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精选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5:0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同法精选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同法精选教学案例》。

第一篇:合同法精选教学案例

“万平米花园、罕见的绿化率、休闲康体设施完备”,市民王先生就是听到如上的宣传之后购房的,入住后发现开发商承诺与事实不符,之后将开发商告上法庭。日前,河东区人民法院以开发商在售房时存在欺诈行为和主观故意为由,撤销了王先生与开发商签订的购买合同,并判令开发商返还购房款及赔偿相关损失。

原告王先生起诉称,原告受被告广告宣传的影响,与被告签订了合同,购买了被告开发的价值40余万元的一套跃层。原告入住后才发现被告在广告中宣传的“万平米花园、小区休闲康体设施及罕见的绿化率”等承诺根本就不存在,原告认为被告在销售房屋过程中的欺诈行为,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因此请求判令撤销原被告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并赔偿其相应损失。经过对原告方提供的广告宣传资料等证据进行当庭质证,可以证明被告方在进行售房广告宣传过程中,确实有对周围环境隐瞒或夸大了事实的情况。法院认为被告在向原告销售房屋时,存在欺诈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撤销合同,故依法做出如上判决。

一房两卖违约者被判双倍返还定金

作者:程学华

发布时间:2002-06-11 11:46:02

二年前,苏州某琴行张经理与某房产公司签定了一份房屋买卖协议,但该房屋竣工后却被某房产公司转卖给他人。日前,该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由苏州市金阊区法院依法审结,法院判令被告返还原告张经理定金20万元。

原、被告于1999年12月10日签订《商品房认购书》一份,约定原告向被告购买座落干将路20号地段商品房贰套,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4000元,共计金额224万元。同时约定预收原告定金20万元整。次日,原告将20万元载明用途为购房定金的转账支标交付被告。但被告迟迟未按合同履行售房义务。2000年10月,被告将包括原告订购的商品房在内的整幢房屋出卖给其他公司。2001年7月23日,被告退还了原告支付的20万元。可原告认为,被告为高价卖房,将原告订购的商品房出卖他人,已构成违约,应按有关法律规定返还双倍定金。原告为此与被告多次交涉,均无结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再返还原告定金20万元。

法院一审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原、被告就商品房预售及定金担保条款的订立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现原告已经按约履行了交付定金的义务,被告不履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法院对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定金20万元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小区收取管理费 夜晚丢车物业赔

作者:李汝银

发布时间:2003-01-16 16:12:24

中国法院网1月16日讯

日前,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对陈女士因停在小区内的车辆被盗而起诉物业管理中心保管合同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物业管理中心支付原告陈女士购车款45000元。

供职于北京市商业银行系统的陈女士为工作及生活方便而于1997年花45000元购买了一辆“奥拓”车,自此便成了“有车族”中的一员。2001年7月3日,陈女士向其居住地昌平区东小口镇某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心交纳了当年7月份至12月份“奥拓”车的停车费后,就习惯性将车停放自家楼前。可谁曾想,“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11月15日夜晚,陈女士停在小区内自家楼前的车辆竟不翼而飞。事发后,心急如焚的陈女士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对这一案件高度重视,但苦于缺乏线索,案件至今悬而未决。

在数次协商未果之后,陈女士一纸诉状将物业管理中心告上法院,称其在被告小区内居住,定期交纳各种费用及2001年7月至同年12月的车辆停车费,由于被告安全防范不力致使其停放在自家楼前的车辆被盗,故起诉要求被告立即支付被盗车辆款45000元。庭审中,陈女士向法庭当庭提交了购车发票、停车费发票、车证等相关证据。

庭审中,被告物业管理中心否认原告的车辆是在小区内丢失,认为原告丢失的车辆并未在小区内办理停车位,但未能提交相关证据支持自己的答辩意见。

法院经审理查明上述事实后,认为:原告在被告处居住,按时交纳了“奥拓”车的停车费,应视为双方已形成了对此车的保管合同关系。在2001年7月15日夜此车被盗,系被告没有严格履行对此车的保管职能,对此被告应负全部责任。被告称此车不是在小区内丢失,且未交纳停车使用费的辩解证据不足,法院不予采纳。原告要求被告给付车款45000元的理由正当,法院予以支持。

据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签了合同不遵守 依法解除

中国法院网1月3日讯

2000年3月,张某与李某签订了购买石料的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向李某供应石料100吨,每吨单价900元。张某在2000年9月1日之前分三批将石料送到指定地点。合同订立以后,李某分两次将预付款9万元汇至张某处。张某也在2000年7月之前将前两批货送到李某指定地点,但第三批货却迟迟没送。李某数次向张某催要,张某总是以货源紧张等理由予以搪塞推脱。后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张某可推迟一个月供货,必须于2000年10月1日之前送到。但是,直到2000年10月5日,张某也没有将货送到。李某因施工急迫,不得不以高价从别处购买石料应付施工急需。李某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与张某的合同,返还预付款3万元,并要求张某赔偿因违约给他造成的损失。

行使合同的解除权有两种方式,一是法定解除,另一个是当事人约定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本条规定的是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本案中,由于张某不按时供货,经李某多次催促后仍不履行,张某的行为已构成单方违约。据此,李某拥有合同的解除权,李某可依照上述法律规定,有权请求法院判决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本案中,由于张某的违约行为给李某造成多支付一部分石料款,这部分的损失应由张某承担,并且须退还李某的3万元预付款。

据此,海淀区法院判决张某退还李某的3万元预付款并赔偿他的损失。

第二篇:合同法教学案例

《合同法学》

教学研讨案例集

《合同法学》课题组编 2005年3月9日

前言

本课程教学研讨案例集是课程组全体成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中共同总结出来的,充分反映了•合同法学‣的课堂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规范要求。•合同法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加入案例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及时地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多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学研讨案例集的编写是一个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本课程组全体成员要以申请本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立项为契机,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要不断的完善与丰富本教学研讨案例集。

由于课程组成员能力与知识的有限性,本教学研讨案例集在编写中会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请各位专家予以批评、指正,我们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一定会吸收意见与建议,不断提高编写水平。

目录

1、第一部分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4页

2、第二部分

合同的成立

8页

3、第三部分

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16页

4、第四部分

合同的效力

22页

5、第五部分

合同的履行

30页

6、第六部分

合同的保全

37页

7、第七部分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40页

8、第八部分

合同的解除

45页

9、第九部分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51页

10、第十部分 违约责任

57页

第一部分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案例1: 案情:

南京台商何先生问:最近,我厂向生产学生书包向甲纺织厂发去传真,要求该厂能够在一月内为我厂发一批布料。该传真载明了所要布料的品种、型号、价格、数量,以及交货时间、地点和交货方式等 内容。传真发出后十天,乙纺织厂为我厂送来样品,该厂同类产品的价格比甲厂要低25%。于是 我厂与乙厂签订了合同书,购买乙厂的布料。正在这时,我厂收到甲厂同意供货的传真。为避免重复购货,我厂赶紧给甲厂发去传真,声明我厂已经购货,不再向甲厂购货。但五天后,甲厂将货送至我厂。请问:如果按照新的•合同法‣,我厂是否可以未与甲厂签定合同为由拒收货物? 争议问题:

双方签订的合同是否成立?(合同的成立要件)

分析与解决:

根据新•合同法‣的规定,你厂与甲厂之间的合同关系是成立的。其理由如下:第一,合同关系是否成立应当看要约人发出的要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新•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用要约、承诺方式。”如果要约人没有发出要约,合同不可能成立。从你信中所述来看,你厂向甲厂发出的传真符合要约的特征。

首先,你厂发给甲厂的传真是要采购生产书包的布料,目的明确,意思表示真实。其次,你厂发给甲厂的传真载明了合同的具体条款,一经甲厂承诺即可执行,符合•合同法‣第十四条关于要约的规定。再次,你厂发出的传真已经正式到达甲厂,要约已经生效。按照新•合同法‣的确定,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应当受自己要约的约束。

