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辐射源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5:0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辐射源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辐射源的应用》。

第一篇: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辐射源的应用

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辐射源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辐射源的应用是核技术应用的一个非常广泛和重要的方面,在冶金、矿山、加工工业、建材工业、材料科学等领域,相关技术已经成为经典的工业应用技术。

第一节 核测量确定材料物理特性

料位测量

已知有许多核测量系统用于连续探测液位和块状或粒状固体材料的料位。这些系统可以用于工厂条件,处理甚至在繁重工作条件下碰到的测量和控制问题。

同位素传感器包括一个附有屏蔽的辐射源作为信号源(发射器)和一个将放射性辐射转换成电脉冲的探测器(接收器)。同位素料位监测的基本要求是,测量装置在料位改变时,能够引起辐射与待测物料相互作用的突变和渐变(对应于料位指示和料位监测)。

同位素料位探测装置的测量段的设计要使以m,cm和mm表示的料位变化在被探测的辐射中引起更好的成比例的变化。在测量仪器的输出端可规定两条要求:

――――要生产一个与料位变化成比例的电信号,即应指示料位中的相应的变化。

――――料位的绝对值应以m,cm或mm表示。

下面我们将讨论几种主要的放射性同位素料位测量仪表,并按照其工作原理分类。

一、吸收式料位测量仪表

射线通过物质时是要被吸收的,其通过物质前后射线强度的变化遵从指数衰减率

II0ex(5.1.1)

式(5.1.1)是吸收式料位计的理论依据。一般情况下,吸收式料位测量仪表,就是根据料位的变化引起辐射吸收成比例的变化而设计的。

吸收式料位测量仪表的典型应用是连续水位监测装置,用于发电站锅炉,还有化学容器中膨胀线的连续料位测量。

二、跟踪式料位测量仪表

当使用吸收料位测量系统时,它的测量误差总是在测量范围的一端大一端小,因为在被测参数变化时计数发生变化,即脉冲数(与决定精度的积分时间相关)不是常数,这会影响测量精度。这个误差可用跟踪式料位测量系统来消除,该系统也没有测量范围方面的限制。不过这种系统由于复杂的机械装置而比较昂贵。

有同位素装置及伺服系统的跟踪式料位计可跟踪料位,一旦找到料位,装置就停止在那里。跟踪和伺服系统由辐射传感和信号处理过程来控制,实际料位高度可于伺服位置就地读出或远距离读出。这种类型的料位监测器的特点是有恒定的绝对测量误差,对测量范围内的每一点测量误差都相等。可测的料位极限取决于伺服机构,有的类型测量范围可达40-50m。它的设计原理示于图1.2,探测器和源在垂直导管中同步移动。如果他们共同位于物料上方,控制单元就驱动伺服电机使系统向下移动,直到探测器将受到特定的辐射剂量(如最大值的一半)的位置为止,另一方面,如果传感器部件淹没在物料中,由于探测器“观察”不到辐射,则电子控制单元驱动伺服电机使系统向上移动,直到达到特定的辐射剂量的位置。靠角度转换器,将料位高度从电缆线盘传送到记录器。

跟踪式料位计示意图

跟踪式料位测量的物理基础仍为吸收原理。

三、γ定位剖面测量

上述料位测量技术不适用于大体积和大直径储料装置和料库中物位形状的测定,他们所提供的料位信息是平均值,而且通常只能提供涉及材料表面相对小的部分的信息。测量γ散射的γ定位测量技术专门用于确定大块的固体物料表面位置。用此法不仅可以得到物料表面位置的平均值,而且还可给出简单情况下物料表面沿直径的剖面,也可用于更复杂的设备得到通过整个物料表面的全部剖面。这种测量技术的原理示于图1.3。提供准直射线束的辐射源和方向灵敏探测器置于贮存容器的顶部。通过强度校准来达到方向灵敏性。辐射碰上物料表面就从该面向各个方向散射。靠改变探测器的角度和位置可观测到表面上反射最强的点,可把此点看作是探测器的辐射入射点。用适当的伺服系统可自动移动辐射源,通过自调整或最佳寻优的传感器系统可跟踪物料表面上的入射辐射点。用合适的机械系统,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按源和探测器在极坐标的位置划出固体物料表面的剖面图。该技术成功地用于巨大的高炉(1000-1500m3体积)的料位测量并实现了稳定运行。

图1.3 γ定位测量技术的原理图

γ定位测量法是以γ辐射的反射为基础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测定被测储料装置中料位的平均值以及材料的剖面。

此法的缺点是要求相对高的辐射强度,一般为1TBq(25-35Ci)因此要求设置适当的辐射防护。厚度测量

一、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厚度测量

用于厚度测量的放射性同位素相对于其它测量方法有明显的优点,可以举例如下: ―――进行探测不需要实际接触,因而它可以用于任何强度的材料; ―――测量不受材料移动速度的影响;

―――测量段可以这样设置,即除进行长度上的测量外还可以进行横向方式的测量(剖面);

―――自动检测可以直接测量表面质量;

―――测量结果是电信号,从而也可以解决监督和控制问题。

由于以上优点,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已成为目前在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厚度测量方法。厚度测量装置按其测量原理分为反射式和吸收式两种。在吸收式厚度测量状况下辐射源和探测器放在被测材料的两侧,而在反射式测量状况下两者放在同一侧,使辐射的直接照射得到适当的屏蔽防护。在吸收式测量状况下,穿过材料的辐射强度随受辐照材料的基本成分以及厚度和密度而减少,如方程5.2.1所示:

II0emd

5.2.1 式中:I0为辐射源初始强度,在无吸收体的情况下测到

μm为质量吸收系数,代表材料组成的特性;

ρ为被测材料的密度;

d为被测材料的厚度。

如果材料的密度和元素组成不变(不仅多种轧制品,而且应用其它技术如铸造和涂覆加工的材料也保持不变),则辐射吸收只依赖于被测材料的厚度。对于某些材料(如纸),以毫米表示的厚度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以g/m2为单位的表面质量(单位表面的质量),尤其是因为商检合格证是以此为根据(Sm=ρd)开出的。在这种情况下,适用方程5.2.2:

II0emSm

5.2.2 反射式测量装置可以有效地应用在那些常规处理设备的机械框架不能从任何一侧接近被测材料的场合。如果为了控制装置能快速工作而把测量装置与介入部件之间的死时间缩短,那么,应用反射原理的仪表还可以使用的更有效些,因为反射式测量头可以直接安装在介入位置一侧。

应用举例:

当我们从钢花飞溅的炼钢炉前来到火龙飞舞的轧钢机旁,就可以看到,火红的钢板在川流不息的从轧机下通过。钢板的温度那么高,轧机的速度那么快,如何测量钢板的厚度呢?

过去,要测量钢板的厚度,轧机就得停车,工人冒着高温用卡尺来测量,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反映不了钢板中间部分的厚度。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厚仪,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道理很简单,把放射性同位素60钻或137銫安放在钢板一侧,而在另一侧装有探测器(图5),当钢板川流不息地从轧辊下通过时,它就随时测出通过钢板的质量和厚度。钢板越厚,射线被钢板吸收的越多,穿过钢板被探测器接收的就减少,探测器输出的信号电流也相应地减弱,记录仪就根据减弱了的电流,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钢板比标准厚了多少;反过来说,钢板变薄,探测器接收的信号就多,记录仪根据增强了的电流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钢板薄了多少。若把这种信号输送到自动控制系统,就可以自动调节轧辊间的距离,实现自动控制。

如果测量的不是钢板的厚度,而是较薄的金属板、塑料板、纺织品和一些纸张的厚度,可采用β放射性同位素锶、铊、氪、碳等。由于β射线显著地较γ射线易于被吸收,只要被测厚度略有改变,就会在探测器上立即显示出来。这种方法对于移动快、容易损伤和不便接触的产品特别适用。

二、镀层厚度测量

常用镀层厚度测量主要有两类技术:基于β辐射反射的镀层厚度测量技术;X射线荧光测量技术。

1.基于β辐射反射的镀层厚度测量技术 β辐射在与成分均匀的材料的反射中,散射辐射的强度正比于层厚直到饱和材料的厚度,这就是β反射镀层厚度测量的物理依据。90

514

β反射式测量镀层厚度的测量装置结构

(1)Sn镀层厚度测量

工程技术中,钢板与铜板表面通常镀一层厚0.5-2μm的锡,以提高它们的防锈能力。图5.3.2是147Pm辐射源散射辐射强度与Sn镀层 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对于不同厚度的镀层,可以采用相应的辐射源。如:

0.02-2.5μm,可以采用14C;

0.05-5.7μm,可以采用Pm; 3-20μm,可以采用210Ti。

(2)Zn镀层厚度测量

钢板上锌镀层厚度在20-100μm之间。此时,可以采用85Kr源。(3)Au、Ag镀层厚度测量

147Au、Ag镀层厚度一般在0.5-20μm。可以采用

4Tl来测量。

2、利用X射线荧光测量镀层

利用X射线荧光测量镀层时,可以分为两类方法:测量镀层材料X射线荧光强度;测量基底材料X射线荧光强度。

(1)测量镀层材料X射线荧光强度 镀层材料一般是比较纯净的介质,此时,所测量的镀层厚度与X射线荧光强度间遵从下式:

II0ed

由上式可导出,镀层厚度与X射线荧光间的关系式为:

lnII0d

故只要测量出II0,就可依据所建立的工作曲线求出镀层厚度。

(2)测量基底材料X射线荧光强度 如果测基底材料X射线荧光强度,由于此时的X射线荧光强度要穿过镀层才能为探测器所记录,镀层越厚,X射线荧光强度越小,强度随镀层厚度按指数衰减。

目前,对于以下一些材料可以测量的镀层厚度范围如下: 金:0-8μm 镍:0-40μ钯:0-40μ银:0-50μ锡:0-50μm m m m 焊料(Sn-Pb):0-30μm

密度测量

在许多化工流程、原材料加工工艺、建筑业、材料液压输送等系统中,物质的密度都是重要 因素。自动化要求连续运行,足够精确和尽量采用非接触式密度测量。

过程控制和管理常常要求连续测量材料的密度。密度的定义是匀质材料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mV

