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铃叮当》教学反思
《风铃叮当》教学反思
《风铃叮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学生的理解程度也都很不错,能充分利用事物和图片,并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美妙的意境中欣赏教师丰富的范例作品,为学生营造了一种风铃制作学习的教学氛围。学生仿佛置身于风铃的世界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前我经过分析并结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美术教学要求,认为三年级属于小学终端年级,学生平时就喜欢看童话故事书,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我课前就接口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了一小段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美的情景;利用自制图片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风铃的结构和正确的设计稿,突破了本堂课的重难点,利用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制作了丰富多样的风铃作品,非常有创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虽然这堂课在整个教学效果上还不错,但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紧凑;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使得在提问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表达意思,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在整堂课的教学时间上把握不足;另外由于时间有限,还暂不能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总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使的指正并积极帮助、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快乐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在合作的过程中敢于担当。另外在学习制作过程中我不断渗透安全意识,卫生意识,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工具纺织出现意外情况,在处理剪裁完剩余的材料时让他们学会珍惜利用,不随意的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着,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评价中学习,把课堂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二篇: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铃叮当》教学设计
《风铃叮当》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本课是一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的综合实践课,为了贯彻《新课标》中三个维度的理念,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教学活动,1、听美的故事。
2、学美的方法。
3、做美的风铃。
4、送美的祝福。
每个活动都是围绕“美”的线索来展开的,让学生通过听听、看看、谈谈、做做等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感受成功的乐趣,感受美术课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使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风铃的结构及其装饰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的运用材料制作独特而漂亮的风铃。教学过程:
一、听美的故事
1、课件1,播发动听的音乐。
2、生闭眼聆听音乐,引出风铃。
3、师生共同欣赏风铃。(课件)
4、通过课件了解风铃的故事(课件),并谈谈感受。
5、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风铃叮当)。
二、学美的方法
1、生在书中找出风铃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出示风铃结构图)
2、小组讨论:生活当中可以用来风铃的材料有哪些?铃当怎样才能发出声 音?制作过程怎样?
3、玩游戏:玩选材游戏和组合判断游戏正误(课件),提示学生要在铃铛组合规律上要注意方法得当。
4、观看同年级学生制作过程的录象实况。(课件)
三、第一次美的体验
1、学生动手实践,分工合作。(课件播放音乐)
2、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做完后,让生拿着自己的作品走到风扇前。
4、听到铃声后,让生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5、引导生注意到风铃的美观问题。
6、(课件播放装饰过程)
7、生装饰风铃。教师巡视知道
8、课件播放学生制作风铃以及音乐。
五、评出美的作品,送美的祝福
1、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相互评一评。
2、说说风铃除了观赏还有什么用途?
3、(课件)知识延伸。
4、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亲手制作的风铃是珍贵的“礼物”,将风铃写上祝福送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
5、说再见,送风铃。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下册:10课 风铃叮当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下册:10课 风铃
叮当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下册:10课风铃叮当 [分析]风铃叮当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下册:10课风铃叮当
风铃原本是佛殿、宝塔等古建筑檐下悬挂的铃铛,风铃叮当风吹来时能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人们喜爱它悦耳的铃声,于是模仿它的形状以及发声原理,风铃叮当利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工艺品,请进现代居室,从视觉到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本课风铃叮当将表现与制作融于一体,巧妙运用身边玻璃瓶、易拉罐等多种材料,运用捆、绑、剪、贴等基本方法制作一件风吹作响的工艺作品。
教材中呈现了五种不同款式的风铃,从制作方法上来说分为两类,[分析]教材分析
一、利用已有的铃铛进行装饰,使之成为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二、寻找生活中相互碰撞能发声的物品,选取轻巧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使之成为一种漂亮的工艺品。相对而言,前者较易,教师只需提供一些作品给学生欣赏,学生便可领会,而后者中材料的选取是一个关键。生活中相互能发声的东西很多,如碗碰勺,玻璃瓶碰钥匙等,但什么材料更适合用来做风吹便响的风铃呢?教师可引导提示:需小巧的金属、玻璃、瓷制品;两两间相距的距离不可太远等。明了这些要素,学生们动手选材便不是难题。至于装饰则要从材料出发,捆扎、剪贴都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突出材料的特质,是“画龙点睛”之笔,而非“画蛇添足”。如易拉罐制作的那串风铃就巧妙地运用了易拉罐的色彩,将其裁剪成方形后扭折成圆锥状,并将它们有序悬挂,如螺旋状、阶梯状均可。而小药瓶制成的风铃则对绳线进行了装饰,如悬挂一些可爱的动物形象,将纸条扭折缠在绳线上,这样使风铃更具观赏性,让人爱不释手。玻璃瓶与钥匙串组成的风铃,为了使钥匙在风中飘动,作者在其下悬挂几条轻巧的皱纹纸带,既解决了碰撞的难题,又平添几分飘逸之感……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教师可从制作方法、装饰手段等方面进行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为创作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设计
本课重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动手制作能力,可通过听听、看看、说说、做做的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活动。首先只让学生聆听风铃的声音,在心中播撒些许喜悦,创设一种“声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再让学生欣赏教师准备的各种款式的风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教师可对他们大胆而有主见的评价予以鼓励。
学习活动的开展可采用自主表现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备的材料拿出来,同学间相互找一找,碰一碰,听一听并想一想,哪些材料适合做风铃?说说自己的想法,也可给同学提供一些建议。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设计制作一个漂亮又好听的风铃作一个必要准备。制作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提高制作效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设计与制作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装饰手法美化风铃,并对操作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予以帮助和解决。
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安排各个制作小组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在自评、互评中提高欣赏水平。教师可用蒲扇或电吹风等造风,吹动风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业要求:了解风铃发声的原理,在生活中寻找可替代的材料,制作一串风铃。
四、教学建议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并在教室里牵挂铁丝以方便学生作品的悬挂。
*作业可采取合作方式进行。
*本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兴趣调节授课方案。
(何娟)
[教案]柳州市公园路小学董国静老师的教案
教学目标:、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动手制作能力。
2、了解风铃发声的原理,在生活中寻找可代替的材料制作风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材料情况
二、听一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声音?”教师摇晃风铃,使之发出声音。
2、这么美妙的声音是由董老师制作的风铃发出来的,同学们对风铃有什么认识?
