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radient背景渐变色
Android设置背景色可以通过在res/drawable里定义一个xml,如下: [代码]xml代码: 2
res/drawable/background_login.xml [代码]xml代码: 2
res/layout/login.xml [代码]xml代码:
[代码]java代码:
01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02 import android.os.Bundle;03
04 public class Log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05 @Override 06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07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08 setContentView(R.layout.login);09 } 10 }
第二篇:Photoshop给人物照片加上柔美的渐变色
Photoshop给人物照片加上柔美的渐变色
本教程介绍常见的彩色渐变图片制作方法。过程非常简单,新建一个图层拉上彩色渐变,再调整图层混合模式和图层不透明度即可。不过为了配合这种效果,还需要加上一些装饰元素,如星光及一些梦幻装饰笔刷。人物部分也需要简单的美白及磨皮。
图1:原图
图2:最终效果
1、养成好习惯。复制一个图层(ctrl+J),然后对复制后的图层进行滤镜处理,本文运用到的是Topaz滤镜,本站也有提供下载,可以在本站搜索获取资源,设置参数如下:锐利:2.10,范围:1,边角脆化:2.23,噪点密度:1.57。
图3:Topaz滤镜
图4:效果
2、选用橡皮,然后给该图层添加蒙板,对蒙板处理:把不需要用滤镜的地方用橡皮简单的擦拭一下,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这里我只对连部小小的修改,避免让脸部太多滤镜后的效果。
图5:
图6:效果
3、添加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参数如图:
图7:色彩平衡调整层
4、添加一个彩虹的渐变,透明度75%,模式设为:柔光,效果如下图。
图8:75%,柔光
图9:效果
5、接下来就是添加梦幻点点的过程了,选用羽化笔刷,然后参数设置如下:
图10:效果
图11:效果
图12:效果
图13:效果
6、设置好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添加点点梦幻的下雪效果吧,然后模式设置为叠加:
最终效果:
图14:叠加
图15:最终效果
第三篇:PS渐变色在立体对象中的表现手法
PS渐变色在立体对象中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ps渐变怎么用
描述:提供ps渐变色下载的同时,讲解PS渐变色在立体对象中的表现手法.本文,我们一起探讨一下PS渐变色在立体对象中的表现手法。我们眼中所见到的物体均和光线有关,光决定了物体的立体感,如果一个物体具备了以下因素,它就可以产生立体效果。
按照所讲的立体规律我们来做一个渐变色的小球,选择颜色块可以进行色彩的编辑。主要是一定要搞清楚球的立体感关系。
我们看到的一些流行渐变效果制作实例很多,使用PS渐变色来表现立体,主要就是高光。高光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实现,不过这种方式是色彩渐变中的直接高光,如下图所示。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第四篇:背景
背景:
某建设项目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的估算额为52180万元,预备费为5000万
元,建设期3年。3年的投资比例是:第1年20%,第2年55%,第3年25%,第4年投产。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为白有资金和贷款。贷款的总额为40000万元,其中外汇贷 款为2300万美元。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换6.6元人民币。贷款的人民币部分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年利率为6%(按季计息)。贷款的外汇部分从中国银行获得,年利率为8%(按年计息)。
建设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全厂定员为1100人,工资和福利费按照每人每年
7.20万元估算;每年其他费用为860万元(其中:其他制造费用为660万元);年外购原 材料、燃料、动力费估算为19200万元;年经营成本为21000万元,年销售收入33000万元,年修理费占年经营成本10%;年预付账款为800万元;年预收账款为1 200万元。各项
流动资金最低周转天数分别为:应收账款为30天,现金为40天,应付账款为30天,存货为40天,预付账款为30天,预收账款为30天。问题:
1.估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2.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拟建项目的流动资金,编制流动资金估算表。3.估算拟建项目的总投资。分析要点:
本案例所考核的内容涉及了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中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概念以及流动资金的分项详细估算法。
问题1:由于本案例人民币贷款按季计息,计息期与利率和支付期的时间单位不一致,故所给年利率为名义利率。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前,应先将名义利率换算为实际利率,才能计算。将名义利率换算为实际利率的公式如下: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一1 问题2:流动资金的估算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
问题3:要求根据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内容,计算建设项目总投资。答案: 问题1:
解: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
1.人民币贷款实际利率计算: 人民币实际利率=(1+6%÷4)4—1=6.1 4% 2.每年投资的贷款部分本金数额计算:
人民币部分:贷款总额为:40 000—2 300×6.6=24820万元 第1年为:24820×20%=4964万元 第2年为:24820×55%=13651万元 第3年为:24820×25%=6205万元 美元部分:贷款总额为:2300万美元 第1年为:2300×20%=460万美元 ‘ 第2年为:2300×55%=1265万美元 第3年为:2300×25%=575万美元 3.每年应计利息计算:(1)人民币贷款利息计算: 第1年贷款利息=(0+4964÷2)×6.14%=152.39万元 第2年贷款利息= [(4964+152.39)+13651÷2]×6.1 4%=733.23万元 第3年贷款利息=[(4964+152.39+13651+733.23)+6205÷2]×6.1 4% =1387.83万元
人民币贷款利息合计=152.39+733.23+1387.83=2273.45万元(2)外币贷款利息计算:
第1年外币贷款利息=(0+460÷2)×8%=18.40万美元 第2年外币贷款利息=[(460+1 8.40)+1 265÷2]×8%=88.87万美元 第3年外币贷款利息=[(460+1 8.40 +1265+88.87)+575÷2]×8%
=169.5 8万美元
外币贷款利息合计=18.40+88.87+1 69.58=276.85万美元 问题2. 解:
1.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
式中: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现金+存货+预付账款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1)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21000÷(3 60+30)=1750万元(2)现金=(年工资福利费+年其他费)÷年周转次数
=(1100×7.2+860)÷(360+40)=975.56万元(3)存货:
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 = 19200÷(360+40)=2133.33万元
在产品=(年工资福利费+年其他制造费+年外购原料燃料费+年修理费)÷年周转次数 =(1100×7.20+660+19200+21000×10%)÷(360÷40)=3320.00万元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21000÷(360÷40)=2333.33万元 存货=2133.33+3320.00+2333.33=7786.66万元(4)预付账款=年预付账款÷年周转次数=800÷(360÷3 0)=66.67万元(5)应付账款=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1 9 200÷(3 60÷30)=1600.00万元
(6)预收账款=年预收账款÷年周转次数=1200÷(360÷30)=100.00万元 由此求得: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现金+存货+预付账款
=1750+975.56+7786.66+66.67=10578.89万元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1 600+1 00.00=1 700.00万元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10578.89—1700=8878.89万元 问题3:
解:根据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内容,计算拟建项目的总投资:
总投资=建设投资+贷款利息+流动资金
=52180+5000+276.85×6.6+1390.55+8878.89 =57180+1827.21+2273.45+8878.89=70159.55万元
第五篇:背景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纪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二、课文欣赏
(一)整体感知:两个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二)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答:望父买橘见背影。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4.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5.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6.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7.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烦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答:父亲的语言。(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面没人。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三)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四)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学生总结: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橘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教师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三、拓展迁移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或惭愧。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四、感受深情(放背景动画《懂你》)
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五、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