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及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及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图片
小朋友们,我们来欣赏一组照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多么热闹,多么喜庆的场面啊.知道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吗?教学泼.2.简介泼水节。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这一次泼水节,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泼水节,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难忘的泼水节.读题.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碰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B.标上节号
C 想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反馈
A字:凤
凰
恩
撒
襟
踩
端
寿
傣
敲
褂
咖 啡
.领读,孩子,提醒一下,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凤、凰、——、——、—— 襟、褂、——、——、—— 咖、啡、——、——、——
B词语
自由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笑容满面
喜笑颜开
眉开眼笑
喜上眉梢 欣喜若狂
喜出望外 三.精读课文,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让我们跟着书本走近泼水节,齐读第一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①时间: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的时候
人物:傣族人民(云南、广西地区)②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表示隆重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国庆节、重阳节、中秋节)
火把节(彝族)
酥油灯花节(藏族)观音节(白族)亚努节(苗族)那达慕、马奶节(蒙古族)
③火红火红的()
碧绿碧绿
雪白雪白
乌黑乌黑
瓦蓝瓦蓝 ④介绍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是送旧迎新的日子。每逢泼水节,儿童们纷纷砍竹作水枪,家家户户门框、窗户上贴剪纸,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摘野花作花坊。中午,妇女、青年男女提着木桶、脸盆,互相追逐,你追我赶,水花四溅,被人泼得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就越多,被泼的人就越高兴。
3、泼水节是欢乐的,是幸福的,而为什么又是难忘的呢?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用“因为------所以------”说理由。▲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①倒装,为什么这样写?(突出幸福、令人难忘)②多么————,1961年的泼水节!③朗读,带着幸福、快乐的感情来读。五.书写指导.1、复习要写生字.2、范写:敬、鲜、脚
3、扩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词语
分组指名读,问:你发现每一组有什么特点?
齐读。
2、读1、2节,7、8节。
二、研读课文3——6节。(1)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泼水节了,傣族人民特别高兴,他们是怎么盛情欢迎总理的呢?1 1.自由读 2.反馈
A那天早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体会”四面八方”
东边,()的老奶奶()地赶来了.西边,()的小朋友()地赶来了.南边,()的叔叔()地赶来了.北边,()的阿姨()地赶来了.是啊,象这样来自不同的地方,就叫做四面八方
读.评:”赶”出了人门对总理的欢迎,赶出了人们见总理的迫切心情.我们一起快乐又迫切的读一读吧.B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呢? “撒满”:这位大哥,你撒一些增添一下喜庆的气氛就好了,为什么要把整个地面都
撒的满满的呢?平时,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鲜红的地毯呢?读
这是一个?句,撒满地面的凤凰花象地毯,那开满枝头的凤凰花呢?出,说话.枝头上开满了凤凰花,好像()
火红的凤凰花如朝霞般艳丽,又如火焰般热情,让我们再次把傣族人民的热情挥洒在凤凰花的片片花瓣中吧.读
C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现在联系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岸观众如云,江面船来船往,空中光彩夺目,喝彩声,花炮声,响彻云霄,好不热闹呀.谁来读一读呢?
D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在我们的锣鼓声中,在我们的喝彩声中,你们看 ,谁来了.引读:人们不禁欢呼着-来自东面的人们欢呼着--------------------------------西面----------------E归总
此时此刻,会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连回荡在会场上方的空气都带着浓浓的喜味,让我们把这另人沸腾的一刻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齐读第3节.四.拓展.多么喜庆,多么热烈呀.我们把这令人流连忘返的场景编成一首小诗,怎么样? • 那天早晨, • 一()鼓声(), • 一()人群(), • 一()花瓣(), • 一()龙船(), • 一()花炮(), •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1,自由 2.读一遍.3.在我们的千等万盼中,终于迎来周总理,那总理和傣族人民究竟如何共度泼水节的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难忘”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师:快看,翘首以盼的周总理正向我们这边走来了。此时,你最想说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欢呼吧“周总理来了!”。那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总理呢?
