,大家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相聚。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这一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别开这车来接我》,这一节告诉我们,孩子有了攀比心理怎么办?第二节《他抢了我的风头》,让家长们懂得孩子嫉妒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您一定会收获很多。
二.情景导入第一个话题:孩子的攀比心理。
首先,请家长们听一则消息: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所学校里,一个班有40多名学生,有一半的同学穿的是耐克牌运动鞋,此班被形象地成为“耐克班”。一名刚转到这个班的同学,为了取得同学们的认可,央求家长为他买了价值600多元的耐克鞋。更有一些经济不宽裕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安心学习,为了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借钱也给孩子买。引导大家交流:听完这则消息,想想看,您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攀比现象?请您描绘一下您内心的看法和感受。(家长谈感受)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听一个录音故事《别开这车来接我》,(放录音)。听了这个录音故事,家长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在您的感慨展示之前,先请您思考一个问题:您的孩子有类似的攀比心理、不正当的消费心理和膨胀的物质欲望的苦恼,平日您是怎样帮孩子疏导的?(教师、家长互动,让家长发言)
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通过大家的展示,我想和家长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
(一)承认孩子确实存在攀比心理。
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给孩子带来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遍现象,家长们应该承认现实。
怎样做?孩子的攀比心理需要合理疏导,否则,孩子由此而产生的挫败感、自卑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扭曲孩子的心灵,阻碍能力、品行的发展。
(二)孩子的攀比心理有哪些主要表现? 我觉得有以下三方面: 1.比物质水平。(1)比穿着,看谁穿名牌。(2)比学习用品,看谁的文具盒高档。(3)比零用钱,看谁花钱大方。
2.比家庭条件。比谁家车子豪华,比谁家房子大,比谁家票子多,比谁家生活用品高档,比谁家的父母官大。
3.比荣誉:比谁在班里当官大,比谁受老师欢迎,比谁得的奖项多。等等。
您看,孩子有这么多的攀比心理表现,真得需要我们很好地找找原因了。分析刚才的故事,从孩子的身上,我们觉得有以下四种原因:(1)虚荣心,表现欲强。
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喜欢炫耀,引人注目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您一定不要觉得您孩子这是问题。关键是疏导好。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就是因为他买了一个高档文具盒向同学炫耀,被同学喜欢拿走了,为此,还引起了一场“文具盒破案记”。那时,因为不懂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正常的,我把他好批一顿,导致他不服我,并且负气不学我的数学课了。他可是班内前三名的学生,聪明好学又上进。后来。他当了兵,学了车,现在自己干,还行。但如果当时我及时疏导他,他会有更好的发展,或许考入清华、北大或出国。记住这个教训。(2)自我认知水平不高。
由于孩子年龄小,不清楚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缺少自信,用追求外在的物质满足来作为骄傲的资本。您仔细观察:四年级开始,哪些穿着新潮、喜欢标新立异的孩子,一般是不愿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也有自尊,他们更需要别人的认可,内在的学习不行,就用外表来补偿。(3)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物质生活的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奢侈之风,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等无不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如:有的富家长,请老师吃喝,为老师送礼,以此来助长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威信,万万不可取,只能是让老师帮着宠您的孩子。还有,电视台搞的一些节目,如:纽蔓——梦想中国。参赛歌手都是些少年,但所有的包装却成人化。孩子们追星、仿星,和歌星攀比。能说不是误导?(4)家庭教育不当。
