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途径和方法教案档
第二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途径和方法(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两种途径。2.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大致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难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
出示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交往。指出:在非常自然放松的情境中,儿童往往很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言语实际水平以及言语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讲授新课
教师:大家也陪学前儿童做过游戏,那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是什么呢?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可通过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各个环节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游戏进行语言教育,以及通过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进行随机的语言渗透教育等。可以说,凡是有语言参与的活动都可以用来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概括起来可分为专门性语言教育和渗透性语言教育两大类。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
专门的语言教育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儿童系统学习的教育活动,是语言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活动、文学作品活动和语言游戏活动。
(一)谈话活动
谈话活动创设的是日常口语交往情境,它要求儿童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围绕一定的话题倾听他人的谈话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旨在培养儿童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际的意识、情感和能力。谈话活动的内容涉及:就某一熟悉的场景发表个人看法,如“我的家”“我的幼儿园”等;围绕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进行谈话,如“我最喜爱的动画片人物”“我的好朋友”等。
(二)讲述活动
讲述活动主要为儿童创设较正式的口语表达情境,使儿童能够在集体面前围绕一个主题描述事物、表达思想。讲述时运用的独白语言,是比谈话更为复杂和严谨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这类活动主要培养儿童认真倾听的习惯和清楚、完整、连贯地表述事物的能力。其内容涉及: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某一事物的外形、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如“小小电视机”“我的自行车”等;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讲述图片或影片中的地点和人物的外貌、姿态、动作、表情等,如看图讲述活动《小猪减肥记》《贪吃的鼠娃娃》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某一情境中的人物形态、动作等,如情境讲述活动《我的爸爸和妈妈》。
(三)早期阅读活动
早期阅读活动利用绘画或图书,为儿童创设了一个学习书面语言的环境,主要培养儿童对书面语言的兴趣,使其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学习初步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丰富他们的早期阅读和书写经验。其内容涉及:学习翻阅、理解和制作图书,了解书面语言与口语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文字的功能和作用,了解识字的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感受汉字的基本结构,认识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工具,学习书写汉字的基本方式。
(四)文学作品活动
文学作品活动主要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入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优美、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有趣、生动的情节。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全面学习语言的机会,对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及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内容涉及:通过倾听教师对文学作品的朗读,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对话等,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借助动作、表情、对话来学习、模仿和表演作品中的内容,拓展儿童的词汇量,培养儿童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鼓励儿童灵活运用语言,要求儿童仿照作品的框架,编出自己的作品。
(五)语言游戏活动
语言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使儿童在游戏中按一定的规则练习口头语言,培养儿童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其内容涉及:① 巩固难发的音和排除方言干扰音,练习声调和发声用气,如发音游戏《运送动物》的目的就是锻炼儿童发准平舌音z和翘舌音zh;② 练习词的用法,拓展儿童的词汇量,如词汇练习游戏《八哥找朋友》的目的就是练习形容词的使用;③ 在游戏中尝试运用某些结构的句子,锻炼语感,如句型练习游戏《春游》的目的就是要求儿童用“一边……一边……”造句。
二、渗透的语言教育
(一)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学习主要是指教师和家长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环节,给儿童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儿童积极地进行语言交流,帮助儿童学习在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述和交流。儿童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往中处于轻松、自然的状态,思维要比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更加活跃,便于积累语言材料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二)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在自由游戏中,语言是儿童与同伴进行交往、合作和分享的工具,也是指导和调节儿童选择游戏的内容、伙伴和材料等行为的工具。渗透在自由游戏中的语言活动,可以使儿童在边说边玩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使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经验得到充分的练习、巩固和拓展。
(三)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交往
《纲要》明确指出,儿童的语言教育要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互渗透。因为,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师一个人的任务,也不是只在进行语言领域活动时才应该受关注的目标,它是渗透在儿童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中的。虽然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不以发展儿童语言为主要目的,但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
儿童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所获得的语言经验,丰富了他们谈话和讲述的内容,而且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不同组织形式和在活动中对应的语言交流,为儿童提供了很好的练习语言的机会。这些教育活动不但提升了儿童的口语表达技能,而且使他们体验到语言在不同交往情境与交往行为中的运用技能。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
教师提供的语言教育辅助材料,应该是儿童接触过的、较熟悉的或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讲授新课
教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可通过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一、示范法
示范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展示语言和行为范例引导儿童效仿的语言教育方式,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过程中最简单、直接和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示范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的示范语言要规范、易懂
教师的语言是儿童模仿的直接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除了要咬字清楚、发音准确、配合自然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力,如音量、语速、语调等。尤其是在语速方面,教师要适当地放慢速度,让孩子们能听懂并理解所讲的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儿童才能更好地模仿。
