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科学育子,走出误区

时间:2019-05-15 05:3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02课 科学育子,走出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02课 科学育子,走出误区》。

第一篇:第02课 科学育子,走出误区

第02课 科学育子,走出误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教育态度及教育方法决定着孩子的未来。而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数孩子正在承受着家长造成的巨大不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心态。事实证明,只要家长的教育观念正确,方法科学得当,普通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家长应怎样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成人、成才、成功,多少年来没有明确的结论,尤其是学校和社会没有对家长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帮助,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误区,导致许多家庭教育失败。

【问题】

什么是家教误区?现实生活中家教误区有什么表现形式?它的危害是什么?为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教观,本节将着重叙述在陈旧、错误的家教观念下的种种教育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帮助大家认清其危害,走出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树立与时俱进的家教观。

一、家教误区的种种表现

溺爱型家教方式。溺爱型家教方式下的孩子,往往在家里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往往造成孩子个性强敏感、多疑,家长老师说不得。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在孩子的食谱里,仅仅有五谷杂粮远嫌不够,还要配上种种“营养液”,恨不得把天底下的好东西全部都装进那小小的胃袋中。

控制型家教方式。对孩子控制特别严格,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种家教方式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服从、胆小、人际交往差的性格。由于长期受到家长的压制,到了青春期后,孩子会突发不再听管理和约束。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教,变得非常冷酷,偏执,行为怪异,没有安全感,到外边会经常打架。

忽视型家教方式。这种类型教育的家庭多数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温暖相互推托,这些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往往就会到社会上去游荡。

【案例】

案例一:我和儿子路过一家大酒店,一个熟人正搂着她的宝贝儿子在众亲友长簇拥下走出门来。见到我,她神采飞扬地说,今天是儿子13岁生日,摆了整整十几桌。我偷眼向儿子望去,只见他的脸上充满了羡慕。我问那男孩,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那男孩发光的双眼顿时迷茫起来。我又问,等你长大了会为妈妈过生日吗?那男孩越发迷惘了。

点评:这种爱,使孩子长大后,难成家立业。孩子,包括孩子的孩子,一切的一切,我们全部包下来,直到我们永远闭上了眼睛为止。亲爱的家长朋友,您们是否想过,现在世界上又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地爱孩子呢? 案例二:李琼,我恨你!

一天,十岁的女儿作业写得很潦草,她便严厉地批评了女儿几句,女儿很是不服气,但由于平时妈妈对女儿要求很严,女儿总是服从妈妈的“指令”。晚饭以后,她发现自己的书桌上放了一封信,封皮上清清楚楚写着自己的名字,于是她打开信。使她惊诧的是,这封信是女儿写给她的。信上只有这样几个字:“妈妈,我不喜欢你用这种口吻教训我。”女儿因从来没有用这样的口气对她说话,她接受不了,她又把女儿训斥一番。第二天,她又发现女儿的一封信,信上也只有一句话:“妈妈,我讨厌你!”于是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把女儿痛打了一顿。可是第三天,她又收到了女儿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李琼,我恨你!”连妈妈的称呼都没有了。妈妈气愤极了,真不知该怎么办。

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子无方的案例。母亲发现女儿的字写得很潦草,便严厉的进行了批评。母亲应该向女儿说明字写得很潦草是不认真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的作法,长期下去,会形成做事马虎的习惯,这对今后学习和工作是很不利的。这是母亲没有放下家长的架子,母女之间缺少沟通造成的,责任在母亲。

案例三:一位父亲给儿子买了3斤4两葡萄,每斤1.7元,他让正在读小学的8岁儿子算算总共要多少钱。几个好事的顾客马上围过来看这场“智力测验”。没想到,在众目睽睽之下,孩子紧张慌乱,先说“5元”,后又说“8元”,乱猜一气。那位父亲气急败坏,抬手打了孩子一记耳光,还气咻咻地骂道:“真没有想到你这么笨,完了,你这辈子算完了!”