式中 :ρ为材料密度(绝对密度)

m为材料质量

V为材料体积

密度测量广泛应用于工业,用于煤和矿石开采的各个领域,用于化学、石油、纺织、食品和能源工业,它们主要用于先进的运输和工艺过程的工艺检验,但也是检查和控制中间过程所需要的。本节我们将讨论被人认为是流体的液体和溶液、乳蚀液(泥浆)的密度质量问题。

工业中要求测量的液体的密度为0.5-2.5kg/dm3,包括化学工业中见到的最轻的石油产品和大部分重的悬浮液。大到4 kg/dm3的范围只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例如测量矿石浓缩过程中的泥浆。工业中常用的密度测量法,即浮法、静水刻度法和气动法,一般要求与被测材料直接接触。

由于这种直接接触,装置对锈蚀、化学和机械效应,以及与流体、压力变化和其它懂他流体交换方面有关的现象十分灵敏。涉及泥浆测量问题不可能用这类装置轻易解决。所提到的困难在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中没有碰到,因此,在一些场合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基本原理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密度测量一般以γ辐射吸收为基础。测量段上辐射强度按照方程发生变化:

II0emd

从上式可见,如果可以控制物质吸收系数、吸收层厚度,就可以根据所测量的辐射强度确定物质密度。利用一种特殊装置可使物质吸收系数μ和材料厚度d保持不变,剂量率的变化ΔI依赖于密度变化Δρ,即与密度成正比。

测量灵敏度取决于密度变化所引起的剂量率变化的大小。

我们来确定剂量率I相对于密度的微商,以确定精度和灵敏度对测量位置参数的依赖关系:

I'dId

I-mdI0eI-mdI ''md

由上式可以看出强度随密度变化。因此,若a)使用具有良好吸收本领(m相关性)的发射辐射的辐射源,b)测量长度(d相关性)大,c)辐射强度或辐射源活度(I相关性)高。则给定的密度变化就会引起较大的辐射强度变化,即测量精度或灵敏度高。负号表示密度增大引起强度减小。

密度测量中测量灵敏度的最佳值也可利用极值计算来确定。这样相对强度变化最大,若通过材料的辐射强度按I/e减少,即:

II01e

x按照公式II0e要使上式成立,需要有:

md1 或者d1m1d

或者m 因此,为测量密度ρ,流过内径d的管道的材料所选用的辐射源,其相对于给定γ辐射的质量的吸收系数m应满足上式,在现有的γ辐射源中只有半衰期长的可予以考虑。因此多数情况下选用Cs同位素;不过60Co用于大直径管道,Am用于小直径薄壁测量仓。

β吸收式密度测量唯一用得较多的领域是连续监测卷烟机中的烟草密度,通过密度测量可自动控制烟草的充装。

水分测量

利用手动和自动控制材料水分含量并保持其不变是一些工艺过程(在处理湿或含水物料的某些工业中)的基本要求。将水分含量维持在规定水平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常常是保证产品规定的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

与其它测量方法(如在干燥前后进行电导率测量、介电常数测量和质量测定)相比,水分含量的核测量比较通用,而且对干扰较不灵敏。基本原理

核技术测量材料水分的物理依据是利用氢原子格外高的中子慢化能力。

就工业应用而言,已知的水分含量测量方法,如“中子散射法”或“中子慢化法”的主要优点是:

―――被测材料与传感器没有真正接触(这个条件一般用其它方法不能满足); ―――是材料成分变化最不灵敏的测量方法 ;

―――测量各种水分含量与水分的化学组合态(结合水、自由水)无关 ―――提供有关大体积和大质量材料的平均信息;

―――测量不因材料的非均匀性而受到干扰; ―――保证连续测量和控制的可能性;

―――达到的测量精度相当于或优于其它方法。

此方法以氢核对快中子强烈的慢化效应为基础。当发射快中子的辐射源放在测量位置上时,所发射的中子在穿过介质时由于弹性碰撞而失去其能量,并逐步减速到对应于介质温度的热能水平。中子源周围热中子的密度和与此成正比的注量率随介质氢原子浓度而变。当氢原子浓度高时,中子在短路程上慢化,引起大的热通量在源周围产生;当氢原子浓度低时,中子在离辐射源较大距离上扩散,在源周围产生较低热通量。若紧靠快中子源放一个热中子探测器,那么被探测器观察到的、正比于慢化中子数的计数也正比于氢原子浓度。在多数材料中氢以水的形式存在,结果形成浓度与水分含量的紧密相关性。

根据以上讨论,中子慢化型水分计的测量段由最好不伴有γ辐射的中子辐射源(通常是Am-Be)组成,并且不要有对慢中子灵敏的探测器。为了确定探测器信号信息含量,即连续测定以电信号编码的水分含量与所观测到的粒子数的相互关系。用于中子的湿度计的探测器通常是充有BF3气体的正比计数管或对慢中子灵敏的闪烁计数器。

充BF3气体的正比计数管,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但对慢中子灵敏度低,而且即使是2000V电源电压,所得电脉冲的电平仍是低的(mV)。与BF3气体的正比计数管相比,闪烁计数器的主要优点在于慢中子探测效率几乎为100%。选用适当的闪烁体甚至在厚度为几mm时对慢中子实际是“黑的”。用这个办法可以用小型闪烁晶体轻易地调节最佳的测量几何形状。

241Am-Be中子源几乎成了水分测量的专用源,这是由于它的中子产额高和伴生的低能γ辐射很容易通过屏蔽方法处理掉。

为了解决测量过程中材料密度对水分含量测量带来的影响,可以在水分测量计中增加

137密度测量单元。一般密度测量采用补偿密度测量法,其通常用活度0.4-1GBq(10-30Ci)Cs137

241源来进行。对只用一个探测器的方案,可以采用闪烁计数器,用甄别器来区别两种辐射组分。

单探测器双辐射源法进行密度补偿的水分测量用的组合探头的布置原理

核辐射水分计主要用于混凝土拌和、选矿、陶瓷材料掺和、玻璃生产和铸造砂水调节等过程中,以及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以快速、连续、可靠、不需取样和非接触式的监测各种混合物和总成分中的水分。在混凝土板制造中用核辐射水分计时,水分监测器用来确定拌和过程中“干的”混合组分(水泥、砾石、河沙)的含水量,以便按额定值来控制水灰比。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中子在物质中的减速主要取决于物质中的以水分形式存在的含氢量。理论和试验都证明,距中子源不同距离行所测量到的热中子的密度与物质中含氢量(水分含量)具有图所示的关系:(图5.3.9)

为此,在实际工作中,研制出两类水分测量仪器:一类是源――探测器距离较短的水分测量仪,这类仪器所测量的中子密度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另一类是源――探测器较长的水分测量仪,之后和仪器所测量的中子密度随水分的增加而减少。

对于第一类仪器,其水分刻度方程的基本形式是:

lnNaH2Ob

对于第二类仪器,其水分刻度方程的基本形式是: lnNaH2Ob

上两式中,N为所测量的中子计数;a、b为仪器刻度系数;H2O为被测材料中的水含量。

第二节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核医学 1.核医学简介

(1)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又称原子(核)医学,是研究同位素及核辐射的医学应用及理论基础的学科,是核技术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人类和平应用原子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核医学的任务是用核技术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核医学诊断技术包括脏器显像、功能测定和体外放射免疫分析。在进行肝脏显像和/或功能测定时,医生根据检查目的,给病人口服或静脉注射某种放射性示踪剂,使之进入人体后残余体内特定器官组织的循环和代谢,并不断放出射线,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体外用各种转中的探测器追踪探查,以数字、图像、曲线或照片的形式显示出病人体内脏器的形态和功能。核医学显像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无创伤性、安全(病人所受的照射剂量低于一次X片所受剂量)、易于重复、结果准确、可靠,并能反映脏器的功能和代谢,因此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2)核医学仪器

核医学显像所用的仪器主要是γ照相机和ECT(放射性核素医学成像)。γ相机是现代核医学的重要诊断设备,γ照相机可同时记录脏器内各个部位的射线,以快速形成一帧器官的静态平面图像,同时因其成像速度快,亦可用于获取反映脏器内放射性分布变化的连续照片,经过数据处理后,可观察脏器的动态功能及其变化,因此γ照相机既是显像仪又是功能仪。

1)1972年Hounsfield发明了X射线计算机辅助断层(X射线CT),它的出现推动了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

X线CT的基本原理

CT是用X线对人体作体层扫描,对于软组织观察作用最大,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测得体内不同层面;除了可以横断面观察病变外,还可以从冠状面、矢状面观察,组成该体层图像,更有利于测定病变的部位、长度及面积,来诊断人体内部疾病。其本质是一种X线断层图像,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来进行成像和数据处理。

CT扫描机装置主要包括扫描装置、信号转换和贮存、电子计算机、记录、显示和控制等部分。

扫描装置包括X线球管和探测器。

常用的探测器有碘化钠晶体、锗酸铋和氙气等,两者相对固定在一个同步移动和旋转的框架上,以窄的笔形X线束进行扫描。

由于CT扫描具有无创伤性,高度分辨率,定位准确和迅速安全等特点,现已被临床较广泛地应用。

2)ECT与X线CT不同的是:X线CT是透射型CT,在成像过程中需要测定的是透过人体的X线的衰减特性(吸收值);放射性核素ECT则不然,它在成像过程中需要测定的是人体内发射出来的放射线的强度(代表体内放射性强度),最后获得的是体内某断层的放射性(核素)的密度分布像,在成像方法上两者都是利用计算机重建图像。

ECT包括SPECT(单光子发射型CT)和PET(正电子发射型CT)。

1.单光子发射型CT(SPECT)

SPECT属于单光子计数型,使用发射单γ光子的核素,常用的有Tc、Tl、I、67Ga、111In和131I等,它采用γ闪烁照相机探测光子的原理,探测器(闪烁计数器)从不同角度接收放射性核素自体内发射出的γ射线,然后用计算机由所获得的数据重建成断层影像。

