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说课稿(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5:1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种子的萌发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第一篇: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巩小龙 08507173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敢问敢讲,本节课通过分课前实验析案例,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

二、教学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了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并培养科学精神。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把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建构概念、理解概念,既培养了能力,又重视了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把新课程落实到实处。[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探究式教学的以探究为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它提倡学生去想、去做,并允许学生得出深浅不一的结论,不搞一刀切,这就有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激发状态,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巨大潜能,对一个问题能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思考并生疑、释疑。留给学生思考空间,而不是使课堂成为教师精心设计的“一言堂”。

[2]

三、教材分析、课标解读和内容分析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2] “科学探究”被放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十个主题的首位,目的是强调教师要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其他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自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1]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第二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2]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2][1]

[2]

五、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和对照实验的设计。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2]

六、教学方法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提出一个故事----中国千年古莲子发芽之谜,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萌发的问题中。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课堂上总结学生实验的不足,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然后在课上让学生讨论完整的准确的实验设计思路,课下之后在学校一周再次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需要同学们在课上完成好实验设计,课下完成实验并记录分析,下周同时间课上老师总结,完成本堂课的知识学习,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与本节课其它知识的学习。

2、在种子萌发的三个外界条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这两项的原因,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至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原因,则比较抽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由于呼吸作用的概念要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才能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不易把这个概念讲的过于透彻,可以结合种子萌发的实验,分析一下在室温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时间一长,种子还会腐烂。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有机物的转变和运输,胚细胞对有机物的吸收、利用以及长成幼苗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氧,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才能保证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水中缺乏氧,种子就不能进行呼吸,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种子也就不会萌发,甚至死亡。

3、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通过实物观察了解到,但教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出萌发条件(外界)促使种子内部有机物(内因)的转化并被细胞吸收,确保胚根、胚轴、胚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最后使胚发育成幼苗,帮助学生树立起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观点。[2]

七、教学过程:

种子萌发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探究活动的教学。种子的萌发需要时间,在一个课时里得出实验结论显然不可能,第一课时完成实验设计、课下完成实验、下周的这节课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七年级学生较难以理解。

单元学习步骤

[2]

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老师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等知识

学生设计比实施实验探究验证

记录并分析结果

1、(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宣布课题,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本节课的课件包括:种子萌发的过程动画、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方案的提示、实验方案的分析、诊断题等。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黄豆种子,制作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预习新课,收集相关资料: 1、1导入:

用时5分钟 ①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情景

导入引导千年古莲发芽之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教学内容知识。

②播放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的相关知识。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2]

1、2围绕种子作出假设

用时 10分钟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①展示学生课前萌发的种子,选萌发的好的或不好的对比分析,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从种植黄豆的经历入手,提出有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说一说:种植黄豆时,你都做了哪些事?并结合资料分析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各是什么?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1、2、1实验设计环节

实验

(一)用时10分钟

围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时给予提示: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明白设计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用时10分钟

④分组讨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⑤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

⑥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相互倾听,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⑦实验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辨证思维。

⑧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

用时10分钟

⑨教师按照对照实验的原理进行上述实验方案分析。分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

⑩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小组交流,选出较合理的记录表。

[1] [2] 1、3课下实验

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每天记录种子萌发情况,一周后进行第二课时总结。

2、(第二课时)

完成本节知识种子的萌发实验探究的总结。略...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实验设计图记录表等(PPT展示)。

参考文献:

【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案例

黄伟 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学 【2】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作者:佚名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种子的萌发

浩山中心完小 包晓凤

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浩山中心完小的包晓凤,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中”的第五课《种子的萌发》。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环节、课后拓展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植物的种子结构及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浸泡种子;二是认识种子的内部构造;三是观察发芽的种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和动手操作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做实验很感兴趣,前几节课学生对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把种子传播出去都做了研究,对种子发育成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现状,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种子能孕育新生命,种子萌发需要水份。

2、与同学一起认识种子的构造,知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3、体会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4、产生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试验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研究种子的基本结构”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准备