孩子吓得哭了,却又不敢放声大哭,样子极其痛苦。第二天,听邻居说这个小男孩儿在当天下午偷偷地喝下农药而悄然地离开了人间。那位父亲哭得死去活来,后悔晚矣!点评:这是家教方法不当的典型案例。父亲不了解孩子的知识能力,提出了超出孩子可接受能力的测试问题,这个测试,做为成年人,也不是张口就能算出来的,还当众打了孩子,使孩子失去了尊严,伤了自尊。父母教育孩子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地点和恰当的环境,教育孩子一定要说明道理,不要不计后果。

案例四:逼孩子学琴

有一对夫妻节衣缩食,还借了债,给四岁的女儿买了一架钢琴。从此,小小的孩子深受钢琴之苦。孩子经常练琴练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而父亲却硬逼着练,甚至将女儿的手臂吊在从房顶垂下的两根绳子上,手指刚好能敲到琴键,孩子痛恨钢琴浑身发抖。终于有一天,她趁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举刀砍坏了钢琴。她发觉自己闯下了大祸,就从四楼阳台跳了下去……

点评:从上述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家长教育是被动的,家长的教育观念是错误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家长是在家庭教育误区中束手无策。培养孩子的特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让孩子对参加活动的项目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不愿意参加的特长班,不要强制孩子参加,否则会事倍功半。

家庭教育误区主要表现有几下几种: 误区之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随着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起来越大,有些家长误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思想品德是无关紧要的。据调查,92%的家长看孩子的智力,只有8%的家长注意到孩子品德培养。某中学,为了让孩子接受艰苦锻炼,组织了“希望之路”夏令营,学生悠悠 高兴。可是,出师不远,一些家长生怕孩子受苦,纷纷出动,有的竟用小轿车拦路把孩子强行接走,造成军心大乱,希望之路只好暂停。

误区之二:期望值过高。某小学的一次调查,90%的家长要求孩子上大学,逼着孩子在高考独木桥上死挤硬拚。特别是出生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家长,他们生活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从小生活的磨难和学习上荒废,养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希望自己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他们对子女要求特别高。

误区之三:只管养,不管教。

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从小不用教,长大再教也不迟。有的家长送孩子上学时,对老师说:“孩子交给你们,就拜托了,是骂是打随便。”有的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无暇教育子女。有的忙于经商、赚钱,不管孩子。有的父母下班后只顾自己休闲,也不去关心教育孩子。

误区之四:过分宠爱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有一种“蛋壳心态”。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生怕有个闪失,便过度地保护,过分地宠爱。这种宠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适得其反。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拿得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的家庭虽然经济条件不好,有一种从众的思想,别人怎样我也怎样,认为自己苦点没关系,不要苦了孩子。

误区之五: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一提到健康,许多家长都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孩子的身体有无毛病。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一个健康的孩子要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心理。有些父母,关心孩子的生活、健康等知识,却又不关心他们怎样为人处世,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灵培养,忘记了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真正的人。

有些孩子,身体很好,品学兼优,但心理相当脆弱,经受不住外界的“刺激”。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据资料反映,近年来,学生中由于心理问题自杀率呈上升趋势。

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失败和挫折是很难免的,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否则,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误区之六:只重分数不重能力。

据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51.1%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离不开父母。另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某大学生请保姆料理生活,她说“在家里老爸老妈疼爱我,从小我的衣食住行都是他们管,在学校无法照顾我,我当然要请人帮忙。”

误区之七:棍棒教育 有些父母,恨铁不成钢,只信奉棍棒之下出人才,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扭曲。父母不能跟随子女一辈子,希望孩子能独立地生活和工作,能事业有成。而有的家长教育子女的做法与期望是大相径庭。

误区之八: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才能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误区之九: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

(二)错误家教观念下误区的危害

错误观念扩大形成风气,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用学习代替智力开发、智力开发代替素质教育、传统礼仪代替现代文明。