(二)教师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和力度 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记忆的容量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示范时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和力度。
对于分量较多的内容,应根据情况进行分步示范、完整示范和重点示范,如新词句、难发的音、人物的对话、连贯的讲述等,要让儿童有意识地模仿学习。
教师要把握好示范的力度,是指教师的示范应该让儿童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做,而不是在教师示范完之后,孩子们却是一脸的迷茫。
(三)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的语言表现,妥善运用强化手法
教师要密切关注儿童在各种活动中的语言表现,善于发现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和习惯,并加以强化。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指出儿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尽量避免重复儿童不正确的语言,以免产生误导。
二、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是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在运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游戏的目的,制定游戏规则
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首先应该明确此次游戏是为了练习发音还是词汇的运用,或是为了其他的语言训练目的,然后再根据目标确定语言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规则。
儿童在参与游戏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从中练习听说能力。
(二)创设游戏情境,增强趣味性
在运用游戏法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应根据游戏的需要,创设相对真实的游戏情境,使儿童更好地体验游戏的乐趣。例如,在组织“小蚂蚁搬豆”游戏时,教师可以布置草地、“蚂蚁洞”的场景,同时准备豆子和各种不同颜色的蚂蚁头饰等,让儿童在相对真实的情境里更加快速、积极地融入到游戏中。
(三)选择恰当的游戏时机
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和儿童的实际情况确定游戏的时机,例如,游戏可以在语言教育活动开始时、过程中或结束前进行,不必拘泥于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或进行巩固练习时才进行。
三、表演法
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等再现文学作品的情景,从而提高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在运用表演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表演必须在儿童理解并掌握作品的情况下进行
表演法应在儿童已经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儿童只有熟悉文学作品,其表演才会更加自然、流畅。因此,在表演作品之前,教师应先让儿童集体练习作品中的角色语言,然后再分派角色进行表演,使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及对作品中优美语言的运用,感受表演的乐趣。
(二)鼓励儿童体验不同角色,在表演中大胆创新
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是以个体的经验为前提的,因此,在对作品表演的过程中,每个儿童都是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的,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表演法进行教育时,不限定儿童非要死记硬背作品中的台词,而是鼓励他们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体验不同角色,积极参与表演和创作,让儿童真正体验到表演的乐趣。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有教师意识地让儿童多次使用同一个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语句等),训练儿童某一方面的语言技能和技巧。在运用练习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目标,循序渐进
在每一次练习前,教师都要给儿童提出明确的目标,并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
(二)练习方式多样,避免机械重复
由于练习时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儿童的厌烦,因此,在使用练习法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富有趣味的方式展开。
五、视听讲做结合法
视听讲做结合法是指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同时结合视、听、讲、做四种手段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
在运用视听讲做结合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材要来源于儿童的生活
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教育材料,应该是儿童接触过的、比较熟悉的或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物品。这些材料便于儿童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二)要给儿童留一定的观察时间和空间
在“视”和“听”之后,教师要给儿童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感知和理解讲述对象。如看图讲述、实物讲述等,都必须要让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观察图片或实物,同时结合感觉和听觉等去理解讲述的对象,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更好地为“讲”做准备。
(三)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
教师要根据儿童实际的语言水平,提出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有助于儿童的构思和表达的问题,而不是做出封闭式的、儿童只能做出“是”或“不是”的应答、对后面要进行的表述活动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的提问。
教师总结: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是依据幼儿语言发展理论、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及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具体组织教育活动的手段,是语言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常用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揭示课本第二章第二节的主题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好方法。游戏是最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运用游戏方法进行教育是儿童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第五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教案设计 专门的语言教育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活动名称 2.活动背景 3.活动目标 4.活动重点与难点 5.活动方法 6.活动准备 7.活动过程 8.活动延伸 9.活动评价与反思
第二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
姓名:
学科:语言教育
层次:幼儿园教育
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教案《三只小猪》
一、教学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听赏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2、体验角色之间的情感。学习角色体现出来的做事踏实、相互关心和帮助、团结勇敢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沟通和理解能力,并促进幼儿注意和想象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分析.本次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内容,感受作品中小花猪善良,做事情踏实美好的角色形象和学习三只小猪机智勇敢的精神。
教学难点是使幼儿懂得,怎样才能做事情要踏实,要互相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遇到事情要机智勇敢。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师口头表答要清晰明亮,引起和帮助幼儿更好的注意和想象,对幼儿的回答和想象给予肯定的支持和鼓励。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做三个房子和故事里四个主要角色的卡片教具;并把故事内容记好并把故事按逻辑的分成三个部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提出话题“大家能告诉老师你们家住的房子是怎样的? 大家以后想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三只小猪和它们的房子的故事好不好?”等来引出故事,并提醒幼儿注意听讲 2欣赏故事
教师生动、活泼地讲一遍故事,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用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卡片来配合。要求幼儿注意倾听,讲完后请小朋友再大概的复诉故事内容,并以鼓励
3分段分析
教师再故事分成一部分一部分的给小朋友讲一遍。讲完第一部分问大家“猪妈妈为什么让三只小猪各自去盖一间房子呢?”;讲完第二部分问大家“三只小猪为什么会盖不同的房子?”讲完最后一部分问大家:“三只小猪为什么能战胜大灰狼?”
