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大师致敬----临摹梵高《星月夜》
向大师致敬------临摹梵高作品《星月夜》
课题:向大师致敬------临摹梵高作品《星月夜》 课型:绘画实践课 课时:2 教学目的:认识和学习梵高的绘画语言;
感受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 体验色彩绘画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生临摹《星月夜》,学习梵高的绘画语言
教学难点:如何借客观世界的物象去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绘画实践体验
教具:课本、背投图片、教师范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吗?(鼓励学生思考、回忆)
出示梵高的作品图片讲解梵高作品的个性化艺术语言,点明本节课的课题:向大师致敬------临摹梵高作品《星月夜》
(二)讲授新课(主要内容提要)
板书课题:(略)
1、教师通过梵高作品带领学生认识画家独特的绘画方式,表达情感的手段。
《星月夜》赏析:梵高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对世间充满了激情和爱。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然而这种幻象,是用准确笔触造成的。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教师出示用油画棒临摹的《星月夜》范画,示范用油画棒如何表达作品。
对学生的绘画实践提出要求:用流动的笔触、和谐的色彩、动感的画面,体验梵高心里的星空,感受画中所隐含的是焦灼和不安。
2、学生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教学评价:课堂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
4、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谈绘画实践感受。
第二篇:梵高《星月夜》赏析
形式美 + 意境美 = 完美
——梵高《星月夜》赏析
姓名:XX
院系: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2班
学号:B080901062 文森特﹒梵高(1853—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一生短暂坎坷,历经磨难,极富悲剧意味。他24岁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如《钱与穷人》、《蒙马特的风车》、《农夫与田》、《精神病院的庭院》及《向日葵》等等。但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红色田园》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画。他只能长期依赖弟弟提奥在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最后,这位天才式的画家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孤独、贫困的一生。他自杀身亡前留下一句话:悲伤会永远持续下去!他的这种不安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他的作品中。
在梵高的画里我能清晰地看到后印象派的影子。后印象派是相对于印象派来说的,梵高刚开始也是学习印象派的,后来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20世纪东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在梵高的画里我又能清晰地看到日本浮世绘画派的影子。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以描绘市民生活为主的风俗画,作品大都线条简练流畅,色彩鲜艳、醒目,画面具有装饰性特色。梵高本人就偏爱于浮世绘,深受该艺术的启迪。
《星月夜》是梵高的油画名作,总体看来,是一幅风格独特、强烈的主观情感的作品,画家以奔放的类似火焰般的笔触,描绘了夜空中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星云等共存的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因为月朗星稀),但却在虚拟的世界中创造了让人为之震撼的没的享受。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迷茫、烦闷、动摇地在夜空中放射神秘的色彩。又像现代人燃放的烟火,漂浮在夜空中、脑海里„„
从油画本身的笔触、造型、色彩和线条来看,《星月夜》无论是在形式上和意境上都是典型的梵高特色。
在笔触上,无论是天空翻卷的漩涡状星云,还是天空下的植被、山坡及近景的灌木丛,梵高都用一些厚重的、条状的、散涂的颜色一笔笔的排开,笔触和笔触间不加融合。这种方法是受到了印象派的启迪,但是,梵高却涤尽了印象派那种优雅轻松之感,进而加进了自己的力度和厚度。
在造型上,为了强化自己的精神,梵高加强了创作中的主观作用。他让一切事物在他眼中都依照自己的性格和要求发生轻微而有力的扭曲和变形。如火焰一般的灌木丛,如大海中的漩涡一样的星光和月光,都是现实中不曾有的,这都是画家本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中的物象。
在色彩上,补色、纯色是梵高从印象派那里据为己有的用色方式。但是印象派那种温柔细腻、软绵绵的色彩,在梵高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深刻有力的呐喊,一种无以言表的精神的颤动。这主要是受到浮世绘画派的启迪,尤其是受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影响,色彩鲜艳、醒目,在《星月夜》里,造型已经不是梵高的目的,其唯一的目的就是色彩,追求象征着光辉、生命和永恒的神秘色彩。
线条也是梵高最经常运用的语言。同样,梵高的线条也受到浮世绘画派的启迪。画中呈现了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得画面呈现出炫目的奇幻景观。
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星月夜》是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完美结合。一幅画里两个世界——
我看到了这些熟悉的客观世界的印象:繁星、明月、山峦、枯树、房舍以及色彩,这在我们的身边很容易一一识别,任何人都能逼真地体会到它们的存在;同样我又能清晰地看明那个抽象的主观世界。从中我了解了梵高那个少为人知的孤苦心灵,我读懂了那个不甘于向苦难命运低头的抗争„„
一幅画里动静结合——
