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

时间:2019-05-15 05:5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难忘的泼水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篇: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云南傣族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个泼水节的视频。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生:《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2、师: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课件出示词语:凤凰花 对襟白褂 咖啡色 踩着 端着 盛满 敲鼓 蘸水 笑容满面

3.师:同学们的词语掌握的都很好,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难忘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板书:周总理----傣族人民)

二、感悟课文,体会“难忘”。

1.师: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又是怎样迎接他的呢?

(课件出示第3段)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齐读第3段 生:学生回答

2.师:我们先看第一句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师: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生:来的人很多

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 “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周总理的心情)3.师: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4.师: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生:重大节日 迎接领导人时会铺红地毯,这里的地毯指的是凤凰花的花瓣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

生: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5.师: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 生:龙船多,花炮多。

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生: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6.师: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总理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总理来了的消息。你会怎样告诉别人?你会怎么说?

师: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总理来了!”

过渡:是啊,周总理来了!你看——(出示课文插图)7.学习第4自然段。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周总理是怎么打扮的? 生:白色的上衣,咖啡色长裤,水红色的头巾

师: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第4段)指名读。找出描写周总理外貌的句子并用尺子画上横线。

师: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国家领导人,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

生:喜欢

师: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8.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第5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5自然段)

师: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欢乐 高兴 幸福的画面

师: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

师: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清清的水泼到老年人的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青年人的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孩子们的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总理,他们会祝福总理——„„,还会祝福总理——„„

师: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相互泼水祝福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师: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泼水祝福)9.学习第6.7.8自然段。

师: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师: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幸福 难忘 快乐

师: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再次读出来)

三、回首扣问,难忘总理。

师:到这里,我们学完了整篇课文,假如你是傣族人民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幸福 难忘 激动 兴奋(板书: 难忘)

师: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总理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总理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山西的锣鼓,苗族的服饰,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六、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难 忘 的 泼 水 节

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难忘

第二篇: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呢?

师随机板书“傣族”,简介: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板书“泼水节”。学习生字“泼”

2.在 “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随机正音。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凤凰 指名读,出示凤凰花图片,填空:()的凤凰花。比较:火红与火红火红的区别。

认读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理解“一年一度”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2.指名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交流感悟。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②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4.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的?

过渡:周总理来了,他来到了人群当中。(出示课文插图)大家看看今天他穿着什么衣服?引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当中。他穿的是——傣族的服装。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同桌合作读4、5自然段,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出示句子: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拓展练习: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福他们————。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们————。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福他们————。总理的祝福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为人们带来了吉祥。人民发自内心地祝福总理健康长寿。他们之间的祝福说明什么?(关怀、爱)指导朗读。

5.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插图,说说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出示:傣族人民笑得那么灿烂,那是因为„„。

周总理笑得那么开心,那是因为„„。

2.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出示:多么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1)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他们的心永远紧密相连着。(2)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确实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节日!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五、布置作业。

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

第三篇: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默读、评读、引读、看图想象读等手段,让学生体悟傣族人民难忘总理与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幸福时光。教学设计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1、随着《欢乐锣鼓》乐曲,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段,体会当时欢乐的气氛。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3、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欢呼)什么叫欢呼?同学们反复诵读体验。想象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1、用电脑显示画面,指导学生看图,周总理是怎样打扮的?周总理的心情是怎样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几个人。周总理为什么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2、同学们,你们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样跟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吗?请一个同学朗读5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做动作,老师配上音乐。你们想周总理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会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 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六、作业设计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推荐学生看《温暖》、《关怀》的文章。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板书: 难忘的泼水节

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教学反思:

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周总理,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更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第四篇:难忘的泼水节

11.难忘的泼水节

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教学本课,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并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

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从那时起,傣族人民就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地刻在了心理,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总理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所以一定要把‘心’字写好。

写字孩子们敬佩着周总理所以你的“恩”字写的非常好,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期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 “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再读这段话。

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就像我们的过春节一样,很开心,很喜庆。

我们春节到处都是红红火红的。读出节日的喜庆吧!(高兴、激动地语气)(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 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那一年,周总理跟我们的爷爷一样的年龄了。天气非常热,他要到遥远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大家的心情都沸腾起来了,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3)学习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大家怎么热情欢迎总理的到来呢?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 怕来迟了(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周总理的心情)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做动作)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 ——(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句子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总理来了!”