2、那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自由读,用“——”划出句子。
3、出示句子,师:对襟白褂、水红色头巾,总理平时也是这样穿的吗? 出示周总理图片,对比。
问:周总理今天为什么要身穿傣族人民的节日盛装?
4、师小结,生齐读这一句。
5、当他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时,总理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再读第4自然段,圈出表示总理动作的词语。
6、生默读课文,圈动词。
7、出示句子,交流动词。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一起跳舞。(1)、你找到了哪些动词?(2)、自由读读,通过这些动词,你体会到总理怎样的心情?(3)、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总理的心情吗? 指名读,评议;齐读。
8、过渡: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呢?请小朋友大声地读读第5自然段。
(二)、学习第5、6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
2、周总理是怎么做的?
周总理一手端着„„为人们祝福。(1)、总理怎样泼水?你能用“一手„„一手„„”来说说图上的傣族人民在干什么吗?你还能联系生活说一说吗?(2)、总理一边泼洒,一边祝福。他会向傣族的哪些人祝福呢?又会怎么祝福呢? 出示:总理向(谁)____泼洒,并祝福他(她)________。(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4)、师小结:总理爱傣族人民的那份浓浓深情,傣族人民感受到了吗?那他们是怎么做的?
3、傣族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健康长寿。(1)、问:傣族人民为什么要祝福总理健康长寿呢?(2)指导朗读。
4、再现画面,指导朗读(1)、师:想看看这最激烈、最激动人心的泼水场面吗?播放泼水的影片片段(2)、从你们的眼睛,从你们的嘴巴,从你们脸上所露出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兴奋。你能用一些四字短语来概括一下吗?师出示一些,生读。
5、师生引读
(三)、激情导读第7到8自然段
师:和这样的总理在一起,怎么能不幸福?怎么能不令人难忘呢? 出示: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师:傣族的小朋友,为什么你会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令你难忘呢?(随机采访2、3个)这真是个()的泼水节,因为————————————。(幸福、欢乐、特别、开心、与众不同„„)
2、师小结。
四、课堂作业
1、介绍一些民族的风俗节日。
学生先介绍,然后师再出示图片介绍一些。
2、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练习:
1、多音字
chãnɡ(盛饭)shěnɡ(节省)báo(薄雾)hǎo(好人 盛 省 薄 好
shânɡ(盛开)xǐnɡ(反省)bó(单薄)hào(好学)dīnɡ(钉子)fēn(分别)kōnɡ(天空)钉 分 空
dìnɡ(订书机)fân(水分)kònɡ(空地)
2、词语搭配
(美丽)的祖国(美丽)的小岛(美丽)的北京(美丽)的角楼(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成串)的葡萄(流动)的空气(敬爱)的总理(鲜红)的地毯(欢快)的鼓点(薄薄)的雾(清晰)地展现(热情好客)的老乡 茂密的(枝叶)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 湖水(碧绿)隐隐(约约)太阳(高照)风光(秀丽)(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热情(好客)笑容(满面)令人(难忘)五(光)十色
一(个)湖 一(个)凉棚 一(条)龙船 一(只)象脚鼓 一(条)头巾 一(串)花炮
板书:
盛情迎接
难忘的泼水节 敲鼓跳舞 幸福、快乐
泼水祝福
第二篇:难忘的泼水节
1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主备人:常慧霞 使用者: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教学目标
⒈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⒉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教学重点:识字 写字 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⒈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⒈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凤 凰 恩 敲 襟 褂 咖 啡 踩 端 蘸 寿(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 白板呈现:凤凰 周恩来 恩人 敲打 对襟白褂 咖啡 踩伤 端正 顶端 蘸墨水 蘸水笔 长寿
2.在句子中认读。(白板呈现)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生字巩固,区分多音字。
1.复习12个会认的字。师:大家上节课学的字还会认吗?现在考一考吧!呈现12个生字,再轮流抽读。2.学习多音字。
师:12个生字会读了,现在出四个简单的字来认一认,看会认吗?
