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弊端及对策研究(5篇)

时间:2019-05-15 05:0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弊端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弊端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弊端及对策研究

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弊端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会计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会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会计实训教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业务流程,使学生更早的接触到职业化的相关训练,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就我国目前高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发展来看,情况并不理想,高校会计实训教学还存在种种弊端,本文就针对高校会计实训教学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会计;实训教学;弊端;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社会上更多的是需要创新和实践能力都具备的会计人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实习单位是很拒绝接受实习生去单位接触财务信息的,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就只能在单位负责一些最基础的财务工作。因此,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这其中又产生了种种弊端,下面就针对其弊端及其对策进行分条研究。

一、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

1.没有合理设置实训教学课程,学校没有做到足够重视会计实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通病,这就使得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不好,没有引起学生和老师的足够重视。大部分的高校对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实务》等等,只设置理论教学学时,没有或者很少设置实践教学学时。但是这些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只有通过实训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熟练掌握知识。

2.没有完善的会计实训教学内容和会计实训教学过程。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老师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就使得部分老师只是照搬课本中的理论或者案例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没有融入个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这就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化、重复化,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就使得教学的质量很低,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会计实训知识。比如说,老师在对重复的案例进行实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充分体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实训教学的角色很少分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相互之间的审核和牵制;另一方面,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而没有充分体现会计的职业判断力,忽视了审核、监督过程,没有使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3.青年教师占教师人数的大部分,即缺乏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师。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能够保障高校会计实训教学顺利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的高校会计教学,都缺乏这么一个重要的师资队伍。其中,很多高校从事会计教学的老师,仅仅是具有很高的学历,但是缺乏真正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熟悉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对于专业实践,基本没有任何经验。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就难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二、高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对策分析

1.合理设置实训教学课程,学校师生要足够重视会计实训教学。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是不可取的,学校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提高会计实训教学的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对课程的应用型和职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要真正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来,做到学以致用。对于诸如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实务等等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一定要安排适量的教学实践课程,从而扎扎实实的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使他们日后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为社会做贡献。

2.完善会计实训教学内容和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会计实训教学内容,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对每位学生设置实训岗位,在实训教学中建立仿真的会计岗位牵制制度和考核制度。每个小组需要一个财务经理,其他的人扮演员工,然后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角色扮演,履行会计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在实训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会计工作者的业务内容及其工作流程,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准确的应用到实践中去。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执行企业的会计制度,学生要具体的去体会会计准则,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力。

3.增加经验丰富的教师人数,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学校要清楚的认识到老师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更多的为老师提供深入企业第一线的机会,让老师及时了解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措施,这样就可以使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学校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去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和经验丰富的会计专职人员,学习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并且让学生在企业中,真正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会计实训教学是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的会计教学的核心内容。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的好坏,与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是直接相关联的,因为实训教学决定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因此,高等院校的学生和老师要共同努力,对于会计实训教学的过程,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都具备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培鑫;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4月

[2]刘青;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07年8月;

[3]张朝宓;苏文兵编著《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4] 阎达五;王化成;面向21 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会计研究;1998年9月

第二篇: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

(柳曦 男 1986.10 汉族 北京 硕士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8)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高校权力不断扩大,高校的领导级别不断提高,从而导致高我国高校的官僚化现象日益蔓延,高校越来越像个官府、衙门,不仅有官场的结构,还有官场的文化、官场的行事方式。行政权力挤压学术权力,使得学术创发能力日渐削弱,学术精神渐渐沦丧。高校的官僚化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最大阻力。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解决措施 一 高校行政化的表现

(一)高校管理人员职级、待遇套用行政机构模式

高校本来是一个教育、科研机构,并非行政机构。但我国(大陆地区)套用行政机构模式定位高校管理人员的职级和待遇。比如:各高校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高的至副部级,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迄今为止,全国共有副部级高校 31 所、一般的高校也是正厅级。而高校的级别也就是该高校党政一把手的行政级别。一把手下面的机构设置,也完全是按照行政机关规格:即一般都有处、科等机构和相应级别的管理人员。高校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也是按照其相应行政级别配给,如校领导一般都配有专车、秘书等。高校内的学院、系、教研室分别享受不同级别的待遇。校的党政机关,除了几个自己独有的部门外,基本上也是按照政府的模式设置的,例如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监察处、审计处、基建处、保卫处、工会、团委等。

(二)高校领导干部任免方式行政化

国际上,高校领导一般都是由高校教职工群体民主选举产生。但我国高校的校级领导却是由上级主管部门选任,省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的任免权由省教育厅掌控,例如,河北大学的校长的任免权掌控在河北省教育厅手中。部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的任免权则由教育部掌控,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校长任免权掌控在教育部手中。甚至有的地方,地方高校的中层领导干部的任免都得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审批。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由于高校被当作行政部门,所以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个别领导干部的级别待遇问题,就把一些根本不懂高等教育的政府官员任命为高校的校级、院级领导。

(三)高校管理运行行政化

我认为,高校管理运行行政化有两个体现:一是高校运行管理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一是高校内部也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政府不仅管高校的人、财、物,而且还管高校的具体运行,例如重点学科评审、博士点硕士点设置、教学评估、专业的开设等,都由政府决定。总之,事无巨细,政府部门都向高校发号施令;事无巨细,高校都向政府部门请示汇报。政府对高校如此,高校内部管理亦然。校学术委员会由校领导和院(系)领导组成,院(系)学术委员会由院(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组成。没有行政职级的普通教师,学术研究水平再高、学术研究成果再多、社会影响再大也很少有话语权。由于我国高校体制的官本位,必然导致行政权力至上,行政权力垄断学术,形成“谁的官大谁水平高,谁官大谁真理多,谁官大服从谁”的局面。

