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出征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阁、综、瞩、蕴、涵、瞬、摩”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扣住关键词句,理解“伟大的出征”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体会文章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伟大的出征”的含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神情和语言去了解人物的内心,从弄清事件内容去了解事件意义。
3.教学用具
ppt 4.标签
鄂教版
教学过程 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视频导入: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神舟”五号一飞冲天,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回答:
“出征”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的情况。(1)听写字词。
问天阁、综合、世界瞩目、蕴涵、瞬间、摩托车、磨灭(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①“瞬”是翘舌音。
②“综合”的“综”与“踪迹”的“踪”区分开。
③“瞩”的最后三笔依次是竖、提、点,不要写成竖折、点。“涵”字右半部分里面不要写成“水”。
(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涵”“瞬”。(4)齐读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围绕着“伟大的出征”是分几部分写下来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 3.交流反馈,相机指导。4.师小结: 课文是分三个部分来表现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
1—10自然段,写杨利伟即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飞天之旅,人们无比激动地为英雄送行。
11—16自然段,写的是杨利伟接受了总指挥的命令,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将永远载入史册。
17—20自然段,写杨利伟告别了战友和送行的人们,与神五一起飞向太空。
顺学指导直奔重点
1.研读第一部分: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达“伟大”的词句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作出批注。2.学生交流,师适时点拨。预设:
(1)“再过30分钟„„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抓住“世界瞩目”、“国人自豪”引发学生思考:这次出征为什么会令世界瞩目、国人自豪?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
(师:中国在现代航天史上一直落在美俄后面,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落后,民众素质低下,怎能跟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比试航天科技。神舟五号上天,标志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美俄两大国后的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强大的标志、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怎能不自豪?又怎能不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读出自豪感。)
(2)“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结合课题引导学生领会开门见山、点名中心的方法。预留问题:为什么说杨利伟是英雄?这次出征伟大在哪? 指导朗读:读出神圣感,语气坚定,语速慢声音响亮。
(3)“„„来了„„来了„„来了„„来了„„”这是个什么句子?人们的心情怎样?天气怎样?“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4)“这一天,中国人已经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这一天”是哪一天?“这一刻”是哪一刻?它的历史意义何在?(师资料补充:从“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从明代人万户飞天到早期的“曙光号”飞船,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经历了跨越千年的“梦想期”、“孕育期”和“催产期”。直到1992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决策,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由此铺开了中国载人进军太空的宏伟蓝图。经历了11年的刻苦攻关,在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的基础上,中国人终于圆梦九天。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与京九铁路、三峡工程并称为20世纪末中国的三大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高度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航天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它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提升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对激发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载人航天工程也使中国成为国际空间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为即将实施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3.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渴望与期待,语气激昂。
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我国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航天英雄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带着中国人千年的渴望和期待即将出征,开始令世界瞩目、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我们激动,我们骄傲,我们兴奋我们自豪,让我们通过朗读,尽情抒发这内心的满怀豪情吧!学生自由有感情朗读。
课后习题
1、形近字辨析组词。
摩/磨(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2、品读课文,从哪儿看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勾划相关语句。(扣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主旨)
3、读句子,完成练习。
“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1)句子中划线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2)“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一飞冲天,飞向茫茫太空„”,这冲天一飞有何伟大的意义呢?请仿照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表达方式,续写“这一飞,飞出了„”(体会按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并仿写)
4、①划出文中点明具体时间和地点的词语,说说这样精确表达的作用。②假如在神舟五号飞天的历史性一刻,你也在发射现场,也许你是一名送行群众,也许你是杨利伟的战友„,请你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叙写当时的盛况。
板书
4、伟大的出征
渴望很久 2003年10月15日
等待千年 中国人
伟大
中华民族
第二篇:《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宇航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这篇通讯打算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学生课后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课前准备 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
1、展示杨利伟、“神五”图片。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2、出示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你发现什么?
3、出示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你从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么?