提前提醒学生准备各种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并且浸泡种子,提醒学生为了减少蒸发要在泡种子的杯子上加盖玻璃板,还有放大镜、展板、白纸等。

六、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我的教学设计力求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一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推理验证”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交流等,指导学生对种子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七、教学环节

这节课我分为四个环节来完成。

1、激趣引入

上课了,我先展示一张有花生、玉米等种子的图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张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想知道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有的说想知道种子是怎么得来的,还有的说想知道种子为什么会长成植物……学生回答了很多,我接着鼓励学生: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多,但我们这节课不可能一一来研究那么多的问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种子是怎样慢慢发芽的,然后板书课题。

这样引题主要是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脑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2、观察种子

我给学生提示观察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两种不同种子的图片,看一看,想一想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发现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又让学生观察浸泡过的种子和干种子的图片,经过对比学生能很快的发现浸泡的种子变大了。这时我问:种子为什么会变大呢?学生们回答说因为种子喝了水。我趁热打铁:对,种子要萌发必须要喝水。这样通过观察干种子和浸泡的种子,学生经过比较思考,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种子的萌发必须需要水。

3、内部研究

我问学生:种子变大了,水被种子喝了,那你们现在想知道什么呢?学生们说想看看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我提出要求,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这时我下去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按实验要求去做,尽量把皮剥的完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展示。通过学生剥皮观察,再加上形象的表述,如:薄薄的种皮,白白的、胖胖的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种子分为种皮和胚。

那你们想知道这白白的、胖胖的胚里面有什么吗?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轻轻掰开胚,认真仔细地观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把观察到的画在纸上。我下去巡视指导学生要小心的掰胚,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到胚是有生命的。然后进行交流展示,展示的过程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上来展示时他们是自己的话描述出他们的发现。他们说看到了小尖尖、小芽芽还有厚厚的两瓣儿。最后我告诉学生:他们发现的小尖叫胚根,小芽叫胚芽,厚厚的两瓣儿叫子叶。又让同桌学生互相交流指认胚根、胚芽和子叶,最后一起在大屏幕上对照种子内部结构图,进一步加深印象。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仔细观察,还动手画一画后交流展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出发现,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种子结构的科学名称,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接受,为后面的研究做好准备。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4、谈收获

这节课虽然安排的是一课时,但种子的萌发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的研究活动要持续10天左右,因此需要激励学生继续做好研究。于是我把发芽的蚕豆这部分放在课后实验,先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有的说知道了种子形状、颜色、大小不一样;有的说知道了种子的萌发需要水;有的说知道了种子分为种皮和胚,胚又分为胚根、胚芽和子叶。

5、课后拓展

在表扬学生的收获之多后,我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胚根、胚芽和子叶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再一次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争相发言,接着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学生的想法和大屏幕中老师总结的是否形成冲突。激发学生进行验证,然后布置课后实验,提醒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和观察,及时填写实验记录。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励学生去完成实验,激发探究兴趣,使本节课的探究延伸到课外,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九、教学反思

科学课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节课我用积极有效的问题,一环套一环的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做到让学生愿意去探究,去学习,再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学生“用心”去研究,去学习。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回想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突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教学活动的动力,动手实验和交流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种子的萌发

泉州市临海小学 钟云广

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临海小学的钟云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中”的第五课《种子的萌发》。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实验方法设计、教法与学法、教学环节、课后拓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以学生亲身经历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本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技巧,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会描述、记录事实的方法。能通过简单实验,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种子的萌芽》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浸泡种子;二是认识种子的内部构造;三是观察发芽的种子。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所处这一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事物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缺点是自我调节能力差,同时缺乏对种子是怎样萌发的深入探究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种子能孕育新生命,种子萌发需要水份。

2、与同学一起认识种子的构造,知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体会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4、产生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试验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研究种子的基本结构”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实验方法设计

提前提醒学生准备多种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并且浸泡种子,提醒学生为了减少蒸发要在泡种子的杯子上加盖玻璃板,还有放大镜、镊子、解剖刀、解剖盘等,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采用老师演示,学生模仿实验的教学模式。

