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颂教学案例
《黄河颂》教学案例
所属课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所属专业:初中语文 授课时数:1 课 时 设计人: 田 青
工作单位:定州市息冢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黄河颂》 教学案例
定州市息冢初级中学
田 青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歌。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战斗力,展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性格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诗歌号召广大中华儿女要学习黄河精神,勇于投身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
全诗主体部分分三段,第一段深情地描绘黄河的雄姿。第二段热情讴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赞颂黄河精神。第三段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永远向着胜利前进。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基本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生活,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体会理解诗歌的情感,把握诗中形象,还不是很深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解读诗歌内涵。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习,解决生字,掌握并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2、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本文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语感,培养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情朗读,展开想象,把握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和雄浑豪壮的气魄,体会诗中的爱国激情。
2、通过交流研讨,理解诗歌内涵,理清结构。
3通过朗读品味诗歌语言,学习并体会语言的妙处,理解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文明与优越的地理特征,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伟大民族精神,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的志向。教学重点:
1、感情朗读,调动学生情感,体会诗歌的爱国激情。
2把握黄河的巨人形象,学习黄河精神,树立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语言,理解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教学方法: 音乐渲染、图片展示、反复朗读、交流活动、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语: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下面先请大家欣赏《黄河船夫曲》,用心去感受,听完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
①你听到了什么内容?②你有怎样的感受?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放音乐,同学们用心聆听,听完后小组交流回答 出示课件:①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这象征我们伟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②你有怎样的感受?
我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内心激动,热血沸腾,充满豪壮的战斗激情。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写作背景)
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今天我们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二、出示课件: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字词,学会运用。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4、理解诗文的内涵,理清层次。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的志向。
三、检查预习:(出示课件)
同学们找出下列读音或字形错误的字: 山巅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澜lán
赞zhàn歌
发源yuán 屏嶂zhàng
浊zú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转 解决生字,掌握并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四、讲授新课
1、反复朗读,体味诗情
首先听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再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诗中意境; 然后交流感悟,从诗中读到了哪些内容? 最后齐读诗文,整体感受诗文情感。
2、交流研讨,感知内容(课件展示)(1)、题目中,哪个词是关键词?
(2)、全诗分几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3)、序曲和尾声1—3节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请同学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什么?
(5)、绘黄河之景,用一字来统领是什么?几方面写景,有什么作用?(6)、“颂黄河”分几层?分层的标志是什么? 小结并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颂
学黄河精神
3、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1)、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自由朗读,说说诗人的感情,学生交流,明确:激越豪壮、热情澎湃的爱国之情
(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明确:反复出现三次,表达诗人强烈的热爱和赞颂之情,并把主体部分的颂词分为三个层次。
(3)、如何理解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学生交流,明确:用比喻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学生交流,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无数支流是黄河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5)、语言特点: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刻画黄河的巨人形象,营造画面美。
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品味、交流。
五、强化主题,创意表达
作者认为黄河是伟大坚强的,那你是如何理解黄河精神? 请用“黄河精神是一种„„精神”句式表达出来。同学们思考交流,创意表达。
六、课堂作业 黄河知识知多少?
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或者故事,或者有关资料,请大家说一说。
七、小结,结束语
同学们,黄河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每个中华儿女都要传承这种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建设伟大的祖国,这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
八、作业
1、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
2、查阅了解黄河的现状
3、学唱《黄河颂》
第二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我和你 的工作室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
一、品创作背景: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可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使课堂的教学延伸得更深远,丰富学生的知识,《黄河颂》教学反思。《黄河颂》光未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那是一个民族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危难年代。诗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站在象征民族气节的黄河面前,面对黄河的磅礴气势,写下的诗歌,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自然地会与民族命运联系到一起。
二、品创作的情感:
诗歌作品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情感又是诗歌的灵魂所在。情感的品味是诗歌学习的重点所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后,诗人创作的情感也呼之欲出了。本诗的写作对象是“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包纳了民族文化内涵的特殊河流。诗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对着它机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学生的内心的豪迈之情被激发了,与诗人达成了共鸣。再辅以《黄河颂》的乐章的欣赏,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品诗歌的内容:
诗的内容是阅读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思想表现的根本,所以必须要好好理解、品味,但不宜过多过细地去“肢解”、分析,教学反思《《黄河颂》教学反思》。想要让学生通过内容了探索诗人的心灵世界,教师就不宜有过多的讲解,更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失去了学习体味的机会。课堂上应注意引导的艺术,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点到即止。《黄河颂》结构与内容都比较简明,表达的主题也集中,稍加点拔即可。
1、读出感情:诗歌朗读时应充分发挥想象,“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注意节奏,语调的高低起伏及关键词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出其中的情与味。
2、读出语气: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连用了三个“啊,黄河!”,但三处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
3、读出体会: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与享受,更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小节这一环节中可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章节或句子说说理由,或就诗的意境、思想、情感、写法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己尝试写写诗。
总之,诗歌教学应注重品读,保护学生的想象力,留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还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进行拓展迁移。
教研活动黄河教学反思
第三篇:《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教学用具: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图片,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资源,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十一、教学后记:
一直担心这种情感丰富的爱国主义诗歌,难上!在图像、音视频等感性材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头”和一个自主学习的课件,学生是否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呢?事实上,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我借助同学们自己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和本课件,尤其是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加上播放、欣赏气势雄伟的歌曲《黄河颂》,学习《黄河颂》竟成了一节庄严肃静的爱国教育课
没见过黄河,但通过诗歌文字描绘及几张黄河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里互读,然后分批朗读(1~30;31~60),最后推选男女学生代表来朗读,课堂的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朗读时声势是一浪赛过一浪。
在朗诵中,我们赞美了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更让我体味到了学生本身就是一股如黄河般彭湃的雄伟力量!