4、师述: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
5、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那激动的一刻。
6、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走近人物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 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5)、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
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基本的要求是:
(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
(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
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领会可从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例如: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应反复的诵读、细细的品味。
六、课后学习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小结语:
今天,我们一块重温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次壮举成功了,我们中国从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让我们同英雄杨利伟一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礼吧!(在“歌曲《五星红旗》”的嘹亮的歌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生同唱歌曲《五星红旗》结束。
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 等待送行 庄严出征 站满 从容稳健的步伐 激动 洪亮的报告声(果断、从容、)渴望 标准的军礼 爱国的情怀
附:
1、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 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第一个登月的人:美国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2、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第三篇:《伟大的友谊》教学设计之三-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18个,理解词语54个。
2、给文章分段,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主义事业为基础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全部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友谊]友谊是什么意思?(朋友之间的情谊)
2、形容两个朋友之间的感情很好,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
3、[板:伟大]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
伟大是什么意思?出示解释。课文里应选择什么?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看图。读通课文。
2、讨论课后问题。
三、检查自学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质疑问难。
3、写一写难写的生字词。
4、分节朗读课文、评析。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找出过渡段。过渡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2、根据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3、说说课文的结构:总分总
4、用摘录法口述段意。
[板:总:好朋友
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分:事业上不分你我,亲密合作
总:伟大的友谊]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生活上是怎样互相帮助的。
3、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主义事业为基础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
教学重点: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生活上是怎样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无间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是什么结构的段式?
2、这一段用了几个共同?划出来。
3、朗读。(一系列的短语,简洁明了,很有气势)
4、简介《共产党宣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提出问题。
3、马克思为什么会遭到迫害?敌人怎么迫害他?
4、面对敌人的迫害?马克思是怎样对待的?
齐读。想想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5、恩格斯为什么要帮助他?是怎样帮助他的?
指名读例子。
把最能体现恩格斯对马克思无私帮助的词语用“。”点出来。(不断、连忙、迅速)
读一读。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恩格斯的无私。
马克思是怎样感谢他的?读出感谢的语气。
6、填上相应的关联词语:
()马克思发现了共产主义真理,是共产主义的奠基人,()反动政府迫害他,使他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贫苦。()马克思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又()恩格斯和马克思有共同的革命信念,()他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作是自己的困难,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
7、读了这一段后,说说你的感想。
8、自读本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是无私的,那么马克思对恩格斯呢?(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2、具体表现在哪里呢?用()标出。
你觉得哪里使你最感动?
3、这一段在写法上,同第2节有什么相同点?
(概括——具体事例)
四、总结
1、读2、3小节,说说这两节写了什么?
2、说说你的感想?
五、课堂作业
1、将成语补充完整,并将所填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省吃()用_________ 一()如洗________()尽全力________()不犹豫________
2、作业本
[板书设计:
20、伟大的友谊
好朋友
马克思、恩格斯 生活上:互相帮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加深体验。
2、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主义事业为基础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
教学重难点:理解3、4小节含义深刻的句子,加深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习过渡段
1、自由读第5小节,说说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2、讨论汇报。(承上启下)
3、小结:像这样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就叫过渡段。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喜欢怎样的劳动?
(1)轻松的;(2)繁重的;
可有个人喜欢的是一项这样的劳动。(引入第7自然段)
2、出示: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完成。
3、思考:你感觉这是一项怎样的劳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那这个人是谁呢?他究竟在完成什么呢?
4、自由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谁在干什么?”
5、如此繁重的工作,而且是为别人而做,恩格斯却怎么说?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三、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他们之间的哪些事?
2、用“读、划、议”方法学习该段。
(1)生“读、划、品”。
(2)师生共议。
(3)设疑:通过学习我们确实已体会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可好朋友之间怎么还会发生激烈的争论呢?
[板书:真理]
3、他们为什么能这样深入、热烈地讨论?这样经常地通信呢?填空:
[因为他们有:
共同的()共同的()
共同的()共同的()
共同的()共同的()]
4、由此可见,他俩的思想完全融全了,力量也使在一块儿了,真的分不清哪是你的,哪是我的。这就叫做:
[板:不分你我]
5、用“因为不分你我,所以„„”的句式逐句引读第六自然段。
四、回返第7自然段
1、思考:现在你觉得恩格斯完成《资本论》是一位怎样的人选?为什么?