(四)教学人员屈从、听命于行政机构

我认为,高校本应是一个搞学术研究,做学问的地方。在这里,教学人员、学生应该是主体,而行政人员应该扮演服务者的角色。如果没有教学人员、学生的存在,那么学校和学校的管理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本应是高校主体的教学人员、学生却成为行政人员的附庸。在现在的高校中,行政人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占有了大量的资源。而在这些资源中,就有教学人员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资源。教学人员为了我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得不依附于行政人员。甚至在有的高校中,教学人员完成的学术任务完全符合学术标准,但是行政人员依然以未符合行政标准为由对教学人员加以批评。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术权威依附于行政权威。

(五)高校在许多资源、利益分配过程中常常向行政管理人员倾斜

我认为,高校应该根据高校自身的长远发展合理的分配校内资源。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高校的行政人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占有了大量的资源,然后根据自己的利益取向来分配这些资源。这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不仅如此,高校的利益分配也常常向行政管理人员倾斜。就拿高校中最常见但却是争议最多的年终奖为例。我在《南方周末》读到一位大学讲师题为《年终奖,我不满》的来信。来信说:“云南某农业大学计划发放2009年终奖:助教800-1200元,讲师1500-1800元,正副教授2000-3000元;一般科员5000-6000元,副科至正科级7000-9000元,副处至正处级18000-21000元,副校至正校级金额保密。”[1]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该校的年终奖分配直接和行政级别挂钩。我想这样做的后果将是,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不利于高校学术研究的发展和高校水平的提高。二 高校行政化的危害

(一)争权夺利,无心治学

高校机构设置的泛行政化,不同职级的人员享受不同待遇,从而造成大学的行政人员,教师甚至一些在校领导机构、院领导机构工作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用于权利和利益的明争暗斗中,从而忽视了对学校、学生以及教学的管理。甚至在一些行政化严重的高校,其行政工作人员、教师甚至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对科学与学术的敬畏之心和虔诚之心,取而代之的是对“行政权威”的羡慕,甚至仰视、顺从。其中不少教师把做“校官”作为人生的信条和行为取向,而对教书育人这一本职工作的兴趣在下降,做学问的直接动因往往是以此作为叩开仕途的敲门砖。甚至一些教授也渴望当官,他们可以不当教授,但非去竞聘一个校行政官员不可。当然,这些人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大学里开会,哪怕是学术性的会议,也要按级别说话。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做校行政官员,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也就是在为自身赚面子、赚资本。而且更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我们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是,以校长,校党委书记为首的校领导主管行政,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主抓教学。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教授们对校长、校党委书记甚至院长,无论在行政上还是在学术上,都俯首恭听、唯唯诺诺。这种不良风气令很多学术上有极大发展前途的青年学者就此停步不前,损害了大学的学术主体性,造成了中国大学(大陆地区)及其教授们基于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学术创新能力的下降,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泛行政化的严重后果是滋生浮躁,在学校里形成了这种不利于学术发展的价值导向。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如果中国的大学都这么行政化,就没有希望,学术在衰退,那还谈什么诺贝尔奖,还谈什么大师。是什么使学术衰退,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去追求行政权力了,讨好行政权力去了,就没有人坐下来兢兢业业地做学问。”[2]

(二)对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的影响

在中国现在的高校中,从一名普通的讲师升到副教授乃至教授,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发表论文的数量。这就使得教师们热衷于论文的撰写,从而忽视了教学。而且教师在撰写论文时偏重于数量,忽视了质量,生产出大量的学术垃圾。更有甚者为了完成学术任务,采取学术剽窃的方式。在当今的高校中学术抄袭事件屡见不鲜。由于现在的大学生著作所有权意识不强,再加上自己的老师掌握着自己学习成绩、毕业的生杀大权,从而使得有的教授剽窃勾当成功,这些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我看来它们对“抄导”们而言充其量只是外因,即是抄谁不抄谁的选择问题,并非抄与不抄的动机问题。学过政治的人都知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此,“抄导”们剽窃的内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老师将大量时间用于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上,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学术研究,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为兼职,视神圣的学术为进入权力场、名利场的敲门砖。当平静书桌前的青灯变成推杯换盏的霓虹灯,当学富五车变成肠肥脑满,如果不剽窃,怎能完成一堆打着权力烙印的学术基金项目?如果不剽窃,又怎能保证自己“名利双收”呢?看来,有了在大学行政化浪潮中极少有教授能心静如水的前因,大学学术腐化、抄袭剽窃成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曾经做过多年高校教务处长的沈志刚认为:“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越来越像GDP,比如科研论文多少篇、科研经费多少万元、科研项目级别多高等,所有这些都是由学校的职能部门去做,这与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考核基层政府的模式完全相同。从学校到教师,都要努力适应这种环境及管理模式,有时就会投机取巧,甚至不惜弄虚作假。”[3]

其一,高校已经形成封建社会的家长制。例如,高校的党务方面,校党委书记说了算;高校行政方面,校长说了算。校领导的话就是圣旨。昔日的教书匠,一旦当上党委书记、校长,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谦卑谨慎、民主作风不见了,凭添了官老爷的霸气。讲排场、摆阔气、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消费等。其二,财、物按权分配。高校津贴奖金由高到低按行政级别分配,校领导拿最高档次,教师按职称套相应的行政级别。无行政职级的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才能拿到津贴奖金,而党政官员则没有工作量要求。其三,近亲繁殖,排斥异己。高校在提拔干部、引进人才上,标准往往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你提拔我,我维护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其四,单纯追求个人经济效益,而不顾学校发展。有些高校领导就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人一样,把创收放在首位,不顾社会影响,不顾教育质量,大搞教育产业化,将圣洁的学术殿堂变成了赤裸裸的商场。其五,有些高校领导为了政绩,盲目扩张,搞大而全,大兴土木,债台高筑;有的为了获取上级好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大作表面文章。