1.导致方法上的失败

案例五:南京一姓胡工人因三岁独生儿子背不出一首唐诗竟将孩子一脚踢死;孩子为逃避练琴而伤残自已手指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些教训应引家长深思。

2.导致方向上的迷失

案例六:徐力杀母

浙江省金华市17岁的中学生徐力竟然用榔头砸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徐力小学时的成绩十分优秀,还多次荣获“三好先生 ”、“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被学校老师看作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从此母亲对他的要求就再没有降下来。小学毕业后,徐力考入了金华四中,初中阶段母亲对他的要求更加严厉,学业任务也更加繁重,徐力的性格开始变得内向。由于压力过大,他常常尿床,这使他的性格更加内向,羞怯、压抑、苦闷也一天比一天多。

徐力的母亲不光讲话厉害,还经常动手打孩子,使已上高二的徐力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元月17日的午后,当母亲再次责备徐力时,徐力内心聚集的东西开始爆发,于是在冲动之下制造了惨剧。

徐力弑母案件当中,我们也可以品味出“高压”下的家庭悲剧。虽然徐力也能体会到母亲的一片苦心,但从上小学就开始了的“高要求、高期望”和伴随而来的棍打鞭抽,就象一场噩梦一直伴随着他,让他感到痛苦压抑,难以承受,最终采取极端的行为寻求解脱。

3.导致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相脱节

案例七:神童魏永康,1983年6月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两岁的时候识两千多个汉字,四岁就上了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他的经历让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天才、神童。然而最近,这位少年一帆风顺的成长之路开始有了一些挫折……

曾雪梅:(母亲)我原来怀他的时候心里面就想,如果是个男孩的话,我希望他成为华罗庚或者陈景润他们这种人;如果是女孩,就成为居里夫人那个样子,我心里一句话,就是希望成为科学家。魏永康中学五年,妈妈曾学梅一边要到百货公司继续上班,一边又要到一中去照顾永康,给儿子的喂饭一直持续到高三。在他看来,这些本应永康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只有读书、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跟他讲了,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要有真本事不管在哪里,将来出国也可以。洗头都是我给他洗的,我跟他讲如果这些事不会做,将来如果读博士的,读博士后,有钱了,当了科学家有钱了,我可以请保姆帮忙给你搞,你搞你的事业,家务事你不要管。

黎培德(老师):他入学以后,他生活不能自理,经常闹出笑话,同学们都是谅解了,他早晨起来起的比较晚,找不着自己的牙膏了,随便找谁的牙膏,用完了又不归回原地,穿鞋子找不着鞋子,把人家的鞋子穿走,袜子也乱丢,发生非典的时候,人家都来领药,他不来领药,人家都来领口罩,他也不来领口罩……他房间也不打扫,房间很臭的,自己也不洗澡,天气热了,一开门,汗臭气……

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一年半以前,他从中科院被退学回家了。

包办代替不是爱,父母为子女代劳的现象举目皆是。陪读的父母,每天辛苦接送子女的父母,代子女做卫生,帮子女做作业的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整天为小太阳忙得不亦乐乎。家长对儿女的教育可以说是“一千个用心,一万个在意”。却很少有人注意教育孩子应具有独立、自理自立的能力。在巨大的家庭温室里,孩子们弱不经风,依赖性越来越大,最后,受害的还是孩子。

(三)走入家教观念误区的原因分析

1.以子女为私产是家庭中“不民主、不平等”的根源 2.不平等思想是造成孩子抵触的根源 3.虚荣心是束缚子女健康成长的根源 4.智育决定论是忽视孩子能力培养的根源

5.心理原因 补偿心理 虚荣心理 依赖心理

【分析】

综合以上案例证明,家长爱孩子应该少一份强制,多一份引导激励;少一份限制,多一份宽松自由,给孩子一个主动成长、自我教育的空间。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遍设温室和驿站,替他们抗御风暴,剪除荆棘,又沿途铺上晶莹光洁的大理石,以营造孩子“一路平安”的坦途。