SPECT按其所取断层的方向分纵向断层仪和横向断层仪两种。目前发展最快的是旋转

99m

1123型γ照相机断层仪。它是将普通γ相机的探头装在一可旋转的环形钢架上。工作时,探头绕人体连续或分度转动360°,从多角度获得多组二维投影数据,用计算机重建后可得到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一系列断层影像。它的结构较简单,价格较便宜,又可作常规γ相机用,因此很受欢迎。

BHP6601 SPECT(文字见国产BHP6601 型SPECT的临床应用)

SPECT的临床价值

SPECT是现代贵重影像设备之一,是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在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例如,脑灌注显像反映脑血流灌注和脑神经细胞功能,对早期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痴呆、定位癫痫灶以及评价脑部疾病治疗前后血流灌注与功能恢复情况皆有价值;心肌显像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对早期诊断冠心病有很高的价值;全身骨显像以反映骨盐代谢为特点,对骨骼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大大高于CT,适于恶性肿瘤骨转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以及许多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此外,它在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等的疾病诊断与功能评价上以及肿瘤定位显像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正电子发射型CT(PECT)

+PECT有时也写作PET,它是专用来作β衰变核素显像的。它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都

1315是短寿命β+衰变核素,常用的有11C(T1/2=20.5min)、N(10 min)、O(2 min)以及18F(110 min)等。这类核素衰变时发射出的正电子寿命很短,在人体组织内的射程仅有几毫米。丧失动能的正电子与临近的负电子产生湮没辐射,发射出两个能量相同(0.511MeV)、方向相反的光子。PECT就是通过探测引入体内的β+衰变核素衰变后产生的由正负电子湮没产生的光子而实现新断层成像的。在探测成对的湮没辐射光子时,采用符合技术,即用两个位置相对的探测器分别探测两个相反方向的光子并进行时间符合计数。这样,只有当两个光子同时分别进行两个相对的探测器时才能获得计数。故PECT也称作双光子ECT。PECT的探测器均包括许多成对的闪烁晶体探头。它不需要准直器。常用的闪烁晶体有NaI(Tl)、BGO(锗酸铋)和CsF等。

PECT的临床价值

《核医学》2003年

PECT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手段,它用影像的方法表达生理条件下的血流量、血容量、氧耗量、糖代谢、蛋白质合成及各受体的分布、数量(密度)和功能,并通过数学模型给出定量数据。PECT有可能将人的思维、行为和脑化学联系起来,探讨、解释和定位人脑的功能活动。对于许多精神、感情、功能及运动障碍等功能性疾病,PECT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PECT可以观察和测定不同生理刺激下,如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时等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局部氧摄取分数等的变化,可作为活体人脑功能的定位图。有关局部脑功能和认知(cognition)之间的关系,用PECT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成果,使神经生理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神经受体显像是PECT应用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摆脱了数十年来受体研究只能在动物和离体组织标本上进行的状况,使得人们可以在活体上探讨人脑思维功能与脑化学反应的关系。

PECT有助于了解肿瘤的代谢功能,对于肿瘤分期与再分期、恶性程度的分级、确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鉴别瘢痕或复发等均有价值。PECT的应用也为心肌代谢的研究开创12了有利条件,NH3在心肌的聚集程度直接反应心肌的血流量,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也有人用PECT观察心肌受体的变化,以研究药物对心肌功能的调节机制。PET显像检查的适应症

肿瘤疾病

1.恶性肿瘤的诊断、良恶性肿块的鉴别和全身转移灶的探查(包括肺癌、纵隔转移性病变、结直肠癌、淋巴瘤、头颈部肿瘤、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定性及转移灶的探查)。

2.肿瘤的分期、分级和全身情况的评估。

3.肿瘤术后复发和疤痕的鉴别。

4.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鉴别。5.肿瘤放疗与化疗疗效的监测与评估。

6.肿瘤复发与转移灶的寻找,特别适合于血肿瘤标志物如CEA、AFP、CA类等持续增高者。

脑部疾病

1.脑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复发与疤痕的鉴别。2.癫痫灶的定位。

3.早老性痴呆等的诊断。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诊断。

2.心肌活性的评估,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3.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疗效监测。

二、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将开放型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引入体内,利用核素发射出射线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适当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能选择性浓聚于病变组织, 所以病变局部可受到大剂量照射,而正常组织所接受的辐射量很低,能够耐受。

核素治疗的方法分为内照射治疗和体外(敷贴)治疗两种。前者是将放射性核素 经口服、静脉注射或植入等方法引入体内,使其聚集在靶器官发挥治疗作用;后者是用放射性核素敷贴器贴于体表的病变组织表面治疗某些皮肤病、血管瘤或体表肿瘤。

目前核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3.4.通过放射性核素治疗:I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P治疗血液病和肿瘤、I-MIBGA治疗肿瘤、89Sr和153Sm治疗骨转移性癌等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妇科疾病

介入放射性核素治疗:组织间质、腔内、动脉内、淋巴系统介入治疗

放射性核素导向治疗:单克隆抗体(131I-铁蛋白抗体、131I抗甲种胎儿球蛋白

313

2131AFP抗体等)

5.中子俘获治疗:中子束NCT

(一)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1甲亢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等特点。I治疗甲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全球使用此方法已治愈二百余万人,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外已成为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法。我院核医学科根据甲亢患者的不同病情,使用内科方法治愈甲亢已达数千人,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原理] 甲状腺具有高度选择性摄取131I的功能, 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摄131I量将更多。131I在甲状腺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在甲亢患者甲状腺内的有效半减期约3~5天。131I衰变时主要发射出β–粒子, 且射程短,仅约2~3mm, 对周围正常组织一般无影响。因此大剂量131I进入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 这些组织在β粒子集中而较长时间的作用下将遭受部分抑制或破坏, 取得类似部分切除甲状腺的效果, 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形成, 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本法简便、安全,是治疗甲亢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131I治疗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本法治疗原则是去除功能自主的热结节。服治疗量的I后,腺瘤周围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因处在功能抑制状态而不或很少摄取131I,131I主要聚集在腺瘤(热结节)内,因此热结节受到高度选择性的照射而被破坏。

(三)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残留灶和转移灶

甲状腺癌原发灶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疗法。但对不能或难以手术的淋巴腺、肺和骨骼转移灶宜用131I治疗。其原理是:分化较好的甲状腺滤泡型及乳头状癌组织有聚集131I功能, 在给予大量131I之后, 癌组织受到足够量的β-粒子照射而可被破坏。有些初次检查无摄131I功能的转移灶,在切除甲状腺或用TSH刺激后,也可浓集131I。治疗前必须进行131I全身显像,在确定转移灶具有摄I功能之后方能进行I治疗。如甲状腺已全部切除或破坏,或用TSH刺激后转移灶仍无摄131I功能,不能进行131I治疗。

(四)32P治疗真性红血球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治疗原理]

P进入体内后主要沉积在生长迅速的组织内并参与DNA和RNA的合成。进入组织的32P量取决于骨髓的结合能力和细胞代谢对核苷酸的需求量。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为血细胞增生性疾病,因而在这些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对磷的需求量增大。若给病人以32P,则会迅速被过度增生的组织所大量摄取。由于32P发射β-粒子,其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能使过度增生组织中的DNA和RNA发生改变,从而抑制血细胞的异常增生,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放射性敷贴治疗 [治疗原理]

将发射β粒子的放射性核素均匀地吸附在滤纸或银箔上,密封在塑料袋或银片内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敷贴器,若β粒子的能量足以穿透出来,由于其电离密度大,射程短,很适宜于将其紧贴在病变的表面对表浅病变进行外照射,而不引起深部和邻近组织损坏。某些病变组织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其微血管可因而发生萎缩、闭塞等退行性改变;炎症由于照射后, 局部血管渗透性改变、白细胞增加和吞噬作用加强而得以治愈, 增生则由于细胞分裂速度减低而受到控制。因此某些表浅病变能够通过β粒子敷贴治疗而达到治愈或好转的目的。

-321

31131131

131

131

I配合[适应症]

1.皮肤毛细血管瘤、痣。

2.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慢性湿疹和局限性牛皮癣等皮肤疾病。3.口腔粘膜。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指在术中或在CT、B超的引导下,根据三维立体治疗计划将微型放射性粒子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包括肿瘤可能经淋巴扩散途径的组织,通过微型放射源持续放出的低能量的X射线及γ射线在二百天内连续不间断地作用于肿瘤,使得任何进入活跃期的肿瘤细胞都被射线抑制和杀灭,从而使局部肿瘤得到最为有效的控制,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到微小损伤。根据国外报道,其对头部肿瘤放疗后复发的治疗、胰腺癌、前列腺和直肠癌的治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手段,对中晚期肝癌、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骨转移核素内照射治疗

静脉注射趋骨性放射性药物,将在骨转移部位浓聚。利用放射性药物发射的β射线可以对肿瘤进行照射,达到止痛和破坏肿瘤的目的。

第三节 放射性同位素在农业中的应用 1.示踪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研究农作物的新陈代谢,根、茎、叶、果实等各个部分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如怎样在土壤中施肥?什么时间施肥效果最好?光合作用的机制?农药残留和安全用药标准等等问题。

农作物中的磷是通过根从含有磷酸盐的土壤中吸收得来的。但磷的肥效如何?各种实验结果很不一致。将含有放射性磷的磷酸盐溶液施入土壤中,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从不同的时间和部位取样,根据各个不同部位放射性磷吸收的图像,即农作物中哪些部位放射性磷较多,而且可以计算时间对农作物各部位吸收磷的数量多少的影响。利用这种方法对西红柿、烟等农作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西红柿中磷的大部分集中在种子中;而有病烟叶的磷含量比正常烟叶高。还有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对农作物根部和叶子的研究,发现农作物的叶子和根部一样重要,它不仅是碳酸气——碳的源泉,而且还能吸收矿物盐,帮助根部供给农作物以氮、磷和其他所需元素。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看法——只在根部施肥的唯一的方法,并为农作物不只在根部施肥提供了依据。利用新的施肥方法,已使棉花的产量提高了10~20%,土豆的产量提高了7%,豆角的产量提高了17%。

