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渔夫的故事 教案
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规矩、打捞、铁叉、倒霉、违背、起誓、笑逐颜开、自言自语、披头散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恩将仇报、”等词。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4、品味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5、从分角色朗读对话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点: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品味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5min)方法1.背景故事导入:相传古时候,在阿拉伯有个萨桑王国,国王是一个暴君,每天娶一个女子过夜,第二天就杀掉再娶,杀掉了很多无辜的女子。宰相的女儿想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就主动嫁给了国王,每天晚上给国王讲一个故事,每晚只讲开头和中间,不讲结尾。国王为了听故事的结尾就一次次都没有杀掉她。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了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最后,国王将这些故事记录了下来,于是就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
方法2.收集故事交流导入:请同学们举手发言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民间故事,全班交流分享.2、导语:
在古代的阿拉伯,有一本著名的民间故事集叫做《一千零一夜》,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从课件的图片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全班齐读课题2遍。
二、自读故事,学习生字词。
<1>.在课件中反映阅读要求(2min)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进行分段。
b、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填空。<2>.学习生字词(4min)
1、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a.读课件中的生字词(自读、抽读、齐读、全班分小组开火车)。
b.读多音字。(自读,抽读并组词,齐读)
撒sā 撒网
塞sāi 塞车
sǎ 撒种
sài 塞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3>.整体感知,概括大意(5min)
1、自读课文,理清结构,并用填空的方式来理解文章大意。
2、文章发展过程如下: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回瓶----投瓶入海
三、分析性格(15min)
1、模拟对话、分析人物象
由学生分别模拟扮演渔夫和魔鬼的对话。
请同学们考虑: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在此提问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1)语言描写
(2)魔鬼:凶残、卑鄙、狡猾、愚蠢
渔夫:诚实、善良、机智、勇敢
2、除了运用语言描写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心理描写 如:“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从这里可看出渔夫的自信起来。
文章中,第一次看到魔鬼,渔夫的心理会想什么呢?请大家来说说看。
3、小结:渔夫战胜了凶残的魔鬼,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我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来面对困难。
4.在课件中播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视频,同学们分别扮演白骨精、孙悟空、唐僧,同学们根据人物性格来设计对话,学会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四、创设情境,复述故事(10min)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和表演,认识了渔夫的勇敢、机智、诚实的性格,并领会了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的特点。
1、作业
1.读读记记,练习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2.把故事复述讲给家人听。
七、板书
捕鱼捞瓶 放魔出瓶 诱魔回瓶
投瓶入海
过渡三: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那接下来我们又将从渔夫的身上感悟到什么道理呢?现在我们结组交流讨论一下《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或段落表现他勇敢,智慧这些特点。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生: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师: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感觉渔夫此刻是哪种精神状态?
生:不再惊慌、害怕,而是沉着、冷静。因为他知道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
师: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吧。
师:还有哪些段落可以说明渔夫既勇敢又有智慧呢? 生:第16---25自然段。师:这是通过对话写渔夫用智慧一步步战胜魔鬼的过程,我们现在通过份角色朗读来展现一下这段引人入胜故事情节。生:分角色朗读。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渔夫说什么?
生:渔夫,你用自己的智慧战胜的魔鬼,真是了不起!
师:你巧妙的运用课文中泡泡里的话,说明你也拥有智慧。通过朗读,大家悟出什么道理吗?
生: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师:智慧就是力量,我们只有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智慧是我们成就事业,走向人生成功,完美人生的根本保障。
(二)、再次对比,找出不同点
回读课题,引领学生去寻找不同之处。生:不同点:《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故事,而《渔夫的故事》是阿拉伯民间故事。
师:这些内容你是从何得知的呢?
生:每篇课文的最后都有资料袋,我从那里知道的。师:你是个即好学又细心的孩子,值得大家向你学习!师总结:无论是希腊神话还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都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的璀璨多彩的文化。我们今天学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读书时,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提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日积月累中,会逐渐增强自主研读,自主建构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利用暑期可以打开书籍,进入一个惟美的、神奇的世界,领略这些故事的魅力。
第二篇: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2、了解故事情节,探究魔鬼的本性。
3、懂得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4、根据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大胆设计符合情节发展的不同故事结局,培养创新精神。
5、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认识魔鬼的本质,懂得运用人的智慧战胜魔鬼、战胜邪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每组发一张白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张魔鬼的形象图,并简要说明。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魔鬼的了解认识的程度。然后通过课文有关描写魔鬼外形的录音,引入课文,告诉学生仅从外形来认识魔鬼是不全面的,再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正确认识魔鬼的吃人本质,然后通过设计与课文不同的故事结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深入体会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常识学习
1.题目解说。
2.《一千零一夜》简介。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时期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
二、学习课文
1、初探魔鬼形象:每组发一张白纸,大家商量一下,请小组中画画高手,用简单的几笔勾画一下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形象(三分钟完成),由组长展示成果,并简单说说魔鬼是怎么样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渔夫的故事》里也有一个可怕的魔鬼。课文选自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一篇外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情节曲折,想象丰富,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
现在,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可怕的魔鬼。翻开书172页第二自然段,听课文有关描写魔鬼外形的录音。
2、深探魔鬼本质:课文中的魔鬼和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一样,可怕凶恶。可是我们仅仅只从魔鬼的外形来认识魔鬼是不全面的,下面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魔鬼的本来面目。
结合注解,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研读课文1--15小节,谈谈你对魔鬼的新的认识,并能在课文中找依据,特别是从课文渔夫与魔鬼的对话中看魔鬼的本来面目。
先小组内讨论交流,由组长执笔整理,再在班级里交流。
3、再探伏魔方法:魔鬼是十分的凶残狡猾的,那么这场渔夫与魔鬼的斗争,结局会如何呢?
