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五年级上西师大版31《古诗两首-示儿》教学反思2
《示儿》
《示儿》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说出了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教学这一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搜集了有关陆游的生平事迹和南宋的历史,让学生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时,我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课时,我让学生初读诗文后,学生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我还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此句诗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我使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家祭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陆游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多,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首《示儿》,不只是因为它独特的表达方式,还因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像诗人陆游这样教育孩子热爱祖国,那么泱泱华夏怎能不强大呢?
第二篇:语文五年级上西师大版31《古诗两首-示儿》教学反思3
《示儿》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
生:叫遗书
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生:写财产的分配等„„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
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配乐放录音
师:你听出了大概是什么意思?
生:„„
师: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呢?自由朗读,指名三生读(都能较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齐读
读诗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说一说,自己说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大屏幕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生:财产„„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国家被别人侵略„„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激情补充:当时国土分裂„„靖康之变„„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随即板书:山河破碎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目很长,齐读,指名读诗
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
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2 男生齐读。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悲痛、痛心、痛恨„„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生;农民很悲伤„„
师配乐(悲伤)旁白:„„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
生: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
生:„„
生:娃娃的哭喊声,饿死„„
生:翘首盼望王师„„
生: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
生: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指名说随即板书:遗民眼尽哀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三生读,齐读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怎么没有一个统治者来„„
生:„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齐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寻欢作乐
生:他们在游山玩水
生:过着奢侈的生活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男女生对比读这两首诗
师:他们在汴州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那诗人为什么还悲?
生;为了昏君而悲
随即板书:昏君无能愤
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
你觉得诗人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他很爱国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板书:爱
„„这是一种多么执着的信念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用心吟诵,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读出来„„
你能背下来吗?指名背,齐背
反思:《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通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对本诗的最后两句,应引导学生进行研读。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三篇: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
备课人:高晓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同题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诗的常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抽2~3名学生背古诗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学生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己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学生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④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三、学习本课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
1、以学生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汇报,引入课文的教学。
①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
②解题: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诗《元日》《泊船瓜洲》等。《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③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书„„壁”这种句式。
2、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相机解惑。质疑预设: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
3、引导学生说这首诗的大意。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
4、指导学生美读全诗。
(1)通过第一、二行中的“静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静幽雅,注意读得轻松愉悦。
三、四行注意“绕”“送”等动词,读得高昂跳跃一点。
(2)让学生想象画面,反复美读。
(3)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之情。读出赞美愉悦的语气。
5、拓展延伸。
(1)了解古诗常有“书„„壁”“题„„壁”等句式作题目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诗词,背一背,说一说大意。
(2)背诵其他写景古诗,强化诗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四、作业设计
1、把每个生字写三遍。
2、默写课文。
3、选课文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写景的片断,写好以后,还可以根据描述的内容,画一幅风景画。
第四篇:4、古诗两首(示儿)
灌云县东王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4、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2012 年9月18日
总课时数: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灌云县东王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二、交流展示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互动探究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灌云县东王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板书: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灌云县东王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2)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布置作业
1、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板书设计
示儿(陆游)
悲 爱国之情
第五篇:古诗《示儿》教学案例
古诗《示儿》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习《示儿》,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3.学习两个生字。
4.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积累多首陆游及其他诗人的爱国主义诗歌。【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陆游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实现愿望的原因以及诗人的悲愤之情。【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导入古诗。
师: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他的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板书课题)谁了解陆游?简单地说一说。(出示作者简介)
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临终时交待儿子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看看陆游最后的遗嘱。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讲解两个生字“祭、乃”。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师提问:
①陆游临终前最遗憾的是什么?(板书:不见九州同)
②他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板书:北定中原日)
3.师:同学们,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当时诗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课件出示历史背景)
4.师示范读。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悲凉、忧伤、期望……)
5.生齐读。
四、品读一二句,感受“悲之切”
1.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人死后有哪些都成空了?(生:财产、烦恼、牵挂……)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诗人心中有件事始终都放不下,是什么?
师: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陆游此时此刻的心情了吗?(生自由回答)
师:用诗中的词就是——悲。(板书:悲)
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不见九州同)陆游出生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中原地区,他和家人过着逃亡的生活。他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抗金志向。可是直到陆游85岁离开人世,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他怎能不悲伤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悲伤读出来吗?(先指名读再齐读)
五、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深”
1.指导朗读三四句。
师: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盼)
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生:无忘)
师:是啊,陆游不愧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临终时,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女,没有想到自己的财富,想到的只是祖国的统一。(板书:爱国至死不渝)
师:我们再来读读陆游的遗嘱吧。(生齐读三四句)
2.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生自由说,师相机评价。)
六、感悟升华,拓展延伸。
1.师:你们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师: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中华如何能够崛起呢?
3.一起唱国歌,激发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