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五讲:实词虚词,各有侧重

时间:2019-05-15 05:3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五讲:实词虚词,各有侧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五讲:实词虚词,各有侧重》。

第一篇: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五讲:实词虚词,各有侧重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五讲:实词虚词,各有侧重

考 点:理解课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知识要点:1、理解新课标规定的基本文言文篇目中重点实词。2、根据语境理解课外文言文中重点实词。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之”、“者”、“于”、“以”、等虚词的用法。

考试说明:1、判断对文言实词或虚词理解的正确与否。2、从所给选项中选出对文言实词或虚词理解的正确选项。3、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古今义。4、按要求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或虚词。

考点例析

一、阅读课外文言文——《草书大王》,然后答题。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代词。

1)皆讥笑之()2)诟其侄曰()3)汝胡不早问()4)致余忘之()

3、这则故事该责备的是谁?为什么?

简析:本题要求在阅读课外文言文之后,按要求答题。第1题属课外文言实词的考查。第2题是对课外文言文代词的考查。答案是:1、1)喜欢;2)叫、让;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拿、持。2、1)“之”指“他”;2)“其”指代“他”、“他的”;3)“汝”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4)“余”指代“我”。第3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性考查,这方面,前面第十讲已有不少分析,故略。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相关习题。

晏子之晋,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负刍②、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 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③父也。”晏子曰:“何 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赎乎?”对曰:“可。”

遂解左骖④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⑤也!”越石父日:“吾闻士诎⑥乎不知己,而信⑦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⑧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⑨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⑩,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晏子春秋•内篇第五》)

【注】①牟:地名,在山东。②刍:柴草。③越石:地名。④骖:车前三或四匹驾马中,辕马边上的马。⑤暴:猛、急。⑥诎:通“屈”,屈服。⑦信:通‘“伸”,伸展。⑧鬻(yù):卖。⑨行:德行。⑩辞:谢罪、道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越石父怒而请绝(绝交)B.今兔子于患(祸害)C.省行者不引其过(过去)

D.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背)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晏子使人应之曰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B.息于途侧者 不求闻达于诸侯 C.吾以子为忘 以我酌油知之 D.今又不辞而入 而吾以捕蛇独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l)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2)夫子礼之,敢不敬从?

4.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简析:本题的阅读材料来自于课外,第1题要求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正误判断。根据语境,选项A中的“绝”应是辞去,离开的意思;选项C中的“过”应是过失的意思,故第1题的答案是:AC。第2题要求对文言文虚词作比较,选取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项。其中选项A中前一句中的“之”代指“越石父”,后一句的“之”是音节助词,无实义;选项B两句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选项C中前一个“以”是以为的意思,后一句中的“以”是“凭”的意思;选项D中前句中的“而”是顺接连词,后句中的“而”是转接连词。故本题的答案是:B。

第3、4、题涉及到对文章内容、主题、形象的理解,而这些内容 在前面第十讲中已有详细分析,故略。

第二篇: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三维”融合 各有侧重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维”融合 各有侧重

传统的作业观认为,课后作业的功能是巩固、检查学生学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应付考试。现代的作业观则认为,课后作业的功能不仅仅是巩固、检查学生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还担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我们遵循“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根据小学低年级“阶段目标”的要求,采取“‘三维’相融,各有侧重”的方法,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下面简称“二年级下册”)设计了课后作业。下面谈谈我们的编排意图,并提出教学建议。

“二年级下册”的课后作业共分五个方面:

一、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

二、写字;

三、查字典;

四、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五、综合性学习。

课后作业把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放在最前边,这不单单是一个安排顺序问题,这充分反映了教材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语言的积累运用、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是十分重视的。

《课程标准》在低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究竟小学生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说,靠教师对内容的繁琐分析,不行;靠教师满堂问,也不行;靠教师布置大量的机械性作业,更不行。其主要途径就是靠朗读。只有让低年级小学生“直接接触”文本,通过反反复复地、原汁原味地朗读课文,才能真正地“入境悟情”,才能真正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二年级下册”共有24课,有21篇要求朗读,约占总课文的90%。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很难一蹴而就,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低年级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趁着记性好,让他们的小脑袋里装些诗文佳作,积淀一定量的语言经验,这对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是极有好处的。“二年级下册”有13篇课文要求背诵,约占总课文的54%。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4次默读,这为今后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奠定了基础。教材还安排了1次“复述课文”,3次“讲故事”,这都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培养口头表达和创造思维能力。