指名朗读课文16--25小节,其他同学看课文,然后说说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文的结局编得很精彩,但我觉得同学们很聪明,创新能力很强,完全有可能编一个同样精彩,和课文不同的故事结尾。请每个小组同学紧接着15小节开始,根据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大胆想象,给故事另外编一个合乎情理的结尾,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由组长展示小组设计成果,并说明理由。
同学们能不能就刚才几位同学的设计比较一下,看哪个结尾好,哪个更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请试作评价。
三、阅读练习、探究
1.如果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许诺吗?
2.渔夫和魔鬼都要求对方说的简短些,这表现了他们什么心理?
3.课后练习三:你认为原结尾是保留好呢还是删去好?
四、品味积累(课后)
附:
《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说明
这堂课,我采取了三点主要策略:
1、找准教学的起点。
找准教学的起点,这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教学起点过低或过高,必定会导致你的教学失效。《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民间故事,故事情节,语言方面并不难,故事的两个角色中,渔夫的形象也好理解,主要是对魔鬼的形象的认识,学生可能不全面、有疑惑、或甚至错误。所以我这堂课就以研究魔鬼这个形象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要内容。
学生对魔鬼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的,片面的。因此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给魔鬼画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研读从外形到本质来进一步认识魔鬼,最后通过故事结局的亲自设计认识魔鬼是可以被人所战胜的。这样找准了教学起点,教材的处理、教学思路也就清楚了。
2、融入探究性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堂课的教学融入了探究性教学的思想,尝试探究性教学模式在民间故事这类题裁课文的教学中的运用。
这堂课,为学生设置了探究魔鬼形象的主题,从外形、本质和可以被战胜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探究魔鬼的本来面目。由魔鬼的外形引发学生探究魔鬼本质欲望,由魔鬼的凶残狡猾引发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这样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对问题形成解释,在小组中充分表达交流评议,再在班级中展示交流评议,所以这堂课是以魔鬼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来组织教学的。
由于课堂引入了探究性学习方式,课堂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空间、发表个人意见和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所以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活跃,学习变得轻松愉快,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这节课主要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四人小组中,学生讨论魔鬼怎样画,魔鬼本质是什么,故事结局如何设计时,分工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每位同学获得发表意见,展示才能,评价别人的机会。所以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三篇:《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夫的故事》教案1
一、按照“思维递进理念”说教材
初中语文第一册编者在第四、第五两个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之后,安排第六单元“现实和想像——神话、民间故事”,这是颇具匠心的。由观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到了解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特点,借以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它体现了思维递进理念。
《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通过渔夫机智地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地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渔夫的故事》为什么能如此吸引孩子,甚至感化国王?因为它是神奇的想像。如果没有想像,那就没有渔夫和魔鬼这两个艺术形象,也就没有了《渔夫的故事》,甚至没有了文学。反过来,要让初一学生领悟渔夫战胜魔鬼的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觉醒,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和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胜利,也必须借助想像,否则就只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了。由此可见,思维从现实向想像递进,是何等的重要。
二、围绕“现实和想像”要求说目标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
《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继《牛郎织女》之后的第二篇民间故事,学生通过《牛郎织女》的学习,已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因此。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宜为本文教学的技能目标。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根据初一学生好奇、好强、爱幻想、爱表演的心理特点,提出“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等极具想像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像,以达到本文教学的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课文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对话、外貌和心理描写,来刻画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渔夫诚实善良、勇敢机智,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故事通过渔夫这个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魔鬼这个形象,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是本文的教学重点o
“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是本文的艺术特色,也是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初一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学修养等影响,不明确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差异,所以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手法难以理解。他们或把虚构的人事信以为真,或者相反,把艺术形象价值全盘否定。因此,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像结合起来的应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根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说教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鉴赏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初一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初步达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理论,要求我们教学重在指导方法,培养能力,根据学生通过上一课《牛郎织女》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这一实际情况,用鉴赏分析法来教学这篇课文应该是比较妥当的。因为“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原则要求我们:语文能力训练要借助于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要着眼于应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已知的有关民间故事知识指导下,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初步学会赏析未知的《渔夫的故事》,这种方法正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民间故事,故事全属虚构,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构思能力,要让初一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创作手法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达到铺设台阶,化难为易的目的。
四、紧扣“赏析人物形象”的重点说设计
第一步,简介作品,导人新课。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像与作品的想像贴近,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步,复习知识,明确目的。
通过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指导赏析民间故事思路,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有章可循。
第三步,学以致用,赏析课文。
(1)根据“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赏析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概括出“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人瓶”,“投瓶人海”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特点,让学生的想像依托故事情节有条不紊地展开,又使原有的语文知识得以巩固。
(2)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赏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首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有表情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让学生从语言的音韵变化中分辨角色,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具体分析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3)根据“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来赏析语言特色。运用举例分析法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第四步,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第五步,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当堂提出“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解救了魔鬼”、“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等题目,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口述一段话,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开拓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达到由感知想像到创造想像的升华。课后要求学生“话”“表”兼顾地讲述《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附: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立足于现实,富有幻想
完整的故事情节{
开端:捕鱼捞瓶;发展:放魔出瓶
高潮:诱魔入瓶;结局:投瓶入海
鲜明的人物性格{
渔夫:诚实善良机智勇敢(正义)
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邪恶)
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正能压邪
《渔夫的故事》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过程方法: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夸张,情节曲折、生动,很受同学们欢迎。因为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充沛发挥同学的能动性,以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同学的扮演来理解体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是呀这 些故事随同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二、教学达标:
1、了解文学常识: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扮演开头:
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只撒四次 网,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网了什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做撒网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着大鱼了。(做用力拉鱼网状)
4、同学排练。
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进一步了 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做道具。
5、同学扮演。
.每一对同学扮演完,请同学来评价扮演的优点与缺点,让下一对扮演的同学引以为戒。找三对同学扮演较好。
6、教师小结:
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要机智。
三、开拓扩展:
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
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
四、欣赏体会:
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让同学进一步了解在课本的基础上怎样扮演得更加生动,加深对扮演课本剧的理解。
教学反思:当我借助多媒体朗读之后,同学兴趣盎然;当问到:“你对渔夫的印象如何?从何得知?”同学纷纷举手。这篇文章很好指导同学朗读,让同学读出人物的特点。当分男女角色时,同学发挥很好,把渔夫的冷静稳重和机智,恶魔的凶恶和愚蠢充沛地表示出来。缺乏之处:个别差生在朗读方面比较差。声音太小,请他们扮演花去的时间较多。
《渔夫的故事》教案3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夸张,情节曲折、生动,很受学生们欢迎。因为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表演来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2、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是呀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教学达标:
1、了解文学常识: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表演开头:
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只撒四次网,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网了什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做撒网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着大鱼了。(做用力拉鱼网状)
4、学生排练。
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做道具。
5、学生表演。
.每一对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优点与缺点,让下一对表演的同学引以为戒。找三对学生表演较好。
6、教师小结:
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要机智。
开拓扩展:
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
能力延伸:
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
欣赏体会:
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课本的基础上怎样表演得更加生动,加深对表演课本剧的理解。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渔夫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渔夫的故事》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渔夫的故事》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2.3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故事画面或挂图及阅读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
生:《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
板书设计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
捕鱼捞到黄铜胆瓶
放出魔鬼
魔鬼
要杀渔夫
恩将仇报
渔夫
引诱魔鬼入瓶
用智慧战胜魔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撒sā
撒网
塞sāi
塞车
sǎ
撒种
sài
塞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
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2.生小声简述故事。
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体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读思考(给一定读书时间,教师与生探讨)。
3.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组长管理,从参与,教师参与。)
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
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
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
5.读第三意义段。
六、读《东郭先生和狼》,认识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渔夫的故事》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A 案
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下流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B 案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2.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
《渔夫的故事》教案7
【1】《渔夫的故事》
这次执教的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本文是感悟描写作用的好材料。下面就教材理解、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一千零一夜》,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跌宕有致,有较强的吸引力,具有民间故事的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特点。文章开头写渔夫四次撒网,前三次一无所获让读者心情随之一抑,产生疑问。第四次渔夫捞上一个铜瓶勾起读者的好奇,魔鬼的出现,要杀渔夫,渔夫据理争辩,人物之间的矛盾扣人心弦,渔夫的巧设计谋,变被动为主动,制服了魔鬼。全文情节环环相扣,能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
二、说教法
互动性是小班化教育实验的重要原则之一,力求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双向交往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相互评价。为了有效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取了以下的实践:
1、教学中,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是怎样通过各种描写来显现主人公渔夫和魔鬼性格的,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反馈时充分肯定每个小组的努力程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同时评价各小组活动的群体水平,内容有:独立思考质量、参与率、发言率、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互帮互助的程度、遵守纪律程度、活动程序的规范程度。这篇文章情节曲折,而且是通过语言来显现人物性格的,这些内容都是贯穿全文的,学习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启发 ,小组讨论给了学生准备发言的机会。?
2、小班化的教学中重要的一块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中主人公的心理随故事的曲折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基本掌握主要内容后加以整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反馈时可以由汇报员负责回答,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的表演,这些活动都需要双方,甚至多方的合作帮助,这样一种互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实施。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既要有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也在努力通过对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的改革,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思考——讨论——反馈——再思考”的方式。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
点 评
本课是S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课文。赵老师的教学着力突现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她充分利用小班化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所带来的便利条件,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强化有效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双向交往活动,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个人阅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认识运用描写手法塑造渔夫和魔鬼形象的方法。同时设置了独立思考、参与程度、互帮互助等指标评价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的质量。充分肯定每个小组的努力程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激励或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在独立阅读思考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理清渔夫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学生自选的口头表达、课本剧表演等丰富的汇报形式之下,积极的补充、质疑与答疑的全班交流活动之中,学生分享着思维碰撞击出的智慧火花和学习进步的快乐心情。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体会与理解,将课推向高潮。但教学同时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也存在着学生小组活动设计的目的性、过程性不够明确,教学节奏的把握欠妥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点评者 梁平)
【2】渔夫的故事获奖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二是让学习抓住故事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讲故事的方法,尝试着简要讲述故事。三是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特点,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这篇课文在教材安排中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将充分利用课文前面提示语组织安排教学,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充分享受读故事的乐趣并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为学生以后读懂这类故事打下扎实基础。
教学目标
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民间故事曲折的情节概括主要内容,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抓住外貌、语言、心理描写,通过自读自悟,反复品读等方式,体会魔鬼的狡猾和渔夫的智慧,进而明白真正的强大靠的是智慧,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尝试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引出课题,学生齐读。
创设情境:“‘故事大王’闯关”
出示情境题:“故事大王”第一关:读故事,请各位同学默读这个故事,读完后说一说这个故事大概讲了什么一件事?”
