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5:3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黄骅市第二中学

张淑凤

多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不仅使原本“面无表情”的计算机有了一副“生动活泼”的面孔,更带来了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上一次质的飞跃。多媒体有无限想象的创作空间,它结合了文字、资料、图案、动画、视讯、声音、特效,再经由电脑表现出来。多媒体技术的突破,网络技术的成熟,推动多媒体教学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面对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启发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探尝试。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研究对象甚为广泛,举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都可作综合、分期、分类的研究。多样性、大容量显而易见,然而一堂课的时间又相当有限,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多媒体教学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使一堂课可以既丰富又精彩,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是普通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与精彩的源头还是在于教师详尽且具创造力的备课。众所周知,传统备课方式着眼于三方面:一备教材,二备教法,三备学生。同样,多媒体教学的备课也是三者缺一不可,但赋予了它们更为广泛的意义。本文就多媒体历史教学应用所带来的备课方式的变化及应关注的事项阐述几点管窥之见。

广种“博”收 量体裁衣

备教材首先在于准确把握知识点,并有序而自然地将其串联起来,简而言之,即熟读教材内容后编制知识点准确、逻辑性强的提纲,它是备课活动的基础,资料的收集都以其为核心。资料收集工作随着多媒体功能的日益强大则显得更为繁重和关键。其一资料的种类增多,包括参考书、论文、音像资料、图片资料、及下载相关网页等;其二资料来源更为丰富,自从因特网诞生以来,人们享有更多的共享资源,它就使你拥有了取之不尽挖之不竭的宝藏。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音像制品由数码技术合成,适宜在计算机中处理的越来越多,例如VCD、DVD等,它们将更便捷地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服务。其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基础正源于以上这些资料,才能变得更为动人。

有了众多的资料,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了避免“贪多嚼不烂”,教师的精心裁剪是一道重要工序。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挑战。如录像资料的选择就大有可咀嚼之处。现在历史题材资料片不多,且有一个共性,即内容松、散、杂,若不仔细斟酌、反复推敲,便很难有“天衣无缝”、“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就我多次尝试而言,录像资料的选择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内容围绕课堂重要知识点。

(二)录像播放目的明确,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

(三)录像播放时间适中,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下,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就资料收集程序而言,网上下载是首选。教师可通过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查询相关网站,然后进入网站下载资料。如我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节时,就根据一本社科类网站索引的书目,查询到两个相关网站,检索到凡尔赛条约的原文,并获得几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政治漫画,稍加编辑后即可运用至课件中。由此可见,网页在课件中的运用既省时,又省力,且资料具有权威性。

精心甄选

相得益彰

多媒体教学并非单纯影像资料的演示,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从而准确掌握知识点。因此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将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历史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诸如历史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自学、自测、自评法、结构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大历史教学法、多学科知识渗透法、思维训练法等等,可谓百舸争流。然而,若不细加甄别,妥善使用,则无法体现执教者的教学思想。

多媒体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目的相同的前提下,教学手段更趋多样,教学方法更显丰富。多样化缘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大容量、转换快、网络互动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教材和学生为中心,依据两者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我设计的一堂多媒体公开课--高一历史的《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先后尝试了三种教学方法。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分成两大知识体系,即联合国和美苏冷战。其次,区别教学重点和次重点。鉴于联合国这一目内容较为容易和直观,我采取了自学、自测和自评法,并且利用多媒体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三个主要知识点方面的资料供其阅读,又通过测试篇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检测题设置为两种题型,一、客观题。

二、开放题。开放题的设置重在培养学生对教材的分析能力和拓展思维空间。美苏冷战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我则选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关键知识点如富尔顿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均配以录像加深印象和设置问题启发思考。最后,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展示学生的才能。教《新中国成立》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对于朝鲜战争这段历史兴趣浓郁。抓住这一特点,我采取了角色互换的方法,课前结合学生在制作网页上的一技之长,布置一项回家作业,即设计朝鲜战争专题网页。教师在收到作业后,筛选出几份质量高、有思想性的作业,在课堂上当场演示并解释设计意图,然后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如此运作,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综合技能,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犹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相得益彰。

大胆创意

精诚合作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项宗旨:积极大胆地去创造。创造原则有三:

一、其他媒体的不可替代性;

二、详略得当;