4解说寓意
通过三个部分的分别讲解,鼓励小朋友要好好学习本领,了解做事情要踏实,大家之间要相互关心和帮助,最后大家要团结勇敢。
五、活动延伸
1问小朋友喜欢故事里的那些角色?为什么?并带领幼儿进行故事情境角色表演。更好的让小朋友记住和了解故事内容。
2最后鼓励幼儿在放学回家以后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身边人去分享故事。
六,总结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不仅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沟通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促进幼儿注意和想象的发展、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正确的原则。
第三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2章)为语言功能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内容;(6学时)
第二部分(第3—7章)为语言发生发展篇,主要介绍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语言学习、0-3岁和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等内容;(16学时)
第三部分(第8—11章)为语言教育实践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等内容。
课程简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之一,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训练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职业技能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合格师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
业技能基础。
课程总学时:64(理论学时32,实践32学时)课程总学分:4
第四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二)学时学分:周2学时,2学分(三)预修课程:学前儿童文学(四)使用教材
武建芬主编:《学前语言教育》(第1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五)教学参考书
1.周兢,余珍有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张明红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3.刘宝根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课堂答辩
(九)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其它要求:
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课下作业等占学生成绩的较大比率(30%,改变仅由期终考试决定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状态)。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知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形成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良好态度。3.理解各种语言教育观,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语言教育实践。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知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3.理解各种语言教育观。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2.利用案例,使学生理解各种语言教育观,学会用所学知识指导语言教育实践。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周兢,余珍有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张明红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3.刘宝根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一)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专门研究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专门研究0-6岁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
(一)描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
(二)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原因发展的个别差异
(四)介绍和阐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一)把握语言发展关键期,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1.积极发展口头语言,为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方面。
3.语言恢复和重构具有关键期。
4.忽视或错过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将对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5.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学习也有关键期。
6.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具体时段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二)加强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通过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
2.通过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会行为可以处于良性循环中。
3.学前儿童学习语言时可以接触大量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语言材料,这使他们能够观察和学习其中人物的社会行为。
(三)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1.语言可以提高学前儿童道德认识
2.语言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
3.语言有力地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4.语言可以增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
5.语言可以激励学前儿童积极参与劳动
6.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向
(一)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能够自然流畅地运用语言
(三)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学前儿童语言观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学前儿童语言的产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是儿童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伴随着儿童社会经历的不断丰富而变化发展的。3.语言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4.语言是一种思维的工具。
5.学前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记忆受语言的影响 6.高级心理机能形成离不开语言
7.儿童习得语言,被称为儿童社会化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 1.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1)语言形式: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2)语言内容:词义和句义的获得
3)语言技能:对语言的操作能力、对环 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社会性
2)连续性和阶段性 3)实践性 4)不平衡性
5)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6)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3.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向 1)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 2)能够自然流畅地运用语言 3)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 1.完整语言教育观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应该是完整的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完整的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4)完整的语言教育内容是指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内容时要把语文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将教学切割成分离的技能成分。2.整合教育观
1)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 2)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 3)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
4)整合的语言教育观念意味着把儿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5)语言领域内不同语言教育形式的整合。6)语言领域活动与其他领域活动的整合。3.活动教育观
1)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
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要注意发挥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观,是指以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过程,帮助学前儿童学习语言。
第二章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0-6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2.形成发展0-6岁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意识。