第二,你厂发出要约后,没有使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或者使要约失效的事由。首先,按照新•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发出要约后,要使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应当及时撤回要约,而要约要撤回,必须要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时才有可能。而你厂在向甲厂发出传真后,没有作出撤回要约的行为,因此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后正式发生法律效力。其次,在要约正式生效后,你厂又没有在受要约人正式承诺之前向受要约人要求撤销要约。第三,在你厂发出的要约还具有法律效力期间,甲厂即受要约人向你厂作出正式承诺,并且将承诺通知用传真的形式送达你厂。因此,按照新•合同法‣第二十五条关于‣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的规定,你厂与甲厂的合同关系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正因为上述原因,尽管你厂没有与甲厂正式签订合同书,但你厂与甲厂之间的传真往来已经导致双方合同关系的建立。合同关系建立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受合同条款的约束,不得违背合同约定的义务,否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果你厂确实已经购货重复,需要解除一份 合同,那就应当与甲厂协商;如果甲厂同意解除合同,你们双方可以解除合同;如果甲厂不同意,则你厂应当履行合同义务,不能拒收货物。

案例2: 案情:

甲、乙是朋友关系。2002年7月31日,两人签订书面协议,协议约定:甲出资20余万元,以乙的名义购买“铜江”牌重型自卸货车一辆,乙只协助甲办理年检、纳税等义务,获取几百元劳务费。购车后,甲以该车从事货物运输,夜晚常寄放于丙停车场。2003年1月13日中午,甲又将车寄存于丙,当晚汽车被盗。次日,丙停车场和甲一起向派出所报案,派出所立案侦查未果。甲多次要求丙停车场赔偿,因丙拒绝,甲遂聘请律师,由登记车主乙做原告向广汉市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丙停车场承担因保管不善的违约责任。争议问题:

乙是否系本案的适格原告?

分析与解决:

合同的分类本案被盗车辆系甲以乙的名义而购买、使用、收益,乙虽是登记的“挂名”车主,但车辆是特殊动产,乙仍当属法律上的所有权人。一般来说,当车辆被他人毁损、灭失时,乙以所有权人的身份提起侵权之诉,当无任何障碍。但本案系合同纠纷,不同于侵权之诉。在合同之诉中,车辆的所有权人能否直接向停车场主张权利,需要考虑合同的相对性原理。

所谓合同相对性原理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拘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合同相对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的相对性。即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具体地说,首先,由于合同关系仅是在特定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因此,只有合同关系当事人彼此之间才能相互提出请求,与合同关系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提起诉讼;其次,合同一方当事人 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

2、内容的相对性。系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

3、责任的相对性。违约责任的相对性,是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合同的相对性,是合同规则和制度的奠基石,在债法或合同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六十五条规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被盗的“铜江牌”重型自卸货车乃甲停放于丙处,而甲又非乙的雇员,故其寄车不是职务行为,因而甲才是车辆的寄存人,与丙停车场形成保管合同关系。乙虽是法定车主,但不是寄存人,与丙停车场没有合同关系。当以保管合同为诉因,追究保管人丙的违约责任时,必须遵守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只有保管合同的寄存人才有资格,因此甲才是本案的适格原告。乙不是合同的当事人,无权以原告身份向停车场主张违约责任,对其起诉应当裁定驳回。上述第一、二种观点,未能分清本案法律关系的性质,混淆了侵权之诉与违约之诉的区别,忽视了合同相对性原理,局限于“所有权人”、“物权法定原则”,在“事实车主”与“法律车主”之间纠缠不清,均未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第三种观点只论结果,不看过程,是“重实体,轻程序”的典型体现。即便法院不考虑主体问题而判决乙胜诉,乙亦将通过诉讼而获得的款项交给甲(如乙不交,又将产生纠纷,由此看来,拘泥于法定车主做原告,既于法不通,又多此一举),从结果上看与甲做原告并无两样,但该案终将因原告的主体不适格而永远是错案,再审不可避免

案例3: 案情:

售楼书和其他资料中的示意图和文字表明,其楼盘为平行两栋长条状豪华住宅,中间为小区花园、游泳池等休闲区域,包括三层小区会所、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可是,当二期业主入住之际,业主们发现原拟建三层配套用房处却在挖很深的地基,进行第三期开发。业主发现上当,即向开发商讨说法。争议问题:

本案中的开发商行为是否违反合同法原则?

分析与解决:

本案中的开发商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采用欺诈手段诱骗业主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故业主有权依据•合同法‣第54条第2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房地产买卖合同,并可根据•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要么请求撤销房地产买卖合同退房退钱,要么请求按房屋价值的降低幅度要求开发商进行补偿。

第二部分

合同的成立

案例4: 案情:

黄某于2002年4月11日为颜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平安鸿盛”保险金额档次1万元,同时预交了首期保险费1181元。保险公司开了“人身险暂收收据”给原告。由于颜某超龄,保险公司于2002年4 7 月25日向投保人发出要求被保险人进行体检的新契约通知书。4月26日,业务员带领被保人颜某到医院体检。颜某在体检开始之前疾病发作,当时办理了住院。经诊断为(1)肺部感染性休克;(2)风心病;(3)心衰,住院至4月29日死亡。原告黄某于2002年10月21日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后双方达成和解:保险公司退给原告保险费1181元;同时按照保险责任一年内疾病身故支付1000元;承担案件受理费230元;共计2411元。原告同意放弃诉讼请求及保险责任等一切权力。协议履行之后,原告又于2002年12月20日再次起诉,要求被报告赔偿。一审法院认为,原告黄某,被保险人颜某与保险公司签了人寿险投保书并交了首期保险费,由于颜某超龄需要体检,待体检合格才能正式签订合同。所以原、被告并未正式签订保险合同。原告诉讼请求是被保险人意外死亡赔偿,因证据不足,不予支持。且被告已依据双方协议向原告退回首期保费1181元和基于人道主义补给原告1000元共计2181元。故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由原告承担诉讼费用。一审判决后,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投保人提交的投保书是要约。保险公司发出的新契约通知书未明确表示是否同意承保,而是要求被保险人进行体检。因此,不是承诺,而是一份新要约。投保人若同意通知书的内容,按保险公司的要求进行体检并提供被保险人身体健康的体检报告给保险公司后,就完成了对保险公司该份新要约的承诺,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才成立。本案中,投保人及被保险人虽然同意进行体检,但被保险人在进行体检时发病死亡,尚未完成体检,也未提供被保险人的体检报告,因此保险合同未成立。故上诉人以双方之间的人身保险合同已经成立为由,要求保险公司承担责任的理由不成立。另外,在人身险暂收收据中,虽然注明在收取首期保险费至保险公司同意承保并签发保险单期间,如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身故或者按照投保人申请的保险合同条款规定,保险公司将按照投保人所申请的意外身故责任给付意外身故保险金或按照所申请的保险合同条款规定,承担相应免体检额的疾病身故保险金。本案中,被保险人因为肺部感染性休克、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死亡。保险公司要求被保险人进行包括物理检查、尿常规、心电图等内容的体检,被保险人也同意。因此,被保险人的死亡不是意外事故身故,也不属于免 体检额的疾病身故。上诉人于2002年10月21日第一次向人民法院起诉后,双方已经就争议事项达成协议并已履行。上诉人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起诉讼,违背诚实信用 原则,其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受理费由上诉人承担。

争议问题:

本案却揭示了一个保险合同纠纷中常见的问题:在保险费预交的情况下,人身保险合同何时成立?