第二方面是写字。《课程标准》在低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了让低年级小学生打好这一基本功,“二年级下册”延续“二年级上册”的做法,按笔顺规范展示了部分生字的笔顺,其目的是突出写字的难点。其余的字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记忆笔顺和字形结构,然后,将所有能识会写的字在田字格里描红。有人认为,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字只要写正确就可以了,何必下这么大的功夫让学生去描红、仿影和临写?我们认为这种“重对轻好”的观点失之偏颇,把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不单是一个技能问题,在写“好”字的实践过程中,也伴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热爱祖国的情怀,认真学习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审美的情趣和良好的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这比写“对”高上一个层面。

第三部分查字典。“二年级下册”的课后作业安排了3次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让小学生分别对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和难检的字进行查检,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四方面是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词语的积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读读,抄抄,再听写。意在巩固识写,强化对词语的记忆。2.读读词语。增加这种形式,意在让学生积累一些由熟字组成且有活力的词语。另外,还有几种,如:第7课《蜗牛的奖杯》,将两个同义词进行比较。第8课《狐假虎威》,将一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组词语通过表演进行深化理解。第19课《台湾的蝴蝶谷》,将描写色彩的词语进行归类。

句式的积累有以下几种形式:如,第2课《蚕姑娘》,将“蚕姑娘脱下旧衣裳”和“蚕姑娘换上新衣裳”合为“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通过读句子,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有承接关系的句子并作一个句子,主语可以承前省略。第10课《沉香救母》,通过读“沉香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等句子,让学生初步感知表示“两事时间上前后紧接”的句子结构方式。通过读句子,还让学生感知在名词前面加上修饰语,句子就具体;表示因果的复句,可以先因后果,也可以先果后因;运用词语要做到准确„„在教学时,教师万万不可向低年级小学生讲语法和修辞术语,可根据他们的理解水平,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课后作业中,分别安排用“觉得”、“忙着”、“已经”、“一边„„一边„„”等词造句。每道题有2~3个例句,有的出自于本课,有的出自于前面课文,有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而设计的。目的是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范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词的用法,以便进行模仿。

第五方面是综合性学习。《语文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二年级下册”对综合性作业的设计作了探索性的尝试。这些作业大多富有情趣,开启思维,引发想象,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侧重于教材资源的开发。

如,第12课《木兰从军》,“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第ll课《沉香救母》,“‘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象一下,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第7课《蜗牛的奖杯》,“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等,此类作业具有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在读写结合中,课文的字里行间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写资源。学生驰骋想象,进行再创造。不必去刻意追求划一的“标准答案”,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高了读写实践能力,培养了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侧重于与其它学科的结合如,第3课《月亮湾》,“你的家乡哪儿最美?试着画一画,再向同学们做介绍。”第22课《猴子种果树》,要求“演一演”。第14课《“黑板”跑了》,让学生“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第17课《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后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在跨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三)侧重于搜集资料

如,第1课《古诗两首》,“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第15课《晚上的“太阳”》,“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第20课《欢乐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这样,就为今后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作好铺垫。

如何处理课后作业呢?下面提几条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教师要把课后作业提到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去认识。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去自我表现。通过课后作业的实践,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倾注关爱,只能引导激励,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制约束,更不能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强化目标达成意识

课后作业题是每课书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只有每课的目标落实了,才能确保小学阶段教学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教每课书要强化目标达成意识,把课后作业的教学当作教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如,朗读课文。初读时,必须把课文读通;精读时,必须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地将每一课的课后作业加以实施,“二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才能一一落实。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三)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业要尽量在课内完成。如果教师用自己的讲充斥整个课堂,占用了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课后作业必然推至课外。这样,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再一方面没有师生和生生的互动,课后作业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四)创设宽松操作氛围

根据教学实际,可以对课后作业进行适当的增、删、改、换。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让他们自行设计作业,如,同一课有的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有的可以表演,有的可以绘画„„这样就能鼓励创造,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愉悦。另外,做作业的形式要有趣味性。如,可采用“摘苹果”等形式让学生“读读词语”;可运用“竞赛”等形式去“朗读课文”;可用“演一演”等形式去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写字”后,可办“小小的展览会”:“综合性学习”可与语文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种欢乐、宽松的氛围中去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篇:高考语文易错题考点指导:实词和虚词