师呈现四个多音字“好、空、乐、盛”,抽生读。(读“好”。若生读“hǎo” 师问:还可以读什么?读“hào”。以相同办法读后三个字。)
引导学生进行多音字的辨析、组词,注意纠正不当之词及读音。
二、自主读书,图文联系
1.师:看来,多音字难不倒大家。不着急,难的来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这样吧,大家抓紧时间读书,读得越熟越好,待会儿就有难题考大家。(生自由读)
2.出示挂图(课文插图)
师:大家认真看图,注意图上画的内容,再对照哪些内容是书上有的句子或段落。(1)用“──”画出反映图上景物的句子。(2)用“∽∽”画出反映图上人物活动的句子。(3)用“====”画出图上人物表情或心情的句子。
(4)把自己画出的部分读给同桌听,看自己勾画的句子正确吗?
3.生读书交流:课文除了写图上可以看得见的内容外,还有不能直接看到的内容,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1)看到周总理对傣族人民泼水,我仿佛听到周总理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2)看到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我仿佛听到傣族人民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三、重点段朗读
1.呈现课文第三自然段“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1)师:人们怎么赶的?师引:东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大家会怎么说?“走呀,快走吧,„„”
西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他们会怎样应答,怎样的心情聚拢来?只有这四个村吗?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生读:“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2)读第三段全段。师:你们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 左边的同学读,右边的同学听课文想象,再左右交换。
师: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归纳并板书“盛情迎候”)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人们的盛情呢?读一读。
2.指导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归纳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四、再读全文,感悟体验
1.读课题,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2.师: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五、识字巩固,写字练习
1.观察第三、四排要求会写的字词,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2.教师范写。
3.生写,看谁写得更漂亮。附【板书设计】
盛情迎候 难忘的泼水节{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第三篇: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一、问题分析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
<教学片段一> 借史激“情”
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动课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周总理的记录片。在这些影片里,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观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片段二> 情感互动
“我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
《难忘的泼水节》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是很不容易的。这样的课文对现在二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很难有学习的兴趣,课堂能达到这个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情感感染了学生,使学生逐步走近周总理。
请看这一片段: “周总理真的来了,同学们看见了吗?老师把周总理请到我们的课堂(出示课件),你能说说他的穿着吗?”
“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反复读,读通顺。
“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就是傣族人民,你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有什么感觉?”
生:周总理穿的是傣族的衣服。
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
师:是啊,周总理穿着打扮和傣族人民一模一样,和傣族人民融为一体了。他不仅跟大家打招呼,而且一起和大家欢快地舞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分析>教师的语言贴近学生,满怀激情,富有感染力,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精彩点推波助澜,学生读书的热情能不高吗? 现在不少低段的老师都知道重视朗读,但是怎样读进去,怎样读好,心中没底,只是翻来覆去读几遍就完事了,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深入读课文,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要很会引导学生读进去,学生读通了周总理外貌描写的句子,并没有停留在这一浅层次的阅读上,“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巧妙一问,把学生置身到泼水的人群中了,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正去体验语言文字,走进语言文字里边去。学生首先发现这身衣服和傣族人民穿着是一样的,紧接着学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这一感受,很可贵,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周总理就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教师自然地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这样的读书学习才是真正地读进去了,又读出来了。
<教学片段三> 读文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师: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呢?你认为哪个词更能体现人们对周总理的喜爱,你是怎么理解的?(看课件,读课文)生:欢迎的场面很热闹!生:有“一条条”、“一串串”
生:还有“四面八方”也能体现
………
<分析>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教学片段四> 用肢体语言悟“情”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在学生齐读课文四、五段,感悟情感时,班上一名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情不自禁的跟着做起了动作,我也突发奇想.让学生一起用肢体语言来感受当时的情景.师:我们来做个互动小游戏吧,老师读课文四、五自然段,你们模仿周总理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兴趣浓厚,感受气氛.生:他们会说,周总理祝您健康长寿!生:周总理会说,祝大家快乐幸福!………
<分析>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场景与气氛,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从一个不受规矩的学生的身上得到了启发,给本节课提供了亮点,用肢体语言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感“情”,去悟“情”.