3.能根据0-6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进行恰当的教育。教学重点:
1.0-6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2.知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指导措施。
教学难点:
1.利用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2.利用案例,使学生理解指导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措施,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语言教育实践。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周兢,余珍有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张明红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3.刘宝根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第一节
0-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一)简单音节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0-3个月)1.语言发展的特点
1)听觉较敏锐,形成了感知、辨别单一语音的能力 2)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 3)产生交际倾向 2.语言教育活动
1)用各种语音和声音来刺激婴儿。
2)多抚摸、拥抱婴儿,并和婴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3)睡前倾听摇篮曲等乐曲,训练婴儿的有意倾听的能力。4)开展早期阅读,初步激发婴儿阅读的兴趣。5)开展一些听音和发音游戏。
(二)连续音节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4-8个月)1.语言发展的特点 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
2)能够分辨出不同的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
3)婴儿发音有了一定指向性,较多的是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4)发音内容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5)开始学习基本交际“规则”
6)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2.语言教育活动
1)继续坚持用语言刺激孩子,模仿学习发音。2)用强化、鼓励等方法诱导婴儿发音。
3)用动作、实物配合法,建立语音和实体之间的联系。4)初步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
5)和婴儿进行”平行‘的亲子阅读,初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学话萌芽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9-12个月)1.语言发展的特点
1)开始进入对语音的辨义阶段。
2)能够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
4)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5)一定的语音能和实体联系,但缺少概括性。
6)已能够通过一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7)从交际倾向看,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8)从交际习惯看,婴儿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9)开口说话,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2.语言教育活动
1)丰富婴儿的生活内容,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2)鼓励婴儿掌握新的语音,并反复进行练习强化。3)在行动中伴随着语言刺激,让婴儿学说话。4)开展早期阅读,初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1-2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一)单词句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1岁-1岁半)1.语言发展的特点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 2)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
3)以声代物是这一时期儿童说话的典型特点。
4)以词代句,继续讲“小儿语”,常用省略音、替代音和重叠音。2.语言教育活动
1)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2)多跟孩子交谈,提供语言模仿的榜样。
3)自制或购买图书,促进婴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4)鼓励儿童多开口,成人要耐心地倾听并予以应答。5)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游戏。
(二)双词句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1岁半-2岁)1.语言发展的特点
1)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
2)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词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3)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以双词句为主。4)掌握新词的速度突飞猛进,处于“词语爆炸阶段”。5)喜欢提问,语言上出现“反抗行为” 2.语言教育活动
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榜样和言语示范。2)主动告诉婴儿一切问题,对婴儿的提问和讲述要正确对待。3)倾听文学作品,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 4)继续开展早期阅读指导 5)在游戏中进行词语练习
三、2-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一)初步掌握口语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2岁-2岁半)1.语言发展的特点
1)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
2)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发展。4)疑问句逐渐增多。5)语言常常使用接尾策略。2.语言教育活动
1)让婴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2)鼓励婴儿同伴之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3)随时随地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4)在游戏中练习讲话。
5)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二)目标口语初步发展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2岁半-3岁)1.语言发展的特点
1)词汇量增长迅速,对新词感兴趣。
2)能抽象句子规则,常表现出系统整合的语言内化能力。3)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4)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5)言语功能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准确的趋势。2.语言教育活动
1)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婴儿的语言经验。2)欣赏文学作品,重复和理解作品内容。3)组织婴儿进行谈话活动。4)在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婴儿的语言。5)开展早期集体阅读活动。
第二节 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一、3-6岁幼儿语音发展与教育
(一)小班幼儿语音发展
1.听辨语音细微差别的能力比较弱。
2.发音时对于唇、齿、舌等口腔部位的控制能力也比较弱。
(二)中班幼儿语音发展
1.中班幼儿发音器官与听音器官的发育较小班时期更趋完善,具备了控制发音与听音的生理条件。
2.幼儿基本能掌握汉语中的全部语音,但个别幼儿对某些如n、l、r、y等相似音,发音仍有困难。
(三)大班幼儿语音发展
1.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健全的听音和发音器官。尤其是他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其建立了言语动觉调节、听觉调节与视觉调节的语言自我调节机制。2.在成人的正确教育下,幼儿已经能够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分出四声,能按照语句内容调节音调和重音。
(四)各年龄班语音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1.小班
1)小班的语音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听力和发音练习上。
2)小班幼儿的语音练习的方式要轻松自然,内容和方式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趣味性强。2.中、大班
1)中、大班语音教育的重点是对个别学前儿童发音的矫正。2)中大班还应注重学前儿童语音修养能力的培养。
二、3-6岁幼儿词汇发展与教育
(一)词汇数量不断增加
1.词汇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2.3岁以后词汇量的增长率呈递减趋势。3.3岁左右是儿童词汇增长的高速期。
4.词汇数量的增加往往取决于生活经验和教育影响。
(二)对词义的理解不断确切和深化 1.掌握各类词的顺序不同 2.词类的使用频率不同 3.掌握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 4.掌握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词汇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词汇教育的内容
1)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和要求 2)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理解词义 3)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词汇 2.词汇教育的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词汇 2)通过观察丰富幼儿的词汇 3)外出参观
4)运用教学游戏进行词语练习5)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词汇教育 6)通过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进行词汇教育