课余时间里,学生利用本课件继续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学习。
课件设计以《黄河颂》为主体,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音乐文学欣赏课、探究课,同时,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源来自主学习了解黄河的文明、文化和“母亲河”的灾难史以及现状,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第四篇:《黄河颂》教学设计A
《黄河颂》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一中 施蓓蕾
【设计说明】
采用听歌的途径,以雄浑激昂的旋律撩拨学生的爱国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最后回顾有关“江河”的诗句,改写古诗为现代诗,实现读写链接。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这首歌词豪迈、热情的风格,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
2、欣赏写“江河”的古诗词,感受中国文人的“水情结”。
【教学重点】
品析关键词语。教学难点:改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创作背景,作情感铺垫。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洗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二、感知
1、听《黄河颂》演唱,阅读《黄河颂》,思考:
⑴ 黄河具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雄浑壮丽—滚滚、奔、掀、结、劈、泻、浩浩荡荡)
⑵ 全诗分二节,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是诗的主体部分,由“望黄河”和“颂黄河”两部分组成,“颂黄河”部分中反复出现“啊!黄河!”将诗自然而然分成三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
(历史贡献—养育中华民族;地理优势—保卫中华民族;流域宽广—发扬伟大精神)
⑶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借颂黄河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奋起保卫祖国)
⑷ 你认为读这时诗要用怎样的感情基调?
(激昂、热情,充满豪情壮志)
2、充满感情地自由读。
三、深读
1、质疑: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和“屏障”?
(比喻手法,摇蓝—是炎黄子孙的诞生地,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屏障是抵御外来侵略的要地,是民族精神上城防)
2、朗诵指导:
小组内合作读,一人读朗诵词,另三人读主体部分,读时想像雄伟的画面。
3、配乐朗读:
请2个小组上台读,配上《黄河颂》的伴奏曲。
4、引申: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自上任以来连续4次参拜供奉二战军国主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还声称自己是“祈念和平和繁荣”,对此你有何看法?
(参考:不顾邻国人民的反应,一意孤行,意在重走侵略他国之路,在历史伤口上撒下盐巴,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针对中韩两国的不满声音,日本《产经新闻》报说:“那是干涉日本内政的行为,可以不加理会)
四、改写诗歌
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历来有许多文人有着强烈的“水情诗”,喜欢借水来抒写自己的思想。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如流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水是离别时的惆怅)
2、学生回忆有关“水”的诗句。
3、将《望天门山》改写成一段流行歌曲歌词。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提示:这是李白行舟从长江上游来到下游,所见有感而成,宁静的画面有着诗人的万丈豪情)
(教师可先提供示范:改写《枫桥夜泊》,夜已经很深了,城外的寒山寺,在这时开始敲钟了。夜里的钟声是沉稳的,遥遥传来。每一声都触动着异乡人的心弦。这似断非断的钟声,多像思乡的心情啊!)
五、总结
热爱祖国先要热爱祖国的河山。
六、作业
收集一个爱国主题的故事,准备讲给别人听。
第五篇: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 涵。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在这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国难当头的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
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思 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配乐《黄河颂》)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三、内容研讨,赏析词语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答: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师问:请大家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四、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