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利用18氧作为水组分中的示踪元素,发现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是从水分解出来的,而不是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样来自二氧化碳。这时释放出来氢与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结合,进一步生成碳水化合物。用14碳作为示踪元素发现,根部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二氧化碳,并把它输送给农作物的绿色部分。可是过去人们还以为碳只能从空气中进入农作物中。这些结果可以让人们修改过去传统的施肥方法,而以另一种新方式去向土壤施加(使之富集二氧化碳的)无机和有机肥料。

杀虫剂与化肥一样也是一种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但大家知道,有机杀虫剂对人和动物来说毒性很大,过量进入人体后会造成生命危险。即使不过量对人畜也都会有潜在的危险。因此,了解杀虫剂在植物表面停留情况和在果实和土壤中聚集情况,以及过量残留农药的排除、对害虫的效果等问题都是很重要的。目前,农业科学家借助于标记化合物制剂成功地找到了治虫效果最好,使用毒性最小的施药方法,为改进施药技术和防止农药污染提供了依据。可以说,如果没有示踪技术,要想使许多有效和无害的防治害虫的杀虫剂得到安全使用是十分困难的。在畜牧业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研究农畜饲养中的各种问题。如农畜和禽类体内营养及代谢过程、家畜种群的遗传改变等,这对农畜的饲料中,蛋白质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反刍类哺乳动物(如牛、羊等)来说,若缺少20~25%的蛋白质,即可导致产品欠收20%以上,而其成本将增加50%。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用于研究反刍类哺乳动物饲料的吸收及消化过程,如测定胃中微生物生命活动而生成各种酸的分泌速度、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缺氮情况、吸收蛋白质所需要的条件,以及确定在各种条件下饲料中要添加些什么等问题。

利用示踪技术还可以研究牛奶在奶牛体内的形成过程。发现奶脂主要由低分子脂肪酸合成的,而脂肪酸是依靠奶牛肠胃中微生物的活动形成的。奶脂中的其他成分(例如磷脂)是在肝中合成的,而牛奶的主要蛋白质则来自葡萄糖本身形成的氨基酸。这个结果不利用示踪技术技术是很难获得的。

当然以上例举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的例子不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全部应用,况且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这几个例子对于理解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本身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帮助。

2.辐射育种

植物育种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生命线,它主要包括生物育种、辐射育种和航天育种。辐射育种是其中发展最快、应用广、效果最显著的一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目前在我国,辐射育种工作已经成为创造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

所谓辐射育种,就是利用X射线、γ射线、β射线或中子去辐照农作物的种子、植株或者某些器官,使它们产生的遗传性发生改变,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变,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得突变体,然后从中选择出对人类有用的突变,经过培育而成的新品种。诱发遗传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创造新类型是诱发突变中的重要做法。在自然界中植物自发突变亦是经常发生的,但突变频率很低,诱发的突变频率比自发突变频率要高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才能诱发出自然界罕见的新类型。

辐射诱发突变的遗传效应是由于辐射能使生物体内各种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导致DNA分子结构的变化,造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在电离辐射的作用下扰乱了生物有机体的正常代谢,使生物体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从而引起遗传因子发生改变并以新的遗传因子传给后代。

目前辐射育种应用的射线源有γ射线、X射线、β射线、中子、激光和无线电波等。处理材料包括植物的种子、花粉、无性繁殖器官、组织培养物(愈伤组织)和活体植株;动物材料包括禽蛋、鱼卵以及微生物等。主要用于植物。辐射处理的方法,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处理是将种子或植株送进辐照室进行照射,或者种植在钴圃内全生育期作较长时间的慢性照射;内照射处理是将放射性元素如32P、35S等通过浸种、注入等途径导入被照射种子或植株某器官内部。为提高辐射诱变效果,利用多种诱变因素复合处理;利用杂交后代做辐射材料,获得有利变异体再与常规材料进行杂交;采用辐射突变与离体培养技术相结合,利用活体照射等以改良品种或创造新的突变类型。

我国利用诱发突变技术改良作物的物种,据1995年统计,育成了459个突变品种,突变品种种植面积约占各该作物的1/10。

核辐射诱发突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重点放在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禾本科和豆科一、二年生的粮食作物上。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除继续做好主要粮食、油料、纤维作物的诱变育种外,已经拓宽应用核辐射诱变改良作物的范围。多年生产性繁殖植物同其具有高度杂合性、生育期长,并有其他杂交障碍,利用诱发突变进行遗传改进有着很大潜力。

3.病虫害防治

在辐射技术防治病虫害方面,科学家主要采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IAEA称之为SIT技术。这种核辐射不育害虫防治法常又称为“害虫自灭法”,是利用核辐射处理使害虫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降低该种害虫本身的潜在生殖能力,属于遗传防治。它是利用害虫延续种族的本能来达到消灭该种群本身。

核辐射不育法是将需要防治的害虫的某一虫态用一定剂量的电离射线照射,从生物学原理讲,由于受照射害虫的体细胞基本上不受损伤,而其生殖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发产生断裂、易位,造成不对称组合,形成带显性致死突变的配子,使与正常虫交配后所形成的合子致死。这些显性致死突变不是基因点突变,而是染色体断裂,导致后来核分裂反常。最终都使形成的合子致死。所以,经一定辐照剂量处理的害虫既能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寻找配偶的能力,又能使它交配后产的卵不能孵化,丧失生殖能力,不能繁衍后代。

当然在辐照处理中还有许多技术性生物学问题,不在这里细述。不过,通常的做法是用人工大量饲养某种害虫,然后用射线辐照处理使其不育,在该害虫为害地区大量释放,凡是占释放的辐射不育个体交尾的自然种群害虫都丧失了繁殖后代的能力。经过若干代的释放后,自然种群的数量减少,以致这一地区的该种害虫最后被完全消灭。

实例1 在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大面积防治柑橘大实蝇

释放了超过200,000头经90Gy Co辐照的不育雄蝇; 危害率由5%下降到0.1%;

实例2 吉林省磨盘山岛防治亚洲玉米螟 释放了1,050,000头不育虫 百株幼虫数相比下降了34%。

核辐射刺激可以促进生物生长,我国在这方面亦已开始推广应用,例如:用镭-铍中子源辐照蚕卵,刺激增产显著;电离辐照淡水鱼卵和仔鱼的试验,得到增产20%左右的效果,用14MeV快中子辐照鲤鱼、草鱼卵和仔鱼试验,得到类似结果;中子辐照对虾增产技术,平均增产15%;低剂量γ射线线辐照种蛋,提高了孵化期间种蛋抗性,提高孵化率6.86%,健雏率5.52%,提高当代母鸡产蛋量8.03%。

这一领域中的研究还在发展。

4、食品灭菌保鲜

所谓辐照食品,是指经电离辐照过的食品,现在主要的辐照产品包括:大蒜、脱水蔬菜、调味品、香料、中草药以及保健食品。对食品辐照一下能使食品本身或者污染食品的微生物等产生化学、物理、生物学变化,使食品得以保藏,如辐照苹果,使之保鲜、防烂、延长库存期。

辐照杀灭微生物的原理是,当用一定剂量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食品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引起微生物DNA、RNA、蛋白质、脂类等有机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其中起主要做哟欧那个的是DNA损伤,如DNA单链或双链的断裂、蛋白质与DNA分子交联、DNA序列中碱基的改变,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保证食品的“干净”、安全。

据了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辐照食品生产者之一,已经建立了超过50个装源量上万居里以上的辐照设施,有200多个单位从事相关的食品辐照研究。

截止到1995年9月,国际上已有38个国家批准了224种辐射食品。我国在1984年至1994年共批准了18种辐照食品,1996年又正式颁布了“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1997年公布了“辐照食品类别卫生标准”,进一步鼓励对进口食物、食品原料以及国内的六大类食品进行辐照处理。

国内的六大类七项辐照食品卫生标准 1.豆类、谷类及其制品类

60辐照目的:控制生虫

辐照研究的样品:大米、面粉、玉米渣、小米、高梁粉、绿豆、红豆。

根据试验结果,参照国内外资料,建议辐照豆类食品吸收剂量为0.2kGy。辐照谷类食品吸收剂量为0.4—0.6kGy,昆虫指标为不得检出活虫及虫卵。

2.干果果脯类

辐照目的:控制生虫,延长贮藏期。

研究样品:花生仁、桃脯、生杏仁、桂圆肉、空心莲、桂圆、核桃、山楂脯、杏脯、红枣等。

根据试验结果及国内外资料,提出以杀虫为目的的辐照干果果脯食品的吸收剂量为0.4kGy.昆虫指标为不得检出活虫及虫卵。

3.熟畜禽肉类

辐照目的:灭菌,延长保质期。

研究样品:捆蹄、牛脯、熟羊肉、熟兔肉、扒鸡、盐水鸭、烧鸡、烧鸭、叉烧肉等。提出辐照此类食品的吸收剂量为8.0kGy,常温(25-35℃)下熟肉制品保存期为14天,细菌总数:≤500个/g(辐照出厂当天).销售(保质期末)≤5×l04个/g,大肠菌群≤30个/100 g,致病菌不得检出,其销售最小单位需用聚乙烯复合塑料袋真空密封包装。

4.冷冻分割畜禽肉类

辐照目的:杀灭沙门氏茵及减少腐败菌的污染。研究样品:对冷冻的猪、牛、羊及鸡分割样品;

提出辐照此类别食品的吸收剂量为2.5kGy,沙门氏菌不得检出。5.调味品:干香料

辐照目的:杀茵,防霉,延长贮藏期。研究样品:花椒、八角、五香粉。

提出辐照干香料的吸收剂量为10.0 kGy,辐照后细菌总数≤10个/g,大肠菌群≤30个/100g,霉菌计数≤10个/g。

6.调味品:方便面固体汤料

辐照目的:杀菌,防霉,延长贮藏期。

研究样品:小包装方便面固体汤料。

提出吸收剂量为8.0kGy,细菌总数≤100个/g,大肠菌群≤30个/100g,霉菌计数≤10个/g。

7.新鲜水果蔬菜类

辐照目的:抑制发芽,推迟后熟,延长保存期。

研究样品:大蒜、马铃暮、洋葱、番茄、冬笋、胡萝卜、蘑菇、花菜、苹果、荔枝、葡萄、狐猴桃、草萄、生姜、茭白、卷心菜、刀豆。

提出辐照此类食品,根茎类的吸收剂量为0.1—0.2kGy,延缓后熟吸收剂量为0.5-1.5kGy。

第二篇: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放射性同位素测厚仪安全操作规程目的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装置的安全防护管理,保障公司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操作规程。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QNT-2型同位素测厚仪。岗位职责