正是我们这种无微不至的爱,使得孩子慢慢地变得骄奢、懒惰、冷漠,不理解我们的一片爱心,更不知之艰难,工作之辛苦,养育之不易,反而认为做父母的就应该为他们服务,心安理得,所以,造成孩子不正常的心态与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自强与自立是任何一个人成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与素质。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竞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多磨砺,多吃苦,跌倒了,摔跤了,也不要紧。学走路的孩子总是要摔几跤的,最怕的是父母因为生怕孩子跌倒,而总是抱着孩子,抱大的孩子连路都走不好,哪还谈得上自强自立和成才呢?

父母不能护终生。普天之下,大凡做父母的,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疼爱的方式却大不一样。有的人以为,给孩子吃好,穿好,死后还有大笔财产留给他们,这就是爱。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从小让孩子吃苦受累,也不留什么遗产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创立家业。在这一点上,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堪称我们的表率。

所以爱孩子,就应该给孩子一对坚强有力的翅膀,使他能在蓝天里飞翔。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虽然温馨舒适,但永远是温室中的花朵;如果从小能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培养自强自立的意志品格,小树苗就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相信家长们一定会有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智育抓不好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美育抓不好会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

三、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

通过以上对家教观念误区种种表现的揭示和分析,已清楚地看到陈旧观念的危害性,为此,应该进一步地了解为什么要树立新的与时俱进的家教观,以及什么是符合时代要求和孩子们需要的家教观,从而施行正确观念下的家教实践。

【建议】

在搞清了为什么要在头脑中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后,还要了解新的现代教育观念是什么,才会使家庭教育具有方向性。

㈠远离等级的价值观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起价值的概念,而不是等级的概念,那么,就会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无论将来在什么岗位上都会把事情做好。

案例八:有这样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十分热爱清洁、热爱劳动,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一天回家,他把房间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希望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可爸妈一进门却说,“不好好学习,就干这个啊,将来想当清洁工啊?没出息!”一句话把孩子的价值感扫得荡然无存。还有个孩子,按照学校体验教育的要求,在家里炒盘菜,“爸爸你尝!我炒的。”爸爸就说了,“菜炒得好有什么用,你想当厨师啊,咱家不缺厨师。”

家长要树立起正确的远离等级的价值观,不要让孩子做人上人,不要让孩子做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做人外人,要让孩子做人中人,那便是平常人。

㈡贡献社会的人才观

提起人才,每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人才。但是,落实在行动上时,又不知怎样去培养。这是因为自己缺乏对“人才”二字的理解,以及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的家长可能认为:人才就是事业上有成就、有地位的人,只要当了官或出了名就是人才;培养孩子成了人才,就可以完成自己一生未实现的理想,使孩子的将来寝食无忧。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不断地给孩子灌输成名成家的思想,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学习上乃至精神上的压力,结果是,许多孩子长大后并没有像家长所期望的那样。

㈢民主平等的亲子观 家庭中的民主平等,是指家庭成员之间都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并且地位相等。民主平等不等于长幼不分,它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许多家庭教育的失败,都是因为家长有一种不平等、不民主的亲子观,认为我是老子,你是儿子,我说什么你都得听,这种凌驾于子女之上的作风(且不论家长说得对错与否),是子女所难以接受的。因为,它使子女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此外,平等地对待子女还表现在要尊重子女的隐私权上。

㈣自主创新的学习观

家长首先应树立新的学习观——自主创新的学习观,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放在前面,把引导他们开拓性的思维放在重要位置上,使孩子在学习中掌握新知识、发现新知识,进而善于运用新知识。掌握知识是一般性的学习,发现和运用知识是创造性的学习。鉴于此,家长不能只盯住孩子暂时的学习成绩和分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学习。因为家长毕竟不是科任教师,而应当是良好学习动机的启发者,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引导者,学习意志品格的培养者。