三、幼儿语法发展与教育
(一)幼儿语法发展特点 1.句型从简单到复杂
2.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3.在语句发展过程中,对句子的理解先于说出语句而发生。儿童在能说出某种句型之前,已经能理解这种句子的意义。
(二)幼儿语法教育的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清楚完整的表述能力 2.用口头造句的形式培养幼儿说完整句 3.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说完整句的积极性
第三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原理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层次结构,以及语言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2.理解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3.能恰当使用各种语言教育的方法。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层次结构。
2.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步骤。3.各种语言教育的方法。教学难点:
1.利用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2.利用案例,使学生掌握各种语言教育的方法。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周兢,余珍有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张明红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3.刘宝根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根据语言的学科特性和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四)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当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制定出来时,一般所说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任务便转换为对儿童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性和道德、艺术审美以及创造性、个性情感等方面的要求,而对幼儿语言方面的发展要求就可以转化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的一个特点是,它是将语言教育目标分解为不同要求后,形成的对每一年龄阶段儿童逐步提高要求的具体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的另一个特点,是儿童语言发展指标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制定,它是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1.倾听行为培养
有意识地倾听,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辨析性倾听,能够分辨听到的不同内容。
理解性倾听,能够掌握听到的主要内容,能够连接上下文的意思。2.表述行为培养
儿童表述行为能力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于学习正确恰当地口语表达,从语音、语法、语义以及语用4个方面掌握母语的表达能力,由繁到简、由短到长地提高表述水平。
3.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够较好地理解学习文学作品,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4.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及实施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的选择遵循的原则 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选择内容。2.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内容。3.在幼儿的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
(二)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的范围 1.谈话活动
1)围绕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进行谈话 2)就某一熟悉的场景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 2.讲述活动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某一实物的特征、功用解说清楚。2)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讲述图片或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处在某一情境中的人物的形态、动作。3.语言教学游戏
1)巩固难发的音和方言干扰,联系声调和发声用气。2)扩展、丰富词汇量,练习词的用法。
3)在游戏中尝试运用某些结构的句子,锻炼语感。4.文学活动
1)在欣赏儿童诗歌、散文的基础上,仿照某一诗歌或一片散文的框架,编出自己的诗歌或散文段落。
2)童话故事和生活故事的学习、表演或仿编和续编。
3)通过对话、动作、表情进行表演故事,体验作品的情节变化和任务情感的变化。5.早期阅读 1)前图书阅读:
学习翻阅、理解和制作图书,了解图书画面、文字和口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前识字: 2)感受文字的功能、作用,了解识字的最基本规律和方法。前书写:
3)感受汉字的基本结构,认识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工具,学习书写汉字基本方式。
(三)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 1.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原则 1)充分了解幼儿语言状况的原则
2)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围绕语言教育目标的原则 3)围绕不同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4)语言活动方案的设计要为活动过程的实施留有余地 2.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步骤 1)活动名称 2)活动背景 3)活动目标 4)活动准备 5)活动过程 6)活动延伸 7)活动评价
3.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1)幼儿是活动主体的原则 2)自由和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3)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及实施
(一)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
1.注意倾听、理解和执行生活常规以及成人的指令性语言。2.学会运用礼貌性语言与他人交往。
3.学习运用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要求,对他人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应答。4.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冲突。
(二)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1.学习运用玩具结合动作自言自语,进行自我娱乐或自我练习。2.学习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伙伴、材料等。
3.学习通过协商等语言方式,解决与同伴在游戏内容、选择材料以及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3.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交往 1)集中注意倾听教师布置活动任务。
2)学习运用语言指导观察和操作并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指导表达对观察对象的感受和认识。
3)理解语言与其他活动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运用语言促进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提高学习的效率。4.随机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学习
1)在饭前饭后、午睡前后以及离园前等生活环节,让幼儿倾听优美的儿歌、散文、故事等文学作品。
2)在幼儿午睡起床或其他等待环节,让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语言操作游戏。
3)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等待和过渡环节提供幼儿表述的机会。
4)利用幼儿离园前、自由游戏等时间,鼓励幼儿以集体、小组或个别的形式,自由阅读图书。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
一、示范法
(一)示范法的含义
示范法就是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语言和行为范例并引导幼儿效仿的语言教育方法。
(二)示范法的种类 显性示范和隐性示范
(三)运用示范法的注意事项 1.示范语言应标准 2.示范应具体到位 3.示范应与讲解相结合 4.示范应适时、适量,面向全体幼儿 5.教师应注意运用隐性的示范
6.要根据幼儿自身水平,适当运用纠正性示范
二、讲解法
(一)讲解法的含义
讲解法就是教师用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征的方式分析、解释、解说活动或文学作品的语言教育方法。
(二)运用讲解法的注意事项
1.教师讲解要适量,不要影响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2.教师讲解时机要适当,尽量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自己去理解。3.教师的讲解要与示范相结合。4.教师的讲解应浅显准确。
三、游戏法
(一)游戏法的含义
讲解法就是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发展儿童的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其趣味性、对抗性、生活性和丰富性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准确发音、丰富词汇、练习句型、学会描述和讲述并形成早期阅读技能。
(二)运用游戏法的注意事项 1.明确游戏的目的和内容
2.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进行必要的游戏场景布置和角色化装 3.精心设计游戏的名称、玩法和规则,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4.恰当选择游戏的时机
四、练习法
(一)练习法的含义