3.1 冷轧车间的操作工人和电工负责巡视同位素测厚仪。

3.2 放射工作人员负责同位素测厚仪的使用与维护

3.3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放射防护知识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体检。工作程序

4.1同位素测厚仪现场必须设置醒目的放射性警示标志。

4.2 每班班前由车间负责人负责检查放射源安全情况(台数、稳定性)。

4.3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不必要照射,使受照剂量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4.4 工作期间发现仪表失灵,车间负责人应立即将放射源准值孔关闭,报告公司领导,由公司联系生产厂家进行维修。

4.5 安装维修或更换放放射源应当进行全面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启用。

4.6 操作人员不得自行拆除和移动放射源,放射源的卸装必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并由放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事故处理

5.1发生火灾、水灾时放射工作人员应确保放射源安全,紧急时应将放射源转移到安全地带。

5.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等事故,车间负责人应保护事故现场,立即报公司领导,并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配合有关部门作好事故处理工作。

晋江市XXXXX有限公司

2008年7月2日

第三篇:3申请购置放射性同位素须知

申请购置放射性同位素须知

一、购置放射性同位素须具备的条件

1、申请单位须持有有效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

2、拟购买的放射性同位素(或含放射源设备)须符合《辐射安全许可证》所规定的许可范围。

3、申请单位当前无闲置、废弃放射源(有闲置、废弃放射源的须先将放射源送贮后购源)。

4、供货单位应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且许可范围必须包含销售活动种类。

5、申请单位与供货单位有效的购买合同(协议)复印件。

二、购置放射性同位素需提交的资料

购买国产放射性同位素(或含放射源设备)向省环保局申请,并提交如下资料:

1、《购买放射性同位素申请表》和《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

2、购买合同(协议)复印件;

(Ⅰ、Ⅱ、Ⅲ类放射源须明确放射源退役后处理方案);

3、供源单位许可证和副本复印件;

4、已有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需填《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申报登记表》;有废放射源的单位须提交废源存放及处理情况说明;

5、其他材料:一些特殊情况的说明文件等。

(申请单位应准备以上材料一式四份。省、市、县环保部门在审批过程中不留存《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其余材料可留一份存档案。《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伴随放射性同位素转让活动的整个过程,等转让活动完成后,由转入、转出单位按表上说明送相应部门。)

购买进口放射性同位素(或含放射源设备),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①提出申请:申请报告必须用有单位台头的纸打印并盖公章;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单位概况,进口理由,所进口放射源的核素、活度、数量、到岸时间,联系方式、联系人;

②有效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③购买合同(协议)复印件(如果通过外贸公司进口,则须有用户与外贸公司的合同以及外贸公司与外商的合同;外贸公司的许可证复印件);

④如果所购买的源属1、2或3类源,则必须提供这些源使用期满后由外商负责回收的承诺文件。

三、注意事项

购买单位须在放射源转让活动完成之日起20日内向市环保局备案(上报所购放射源编码,许可证副本登记),向省环保局上交《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一份。

第四篇:选煤厂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管理办法

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放射源事故 管理及应急预案 审核: 编制:

麻家梁公司放射源事故管理及应急预案

为加强对带有放射源仪器、设备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实到实处,一旦发生放射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厂区安全和稳定。

二、适用范围: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源涉及使用、管理等环节。

三、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放射性仪器、设备的主要事故是泄露。采用隔离、覆盖等措施进行处理。

四、放射性事故区域划分

放射性事故根据危害范围分为3个区域:

1)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离事故现场0—10米的区域。此区域放射强度大,对人员具有很大的危险。

2)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指事故现场10-500米的区域,该区域放射强度较大,有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3)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的放射线。

五、放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一)放射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麻家梁矿成立放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放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长:李云江 副组长:张彦军

成员:吕叶文王东王晓天马坤赵鹏郭文王强郝海滨

(二)领导小组职责

放射事故发生后,组长、副组长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协调决定事故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负责组织放射源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演练。负责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工作;迅速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赶赴事故现场,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及救援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实事求是、公正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三)各专业组职责

1、副组长负责管理放射事故应急救援的日常联络,监督检查各带有放射源的仪器、设备单位制定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模拟演习;承接放射事故报告;请示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各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公安、交警、消防、环保、医疗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矿调度及时向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集团公司关于事故抢险的指示和批示;组织开展放射事故调查处理。

2、后勤保障:负责组织抢险物质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防护装备和其他所需物资;组织现场相关人员和受辐射群众的撤离及安置,并提供生活必需品。

六、应急救援程序

1、选煤厂发生放射源泄露事故,事故现场人员远离现场。既不要接触,也不要擅自移动这些物品,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开容器。同时立即向选煤厂值班领导、厂负责人汇报,厂负责人在接到汇报后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按照本矿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抢救,并立即报告公司值班领导、安全副总,同时拨打市环保局辐射监督科电话0349-2021732,向上级专业部门请求技术援助。

2、发生放射源丢失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向厂值班人员、负责人汇报,厂负责人在半小时内向公司矿调度、矿安全负责人、值班人员汇报,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护好现场,等待勘察。

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放射源 制度汇编 审核: 编制:

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源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的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接受放射防护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并在取得放射源操作证件后方可上岗。

2、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对现场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

3、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穿戴防护服。

二、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前,操作人员都必须对现场环境进行认真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登记。经检测符合安全标准后方可进行操作。否则应立即通知放射源应急救援办公室,同时设立警戒,避免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操作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找到放射源密封罐将其打开。

3、操作时,操作人员应远离放射源,并尽可能减少操作时间。

4、放射源设备运行时,严禁人站在放射源正面。

三、放射源停止使用注意事项

1、遇放射源长时间停用时,操作人员应按相同的操作顺序先将放射源密封罐关闭。

2、遇放射源需要检修时,操作人员应将放射源放置在保险柜中,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源设备检修制度

1、本制度包括含密度计、灰分仪及其他一切放射性装置。

2、每周要对放射性装置周围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放射源周围是否具备正常操作的条件。检测结果要登记在案。

3、检修前,检修人员要向安全主管部门提出检修申请,经过登记许可后方可开始检修。

4、检修放射源时,操作人员要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不超标时,方可开始检修。

5、检修时,操作人员要穿着防护服先将放射源关闭,严禁在放射源的开启状态下进行检修。

6、检修时,安全负责人应对检修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7、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要每隔15分钟对现场进行检测一次。

8、检修期间,检修人员对放射源要轻拿轻放,严禁违章操作。

9、检修终了,检修人员要将放射源装置安装到位,经检测无异常情况后,方可开启射源。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源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强化全体职工对放射源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达到操作维护人员正确操作维护,不发生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的目的。

二、培训内容

1、讲解放射源及各种射线装置的工作原理。

2、讲解放射性元素的各种技术指标。

3、讲解放射源及各种射线装置的操作注意事项。

4、讲解放射源的防护知识及事故应急预案。

三、培训计划

1、每季度对操作人员进行一天的培训。

2、每季度对救援人员进行一天的培训。

3、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习。密度计(灰分仪)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1、上岗前,操作人员应熟悉密度计(灰分仪)的性能、原理、构造及放射性防护的相关知识,遵守精煤分公司《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岗位标准》的规定,具备安全自保,互保能力。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密度计(灰分仪)。

3、每班接班前要使用个人剂量测量报警仪对密度计(灰分仪)的周围区域进行放射性剂量检测,确保工作区域安全可靠。

4、岗位操作人员要定期对密度计(灰分仪)装置进行例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集控室和厂值班汇报。

5、遵守选煤厂放射源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按章作业。

6、认真做好工作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7、对本岗位放射源设施的损坏、丢失承担直接责任。麻家梁选煤厂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拟用放射源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拟用放射源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上级环保保护主管部门。

三、监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主要内容是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麻家梁选煤厂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了加强我单位放射源管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1、公司对放射源采取三级管理: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车间班组。

2、公司负责放射源采购计划的审核、放射源的采购、监督,检查放射源的保管、使用情况。

3、选煤厂负责放射源的保管、使用、安全防护,建立、健全放射性台账

4、车间班组要做好放射源的安全监护及维护、维修。

5、建立放射源台账,放射源从订货、接收、运输、安装、存放必须有专人负责,并做好放射源档案,做好记录。

6、建立暂存库,对放射源的在检修期间、停产期间、放射源购回未安装前和报废后,使用暂存库存放放射源,避免丢失。

7、暂存库周围设立明显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标志牌,安装防盗门,实行双人双锁,做好放射源出入库记录。

8、放射源所在场所设立明显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标志牌。放射源工作场所要悬挂醒目的责任牌,注明现场责任人、放射源核素、活度、编码、出厂日期。

9、放射源安装现场和暂存库必须有监控、报警系统,采取安全和防盗措施,并24小时有人值守,做好交接班记录。

10、放射源的出入库、拆卸、安装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记录。

11、放射源一旦发生丢失,要立即保护好现场,上报公司,并立即上报上级公安、环保部门。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 为加强对放射源监督管理,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的规定,特制定有关放射性工作使用许可登记制度。

1、执行国务院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登记证制度,并在登记范围内开展放射性同位素工作。

2、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部门,应制定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操作规程。双人、双锁保管、查检登记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做到用好、管好放射性同位素。

3、必须是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的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方可从事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工作。

4、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专职人员需加强安全教育,有强烈责任心,并采取必要的保护与安全措施,保证人身及物品安全。

5、从事放射性同位素操作的人员要熟悉放射性同位素操作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等项规定。

第五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以下简称“防护与安全”)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辐射等)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2定义

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和定义见附录J(标准的附录)

3一般要求

3.1适用

3.1.1实践

适用本标准的实践包括:

a)源的生产和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工业、农业或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包括与涉及或或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

b)核能的产生、包括核燃料循环中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各种活动; c)审管部门规定需加以控制的涉及天然源照射的实践。d)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实践。3.1.2源