㈤自食其力的生活观 案例九:有一位中国学者出访美国,在纽约的一条街上看到一对夫妇在散步,他们12岁的孩子骑着一辆童车在玩耍。忽然,车子出了故障,孩子便开始修车,足足有20分钟也没有修好,他急得快要哭出声来,而那对夫妇仍在谈笑风生,似乎没有看到这一点。中国学者走上前问,“你们的孩子车子坏了,为什么不帮他修呢?”丈夫回答“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谢谢你的关心。”后来,在父亲的指点下,孩子将车修好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家庭里,要教育孩子树立自食其力的生活观念,家长首先要有这个观念,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小形成强烈的生存意识。

各位家长:

请您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新的价值观、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教子观、生活观等新观念,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篇:走出幼儿美术教育误区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误区

------------------

近十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教师们对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的认识还欠透彻,因此,目前幼儿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如何走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笔者认为,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位

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定位上存在的问题是:(1)过于强调目标的阶段性。长期以来,教师以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为依据,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制订教育目标和相应的教育方案。教师的眼光总是盯在孩子应当是怎样的,而不注意孩子实际上是怎样的。如:小班幼儿在作画选用颜色时,只能是红、黄、蓝、绿色,如果有幼儿提出选用其他颜色作画,多数教师会说这些颜色我们以后再用,缺乏鼓励孩子探索的意识,抑制了幼儿的发展。(2)目标预设的重点仍然在知识与技能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大多明确要求幼儿学会或掌握某方面知识或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先示范画,然后用较长的时间讲解画面的内容、布局、色块、画法,最后才让幼儿绘画。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有的教师巡回地看幼儿作画,有的教师则干脆坐着看幼儿作画。这种只重视知识技能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幼儿美术教育,不符合未来社会人才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应定位在孩子的终身受益上,而不能只限于年龄阶段。年龄特征强调的仅仅是此阶段幼儿的一般规律,我们应该从每个孩子具体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目标的定位指向塑造个性、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上,使孩子终身受益。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还应该把培养能力放在比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位置上。当然,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知识和技能应是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多方面的经验,而不纯粹是通过记忆储存起来的特定的知识与技能。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应该整合在一起。

二、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儿童发展的新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多教师把握不准,往往出现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不能融为一体。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完成“作品”的愿望非常迫切,会用较长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示范,而幼儿则坐着听老师讲,看老师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假思索地模仿。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难以发挥。有时教师为了突出所谓的“主体性”,干脆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只供给孩子活动材料、一幅范画,完全由幼儿自己去折腾,而自己则袖手旁观,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幼儿美术教育领域的“教”与“学”跟其他领域一样,确是一对比较难以处理好的矛盾。要解决好这对矛盾,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就是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坚持在支持中引导,使教育与发展融为一体。具体地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要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让幼儿在感受体验、操作尝试、探索发现中去理解知识、学习技能。

三、正确处理“即时效应”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有些教师不是从幼儿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出发,而是从教师、成人的需要出发,看到别人在搞什么就要求幼儿学什么,盲目地赶时髦。如,让孩子在幼儿园花大量时间进行线条画的强化训练,在某些家长看来,幼儿的线条画很像样;幼儿园也容易取得“即时效应”。可谁知那一幅幅凝聚着老师心血的作品的背后,却剥夺了幼儿许多游戏的时间。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我们应根据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幼儿选择既贴近生活又让幼儿感兴趣的美术教育内容。教师也可以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动。如:在讲故事以后,引导幼儿用美术(绘画、泥塑、小制作)来表现故事内容;又如外出参观回来,教师可以让幼儿用绘画来表现参观时的情景。

四、正确处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十分重视作品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其实,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至于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在幼儿看来都是“最好”的。教师只用一个预设目标去评价幼儿,有悖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我们以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重视过程评价。首先,要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其次,评价中要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教师应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再次,要重视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应该看到,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这样,我们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第三篇:走出备课的误区