分析与解决: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订立需经过“要约、承诺”的过程。从•保险法‣第十三条 “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 的规定看。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即订立保险合同之要约,而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即承诺。当该过程完成之后,保险合同成立。

人身保险合同的订立同样需经历要约、承诺的过程。以个人人身险保险合同为例,依据当前国内的销售模式,合同的订立一般要经历:业务员通过向潜在的投保人进行宣传及保障规划等发出保险销售信息(展业)、投保人根据保险人的要求,在业务员的指导下填写相关文件并提交相应资料以提出保险要求(投保)、保险人根据投保人的情况进行审核并作出审核决定、审核决定经投保人确认后保险人印制保单并交付投保人(承保)。从法律的角度看,此过程可以归结为要约邀请(展业)、要约(投保)、承诺(承保)三个过阶段。该过程中,保险人的审核决定依保险标的风险状况不同而不同。根据审核决定种类的不同,承诺的时间落点及承诺的主体亦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合同成立时间上的差别:

1、对于延期承保的决定而言,实质是对合同订立时间进行了更改,属于保险人向投保人发出的新要约。其目的在于向投保人表明在将来的某一时间再订立合同。如果投保人无异议,双方即达成一个预约(合同)。这种情况下,不涉及本次合同成立的问题。

2、对于附加条件承保(即加费承保或者增加特别约定除外承保),因保险人对投保人要约的对价条款或者保险责任条款进行了更改,性质上构成新要约。该新要约仅针对本次保险合同的订立而言。根据合同法,要约发出后,若未被有效撤销,要约发出人应受其所发出要约内容的约束,一旦要约被对方接受,即构成承诺。在这种情况下,承诺的主体为投保人,合同于投保人接受该附加承保条件时起成立。

3、对于保险人要求投保人补齐投保材料、接受体检或者重新指定受益人等情况,由于其实质仅在于要求要约人完善要约内容,并未 构成要约内容之改变,故不构成新要约。在这种情况下,合同何时成立在保险人审核决定作出后,以上述规则确定。

本案属于上述第三种情况,保险公司经过对投保书进行审核,发出要求被保险人进行体检的新契约通知书。从内容上看,该通知书并未写明是否同意承保,而是要求投保人进一步提供体检及健康状况的资料。因此该通知书既非同意承保的承诺,也非新的要约。因此投保人签收通知书并根据通知书的要求进行体检的行为并不表明保险合同已经成立。

另一方面,由于被保险人的死亡原因为疾病死亡,并不符合保险条款中“意外死亡”的定义,同时被保险人的情况也不属于暂收收据中所约定的免体检额的疾病身故。因此,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之前的体检过程中死亡,也自然不可能依据“暂收收据”的约定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完)(作者:张绍阳)

案例5: 案情:

1999年至2001年期间,厦门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楼房未建成前,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并多次推出商品房项目的宣传册,宣传中曾有这样的描述:“钻石店面”,“恰如上海南京路、厦门中山路、24米宽度刚刚好……”,“二期独立店面,间间沿街,直面人潮,……更有厦门温州企业积极介入……”同时在广告中的项目位臵示意图中标明该项目相邻的道路。

19名业主看到广告后,被广告描述的前景所吸引,与某开发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交纳了首付款及办理按揭贷款。合同签订后,众业主按约履行了义务。但当某开发公司向众业主交付房屋时,众业主发现与当时承诺不符,根本没有广告中描述的“24米宽道路,与主干道交汇连接”,不但没有“厦门温州企业商会积极介入进行统一管理”,而且也不能作为商铺使用,广告中所称的配套设施“五项健康设施”、“三大海韵中庭”等等无一兑现。于是,众业主拿着某开发公司的广告与其交涉。某开发公司同意就店面门前道路等问题与业主进行协商,并达成解决问题协议。但未能兑现,众业主对于开发公司提出的赔偿20万元的方案,不予认可,遂将某开发公司告上法庭。

争议问题: 某开发商发布广告是否已构成合同的要约?

因签订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某开发商是否已构成根本违约?

分析与解决:

众业主认为:

一、某开发商发布不实广告,此广告已构成合同的要约。

二、因签订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某开发商已构成根本违约。

理由:在销售广告中所宣传的内容陈述具体明确,对合同订立有决定性影响,应视为合同的要约,系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交房以后,开发商与业主就广告中的内容达成协议,已构成•商品房购销合同‣的补充条款,并产生拘束力,因此双方均应当履行,任何一方不履行构成违约。而某开发公司违背其所做的承诺,应视为违约。

业主与开发商订立的合同的目的是商场(经营用房),商场的经营需要一定的道路环境,需要一定的人流量与车流量,周围环境的好坏、配套设施的齐备与否直接影响店面的价值。而本案中,不仅24米的道路没有,而且间间沿街也变成泡影,变成了“间间是胡同”,根本无法经营,因此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构成根本违约,理应解除合同。

开发商认为:

一、双方签订的合同没有广告内容的约定,其发布的广告是一种要约邀请,并非要约。广告中陈述所涉及的内容并不在其商品房开发范围内,业主也没有证据证实广告陈述对双方签订合同及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因此不应视为要约。

二、关于根本违约问题:开发商认为,其发布广告有事实依据,不存在虚假广告和欺诈问题,24米海滨休闲购物一条街是根据当时市政的规划而宣传。温州商城的管理模式是因业主不配合而无法实施,且涉及的是店面的经营管理,而不是房屋买卖。即使广告的陈述与事实不一致,承担的也只是缔约过失责任或合同变更、撤销的法律责任,而不是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双方签订的是商品房买卖合同,形成的是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业主签订合同的目的是购买商品房,现商品房已经交付,业主的合同目的已经实现,故不构成根本违约。

案例6:

案情: 2000年2月,小毕突然看到某外资企业登出了一则招聘广告,广告中写道:“本单位录用的员工将送到国外培训半年至一年”。小毕毅然辞去原来的工作,顺利地进了新单位。加入新单位的小毕对工作充满希望,想通过积极的工作以得到重视,及时得到出国的机会。但是2年过去了,出国培训的事情依然没有动静,也没有听说哪位同事出国培训了。小毕找到单位负责人理论,单位应当履行在招聘广告中的承诺。单位负责人当面答应小毕一定会考虑。几天过去后,单位还是没有动静,小毕觉得自己两次出国都没有成功,用人单位实在欺人太甚,明明写好的条件单位却没有给予兑现,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利益。

争议问题:

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是否为合同承诺?

分析与解决:

某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此案。单位在其应诉书中声称,单位与小毕的劳动合同中并没有规定单位具有送小毕出国培训的条款,因此单位没有此项义务,招聘广告中的条件并没有写进劳动合同中来,因此并没有法律效力。

最终,仲裁庭采纳了单位方的意见,作出裁决:小毕与某公司的劳动合同并没有规定公司应当承担送小毕出国培训的机会,因此公司没有此项义务。招聘广告中的承诺,因为没有写进劳动合同中去,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力,驳回小毕提出单位应当履行“招聘广告”中规定的义务的请求。

判决后,小毕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公司写在招聘广告中的条件就不算数呢?其实,许多企业为了能够找到本单位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往往在招聘广告中或者面试中开出许多优惠条件,许多人便慕名而来,有的不惜辞职、承担一定的违约金、赔偿金等。至于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的承诺如果不能兑现,该如何处理,许多人并没有底。

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招聘广告的性质及效力;二是招聘广告与随后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关系。在各国早期的立法中,劳动法只是民法典的一部分,劳动立法的日益“公法化”才致使其逐步从各国的民法典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部门法。因此,劳动法的独立,是现代社会“私法公法化”的产物,它与民法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及相关调整合同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在与国家强 制性规范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依然是适用的。在我国,为了避免立法重复,对劳动合同与其他合同之间的共性问题,比如合同的订立程序,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合同的附随义务、合同的变更及解除以及契约自由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情势变更原则等,在•劳动法‣中都没作详细规定,而是适用民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因此要约与承诺是合同订立的必经程序,劳动合同也不例外。现实中,用人单位通过报刊、杂志、新闻媒介等方式发布招聘广告,许多求职者则通过这些广告应聘,对于招聘广告的法律性质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要约与要约邀请。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识表示,该意识表示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1、内容具体确定;

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要求他人向自己发出的,要约邀请本身对发出者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要约与要约邀请在表面有相似之处,但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别:(1)要约是订立合同的必经程序;要约邀请则不是,(2)要约通常只能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除非法律有规定;而要约邀请则不受此限制,(3)要约的内容应当包含拟定立合同的主要条款;而要约邀请则不包含,(4)要约的目的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所发出的意思表示;而要约邀请则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所作出的意思表示。

根据上述分析,现实中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在性质上只能属于要约邀请,理由在于:首先,要约要求其对象必须是特定的对象,而招聘广告的对象并不是特定的人,而是潜在的不特定的对象。其次,招聘广告没有具备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