3.1.2.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源包括:

a)放射性物质和载有放射性物质或产生辐射的器件,包括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密封源、非密封源和辐射发生器;

b)拥有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设施及产生辐射的设备,包括辐照装置、放射性矿石的开采或选冶设施、放射性物质加工设施、核设施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 c)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源。

3.1.2.2应将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装置或设施中的每一个辐射源;必要 时,应按审管部门的规定,将本标装的要求应用于被视为单一源的整个装置或设施。3.1.3照射

3.1.3.1适用于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照射,是由有关实践或实践中源引起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或公众照射,包括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

3.1.3.2通常情况下应将天然源照射视为一种持续照射,若需要应遵循本标准对干预的要求。但下列各种情况,如果未被排除或有关实践或源未被豁免,则应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

a)涉及天然源的实践所产生的流出物的排放或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所引起的公众照射; b)下列情况下天然源照射所引起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

1)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或因与其工作直接有关而受到的氡的照射,不管这种照射是高于或低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2)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氡的照射虽不是经常的,但所受照射的大小高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3)喷气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所受的天然源照射;

c)审管部门规定的需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其他天然源照射。3.1.4干预

3.1.4.1适用本标准的干预情况是: a)要求采取防护行动的应急照射情况,包括:

1)已执行应急计划或应急程序的事故情况与紧急情况;

2)审管部门或干预组织确认有正当理由进行干预的其他任何应急照射情况;b)要求采取补救行动的持续照射情况,包括:

1)天然源照射,如建筑物和工作物所内氡的照射;

2)以往事件所造成的放射性残存物的照射,以及未受能知与批准制度(见4.2.1及4.2.2)控制的以往的实践和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放射性残存物的照射;

3)审管部门或干预组织确认有正当理由进行干预的其他任何持续照射情况。

3.2排除

任何本质上不能通过实施本标准的要求对照射的大小或可能性进行控制的照射情况,如人体内的40K、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所引起的照射,均不适用本标准,即应被排除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之外。

3.3实施的责任方与责任

3.3.1责任方 3.3.1.1对本标准的实施承担主要责任的责任方(以下简称“主要责任方”)应是: a)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 b)用人单位。

3.3.1.2其他有关各方应对本标准的实施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其他有关各方可以包括: a)供方; b)工作人员; c)辐射防护负责人; d)执业医师; e)医技人员; f)合格专家;

g)由主要责任方委以特定责任的任何其他方。3.3.2责任

3.3.2.1各责任方应承担本标准有关章、条所规定的一般责任和特定责任。3.3.2.2主要责任方应承担的一般责任是:

a)确立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的防护与安全目标;b)制定并实施成文的防护安全大钢,该大钢应与其所负责实践和干预的危险的性质和程度相适应,并足以保证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在该大钢中,应:

1)确定实现防护与安全目标所需要的措施和资源,并保证正确地实施这些措施和提供这些资源;

2)保持对这些措施和资源的经常性审查,并定期核实防护与安全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3)鉴别防护与安全措施和资源的任何失效或缺陷,并采取步骤加以纠正和防止其再次发生;

4)保存履行责任的有关记录。

3.4实施的监督管理

3.4.1本标准的贯彻和本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由审管部门负责;对于干预情况,干预组织应对本标准有关要求的贯彻负主要责任。

3.4.2主要责任方应接受审管部门正式授权的人员对其获准实践的防护与安全的监督,包括对其防护与安全记录的检查。

3.4.3发生违反本标准有关要求的情况时,主要责任方应: a)调查此违反行为及其原因与后果;

b)采取相应的行动加以纠正并防止类似的违返事件再次发生;

c)向审管部门报告违反标准的原因和已经采取或准备采取的纠正行动或防护行动; d)按照本标准的要求采取其他必要的行动。3.4.4主要责任方应及时报告违反本标准的事件。如果因违反标准已经演变成或即将演变成应急照射情况,应立即报告。

3.4.5发生违反标准的事件后,如果主要责任方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国家有关法规采取纠正或改进行动,则审管部门应修改、中止或撤销原先已颁发的注册证、许可证或其他批准文件。

4对实践的主要要求

4.1基本原则

4.1.1任何实践的引入、实施、中断或停止,以及实践中任何源的开采、选冶、处理、设计、制造、建造、装

配、采购、进口、出口、销售、出卖、出借、租赁、接受、设置、定位、调试、持有、使用、操作、修理、转移、退役、解体、运输、贮存或处置,均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除非有关实践或源产生的照射是被排除的或有关实践或源是被本标准的要求所豁免的。

4.1.2对于适用于本标准的任何实践、实践中的任何源或4.1.1所规定的任何活动,本标准各项有关要求的实施应与该实践或源的特性及其所致照射的大小和可能性相适应,并应符合审管部门规定的有关要求。

4.1.3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应遵循国家有关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法规与标准的要求。

4.2管理要求

4.2.1通知

4.2.1.1拟进行某项实践或本标准4.1.1中所规定的任何活动的任何法人,均应向审管部门提交通知书,说明其目的与计划;对于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只要求说明有关制造、装配、进口和销售等方面的计划。

4.2.1.2如果实践或活动满足下列各项条件,并经审管部门确认,则可只履行通知程序,否则,还应按4.2.2的要求履行相应的批准程序:

a)所引起的正常照射不大可能超过审管部门规定的有关限值的某一很小份额; b)所伴随的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可以忽略; c)所伴随的任何其他可能的危害后果也可以忽略; 4.2.2批准:注册或许可

4.2.2.1对任何密封源、非密封源或辐射发生器负责的任何法人均应向审管部门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除非其所负责的源是被豁免的。这类批准是采用注册的方式还是许可的方式,应由审管部门根据源或利用该源的实践的性质及所致照射的大小与可能性决定。适于以注册方式批准的实践应具有如下特征: a)通过设施与设备的设计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安全; b)运行程序简单易行; c)对安全培训的要求极低; d)运行历史上几乎没有安全问题;

4.2.2.2对下列任何源负责的法人均应向审管部门提交申请以获得批准,对这类源的批准应采用许可的方式:

a)辐照装置;b)放射性矿石的开采或选冶设施; c)放射性物质加工设施; d)核设施;

e)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

f)非豁免的、审管部门尚未指明适于以注册方式批准的其他任何源。4.2.2.3任何申请者均应:

a)向审管部门提交支持其申请所需要的有关资料;

b)在所提交的申请资料中,说明对其所负责的源所致照射的性质、大小和可能性所作的分析,并说明为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所采取的或计划采取的各种措施。

c)如果照射可能大于审管部门规定的某种水平,则进行相应的安全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并作为其申请书的一部分提交给审管部门;

d)在审管部门颁发注册证或许可证之前,不进行本标准4.1.1中所规定的任何活动。4.2.2.4医疗照射实践及其用源的申请者在申请书中还应: a)说明执业医师在辐射防护方面的资格;或

b)承诺只有具备有关法规规定的或许可证中写明的辐射防护专业资格的执业医师,才允许开具使用其源的检查申请单或治疗处方。4.2.3获准的法人: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

4.2.3.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应对制定和实践各项必需的技术与组织措施负责,确保其获准的源的防护与安全;它们可以委托其他方完成某些有关的活动或任务,但它们自己仍应对这些活动和任务承担主要责任。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按需要选聘合格人员,负责确保符合本标准。

4.2.3.2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如果拟对其获准的实践或源进行修改,并且拟议中的修改对防护或安全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则应将其修改计划通知审管部门;在获得审管部门认可前,不应进行这类修改。4.2.4豁免

4.2.4.1如果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审管部门确认和同意,则该源或利用该源的实践可以被本标准的要求所豁免:a)符合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所规定的豁免要求;

b)符合审管部门根据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规定的豁免准则所确定的豁免水平。4.2.4.2对于尚未被证明为正当的实践不应予以豁免。4.2.5解控

4.2.5.1已通知或已获准实践中的源(包括物质、材料和物品),如果符合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则经审管部门认可,可以不再遵循本标准的要求,即可以将其解控。

4.2.5.2除非审管部门另有规定,否则清洁解控水平的确定应考虑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所规定的豁免准则,并且所定出的清洁解控水平不应高于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规定的或审管部门根据该附录规定的准则所建立的豁免水平。

4.3辐射防护要求

4.3.1实践的正当性

4.3.1.1对于一项实践,只有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之后,其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对于不具有正当性的实践及该实践中的源,不应予以批准。

4.3.1.2涉及医疗照射的实践的正当性判断应遵循第7章所规定的详细要求。4.3.1.3除了被判定为正当的涉及医疗照射的实践外,在下列实践中,通过添加放射性物质或通过活化从而使有关日用商品或产品中的放射性活度增加者是不正当的: a)涉及食品、饮料、化妆品或其他任何供人食入、吸入、经皮肤摄入或皮肤敷帖的商品或产品的实践;

b)涉及辐射或放射性质在日用商品或产品(例如玩具等)中无意义的应用的实践。4.3.2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

4.3.2.1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除本标准6.2.2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由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

4.3.2.2应对个人所受到的潜在照射危险加以限制,使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所有潜在照射所致的个人危险与正常照射剂量限值所相应的健康危险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4.3.3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4.3.3.1对于来自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源的照射,应使防护与安全最优化,使得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射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这种最优化应以该源所致个人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低于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为前提条件(治疗性医疗照射除外)。4.3.3.2防护与安全最优化的过程,可以从直观的定性分析一直到使用辅助决策技术的定量分析,但均应以某种适当的方法将一切有关因素加以考虑,以实现下列目标: a)相对于主导情况确定出最优化的防护与安全措施,确定这些措施时应考虑可供利用的防护与安全选择以及照射的性质、大小和可能性;

b)根据最优化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准则,据以采取预防事故和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从而限制照射的大小及受照的可能性。4.3.4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

4.3.4.1除了医疗照射之外,对于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的源,其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应不大于审管部门对这类源规定或认可的值,并不大于可能导致超过剂量限值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值的值;