走出备课的误区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惟有走出“备课”的误区,老师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备好课。

一、“备课不单是写教案”

和老师谈起备课的事,都说是在抄教案,没意思,是徒劳,但备课真的就是他们说的抄教案那么简单吗?凡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备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的知道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的一个准备过程。备课包括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师,备教具和写教案等步骤,“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子内容,是被包含的关系。所以,老师要明确“备课”与“写教案”之间是个不等式关系,并非写了教案就是备了课。何况更多老师还不是在写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备课了。

二、“备课不是给领导看的”。

这个误区,的直接诱因在学校的领导身上。本来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的前奏,但由于备课属性教学“六认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把它归入了“重点检查”的对象,把安当成了考核教师工作态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次检查备课情况时,领导都只看了备课本。只要教案字迹工整,内容多,样式新,就是在“认真备课”。为何领导都要这样来检查备课呢?理由是在备课活动中,其他工作几乎是无形的,就数教案最直观,既看得见,还能辨他个仔细;领导检查备课不要紧,但结果又导致了些怪现象,一是只要听说学校检查备课,老师就会熬上一个晚上把备课全部“突击”到位;二是只要有领导来听课,都会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课时都夹着课本是“有备”进教室。

为了给领导一个备课的好印象,很多老师都会到书店去认真挑选一本好教案,作为自己备课的“临摹本”。备齐的概念这样转为狭义,而且又蒙上了功利和应付的面纱,备课自然演变成了不少老师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为教学服务了。

三、“老教师不能不备课”。

据调查,不少学校在备课上都出台了这样的政策:中青年教师备课必须写详案,老年教师备课可以不写教案。教育是“树人”工程,虽然几年内教材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学观,以及使用的教学工具也要随之变化才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都要在课前认真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不能因自己年老了,就可以课也不准备了。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就不能因自己的年龄去简化不该简化的过程,不说教案要写成详案,至少要写出对待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的计划,记录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么在备课本上作以记录,要么在教材上进行旁批,以免出现教学中的“老糊涂”现象。

四、“备课不能只是教师单边活动” 教学是双边活动,作为教学准备工作的备课,不能只老师动起来,也要积极动员、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准备。如今老师备课中的“备学生”,大多只是简单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有些还注重了一些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但这些几乎是老师以“旁者”的身份,单方面去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学法”,教师“一厢情愿”的预设课堂和现实中生成的课堂往往是两个样。原因就是在教师做教学的准备活动时,学生没参与进来,没有和老师互动备课。教师备课活动中,要先备教材,然后邀请学生加入,让他们去“备课”,预习课文,“备”出问题,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准备“开锁的钥匙”。只要这样在上课前,师生都认真进行了准备,难道课堂还会不精彩吗?

五、“备课不能‘闭门造车’”。

现在的“备课”,或是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开单车”,或是年级组内几个教师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团队合作,美其名曰在集体备课,实则,这些备课,说白了,都是在“备教法”。特别是那诸葛亮式的大备课,看似热闹,汇集了大家的智慧,但这集中、统一形成的“优质教案”,根本无法适应每个学生的口味,也不可能适应每个教师去操作。教无定法,对于不同学生,因需求的差异,教师的教法也应略有所别。对于不同能力的教师,教法上也要尽量贴近他本人,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要是一味拿名师的课去“依葫芦画瓢”,定然是课堂中没了“生命”。

这样闭门造出的“车”,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算得上是课堂前设置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备课时,不能一个或几个老师“远离教室”、“远离学生”、“远离教师个人能力”、“远离教育理论”,在那里“妄自菲薄”的搞什么“大教法”、“大智慧”的研究,又大张旗鼓地拿学生做实验。