高校泛行政化很容易导致外行领导内行,或是非专业指导专业的局面出现。本应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学生及其组织基本上没有关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维护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他们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得不到切实保障。甚至校内的行政官员凭借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做到少劳多得或者不劳多得。而高校的普通教师辛辛苦苦一年却只能拿到基本工资和一小部分奖金。这有违社会主义国家按劳分配的原则,自然会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性的发挥、道德人格的形成,不利于教师潜心科研和教学,师生缺乏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缺乏凝聚力、创造力和活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说:“到北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之前,我在全校召开了中层干部新学期工作部署会,许多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实验室主任都没有参会。办公室同志告诉我,因为这些教师都不是副处级以上,所以未能参会。这是典型的高校内部管理行政化倾向。教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他们却不能听到校长布置的新学期任务,这怎么行?当然,这也是我工作中的一个失误。” [4]

(五)激化高校的内部矛盾

在高校泛行政化下,高校的利益分配向行政方面倾斜。在一些高校,教授奖金、津贴还不如所谓的处长高。在分房子、分办公室方面,普通教师一个等级,教授一个等级,然后是副院长、院长,等级都不一样。普通教师一旦当了校行政官员,便可以享有诸多实惠,获得课题经费更容易,享受职务津贴更高,房子分得更大。一个教授即使当上一个副处长,其争取学术资源的能力也会因此而提高若干倍;而先当上校领导再反过来做教授,则更容易。我们在学校中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经常有些学术上平庸的人,凭借与校领导良好的私人关系,借助行政系列的荣誉,被评上了与其自身实际学术研究水平不相称的教授职称。一个没有多少学术成果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很短时间里会积累出诸多论文、著作,由此而获得学术地位。因为他有权力,他拉来了课题,自有人会帮他做;他没有论文,自有人会帮他写;他没有书,自有人来替他编写。这种一旦有了权力便会产生一连串连锁反应的现象使普通教师愤愤不平,造成很多矛盾冲突。

下面就是一个高校内部矛盾激化的鲜明例子:“一篇题为《学术首骗——12亿元大清史课题负责人成崇德调查报告》的文章,近日在网上流传。文章作者米辰峰,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副教授。文中的主人公成崇德,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所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并于1993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清史所所长,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在近2.5万字的《调查报告》里,米辰峰对成崇德的博士文凭以及博士论文的水平提出质疑,称其为‘自封博士伪教授’,并呼吁将其从大清史课题组清除出去。”[5]米辰峰说,自己必须赶在退休之前,对成崇德进行申诉。米辰峰举报成崇德不是为了当打假英雄,而是为了报7年来的“血海深仇”。因为,成崇德在担任系主任期间,在处理篡改考卷案、年终业绩考核等事情时,对米辰峰诬陷。米辰峰形容这是“血海深仇”。从“血海深仇”可以看出,米辰峰是愤怒到了何种程度。而且米辰峰于6月26日在新语丝网站公开举报成崇德后,又于6月28日在网上发表了《人大历史系副主任许海云疯狂伪造系列学术著作》一文,又公开举报同事许海云。被举报事件是否属实我们暂且不论,单从米辰峰的言行可以看出,他确实是被“一些丧尽天良的事”激怒了,即将退休的人已无发展前途,退休前进行“报复性申诉”就成了他不得不做的选择。那么,米辰峰何以有如此猛烈的报复行为?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是曾经的上司对他压制太过分了。年终业绩考核上司说了算,因此教授无望,只能以副教授终结自己一生的事业。虽然,此时依然有成崇德的上司——副校长要求米辰峰撤文,答应尽量让他今年评上教授。但闹到这一步,吃尽了高校行政化的苦头的米辰峰,决不会相信行政化在这个时候给自己“甜头”。在高校,上司对你不满意,你就晋升不了职称。相反,你答应了上司的要求,他就可以让你晋升职称。

(六)导致高校盲目升格和扩大办学规模

高校泛行政化使得高校领导常通过大学取得“政绩”,为获取政绩,大搞“观赏型”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于是,我国高校(大陆地区)出现了非理性的基建狂潮,豪华高楼拔地而起,广场、绿地越建越大,有的大学仅建校门就投资上亿元。更有甚者,用奥运冠军来做形象工程。近年来,奥运冠军到高校深造成为一股潮流,很多奥运冠军都是知名高校的学生。平心而论,上名校对于奥运冠军增长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将来的更大发展是大有益处的。而且有不少奥运冠军通过这一方式实现了人生新的飞跃,邓亚萍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不少奥运冠军的文化程度偏低,甚至最高学历仅仅停留在初中,而即便是这初中的知识也因多年的训练而忘得差不多了。而现在一下子进入了知名学府,学业上能否跟得上就成了大问题。更何况不少奥运冠军还有繁重的训练比赛任务,又能抽出多少时间来上课呢?对于知名学府来说,其对奥运冠军一般是免试入学,这样做是否合理暂且不论,更重要的是能否结合奥运冠军低文化程度的实际制订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来。也许学校会专门抽调教师为奥运冠军进行补习,但这些教大学的教师就一定能教好高中甚至是初中课程吗?加之,奥运冠军来的时间少,教师即便有好办法也难以施展。那么,什么众多知名高校仍然争相邀请奥运冠军来自己的学校读书呢?原因在于用奥运冠军做形象工程。但是,如果上述问题不解决,奥运冠军进高校这个“形象工程”,也终会自食其恶果。即明星拿到了高校的文凭,可能只是镀了一层金而没增长多少文化知识;而高校固然利用明星的知名度提高了自身形象,但不一定就为社会培养出了合格人才。