四、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和分组讨论两种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等学法

五、教学环节

这节课我分为四个环节来完成。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采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身穿青色衣,体扁像贝壳,房间象小刀,又象弯月亮,兄弟姐妹多。(打一豆子)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花生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出示两张花生和豌豆的种子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给学生提示观察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两种不同种子的图片,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发现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又让学生观察浸泡过的种子和干种子的图片,还展示出放冰箱与放橱柜的种子图片,让学生观察经过十余天后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他们经过对比很快的发现浸泡的种子变大了放冰箱的种子基本没有变化,装满水和没有装满水的又不同。学生经过比较思考,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种子的萌发必须需要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借助媒体,深化认识

我问学生:种子变大了,水被种子喝了,那你们知道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吗?然后提出要求,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这时我下去观察和指导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展示。通过学生剥皮观察,再加上形象的表述,如:薄薄的种皮,白白的、胖胖的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种子分为种皮和胚。

那你们想知道这白白的、胖胖的胚里面有什么吗?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轻轻掰开胚,认真仔细地观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把观察到的画在纸上。我下去巡视指导学生要小心的掰胚,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到胚是有生命的。然后进行交流展示,展示的过程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上来展示时他们是自己的话描述出他们的发现。他们说看到了小尖尖、小芽芽还有厚厚的两瓣儿。最后我告诉学生:他们发现的小尖叫胚根,小芽叫胚芽,厚厚的两瓣儿叫子叶。又让同桌学生互相交流指认胚根、胚芽和子叶,最后一起在大屏幕上对照种子内部结构图,进一步加深印象。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仔细观察,还动手画一画后交流展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出发现,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种子结构的科学名称,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接受,为后面的研究做好准备。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4、课后拓展

在表扬学生的收获之多后,我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胚根、胚芽和子叶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再一次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争相发言,接着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学生的想法和大屏幕中老师总结的是否形成冲突。激发学生进行验证,然后布置课后实验,提醒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和观察,及时填写实验记录。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励学生去完成实验,激发探究兴趣,使本节课的探究延伸到课外,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反思

科学课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节课我用积极有效的问题,一环套一环的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做到让学生乐于去探究,去学习,再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学生“用心”去研究,去学习。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回想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突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教学活动的动力,动手实验和交流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七、自我评价

这节课虽然安排的是一课时,但种子的萌发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的研究活动要持续10天左右,因此需要激励学生继续做好研究。因为上课前有要求学生做一些实验的准备,比如提前浸泡好一些花生和豌豆的种子,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加上进行实验前有对分割种子有详细的说明,所以实验也比较成功,重点突出,学生也学有所成,但个环节之间的语言衔接还需要继续加强。

我的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种子萌发专题

一组“生物个体发育的坐标图题及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637000)杨长奎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1.1 种子的形成

[题1] 本小题甲、乙两图均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的发育状况,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其中a表示胚乳的发育 B.图甲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其中b表示胚的发育 C.图乙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其中c表示胚乳的发育 D.图乙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其中d表示胚的发育

[解析] 胚的发育晚于胚乳的发育(因为被子植物双受精作用的结果产生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受精极核立即发育形成胚乳,而受精卵要经过一个短暂时间的休眠后才发育形成胚)。一般,在双子叶植物(如大豆)的胚乳的发育过程中,胚乳的营养逐渐被子叶吸收,致使成熟的种子中无胚乳。在单子叶植物(如玉米)的胚乳的发育过程中,胚乳的营养不被子叶吸收,致使成熟的种子中有胚乳。

[答案] A [题2] 下图是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四种有机物量的变化。能代表种子内葡萄糖、蔗糖、淀粉、蛋白质的变化的曲线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解析] 成熟的小麦种子内淀粉的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较低。在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逐渐用于合成淀粉和蛋白质而减少。[答案] D [题3] 下图中能反映某被子植物胚的发育初期核DNA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解析] 胚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2N),因此曲线的起点的纵坐标(DNA相对数量)应为“2”,以次可排除选项B、C。胚的发育过程中,首先有一个短暂的休眠,而后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其结果细胞数目呈指数增加,每个细胞的核DNA数量相等,所以胚的发育初期核DNA数量变化应为图A所示曲线的变化趋势。[答案] A 1.2 种子的萌发