六、“备课并非课课都详案”。

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都这么做。但在一个由全国教师加入的QQ群里,经调查,85%的教师不同意这么做。理由一:教案本身只是一个上课计划,可行度到底有多少还难说,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写教案上,还不如多钻石教材和研究学生上;理由二:教案本身就分为详案和略案两种,加之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也有主次之分,所以在写教案上也要有轻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课课都详案。在编写详案时,不宜一味去追求什么师说,生

一、生二说的“预设”课,也不宜频繁回归到传统教案的套路,把课堂教学的目的、重难点,组复新巩布等教学过程全部都呈现在书面上,更不能机械地把学生的情况、教材的情况都一一累赘到纸上。

七、“网上的能不搞‘拿来主义’”。

现在的网络是个无穷的资源库。我们教师想要的教案,从小学到高中,从语文到美术,应有尽有,只要利用一搜索引擎工作,键入课文的名字或关键词,轻轻一点击,就会“网”到想要的教案。对此,不少老师开始用查找网上的“共享资源”,来代替过去的备课,“美其名曰”在搞什么“网络备课”。其实他们多是直接下载了教案,不用“加法”也不用“减法”,就直接用到了自己课堂。这样的“拿来就用”的方法,一是不利教师自己的成长。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路上,备课也是个“学习、研究的大课堂”,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但不会让自己教学的本领增强,而且会增长自己的工作惰性;二是经常用别人的思想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很多时候做不到“对症下药”。久之,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师者的“知识渊博”的好印象。

因此,教师在借鉴网络资源时,要学会“加一加”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减一减”别人不着边际的教法,把别人的先进理念补植到自己的大脑中,把别人先进的教法嫁接到自己的教法中,切实让自己的课堂也能丰富起来。

第四篇: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之联想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已成为全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公安部统计,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的23%,80至90年代,增加到70%以上。目前,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恶性、暴力趋势加重;犯罪形式向团伙化、智能化发展;作案时缺乏明确的动机和目的,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盲目性;犯罪主体出现低龄化趋向,16周岁以下的犯罪案件明显增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有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家庭教育的失当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恶劣的家庭环境和不称职的父母是导致孩子犯罪的直接原因。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上升导致残缺家庭增多,使许多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少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此外,父母教育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据笔者了解,不当的家庭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溺爱型”。这类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是“高压型”。这类家庭奉行“棍棒政策”,父母对孩子稳定管教方法粗暴,动辄打骂训斥,严重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一旦犯罪,就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极大。

三是“放任型”。这类家庭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不能有效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风气或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

四是“误导型”。父母的不良行为会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有的父母自身素质低下,举止不文明、品行不端,客观上不能当好孩子的“第一教师”,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有的家长经常搓麻将、逛舞厅,不仅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导致其放任自流,是非不分,最终沦为“小囚犯”。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是最直接、最有效、最节省的途径。父母们一定要牢记:孩子不仅是自己家庭的,更是全社会的。如果家庭教育不当而致子女违法犯罪,不仅是家庭的不幸,更是社会的灾难。

