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
一、说教材
《顶碗少年》是第一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是感悟生活。主要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文章主题鲜明,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顶碗少年》能吸引学生,因为它情节虽简单但波澜起伏,尤其作者对少年的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适宜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所以,本文不仅适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引导积累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二、说目标
教材研读透了,该确定教学目标了。我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关照: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二是学段教学目标,三是单元教学目标。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阅读要求是:指导朗读、默读。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其次,本册的阅读要求,一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二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另外,本册教材第一组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据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4、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我把“把握主要内容,懂得人生哲理,学习表达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三、说学情
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过失败的体验,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但他们对 “惊心动魄”的感受与理解可能不是那么深刻。这是上课之前我们就充分估计了的。另外,怎样在学习体验的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学习表达方法也是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
其实,学情的估计也仅仅是预测而已,毕竟没有事先充分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的起点到底在哪里。且待上课时去发现,去调整。
四、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情感真挚、强烈,容易使人受感染、被熏陶,但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并不容易。怎样突破难点?我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做充分的教学准备。首先是教师准备,研读教材,精选阅读材料。其次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二是选择适合的学法与教法。学法上突出以读为主——理清顺序初读,直奔重点再读,细节感悟品读,角色想象朗读,细节描写范读。教法上采取了四个策略:
1、读题想象创情
在教师激情导入板书之后,让学生二读课题,边读边在脑中闪现文中精彩画面,并指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为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和课中的情感体验作铺垫。
2、咬文嚼字启情
语言是有温度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体现表演“惊心动魄”的场景、细节,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于细微处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3、角色体验入情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其背后有无穷的韵味。要赋予语言鲜活的形象,使其充满生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悟丰富美好的情感。读了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顶碗少年,站在这里表演,你是什么感觉?
4、想象朗读表情。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着我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
(一)、揭题反馈,把握主要内容.此环节首先借单元导语导入,板书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齐读课题,结合课前的预习想象画面,描述画面。对课前的预习进行检测,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学习。然后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内容,点拨学法。
(二)、直奔中心,初识表演之惊心动魄。
一是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作者评价表演的话,引导理解“惊心动魄”,在追问的基础上自然引出课文2—7自然段的学习。
(三)、聚焦细节,体会表演之惊心动魄。
在学生默读2—7自然段,找重点、品细节、谈感受、读片段的基础上,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四)、想象、写话,获得人生启示。
此环节虽短,但很重要。在这个环节教学之前,我给了一个铺垫:引导想象老者的话。再让学生联系开头与结尾,认真读,读出体会。人生启示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六、说反思
回看教学流程,把握一个“情”字,勾画一根主线,牢记四个目标,抓住三个细节,课中有悟有读,教学上有细节有“粗节”。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上也生成了一些精彩。上完这节竞赛课,我想了很多,现将自己的教学感受与各位同行分享。
1、精心预设,分步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怎样在各个环节去落实?我是这样做的:课前20分钟预习解决课文读正确的问题,纠正相关字的读音;课上读悟环节多种方式读,体会与读齐头并进。如此,第一个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表达吮吸”在第一个教学环节落实,“懂得人生哲理”在第四教学环节落实。第三个教学环节主要达成第三、四个教学目标。
另外,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虽然教学目标照搬教学参考时写的是“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实际教学时,并没有牵引着学生往“失败乃成功之母”上靠,重在获得人生启示。
2、创新读题,搭设把握主要内容的阶梯
把握主要内容是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直接让学生说,效果不好。“要素串联法”无疑很方便。但在这样的竞赛课里,如何体现?难度大。我根据学生实际,在“要素串联法”中加入画面想象的因子,让学生两次读课题,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精彩画面,为学生搭了一步台阶。
第二篇:顶碗少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顶碗少年》。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顶碗少年》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第十二册第一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单元。课文讲的是顶碗少年在经历两次顶碗失败后,但他没有放弃又重新开始,最后成功了的事。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本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四、阐述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点拨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所学的内容。
2、以读代讲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3、重点词句突破法 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体会顶碗少年不怕失败、敢于拼搏的精神。
五、指导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我采用了以下学法:
1、多读感悟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并领悟语言魅力,诱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2、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带着一个个任务去思考讨论,相互合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开始。在上课开始我先播放一段杂技表演的视频,这样导入新课,一下就把学生带到课文中,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引导学生读文探究。通过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知道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3、品读语句,交流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紧扣重点字词感悟文本。品读时,我又重点带领学生感悟第一次表演,通过扣词——自悟——自读,从少年、碗、观众三方面感受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特别是“屏住气、目不转睛、忍不住”等词,学生感悟深刻,想象丰富,有的抓住少年的动作,有的抓住少年的神态,一一感悟到了少年表演的惊心动魄。
4、理解含义,感悟哲理
先让学生说说:顶碗少年给了作者怎样的启迪?然后让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总结拓展,延伸课外
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说一说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安排了两道练习:①让学生搜集名人励志的名言,进行交流。②你还了解哪些在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七、板书设计
因为课文情节简单,内涵深刻,所以我采用了抓重点词句的含义的板书方法,让学生对顶碗少年的内心活动变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附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三篇:《顶碗少年》说课稿
5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顶碗少年