[题4] 在玉米和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它们的胚干重变化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③

[解析] 种子萌发中有机物总量减少,只有当光合作用发生时才开始增加;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要转移到胚中。[答案] B [题5] 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作鲜重测量,到幼苗形成绘得如下图所示曲线。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由水的减少

B.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C.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较小

D.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 [解析] 本题曲线的起止点分别表示收获的种子和幼苗形成时的鲜重。收获的种子经过干燥失去大量的自由水致使oa段鲜重减少;干燥的种子在贮存过程中呼吸作用较弱,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较小,因此C项正确;bc段鲜重增加,是由于种子吸水开始萌发,这一阶段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旺盛而大量减少;c点以后增幅较大,是根系大量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萌发的幼苗开始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致。[答案] B [题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哈密瓜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研究,下图是他们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其中QCO表示CO2的释放量,QO表

22示O2的吸收量。在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在种子萌发的初期,有酒精生成

B.在胚根长出之后,细胞中的ATP浓度会逐渐上升 C.种子在萌发的30h之后,热量的释放呈上升趋势 D.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DNA和RNA的总量都在增加

[解析] 根据题中的曲线图:在种子萌发的初期,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表明此期以无氧呼吸为主,有酒精生成;种子在萌发的30h之后,O2的吸收量显著不断增加,表明有氧呼吸增强,产生的能量增加,但细胞中的ATP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细胞中的ATP浓度不会逐渐上升,这样,热量的释放呈上升趋势。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细胞分裂旺盛,DNA总量增加;细胞代谢也旺盛,如酶的种类和量增加,RNA的总量增加。[答案] B [题7] 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占种子总质量的百分比(如图所示),下列据图所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麦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B.上述三种不同种子刚萌发时,花生种子中

脂肪含量增加较快而淀粉增加较慢 C.上述三种不同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酶的种

类、含量均相同

D.相同质量的种子中,小麦种子所含矿质元素的量最少

[解析] 由图可知,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种子都含有脂肪、淀粉、蛋白质,但量不同,其中小麦含淀粉最多,花生含脂肪最多,大豆含蛋白质最多。因此选项ABC均错误。在脂肪、淀粉和蛋白质三种物质中含有矿质元素的只有蛋白质,所以,相同质量的种子中,小麦种子所含矿质元素的量最少。[答案] D 1.3 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题8] 下图表示小麦一生中(从幼苗到成熟)需水量及对K、P的需要量图解,下列与图解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开花期以前小麦对钾的需要量是递增的,但以后各期钾在小麦体内的含量逐渐减少

B.图3表示小麦一生对P的需要量是递增的

C.根吸收水分与根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和对P、K等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

[解析] 钾被植物吸收后,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并且可以移动到生命旺盛部位,所以选项A中开花期后各期钾在小麦体内的含量不会逐渐减少。[答案] A [题9] 下列各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一粒小麦种子自播种开始,在此后的生命周期中干重变化的示意图是()

A.a B.b C.c D.d [解析] 题干中“生命周期”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衰老”的过程,“干重”是指“有机物为主的物质质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旺盛,呼吸作用强,有机物逐渐减少;萌发后幼苗变绿可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开始逐渐增加;在植物衰老期,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有机物又开始逐渐减少。[答案] D 1.4 果实的发育

[题10] 右图表示黄瓜植株上4枚雌蕊的子房发育曲线,其中甲、乙两枚已经授粉,丙、丁未授粉,但在其柱头上涂抹了生长素溶液;其中能发育成无籽黄瓜的是()

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 由图可知子房乙、丙因某种原因(如虫蛀)停止发育最终脱落,子房甲、丁发育成果实。由于甲子房已经授粉,发育成有籽果实;由于丁未授粉,发育成的果实无籽。[答案] D 2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题11] 下列各曲线中,能正确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到囊胚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核DNA的数量、有机物的变化是()