动:梵高的画面里一切生命都在悸动,11颗大小不等的星辰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从天际的云到田垄的沟,从人家到篱笆,从麦穗到野花,都在互相呼唤,在招手,甚至天在转,地在摇,似乎时间也在这里被加速,这一切都缘于画家的心在燃烧。画家用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柏树就像是地壳下和火山中喷射出滚烫岩溶的烟尘一样,那此起彼伏飞星云,形如流水的曲线,像是一个个音乐的音符,柔和细碎的纹理,笔触轻快,色彩有的明亮,有的暗淡,高大的柏树又像是那海底下的海带,在那美丽海底世界中随潮流摇曳,仿佛它没有什么主心骨,像是支撑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流动的潮水,任它摇摆,无可奈何,不,大画家用那复杂、强烈、冲动情感的笔触描绘出那星云和柏树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篝火,正在奋发向上地燃烧着、抗争着,仿佛在告诉人们永不放弃的希望与梦想。
静:其画面所有的用笔都又有相对静止的倾向。前景中的枯柏树,远景中的房舍、梯田及叠嶂的山峦,这一切相对静的物象都在与绝对动的物象中形成一种特别的不规则、不平衡的视觉冲击力。
在这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动静结合的名画里,我不仅间接体会到了梵高所处的那个时代,而且也让我切身感悟到了梵高凄苦的人生:那一切归于宁静的村落和忧伤孤独的柏树连同骚动彷徨的星云像是风暴就要来临。此时的星空深处更显出了迷人的风韵,一如人生的坎坷与颠簸。梵高的艺术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托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尽管梵高的艺术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却受到了20世纪现在艺术家们的青睐,尤其对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是啊,那无边无际、变幻莫测星月夜,曾有多少人神往,又有多少人望而却步,想到明天即将要开始新的生活,心中的豪情不禁而起,我浮想联翩,记起了曾看过的普希金的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冷静。相信吧,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心永远憧憬着未来,现在却是阴沉,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将变成亲切的怀念!”
我从学画时期起,就喜欢梵高的作品。他几乎每一幅作品都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我想这吸引力除了来自其绘画本身的美除外,更多的是由于他火热的心与对象结成了不可分 割的整体,能打动人的心灵。形式美与意境美在梵高的作品里得到了自然的、自由的和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与静物中更是如此。我能用心灵捕捉到。此刻的我更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美好的愿望,在浩瀚无尽的苍穹中遨游,与梵高在这绚烂的星空世界里一起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第三篇:作业一(色彩大师作品临摹)
作业一:色彩大师作品临摹
按照指定印象派大师作品,进行临摹练习。【关键词】:感受、认知、光源色、环境色 【重 点】:对光源色和环境色的感受 【难 点】:对光源色和环境色的认知 作业要求:
1、规格样式:数量1张;完成后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2、质量要求:能对色彩充分感受及大胆尝试;强调对光源色和环境色处理的感受与认知,色彩再现关系准确;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3、要求时数:课上2学时 作业进度:
第7周后两节做作业。
下次课前两天学委收作业送办公室,打分,不合格作业打回去重做。
第四篇:向五四青年节致敬
向五四青年节致敬
朝气蓬勃的人;
青年,我的中国。
我要用呐喊,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
我要用热血,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
年青的中国,奔流的中国,我的中国。
爱国有罪吗?
可你们面对着卖国贼的屠刀;
爱国有功吗?
可你们很多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的甜美,啊!
中国的龙,中国的长城,中国的黄河,中国的青年,我年青的中国啊
一九一九的青年已过,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她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休的光辉。
五四青年节
青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
朝气蓬勃光芒万丈。
是一颗颗出土的向日葵
永远的向着太阳
太阳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
望你们一代比一代强。
青年是未来的接班人
盼你们茁壮成长。
青年是千千万万盏灯光
祖国的明天等待着你们照得更亮
青年是国家的柱石,国家的栋梁
各行各业都靠你们去争创
前人的事业靠你们去撑掌。
前人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
你们是一张银白色的纸张
可画上最美好的图画
写上最秀美的文章
青年是千千万万颗宝石
像天空的星星一样明亮
不管放到哪里都会
晶莹夺目闪闪发光
青年跟着前人指明的航向
勇往直前把人间建成美丽的天堂
青年是无数的螺丝钉
哪里需要哪里拧上
用先进的知识把头脑武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锻炼身体永远健康
身体健康能走四面八方
有健康的身体没有丰富的知识
好像鹦鹉缺了翅膀
有满腹锦纶没有好身体
好像鱼儿缺水不能游浪
青年你们是和平年代生长
要经风雨见世面,在艰难困苦中锻炼成钢
去实现前人的宏伟理想
青年你永远永远地跟着共产党
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向五四青年节敬礼
青年,朝气蓬勃人;
青年, 54青年节诗歌朗诵稿
我中国.我要用呐喊,抖掉那附着大好河山上污泥腐瓦;
我要用热血,融化那将要凝冻江河湖川.年青中国,奔流中国,我中国.爱国有罪吗?
可你们面对着卖国贼屠刀;
爱国有功吗?
可你们很多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甜美,啊!