正在这个时候,人们期盼已久的总理来了。你看到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样?笑了、跳起来、挥手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总理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 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 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1.是啊,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2.如果你是傣家小男孩,你会欢呼„„(3.如果你是傣家小女孩,你会欢呼„„

(4.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地欢呼„„(5.如果周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

(6.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呼着:„„

7.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总理来了!”我们可以加上动作—— 过渡:是啊,周总理来了!你看—— 视频(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 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 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

样子记住,一起读!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清清的水泼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在同样祝福着周总理,他们会祝福总理—— 还会祝福总理——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学生参与泼水)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此地当做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齐读)(6)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 ——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出示句子:带着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理一遍遍回味着——(7)学习7,8自然段 出示7,8段,齐读

观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的照片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 ——

(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 1961年的泼水节——

(读)让我们把怀念放在心里,轻一些读——

三、回首叩问,难忘总理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地„„这都是因为——周总理

四、小结拓展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 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来一起欣赏(课件)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1961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

第五篇: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二二班 赵香芬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 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随机板书: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主预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生词的正音。

(2)课文段落正音纠错,指导读通,读顺。

(3)难句提示指导: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写人的文章学会“什么时候谁和谁做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质疑问难。

三、写字指导。

1、书写生字“历、敬、度、赶”

2、学生书写生字。

3、点评书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

二、读中理解,体会感悟。

1、围绕“为什么这个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忘?”这个问题,读书理解。A、算一算,这个泼水节过去了多少年?2007-1961=46 B、46年过去了,这个泼水节在傣族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哪些了什么? 提示:

难忘的原因之一:

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第二自然段中,泼水节前的准备场景让人难忘。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从“鲜红的地毯”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抓住“欢呼”感受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体会。

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的音容笑貌难忘。“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难忘的原因之三:

总理的祝福令人难忘。“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幸福和激动的泪水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更加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体会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讨论: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不说是“幸福的”泼水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敬、度、驶”

五、拓展延伸。

1、区别组词:

历()度()赶()闭()厉()席()起()闹()

2、写句子。一边„„一边„„

一手„„一手„„

3、查找关于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故事资料

4、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二二班 赵香芬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学文之前让学生回忆我们以前所学的课文《难忘的一天》,让学生在学这篇课文时要抓住难忘一词来学习。开弄清楚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难忘,怎么难忘?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二二班 赵香芬

一、说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案例分析

二二班

赵香芬

背景:

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过程:

师:请孩子们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生:读课文思考。生:因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师:现在,我们对比着来读一读。

生:一二组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三四组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师:现在我们把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前边的课文对比着读一读。师: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师:读课文3-6自然段。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真是心连心啊!分男女生读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愿的句子。

师:选你最喜欢的部分背诵。分析:

由于部分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深,更没有亲历那令人难忘的场景,因而对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有一定困难。

这个片断的设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在读中体味感受,升华情感。

反思: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介绍了有关周总理的优秀事迹。在这些事迹里,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观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互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师说的”常常挂在嘴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课前,我满怀激情地把我的这种感受和学生一起交流。我说:“总理的好是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的。假如用老师的二十年时间换回总理的一年时间,我非常乐意。”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显,学生在通过之前观看的有关总理的记录片,他们知道老师对总理的敬佩程度。学生完全和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上。

三、读文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浅谈小学生的自主阅读

赵香芬

摘要:少年儿童阶段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去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中“自主阅读”的新理念如同“革故鼎新”的种子渐驻人心,并在人文主义的关怀下孕育吐苗逐渐成长,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新气象,有些阅读教学公开课上还出现了“激情动容”、“出色创新”的“奇迹”。然而,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如“漂亮的泡影”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值得我们深思。

一、片面追求课堂“动感”,自主阅读流于形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教师们确定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课堂活起来,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变着法儿追求阅读教学学习感官上的活跃生动,绞尽脑汁在教学环节上加上自学或讨论:一会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主朗读,一会儿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一会儿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后分小组排演课本剧,于是课堂上“打滚式”朗读、演讲、绘画、表演??五花八门。我们看到的情景是教师装模作样式地往返走动,心不在焉地点头赞许、夸奖,学生热热闹闹地无聊回答,左顾右盼地等待教师的叫停,不是问题的问题讨论得尤其“热烈”??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少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肤浅,学生所进行的自主阅读,仅仅是了解了课文内容,而对语文方法探究、文本内涵的理解却涉及甚少。

二、教师引导不得要领,阅读关注出现偏差

某二年级教师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抓住主人公伊琳娜从“生气”到后来“兴奋”的心情变化,让学生围绕“伊琳娜为什么一开始‘生气’了后来又‘兴奋’了呢”这个问题开展自主阅读,继而进行讨论,学生对生气的原因众说纷纭,相当一部分学生说是因为金鱼放到水里水漫出来了,和朗志万科学家说的不一样。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看到水漫出来的时候,伊琳娜会觉得怎么样?”学生说很稀奇。然后教师就“哎呀,和朗志万叔叔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这一句,让学生围绕着“稀奇的语气该怎么读”展开讨论,并让学生去自主练习,结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很认真,练得很投入,稀奇的语气读了近半节课。实际上,本课的重点应落足于让学生领悟凡事不能轻信盲从,要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才能获取真知。显然,教师对教材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而只注重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追求,以至于阅读教学的关注点出现了偏差,甚至被学生“牵着鼻子跑”还浑然不觉,这样就出现了耗时低效的课堂教学“奇迹”。