三、以学生为本。动画制作是整个媒体课件中体现创造精神的重要部分。历史多媒体课件动画制作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地图(包括战争行军路线图、航行图和区域地图等)。可以通过设置活动路径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如《南北战争》中为讲清战争发展进程,用活动路线来展示各次重大战役地点。

二、逻辑性板书。它可以利用文字的先后出现顺序表现相互关系,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始末。

三、借助图像资料实现历史事件的重现。如《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借助动画技术实现了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英空中走廊的再现,《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节中重现了独立战争后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

四、统计数字转化为二维或三维的活动直方图、饼形图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变化图与占有殖民地面积图比较直观地说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动画内容应选择教材中较重要,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更深入、迅捷达到教学目的。

历史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从不断改进计算机技术来提高课件和课堂教学质量,显然要有的放矢。如当前在理科课件中创造出精致画面的3DMAX技术对历史课件的适用范围就很小,反之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运用为历史课件的制作开辟出新的领域,利用FRONTPAGE来制作网页并应用于课堂,充分反映了历史教学的丰富性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课堂同时适应了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师在制作网页过程中将内容分成不同层次,如必读和选读等,学生们根据页面目录导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从目前的师资发展看,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在媒体课件的编制过程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学科教师必须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历史学科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本,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选择好教材内容,配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具有创新精神、多媒体特色的高质量教案。教案是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课件的依据,因此需要明确详尽地注明设计思路,必要时象导演说戏一样分析讲解给编程人员。笔者尝试编制的《美国内战》和《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都是与电教老师协作的成果,这是架构优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多媒体历史教学备课的关键要素在于以教材为核心,以电脑技术为依托,广泛收集资料,适当选择材料,辅之多种教法,发挥创新和协作的精神,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文章录入:教研室 责任编辑:

第二篇: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宕昌县实验中学 付占桃)

论文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摘要]自从多媒体介入教学之后,为历史教学开创了新天地。当然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在历史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应用,千万不能滥用。

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有的历史都不能重演,不能再直接体验。历史学习只能通过保存下来的文字材料、考古文物、音像资料等来间接了解过去的人类历史。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资料,尽可能形象地、直观地、真实地将遥远的过去移于现在,再现出来。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大大减少,而要求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却大大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的特点就是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为一体,向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提高了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比如我在讲授《六王毕四海一》一课中,我制作一幅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课堂,扩大学生的视野

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最显著和最根本的特点,教师无法通过实验去重现,更无法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历史又是具体、生动、形象的。不管教师具有多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可能使学生的脑海中产生真实的历史表象。要在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是不可能实现大容量信息传播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记忆和消化。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存储量大,容纳教学信息多,执行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形声材料.使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受比传统课堂教学多得多的教学信息。故而,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拓展学生视野。如在教《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时,精心制作了题为《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的课件。开始时通过播放台湾歌手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渲染了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结束时又由幻灯打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让同学们带着感情集体朗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中间通过一幅幅画面重点讲述了香港的变迁及台湾的历史与现状。自始至终,学生情绪激昂,课堂气氛活跃。由此,同学们对“三项条约”、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一国两制”的由来与含义,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主要障碍及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等问题,学生都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消失了的过去.因此,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这种“过去性”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隔膜感和距离感。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远为近,真实、形象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为学生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把学生带到当时当地的情景中.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更便于深刻理解历史知识。例如:我在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让学生仅听教师的精彩讲述是不够的.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语言描述的再直观都是抽象的,”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传递情感,加强思想教育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就应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深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适时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如在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如:讲南京大屠杀时有一教育要点,即让学生认识日军侵华罪行并牢记这一国耻,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利用了计算机的幻灯片功能,展示了一组图片,配以悲愤的解说.低沉的音乐,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一张张日军耀武扬威的嘴脸.短短几分钟,学生个个疾首蹙额,义愤填膺。他们的心灵被撞击,被刺痛,纷纷表示恨透了日本鬼子,真切领悟到落后必定挨打的道理。通过多媒体不仅把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更加强了思想教育。

总之,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知识容量扩大,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甚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延伸到了课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下自觉地预习课文,但前提是,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妥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的现代教育改革新理念,让多媒体这种现代先进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

第三篇: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培养

会昌县站塘初中

李胜冬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是时代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而多媒体技术在在教学中的应用尤其重要,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多感官结合的多媒体技术是历史教学最佳手段