4.3.4.2对任何可能向环境释放放射性物质的源,剂量约束还应确保对该源历年释放的累积效应加以限制,使得在考虑了所有其他有关实践和源可能造成的释放累积和照射之后,任何公众成员(包括其后代)在任何一年里所受到的有效剂量均不超过相应的剂量限值。

4.3.5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应制定供执业医师使用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这类指导水平应: a)根据第7章的祥细要求并参照附录G(提示的附录)制定; b)对于中等身材的受验者,是一种合理的剂量指征;

c)为当前良好医术(而不是最佳医术)可以实现的医疗实践提供指导; d)在可靠的临床判断表明需要时,可以灵活应用,即允许实施更高的照射; e)随着工艺与技术的改进而加以修订。

4.4营运管理要求

4.4.1安全文化素养

应培植和保持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鼓励对防护与安全事故宜采取深思、探究和虑心学习的态度并反对固步自封,保证:

a)制定把防护与安全视为高于一切的方针和程序;

b)及时查清和纠正影响防护与安全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应与问题的重要性相适应; c)明确规定每个有关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对防护与安全的责任,并且每个有关人员都经过适当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资格; d)明确规定进行防护与安全决策的权责关系;

e)做出组织安排并建立有效的通信渠道,保持防护与安全信息在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各级部门内部和部门间的畅通。4.4.2质量保证

应制定和执行质量保证大纲,该大纲应:

a)为满足涉及防护与安全的各项具体要求提供充分保证; b)为审查和评价防护与安全措施的综合有效性提供质量控制机制和程序; 4.4.3人为因素

应采取措施确保符合下列要求,以尽可能减小人为错误导致事故和事件的可能性: a)所有防护与安全有关人员均经适当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资格,使之能理解自己的责任,并能以正确的判断和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职责;

b)按照行之有效的人机工程学原则计设备和制定操作程序,使设备的操作或使用尽可能简单,从而使操作错误导致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小,并减少误解正常和异常工况指示信号的可能性;

c)设置适当的设备、安全系统和控制程序,并做出其他必要的规定,以: 1)尽可能减小人为错误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照射的可能性; 2)提供发现和纠正或弥补人为错误的手段; 3)便于安全系统或其他防护措施失效的进行干预。4.4.4合格专家

4.4.4.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根据需要选聘合格专家,为执行本标准提供咨询。4.4.4.2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选聘合格专家的安排通知审管部门。通知时所提供的信息应包括所聘用专家的从业或专业范围。

4.5技术要求

本条所规定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实践和源。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应保证其实践和源的防护与安全符合本条中的有关要求。应用这些要求和严格程度应与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的实践和源所引起的照射的大小和可能性相适应。对于核设施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除本条中规定的这些基本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规定的更为专门的技术要求和其他要求。4.5.1源的实物保护

应按照下列要求,使源始终处于受保护状态,防止被盗和损坏,并防止任何法人未经批准进行标准4.1.1所规定的任何活动。

a)确保源的实物保护符合注册证或许可证中规定的所有有关要求,并保证将源的失控、丢失、被盗或失踪的信息立即通知审管部门; b)不将源转让给不持有有效批准证件的接收者;

c)对可移动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认它们处于指定位置并有可靠的保安措施。4.5.2纵深防御

应对源运用与其潜在照射的大小和可能性相适应的多层防护与安全措施(即纵深防御),以确保当某一层次的防御措施失效时,可由下一层次的防御措施予以弥补或纠正,达到: a)防止可能引起照射的事故;

b)减轻可能发生的任何这类事故的后果; c)在任何这类事故之后,将源恢复到安全状态。4.5.3良好的工程实践

实践中源的选址、定位、设计、建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和退役,均应以行之有效的工程实践为基础,这种工程实践应: a)符合现行法规、标准和有关文件的规定;

b)以确保源全寿期过程中的防护与安全为目的,有可靠的管理措施和组织措施予以支持; c)在源的设计、建造及运行中留有足够的安全裕量,以确保可靠的正常运行性能;预留安全裕量时着眼于预防事故、减轻事故后果和限制照射,并考虑质量、多重性可检查性; d)考虑技术标准的发展,以及防护与安全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与经验教训。

4.6安全的确认

4.6.1安全评价

应在不同阶段(包括选址、设计、制造、建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和退役)对实践中源的防护与安全措施进行安全评价,以:

a)在分析外部事件对源的影响和源与其附属设备自身事件的基础上,鉴别出可能引起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的各种情形;

b)预计正常照射的大小,并在可行的范围内估计潜在照射发生的可能性与大小; c)评价防护与安全措施的质量和完善程度。4.6.2监测与验证

4.6.2.1应确定用以验证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所需要的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监测或测量。

4.6.2.2应为进行所需要的监测与验证提供适当的设备和程序。应对这类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检验,并定期用可溯源到国家基准的计量标准进行校准。4.6.3记录

应保存监测与验证的记录,包括设备检验与校准记录。

5对干预的主要要求

5.1基本原则

5.1.1在干预情况下,为减少或避免照射,只要采取防护行动或补救行动是正当的,则应采取这类行动。

5.1.2任何这类防护行动或补救行动的形式、规模和持续时间均应是最优化的,使在通常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下,从总体上考虑,能获得最大的净利益。5.1.3在应急照射情况下,除非超过或可能超过旨在保护公众成员的干预水平或行动水平(见附录E(标准的附录)的E2),否则一般不需要采取防护行动。

5.1.4在持续照射情况下,除非超过有关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否则一般不需要采取补救行动。

5.1.5对于适用本标准的任何特定干预情况,本标准各项有关要求的应用与该干预情况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所涉及的范围相适应。

5.2管理要求

5.2.1应急照射情况

5.2.1.1每一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如果其所负责的源可能发生需要紧急干预的情况,则应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或程序,并经审管部门认可;应急计划应规定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的场内应急职责,并考虑与其所负责的源相适应的场外应急责任;同时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应为实施所规定的各种防护行动作好准备(详细要求见本标准第10章)。

5.2.1.2有关干预组织应根据可能出现的紧急干预情况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涉及的场外范围制定相应的总体应急计划(以下称为场外应急计划),据以协调场区内、外的应急行动和实施所需要的场外防护行动,以支持和补充根据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应急计划实施的各种防护行动。场外应急计划应由相应的干预组只负责实施。

有关干预组织还应为应付其他各种可能可求紧急干预的意外情况(如源非法入境、带源的卫星坠入境内或境外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境内等)做出安排。5.2.2持续照射情况

对于超过或可能超过有关行动水平的持续照射情况,有关干预组织应按需要制定能用或场址专用补救行动计划,并经有关部门认可。采取补救行动时,负责实施的法人应确保按照经认可的补救行动计划进行。5.2.3工作人员与公众的保护

5.2.3.1对于工作人员因实施干预而受到的职业照射,应按审管部门的要求,由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用人单位或有关干预组织承担本标准10.5所规定的各项防护责任。

5.2.3.2对于干预情况下的公众照射,应按政府根据实施有效干预所确定的各种组织安排和职能分工,由国家、地方有关干预组织以及导致干预的实践或源的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承担各项公众保护责任。5.2.4报告要求

发生或预计可能发生需要采取防护行动的应急照射情况时,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立即报告有关干预组织和审管部门,并应随时向它们报告: a)事态的发展和预计的发展趋势; b)为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所采取的措施; c)已经造成的和预计可能造成的照射。

5.3辐射防护要求

5.3.1只有根据对健康保护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预计干预的利大于弊时,干预才是正当的。如果剂量水平接近或预计会接近附录E(标准的附录)的E1所给出的水平,则无论在什情况下采取防护行动或补救行动几乎总是正当的。

5.3.2在干预计划中,应规定最优化的干预水平和行动水平;这种最优化干预水平和行动水平的确定应以附录E(标准附录)的E2和附录H(提示的附录)所给出的准则为基础,并应考虑国情和当地的具体条件,如: a)通过干预可以避免的个人和集体剂量;

b)干预本身所伴有的放射和非放射健康危险,以及干预的经济、社会代价与利益。5.3.3在对事故进行响应的过程中,应根据下列因素对干预的正当性和预定的干预水平的优化程度重新加以考虑:

a)实际情况特有的因素,如释放的性质、气候条件和其他有关非放射性因素; b)未来条件不确定时,防护行动带来净利益的可能性。

6职业照射的控制

6.1责任

6.1.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对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防护负责,并遵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

6.1.2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向所有从事涉及或可能涉及职业照射活动的工作人员承诺:

a)按照本标准附录B(标准的附录)的规定限制职业照射; b)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使职业防护与安全最优化;

c)记录职业防护与安全措施的决定,并将此类决定通知有关各方;

d)建立实施本标准有关要求的防护与安全方针、程序和组织机构;并优先考虑控制职业照射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措施;

e)提供适当而足够的防护与安全设施、设备和服务,它们的种类与完善程度应与预计的职业照射水平和可能性相适应;

f)提供相应的防护装置和监测设备,并为正确使用这些装置和设备做出安排; g)提供必要的健康监护和服务;

h)提供适当而足够的人力资源,为防护与安全培训做出安排,并根据需要安排定期再培训,以更新知识保证工作人员达到所需要的适任水平; i)按照本标准的要求保存有关的记录;

j)就如何有效地实施本标准和所采取的防护与安全措施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或他们的代表进行协商和合作;

k)为促进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提供所需条件。

6.1.3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聘用新工作人员时,应从受聘人员的原聘用单位获取他们的原有职业受照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

6.1.4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要求工作人员遵守本标准,必要时应采取行政管理措施,确保工作人员了解他们负有保护自己及分阶段免受或少受辐射以及保持源的安全的义务和责任。

6.1.5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应是: a)遵守有关防护与安全规定、规则和程序; b)正确使用监测仪表和防护设备与衣具;

c)在防护安全(包括健康监护和剂量评价等)方面与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合作,提供有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与信息;

d)不故意进行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和他人违反本标准要求的活动;

e)学习有关防护与安全知识,接受必要的防护与安全培训和指导,使自己能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

6.1.6工作人员发现违反或不利于遵守本标准的情况,应尽快向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或用人单位报告。

6.2职业照射的剂量控制

6.2.1正常照射的剂量控制

正常照射的剂量控制应符合4.3.2的规定,并应遵循4.3.3中对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有关要求。