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溺爱之风盛行。家长的攀比心理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有一个顺口溜编得非常逼真:奶奶的爱是手中的线,爷爷的爱是雨中的伞,妈妈的爱是一日三餐,爸爸的爱是马背上的摇篮!看,这种溺爱多形象呀!在这种溺爱的背景下,必然是孩子要月亮,两代人接起来去摘;孩子要太阳,两代人接起来不够,再接上梯子去够。这就叫:别人没有的我先有,别人有的我更要有。一个非常逼真的例子:2004年,咱们诸城一个女学生考入了济南干部管理学院,寒假回家时,带回了俩个大包,妈妈满怀希望地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全部是脏衣服,光内裤就20几条。妈妈哭着埋怨孩子:上高中时,为了你考大学不耽误时间,妈妈当全职太太,你的衣服全是妈妈洗,现在上了大学,你有时间了,为什么还不自己洗?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我不会,你没教我。”妈妈惊呆后省悟了:今天的事不愿孩子,都是妈妈没教育好。看吧,一个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了一个生活不会自理的大一孩子,这就是一个全职太太的可悲。
各位家长,以上四种原因也许让您长嘘了一口气:噢,不怪我孩子这样,原来,是我不懂教育错怪了他。这就是您学习的一个收获!请您再回忆刚才的教育故事,那位父亲的做法您以为怎样?(家长发言:好,不理解,太过分等)我以为那位父亲用自然惩罚法教育孩子,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消费心理,遏制了孩子膨胀的物质欲望,确实是个好方法。您看,矫正孩子的攀比心理,方法很重要。下面,咱们一起来探讨矫正孩子攀比心理的有效方法。
(三)矫正孩子攀比心理的有效方法
1自然教育法。像故事中父亲那样,把孩子的气话变成现实,任由后果教育孩子,让孩子心服口服,但避免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2干预法。就是干预孩子的不良攀比,防止产生不良后果。怎样有效地干预孩子的攀比心理呢?(1)利用优势,积极引导。
合理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激励他向积极的方面发展。攀比有一定的竞争倾向,抓住这种心理,引导孩子向学习、才能、意志力、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竞争发展,让孩子去比、学、赶、超;还可以把攀比化为动机,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去创新,实现自己的愿望。如:孩子想买高档文具盒,我们就鼓励他利用废旧物品自制。
(2)故事教育,榜样引导。
用讲故事,生活中的事例引导教育,效果显著。如:我的俩个邻居都有女儿,都学习好,都想靠名牌大学,必然都不服对方,互相攀比。为了引导俩个孩子都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两位妈妈商量好,对自己的孩子说对方孩子的优点,然后引导孩子向对方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俩个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学习对方的长处,比优点、比学习方法、比学习成绩,最终分别考入了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学习第二部分:他抢了我的风头
一.迁移法过渡导入话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家长们对孩子攀比心理问题已初步有了明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孩子嫉妒别人怎么办?课本上有一个《他抢了我的风头》的情景对话和一个教育故事明确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请家长们一边听录音,一边看课本(P92),回答,孩子嫉妒的原因是怎样造成的?(教师放录音,听专家的诊断。家长、教师互动,请家长读后讨论,回答)。
二、谈故事感受:听了这个录音故事,是不是您觉得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您也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教师、家长互动,让家长发言)
(一)什么是嫉妒心理?
简单讲:嫉妒心理就是看见比自己好(强)的人心理就不舒服。任何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有大有小。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嫉妒,只是嫉妒自己周围熟悉的人或同学等与自己各方面相当的人。这种心理在孩子中也普遍存在。故事中的孩子就是因为新来的小飞数学比自己强,心生嫉恨,产生消极抵触的不良情绪,导致师生关系不和。幸运的是老师及时发现,与家长交流、沟通、疏导,才消除嫉妒心理。这个故事给您提了个醒: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二)导致嫉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父母和老师教育不当是导致嫉妒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如:教师往往用“激励教育法”,父母则用“激将法”刺激孩子,使他产生不服输,进而变成嫉妒心理。
(三)怎样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
让孩子远离嫉妒。要懂得孩子这个年龄段的逆反心理较强,不能用强制手段,否则会加重孩子的抵触和嫉妒心理。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可取!