二、走近故事,把握主要内容
1.交流说主要内容的方法,2.重点提醒抓住人物、情节,3.把事情说简练。
4.全体学生练说。
5.抽生交流。
6.根据学生交流情况,7.教师板书,8.小结方法:像这样的民间故事,9.我们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就能基本说好故事的大概内容。
10.情境小结:祝贺全体同11.学顺利通过第一关。
三、走进故事,感受人物形象,尝试复述故事
(一)走进故事,抓住外貌、语言描写感受魔鬼形象
出示情境题:“故事大王”第二关:品故事,“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
学习任务分步提示:我们先去看看这个“比渔夫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课文是怎么来写的?快速默读故事4—15自然段,找相关的语句,边读边划,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
出示第4自然段: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1)交流感受。
(2)读出感受。
(3)通过教师引读,感受表达方式:“堡垒、铁叉、山洞”,读着这些词,你感觉怎么样?
(4)看图齐读,随机渗透民间故事特点:用这样的东西来比喻魔鬼,那是因为像这样的民间故事往往融入了人们丰富的夸张的想像。
出示5-7自然段
(1)过渡:刚才我们从魔鬼的外形感受了魔鬼的形象,我们还可以从对魔鬼的语言中来感受。
(2)交流感受。
(3)师生合作读出魔鬼特点。
(4)男女生合作读。
(二)走进故事,抓住语言描写、想像心理活动,体会渔夫智慧
情境对话,交待任务:就在这非常的危急时刻,渔夫又是怎样做的?拿出表格,快速默读课文16到23自然段,想想渔夫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摘录关键词。
(表格内容)
默读课文16到23自然段,想想渔夫是怎样做的,请摘录关键词。
渔夫 想智慧定能战胜妖气
说决心要杀我吗
魔鬼态度坚决
抽生交流。随机填入。
师生合作读出渔夫引的过程。
同桌合作读,感受渔夫的智慧。
师生合作读,教师故意漏下:“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既,更,怎么,绝对不能相信”。
结合表格,想像渔夫心理,体会用词的精妙。
抓住关键词,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方法,尝试复述故事
交待任务,提示方法:可以借助刚才自己填的表格来说好这部分故事。
学生练讲。
抽生讲故事,生生互评,提炼方法:引用原话、转述内容、展开想像
自由练讲
小结过关,鼓励激情。
四、升华延伸,拓展学习内容
提炼主题
1.我们发现今天的故事一直在魔鬼和渔夫这两个人物之间展开,而2.我们的题目怎么是“渔夫的故事”而3.不4.“渔夫和魔鬼的故事”呢?
5.教师随机渗透故事特点:故事往往寄托了人们对智慧、善良、勇敢这些优良品质的追求,6.把握了这一特点,7.可以帮助我们以后更好地读懂这类民间故事。
情境延续,围绕课前提示语,激发讲故事的兴趣
课件出示情境题第三关:请各位同学试着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家人听。温馨提示:尝试用用今天学过的方法,祝大家顺利通过最后一关。
拓展阅读
自然过渡:故事是个美丽的王国,里面的世界非常精彩。我们今天所学的《渔夫的故事》也只是故事王国里的沧海一粟。让我们走进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去感受更为浩瀚的故事世界。
出示“资料袋”,师生合作读。渔夫的故事获奖教案设计
教师小结:大家课外有兴趣的话可以再找这本书中的其他故事读一读,去欣赏一下这朵来自阿拉伯的民间艺术的奇葩。
《渔夫的故事》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
教学难点:
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预习要求:
熟悉故事情节;练习对话朗读。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既然《渔夫的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有哪些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择要板书: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下面老师请问大家的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几个部分?齐答,板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回答,板书:(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2、小结: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
过渡: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稍作思考,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1)喜悦好奇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2)写出渔夫思想的转化,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这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渔夫之所以能战胜魔鬼的根本原因,也使故事情节发生了180度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过渡: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是“语言口语化……”,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五、分析语言特色
指名举例说明。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六、分析“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特色
1、讨论后指名回答:课文所写的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
2、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的胜利则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七、明确主题思想
指名回答: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八、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九、课后作业:“话”“表”兼顾地讲述《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教学实录
导入: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忠,就把王后给杀了。可他还不解气,以后每天晚上都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每次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只得让她活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德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
老师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提写生字词:(同时提醒课代表饭后自习再提写一次)
三、划分段落,抓关键词,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找出各段的关键词,利用关键词组成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四、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回答,板书:(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2、学生(内向型性格同学)复述故事情节: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
五、有表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1、指导学生在读时要有表情(读出重音、语调)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自由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人物描写方法通常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稍作思考,自由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赏析修辞之妙: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较差同学)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较好同学):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6、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六、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先读准题目:道理
2、指名(由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3、复习朗读《说虎》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七、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
1、从二者中选择一个,结合课文进行合理想象,并说明依据点,要写到课堂练习本上。
2、先组内展示,然后班级交流。
《渔夫的故事》原文阅读
从前有一个渔夫,家裏很穷。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去捕鱼,但是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每天至多撒四次网。
有一天早上,撒了三次网,什麼都没捞簦他很不高兴。第四次把网拉拢来的时候,他觉得太重了,简直拉不动。他就脱了衣服跳下水去,把网拖上岸来。打开网一看,发现网裏有一个胆形的黄铜瓶,瓶口用锡封簦锡上盖羲罗门的印。
渔夫一见,笑逐颜开,说道:「我把这瓶子带到市上去,可以卖它十块金币。」他抱敉瓶摇了一摇,觉得很重,裏面似乎塞满了东西。他自言自语地说:「这个瓶裏到底装的什麼东西?我要打开来看个清楚,再拿去卖。」他就从腰带上拔出小刀,撬去瓶口上的锡封,然后摇摇瓶子,想把裏面的东西倒出来,但是什麼东西也没有。他觉得非常奇怪。
隔一会儿,瓶裏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渔夫一看见这可怕的魔鬼,呆呆的不知如何应付。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魔鬼!」渔夫说道,「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你是怎麼钻到这个瓶子裏的呢?」