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意义更加大,它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有利于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都超越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再说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是难以使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如能让历史再现,就可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感性认识,使理解更深刻。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极大促进了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

这里所说的视觉,是指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动画、录像、图片、表解等。听觉,指学生听到的来自计算机的语言和音乐。触觉,指学生的两手对鼠标、触模式屏幕、键盘触击。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宰。直到70年代,传统教学才发展为视听教学(电化教学)备受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推崇。

然而,视听结合既麻烦,又易出差错。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某段历史部分片段的教学录像资料,须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找资料精心剪辑,上课前,还要临时从电教室搬来沉重的电视机、录像机,再用拖线板将电视机、录像机与电源接通,上课时教师还要在电视机与讲台两地不断穿梭。有一些教师曾因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出现电源不通,效果不佳,结果原本的视听教学又回到了传统的讲述法,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弥补视听教学手段的某些不足。它使学习参与者得到主动触觉的感受,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整体效果。比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良好的授课效果绝不是老师用语言所能达到的,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也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定能事半功倍。

传统教学重听觉,多媒体教学,讲究视,听,触的有效结合。如果学生的思维仅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视觉、触觉有机参与。那他的思维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

如果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

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其思维活动在借助于观察、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阶段发展。可见,视、听、触多感觉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势必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最佳手段。

二、有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历史课标明确指出: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能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只有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培养成具备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学生通过规律性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坚定的信念。这样必须加强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要说比较好的方法恐怕是“双主”模式了“双主”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但较多媒体却尤显逊色。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为什么呢?

首先,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学生的数量,教学内容,而且上课时间都有一定的灵活性。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从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开始学习;天资较好的学生,可以只选程序中与其学习任务相关的部分进行学习,而无须顾及其他。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这只有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办到。本人认为,这便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长征”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多种珍贵的图片,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逐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长征途中的艰难有了完整的了解。也为他们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使教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其次,从表面看,多媒体技术似乎剥夺了学生举手发问的权利。而实际上,媒体教学程序中的中断功能,有利于学生重复学习某一章节,或转入程序的另一部分,做到应用自如。上课时间与内容的自选,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学生自己管理着学习进程,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而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

学生独立学习,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再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性。

三、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

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限。众所周知,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可以长年使用。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与评价上会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媒体信息就可以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一直保持长期使用。这样,历史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调换工作,其经验和信息也就随之而去。可有了多媒体程序,就可以让经验和信息得到永久性的保存。优秀历史教师教学资料与信息的积累,对历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由于知识存储期限的延长,使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加上多媒体程序中除内容、字典、复习外,还有相应的测试题,如单元过关、同步练习,期中、期末、综合测试等,能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历史事实。这样,教师就只需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无须陷在单调的历史事情的探究中,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去参与学校大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那么,具体说起来,多媒体应用于历史教学,应该怎么操作,怎么实现呢?

一、利用自制的教学课件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向学生灌输知识,靠的是用嘴巴讲,有时会运用投影仪打上自制投影图片来增强教学效果,但毕竟形式比较单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创建了用于教学的多功能教室,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液晶显示器等设备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这一载体,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流程呈现给学生,由于有效利用课件将多媒体信息组合在一起,尤其是动画的引入,解决了不少以往用传统媒体无法解决的教学重点。如高中教材“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的战略转移”一节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讲解,我们可以用Authorware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在主页上设置“九一八事变”按钮,点击按钮,出现爆发原因、爆发过程、影响三个按钮,点击爆发原因按钮出现三组动画,第一组动画制作成小电影:“日本1927年„东方会议‟的召开”,同时配上文字说明归纳出第一个原因:“日本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第二组动画制成小电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冲击”,配上板垣征四郎在《关于满蒙问题》讲演中的狂言:“打开我国目前经济困难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发展。”归纳第二个原因并作出文字说明:“日本发动对外战争是受国内经济危机的因扰”;第三组动画制作成“罗斯福新政”和“蒋介石正集中重兵„围剿‟红军”的小电影,归纳说明第三个原因:“日本侵华有利的外部条件,国际上:欧美国家正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中国国内:蒋介石政府在全力围剿红军。”在讲清楚原因后,点击“爆发过程”按钮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小电影。点击“影响”按钮,播放东北三省沦陷和伪满洲国建立的小电影,反映东北人民在日军铁蹄下所经历的亡国奴的生活。通过这个流程线讲解的“九一八事变”既有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又有清晰的理性分析,有助于学生在“鲜活”的历史情境中进行科学的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办不到的,这时多媒体的优越性就显示出来了。