6.2.2特殊情况的剂量控制

6.2.2.1如果某一实践是正当的,是根据良好的工程实践设计和实施的,其辐射防护已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了优化,而其职业照射仍然超正常照射的剂量限值,但预计经过合理的努力可以使有关职业照射剂量处于正常照射剂量限值之下,则在这种情况下,审管部门可以按照附录B(标准的附录)B1.1.2的规定,例外地认可对剂量限制要求作某种临时改变。

6.2.2.2剂量限制要求的临时改变应由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应在申请文件中对需要进行这种临时改变的特殊情况进行说明,并提供证据证明: a)已尽了一切努力减少照射,并已按本标准的要求使防护与安全措施最优化; b)已与有关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协商,并就临时改变剂量限制要求的需要和条件取得了共识;

c)正在尽一切合理的努力改善工作条件,直到满足附录B(标准的附录)B1.1.1所规定的剂量限值要求;

d)工作人员个人受照的监测与记录足以证明已遵守了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的有关要求,并为受照记录在有关用人单位之间进行转交提供了方便; 6.2.2.4对剂量限制要求的任临时改变均应:

a)按照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给出的适用于特殊情况的剂量限制要求进行; b)限定改变的期限; c)逐年接受审查; d)不再延期;

e)仅限于规定的工作场所。6.2.3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工作人员体素、内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应遵循附录B(标准的附录)B2所规定的限制要求。

6.3从事工作的条件

6.3.1工作待遇

不得以特殊补偿、缩短工作时间或以休假、退休金或特种保险等方面的优待安排代替为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所需要采取的防护与安全措施。6.3.2孕妇的工作条件

女性工作人员发觉自己怀孕后要及时通知用人单位,以便必要时改善其工作条件。孕妇和授乳妇女应避免受到内照射。

用人单位不得把怀孕作为拒绝女性工作人员继续工作的理由。用人单位有责任改善怀孕女性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以保证为胚胎和胎儿提供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水平。6.3.3未成年人的工作条件

年龄小于16周岁的人员不得接受职业照射。年龄小于18周岁的人员,除非为了进行培训并受到监督,否则不得在控制区工作;他们所受的剂量应按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B1.1.1.2的规定进行控制。6.3.4工作岗位的调换

审管部门或健康监护机构认定某一工作人员由于健康原因不再适于从事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时,用人单位应为该工作人员调换合适的工作岗位。

6.4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

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6.4.1控制区

6.4.1.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

6.4.1.2确定控制区的边界时,应考虑预计的正常照射的水平、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以及所需要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的性质和范围。

6.4.1.3对于范围比较大,的控制区,如果其中的照射或污染水平在不同的局部变化较大,需要实施不同的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则可根据需要再划分出不同的子区,以方便管理。

6.4.1.4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应:

a)采用实体边界划定控制区;采用实体边界不现实时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手段; b)在源的运行或开启只是间歇性的或仅是把源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情况下,采用与主导情况相适应的方法划定控制区,并对照射时间加以规定;

c)在控制区的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处设立醒目的、符合附录F(标准的附录)规定的警告标志,并给出相应的辐射水平和污染水平的指示; d)制定职业防护与安全措施,包括适用于控制区的规则与程序;

e)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证制度)和实体屏障(包括门锁和联锁装置)限制进出控制区;限制的严格程度应与预计的照射水平和可能性相适应; f)按需要在控制区的入口处提供防护衣具、监测设备和个人衣物贮存柜;

g)按需要在控制区的出口处提供皮肤和工作服的污染监测仪、被携出物品的污染监测设备、冲洗或淋浴设施以及被污染防护衣具的贮存柜;

h)定期审查控制区的实际状况,以确定是否有必要改变该区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或该区的边界。6.4.2监督区

6.4.2.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以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

6.4.2.2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 a)采用适当的手段划出监督区的边界;

b)在监督区入口处的适当地点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

c)定期审查该区的条件,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和做出安全规定,或是否需要更改监督区的边界。

6.4.3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应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进行。

6.5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与应用

6.5.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适用、足够和符合有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各类防护服、防护围裙、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及呼吸防护器具等,并应使他们了解其所使用的防护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6.5.2应对工作人员进行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具的指导,并检查其配戴是否合适。6.5.3对于需要使用特殊防护用具的工作任务,只有经担任健康监护的医师确认健康合格并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承担。

6.5.4个人防护用具应有适当的备份,以备在干预事件中使用。所有个人防护用具均应妥善保管,并应对其性能进行定期检验。

6.5.5对于任何给定的工作任务,如果需要使用防护用具,则应考虑由于防护用具的使用使工作不便或工作时间延长所导致的照射的增加,并应考虑使用防护用具可能伴有的非辐射危害。

6.5.6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通过利用适当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包括良好的工程控制装置和满意的工作条件),尽量减少正常运行期间对行政管理和个人防护用具的依赖。

6.6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

6.6.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根据其负责的实践和源的具体情况,按照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制定适当的职业照射监测大纲,进行相应的监测与评价。应将监测与评价的结果定期向审管部门报告;发生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6.6.2个人监测和评价

6.6.2.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负责安排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对职业照射的评价主要应以个人监测为基础。

6.6.2.2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并可能受到显著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照射剂量可能大于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在进行个人监测不现实或不可行的情况下,经审管部门认可后可根据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和受照地点和时间的资料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做出评价。

6.6.2.3对在监督区或只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预计其职业照射剂量在1mSv/a~5mSv/a范围内,则应尽可能进行个人监测。应以这类人员的职业受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应以个人监测或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为基础。

6.6.2.4如果可能,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但对于受照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1mSv/a的工作人员、一般可不进行个人监测。

6.6.2.5应根据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的高低与变化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大小,确定个人监测的类型、周期和不确定度要求。

6.6.2.6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对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体内污染的工作人员(包括使用呼吸防护用具的人员)安排相应的内照射监测,以证明所实施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为内照射评价提供所需要的摄入量或待积当量剂量数据。6.6.3工作场所的监测和评价

6.6.3.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在合格专家和辐射防护负责人的配合下(必要时还应在用人单位的配合下),制定、实施和定期复审工作场所监测大纲。

6.6.3.2工作场所监测的内容和频度应根据工作场所内辐射水平及其变化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来确定,并应保证: a)能够评估所有工作场所的辐射状况; b)可以对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进行评价; c)能用于审查控制区和监督区的划分是否适当。6.6.3.3工作场所监测大纲应规定: a)拟测量的量;

b)测量的时间、地点和频度; c)最合适的测量方法与程序;

d)参考水平和超过参考水平时应采取的行动。6.6.3.4监测的质量保证

应将质量保证贯穿于从监测大纲制定到监测结果评价的全过程。监测大纲必须包含有质量保证要求,以确保:测量设备具备所要求的计量特性(如准确度、稳定性、量程和分辨能力等)并得以适当的维护,测量与分析程序得以正确地建立和执行,监测的结果得以正确地记录、评价和妥善保管。

6.7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照射管理

6.7.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制定和实施用以控制和管理本单位职业照射的书面规则和程序,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的防护与安全水平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7.2应在所制定的规则和程序中包括有关调查水平与管理水平的具体数值,以及超过这些数值时应执行的程序。

6.7.3应加强防护与安全培训和安全文化素养的培植,提高工作人员和有关人员对所制定的规则、程序和防护与安全规定的理解和执行的自觉性。应将所有培训记录妥善存档保管。

6.7.4应建立监督制度和按照审管部门的要求聘任辐射防护负责人,对所有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进行充分监督,并采取合理步骤,保证各种规则、程序、防护与安全规定等得到遵守。

6.7.5应向所有工作人员提供: a)他们所受职业照射(包括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的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 b)适当的防护与安全培训与指导; c)他们的行动对防护与安全的意义的信息。

6.7.6应向可能进入控制区或监督区工作的女性工作人员提供下列信息; a)孕妇受到照射对胚胎和胎儿的危险;

b)女性工作人员怀孕后尽快通知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的重要性; c)婴儿经哺乳食入放射性物质的危险。

6.7.7应向可能受到应急计划影响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指导和培训。

6.8职业健康监护

6.8.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安排相应的健康监护。

6.8.2健康监护应以职业医学的一般原则为基础,其目的是评价工作人员对于其预期工作的适任和持续适任的程度。

6.9职业照射的记录

6.9.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必须为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保存职业照射记录。6.9.2职业照射记录应包括: a)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的一般资料;

b)达到或超过有关记录水平的剂量和摄入量等资料,以及剂量评价所依据的数据资料; c)对于调换过工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在各单位工作的时间和所接受的剂量和摄入量等资料;

d)因应急干预或事故所受到的剂量和摄入量记录;这种记录应附有有关的调查报告,并应与正常工作期间所受以的剂量和摄入量区分开。6.9.3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

a)按国家审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报送职业照射的监测记录和评价报告; b)准许工作人员和健康监护主管人员查阅照射记录及有关资料;

c)当工作人员调换工作单位时,向新用人单位提供工作人员的照射记录的复制件; d)当工作人员停止工作时,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按审管部门或审管部门指定部门的要求,为保存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记录做出安排;

e)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停止涉及职业照射的活动时,应按审管部门的规定,为保存工作人员的记录做出安排。6.9.4在工作人员年满75岁之前,应为他们保存职业照射记录。在工作人员停止辐射工作后,其照射记录至少要保存30年。

下载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辐射源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辐射源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关于药学院同位素实验室申请豁免的报告 设备处: 因科研工作需要,我院需要建立一个同位素实验室,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相关实验研究。 我院结构生物学实验室的重要课题——《基......

    演讲稿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

    演讲稿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怎样才能写好演讲稿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鲜明的针对性。 演讲是要就某个问......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规定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管理,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应用,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根据《放......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Basic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ionizing 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 11范围 本标准规定......

    演讲稿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5篇

    演讲稿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怎样才能写好演讲稿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鲜明的针对性。演讲是要就某个问题......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许可登记第三章 放射防护管理第四章 放射事故管理第五章 放射防护监督第六章 处 罚第......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44号 1989-10-2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监督管理,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试题

    一.填空 1.本条例所称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2.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