魔鬼定神一看,眼前不是所罗门,而是一个渔夫,便说道:「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我犯了什麼罪?」渔夫问道,「我把你从海裏捞上来,又把你从铜瓶裏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麼要杀我?」
魔鬼答道:「你听一听我的故事就明白了。」
「说吧,」渔夫说,「简单些。」
「你要知道,」魔鬼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铜瓶裏,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裏。我在海裏呆簦在第一个世纪裏,我常常想:『谁要是在这个世纪裏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一百年过去了,可是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二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裏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可是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三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裏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满足他的三种愿望。』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於是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渔夫,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选择你的死法。」
渔夫叫道:「好倒霉啊,碰上我来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
「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这真是『恩将
仇报』了!」
「别再罗唆了,」魔鬼说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於是他对魔鬼说:「你决心要杀我吗?」
「不错。」
「凭羯竦拿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可以,」魔鬼说,「问吧,要简短些。」
「你不是住在这个铜瓶裏吗?可是照道理说,这个铜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麼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你不相信我住在这个铜瓶裏吗?」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的钻进铜瓶。渔夫见青烟全进了铜瓶,就立刻拾起盖印
的锡封,把瓶口封上,然后学裟Ч淼目谖谴笊说:「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海裏去。」
渔夫的故事》节选自《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也叫《阿拉伯之夜》)它是一部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天方,阿拉伯的古称,夜谭,这里指夜里讲的故事。相传古代阿拉伯有个叫鲁亚尔的残暴国王,每夜要娶一个王后,第二天就杀掉另娶。多少女子惨遭不幸。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女子,自愿嫁给国王。她很会讲故事。第一夜,就使国王听得入迷。故事讲到最动人的地方,天亮了,国王要去上朝,只好留下她不杀,好把故事听完。此后,她就夜夜讲故事。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化而悔悟,不再杀她。《一千零一夜》因此得名。书中的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多彩。有冒险故事、恋爱故事、历史故事、也有寓言和童话,故事的背景很广阔,有的在巴格达,有的在埃及,有的在法兰西,有的在中国。故事既带有传奇的色彩,又富于幻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古代阿拉伯的社会情况和风俗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多少世纪以来,这本故事集一直受到阿拉伯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今天我们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极其生动地叙述了渔夫打鱼,遇见魔鬼,最后战胜魔鬼的经过
《渔夫的故事》教案9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滑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 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于,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
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3、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四、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
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渔夫的故事》教案10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这x间故事学生是非常熟悉的,许多学生都曾读过,但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对人物的简略分析的层次上。这篇文章怎样上出新意,怎样上出深度?我思考了很久,决定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请学生介绍作者,说说他们以前读这则故事留下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概括毕淑敏的散文的大意,使他们意识到经典的文章是常读常新的。在分析人物和主题时,不是架空的分析,而是着眼于文本的研读,在朗读、品味、揣摩中感悟。课堂小结的步骤我也请学生来说他们对文章的新的解读,课后的作业也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布置。
二、课时设计及说明
按照我校目前倡导的情境导学法(将学生的学习置于适宜的思考状态之中,注重教师有效地启发引导。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推动学生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我将本课计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以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为主。
第二课时在“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思想指导下,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使清晰的问题准确,模糊的知识明确,肤浅的认识深刻,从而在反馈矫正中实现课堂的高效。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和合作的方式研读生动的人物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文章的主题。
2、在阅读中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方法,珍视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培养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德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来历。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整体感知
是啊,大家《一千零一夜》非常熟悉,有孩子的地方就有《一千零一夜》,他伴随了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用他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感染着我们。那大家以前有没有读过《渔夫的故事》?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以前读《渔夫的故事》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则故事写了什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研读分析
很好,大家都很熟悉故事情节,那我们现在先来看一则材料——《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这是我国当代一位的散文家毕淑敏的作品,她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看安徒生的童话,喜欢读《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她在不同的年龄读《人鱼公主》有着哪些别样的感受呢?
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准确,从毕淑敏这篇文章中,我们能不能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同一篇文章,会得到不同的收获。这样经典的文章确实是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的。那我们今天又一次重新走入这些经典,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会不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呢?
A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充分的依据填空,并抓住精彩的人物描写揣摩品读,注意关键词句的分析玩味。
渔夫是一个______的渔夫
魔鬼是一个______的魔鬼
非常好。大家刚才细致分析了文中的人物描写的片段,揣摩了人物的心理,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又在同学精彩的发言中重温了这个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渔夫和魔鬼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使人物的形象变得饱满生动的?此处加练笔。
总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把人物写活,写真,必须要抓住其特征,还可以使用到一些修辞。
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B这则故事有个性鲜明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形象的语言,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思索?