二、利用校园网优化历史教学

现在的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设立了机房,有的还开通了校园网。通过在校园网主页上的“历史教学网站”及其相关链接,学生可以查阅按课文的知识体系编写的有关资料,内容包括各种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试题库等。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懂的知识和试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教师交流。教师还可以把一系列讨论主题交给学生,诸如:“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等。然后由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总结讨论结果。另外,学生还可以登陆相关网站查找文字、影像等相关材料,如“中学历史资源库”“中学历史教学网”等,网上大量的信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充实历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增强历史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

三、利用光盘在电脑上辅助历史教学

现在有许多用于历史教学的光盘,光盘存储知识的容量大,表现力强,并且都有影视、文字材料、图片等。如:新华社音像中心新闻编辑部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百年百事》和《世纪中国》,记载了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本末,并配有相应的录音解说。另外,西北大学编写,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制作,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多媒体光盘《中国通史》,内容包括图片、影视片断、录音解说和文字资料等。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使历史教学从无声图片走向有声影像,变黑白世界为多彩世界,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半而功倍。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在中学教学领域中的逐步推广、普及,它在发挥和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等方面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当然,多媒体技术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不能也无法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它是一种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为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程序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物指南(词典、百科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青少年探索各种兴趣,了解周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

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也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定能事半功倍。

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

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表现力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

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模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使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得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时发现,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3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为40%;如果视觉、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90%,3天后可保持75%。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四、利于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素质教育的三个任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和导向,应把其放在首要地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过去我们也十分注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

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狡毒的教育。

又如,在讲授《中国历史》时,可播放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和辽宁电子出版社共同发行的《爱我中华》系列片,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亲自领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博大精深,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五、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

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限。众所周知,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可以长年使用。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与评价上会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媒体信息就可以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一直保持长期使用。这样,历史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调换工作,其经验和信息也就随之而去。可有了多媒体程序,就可以让经验和信息得到永久性的保存。优秀历史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历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由于知识存储期限的延长,使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去参与学校大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加强历史教师的现代科技理论素养和提高对现代科技设备的实际操作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没有教师反对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却是参差不齐。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

本操作和进行文字处理,但能够进行数据、图形处理,利用和编辑网络教学资源的还只是少部分。目前,一些有条件的学 校正普及计算机硬件等设备,但是,正如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教授A·K·狄更逊在其《历史教学与资讯科技》 选择中所说:“由于教师和决策制定者,过高估计了电子计算机立竿见影的功效,又过低估计了其长远的影响,及教师面对的实际困难,因此只是大量增加装置器材,并没有为大部分教师提供基础训练。”例如,开展CAI,由于缺乏从理论把握CAI的实质,表现在观念上,习惯人对工具的作用,而不注重人对使用工具的设计 ;在应用上,往往不能自觉体现人机交互和智能的两大优点,把计算机仅看作是一种传统的电教手段,所以普 及历史教师的CAI理论知识,对应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开展和推广是极为必要的。“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再是仅供选择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须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

2.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忽视,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有的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目前,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甚至请人代做,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种做法绝对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诸多作用,而是成为教师装点门面的一种手段,不利于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来完成课件制作;也可由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各自制作一定量课件,而后资源共享;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利用电教代办费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了。对于现成的课件,教师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或者溶进执教者的意图,在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才能达到真正有利于教与学。我们坚信,只要

在多媒体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随着课改脚步的加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这些都为我们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起,更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将之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其形象、逼真的直观效果、反映内容的丰富性,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历史过去性、综合性、具体性问题。

3.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引入,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增强了真实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使我们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方面,我们常常发现一个通病:将多媒体简单、生硬嵌入课堂教学,它的动画效果、声音效果没有目的地随处使用。例如:有一个课件,光是短短的一行课题文字的出现,就在屏幕上持续翻滚跳跃1分钟之久。这些处理方式带给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效应,难怪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要想真正发挥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在历史课件制作方面就应该重视以下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课件制作中常规思维的束缚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种固定模式。常规教学的时间很长,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思维往往受约束,从而忽略了多媒体自身特色的发挥,影响了课件制作的质量。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熟知多媒体自身的各种特点。比如:各模块之间的灵活跳转、各种交互方式„„只有不拘一格地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灵活的教学,才能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历史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板块教学,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重视教学情景营造

