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6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有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教学中要加强整合的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讲的是几位名人的故事,但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名人的丰功伟绩,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这些名人的资料,课文教学中以列宁和小男孩你喜欢谁为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作者的写法。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第一段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抓特点写灰雀的方法。这篇课文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孩子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也体会到了小男孩的聪明、勇敢、对工作一丝不苟。续写很成功,大多数孩子都认为小男孩会回来,并成功完成了拍摄任务。学生续写非常成功,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实践证明,给孩子一个空间,它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本单元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还比较好,但是课前预习做得很不好,没有几个人去查找搜集资料,以后在这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熟悉的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条理清楚,知道通过具体的事情去写人,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东一句西一句,语句表达不清,线索混乱,需要好好加强练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的语文可真应景!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地走进我的视野时,课文里也开始秋意飘飞。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阳光的颜色就变了——变得金黄金黄,十分悦目,呃......像个和善的老头儿。在上班时,我时常闭上眼细心地聆听秋叶"唰啦啦"飘落的声音。没想到这一习惯竟不知不觉被学生学了去……
是这么回事——
虽然《秋天的雨》被许老师试上过,但我上得课很不成功,学生显得疲惫,朗读很不起劲儿。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地想了想,一是星期一大家还未恢复状态。二是我自己被他们的吵闹弄得不胜其烦,停下来整顿了好一会儿纪律,大大破坏了课堂气氛。而且,我自己的语言渲染突然变得那么地苍白无力……
上《听听秋的声音》时,我就改变了策略。实在也巧的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吹落叶""风声……"
调皮的同学站起来喊:"秋的声音!"
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的"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
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它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
感谢上帝!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澜……
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下课了,还有许多孩子围着我讲秋天……突然,丁雅萱很认真地问我:"老师,秋天为什么不和我们玩儿一下再走呢?"她大概还在想课上的那个"秋天为何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问题吧!我笑了一下说:"她已经和你玩过了。只不过你没注意……比如它„呼‟地一下摸了你的脸,„唰‟地一下又碰了你的耳朵。"小婷开心地笑了。
回到办公室,丁雅萱的话在我的脑中反复盘旋,挥之不去。"为何不和我说一下再走?"她大概是没时间玩耍吧!我突然一下子理解了这个上课爱吹泡泡的女生。也许,下课了,放学了,她又要被推进作业的漩涡里,根本没有时间玩……
嘿!我的孩子们自己已经找到了良方。下课了,孩子们放下笔记本,来到走廊上,闭着眼,"哇?我听到了风声!""我听到云跑步的声音。"
听着听着,我呵呵地笑起来……从未有过的开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三篇精读课文、《找骆驼》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组成。
本组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2.自读。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在上课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
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3、缺少个性化阅读。
面临期中考试,一边学习新课,一边复习。学生因为活动多学习积极性不高,心太浮燥,有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今后,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期中考试考个好成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学生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和“展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能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还注意引导学生写法的指导,练习说话。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1、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够,例如对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导,要有具体策略如:可结合图片想象;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可通过读语言文字想象等。
2、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用的功夫不够,力争每节课,都要找准一个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的方式方法上多样化。
3、重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忽略了学生课堂上的评价。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需要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 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这一单元,都是一些名人故事。主要是通过一件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等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品质。
因此,在帮助学生读懂每一个人物,完成每一篇文章时,我是抓住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把第一课时上成“汇报课”;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为目的,通过“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的方式,找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再以“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意思?你读懂了什么?”一条主线完成生字词教学和通读课文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文章内容,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我只给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他们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体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规定每人都说,先一人说一次,达到“人人参与”的要求,让人人动起来;每人都发言一次后,还有没说完的,再继续轮流补充,最后集体交流讨论后的体会。这样避免一人堂,调动起全体参与的积极性。
因这一单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章,所以在活动课上,我让学生自己组织编排课本剧,将文章的情景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组织能力、朗读能力及表演才能都得到了锻炼;同时,通过表演,学生也更深刻地理解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情感。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去读一些名人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了解更多名人志士的成长经历,通过里面主人公的奋斗史及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孩子的道德境界。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
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本组教材首先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学习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其次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再次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最后,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7 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学生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和“展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今年我教三年级语文,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三年级的孩子,总无法在40分钟内自始至终完全集中注意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感觉力不从心,我明明认真备过课了,但为什么孩子们就是不想听我讲课呢?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感到很失望。但我没有气馁,而是虚心的请教了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并听了他们的家常课,我发现有的老师课堂上的孩子们学得既开心又认真。课后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我顿然醒悟,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文,还要备我们的授课对象——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想办法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现了这一点,我的生字教学就相对比较成功,并不是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带有游戏性质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玩“填字成词”、“连字成句”等游戏,在游戏中记忆、巩固生字。孩子们也乐于用这种方式来学习生字,不仅学的快,更不容易忘记。