4、难点探究:
《一千零一夜》中,故事的原结尾是:渔夫准备将瓶子扔进海里时,魔鬼又苦苦求情,渔夫不答应,后来,魔鬼向安拉起誓,如果放他出来,将要好生报答渔夫。安拉是阿拉伯世界的宗教里的主宰。渔夫这才相信他,便打开了瓶口。魔鬼出来后,果然履行了诺言,给渔夫指出了一条发财之路。这则故事以往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时,也如本课文一样,删去了上述结尾。你认为原结尾是保留好呢还是删去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总结: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就是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一句话有了更深刻具体的认识。读一部经典就像是在和一个伟大的人对话,每一次对话都会让我们有新的收获。
《渔夫的故事》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2、了解故事情节,探究魔鬼的本性。
3、懂得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4、根据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大胆设计符合情节发展的不同故事结局,培养创新精神。
5、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认识魔鬼的本质,懂得运用人的智慧战胜魔鬼、战胜邪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每组发一张白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张魔鬼的形象图,并简要说明。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魔鬼的了解认识的程度。然后通过课文有关描写魔鬼外形的录音,引入课文,告诉学生仅从外形来认识魔鬼是不全面的,再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正确认识魔鬼的吃人本质,然后通过设计与课文不同的故事结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深入体会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常识学习
1、题目解说。
2、《一千零一夜》简介。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时期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
二、学习课文
1、初探魔鬼形象:每组发一张白纸,大家商量一下,请小组中画画高手,用简单的几笔勾画一下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形象(三分钟完成),由组长展示成果,并简单说说魔鬼是怎么样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渔夫的故事》里也有一个可怕的魔鬼。课文选自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一篇外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情节曲折,想象丰富,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
现在,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可怕的魔鬼。翻开书172页第二自然段,听课文有关描写魔鬼外形的录音。
2、深探魔鬼本质:课文中的魔鬼和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一样,可怕凶恶。可是我们仅仅只从魔鬼的外形来认识魔鬼是不全面的,下面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魔鬼的本来面目。
结合注解,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研读课文1--15小节,谈谈你对魔鬼的新的认识,并能在课文中找依据,特别是从课文渔夫与魔鬼的对话中看魔鬼的本来面目。
先小组内讨论交流,由组长执笔整理,再在班级里交流。
3、再探伏魔方法:魔鬼是十分的凶残狡猾的,那么这场渔夫与魔鬼的斗争,结局会如何呢?
指名朗读课文16--25小节,其他同学看课文,然后说说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文的结局编得很精彩,但我觉得同学们很聪明,创新能力很强,完全有可能编一个同样精彩,和课文不同的故事结尾。请每个小组同学紧接着15小节开始,根据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大胆想象,给故事另外编一个合乎情理的结尾,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由组长展示小组设计成果,并说明理由。
同学们能不能就刚才几位同学的设计比较一下,看哪个结尾好,哪个更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请试作评价。
三、阅读练习、探究
1、如果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许诺吗?
2、渔夫和魔鬼都要求对方说的简短些,这表现了他们什么心理?
3、课后练习三:你认为原结尾是保留好呢还是删去好?
四、品味积累(课后)
附:
《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说明
这堂课,我采取了三点主要策略:
1、找准教学的起点。
找准教学的起点,这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教学起点过低或过高,必定会导致你的教学失效。《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民间故事,故事情节,语言方面并不难,故事的两个角色中,渔夫的形象也好理解,主要是对魔鬼的形象的认识,学生可能不全面、有疑惑、或甚至错误。所以我这堂课就以研究魔鬼这个形象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要内容。
学生对魔鬼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的,片面的。因此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给魔鬼画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研读从外形到本质来进一步认识魔鬼,最后通过故事结局的亲自设计认识魔鬼是可以被人所战胜的。这样找准了教学起点,教材的处理、教学思路也就清楚了。
2、融入探究性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堂课的教学融入了探究性教学的思想,尝试探究性教学模式在民间故事这类题裁课文的教学中的运用。
这堂课,为学生设置了探究魔鬼形象的主题,从外形、本质和可以被战胜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探究魔鬼的本来面目。由魔鬼的外形引发学生探究魔鬼本质欲望,由魔鬼的凶残狡猾引发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这样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对问题形成解释,在小组中充分表达交流评议,再在班级中展示交流评议,所以这堂课是以魔鬼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来组织教学的。
由于课堂引入了探究性学习方式,课堂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空间、发表个人意见和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所以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活跃,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这节课主要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四人小组中,学生讨论魔鬼怎样画,魔鬼本质是什么,故事结局如何设计时,分工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每位同学获得发表意见,展示才能,评价别人的机会。所以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渔夫的故事》练习题
⊙收获平台
一、联系上下文,在横线翻译文言句子。
(1)如是者数日。
(2)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二、模拟声音的词叫拟声词,恰当运用它进行描写会产生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请你找出文中的拟声词,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三、作者对猫的感情态度有时明确说明,有时蕴涵在叙述描写中,请你找出有关的关键词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四、有感情有意味地朗读经典文字,可以感受到它的一些难以言传的妙处,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也是获得语文学习之快乐的途径之一。请你阅读下面文字,或找老师或找同学或到网上去找朗诵爱好者讨论如何处理,朗诵效果会更好。然后朗诵几遍,以娱乐自己,感染别人。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它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它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重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渔夫的故事》同步练习
⊙收获平台
一、边阅读文中对魔鬼的外貌描写的语句,边用铅笔绘画,体会特点。
堡垒似的头颅,铁叉似的手臂,桅杆似的腿杆,山洞似的大嘴,石块似的牙齿,喇叭似的鼻孔,灯笼似的眼睛,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
1、描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答:
2、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比喻句说说表达的效果。
答:
二、揣摩下列语句,你觉得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朗读最合适。
1、“我有什么罪过?”渔夫问道,“你要这样报答我?”
答:
2、“好倒霉啊,”渔夫叫道,“碰上我来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
答:
3、“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这正是老话说的‘恩将仇报’了!”
答:
4、这时候渔夫想道:“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于是对魔鬼说:“你决心要杀我吗?”