我们制作的课件一般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多为演示型为主的课件。制作这

类课件首先要注意到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因而我们可以使用影音资料,可以设计简单的动画,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综合演示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各种功能的优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重视选题与创意

历史学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制作CAI课件,如音像资料、图片和地图等,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功能相吻合。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在选题方面,扬长避短,例如文化史部分的世界建筑、绘画、音乐这些内容正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地方。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应用并被证明是切实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对历史教学,它更是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使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观古今于一瞬”。能较好地解决历史的过去性,使 “死”去的历史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确立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多媒体立足于教学需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历史教学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前景将无限广阔。

参考书目:

1、冯长运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金相成:《历史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熊英、李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4、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5、刘海燕编著《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6、徐锡祺主编《中学历史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7、杨志才主编《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陈绪常、龚明斌等:《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五篇: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最终版)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信息社会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其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多媒体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教益,激发学生兴趣,陶治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难题。本文我通过自身实践阐述了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课程;课堂

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任务,如何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难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电影,录像,电视,投影,录音,幻灯等现代电教媒体综合、有效地引入课堂,再现历史场面,激发学生兴趣,陶治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教益与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形象直观地把历史展现给学生

历史教学涉及大量地图,为了动态展示战争进程,交通路线,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观出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知识,使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采用区域颜色闪烁,变色的方式,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了,学生对该知识点也产生了久经不忘的深刻印象,它能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了解和掌握。如讲《开辟新航路》中的经过时,我用课件制作了四条航线的路线图,通过箭头、地点闪烁突出了路线中的几个关键地点: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达伽马→印度;麦哲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这样学生很快就形象地掌握住了新航路的路线,并且久久不能忘怀。

(二)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课堂容量

运用历史多媒体课件,知识要点一目了然、形象、直观;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揭示历史事件,历史观象的内容在联系,展示历史发展进程,便于理解,易于记忆。如学习《鸦片战争》时,把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的时间、经过、结果、性质、影响进行比较学习。了解了知识点后,我让学生讨论: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和关系怎样?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两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追求的经济利益得不到满足,只好用战争来实现了,也有的同学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与扩大,对这些意见我都加以肯定。这样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上的知识上而且上升到了一个理论上的新高度,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加强了。课件向学生体现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复习,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推理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在台下死记。历史课程引入多媒体技术后,可以通过适当的设置问题,并提供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大量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知识。在上完《抗日战争》这一内容后,我上了一堂活动课,我让学生去上电脑课时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的歌曲,学生很快就收集了:《在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南泥弯》等歌曲,并展开了对这些歌的歌词及创作背景的讨论。学生从这些有代表性的歌曲中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寓教于乐,通过计算机的查阅,学生轻松地获得很多课外知识,同时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美育教育,这样学生主动探寻历史的能力 被挖掘出来了,学生会更加喜欢这一学科了。

又如讲《重庆谈判》一框节时,先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影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结束后国内形势如何?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中共的对策是什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 鸦片战争” 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狡毒的教育。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不可能是万能的,它也有缺点和不足,教学中只有通过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作用,我在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照,有几点反思:

(一)留足思维时间

课件教学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然而如果课件的画面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注意调控情感

我们教学一贯注意“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做法,将会事与愿违的,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 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三)正确处理好课堂的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只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只是处理好了课堂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点,也有一些缺点,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才会在教学中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体验与感觉。参考文献:

[1]杨艳红,李向阳,《运用多媒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1。

[2]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人类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新规律》[J],《人民教育》,2001。[3]蒋冬梅,《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教育》,2002。[4]王子强,刘意萍,《浅析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相关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

下载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计......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构件组合的最优化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学结构由平面变立体、单向变多向......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千阳县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王艳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行业中已经得到了普及,尤其是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一定......

    利用多媒体在历史中教学

    利用多媒体在历史中教学 内容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合并处理组成一个交互性、集成性、可观性、教学形式多样性、虚拟性......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作者:高江 时间:2011-4-11 14:46:44 来源:高香135 原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学的方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多媒体引入教学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