中国龙,中国长城,中国黄河,中国青年,我年青中国啊------
一九一九青年已过,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她永远记中华民族丰功碑上,闪着不休光辉.五月畅想――献给“五四青年节”
春风如意,我带来草长莺飞,翠堤柳浪
春风和煦,我带来大地蓬勃,鲜花怒放
只为这一刻,我们心潮澎湃,心海荡漾
只为这一刻,我们思绪奔涌,激情飞扬
沿着一条历史长廊
光辉历程波澜跌宕
跨越一道岁月时光
青春彩翼临风翱翔
八十七年风雨兼程,我们历经沧桑
八十七年斗转星移,我们不改志向
五四”抒怀
青春有几时?
这里问同龄。
欢聚“五四”佳节
举杯抒豪情。
高举先烈旗帜,投身经济建设,迈步新长征。
迎着风浪走,潮头展雄风。
搞改革、奔“四化”
伟业红。
强国富民,亿万青年是精英。
莫怕征途险恶,别惧道路曲折,有志事竟成。
携手共奋进,未来不是梦。
第五篇:向优秀致敬
向优秀致敬
——向陈温福院士学习
2009年,在我刚踏上沈阳农业大学的时候,陈温福三个字就成为了我们沈农学子身上的光芒,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之子——直穗水稻的缔造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太多的喜讯接连而至,向优秀致敬,向陈温福院士学习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为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向陈温福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建立当代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爱国爱校、崇尚先进、诚信科研、积极创新、甘于奉献、互敬互爱的和谐校园氛围,凝聚当代大学生自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生物学院团委号召全体师生向陈温福原始学习,在4月17日,开展了全体部长级以上学生干部交流向陈温福院士学习的心得体会。
陈温福院士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是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多年来,陈温福院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水稻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他所领导的东北超级稻研究课题组在超级稻育种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已居国际领先地位。近十年来,项目组共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优质超级稻新品
种16个,仅在东北稻区就累计推广14721万亩,增产稻谷83.11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4.67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不仅如此,作为博士生导师,始终站在学科前沿,为所在学科的研究生主讲学位课,传授新知识,并引领学科的研究方向,并带有博士后8名、博士23名和硕士48名。
陈温福院士1979年毕业于我校农学专业,1980年至1987年师从著名水稻专家杨守仁教授攻读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市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奖励2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培养硕士58名,博士30名,博士后8名;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52篇被SCI和CSCD收录,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辽宁省科技功勋奖,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温福老师是我校首位“土生土长”的院士,他的奋斗历程与学校的发展步伐紧密相联,他的卓越成就是我校办学六十年的重要成果。开展向陈温福老师学习活动,对于我们沈农学子树立为祖国强盛、国家富强而勤奋学研远大理想和如何走健康成长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学院的学习心得交流会上,在对陈温福院士的事迹认真的学习后,大家感慨道,陈院士的事迹不仅在于他为我国水稻的的发展做出来巨大的贡献,还在于他对学生人生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放弃了英方的挽留,毅然回国,就是一种爱国的情怀,是当代人学习的楷模。现在社会趋于利益化,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所以应该从学生教育开始,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爱国!当然,陈院士在治学上也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更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在现在大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方式—“临时抱佛脚”考试前把老师的复习材料看一遍,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只是灌输性的记忆,而没有深刻掌握和理解,所以很快就会遗忘使得新旧知识不能很好地连接,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觉得四年的大学什么也没学到。所以普及治学态度,是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相信只要我们有着严谨的治学,求学态度,无私为祖国奉献的决心,我们必然会为社会,为祖国,甚至为全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深层次了了解陈温福院士的经历和工作作风,我院宋宇同学专门来到了沈农水稻研究所请陈教授的学生讲解他们眼中的陈院士。为了筛选出高产株型,他每日在田间一株一株地检查。二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假日,都被他将光阴挥洒在了大地上。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和艰苦劳动是陈教授最值得敬佩也是我们最该学习的精神。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执着热情和踏实作风才造就了北方水稻研究的奇迹。环顾左右,也正是这种对待理想的执着和永远不会随
时间流逝而褪色的热情才造就了一个个神话。唯有那些拥有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梦想的人,才会拥有不向多变的现实而低头的生活!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对于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而言,能否敢于大胆提出科学合理的假设;能否拥有敏锐机警的判断;能否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来支持我们的假设和判断;能否有坚定的信心来坚持这种判断;能否有执着的信念在孤立无援时一往直前毫不动摇!
向楷模学习,向优秀致敬,通过对陈温福院士先进事迹的学习,不仅让我们钦佩陈温福院士在科研学术上的造就,更让我们钦佩他在教书育人上的坚持与认真。在通往科研成功的大路上,太多人急不可耐,不能够安心于科研,而陈温福院士却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和挥洒在了他热爱的那片土地上,这正印证了那句,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在陈温福院士名字的背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和刻苦专研。倍感今朝的努力尚且不够,便有股力量在胸中澎湃,今朝奋起,尚且不迟!宣传部安俊学部长曾这样形容陈温福院士: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就像是一只勤劳的蜜蜂,尽情奔忙在浓香的花丛之中。那么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更待何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