抓住四点不放松。(1)提前预防。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2)正确评价。赏识与严厉批评配合使用。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不要护着他,宠着他。有些孩子,只表扬不批评,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以失败告终。不受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3)正确疏导。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值不能太高。引导他对手不是仇敌,嫉妒不是要强。学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别人,你就会快乐、积极、健康地成长。(4)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请家长们一定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是通过情绪反映出来的。若遇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想法让他宣泄。如:让他说出来,哭出来或有愤怒的行为。当然,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好的前提。
3.让孩子认识带嫉妒的危害。
告诉孩子,中国的古代:庞涓嫉妒孙膑、李斯嫉妒韩非子、潘仁美嫉妒杨继业等都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己结束。所以,嫉妒之心不可有。
四.课堂作业:(1)谈一谈:小强和小勇谁是嫉妒行为?(2)分析:两人对待考试成绩的态度不同点。(3)想一想:你周围有没有类似小强的做法?(4)思一思:像小强那样用嫉妒的方法对待比自己好的人或事,有哪些危害?(5)对待比自己好的人,用什么态度处理人就生活的快乐?
五.课后作业:
1.如何关心孩子的学习
2.孩子应养成10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小结:
七.各位家长,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引导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方法。教子有法而无定法。我相信:通过这样课程化、学科化、规范化、实效化的家长课程学习,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家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孩子!课后,家长还有哪些教育孩子的困惑问题,请您及时和我联系,咱们共同解决。
第五篇:家长课程教案
五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第八讲: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一、教材分析:
本讲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两件事例,透视出了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老师小瞧我》,和《分时被改过之后》,是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和怎样教育有撒谎行为的孩子而设计的。同时说明,天下的孩子虽然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渴望听到喝彩!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都可能成为开启孩子心灵宝库的金钥匙。给予孩子喝彩,在孩子的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家长们知道要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和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
2、使家长懂得,怎样教育有撒谎行为的孩子。
三、教材处理:
对第一个案例故事重点探讨,第二个因为和前面的第六讲涉及到的如何纠正孩子的偷窃行为有些相似,所以,可以略讲,也可不讲,或者留给家长自学都可。
四、教学过程:
一、录音播放《老师小瞧我》的孩子、家长的“心灵独白”部分。
1、引导家长谈出孩子的烦恼——和老师关系紧张。
2、现场调查:自己的孩子和老师之间发生了误会或者矛盾,你的孩子一定也经历过,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3、家长交流看法。
二、走进《教育故事》: 1)、看看这个孩子的家长是怎样解决的?
孩子的妈妈在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后,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带孩子去咨询儿童教育专家,寻求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与教育,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分析教育专家是怎样跟孩子交流的:
首先向孩子渗透,老师也是人,上帝造人的时候没有把老师造成圣人,所以,老师也会犯错误。
面对孩子对老师的抱怨,教育专家没有评价老师的对错,而是把目光由审视别人的对错转向反思自身的问题。
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专家引导孩子用换位思考来理解老师为什么不喜欢自己。
最后,教育专家给孩子指出了赢得老师喜欢的途径:加倍努力,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三、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出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著名教授钱志亮的案例故事: 一位家长在“专家在线”上倾诉她对其儿子班主任的不满,动不动就“请”家长一起接受“教育”,多次交涉后,班主任现在不找她了,但孩子说,班主任好像成心和他过不去,专门找他的“茬”,我追问“交涉”内容,家长解释说:“无非是为孩子辩解几句,并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合理话的建议。
1、引导家长谈谈案例中的母亲犯了什么错误?
钱志亮教授说:事实上,该家长犯了与教师交往中的大忌——对教师的工作横加指责。
2、结合“专家讲堂”引导家长理解怎样培养孩子亲师的能力呢?
3、概括总结: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及时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展示钱志亮教授的“家长最令老师反感的事情”。
8、在教师面前一味指责别的孩子而不作自我检讨。
9、动辄向学校报告而向老师施压。
10、只听片面之词而对老师语言偏激。
11、在教师面前和背后不一致。
12、当着教师的面冲孩子发火。
13、对教师的工作横加指责等。
五、作业布置:
1、向老师推销你的孩子。
2、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