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二)运用练习法的注意事项 1.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2.练习的分量要适当 3.练习应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避免机械重复 4.结合日常生活开展练习
五、表演法
(一)表演法的含义
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运用表演法的注意事项 1.表演的内容应该有情节且适合表演 2.表演的目的要明确,应适当排练
3.鼓励幼儿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大胆表演 4.认真布置表演场景,准备表演道具和化装用品
第四章
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目标。
2.在理解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会设计科学的活动方案。
3.会组织学前儿童故事表演游戏。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目标。
2.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
1.利用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
2.利用案例,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目标。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周兢,余珍有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张明红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3.刘宝根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第一节
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一系列活动
(二)活动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文学作品活动的特征。
(三)活动主体的特点也影响了文学活动的这一特征。
(四)文学作品的学习并非是通过一次活动而完成的。
二、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一)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倾听各种语言句式。2.倾听形象化的语言。3.倾听不同风格特色的语言。
(二)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培养他们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 1.在上下文中理解和学习新词。
2.通过专门介绍概念的书籍来学习归类的词汇。3.在语言文学活动中掌握和运用新词。
(三)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 1.培养有意识倾听的能力。2.培养评析性倾听的能力。3.培养欣赏性倾听的能力。
(三)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1.鼓励幼儿的语言游戏。
2.帮助幼儿在不同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3.提高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一)第一层次:学习文学作品 1.不要在第一次教学作品时过多地重复讲述作品。2.不强调让幼儿机械背诵文学作品内容。
3.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
(二)第二层次:理解体验文学作品
1.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作品,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具体的作品内容来设计相关的活动。
2.教师也可以紧接第一层次的感知文学作品的活动开展。
3.所有这些活动方式都应从理解体验文学作品出发,让幼儿围绕已有的文学作品去思考。
(三)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
迁移作品经验的活动往往使围绕作品重点内容开展的可操作的、或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
(四)第四层次: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1.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活动仍然立足于原有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内容进行。2.在这一层次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续编童话故事,可以让幼儿仿编诗歌散文,也可以让幼儿围绕所学文学作品内容想象讲述。
二、几种特殊形式的文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诗歌仿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幼儿诗歌和散文的仿编活动要点
2.准备状态;讨论与示范;幼儿想象与仿编;串连与总结
(二)幼儿编构故事活动 1.幼儿编构故事活动组织的思路:
2.在帮助幼儿感受理解故事类文学作品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幼儿对故事类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构成的敏感性,从而逐步学会编构出完整的故事。3.从理解到表达的顺序。
4.按照故事类文学作品构成因素,发展幼儿编构故事能力的顺序。
三、故事表演游戏
(一)整体表演型 1.整体表演型的故事表演游戏要求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较多。
2.在进行表演游戏时,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作为串联情节、掌握活动进程的重要人物领诵故事。
3.教师提供的游戏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只要能给幼儿一点进入角色的启示即可,不必用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
(二)分段表演型
1.分段表演型的故事表演游戏是将整个故事情节切成若干段落,讲一段故事,进行一段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游戏可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
2.这类表演游戏将故事分成若干段落进行,在讲过故事之后,需要引导幼儿讨论作品中角色的情感变化,从而帮助幼儿体验角色心理,把握角色性格发展的线索。角色活动型的故事表演游戏更多地兼有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双重特点,这种双重性体现在活动的各个方面。
3.在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时,教师需要帮助幼儿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片段,以便重视组合想象,使他们头脑中呈现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作品主题倾向有一定清晰度。
4.根据文学作品中主要活动环境来设置场景,布置游戏角落。
第五章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含义、内容和特征。
2.在理解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意义的基础上,形成重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态度。
3.能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活动。
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含义、内容和特征。
2.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 1.利用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
2.利用案例,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内容。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周兢,余珍有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张明红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3.刘宝根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第一节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概述
一、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早期阅读活动需要丰富的阅读环境
(二)早期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紧密结合
(三)早期阅读活动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二、早期阅读活动的价值
(一)为流畅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二)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连接,发展儿童的语言与元语言能力
(三)促进认知和语言表达的连接,发展儿童的意义建构能力
(四)在分享阅读中感受与体验幸福的情感
三、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
(一)前阅读经验
(二)前识字经验
(三)前书写经验
第二节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一)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只要儿童对阅读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就可以了,不能太过于熟悉。2.准备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儿童的阅读方法是否正确,阅读习惯是否良好,而对儿童阅读讲述的内容是否准确一般不给予过多的干涉。3.对儿童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提示。
(二)儿童自由阅读
1.教师在指导时要用提问方式引导儿童的思路。2.在教师巡回指导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儿童的表现。
(三)师生共同阅读 1.师生一起阅读
2.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四)归纳图书内容 1.一句话归纳法 2.一段话归纳法 3.图书命名法
二、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必须要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让他们通过听觉、视觉、动作和语言等多种形式,多通道地感受信息以达到理解图书的目的。