第五篇: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也导致我们的教学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教学工具的变化就显而易见,由以前的黑板板书变成多媒体的展示。在多媒体普及的同时,问题也开始出现。所以本文就现代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多媒体教学。本文主要就多媒体制作、多媒体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性、多媒体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四方面提出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误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并以其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喜爱。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现就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浅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在课件制作上,粗制滥造,随意下载。有很多老师喜欢到网站上去下载课件,然后“东拼西凑”地组合成一个课件,甚或是看到一个还满意的课件就直接在课堂上使用。课件的教学步骤似乎符合教学的基本常规,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课件有些杂乱无章。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应注意进行优化。Ppt视图背景应统一,风格最好与课文的主题相契合。在制作内容上,应该注意内容的条理性与简洁性,不能什么内容都堆砌上去,尤其注意不要把课本上已有的东西在放到幻灯片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幻灯片中 1 文字的字号与颜色应统一规范,可以选择易于接受的颜色进行编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在课件的使用上,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有些老师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得很好,所以课件中总会插入一些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声音,这些固然能适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也会削弱学生思考的能力,而一味地去关注图片。而我们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欣赏图片,图片这时占据了“课本”的主人地位。曾经听过一个老师公开课上的《杨修之死》,她先从导入入手,然后作者作品简介、字词过关、整体感知、探讨研究、拓展延伸。整个课堂教学程序严谨而又流畅,但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个字板书课件完全代替了板书,老师成了幻灯片的播放者,学生成了欣赏者。若是这样。便人人都能做老师了,只要会播放幻灯片就行,照着幻灯片念一遍内容即可。而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绝不能代替了老师。比如在作者作完成品简介时,我们应该做的只是对课文注释的补充,字词过关应采用填空的方式完成,以免去我们板书于黑板上的时间浪费,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三、在课件的辅助性上,课件完全成了教师的“代言人”。比如英语单词的朗读上,有的老师在网上一下朗读,自己在课堂上就完全不进行示范朗读了,而一味地“交”给了课件的录音朗读。这种情况发生在语文老师身上也不少见,整篇整篇课文都是录音朗读,甚至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未听过自己老师的朗诵。而作为这两门语言学科,朗读很重要,老师的亲自朗诵不仅展示语言类教师 的基本素养,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理工科类教师,经常会遇到绘图等情况,可现代多媒体也能制作图形的绘画、物体的变化等,于是老师变成会操作电脑画圆柱,在黑板上却画布出一根直线。作为一个理科老师,这些能力难道可以消失?现代社会的老师。不仅要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要更能把黑板字写好、图画好、课文朗读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四、忽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显得本末倒置。下面是一小学老师讲的《坐井观天》课例:

师:这节课,两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是谁呢?

(课件展示:一只飞翔的小鸟和一只呱呱叫的青蛙)

生:(很兴奋)小鸟!青蛙!

师:可是,小鸟和青蛙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你们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请听故事《坐井观天》。

(大屏展示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动画演示,并配有课文朗颂带)

生:(抬头看着大屏,津津有味。)在这个教学导入片段中,教师利用课件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较好的效果。但近十分钟内,学生的教科书始终搁置在一边,教师在学生还没有通读教材的情况下,就直接向学生展示与课文配套的演示。虽然文本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也少了。文本的内容并非是由学生通过阅读而感知,学生缺少了与文本的直接交流,阅读能力也随之降低。而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特别是低段的阅读教学,只有在文本中字、词、句上下功夫,才可能产生实效。

多媒体教学确实在现代教学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千万要弄谨记它只是一个教学辅助工具。如果教师正确地使用,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下载第02课 科学育子,走出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02课 科学育子,走出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出中风康复训练误区

    走出中风康复训练误区 很多中风患者家属认为: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就是“动动手脚”“做做理疗”,很简单的事。然而众所周知,中风后多数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教误区呵护孩子成长 各位家长:上午好! 今天,我的家庭报告的主题是《走出家教误区呵护孩子成长》。首先,我要和各位家长谈一谈当前家庭教育的背景。 我和各位一样也是学......

    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

    育子心得

    育子心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现在的孩子除了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以外,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家庭中学习。所以,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在这里,我就孩子的家庭教育,稍......

    育子心得

    育子心得 女儿现在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在这半年的学校生活中,我看到了她的成长与进步,但是也看到了许多不足之处。 孩子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

    育子心得

    家庭教育的粗浅心得 转眼之间,孩子上一年级一月有余了,在陈老师、周老师的爱心和耐心的和呵护下,我家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喜欢上了她的这座启蒙学堂。老师对孩子的那份用心,......

    《育子心得》

    育子心得 二(2)班家长:阮瑶芳 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尽管每位家长教育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然而,在现实......

    育子经验

    教子心得 想要孩子成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要做表率,作为家长,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很出色,可是要面对事实,切切实实地去引导,启发,耐心并细心地去帮助,才有可能得到一些稍满意的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