第四篇:难忘的泼水节(范文模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全部,要先拼读后直呼。
(2)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第五篇: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写的是一九六一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文章语言朴实、真挚,包含深情,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方法
综合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始终主动地学习,是设计本课教学的主导思想。
1、抓住课文的重点,精讲多练。
2、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本课教学采用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动脑想想、动笔画画、动口说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谈出自己的意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鼓励他们发言。
3、朗读训练贯穿始终。教学中设计范读、指名读、默读、自读、齐读等形式。通过指导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中,教师应把图画、音乐、录像以及教师语言等手段交替使用,为学生再现教材的情境,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三、教学要求
1、学习目的
(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2)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周恩来总理当年是怎样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深厚情宜及对少数民族的关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4)学会本课十二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了节的事,体会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戴周总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情意。
四、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资料
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傣族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贺节日。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八课《难忘的泼水节》,理解这次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哪几段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
(2)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及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这两部分内容,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来学习。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了,泼水节到了。)引导: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火红火红的。)让学生想象一下这种颜色,并从图上找到凤凰花。
“火红火红”不仅是讲凤凰花开得鲜艳、有生气,还有感情色彩,它同后面讲的“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是一致的。因此要重点理解这个词。
小结:“火红火红”写出凤凰花开得非常鲜艳旺盛,“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点明了泼水节到来的时间。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凤凰花开的时间吗?(农历四月中旬,一般为清明节后十天左右,傣族的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进行拜佛、赛龙舟、跳孔雀舞等活动,连续欢庆三天,非常隆重热闹。)
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指名读课文,要突出“火红火红”一词。
(2)指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段的。
(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非常高兴,又因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就特别高兴。)
小结:“火红火红”这个词写出了节日的喜悦气氛。看看这一段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人们在节日的喜悦心情。(特别高兴。)
指导朗读:高兴就已经写出了人们的喜悦心情,特别高兴就是非常高兴,更突出了人们的喜悦心情。既然他们这么高兴,怎样才能读出这种高兴的心情呢?指名读课文。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先指名读,再默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人民的确特别高兴地欢迎周总理的到来,用笔画出。
②下面请同学们将你画出的词句结合自己的理解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等词语理解课文。)
小结:这一段有四句话,从地面写到江面,从江面写到天空,在我们眼前生动地展现了人们欢迎周总理的热烈场面。
(4)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①分段朗读,整体感知。
课文是用三个自然段来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下面请三个同学分别读这三个自然段,并且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周总理穿着傣族服装同大家一起跳舞,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祝福,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傣族人民非常开心。)
②教师指导。
我们就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这几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得好,写出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非常高兴。这三个自然段词句可以任意选择,任意讲。
A、学习第四自然段,结合看图理解课文,学生能说出图上都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表情、动作怎么样。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段内容和写作顺序,有利于指导背诵。
B、学习第五自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这段的内容和写作顺序,有利于指导背诵。指导背诵:让学生边看图边看动作背诵这一自然段。
C、看录像。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场面呢?教师边放录像边讲解录像中的情节,使学生受到感染,加深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真挚情感。D、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一边泼水,一边和傣族人民对话的内容。可以联系自己讲。
③自学第六自然段。
指导朗读:这一段要读出欢乐、激动的语气。老师范读,学生练读、练背。④小结
(5)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齐读后提问:想想为什么一九六一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他把幸福和欢乐以及美好的祝福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指导朗读: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速度要慢一些。
(四)拓展阅读
阅读资料,《读一读》、《周总理的睡衣》。
(五)、小练笔
1、以“周爷爷我想对您说„„”为起始句写一段话。
2、看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盛情迎候 11 难忘的泼水节
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四、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本课的最大难点在于周总理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难忘”?如何理解 “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这个情感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首先,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了教师范读的环节,我觉得通过范读,把老师对课文的感受用“语言之情”传达给学生,产生情感碰撞,效果往往很好。实现了老师的感情和学生感情的互动。
2、在读中悟情。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 “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词句,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写“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系列的不足。没有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