(二)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指导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阅读时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三)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讲述活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特征和类型。
2.在理解学前儿童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能设计合理讲述活动方案。
3.能组织学前儿童讲述活动。
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特征和类型。
2.学前儿童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 1.利用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学前儿童讲述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2.利用案例,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周兢,余珍有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张明红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3.刘宝根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第一节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讲述活动要有一定的凭借物 1.符合幼儿讲述学习的需要。
2.幼儿园讲述活动时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3.讲述活动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二)讲述旨在锻炼一种独白语言
1.讲述活动对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是极高的。2.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3.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立完整发码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按照讲述内容 1.叙事性讲述 2.描述性讲述 3.议论性讲述 4.说明性讲述
(二)按照凭借物的特点 1.看图讲述 2.实物讲述 3.情景表演讲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依据凭借物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3.依据具体活动要求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1.幼儿集体讲述 2.幼儿分小组讲述 3.幼儿个别交流讲述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 2.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新的讲述思路 4.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二、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不对应。2.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脱节。3.活动目标没有体现层次性。
(二)提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频繁
2.提问千篇一律,没有考虑提问的类型 3.提问的语言过于含糊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谈话活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特征和目标。
3.在理解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能设计合理谈话活动方案。
3.能组织学前儿童谈话活动。
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特征和目标。
2.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
1.利用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2.利用案例,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目标。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周兢,余珍有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张明红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3.刘宝根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第一节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1.儿童对中心话题具有一定的熟悉度。2.有一定的新鲜感。
3.中心话题要与儿童生活中共同关心的内容有关,能引起儿童共同的谈话与讨论的兴趣。
(二)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
(三)注重谈话的多方交流 1.谈话的语境宽松自由 2.话题的扩展和见解自由。3.语言自由,不强求规范。4.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作用
二、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目标
(一)帮助学前儿童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能够及时从谈话中捕捉到有效信息
(二)帮助学前儿童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三)帮助学前儿童学会基本的运用语言交谈的规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第二节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1.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 2.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3.注意的问题
1)注意创设谈话情境的方式
2)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
(二)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1.应当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2.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3.在自由交谈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4.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在场 2)教师参与谈话
3)教师要观察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
(三)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1.中心话题的拓展是逐步进行的 2.正确看待谈话技能、态度和规则的学习3.教师隐形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听说游戏活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特征和目标。
4.在理解学前儿童听说游戏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能设计合理听说游戏活动方案。3.能组织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特征和目标。
2.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
1.利用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
2.利用案例,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目标。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周兢,余珍有著:《幼儿园语言教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张明红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3.刘宝根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第一节
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
1.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具体的特点。2.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练习的特点。3.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含蓄的特点。
(二)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
听说游戏活动的游戏规则制定可以从性质上分为两种类型: 1.一种是竞赛性质的游戏规则。
2.另外一种游戏规则不具有竞赛的性质,但同样能产生激励机制的效应。
(三)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听说游戏活动存在着以下由活动逐渐向游戏过渡的3中转换: 1.由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换。2.由真实情景向假想情景转换。3.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
二、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目标
(一)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倾听态度
(二)提高学前儿童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一)设置游戏情景 1.用物品创设情景 2.用动作创设情景 3.用语言创设情景
(二)交待游戏规则
1.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
2.注意讲清楚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3.注意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
(三)教师引导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
二、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听说游戏与语言游戏混淆
(二)听说游戏与儿歌练习混淆
(三)听说游戏的创编不足
第五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万联图书批发网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介绍了: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不同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学前语言教育组织设计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等内容。