高校行政化还使高校领导热衷于“升格”。中等专业学校谋求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谋求升格为本科院校,本科院校力争进入省重点以及全国重点院校行列。因此,基于上述目的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增设本科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更有甚者还热衷把教研室做大为系、把系做大为学院、把学院做大为大学。重视数量甚于重视质量,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声誉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七)助长学术腐败

高校行政化导致官场博士群。在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他指出相关行政管理者不懂学术规律,用行政手法对待学术问题,方式简单粗暴。[6] 的确,自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年轻化,知识化”被提上日程。从中央到地方,高学历成了进入仕途的“通行证”。这里我可以举两个鲜明的例子:例一,众所周知,现在进入仕途主要的途径是参加国家或各个地区的公务员考试。但是,事情总会有例外的。河北省唐山市政府就将一名清华大学博士直接任命为唐山市新技术开发区的区长;例二,2010年河北省唐山市政府直接录用了61名“211”全国重点大学博士研究生。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高学历已经成为进入仕途的“通行证”,而且还可以看出,政府录用、选择干部的学历门坎也越来越高,先是“学士”,后是“硕士”,再到现在的“博士”。然而,这些看似华丽的高学位却缺少了昔日的含金量,受到公众的普遍质疑,越发成为官场“灾难”。

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结果却有违要以此提高政府执政能力,体现知识化,人才化强国的初衷。而且,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却不断被扭曲被异化。选拔官员成了无关官员执政能力,无关群众意见,只要文凭高的“文凭崇拜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根据教育部此前的统计公报,1998年我国在校博士生45246人。到了2004年,已猛增至16.56万人。国务院学位办的统计也显示,2007年我国的博士授予数量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家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下,高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博士适当的扩招也属正常。但博士“大跃进”却违背了教育的发展规律,也引发了更多的学术腐败。学术行政化越来越积重难返,学术不能自治,学术更难独立。学术成了行政权利的附庸,学术和行政权利已形成了“双向互补”关系。教授可以通过讨好自己的上级,而谋求行政权力;一些行政官员也可以通过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来换取高学历,以弥补自己学历上的遗憾。

正是在这样的利益格局之下,学位的授予变成了学术与权力之间的交易筹码。学术以权威谋资源,官员以权力谋学位。于是,诸如“不上课不做论文也能毕业和提前毕业”等许多常人不可想象的“教育奇迹”就这样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曾尖锐的指出,许多在校生十年寒窗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但是一些党政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课也不上,稀里糊涂就混到了文凭,这很不公平。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官场博士群,根源就在于国内高校日益严重的学术行政化。如果没有学术的自治,没有学术的独立,没有校园的民主,就不可能有含金量十足的学位证书,也不可能遏制官场文化中日益浓厚的“文凭崇拜主义”。

三 高校行政化的成因分析

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但其主要原因在于外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过多,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力量不平衡。从校长任命、机构设置到教师编制,从课程设置、学位设立到招生名额以及入学条件、学费标准等等,全都由政府规定。高校内部也按政府机构来设置相应层级,连系和教研室也搞成行政任命,表现出“官本位”和行政化色彩。处于最底层的普通教师几乎没有发言权,甚至对学术事务的自决权也受到行政人员的干涉。我认为,其成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受传统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传统的行政集权国家,在中国只要有权力就好办事。因此,行政权力的运行模式被大多数行业所借鉴,同样也延伸到了高校内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的出发,到海外取经,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管理模式,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改变这种行政权力运行模式被高校移植的局面。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封建集权思想严重,加之过大的变革会损害一些当权者的利益。阻力之大,效果并不明显,还不足以扫清两千多年以来不断强化的专制统治残余。(二)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是“外儒内法”,由此形成了全能政府、官本位及人治等政治观念。所谓全能型政府:在我国是指改革开放以前的全面直接的“统制型”政府。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而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通过全能型政府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社会上的一切事务政府都要过问,并且对其进行控制,所以高校也不例外。教育部作为政府中主管教育的部门,将各个高校自行的划归为其附属机构。教育部不仅管各个高校的人、财、物,而且还管高校的具体运行,例如重点学科评审、博士点硕士点设置、教学评估、专业的开设等,都由政府决定。总之,事无巨细,教育部都向高校发号施令;事无巨细,高校都向教育部请示汇报。

下面再来谈谈官本位和人治。所谓官本位,纵观历史和现实,官本位至少包括了以下四点内涵 :①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唯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③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④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人治就是个人或少数人因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通过官本位以及人治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人们都有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而且一旦拥有了权力,成为了领导,那么下级对上级唯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这样可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所以,这就是高校中从普通教师到教授把主要精力放在谋求行政权力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先来看一下计划经济体制的定义。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是按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建国后,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不按市场规律配置,而是按国家计划分配。计划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为保证指令性计划的贯彻执行,需要从上到下建立完整的行政指挥系统,同时还要把相当部分经济组织行政化,借此对关系国计民生全局的经济事业、经济活动乃至人民生活,制定和下达带有指令性的计划指标、任务,制定和颁发大量带有强制性的命令、法令和各种具体规定。”[7]这样,行政权力就自然扩张到了高校,导致高校泛行政化。