我国•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7项条款,企业的招聘广告一般并不包含上述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最后,招聘广告是指企业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将招聘劳动者的信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布的行为。

因此,招聘广告本质上与招标公告有非常相似之处,而我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第15条对招标广告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依照该法第15条的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招聘广告应当属于要约邀请。

通过上述分析们可以看出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应当属于要约邀 请,而非要约。相比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而言,要约邀请发出后对发出人并不产生法律约束力,发出人没有履行要约邀请内容的义务,因此,用人单位对于招聘广告中的内容并不承担必须履行的义务。受聘的劳动者如果要使用人单位受招聘广告的约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将广告的内容写入合同条款中,变为合同的内容。这样用人单位就应当受合同约束,如果单位不履行有关约定,受聘者可以要求单实际履行。

案例7: 案情:

被告崔某为一个体户,长期在外经商。2000年5月初被告返回家乡时发现原告(某街道幼儿园)房屋年久失修,且拥挤不堪,便主动提出愿捐款100万元为原告盖一栋小楼,但原告同时也必须为此投入一笔配套资金。原告当即表示同意。同年5月25日,原告又与被告协商确定资金到位时间和开工时间,被告提出其捐款将在9月底到位,在此之前请原告作好开工准备,包括准备必要的配套资金。同年7月初原告开始将其原有5间平房拆除,并于7月底找到一家信用社贷款50万元,期限为1年。同年9月初,原告找到被告催要捐款,被告提出因其生意亏本暂时无力捐款。原告提出可减少捐款,但被告表示仅能捐出数万元。双方不能达成协 议,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履行诺言,否则赔偿原告遭受的全部损失。被告辩称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他没有义务必须捐款,至于原告遭受的损失是由于其自己原因造成的,他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争议问题:

本案合同是否成立?是否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分析与解决:

王利明教授认为本案首先要确定合同是否成立。他认为本案合同是不成立的,理由是赠与合同乃是一种单务的、无偿的合同,即赠与人仅单方面承担移转财产给受赠人的义务,而受赠人并不需要履行一定义务,更不需付出相应的对价。如果认为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使赠与人在达成协议时起承担赠与义务,一旦赠与人不能交付赠与物即要强制赠与人交付,对赠与人来讲未免过于苛刻,同时必然混淆了赠与和一般具有交换内容的合同的区别。另一方面,如果双方达成赠与合意以后,赠与人撤回其赠与而使受赠人遭受损害,尽管受赠人不能 依据合同获得补偿,但并非不能得到补偿,他完全可依据缔约过失来得到补偿。尤其应当看到,我国司法实践历来承认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8条规定,“公民之间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准。”该规定在适用中是行之有效的,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赠与合同自赠与人实践交付赠与物是成立是比较妥当的。并认为,我国新•合同法‣立法表述有所改变,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受赠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赠与物交付是赠与合同的成立要件,但规定受赠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享有撤销权,但这里的撤销是指对合同的撤销还是对缔约承诺的撤销,没有明文表述。这个观点实际上是传统民法的实践合同说与诺成合同说的折衷,其立法宗旨也意在保护无偿赠与人的利益。从民法解释学的角度不妨可以将第186条解释为对承诺的撤回,则标的物交付前合同尚未成立,以和传统民法的实践合同说及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保持一致。基于以上分析王利明教授认为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我国•合同法‣第42条有所规定,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有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民事责任。契约关系是一种基于信赖而发生的法律上的特别结合关系,缔约上的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基本区别在于,此种责任发生在缔约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只有在合同未成立或者虽然已经成立,但因为不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时,缔约人才承担缔约责任。若合同已经有效成立,则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而致他方损害,就不应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因此本案认为合同未成立,由赠与人承担合同缔约过失责任。

第三部分 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案例8: 案情:

1998年5月14日,王某在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市分公司业务员的动员下,为其女儿雯雯办理了一份66鸿运保险(B)型的人身保 险,作为女儿的周岁生日礼物,保险金额为1000元,保险责任起止时间为1997年5月14日12时至2058年5月14日12时。

仅三天后,雯雯在她一岁生日的当天下午突发高烧,并伴有剧烈抽搐,被家人送入市妇幼保健院救治,一周后痊愈出院,院方诊断意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惊厥,头小畸型”.王某遵医嘱,又到市正骨医院为女儿做了CT检查,被诊断患了脑瘫。5月29日,在市妇幼保健院大夫的建议下,王某又带女儿来到省妇幼保健院求医,被诊断为“脑发育不全,脑萎缩,脑性瘫痪”.为保险条款规定的“身体高度残疾”.同时,该合同第8条第4款中又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造成身体高度残疾,或在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一年后因疾病造成身体高度残疾时,本公司按投保单所载保险金额的20倍给付身体高度残疾保险金(但该项保险以给付一次为限)……

王某认为女儿得了脑瘫造成身体高度残疾,而且女儿是在保险合同生效后得病的,保险公司应该承担保险责任。但保险公司却以王某对合同条款意思曲解为由拒绝赔偿,王某遂代女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险公司提出,按保险合同中第8条第4款之规定,只有在合同生效或复效一年后,被保险人因疾病造成身体高度残疾时,公司才能予以赔偿,其中“合同生效或复效一年后”所指的含义为“生效一年后或复效一年后”,而王雯雯在合同生效仅两天就发生保险事故,故不符合保险条款规定的情况,不应给予赔偿。但王某认为保险条款中的“一年”,仅指复效并非指生效一年后,而应是“生效后或复效一年后

正是由于对此条款表达意思的理解有歧义,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争议问题:

本案合同性质?条款应当如何解释?

分析与解决:

合同的解释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保险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格式条款合同。保险公司是格式条款的提供方。

•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此案的核心问题是合同是否生效问题。我国原•经济合同法‣(当时•合同法‣还没有颁布,所以适用•经济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就经济合同主要条款经协商一致,经济合同就成立了。•保险法‣第12条也规定:保险人按照约定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而保险合同中约定条款中”生效或复效一年后“中的复效又指什么?对比一下我国•保险法‣中有关生效和复效的规定,可以看出第28条保险条款中”合同生效或复效一年后“,不能理解为”生效一年后或复效一年后“.同时,本案中保险合同条款是由保险公司单方面制订的,投保人同意则合同成立,不同意合同便不成立,这种合同在法律上称之为格式合同。根据原•经济合同法‣有关原则,对格式合同中有关条款理解不统一时,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释,这是出于对弱者的保护而规定的。据此,该条款应理解为”生效后或复效一年后".于是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保险公司提出合同生效一年后,被保险人因病造成身体高度残疾时才予以赔偿的主张是对保险条款含义的曲解,判决保险公司一次性赔偿原告身体高度残疾保险金2万元。

案例9: 案情:

2000年12月1日,肖某乘坐某客运公司一普通大客车,行至成渝高速公路R324KM+300M处时下车,从右至左横穿公路,在逆向主车道上被迎面驶来的一辆小轿车撞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交通事故管理部门出具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大客车对该起事故负全部责任。客运公司在向受害人肖某家属赔偿损失后,依据其所投保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认为,在这起事故中,客运公司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不是所保车辆直接引起的,因此这不是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客运公司认为拒赔不合理,起诉到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客运公司在致肖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因违反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 法‣应当承担赔偿肖某损失的责任。客运公司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原、被告双方在对该保险合同条款的理解上发生争议,即对该赔偿责任是否属于保险责任有分歧,应按照•保险法‣第31条的规定作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因此判决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一审判决送达后,保险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争议问题:

对合同条款应当如何解释

分析与解决:

由于对条款的不同理解,本案中对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问题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第二条规定:“第三者责任险: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格驾驶员在使用保险车辆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毁,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金额,保险人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保险合同的规定给予赔偿。”本案中确已发生了意外事故,也有第三者遭受了人身伤亡,并且依法要支付赔偿,因此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造成肖某死亡的意外事故不属于保险事故,不是承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因其自身发生的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因此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保险公司无须承担保险责任。笔者比较赞成第二种观点。

首先,肖某的死亡是迎面而来的小轿车直接撞击造成的,尽管大客车司机违反有关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由于大客车本身并未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并没有发生保险事故。其次,对保险条款要作出合理的解释。