A.③④② B.①④② C.①④① D.③④③ [解析] 蛙的受精卵发育到囊胚的过程在蛙体外水环境中,在这一过程中,不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发育所需营养由卵黄提供,所以随卵裂次数的增加,有机物逐渐减少,每个细胞的体积都应呈曲线①的变化趋势。蛙的受精卵发育到囊胚的过程是有丝分裂,每个细胞核DNA的数量恒定,应呈曲线④的变化趋势。[答案] C [题12] 有些动物的性别分化受温度影响。下图是4种爬行动物的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成雌雄个体的比例,其中能表示雄性仅出现在某个很狭窄的温度范围内,而高于或低于此温度范围则出现雌性的是()

[解析] 比较观察图中的曲线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答案] C [题13] 下图纵轴代表一个细胞的相对体积,横轴代表细胞分裂的次数。其中表示蛙受精卵动物极细胞的细胞分裂、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人体红骨髓产生红细胞的细胞分裂的图解依次是()

A.(1)(2)(3)B.(2)(3)(1)C.(2)(1)(3)D.(3)(1)(2)[解析] 题干叙述的三种细胞分裂都属于有丝分裂,细胞质均分,子细胞体积等大,为原来细胞体积的一半。但是,蛙受精卵动物极细胞不从外界吸收营养,子细胞不生长就进行下次分裂,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细胞体积呈等比数列递减;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要经过分裂间期的生长后,才进入分裂期;人体红骨髓产生红细胞的细胞分裂中细胞体积变化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相似,不同的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要连续分裂,而人体骨髓腔中红骨髓在成年时失去造血能力,即不分裂,只有受到以外后可恢复造血能力。[答案] A

本文已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生物高考周刊2005年第19期)

第五篇: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江忠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讲授新课]

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我们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生物园中种植过菜豆,请问谁能把种植菜豆种子的过程描述一下?

学生: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请同学们读课本91页的资料,并结合我们种植菜豆时的经验,做出假设。

学生: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教师: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学生: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学生: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学生:我不同意上述看法,我认为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和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教师:那么到底我们的假设哪一种情况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 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请大家按照我们课前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时依据我们教材中所给出的方案,也可以设计自己的方案。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小组分工(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做好分工);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的结果,准备组间交流);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负责;实验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然后制定计划。

教师:请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谈一谈本组制定的计划。在教师的引导下,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计划,并总结:

①准备植物的种子,如小麦种子。四个玻璃瓶子分别编号。一个小勺、吸水纸。

②将每个瓶子分别放十粒种子。A号瓶倒入较多的水。③将A、B、D号瓶放在室内,C号瓶放到冰箱内。

教师:计划制定好以后要作进一步的完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完善我们的计划,请大家思考:

(1)在探究中应当选用什么样的种子?

(2)怎样才能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小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 ?(4)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

(5)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研究的条件外,其它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每组实验是否应同时观察。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1)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2)设置对照实验,应将种子分成四组。(3)10~20粒,一粒种子不行,因为,可能其中有偶然因素,使种子不能萌发。

(4)温暖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条件。(5)应该相同,方能保证只有一个变量。

(6)每天观察一次,每组实验应同时观察,方能保证萌发时间相同。学生:老师我想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探究一下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该怎样设计呢? 教师:谁能帮助他?

学生:可以用黑布包裹对照组,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经过大家的讨论和交流对我们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如果认为合理和完善的就可按照方案来实施,并做好观察记录笔记,以备下节课使用。[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植物一生所要经历的阶段,并制定了验证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计划。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在课后一定要注意观察。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教材所给的资料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了假设和验证。同学们都实施了自己的计划,那最终观察的结果如何呢?

学生回答:只有2号瓶中的种子长成了幼苗。(对有不同结果的小组要与其他小组共同分析原因。)[讲授新课]

教师:这个实验结果能告诉我们什么呢?1号瓶说明没有水种子不能萌发。3号瓶和4号瓶呢?