三年级的孩子,各门主学科的作业量比较大,相对而言,用于阅读的时间就减少了,因此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开口朗读,就算站起来也是读得细声细气、疙疙瘩瘩,很不尽如人意;也有一些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来声若洪钟,读后却只字未留在脑海。怎样才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养成初步的语文素养呢?我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对爱好读书 12 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情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不断朗读和老师的讲解,课文的精髓才能转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三年级语文另一个重点就是作文写作,从低年级的说话一跃进入写话,这个转变是巨大的。三年级的学生,阅读量极其小,面也相对狭窄,在这样一个时期开始学习写作,此时的他们,脑海中储存的词汇量十分贫乏。以至于一些学生面对老师给出的题目,提笔无词,一篇作文寥寥数字了事,更甚者,通篇偏离题目,不知所云。面对这种情况,我也从自身找了原因,我给出的题目不够贴合学生的生活,学生无法读透、理解老师给出的题目,文章自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因此,我改变策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稍作修改,成为一篇简单的习作。利用周末的时间,我也让孩子们准备了摘抄本,将自己在课外书中看到的一些好词佳句摘录下来,自己朗读、整理,归类。一学期下来,一些领悟能力强的孩子已经初见成效,我相信,坚持下去,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些就是半年下来我的一些思考,虽然在这半年中,我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我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明显存在的许多不足。比如,有时课堂开放过度,常常不能及时收拢;有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学生的当堂指导还不够,等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反省,不断进步。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需要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都是一些名人故事。主要是通过一件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等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品质。
因此,在帮助学生读懂每一个人物,完成每一篇文章时,我是抓住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把第一课时上成“汇报课”;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为目的,通过“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的方式,找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再以“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意思?你读懂了什么?”一条主线完成生字词教学和通读课文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文章内容,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我只给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他们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体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规定每人都说,先一人说一次,达到“人人参与”的要求,让人人动起来;每人都发言一次后,还有没说完的,再继续轮流补充,最后集体交流讨论后的体会。这样避免一人堂,调动起全体参与的积极性。
因这一单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章,所以在活动课上,我让学生自己组织编排课本剧,将文章的情景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组织能力、朗读能力及表演才能都得到了锻炼;同时,通过表演,学生也更深刻地理解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情感。
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去读一些名人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了解更多名人志士的成长经历,通过里面主人公的奋斗史及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孩子的道德境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
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本组教材首先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学习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其次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再次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最后,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学生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和“展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
今年我教三年级语文,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三年级的孩子,总无法在40分钟内自始至终完全集中注意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感觉力不从心,我明明认真备过课了,但为什么孩子们就是不想听我讲课呢?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感到很失望。但我没有气馁,而是虚心的请教了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并听了他们的家常课,我发现有的老师课堂上的孩子们学得既开心又认真。课后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我顿然醒悟,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文,还要备我们的授课对象——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想办法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现了这一点,我的生字教学就相对比较成功,并不是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带有游戏性质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玩“填字成词”、“连字成句”等游戏,在游戏中记忆、巩固生字。孩子们也乐于用这种方式来学习生字,不仅学的快,更不容易忘记。
三年级的孩子,各门主学科的作业量比较大,相对而言,用于阅读的时间就减少了,因此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开口朗读,就算站起来也是读得细声细气、疙疙瘩瘩,很不尽如人意;也有一些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来声若洪钟,读后却只字未留在脑海。怎样才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养成初步的语文素养呢?我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对爱好读书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情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不断朗读和老师的讲解,课文的精髓才能转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三年级语文另一个重点就是作文写作,从低年级的说话一跃进入写话,这个转变是巨大的。三年级的学生,阅读量极其小,面也相对狭窄,在这样一个时期开始学习写作,此时的他们,脑海中储存的词汇量十分贫乏。以至于一些学生面对老师给出的题目,提笔无词,一篇作文寥寥数字了事,更甚者,通篇偏离题目,不知所云。面对这种情况,我也从自身找了原因,我给出的题目不够贴合学生的生活,学生无法读透、理解老师给出的题目,文章自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因此,我改变策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稍作修改,成为一篇简单的习作。利用周末的时间,我也让孩子们准备了摘抄本,将自己在课外书中看到的一些好词佳 句摘录下来,自己朗读、整理,归类。一学期下来,一些领悟能力强的孩子已经初见成效,我相信,坚持下去,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些就是半年下来我的一些思考,虽然在这半年中,我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我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明显存在的许多不足。比如,有时课堂开放过度,常常不能及时收拢;有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学生的当堂指导还不够,等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反省,不断进步。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17.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真是两难!
18.《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一、新颖的开课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识字写字与读文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读中品,读中悟。
三、自主、互动、情趣盎然的课堂环节 19.《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5.《灰雀》教后反思
开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6.《小摄影师》教后反思
小摄影师》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由于本课的对话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体意思。因此,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通过小组赛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梳理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交流答案。再次,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最后,续写《小摄影师》。
因为有了课堂上对课文对话和心理的分析和理解,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续写就不那么难了。有几个同学写得还很精彩,下面是几位同学的习作。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8.《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并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