我国•保险法‣第31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这两条法律规定确立了我国对保险合同条款解释的原则——“不利解释”原则。

“不利解释”原则为在有争议时解释保险合同条款提供了一种原则,但其本身并没有提供解释保险合同的方法。•合同法‣确立的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是:“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语、合同有关的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 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对保险合同的解释。因此,“不利解释”原则不能排除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或方法,不能对保险合同任意作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也就是说,并不是只要对保险条款发生争议,就必须作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如果保险条款的含义清楚、意图明确,只是由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理解错误而与保险人发生争议,就应该按保险条款的真实含义进行解释。在本案中,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责任条款的含义是很明确的,按照一般人的通常理解,可以清楚地理解为“由于保险车辆自身发生的保险事故,给第三者造成了人身损害或直接的财产损毁,被保险人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才按照•道路交通事故管理办法‣和保险合同的有关内容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因此保险公司不应当承担客运公司对肖某的赔偿责任。

启示对保险合同条款的理解产生的争议是导致保险合同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保险合同条款进行正确合理的解释对于维护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保险法‣充分体现了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规定了“不利解释”原则,但是在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不能过于绝对地理解运用“不利解释”原则,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文字及条款拟定的本意、适用的情况等做出平等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公平、合理的解释。

案例10: 案情:

今年10月7日,邹某带着独生子外出旅游结束后返回。当时,父子二人在公路上等候汽车。虽有几辆客车经过,但都是客满。等候多时,邹某心中着急,遂拦住一辆中巴车。中巴车主说明,车上已经客满,没有座位,如果邹某要乘车,只能站着,且车费不减少,中途如有意外,概不负责。邹某因儿子需要赶回家上学,便表示同意。行驶途中,驾驶员因前方车辆多,紧急刹车,造成邹某的儿子失去平衡,脑袋撞到汽车的扶手上,裂开一个大口子,血流不止。经到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用500多元。邹某要求中巴车主赔偿其损失,但中巴车主提出,他与邹某事先有约定,对此事故一概不负责任。双方协商未果,邹某回家后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依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认为中巴车主与邹某所达成“概不负责”的免责约定无效,对邹某无约束力。后经消费者协会主持调解,中巴车主赔偿邹某50 0元。

在本争议中,要确定中巴车主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关键在于双方之间事先达成的免责约定是否成立并生效。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指导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为免除或者限制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未来责任的条款。对于免责条款的效力,现行法律视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规定。一般来说,当事人经过充分协商确定的免责条款,只要是完全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且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法律是不干预并承认其效力的。但是对于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免责条款,法律是禁止的,并否定其效力。•合同法‣第53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现行法律对人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给予特殊保护的,如果允许免除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人身伤害的责任,则无异于纵容当事人利用合同形式对另一方当事人的生命进行摧残,这与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原则相违背,而且,这种免责条款一般都是与另一方当事人真实意愿相违背的。可见,对于合同履行造成对方人身伤害,不管违约方有无过错,均不能免责。

争议问题:

本案存在哪种合同关系?中巴车主应承担哪些合同义务? 分析与解决:

在本争议中,邹某与中巴车主之间已订立了口头旅客运输合同,双方之间形成了运输合同法律关系。•合同法‣第290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运输行业是一项带有危险性的活动,强调运输活动的安全性,是运输行业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承运人最大的法定义务。在旅客运输过程中,对承运人实行无过错责任制度,即:只要旅客在乘车过程中受到伤害,即使承运人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也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合同法‣第302条具体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按照规定免票、持优待票或者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

综上所述,中巴车主与邹某之间达成的旅客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意外“概不负责”的免责约定,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禁止规定而无效。况且,中巴车在客满的情况下仍超载,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33条第(一)项规定:“机动车载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人数……”可见,中巴车主及其驾驶员主观上是故意违章。退一步讲,即使其主观上没有过错,根据•合同法‣第302条所规定的无过错责任,中巴车主也要对邹某儿子的受伤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部分

合同的效力

案例11: 案情:

某人寿保险公司(下称保险公司)的一名投保人刚交首期保险费、体检完成不到期十小时,被保险人便因意外身故;保险受益人提出近300万的索赔,保险公司以未收到体检报告,未同意承保为由,拒绝 赔偿,但同时表示可以考虑通融赔偿100万。

争议问题:

保险合同是否成立和生效

分析与解决:

(一)、本案保险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法‣将合同的成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所谓要约是指要约人向受要约人发出的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对要约人作出的对要约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有效的承诺作出后,合同宣告成立,即承诺的作出是合同成立的标志;而在法律上,一个承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2、承诺的内容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3、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达到要约人;

4、承诺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5、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同时,•合同法‣规定承诺原则上应采用通知的方式,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这也就是说,承诺的作出应当是以明示的方式而不得以默示方式,而且这种意思表示须到达要约人才生效。另外,法律还规定承诺人对其尚未生效的承诺享有撤销权。在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中,投保人向保险人填写投保单,并支付保险费的行为其实质就是要约;此时合同尚未成立,当然也未生效。接下来,保险人开始审查投保人的要约,如果符合保险合同订立的条件则签发保险单,保险合同成立;如果不符合投保条件,则退还保险费,保险合同不成立。在本案中,保险人在收到投保人的要约后,虽安排被保险人体检,但尚未作出任何关于其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因此应当认为其尚在审查要约,尚未作出承诺。如果说推定此时合同成立,则不但是对承诺不得以默示方式作出规定的违反,而且也同时是对保险人承诺撤销权的公然剥夺。因而此时保险合同尚未成立,即本案中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二)、争议产生的原因。之所以出现上述争议主要是由于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时间不一致造成的。我们知道,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概念,合同未成立当然不生效,但合同成立后,其生效时间却不一定与合同成立的时间一致。合同成立后,可能同时生效,也可能延期生效,也可能出现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将合同生效的时间追溯到要约人预履行义务的时间(这也是保险业订立保险合同的惯例)。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情况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对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时间的错觉。

(三)、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时间。保险合同的成立时间应为保险人向投保人发出承保通知并到达投保人或投保人收到保险单之时;其生效时间则应是保险合同所载明的生效时间。合同的成立时间与合同的生效时间的不一致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惯例而已,这也正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

案例12: 案情:

张某欲自己购买一套设备建塑料加工厂,但因资金不够向刘某借款10万元。张某对刘某说:我付了款就能运回设备,预计两个月内可安装调试完毕,开工后资金一周转过来即可还款。刘某说:时间不长,我也不急用,你打张借条我就给你钱。张某就写了一张“暂借刘某人民币10万元整,工厂开工后第二个月即如数奉还”的借条。时隔不久,设备运到,张某此时发现搞塑料制品加工不如倒卖原材料赚钱,于是张某将自己购进的塑料加工设备租给他人,利用刘某的借款去倒卖原材料。半年以后,刘某见张某有钱做买卖却迟迟不还借款,便上门索要。张某说借条上写明的条件是开工后第二个月还款,现在虽有了设备却没有开工,故要等到开工后再还。经几次交涉,刘某见张某没有还钱的意思,便向法院提起诉讼。争议问题:

本案合同有何特点?张某是否应当付款?