20世纪,教师专业化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席卷全球,极大地推动了各国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方略。教师职业是不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究竟如何?这是各国学者长期讨论的问题。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而从专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到重心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职业。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大中专层次,按照教育科学研究的“顺序”作为教材的逻辑体系,详细论述了学前教育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具体内容包括课题的选定、文献的查阅、研究计划的制订、五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作品分析法)、资料整理与分析、成果表述与评价、质的研究和行动研究。全书针对专科生、中师生的实际需要,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侧重知识的案例、实践活动(思考题)。为了突出教材的实用性、资料性和“可持续性”,每章后面还附有本章领域的“文献资料”。
根据凯里(Carey)的理论,儿童对于生物学的认知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学前时期到接近6岁,儿童从生物世界所表现出的事物和现象中学习。如学前儿童了解动物是生物、儿童是从母亲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而且和他们的父母很相像。但凯里(Carey)认为儿童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并不意囔着获得了生物学上的“构造理论”(一种机制性的、内在的认知结构或图式)。直到大约7岁的时候(即第二阶段)儿童才开始进行一种生物学上的构造,其间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上的转变”过程就是儿童通过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组成了“生物”这个构造。
幼儿师范:经济常识》为更好地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和河南省教育厅制定的《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课程方案(试行)》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了思想政治丛书,丛书主编为王保林、窦广采。
在编写的过程中,本教材结合以往中等师范学校同类教材编写和使用的经验,并吸取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的成果,根据目前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编写者在强化素质教育、体现与时俱进、突出幼师特点的同时,并在结构体系、内容安排、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力求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幼儿园课程》中,编者首先介绍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理念、特点、价值取向与四大要素等内容;接着,介绍了一些东、西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流派,包括中外近现代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早期教育方案;此外,本书还深入幼儿园课程实践层面,先介绍了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然后,具体对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教育进行了课程实践方面的简要介绍;最后,结合目前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现状,论述了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主题。
针对农村幼儿园体制问题,我们探索出了适合农村发展特点的“政府统筹、办管分离、资源共享、服务社区”的现代化办园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各方面优势,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做到优势互补;提高了管理效益,改善了办园条件,转变了教育观念;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了人人关心幼教,支持幼教、参与幼教的社区教育大环境,使农村幼儿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不应该进入幼儿园,幼儿应该不应该接触和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标志性工具——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会不会给幼儿的身体发育带来伤害,使用计算机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吗?
这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也没有绝对的答案。它主要取决于教育者如何定位幼儿计算机活动的目标、如何为幼儿选择计算机软件、如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计算机活动环境并适当进行管理、如何处理计算机活动与幼儿其他活动的关系,也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的认识和指导幼儿计算机活动的能力。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借助于教育部-IBM KidSmart“小小探索者”项目在中国的推广,以冯晓霞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带领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在本书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及评价等的设计,突出理论性、系统性、针对性、应用性的特色。同时,为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问题,增加了相应的活动案例,既增加了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知识,提高教师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能力,又帮助幼儿教师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水平和技能。
这些教育现象常常需通过人的心理行为现象的观察分析来研究其发展变化,或检验其效果,因而需借鉴吸收有关的儿童研究理论和方法;有时在一项研究课题中,既有研究儿童发展的成分,又有研究教育的成分,如有关“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与数学教育问题的研究”。由上可以看出,儿童总是在教育中发展、在发展中受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在重视其理论价值的同时,更应注视其应用价值,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研究特别需要注重对各种教育条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考察,回答教育应当“怎么做”的问题,即通过研究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和环境条件,注重研究如何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促进其各方面协调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一方面它需要有些特殊的观察、测量、实验等手段探索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区别于一般成人和大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现象,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它同其他的教育研究一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多种方法的整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依据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学前教育研究可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些研究类型有的是在探求学前领域中的真理性问题,有的是在解决学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有的是在提供物化产品,有的是在为学前教育现象作出价值判断,有的是在深入学前教育一线协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1.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属于纯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注重一般知识、普通原理原则的建立。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未知,发现普遍规律,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研究虽然不解决具体问题或特定问题,不能够“拿来就用”,但它能够对教育实际工作提供普遍性的指导。例如,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论”就是属于教育研究中有关儿童发展基本理论的探讨,它对幼儿教育依据儿童发展规律施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系统。编写《幼儿园课程指导》的目的在于提供幼儿园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这对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模式和建立幼儿园课程自我发展机制的过程中是迫切需要的。但是每所幼儿园都有其自身的背景和实际,在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引进吸收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调整、充实、更新、创造的园本化过程。如果僵硬、原封不动、静止不变地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无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及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课程是缺乏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