三、说一说、书上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风铃,你能说说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2、除了这些材料外,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你今天带来了什么材料,在小组内交流你打算怎样制作风铃,相互听听,看看谁的创意最好。
四、做一做、选择适合的材料制作一串风铃。
2、教师巡回指导。
五、看一看、把你们做的风铃放在桌面上,然后下到其他小组相互参观交流,看看谁制作的风铃是你最喜欢的。
2、师生共评
3、打开电风扇,请学生把各自做的风铃提起,使之听到风铃悦耳的声音。
第四篇:《美丽的风铃》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美丽的风铃》是一节手工活动,在小班孩子中开展手工活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准备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组的四位老师花费了好多的精力来备好这个教学活动的教案,这里倾注了我们小班组四位老师的智慧,同样也倾注了徐老师的理念和智慧。
这个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用书上的要求是让幼儿用各种图章在风铃架子下的线上印上图案,来完成整个的操作过程,但是考虑到幼儿园没有这么多的图章让孩子们使用,所以,我们决定改用其他的教学材料,和操作方法,达到制作完成美丽的风铃。于是,我们想到了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小花朵和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让他们自己动手在风铃架子下的线上进行粘帖,从而制作好一串美丽的风铃。
我们把这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定为风铃的出示不仅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而且为下面的部分做了铺垫。风铃的声音像什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风铃不是为了把幼儿思维框起来,而是为了让幼儿在制作风铃时更好地把握好色彩的搭配,图形的规律。教师对没有按照要求制作风铃的幼儿不要随意地批评,而要正确地引导。及时对制作比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这也是一种评价。让幼儿自己把制作的风铃挂出去,更有自我满足感。把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形状学习用各种剪纸图形设计风铃,并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按照这个思路,有我们组的一位老师执笔进行备课,然后我们每位老师再根据这个教案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
可是当我们把教案给徐老师看的时候,徐老师就给我们提出了好多的问题,特别是对我们的讲解和粘帖中规定幼儿要按颜色、图形进行搭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节艺术活动课,这样的规定会框死幼儿的想象力的发挥,你们要想办法激发幼儿主动的思考,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于是我们按照徐老师的理念又进行了修改。根据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得到了发展,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主动的去思考粘帖的方法和规律,似乎有点困难,有一部分幼儿都是在乱贴,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我觉得还是在教学中稍微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粘帖要求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操作发展。
第五篇:钟声叮叮当 反思
小学音乐课《钟声叮叮当》反思
9月25日,很高兴参加了歌唱教学研讨黄老师的《钟声叮叮当》课以及项老师的《小学音乐歌唱课文本解读》讲座,对于我真是受益匪浅。我就对黄老师的《钟声叮叮当》合唱课说些我自己的体会。
这《钟声叮叮当》是一堂合唱教学课,我自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堂很难的课,但是在黄老师的课上却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个二声部的合唱教学,值得我好好深思及借鉴。黄老师的课循序渐进,看似并不讨彩,但演唱效果终究很好的体现出来。黄老师在开头让生拍手、拍腿打6/8拍子,很好的解决了这个6/8的节奏以及让生感受这个音乐的韵律美,让生分组打给学生打下了在音乐中需要合作的基础。在柯尔文手势训练中就可以把和声放进去,让生感受这个合唱的和谐美,要有纵向的和声美,能够更好地去解决合唱的难点。
黄老师的课上让生模仿有规律的钟声为切入点,把钟声的音色、高低、强弱模仿得淋漓尽致。先用情景教学把第二声部“叮当”有效地教学了,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先让生聆听再出示乐谱,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音乐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声部教学中,以小钟翻过几座大山情景教学引出第一声部,运用图形谱让生更好的熟悉音乐的旋律,在演唱曲谱过程结合柯尔文手势踩小脚印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音准的问题,也更富童趣,学生的兴趣高涨。黄老师在演唱第一声部以演唱接龙的方法,降低学习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多次演唱,每次演唱各有不同的要求,学生没有出现演唱疲乏,而是越唱越好。最后合作演唱,很快学生就能完成两个声部的演唱。整堂课里学生的演唱状态、表情积极,黄老师的生动表情以及她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自主的参与到音乐中来,这是一堂成功的合唱课,唯一遗憾就是没有看到黄老师精彩的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