(四)高校领导任用方式的影响

我国高校领导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由教育行政机关任命。这就产生了一种现象,教育行政机关将一些党政机关的人员任命为高校的领导。因此,党政机构中一些升不到更高的位置官员便成为高校领导。那么,一个不懂教育的党政机关的领导来当高校的领导后果可想而知。官员当校长习惯采用行政管理办法,不密切联系群众,容易导致过度行政化和官僚化,过度的整齐和统一,大大减少了大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我想这也是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大陆地区)缺少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五)行政权力扩张性的影响 与立法权的被动、司法权的“不告不理”相比,行政权是积极主动的,也只有行政领域是首长个人负责制。那么何为行政首长负责制呢?行政首长负责制指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首长对本政府或本部门的工作负全面责任的制度。这是一种适合于中国行政管理的政府工作责任制。依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从首长负责制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作为行政首长的个人,极有可能大权独揽,实行行政专横,导致权力扩张。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滞后以及群众依法行政理念的缺失,行政裁量权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行政的随意性极大,自然助长高校行政化。

四 高校行政化的治理对策

高校是一个教育机构,高校承担着传播知识、延续本民族及人类文明、价值的重大使命,这个神圣使命是行政权力以及其他权力所无法承担的。所以,高校必须对行政权力加以抑制,防止行政权力恣意扩张。诚然,大学不可能没有行政管理,但这种行政权力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凌驾于学术之上。行政权力的盲目扩张必须受到限制,行政权力必须以服务于学术创造为其基本目标。基于这一基本思路,治理高校行政化,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去行政化首要倡导“教育家办学”

对于“教育家办学”的理念,两会前,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这里所说的教育家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门家,但是他们第一要热爱教育,第二要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8]

下面解释一下教育家办学:

1、向教育家学习。学习教育家高远的教育理想、满腔的教育热情、渊博的教育知识、独特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经历和成功的教育实践,使高校领导、教师形成正确的办学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办好教育的信念。

2、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专业要求。“教育家办学”是在广泛而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随着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教育工作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家办学”成为必然。“教育家办学”就是要用懂得教育规律的人来管理学校。即教师、高校领导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当然,这也是国家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者社会地位举措之一,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全社会都了解到不是谁都可以当教师,不能谁都能当教育行政干部。

3、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需要。国家提出高水平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让孩子不仅有书读而且还要读好书,全面培养学生创造性、吃苦耐劳的品质、刻苦学习态度,把我国的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校领导的责任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管学校,在真实、鲜活、生动的教育行动中,在实践行动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思想;校领导、教师要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价值目标,运用教学规律、教育思想、教育情感和教育实践经历,服务学生、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家办学”理念直指学校行政化倾向。我认为,目前学校行政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从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来讲,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和控制太多,例如重点学科评审、博士点硕士点设置、教学评估、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经费划拨、教育评价、校长任命等都由政府说了算;从学校内部来讲,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控制着学术权力。我认为,要让学校摆脱行政化的桎梏应做到,1、政府应该将权力下放,把学校管理权力交给校长;

2、在学校内部,行政权力应该更多让位于学术权力,高校通过校内董事会、学术委员会、教师工会等民主的方式管理学校,强化学术权力。

3、履行学校管理职能的大学校长不应简单地由政府部门任命,而应当通过公开竞争或教师和学生联合推荐的方式,由董事会聘任。这样一来,校长就不再是对某个部门、某个人负责,而是对整个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负责。

4、大学校长、院长应成为荣誉性、服务性的职位,只有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才可以做,并且校长、院长在职期间不应再参与学术领域的评奖、评职称,但可以通过较高的工资待遇进行激励,防止行政权力取代学术权力。(二)改变目前的高校领导教育行政机关任命制

我认为,具体有四点:

1、由本校教师、学生、专家及社会贤达、知名校友共同推荐人选,由本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政府备案。如无违规违纪行为,政府不得取消本校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结果。

2、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要做掌舵人,而不是划桨人。

3、废止学校与党政机关“行政级别制”的对应,不再套用国家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弱化行政性,强化学术性,使其还原为教学科研的学术性岗位。学校内部应进一步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同时在行政权力方面淡化官本位,使学校的管理干部能够真正地以教师、学生为中心,为教学和科研来服务。

4、各个学校都可以给教授一定的管理权限。有些事情可以认教授,不要什么事情都认公章。我认为,教授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教授要治学。教学、学术研究更多的要发挥教授的作用,不要弄成教授不治学,别的人治学,这就错了。讲课的方式,本科生、博士生的培养方式,要听教授的意见。其次,教授要搞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专业化研究,教授是专业人员,在学术研究当中应该有更大的发言权。最后,教授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而且教授还应当在学校一些具体的管理事务当中,作为学术或者项目、机构负责人来发挥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认为:“各个学校都可以给教授一定的管理权限。比如说指导研究生,乃至于录取研究生,以及在学科建设发展方面,在一些研究项目的设计决策问题上,通过一些机制,让他发挥作用。国外的教授为什么令人羡慕呢?要招一个海外的留学生,教授签字,签证部门就给签证,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认教授,不要什么事情都要认公章。当然教授也要有行业自律、道德自律,不要人家一找你,随便就签字,这样也影响自己的公信力。[9]因此,我引用曾经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留过学的夏之宁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段的结尾,“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最高决策机关,1/3是学生,1/3是教授,1/3是行政管理和其他人员,这些人决定学校的大政方针。“上课的事,听学生的;学术的事,听教授的。” [10]

(三)可以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开出一个小的特区,小的试点

正在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就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开出的一个特区。我认为,在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例如,1、在选择校长方面,南方科技大学打破由政府任命校长的常规方式在全球遴选校长,最终经过一年的遴选确定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为该校首任校长。朱清时的到任,意味着持续一年多的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南方科大校长告一段落,此举首开国内学校校长通过国际人才咨询公司协助选拔之先河。