高考语文易错题考点指导:实词和虚词

【考点解析及预测】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含成语)几种,除福建、上海外,是高考的必考点。选择题以近义词的辨析和熟语的理解为主,问答题往往和病文修改结合考查,命题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有增加的趋势;熟语(2006年以后以成语为主)使用和近义词辨析基本各占一半;将三者结合起来考查是一个趋势。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张教授把祖辈_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⑵望着那__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__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 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⑶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__,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A流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B留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C留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D流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考点】考查句子中的同音近义词的选用。【答案】B 【解析】⑴“流传”是“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留传”是“遗留给后代”的意思。⑵“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是“幽深”的意思。⑶“简朴”侧重“简单”,“俭朴”侧重“俭省”

【思路分析】实词着重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尤其是同音近义词的辨析难度大。2002年高考试题就是这种题型。要从静态层面(词义轻重、范围大小、词性和语法功能)和动态层面(适用对象、搭配习惯、氛围情调)和情感层面(褒贬色彩、语体色彩、表达色彩)去辨析。考生不必依次选填,可以先填容易的,排除相关选项后再仔细斟酌其余选项。

练习2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随着南昌朝阳地区的开发,如何活化朝阳水系备受_______。

(2)2008年下半年以来,江西省农副产品价格继续呈现稳中略跌的 _______。

(3)在台湾,陈水扁被送进台北看守所,成为首位被收押的_______当局领导人。A.关心 态势 下野 B.关注 形势 下野 C.关心 形势 卸任 D.关注 态势 卸任

例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希腊和罗马毁灭之后,西方文明陷于中世纪的黑暗之中。“蛮族”入侵之后,用他们的巨手,满不在乎地就把希腊罗马的文明 进了海里,使之 入了冰冷的深渊。待到千年之后,人们从历史中 起那些希腊罗马时代的文明碎片,已很难再 出一个完整的原型。

A.扫 堕 捡 拼 B.扫 掉 拿 拼 C.赶 堕 拿 造 D.赶 掉 捡 造

【考点】考查一段文字中动词的选用。【答案】A 【解析】“扫”和“赶”都有“使离开”的意思,“扫”有“除去(垃圾)”之意,“赶”有“驱赶(走)”的意思,据文意,可排除“赶”所在的C、D两项;第三空“拿”和“捡”都有“使„„到手里”的含义,从搭配的情况来看,“文明的碎片”用“捡”好。【思路分析】动词的选用要据搭配习惯和词义进行。比如本小题的第三空“捡/拿”可据搭配习惯,“ 文明的碎片”用“捡”更为合适。考生做题时不必一空一空地填写,先选填 2 容易判断的项,用排除法进行。

练习2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微风吹拂、肥美的绿草无声地 _______ 着,五畜归牧,毡房上的炊烟浓浓。远方有些骑手的身影在疾忽地 _______ 着,像在捕一匹马儿。浴着最后一 _______金晖的山坡上,两条狗终于舒服得禁不住伸伸懒腰,然后打着滚_______下坡来。A.涌 晃 缕 跑 B.涌 闪 抹 滑 C.漫 晃 抹 滑 D.漫 闪 缕 跑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银杏,又名公孙树,它不仅是很好的雕刻材料,还_____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②店庆期间,凡购物满100元者,本店将______价值30元的礼品券一张。③66年前,他勇敢地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______经历了火烧赵家楼的场面。A.具备 惠赠 亲身

B.具有 赠送 亲身

C.具有 惠赠 亲自

D.具备 赠送 亲自

【考点】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答案】B 【解析】具有:有(多用于抽象事物);具备:具有,齐备;赠送: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亲身:亲自;亲自:自己(做)【思路分析】近义词的辨析要看词义的轻重,搭配的习惯,范围的大小,语体色彩和语感色彩等方面分析。造句法、扩词法是其常见的方法。第一空“具有/具备”,从搭配上看,3 “ 的价值”最好用“具有”,排除A、C两项;“惠赠”是敬辞,用在对方身上,故第二空排除A、C两项。