答:
《渔夫的故事》教案12
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语言的特点,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老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童话故事教学反思讲童话故事教学反思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教案13
一、说教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说目标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
教学难点:
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三、说教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自己读悟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评价分析人物”、“创设情境,口语交际”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既然《渔夫的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有哪些特点?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回答,板书:(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2、小结: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
过渡: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稍作思考,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五、分析语言特色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六、分析“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特色
1、讨论后指名回答:课文所写的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
2、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七、明确主题思想
指名回答: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八、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渔夫的故事》教案14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知道渔夫是做什么的。
物质材料:教学大书1本,幼儿用书人手1本,小图片
活动目标
根据画面前后的联系,理解渔夫四次向金鱼索要礼物的故事情节,懂得人不能过于贪婪,只有付出才有获。
能初步认读简单的符号和文字,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渔夫和金鱼。你们知道渔夫是干什么的吗?他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1~4页),激发幼儿兴趣。
(3)师:渔夫捕到金鱼了吗?老太婆是怎样说的?渔夫会去向金鱼要木盆吗?
2.阅读指导
幼儿自主阅读5~l 5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出示图片l,请幼儿根据图片符号的提示阅读书的第5一l5页。
(2)思考: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几次东西?分别要了什么?
3.理解故事内容
(1)找出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
①老太婆让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哪些东西?一共要了几次?(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2、3中的相应小图)
②渔夫每次去向金鱼要东西,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4中的相应小图)为什么?
(2)师幼共同整理图片(图片5),梳理故事情节。
4.情感升华
(1)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们喜欢老太婆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小结:
老太婆因为太贪心,结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须付出,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
《渔夫的故事》教案15
一、文本解读
《渔夫的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中的经典故事,故事很精彩,情节安排引人入胜,矛盾冲突一波三折。故事中渔夫的智慧,魔鬼的凶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弱小的渔夫能够战胜残暴的魔鬼,可谓邪不压正,让人读后浩气长抒。但这个故事较长,而且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我还是建议略教。
故事大的情节,分三个部分。第一是“魔鬼出现”,这其中经历了:“渔夫打到瓶,打开瓶,魔鬼跑出瓶”这一段中,魔鬼的外貌描写很有特点,作者围绕“凶恶”,用极为夸张的手法写了魔鬼的外貌,值得一读。
第二是“魔鬼呈凶”(恩将仇报)这部分包括“魔鬼逻辑”和“恩将仇报”二个内容,“魔鬼逻辑”是所罗门死了,就要杀人;晚一点被救,就要杀人;因为救了我,所以杀你。这一段需要点一下的是魔鬼说头三百年若得救就要报答别人,可信吗?为什么?不可信!因为他所说的话是魔鬼逻辑,又不是正常人的思维,另外,这一段的关键词是“恩将仇报”这个词一定要理解,并且要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
第三部分是“战胜魔鬼”(邪不压正)。
这部分包括渔夫决心压制妖气,智斗魔鬼,把魔鬼扔回大海。这一部分的关键在于体会渔夫的智慧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建议
这文章的教学要注意长文短教,长文短教首行要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大意,这可以从课题入手。《渔失的故事》讲得是渔夫与谁的故事?渔夫与魔鬼的故事。那么渔夫与魔鬼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呢?学生会发现:渔夫救了魔鬼;魔鬼恩将仇报要杀渔夫;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长文短教还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来教,文章的重点有三:一是渔夫的智慧体现在哪儿?二是魔鬼的凶恶体现在哪儿?凶恶体现在“外貌”与“恩将仇报”的行为上。课文中还有几个词值得关注,即:无恶不作、下流无耻。抓住这几个关键,文章教学就会很清晰。
第四篇:《渔夫的故事》教案的
《渔夫的故事》教案的
1.给文段标上序号,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故事。
2.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了解《一千零一夜》及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
2.掌握从人物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等方面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渔夫勇敢、智慧的个性,培养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的经验。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来。
2.体会人物的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的作用。
同学们,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清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这就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由来,又名《天方夜谭》,它包括了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时代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朗读辅导:探讨渔夫“喜悦惊奇——胆怯害怕——机智沉着——坚定勇敢”和魔鬼“恐怖胆怯——忘恩负义——得意忘形——反悔说谎”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读出众多“?”“!”的语气。
渔夫的“简单些。”——胆怯、急切的语气。
魔鬼的“问吧,说简短些。”——不耐烦的语气。
1.复述渔夫的故事。
2.探究情节结构曲折的特点:
开端:捕鱼捞瓶,好奇开瓶。
发展:放魔出瓶,生死较量。
高潮:诱魔入瓶,斗智斗勇。
结局:扔瓶入海,战胜魔鬼。
设计意图:一是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复述故事的能力。二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训练学生总结归纳、简要概括语言文字的能力。
“从前有一个老渔夫,靠打鱼谋生,供养一家五口。他每天照例只打四网。”“渔夫一见,喜笑颜开。”——贫穷、善良。
“渔夫对着这么可怕的魔鬼,愣着不知如何是好。”——意外、慌张、胆怯、不知所措。
“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诚实、善良。
似的头颅,似的手臂,似的腿杆,似的大嘴,似的牙齿,似的鼻孔,似的眼睛,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
让学生勾勒魔鬼的形象,体会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魔鬼的凶恶面目的作用。
同时强化记忆排比句的顺序:头→手→腿→嘴→牙→鼻→眼。
魔鬼杀掉渔夫的原因讲得貌似有理,如果前三个世纪有人救了他,魔鬼会兑现他的承诺吗?——不会,因为魔鬼的凶残邪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凶残狡猾,恩将仇报。
“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对渔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渔夫机智的一面,人一定能战胜邪恶。