三、文本教材“不过如此”,“拓展”阅读勇创“奇迹”

“课标”赋予“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权力,自从教师摆脱“教教材”的被动束缚而获得“用教材”的主导权力之后,一股贬低教材、蔑视教材的风气正日益蔓延。许多教师在谈论到“用教材”的时候,经常数落教材的问题,感叹教材的粗俗。不少的人把叶圣陶老前辈说过的“文本无非就是个例子”的说法,发展为如今的“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集”,于是便出现了诸多“正餐不食吃零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奇迹”。

四、自主阅读闪“亮”登场,识字学词何去何从

论坛一网友大发感慨地说:“放眼如今遍地开花的公开课,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拿到一个文本之后,教师似乎想从哪儿开刀就从哪下手,打着‘新课标’鼓励的‘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旗号,大胆地进行重组、改编、深挖,奇招怪招险招层出不穷,深度广度高度厚度各领风度。”确实如此,纵观我所听下来的阅读教学公开课,似乎都在展现教师所预设的一个个朗读或理解的“亮点”,却很少有教师主动把“识字学词”作为自主阅读的亮点在公开课中展示(特别是中高年级),只是当学生因字词而使阅读理解出现困难了,教师才像排除障碍一样地进行“解决”。可见,在广大教师所预设的自主阅读教学概念中,识字学词是不包括其中的,我想是因为怕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不足”吧。在很多教师眼里,识字学词徒有其工具性却没有多少人文性可言,充其量也就是扎扎实实的工具练习。非凡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识字学词不再是重点,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识字学词、读通课文”这样的简单活完全可以放到课前预习去完成甚至认为每篇课文都要进行有板有眼的“识字学词”和通篇检查学生是否“读通课文”,简直是太浪费时间,太模式化了。

以上种种问题,“拿教材当玩意,拿规律当儿戏,拿课堂当舞台”,是否就是自主阅读所要追求的呢?自主阅读所带来的“奇迹”确实曾抓住不少人的眼球,也曾走进学生的心里,但让我们扪心自问:如此“奇迹”让我们的学生和教师获得了什么?

赵益婷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要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要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写作能力,如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说写结合、借鉴模仿等。

关键词:观察 素材 借鉴 立意 巧妙 构思

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是不容易取得明显效果的一门学科。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最难的是作文。如何教好小学生作文,有许多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部分都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功夫。我以为,光在培养兴趣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还要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否则,有兴趣而无能力,作文也无从谈起,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积累素材

作为语文老师,从第一天上课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理解、去感受。如令郎满目的超市、高大漂亮的楼房、美丽的花草树木、动人的典型人和事等等。日积月累,时间一长,孩子们就会培养出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并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将来会成为写作的源泉。当然,写作还在于材料的积累,所以也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文章,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二、说写结合

说写是在前面所讲的材料基础上,我想“说”与“写”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尤其对初学写作的学生,需灵活运用,如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让学生把想好的素材构思后先说出来,进行概括的描述或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概括的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把“说”与“写”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这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也做到了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三、借鉴模仿

借鉴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借鉴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这样一种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效果明显,立竿见影。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这一方法可以提倡,但刚一开始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也应加以肯定。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独立写作的开端,这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培养良好的写作文风。

四、多写片段和日记

初写作文,不宜长篇大论,一是要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要以时间有限。以熟悉写作、练习写作、认知写作为目的,所以以写日记、片段式的文章为主,有时少则几句话就可。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书面语言表达也提高了。从而减轻了作文的难度,不至于使学生望文生畏。

五、写作的综合训练

经过上面几项的指导练习后,再进行一些综合性的训练。如审题、立意训练;选材、剪裁训练;巧妙构思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作文修改训练等。审题立意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审题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和目的。选材、剪裁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围绕中心选材,选材料要新鲜,要有时代特点。巧妙构思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能力。语言表达训练要结合学生具体的语文学习进行,指导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一些在语言表达方面成功的语句,但让学生明白好的语句离不开修辞的帮助,好的文章并不是华丽的词藻的堆砌,在于表达出真情实感。作文修改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知道一篇好文章到底具备哪些条件。

下载难忘的泼水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难忘的泼水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三实小 迟爱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暑假,我们学校举行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夏令营活动,我对其中的泼水节印象最深。 这一天,同学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准备好了清水,等候泼水节的到来。 一声今下,泼水节开始......

    难忘的泼水节

    1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主备人:常慧霞 使用者: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一、问题分析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写的是一九六一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文章语言朴实、真挚,包含深情,是进......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一、教学课题: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 二、教案背景: 面对学生:小学二年级 课题:《难忘的泼......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

    难忘的泼水节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泼、族、民”等15个生字,会写“忘、泼、度”等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