我是语文()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顶碗少年》,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写了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失误了两次,但他不灰心,仍然继续表演,终于取得成功的故事。作者用细腻感人的笔触赞颂了少年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精神。整篇文章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要完全透过文字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还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优雅 ”“不知所措” 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少年三次表演时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难点定为: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所以开课伊始,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从“失败乃成功之母”导入,让同学们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说说,告诉同学们我们都要坦然面对失败。并顺势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我将让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的几次顶碗过程,画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这一认识,我将根据上一环节学生的反馈交流,引导学生先品读少年的第一次表演,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灵活”、“惊叹”来感受少年表演时的精彩。再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失误后观众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引出对“台上------向观众鞠了一躬”这句话的品读,让学生读读、说说,引导学生抓住“歉疚”、“不失风度”来感受少年第一次失误的沉着、镇定,让学生读,读出那份沉着、镇定。再引导学生品读少年第二次表演时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音乐又响起来到碗又掉下来了”引导学生抓住“轻松优美,陶醉”再次感受少年精彩的表演。然后通过过渡语,正当人们以为这次表演成功时,碗又掉下来了,此时,“场子里一片喧哗到他有些不知所措”,引导学生抓住“呆呆地,不知所措”,来感受少年惊慌的心里活动,并通过读,读出少年的不知所措,接着我还通过过渡语,正当少年不知所措时,一位白发老人上来了,让学生齐读,“他走到少年面前到不知说了什么”,让学生想象这位老人可能说了什么、引出“少年镇静下来到向观众鞠了一躬”,这句话的品读,让学生读这句话,让学生说说此时少年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面对这种情况呢。以此让学生感受到不怕失败,毫不气馁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少年的崇拜之情,并带着这份崇拜之情读一读课文的五,六自然段,也就是少年的第三次表演。最后我还通过过渡语,在以后的岁月里,当作者每每想起顶碗少年那一夜的演出,总会有微微的激动,让学生齐读“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让学生说说那一叠碗实际上代表的是什么,帮助学生联系少年三次表演变化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再读这句话,把少年面对失败不气馁像作者一样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课文上到这儿,我设计这样一段结束语;同学们,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顶碗少年那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精神所折服。真心希望你们都有这样一颗心,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不怕困难,永不退缩。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格言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我是按文章的主题线来设计的,该板书力求简洁清晰,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对文本有所感悟,有所思。
5、顶碗少年
失败﹢坚持
=获得成功
失败﹢不放弃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第四篇: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勇于面对失败的名言警句。整体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的,能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带着问题,通过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并悟出作者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受到启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明确学习目的。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3~7)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①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②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③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关爱和鼓励。(5)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三个句子。【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这既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也是一场充满理解、关爱与支持的表演。懂得成功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作者在开篇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这件事,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这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示!【设计意图】
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设计意图】
引导积累词语,学习运用。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惊心动魄的表演 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成功 惊心动魄的拼搏: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第五篇: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说课稿
城关四小:马丽萍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说学情】
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说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说预设】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说教学过程】(略)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城关四小:马丽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4.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指名学生回答。师: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表演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师:读了课文,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作者看了一场()的杂技表演吗?
生: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师:那么课文中的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这一次表演的总体评价呢? 生:这真是场一惊心动魄的拼搏!师:那么惊心动魄和拼搏各是什么意思?生解释
师:那么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几次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3次)“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是怎样描写这三次表演的呢?默读第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找出能体现“惊心动魄的拼搏”的词句。并把你体会到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全班交流: 师:第一次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生:“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师:同学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描写,可以间接衬托出想要描写的人或事物,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作者既写了少年精彩的表演,又写了观众的反应和碗,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到。接下来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第二、三次的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生:第二次表演:“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师:第一次表演的失败了。如果你是那会少年,你是怎样的心情? 但是少年却很沉着,不慌不忙。
师: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有些观众失望了甚至轰少年下场。假如你是那位少年,你是怎样的心情?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那么用你的感受读一读你找到的这些语句。
生:第三次表演: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当少年成功的完成了第三次表演,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学生回答。师: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读读第三次杂技表演过程的语句。师:顶碗少年最终获得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生:少年具有不怕失败的精神和老者的鼓励。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指名学生回答。
生:“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我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师:是的,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师: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师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六、板书设计:
19、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上课的时候,我从“惊心动魄”入手,边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同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之为拼搏,你认为是什么的拼搏呢?”有些学生的回答让人满意,有的说是顶碗技术的拼搏,有的说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说是心理素质的拼搏!总之,孩子们认识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一场拼搏,一场较量!这场拼搏可以让顶碗少年受益终生!然后是引导孩子们展开写话训练,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后带着孩子们去体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