练习2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______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②陈水扁虽然„再强调自己与TVBS电视台曝光的“高捷案”无关,并表示自已在任期间决不会关闭任何一家传媒公司,但广大民众却_______他审查TVBS电视台的动机。③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A.惠赠 质疑 中止 B.惠赠 置疑 中止 C.敬赠 质疑 终止 D.敬赠 置疑 终止

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长期以来,社会上都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以及教师的硬性指标,尽管中央一直反对这样做。

B.先辈既然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那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日益推进的今天,领导干部应如何去做呢? C.奥运安保部门指出: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D.我们只要认真思考才会发现,既然血管堵塞了,如果通过单纯的吃药方式治疗股骨头坏死,是不太现实的。【考点】考查虚词的选用。【答案】A 【解析】B句中关联词的位置不对,“既然”应该放在“先辈”的前面;C句中错用“和”造成逻辑错误,“存在安全隐患”无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和”应该改为 “而”;D“只要”搭配“就”

【思路分析】要防止虚词的误用、混用、滥用、错用、错位等,语感审读法是最佳的方法,考生平时一定要重视积累;还要注意从搭配习惯、句间关系、语气、词性等方面通过“语感审读”进行。

练习27.下列名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青藏铁路在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高原大陆上顺利建成并迅速地投入了运营,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告竣,这让中华儿女无比自豪。

B.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奥巴马带着胜利的喜悦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谈到了很多华人 关注的焦点议题,言辞激切,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凡在本次仪容仪表检查中被发现留长发、长指甲或戴首饰的同学,必须在下星期一之前整改好,相关班主任要予以敦促,认真落实。

5、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_______ 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高”只是一个_______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_______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①制定 定量 ②因此 既/又 B.①制订 定性 ②所以 不仅/还 C.①制定 定性 ②因此 不仅/还 D.①制订 定量 ②所以 既/又 【考点】将实词和虚词结合起来考查。【答案】C 【解析】①“制订”是创制拟定的意思,如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而“制定”则是定出法规、计划等,依据文意应选“制定”。“定性”是指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或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定量”则是测定物质所含成分的数量,据文意应选“定性”。②“因此”是因为这个,表解说原因,“所以”是直接表结果,且最好与“因为”呼应。故选“因此”。“不仅„„还”表递进,“既„„又”表并列,本句表意重心在后半句,故用“不仅/还”。

【思路分析】第一空为同音近义词“制定/制订”,可据字形不同的那个汉字区别:“定”是“确定”的意思,“订”是“预订”的意思,可排除B、D;最后一空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可排除A、D两项。

练习2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明确目的、设定目标后,为达到具体目标就需要_______的计划。②对于劳动竟赛中优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_______他们适当的奖励。③先是领唱的人一个人唱,_______全体跟着一起唱。A.严密 给

既而

B.周密 给以 既而 C.周密 给 继而 D.严密 给以 继而

练习29.依次在下列各句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家打心里佩服力排众议重用张经理的林厂长,连张经理的前任王平都对林厂长赞不绝口,说他_______不愧是“历任厂长中最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②虽然存在很多分歧,也发生了不少争论,但在几个主要的原则性问题上,我们的看法是_______相同的。③表哥昨天打电话_______我,他最近搬了家,新家就在我们学校附近的“怡心园”小区,约我们本周末到他的新居聚一聚。

④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严格的工作要求,几个年轻人没有丝毫的_______,他们平和自信,勇敢坚强,活出了一份青春潇洒。A.实在 大概 告诉 怨恨 B.实在 大致 通告 埋怨 C.确实 大概 通告 怨恨 D.确实 大致 告诉 埋怨

练习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正确“化用”电影或歌曲名称的一项是

A.中国男足十余年职业路,只让我们等来了一场噩梦,耐心在“急躁冒进”的改革中逐渐化为乌有。什么时候能走出“无间道”,基本已经没有人报什么希望。

B.9月,这个令车商期盼已久的月份终于如期而至。在沉闷了将近4个月后,汽车厂商陡然精神起来,希望在9、10两个月中,发起新一轮车市攻势,“集结号”已经吹响,车商们借此以求一搏。

C.东芝因其A100F/40F数码摄像机所拍摄出的画面质量远远高于其他同等级产品,而号称拥有目前DV中“最好的画质”。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在DV价格全面“跳水”的状况下,只有东芝拒纳“投名状”。