“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慢慢地钻进胆瓶。”“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体现了魔鬼的愚蠢、卑鄙的性格特点。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渔夫等青烟全进了胆瓶,就迅速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骗鬼!”“我要把你扔到海里……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待一辈子不可。……我还要……叫所有的人……立刻……让你永远……直到……”——体现了渔夫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嫉恶如仇,正义压倒了邪恶。
课文题目改为《渔夫和魔鬼》好不好?——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主人公角度去思考,并且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功力,并朗读巩固。
任选一题,续写渔夫的故事:
1.《渔夫回家》。
2.《魔鬼向善》。
渔yú夫 锡xī封 撬qiào起 魔mó鬼 耸sǒnɡ 桅wéi 吻wěn
啰唆suō 弥mí漫 丑陋lu 宝藏zànɡ 塞sāi满 披头散sàn发
【渔夫】打鱼的人。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
【下流无耻】卑鄙龌龊wchu,不知羞耻。
【弥漫】充满;布满。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也指矿产。
【啰唆】繁复。也作啰嗦。
【口吻】说话时的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口气。
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一个无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请同学们课下收集、阅读《一千零一夜》。
1.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是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揣摩语言是教
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读出不同句子里众多的“?”“!”的语气,使对话有声有色。在课本剧表演中,曲折的情节和人物鲜明的对话更能激起学生观与赏的兴趣,愉悦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拓展写作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使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这是本课所得。
2.故事中的大善大恶往往是贴了标签的,学生容易总结和归类。现实生活中的小善小恶容易忽视,或识不透伪善,能熟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做行却不以为然,同恶势力做斗争的胆略和经验还不足。这是课中应该联系实际所加强的品行善恶的教育。
第五篇: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夫的故事》教案
黄晓慧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笑逐颜开”、“披头散发”、“倒霉”、“恩将仇报”、“起誓”、“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理清文章脉络,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ppt。【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面对宙斯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没有害怕和屈服,他的勇敢和献身精神真让我们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是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她又被称《天方夜谭》,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造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它有两百六十四个小故事组成,我们熟悉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都是出自于这本故事集,希望同学们课下有机会去读读这本书。
下面我们默读课文去看看渔夫和魔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检测:
1、课文读完了,相信词语你们也一定都掌握了!下面自由读这些词语!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到底会不会读这些句子?(开火车读)(齐读两遍)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你们会用吗?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有感情的来读一读吧!
2、我们不仅会读词语了,还会用词语了呢,那你们知道渔夫和魔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贫穷的渔夫到海边捕鱼,无意间捕捞到一个胆瓶,打开一看,是魔鬼。渔夫救了魔鬼,魔鬼却要杀死渔夫,最后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个成语概括故事内容。板书:渔夫 魔鬼 恩将仇报
二、感知课文
课文就是讲了这样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善良的渔夫救了魔鬼,魔鬼却要杀了渔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快速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预设:
1、1)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所以我叫你选择你的死法。
正因为渔夫救了魔鬼,所以他才要杀了渔夫,看来魔鬼还是说话算话的。只可惜渔夫不是四百年前救了它,要不他就要发大财啦!可是你们都相信魔鬼的话吗?为什么? 生回答:(两个学生)板书 无恶不作 狡猾
2)同学们我们再注意一下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揣摩一下魔鬼的语言,看看你有什么体会。(也可相机板书)3)多么凶恶狡猾的魔鬼啊,谁来读读魔鬼的谎言,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它的凶恶与狡猾。
2、杀就杀吧,魔鬼还要找一个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来!面对这样一个狡猾的魔鬼,渔夫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快速读读课文.1)生读句子,(这时候渔夫想到:“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你缺乏战胜魔鬼的勇气)
2)谁还愿意再来来读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考虑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并板书:自信 聪明
3)从这句话的哪个词中你还感受到了渔夫的自信和聪明,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聪明的渔夫他心理是这样想的,那他又是怎样对狡猾的魔鬼说的呢?
生读句子,难道渔夫真的不相信魔鬼可以缩进胆瓶里吗?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大屏,再齐读!狡猾的魔鬼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又回到了这个胆瓶里,聪明的渔夫面对如此强大的魔鬼他没有胆怯,他用智慧战胜了魔鬼。
三,感知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文能把渔夫和魔鬼写的如此形象生动,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从中你感受的了什么?(板书)
外貌描写: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凶残)
这是对魔鬼的外貌描写,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和夸张)
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时候渔夫想:“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自信、聪明)
动作描写: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地钻进胆瓶。(渔夫的聪明、魔鬼的愚蠢)
语言描写:
1、于是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凶恶)
2、“魔鬼!”渔夫说道,“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狡猾)
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方法来刻画渔夫和魔鬼的形象,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这样的写作手法。
四、小练笔
渔翁在打鱼的过程中捞起一个胆瓶,本想将铜瓶换成金币贴补家用,哪料打开瓶中却冒出一个魔鬼,渔夫见到魔鬼由高兴变为恐慌,又由恐慌变为镇静,最终用智慧诱使魔鬼钻入瓶中,收服了魔鬼。渔夫到底有没有将装有魔鬼的胆瓶扔入大海呢?展开你的想象,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试着给故事写一个结局:
五、总结
渔夫和魔鬼的斗争,最后以渔夫的胜利而告终,中国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也与这个故事啊如出一辙,课下有机会找来读一读。渔夫和东郭先生都是正义力量的代表,而魔鬼和狼都是邪恶力量的代表,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正能压邪,邪不压正!
2014年6月12日 黄 晓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