2、在办学理念方面,南方科技大学提出了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超越常规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精品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探索管理机制创新,实现依法自主办学;制定《南方科技大学章程》,依法治校;建立学校外部治理机制;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学科设置不采用传统院系模式九项办学理念。的确,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要有自己的独特的“灵魂”,这方面是可以进行尝试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南方科技大学不仅会取得成功,而且也会带动中国的教育改革。

当然,我认为仅仅依靠南方科技大学来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开辟一个试点对我们高等教育的现存问题进行改革。现在的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是教学、实习,都一个模子,连卷子怎么批,都全国一个样,甚至最后还要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教法。所以,我认为谈到教授治校,这里不得不提到国外的大学。在国外的大学中,教授都有充分的自主权,从而教授能够招到心仪的学生,这样才能有学术自由,学术研究才能发展,高校才具有创新性。对于政府与高校关系来说,高校独立关键在于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重要的是打破以往“政府的命令就是圣旨”的行政体制。令人欣喜的是,曙光已经出现,例如,北大“实名制”自主招生。虽然现在也遭受了很多质疑,距理想化的状态还有很大距离,但是毕竟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四)加强对学术权力的物质保障

高校要努力改善高校学术权力的物质条件,加大对学术研究、教学以及对学术事务管理的投入,以此保障学术权力的行使。我认为,不妨俗一点,让学术卓越、业绩突出的教师拿最高的薪酬。我参考过以前的高校去行政化研究,发现里面大都没有涉及到“钱”,但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谈到这里,我不得不谈一下建国之初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大锅饭概念的流行,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下半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中,口粮由公社、生产队掌管,农民不在自己家里吃“小锅饭”,而要一起到公共食堂吃“用一个大锅煮的饭”。但是,这种建立在绝对平均主义基础上的“大锅饭”制度,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于1961年上半年停止实施。“大锅饭”之所以效率低,就是因为利益分配与劳动力付出不成正比,因而无法激活劳动者个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同样在高校里,利益的天平向着行政阶层大大倾斜,势必使得普通教师产生两种想法,要么想尽办法也挤入权力阶层,成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要么产生懒惰心理,相对于行政阶层所得的利益,教学或学术研究上哪怕有点奖励,差不多还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因此,普通教师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就不会全心投入学术研究与教学上。

(五)改革教育管理部门

在具体分析之前,先看一个例子。四川多位厅级高官最近相继落马,其中一位即为四川省教育厅排名第一的副厅长汪风雄。目前调查到的问题,与其涉嫌借指定教材渔利有关。此外,汪风雄还曾主编多种书刊,其代表作《雄风如歌》,不过9个印张,竟定价58元,还能位列成都书城最佳畅销书第四名。从这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管理部门利用自己的权力为所欲为,而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只能默默接受。我认为,现在的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就跟改革开放之前的政企关系一样。但是,通过改革开放,政企关系得到了较大调整,企业不再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物,而是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因为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滞后,教育管理部门跟学校之间,迄今仍然是典型的君臣关系,教育管理部门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全部权力,学校除了俯首听命,不可能有任何别的选择。这种状况不应该再继续下去。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全民族的命运。而且在事实上,教育改革的滞后,的确已经拖累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既然教育的公共性如此之强,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就不太适合教育管理部门主持其事。因此,教育管理部门改革势在必行。(六)实行学术本位管理,即实行学者管理制度 我认为,应当成立高校教授委员会,主要负责大学的教育和学术事务,以民主的形式使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高校管理工作,通过合理的权力分配,努力提高高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授委员会应该分设若干专门委员会,分别负责学科规划、学位审定、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成果评定等校内不同学科专业的教育和学术事务。在横向管理中,教授委员会应与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明确界定职责范围,认真履行学校重要的学术管理职责。在纵向管理中,教授委员会应将权力下放,强化院(系)的教育、学术管理职能,使之成为决定院(系)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的组织形式,以决定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课程设置、经费使用等,确保广大教师广泛参与的民主化的学术管理体制,借以激发学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生长。”[11](七)努力使教师和科研人员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

要改变学术带头人官僚化、官僚“学术化”的现象,改变以行政标准代替学术标准的现象。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教师引领做科研之路。具体措施为,1、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学习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全体教师对学术科研价值的认同感。

2、以课题为载体,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使教育科研成为满足高校教师发展需求的内在动力。

4、确立“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管理理念,遵循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为其开辟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其次,建立学科带头人负责制,让机关和后勤系统成为为教师、科研人员服务的服务部门。要尊重教师、科研人员的意志,让他们通过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途径参与学校的学术与科研以及各项工作的决策与管理。

最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那么何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对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学者们有不同的描述,我认为下面这一定义最恰当。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指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的大学,是以培养有研究潜力、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以技术应用、技术开发为高级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培养的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科学门类以多科性和综合性为主,学历教育一般都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完整层次的大学。

参考文献

[1]解艳华.博士当“官”为哪,般去行政化大学的“独立宣言”.人民政协报,2010-02-10 [2]车辉 赵福中 徐福平.工人日报,2010-03-11 [3]杨晨光.人大代表热议我国高校将如何转变行政化倾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0-03-09 [4]杨晨光.人大代表热议我国高校将如何转变行政化倾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0-03-09 [5]王波.人大清史名教授被指伪教授举报者直言为报复.中国青年报,2009-7-8 [6]香颂.人大校长称中国博士群不在高校在官场.优讯-中国网http:// china.com.cn/info,2010-01-06

[7]王世达.泛行政化略论[J].开放导报,2003,(2):58-59 [8]贾楠,王骏勇.朱永新:大学校长应成为荣誉性服务性职位.新华网,2010-03-11 [9]苏向东.中国教改寻求破解“钱学森之问”.中国网http:// www.xiexiebang.com2010-03-04 [10]杨晨光.代表热议大学如何转变行政化倾向要重学气轻官气.中国新闻网,2010-03-09 [11] 廖江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98-100.