学生:3号瓶温度太低,4号瓶水太多,种子缺少空气。教师:同学的思维非常清晰。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教师:那种子在萌发时,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就一定能萌发吗?

学生:不一定。种子萌发不仅要有外部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有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当一粒种子被昆虫咬坏或储存时间过长已经死亡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此外,种子成熟后,大都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正在休眠时期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一粒种子要想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或长成一株农作物都必须具备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农民为了让他们的产量不降低,在播种前都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一般发芽率要在90%以上才适于播种,否则就会带来经济损失。下面我们还是来探究一下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怎样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在测定之前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不能,应怎么办?

(2)有人说为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发芽率就行了。你认为可行吗?

(3)又有人说测发芽率应当尽量挑选个大、饱满的种子。这个想法对吗?(4)测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怎样提供这些条件?

(5)怎样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各组测出的数据有所不同,请分析原因。测发芽率还要重复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学生讨论,总结:

(1)不能。太浪费,采用抽样检测。

(2)不行,因数量太少不能反映总体真实情况,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带有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3)不对,应随机选取种子,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4)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当的温度。可按照课本93页右图装置取一个直径10cm的培养皿,铺2—3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然后均匀地摆上100粒种子,把整个装置放到温暖的环境中或恒温箱中。(5)按书上的公式计算,发芽率是指萌发种子占全部待测种子的百分率。

教师:现在我们明白了抽样检测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具体实验需要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完成。种子有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后,就可萌发成为幼苗,那么幼苗又是如何发育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动画,观看完毕后我找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学生观看后描述: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同时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给胚根、胚芽和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出种皮,形成根,从而固定植物体,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随着胚轴的伸长露出地面。[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测定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对种子的萌发条件及其过程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更多的有关资料和信息。八.板书设计

(随实验进行,由学生归纳得出)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 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 成熟的胚完整、有活力、度过休眠期

二、测定并计算种子发芽率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突破种皮的顺序:先胚根后胚芽

九、巩固练习

1.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冰冻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 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①低温 ②高温 ③干燥 ④潮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萌发的主要好处是()A.增加水分 B.增加空气 C.提高温度 D.防止鸟吃种子

4.大豆和玉米萌发过程中将营养供给胚的结构分别是()A.子叶和胚乳 B.胚乳和子叶 C.子叶和子叶 D.胚乳和胚乳 5.发育成茎和叶的分别是种子的()A.胚轴和子叶 B.胚芽和胚芽 C.胚芽和子叶 D.胚根和胚轴 6.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 6.种子萌发取决于两方面条件,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玉米和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8.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中,据下列处理分析回答: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处理方法 10粒种子,拧紧瓶盖 10粒种子加适量水,拧紧瓶盖 10粒种子加较多水,拧紧瓶盖 10粒种子加适量水,拧紧瓶盖

室温 室温 室温 低温(1)表中有_________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号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事先就知道2号瓶里具备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那么,还有没有必要设置2号瓶?

答案:

1.A 2.C 3.C 4.A 5.B 6.C 6.自身条件 外部条件 种子必须都是活的、胚是完整的且度过休眠期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量的空气

7.前者是从胚乳中吸收养料供给胚的发育,后者直接为胚的发育提供养料

8.(1)3 2和1,2和3,2和4(2)对照作用 具备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3)有。

下载种子的萌发说课稿(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种子的萌发说课稿(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5.种子的萌发 【教材分析】 《萌发的种子》这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期第二单元第六课时。“萌发的种子”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能够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3、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邱能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

    种子萌发与实验教学

    种子萌发与生物实验教学 河 北 省 乐 亭 县 第 二 中 学:高秀娟(063600) 学生知道种子的结构,但对于如何辨认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很是困难,对于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知识也只停留......

    种子萌发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植物的萌发 (第一课时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掌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方法。 3、培养积极参与种植植物......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

    种子萌发教案(5篇)

    七上: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

    《萌发的种子》教案

    萌发的种子 教学内容: 萌发的种子 教学目标: 1、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知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2、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