D.中国电影艺术最高学术奖“金鸡奖”的评选,主要由评委会严格按照评选章程和“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的评选传统精神,通过无记名投票来决定结果。

参考答案:

练习24.D(关注:重视,特别注意;关心:爱惜,重视,经常挂在心上;态势:事物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形势,情况局势;卸任:官员不再担任职务,下野:当权的军政要人被解职)

练习

26、C(惠赠,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置疑:一般用在否定句中。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练习27.A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大的工程(B“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练习28.C(“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严密”: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要是说出接受的人,“给以”就要改成“给”。既而:连词,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继而:连词,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练习29.D。(“实在”表示确认,“确实”表示情况符合实际,A句中均可使用;“大致”表示事情的主要方面是这样,“大概”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B句中只能使用“大致”; “告诉”意为告诉使知道,“通告”意为普遍地通知,C句中只能使用“告诉”;“埋怨”意为抱怨,责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怨恨”意为仇恨,强烈不满,D句中只能使用“埋怨”)

练习30.D(A项“无间道”一词来自佛教的《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就是民间所谓十八层地狱中最底下的那一层,在那里要永不间断地受各种各样的刑罚,永无出头之日,后被用作电影名称。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项“集结号”就是集合号,是部队号音的一种(其实部队号音中就没有集结号),电影《集结号》中是把“集结号”当做了一种统一撤退的命令的。而句中应该用的是“冲锋号”。C项“投名状”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 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为向该组织表忠心而提交的申请(往往是要杀一个人 8 表忠心)。《水浒传》中就有“投名状”一说。电影《投名状》说的是三位主人翁结拜,他们比照梁山伯好汉,以鲜血立下“投名状”,发誓同生共死。不合语境。D项“八面来风”一词来自孔太的歌曲《八面来风》,比喻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意见和其他资源。化用正确。)

第四篇: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

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实词 通假字

(1)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音同或音近(双声、叠韵)的关系(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3)从借代关系上看,(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字仅被另一个字借用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

2、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2)一般名词作状语(3)方位名词作状语(4)时间名词作状语(5)动词活用为名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8)意动用法(9)使动用法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六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之、而、然、为、与、以)

二、典型例题剖析 赵 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wò chuò()循默 补zhuì()旧纸 guǎ()学术 读之jìng()日 hã()户启箧()奏牍掷()地 既hōng()尝奏荐()2.解释下列加点字。(10分)(1)少习吏事________(2)循默___________(3)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4)岸谷__________(5)虽多忌克___________(6)卒用其人_______(7)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8)及为相_________(9)寡学术______________(10)既薨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8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0分)(1)家人发箧视之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2)普颜色不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5—11题。(20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5.翻译句子。(6分)(1)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写赵普刻苦读书,为什么要插入“太祖常劝以读书”的记叙?(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4分)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末写“家人发箧”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找出文中画出赵普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普颜色不变”、“普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属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龌龊 缀 寡 竟 阖 qiâ zhì 薨 jiàn 2.(1)熟悉(2)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3)像水向下流(4)形容人严肃刚正(5)对人忌妒刻薄(6)终于(7)自己的住宅(8)等到(9)少(10)以后 3.为:做 作为,当做 担任 是 以:连词,不译 介词,把 连词,相当于“而” 动词,如 4.(1)发:古义—打开;今义—送出,表达,扩大,产生等(2)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或颜料等,也有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或行动(3)龌龊: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今义—形容不干净、肮脏(4)处决: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枪毙(5)明日:古义—第三天(过了第二天);今义—第二天 5.(1)家里人打开书箱来看,发现原来里面装的是一部有二十篇文章的《论语》。(2)(赵普)能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6.说明赵普原先并不重视读书,但他能够虚心接受太祖劝诫,终于“手不释卷”,与前形成鲜明对比。

7.第一段写赵普刻苦读书,颇有成效。第二段写赵普执着奏荐贤人。8.补充交代赵普所读究竟是什么书,并给他“处决如流”找到根据,揭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理。9.略,只要合理即可。

10.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11.细节描写,表现出赵普为国荐贤,不怕挫折的执着与倔强,突出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

三、随堂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2—15题。(16分)仲永之通悟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声,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①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⑦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卒之为众人 卒:___________________(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至:___________________(3)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____________________(4)终无济于天下 济: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次课后作业:

黔之驴

1.给加点字注音。(8分)黔之驴()窥之()大骇()跳踉()远循()益狎()慭慭然()噬()2.根据课文翻译下列加点字词。(12分)好事者()船载()庞然大物()远遁()益习()计之()因()喜 稍近()尽其肉()然往来视之()()乃去()3.解释一词多义。(10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6分)稍近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以为且噬己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乃去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课堂作业

阅读短文,完成5—10题。(38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____________,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____________,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_______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根据课文,在文中空缺处填上相关语句。(8分)6.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是(4分)()A.不可胜数 B.百战百胜 C.引人入胜 D.不胜其烦

7.翻译下列句子。(15分)(1)慭慭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六个过程?你认为哪个过程作者描写得最为精彩,试从老虎的动作、心理来作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从这则寓言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的标题虽是黔之驴,实际上描写老虎的情节很多,请你发挥想像,根据老虎的一个动作,来写写驴当时的心理和动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写出两个成语,并用它造句。(4分)成语: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12.认真体会课文,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驴子与老虎的性格特点。(4分)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13—17题。(18分)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子无敢食我也。()(2)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1)虎求百兽而食之()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2)虎以为然()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15.为下列句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4分)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1)虎求百兽而食之()(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3)兽见之皆走()16.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1)终于(2)达到(3)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4)帮助 13(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2)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14.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15.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1.qián kuī hài liáng dùn xiá yìn yìn shì

2.喜欢多事的人 用船 巨大的动物 逃跑 渐渐 无义,不译 因此 慢慢 吃完 然而 观察 才

3.以为:认为 把(它)当作 连词,不译益:渐渐(副词)更(副词)好处(名词)然:然而(转折连词)形容词词尾,无义 之:的(助词)它(代词)4.稍:古—渐渐 今—稍微 且:古—将要 今—而且 去:古—离开 今—前往

5.慭慭然 觉无异能者 荡倚冲冒 跳踉大阚 6.D 7.(1)老虎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2)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远远地跑开,认为驴子将要吞吃自己,非常恐惧。(3)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4)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较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5)老虎咬断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离去。8.先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了,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仍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子还有什么本领。第六层写虎终于吃掉驴子,取得胜利。

精彩之处不作统一要求。示例:“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慭慭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心惊胆战的心理。

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10.略 11.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告诉人们不能只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判断事物的本质的道理,也告诉人们必须要有真实的才能。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造句略

12.驴子: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愚蠢无能的角色。老虎:在未弄清对方底细之前,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13.(1)不(2)违背(3)于是,就(4)害怕 14.(1)B(2)A 15.(1)A(2)C(3)D 16.狐假虎威 17.这篇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情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第五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上海初中高中家长交流QQ群112321740

1.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

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

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

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

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

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度:

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

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

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

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

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方:

1、见方(方七百里)

2、长方形(方以长)

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â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奉:

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

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

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

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

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

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

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

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

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

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顾:

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冠:

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光:

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归: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过:

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好:

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还:

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患:

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惠:

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或:

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极:

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4、非常、最(初极狭)

55.寂:

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56.加:

1、更加(而山不加增)

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间:

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

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见:

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

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角:

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61.借:

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尽:

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就:

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

2、完成,达到

3、即使

64.居:

1、过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

65.举:

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4、参加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具:

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67.决:

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2、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绝:

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4、极高的,陡峭的69.开:

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70.可:

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苦:

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

72.乐:

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类:

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利:

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

75.隶:

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

76.良:

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77.临:

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临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鳞:

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2、鱼(呷浪之鳞)

79.令:

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

80.妙:

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2、奇妙(以为妙绝)

81.名:

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谋:

1、商量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骑:

1、jì,骑兵(骑千余)

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

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强:

1、强悍(凶强侠气)

2、有余(赏赐百千强)

3、勉强(不可强以仕)

4、力行(慕义强仁)

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

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

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

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

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0.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

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

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

1、委屈(猥自枉屈)

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

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

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

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

2、神色(视端容寂)

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96.乳:

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善:

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

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还(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

100.舍:

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

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

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射:

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甚:

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胜:

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施:

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食:

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使:

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107.始:

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市:

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恃:

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是:

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

2、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适:

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3、舒适(其体不适)

112.书:

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数:

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î,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遂:

1、完成(已遂述数行)

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115.所:

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所以:

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通:

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118.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徒:

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推:

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屯:

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122.望:

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为:

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谓:

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

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

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

3、彩饰(舍其文轩)

126.闻:

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下:

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日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鲜:

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贤:

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相:

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效:

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屑:

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

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谢:

1、请问(使君谢罗敷)

2、道歉(长跪而谢之)

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信:

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行:

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许:

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学:

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寻:

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焉:

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艳:

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夷:

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遗:

1、wâ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已:

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144.义:

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异:

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

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易:

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益:

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意:

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因:

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

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引:

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152.盈:

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用:

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友:

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余:

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与:

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给(蹴尔而与之)

157.欲:

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158.援:

1、提出、引(援疑质理)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缘:

1、缘故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160.杂然:

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再:

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日再食)

162.曾:

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163.争:

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指:

1、手指(人有百指)

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

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至:

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166.志:

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质:

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致:

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诸:

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主:

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著:

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缀:

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资:

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子:

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

2、您(愿借子杀之)

3、儿子(子又生孙)

176.自:

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足:

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卒:

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作:

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坐:

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

4、犯罪

初中文言文7个重要虚词(一次多义)汇总

一、之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名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这一类最多):如,宫中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穷山之高而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其高下之势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览物之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镜之新开 冷光之乍出于 人之学也不知日之入

(3)补充音节(这一类很少):如,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3、动词(这一类初中课本中极少)

如: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4、语法作用(这一类涉及到文言语法,初中生不要求掌握):如,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宋何罪之有

二、其

1、代词(这一类较多):代人 代物 代事 也可表远指相当于“那”

如,以彰其咎

百姓多闻其贤

苦其心志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乡人曰望其旗靡

故其文疏荡 今观其文章 听其议论之宏辩 日与其徒上高山

2、表语气(这一类较少)

如,其真不知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三、以

1、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等等

例,醒能述以文者(用)以天下之所顺(凭、凭借)不以物喜(因为)

悉以咨之(拿)必以分人(把)气可以养而致(凭、凭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凭)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

2、连词

(1)表目的:译为 来 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故为之文以志 以激怒其众 以知天地之广大 将以攻宋

(2)表结果:译为 以致

例、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

3、其它

(1)以为:译为 认为

例,或以为死

(2)所以:

a、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动心忍性

b、„„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相当于“而”: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4)通假字:如,固以怪之矣(通“已”)(初中课本中只此一个)

四、乎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例,死国可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例,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然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

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例,悠悠乎与灏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相当于“„„的样子”)

五、虽

1、即使之意。例,虽有千里之能

虽不能察

虽多何为

虽杀臣,不能绝也

2、虽然之意。例,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风力虽尚劲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六、然

1、代词:这样的意思。例,吴广以为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作词尾:表„„的样子。例,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满目萧然

3、连词:表转折。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七、或

1、有的人:如,今或闻无罪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2、有时候: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3、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

八、为

1、介词(相当于“被”“替”):如,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睛雪所洗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动词:如,为坛而盟(筑)酿泉为酒(酿造)

下载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五讲:实词虚词,各有侧重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五讲:实词虚词,各有侧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语文短语复习指导

    2014中考语文短语复习指导(双休日作业) 一、复习策略指导: 语法是研究用词造句的规律,我们学习语法要掌握词的构成、词性、短语、单句、复句等知识特点及运用规律。 词和词组......

    新课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词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讲解含答案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讲解含答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实词高考主要考查近义实词的使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静态......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精选版

    恭喜发财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1.4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第1部分 专题4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高考题] 1.(2011·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

    2011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专题研究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专题探究 版主导读 你好,朋友!欢迎你进入综合实践园地。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载体,这块宝地已深受中考试卷的青睐。它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贵阳市中考语文“读图”复习指导

    贵阳市中考语文“读图”复习指导 清镇市暗流中学 彭良举 教学目标 1.认识读图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技能。 3.能够用语言、文字准确的表述读图内容和感悟。......

    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重点实词

    2018年初三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重点实词 【复习内容】课内文言重点实词2 【复习目标】识记课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掌握同一实词或虚词的不同意义,掌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