第三篇: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一、高校会计实训教学的意义

1.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在进行教学时,只是一味枯燥地说教,学生就可能对知识难以理解,不容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会计实训教学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通过进行实训,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训之中,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及时发现自己理论知识中存在的欠缺,从而可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的目的。

2.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为了适应新形式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队伍,是当务之急。会计实训教学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一次次的会计实训,可使学生对会计的账务处理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熟练,从而为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当今社会,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很多企业和公司更看重的是人才的职业素养。一个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才在某些时候比一个仅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的人才更受青睐。为此,通过模拟企业的会计处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训练,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求真、务实、诚信、协作的作风,向社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

二、高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是模拟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按照具体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完成整个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过程有比较清晰直观的认识,增加学生进行实务操作的经验,为学生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因为受到很多观念上或硬件条件的制约,实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对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很多高校对一些专业主干课程,比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只设置理论教学,没有实践教学,即使是有也流于形式,实际上像这样的课程要求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强,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训去掌握,还有些学校把实训课放在毕业前夕集中训练,造成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脱节让学生很难接受。

2.开展实训教学的条件不足

高校在会计实训教学方面,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很多高校所设置的会计专业实训室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调,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实训教学需求,有的实训室完全不具备真实的实训环境,没有真正财务部门的气氛,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氛围,这样的实训室形同虚设,不能达到所需的教学效果。

3.教师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对于会计实训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师资队伍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支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高校目前的会计教师队伍来讲,尽管教师学历很高,真正从事过会计工作实践的很少,教学过程很难与实际工作结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会计实训教师多数由会计专业教师担任,实训课又沦为实训课堂里的理论教学,脱离实际工作环境,丧失了实训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提高高校实训教学水平的对策

1.突出会计实训教学的地位,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要想提高目前高校实训教学水平,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抛弃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重视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安排好理论学习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训课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实训课学习的重要性,在课程安排上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重视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比如,可以在基础会计课程之后,适当安排一定学时的单项模拟实训,在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理论课学习后适当安排综合模拟实训等,在财务管理和审计等课程完成之后,综合前期的所有实训资料,完整的进行会计核算过程的实训,这样就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2.加大资金投入,建好实训实验室

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是要注重实践教学。高校实训室是学生进行实践课程学习的场所,学生在实训室感受实践操作的氛围,进行技能训练,因此实验室建设至关重要,这要求学校要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全方位的仿真实训空间,让学生在实训室能感受并参与会计工作的流程、各岗位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业务工作,此外,由于电算化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普及,高校应在实训课程中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办公软件等操作技能的训练,把手工和计算机环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3.革新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首先,要改变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会计电算化实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并系统地演练财务软件的技术与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实现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内的信息系统。这种教学目标,应该使得学生熟练运用一系列国内常见财务软件,也要初步掌握 ORACLE 软件、SAP 公司的 ERP 软件等等,特别是要对 ERP 各个模块的操作有清晰的思路。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单一的按照财务软件使用说明进行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电算化传统教学方式,利用局域网将老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采用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甚至结合《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要求让学生来设计某些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建账。

4.打造适应高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学校应该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实践,了解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应该积极聘请社会同行专家或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能够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把会计业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素养。

第四篇:会计实训

实训二设置主要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会计科目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

二、负债类会计科目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

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会计科目

制造费用、生产成本。

五、损益类会计科目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第五篇:会计实训

实验七 销售核算岗位

1.借:银行存款 128 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车床 110 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 700.00 2.借:销售费用——运杂费 79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9.5 贷:银行存款 850.00 3.借:银行存款 30 000.00 贷:预收账款——松江市机械厂 30 000.00 4-1.借:应收账款——阜新市铸压机厂 412 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铣床 350 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9 500.00 银行存款 3 000.00 4-2.借:财务费用——手续费 12.00 贷:银行存款 12.00 5.借:应收票据——商业承兑汇票——沈飞 51 48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车床 44 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 480.00 6.不考虑税金。

借:银行存款 40 000.00 长期应收款——新金宏达机械厂 120 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铣床 140 0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20 000.00 7.借:银行存款 412 500.00 贷:应收账款——阜新市铸压机厂 412 500.00 8.车床和铣床各发出10台,平时只记收发数量,月末计算成本 借:委托代销商品

贷:库存商品

9.借:销售费用——展览费 50 00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00 10.借:主营业务收入——车床 22 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740.00 贷:银行存款 25 740.00 11.借:销售费用——运杂费 2 500.00 贷:银行存款 2 500.00 12-1.借:银行存款 655.2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5.20 12-2.借:其他业务成本——销售材料 440.00 贷:原材料——圆钢 440.00 13.借:销售费用——维修费 300.00 贷: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铣床摇把 300.00 14.借:预收账款——松江市机械厂 30 000。00 应收账款——松江市机械厂 54 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铣床 70 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 900.00 银行存款 2 500.00 15.借:销售费用——办公费 644.00 贷:银行存款 644.00 16-1.借:应收账款——抚顺机电公司 322 9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台铣床、3台车床)276 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6 92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76 000。00 贷:委托代销商品 276 000.00 16-2.借:销售费用——手续费 13 800.00 贷:应收账款——抚顺机电公司 13 800.00 17.借:银行存款 309 120.00 贷:应收账款——抚顺机电公司 309 120.00 18.借:银行存款 2 200.00 贷:预收账款——新金宏达机械厂 2 200.00 19-1.借:预收账款——新金宏达机械厂 2 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劳务收入 1 880.3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319.66 19-2.劳务支出时:

借:劳务成本 1 2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 200.00 收入实现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200.00 贷:劳务成本 1 200.00 19-3.借:应付职工薪酬 1 200.00 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35.31 银行存款 1 164.69 20.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21-1.借:发出商品——车床 144 685.70 发出商品——铣床 520 968.80 贷:库存商品——库存产成品——车床 库存商品——库存产成品——铣床 520 968.80 21-2.借:库存商品——车床 14 1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车床 14 100.00 21-3.借:主营业务成本——车床 144 685.70 贷:发出商品——车床 43 405.71 库存商品——车床 101 279.99 21-4.借:主营业务成本——铣床 573 065.68 贷:发出商品——铣床 156 290.64 库存商品——铣床 416 775.04 21-5.借:主营业务成本——劳务成本 1 200.00

685.70 贷:劳务成本 1 200.00

实验九 总账报表岗位

1.借:应交税费 3 540 300 贷:银行存款 3 540 300 2.借:原材料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000 贷:银行存款 234 000 3.借:生产成本 3 000 000 制造费用 120 000 贷:原材料 3 120 000 4.借:生产成本 700 000 制造费用 150 000 管理费用 220 000 在建工程 13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 200 000 5.借:制造费用 2 200 000 管理费用 1 000 000 贷:累计折旧 3 200 000 6.借:银行存款 5 800 000 贷:应收账款 5 800 000 7.借:应付票据 3 011 660 贷:银行存款 3 011 660 8.借:应付账款 700 000 贷:银行存款 700 000 9.借:短期借款 2 085 000 贷:银行存款 2 085 000 10-1.借:银行存款 2 000 000 贷:短期借款 2 000 000 10-2.借:财务费用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11-1.借:银行存款 17 55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550 000 11-2.借:主营业务成本 8 500 000 贷:库存商品 8 500 000 12-1.借:银行存款 9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 1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 000 投资收益 4 900 12-2.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贷:投资收益 5 000 13-1.借:银行存款 117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 13-2.借:其他业务成本 80 000 贷:原材料 80 000 14.借:工程物资 117 000 贷:应付账款 117 000 15.借:银行存款 163 000 贷:应收票据 163 000 16.借:固定资产 237 000 贷:银行存款 237 000 17.借:银行存款 200 000 贷:投资收益 200 000 18.借:管理费用 500 000 贷:累计摊销 500 000 19.借:库存现金 1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200 000 20.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 200 000 贷:库存现金 1 200 000 21-1.借:在建工程 200 000 贷:应付利息 200 000 21-2.借:应付利息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0 000 22.借:固定资产 500 000 贷:在建工程 500 000 23.借:长期借款 2 600 000 贷:银行存款 2 600 000 24-1.借:固定资产清理 1 500 000 累计折旧 1 500 000 贷:固定资产 3 000 000 24-2.借:银行存款 1 52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520 000 24-3.借:固定资产清理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24-4.借:营业外支出 1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25.借:销售费用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26.借:生产成本 2 470 000 贷:制造费用 2 470 000 27.借:库存商品 10 200 000 贷:生产成本 10 200 000 28.借:银行存款 5 000 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5 000 000 29-1.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2 533 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 533 000 29-2.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53 300 贷:应交税费——城建税 177 310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75 990 30.借:资产减值损失 14 040 贷:坏账准备 14 040 31.借:资产减值损失 5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0 000 32-1.借:主营业务收入 15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100 000 投资收益 209 900 贷:本年利润 15 309 900 32-2.借:本年利润 10 706 2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8 500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53 300 管理费用 1 720 000 销售费用 2 000 财务费用 100 000 其他业务成本 80 000 营业外支出 1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资产减值损失 35 960 33-1.借:所得税费用 1 150 91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150 910 33-2.借:本年利润 1 150 910 贷:所得税费用 1 150 910 34.借:本年利润 3 452 73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 452 730 35.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45 273.00 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172 636.5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45 273.00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172 636.50 36.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17 909.5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37.资产负债表

资产总计 185 989 640.00 负债合计 74 143 410.00 股东权益合计 111 846 230.00 38.利润表

利润总额 4 603 640.00 净利润 3 452 730.00

345 273.00 172 636.50

下载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弊端及对策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弊端及对策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颇。部分学生认为如今已是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已得到普及,没有必要学习手工记账。孰不知传统的手工记账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具有......

    会计实训报告

    齐鲁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成绩 课程名称 财务会计模拟实验 指导教师 魏秀梅 实验日期 16周周一~周五 院(系)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13-4 实验地点 实验楼418 学生姓名......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3 教案内容第1次课课时:2课时课题:会计基本技能的概述与会计数字的书写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明白和懂得会计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会计数字的大小写如何书......

    会计实训实验报告

    实训目的:(1)掌握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结合实训资料,进行设计分析等实践运用和操作。并结合会计实务掌握其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2)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

    会计实训报告

    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一些关于的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

    会计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一、 实训内容 会计实训的业务主要包括下列各项:(1)课程总体介绍、建立账簿、出纳岗位实训;(2)成本会计岗位实训;(3)期间费用岗位实训;(4)固定资产及往来款项会计岗位实训;(5)收......

    会计实训总结

    会计实训总结 篇一:会计实训报告总结 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通过财务会计培训,使......

    会计实训报告

    实习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习报告 在大二的第二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专业课初级财务管理,所以我们被安排了财务管理的实习。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通过本次实习,使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