2、再指导朗读恩格斯说的那句话,深入体会。
五、学习第8自然段
1、齐读该段。[板:40年共同创造马克思主义]
2、质疑:共同创造为什么称马克思主义?
[板:伟大的友谊]
3、伟大该选哪个选项?
[板书设计:
20、伟大的友谊
◆[2004-03-11]
马克思主义
(40年)
马克思——伟大的友谊——恩格斯
生活
竭尽全力
事业
不分你我 共同
创造真理]
第四篇:《伟大的友谊》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通过本课的学习,增进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了解,激发对革命导师的崇敬。
2、通过自读,懂得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知道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基础上的。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㈠导课。
1、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友谊。
2、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自读,体会出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
1、齐读第4自然段。
2、指名回答。(生活上、事业上)
㈢学习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读书,思考:从生活上怎样看出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2、用读的方式汇报,坚持自读、自悟、自评、互评的原则。
3、点拨。
“竭尽全力”(举例)
“宁愿”(取舍)牺牲精神
4、思考:为什么恩格斯要这样帮助马克思?(联系上下文说说)
重点理解“共同目标”,目标指什么:(在人类创建一个美好的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5、小结:恩格斯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支持了他的事业表现出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那么在事业上他们又是怎样做的?表现出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㈣学习5、6、7自然段。
1、默读: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请你作上记号,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边读边重点体会课后思考,练习2的句子。
“每天下午”讨论的次数多。
“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讨论范围广。
“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讨论得深入。
“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激烈争论”探求真理时态度严肃。
“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之处照顾不到的。
“时时刻刻”经常的。
......(这些内容通过读理解)
3、引读第7自然段,思考:从哪儿看出他们是无微不至相互关怀的?
4、重点读懂:“竭尽全力”、“毅然”、“骄傲”。
5、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为了共同的目标)
㈤看插图,说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干什么?
㈥学习第1、第8自然段。
1、男生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谈:合作四十年,创造了马克思主义。
㈦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谈一谈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板书:
伟
大 生活上 的共同目标
友 事业上
合作四十年
谊
创造马克思主义◆
第五篇:36_伟大的友谊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若干。理解“困窘、厌恶、激烈、竭尽全力”等词语,比较“窘困、困难、困苦”“厌恶、讨厌、厌烦”体会课文的用词恰当。
2、体会带点词语“共同„„共同„„共同„„”“竟、激烈、竭尽全力”在句中的作用,会用“竭尽全力”造句,并能积累文中的精彩词语和句子。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和共产主义的事业上的互相帮助,能概括地说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伟大之处——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这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建立的伟大的友谊。
能以《友谊》为题,向同学介绍自己和好友之间的小故事。
2.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在共产党的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的。为何称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反馈信息导入新课
1、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们的友谊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了解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板书友谊
3、你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是谁吗?(结合学习理解词语“奠基人”)
二、整体感知感悟中心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他们的友谊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课文中划出一句关键词。
(1)出示: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2)读句子,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提示:过度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指名读上文,思考:恩格斯在生活上如何热忱地帮助马克思的? 理解、感悟、积累
——那时侯,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那时侯”指什么时候? 结合理解句子,完成课后练习。
生活这样困窘,马克思毫不在意,还是坚持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运动。“竭尽全力”是什么意思?
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恩格斯会怎样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马克思很大帮助。——有一个时期,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厌恶”是什么意思?能换成“讨厌”和“厌烦”吗?
恩格斯十分厌恶商业,又经营商业,那时为什么?从中说明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又是如何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学习要点:(1)读课文,找句子(2)提问题,深理解(3)勤感悟,多积累
2、反馈学习情况。(1)感情朗读升华主题 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友谊是建立在共产主义事业上的。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帮助,为对方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马克思逝世时,《资本论》还没最后完成,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注意,在共同的事业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补充课题:伟大 感情朗读课文。(2)联系实际畅谈友谊
你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真挚的,请你选择一个小故事,说给同学听。
课后习题 抄好词好句 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