分析与解决: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一般是在合同成立时生效,但法律法规有特殊要求,需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要符合这些手续条件。

除此之外,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或可以约定附期限,这便称之为附条件的合同、附期限的合同。

•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根据本条规定及•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作为附条件的合同,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所附条件尚未发生;②当事人预先不知道所附条件是否发生或发生的时间,只知道是可能发生的事实;③该条件是当事人选定的事实。附期限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以一定期限的到来作为合同效力发生或终止的条件。•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对于本案例,首先需要弄清该合同是附条件合同还是附期限合同。期限和条件的差别在于,条件是约定事实,是否发生不确定,如本案中的“开工时”。如约定的事实是一定会发生的,就是期限。在理解期限时,不要局限于年、月、日的表述,而是要约定的事实一定会发生。约定的事实不一定会发生,不是条件。本案的合同附款为“开工后第二个月”,工厂开工不是必然发生的客观事实,其是否发生及何时发生是无法确切预知的,所以本合同是附条件的合同。

本案例中,张某是否可以因条件未成就而不履行合同所规定的还款义务呢?张某为了自己获利,在工厂可以开工的情况下,将设备租给他人,致使工厂不能开工,这一做法显然是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应视为条件已成就。因此,张某应还借刘某的款,并赔偿由此而给刘某造成的经济损失。

案例13: 案情:

吴某于1999年与卖方私下签订购房协议,当时整个小区1000套住房由于开发商的原因都没有办理房屋三证,因此房产一直没有过户到吴某名下。2003年7月,该小区终于办理了房屋的产权证,这时卖方以当时房屋没有三证,私下交易不合法为由拒绝过户,并提出原价退还。吴某当即予以反对,在此期间,吴某一直在使用该房屋。争议问题:

双方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分析与解决:

对于本案中的情况,通常有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双方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因为•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第(六)项明确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如果在尚未登记领取房产证的情况下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则该买卖行为违反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应认定为无效。第二种观点是,双方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理由是,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是买卖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买卖行为应受法律的保护。•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

(六)项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可以理解为不发生物权的转移,而买卖合同是一种债权,标的物是否转移对合同本身的效力并不产生影响。如果认定为无效合同,则不利于保护善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维护正常交易秩序。

笔者认为,未登记领取房产证情况下所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一种情况是,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卖方已经具备对该房屋进行登记领取房产证的条件,未领取只是因为卖方未去办理或尚在办理过程中。此种情况下,房屋买卖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另一种情况是,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卖方还不具备对该房屋进行登记领取房产证的条件,办理登记领证手续尚存在一定障碍(如土地取得存在瑕疵、房屋尚未通过竣工验收等等)。此种情况下,可以借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中有关合同效力补正的规定,在起诉前卖方已经登记领取房产证或者已经具备办理登记领取房产证条件的,可以认定买卖合同有效。否则,房屋买卖合同认定无效。

就本案中的情况,虽然在房屋买卖合同签订之时该房屋尚不具备办理登记领取房产证的条件,但该房屋目前已经进行登记领取了房产证,该房屋买卖合同可以认定有效,买方可以要求卖方办理过户手续。

案例14: 案情:

1997年10月15日,天津国投与广州物业签订了金字97041号信托资金贷款合同。约定:天津国投提供信托资金贷款人民币3650万元给广州物业作为流动资金专项用途。期限6个月,自1997年10月29日至1998年4月29日,年利率10.098%。如广州物业不按合同规定的日期归还借款时,天津国投有权向广州物业存款账户收取借款。逾期归还借款,按逾期天数和借款合同规定的利率,另加收20%的罚息;如逾期超过3个月,则按贷款利率加收50%的罚息。广州国投对该合同出具了不可撤销担保书,承诺对借款人无论任何原因未能 按期支付贷款本金、利息和应支付的罚金时,无条件向天津国投代为支付。同日,天津国投与广州物业又签订了一份信托存款协议,约定:广州物业将人民币1650万元存入天津国投,存款期限6个月,自1997年10月29日至1998年4月29日,存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即年息为1.98%,存款期限内广州物业不能动用该笔存款,期满由广州物业委托天津国投支取并用于还款。

上述两个合同签订后,天津国投依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向广州物业贷款人民币3650万元。合同到期后,广州物业于1998年4月29日偿还本金1650万元,并付清了本金3650万元截止到1998年3月20日的利息,余款至今未付。广州国投亦未履行担保义务,天津国投为索要上述款项及追款所支出的费用,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广州物业归还尚欠贷款本息22121042元,广州国投对广州物业的上述债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并承担诉讼费用。

争议问题:

本案合同是否有效?

分析与解决: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天津国投与广州物业签订的信托投资贷款合同,是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自愿签订的,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认定有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九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州物业未按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还款义务,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应承担违约责任;贷款合同中违约责任部分关于逾期还款超过3个月则按贷款利率加收50%利息的约定,超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逾期偿还贷款罚息为日利率万分之四的规定,故应按日万分之四计付罚息。广州国投出具连带责任担保书意思表示真实,应认定有效,未按担保书约定履行义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应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据此,该院判决:

一、广州物业给付天津国投贷款本金2000万元,期内利息373230元,及相应罚息(1998年4月29日一1998年7月29日,按年利率12.118%计付,1998年7月29日至判决给付之日,按日利率万分之四计付);

二、广州国投对上述事项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三、上述给付事项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给付,逾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四、驳回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20615元,保全费111120元,由广州物业和广州国投各负担1 l 5867.5元。

广州物业不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上述民事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本案的贷款合同本金实际上是2000万元,1650万元在天津国投自己的帐上没有动,但利息是按3650万元支付的,应该将贷款合同和存款合同联系起来看,存款是贷款的一个附加条件,这是一种规避法律的行为。另外,贷款合同中关于罚息的约定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应予以改判。天津国投答辩称:两个合同是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很可能贷款3650万元,但仅用2000万元,剩下1650万元暂时不用,存放我司,随时使用。

最高人民法院另查明:天津国投于1997年10月29日实际向广州物业放贷2000万元,另1650万元仍留在天津国投。1998年3月20日,广州物业按3650万元贷款标的支付合同期内利息1330824元。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自愿协商签订的,除罚息的约定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应认定无效外,其余条款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应认定其合法有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六条的规定,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双方当事人在同一天又签订了存款合同,虽约定广州物业将1650万元直接存入天津国投,实际上广州物业并没有款项存入天津国投,而是由天津国投将贷款3650万元中的1650万元直接扣留,天津国投只放贷2000万元给广州物业,但收取3650万元的贷款利息。双方签订存款合同的意图是为了使天津国投获取活期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用以提高前述2000万元的贷款利息,其行为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依照经济合同法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应认定其无效。对该无效存款合同,双方均有责任。由于贷款合同的实际放贷是2000万元,因此合同期内的利息应按2000万元本金计算,广州物业已经支付的合同期内利息的超出部分,应充抵实际贷款的本金。广州物业关于存款合同是一种规避法律行为的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广州国投为本案贷款合同出具的不可撤销担保书,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为有效保证,依照担保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广州国投应对广州物业的本案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原审判决部分事实认定不清,对适用逾期罚息的计算标准欠妥,应予适当变更。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1998)高经一初字第37号民事判 决主文第二、三、四项;

二、变更该民事判决第一项“被告广州物业发展公司给付原告天津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贷款本金人民币2000万元,期内利息373230元,及相应罚息(1998年4月29日至1998年7月29日,按年利率12.118%计付,1998年7月29日至判决给付之日,按日利率万分之四计付)”为:广州国信物业发展公司给付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贷款本金人民19678976元,并支付该款罚息(自1998年4月29日起至给付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逾期还贷罚息标准计算逾期罚息)。

本案一、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各120615元,由广州国信物业发展公司各承担67008.33元,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各承担53606.67元。财产保全费111120元,由广州国信物业发展公司承担。

案例15: 案情:

2004年6月,居民张某将一套房子出租给他人用于办美容院。结果,遭到同单元其他居民强烈反对。同年9月,居民联名向物业公司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出公开信,要求制止在该房内开办美容院。工商部门接举报后,未给该店核准营业执照。2004年12月,从事理发服务十余年的王某欲租用该房经营美容美发业务,遂与张某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当日,王某向张某预付三个月租金及相当于一个月租金的押金共计1.2万元。随后,王某花4864元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同月15日,王某向工商部门申请在租赁房屋内开办美容院。当月27日,该单元对此强烈反对的居民再次联名向物业公司及工商部门发出公开信,要求制止在该房内开办美容院。工商部门接举报后,对王某的申请未予批准。2005年1月20日,王某将承租房屋腾退给张某。2005年2月,张某起诉至一审法院称,依合同约定王某违约需给付二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并需结算水、电、气、电话及房屋设备、物品损坏等各种费用,故要求王某支付6300元房屋租金及6000元违约金。王某反诉请求法院撤销合同。

争议问题:

无法营业的美容院遭腾退责任归谁? 王某可否撤消合同? 分析与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张某明知王某租赁房屋用于开办美容美 发服务,但在合同订立和执行时,未向王某披露年曾将房屋出租他人经营美容美发服务,因当地居民强烈反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予批准的情况,致使王某在申办营业执照时因同样原因未被核准,而导致双方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张某的行为违反了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属于欺诈行为。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可见,本案合同是可撤销合同,由于张某的过错,故张对合同的解除应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有违约行为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故张某应在合同解除后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返还张某所交的费用,并赔偿张某投入的装修损失。王某实际占用了房屋,应按居民用房标准支付房屋使用费,但不能是租金。

第五部分 合同的履行

案例16: 案情:

地产公司正式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张先生购买一套商品房,总价款为50万,合同签订后即付10万,其余通过银行贷款。合同签完后张先生依约履行,但楼盘开工时间却一延再延,已无法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交付。张先生想退房,与A公司协商未 果,遂停止每月的向银行还贷。烈反对的居民再次联名向物业公司及工商部门发出公开信,要求制止在该房内开办美容院。工商部门接举报后,对王某的申请未予批准。2005年1月20日,王某将承租房屋腾退给张某。2005年2月,张某起诉至一审法院称,依合同约定王某违约需给付二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并需结算水、电、气、电话及房屋设备、物品损坏等各种费用,故要求王某支付6300元房屋租金及6000元违约金。王某反诉请求法院撤销合同

争议问题:

张先生是否可以不履行向银行还贷的义务?

分析与解决: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张先生 与银行所签订的贷款合同是有效的。张先生不能因为A公司的违约就停止向银行还款,否则张先生在与银行贷款的这个合同中属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这里需要特别明确一点,买房人与卖房人的买卖合同关系和买房人与银行的资金借贷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不能混淆。张先生可向法院起诉A公司,要求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返还预付款、银行贷款及利息。然后,张先生再与银行协商,提前还款,履行完其与银行的贷款合同,使贷款合同终止。

案例17: 案情:

A公司与B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购买B公司价值100万元的电脑设备。合同约定,A公司预付50万元货款,款到后10日内供货。合同签订后,B公司因欠数家银行贷款,办公场所、库存商品、银行账户相继被人民法院查封、冻结,无法履行与A公司的合同。为此,A公司决定拒付预付款,解除合同。B公司提出A公司拒付预付款,违约在先,应承担违约责任,要求A公司支付预付款20%的违约金。A公司认为拒付预付款、解除合同的原因在于B公司,不同意支付违约金。

争议问题:

A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呢? 分析与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布以前,我国法律并未赋予A公司 拒付预付款、进行自我保护的权利。根据合同应实际履行的原则,A公司与B公司的购销合同生效后,A公司负有首先履行合同的义务,其拒付预付款即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在B公司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A公司交付预付款后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国原有的法律规定把A公司推入了两难之中。

•合同法‣解决了上述难题,为A公司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武器———先履行抗辩权,即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直到解除合同。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必须注意的是,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必须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上述情况之一的,才能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才能暂时中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并应当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了适当担保或在合理期限内恢复了履行能力,则应当恢复履行;对方在合理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可以解除合同。

因此,A公司的正确做法是暂停支付预付款并通知B公司;B公司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时,解除合同。

案例18: 案情:

1997年4月,某实业有限公司与某化工设备厂签订了一份•加工定做合同书‣。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实业有限公司委托化工设备厂设计、制造、组装年产4万吨硫磺制酸工程设备,总造价1200万元。化工设备厂除负责购买标准设备并运到实业有限公司组装调试外,还须负责制造、组装、调试非标准设备、工艺管道、阀门及支架,负责工程设计、工程仪表的采购安装、调试等。实业有限公司的主要责任是提供联运试车条件、交付合格的土建等。另外,合同不工程设计的范围和进度、工程承揽加工的范围、造价、付款期限等做出了约定。但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履行地未作约定。订立以后,在合同的履行中双方发生了争议,实业有限公司认为化工设备厂拖延设计,严重违约,于1998年1月向实业有限公司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31 法院予以受理。1998年6月,化工设备厂以实业有限公司不按合同约定接受已设计完成的设备,不支付合同约定的剩余款项为由,向该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也于当日予以受理。由于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未对合的履行地做出明确约定,所以导致两地法院因该案管辖权发生争议,最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争议问题:

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约定不明时如何确定合同的履行

分析与解决:

对本案所涉及的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案件管辖权问题,法院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双方签订的是加工承揽合同,所以,加工行为发生地应为合同的履行地。化工设备厂是加工承揽方,加工行为发生在该厂所在的区域内。所以,化工设备厂所在地为合同的履行地,该案应由化工设备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另一种意见认为:从合同的约定来看,加工方化工设备厂不仅负责成套设备折加工制作,而且还要派技术人员进人实业公司安装成套设备,并进行调试,经验收合格后,才算履行完合同约定的加工任务。所以,本合同所涉及的加工行为地应为化工设备厂所在地和实业有限公司所在地。据此,两地的中级法院对本案都有管辖权。

最高法院的处理意见:鉴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合同的履行地,所以应依据法律规定确定该合同的履行地。由于该合同属加工承揽合同,加工行为发生在承揽方化工设备厂所在区域内,所以化工设备厂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该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至于该合同履行中涉及的承揽方在实业有限公司完成的设备安装、调试与检验等内容虽也同属加工行为,但此种加工行为所在地并非本案承揽方履行主要义务的地点,本案应以该合同的主要加工行为所在地为合同的履行地。由于实业有限公司所在地为非合同主要义务履行地,所以实业有限公司所在地不是本合同的履行地,该公司所在地法院对受理的案件无管辖权。

【本案败诉方的主要失误及其启示】

1、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缺乏对合同内容全面、审慎的把握,所签的合同条款不齐备,内容不全面,为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

2、合同成立生效后,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现所签的合同条款有所欠缺,没有及时采取协议补充等适应的方式予以弥补、解决,从

而使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了纠纷的发生。本案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合同一般条款欠缺,虽然不会对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却会对合同的履行,合同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带来消极的影响。所以,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同时,不仅应注意对合同必备条款的约定,还应当注意根据合同的类型、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对与合同有关的其他条款作出全面的约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因合同约定不明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合同约定不明方面常见失误的法律救济方案】

l、合同生效以后,在合同履行前或履行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发现所签的合同条款不清、或合同的内容存在漏洞时,应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取得联系。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对合同所欠缺的内容予以协商、弥补。对双方约定不清的内容进一步地澄清、完善,力求通过协商的方式统一双方的意见,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协议。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解决该类问题的补救方式。

2、如果双方不能就合同约定不明的问题达成补充协议,当事人应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对合同约定不明的内容予以解释、认定。并应积极寻找一些解释合同的证据,如双方以往的交易习惯、本行业、本领域的通用做法和规则等,为合同的解释、补充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3、在不能按照合同的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对合同的内容予以确定的情况下,当事人应注意及时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具体的法律内容,并注意依据法律确定的合同履行依据、责任承担方式等,及时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避免违约的发生或违约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案例19: 案情:

某食品厂由于受市场影响,产品严重滞销,经营严重恶化,导致欠某供电公司电费达60余万元。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如该厂破产倒闭,将给供电企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供电公司依据•电力法‣、•合同法‣规定,通知该厂于3日内缴清电费,同时告知用电客户,由于其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供电企业已符合•合同法‣第68条、第69条规定的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法定条件,用电方必须为下期用电电费提供

担保,否则将中止供电。该食品厂缴清了电费,却拒绝提供担保,供电公司按规定程序中止对该厂供电。

该食品厂以供电公司停电属违约行为为由,向某基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认为供电公司要求其提供担保•电力法‣无明确规定,要求供电公司恢复供电,并赔偿停电导致的损失15万元。供电公司聘请律师积极应诉,向法庭提交了供用电合同、近半年来该厂电费发票存根(证明多次未按期缴纳电费、履约能力明显降低)、从工商行政管理局复制的该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年审材料及从该厂主管部门复制的食品厂财务会计报表(证明该厂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等证据材料。

争议问题:

供点电公司能否行使不安抗辩权

分析与解决:

经审理,人民法院认为,原告食品厂与被告供电公司在本案中系供用电合同关系,该法律关系属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规范调整。供用电合同为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供电企业有先供电、后收费的义务,但当用电方出现•合同法‣第68条所列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资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等项情形且供电方有确切的证据予以证明,供电方在履行了通知义务后,在用电方未恢复履行能力前,可以要求用电方提供电费担保,用电方拒绝提供担保的,可以中止供电。据此法院判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原告、被告均未提起上诉,不久,原告即与供电公司达成协议,自愿将其厂区内一块面积达1900平方米的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对将要发生的电费提供担保,双方签订了•电费缴纳合同‣、•抵押合同‣,并在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物登记手续,使•抵押合同‣合法生效。

„简要评析‟:

在这起案例中,供电公司依法行使不安抗辩权,同时在用电方不服起诉时,积极举证应诉,赢得了法院的支持,取得了该厂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的优先受偿权,在抵押物所担保的电费债务已到•电费缴纳合同‣约定清偿期而该厂未履行债务时,供电公司可通过行使抵押权,选择使用以土地使用权折价、拍卖和变卖等方式实现未受偿电费债权,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

从传统民法体系建立时起,不安抗辩权制度就已存在,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在立法上都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原•经济合同法‣、原•技术合同法‣并未对不安抗辩权作出规定,只有•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七条作出了类似的规定,且过于笼统。通过借鉴德国民法和法国民法,结合本国立法实践,我国于1999年3月颁布的•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作了比较具体的明确规定,填补了立法空白。

•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双方在合理期限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不安抗辩权适用于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同一合同中互负债务,存在先后履行债务的问题;后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履行债务的危险。即•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资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严重丧失商品信誉或有其他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情形;后履行义务的一方未提供适当担保。如果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提供了适当的担保,则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的债权将受到保障,不会受到损害,所以合同将继续得以履行,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

法律为追求双务合同双方利益的公平,保障先给付一方免受损害而设立不安抗辩权,同时也为另一方面当事人考虑,又使不安抗辩权人负有以下义务,这是我们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引起充分注意的,否则将有可能承担违约责任。

1、及时通知对方的义务。不安抗辩权人在行使权利之前,应将中止履行的事实、理由以及恢复履行的条件及时告知双方,于应当尽量避免解除合同的情况出现。

2、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应当恢复履行。“适当担保”,是指在主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况下担保人能够承担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责任,也即担保人有足够的财产履行债务。

3、不安抗辩权人有举证的义务,应提出对方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履行债务危险的确切证据,不安抗辩权人的举证责任可以防止此权利的滥用。

电费保证金被国务院有关部门明令取消,市场竞争及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关、停、并、转,使:先用电后缴费”商业惯例带来的电费债权风险显得尤为突出,困扰着不少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此起案例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确有值得广大供电企业学习借鉴之处,当然客户提供担保的形式还有预缴电费(法律性质属•担保法‣规定的保证金)、定金、质押等。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步步推进,我国立法步伐明显加快,企业经营者必须将学法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才能紧跟法治时代前进的步伐。供电企业应学会正确行使不安抗辩权,积极防范电力经营中的诸多法律风险。

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高度重视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法定条件,严格履行•合同法‣要求不安抗辩权人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客户提供担保的形式要件和实体要件都必须符合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面对风险四伏的电力市场,只有以法律为准绳,增强市场风险防范意识,将学法、守法、用法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让法治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支撑点,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六部分

合同的保全

案例20: 案情:

A公司长期拖欠我公司货款300万元。我公司通过调查A公司的审计报告发现,A公司对其关联企业B公司享有200万元的到期债权。A公司与B公司都是隶属于C集团的二级企业。由于A公司经营不太景气,C集团决定A公司暂中止经营,停业期间A公司暂不向B

公司追收该笔200万元的债权。现A公司又没有什么资产可向我公司偿债。请问,我公司怎样才能运用有效的手段保护我公司的债权不受损害?

争议问题:

公司怎样才能运用有效的手段保护我公司的债权不受损害? 分析与解决:

•公司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在A公司不愿意向B公司追收200万元到期债权的情况下,贵公司为了保护自身债权,可以依法行使上述合同法规定的代们权,向人民法院起诉B公司。因为B公司对A公司负债200万元,A公司对贵公司又负债300万元,所以贵公司可以直接诉请B公司向贵公司清偿债务,以200万元为限。合同法规定的债权人的代位权,为债权人追收、清理三角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债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案例21: 案情:

甲公司向乙商业银行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借款合同期满后,由于甲公司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借款本息。但是丙公司欠甲公司到期货款20万元,甲公司不积极向丙公司主张支付货款。为此,乙商业银行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执行丙公司的财产,以偿还甲公司的借款。

争议问题: ]

1.法院是否应支持乙商业银行的请求?

2.若乙商业银行行使代位权花费3000元必要费用,此费用应由谁承担?

分析与解决:

分析:代位权及其行使范围

1.法院应支持乙商业银行的请求。•合同法‣第73条第l款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本案中,甲公司怠于行使对丙公司的债权,损害了债权人乙商业银行的利益,因此,乙商业银行有权行使代位权,37 请求人民法院执行丙公司的财产以偿还甲公司的借款。

2.花费的3000元费用应由甲公司承担。•合同法‣第73条第2款规定:“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考察法条:

•合同法‣第73条第l款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合同法‣第73条第2款规定:“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案例22: 案情:

1996年6月13日,李某在县农行借款100000元,约定利息及还款期限,并由县住房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房改办)为李某提供担保。借款到期后,李某仅归还本金30000元及利息,余款70000元及利息没有归还。1998年6月10日县农行从房改办的帐户上直接扣划了李某尚欠的贷款本金70000元及利息18549.93元。后房改办向李某索款,李某以经济困难为由没有偿还。2003年6月25日,李某将其一栋两上两下建筑面积为111.44m2的楼房无偿赠与其女儿,并于同日办理了公证书。2003年9月15日房改办作为原告向被告李某主张债权,法院判决李某偿付原告担保债权88549.93元及逾期利息,该判决书已生效。后原告得知李某于2003年6月25日已将其房产无偿转让,遂于2004年4月27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李某的赠与行为,确认赠与行为无效。

争议问题:

案件审理的焦点是:被告李某将楼房无偿赠与给第三人李女的赠与合同是否有效?原告房改办是否享有撤销权? 分析与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4条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第75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自债务

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法律规定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属于债的保全内容,兼具请求权和形成权的双重性质,必须附随于债权而存在。•合同法‣规定了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构成要件:第一、必须是债务人实施一定的有害于债权人债权的行为。包括债务人处分财产,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第二、债务人的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债权人之所以要行使撤销权,是因为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生效,财产将要或已经发生了转移。第三、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损害债权。撤销权的行使,目的在于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只要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减少了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就有权予以撤销。本案中被告李某尚欠贷款本金70000元及利息,在原告代为偿付后,其以无款为由一直未向原告履行还款义务。2003年6月25日李某将其所有一栋两上两下楼房无偿赠与其女儿,并于同日办理了公证书,使得其财产所有权发生转移,财产减少已成事实。其在明知自身负有到期债务未履行下,而通过无偿赠与减少自身财产,降低偿还能力,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符合撤销权的构成主客观要件。其赠与合同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归于无效。作为债权人房改办在撤销权的诉讼时效内行使撤销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李某的无偿赠与合同,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赣榆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上述判决也是公正的。

第七部分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案例23: 案情:

原告:任红霞,女,28岁,远安宾馆合同制工人。被告:远安宾馆。

1993年8月27日,原告与被告签订了一份为期6年零4个月的劳动合同,并经远安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鉴证生效,原告被安排

在被告餐饮部工作。同年9月,被告与香港某公司合资组建且昌蓝翔歌舞娱乐大世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翔公司),该公司于1994年6月经核准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1995年4月,被告与香港某公司协商,将被告餐饮部撤销,餐饮部原16名职工成建制转入蓝翔公司。经报远安县人民政府批准,远安县人民政府同意上述意见,同时要求被告与蓝翔公司要做好有关衔接工作。此后,包括原告在内的16名原餐饮部职工即到蓝翔公司上班并领取报酬。为理顺劳动关系,被告于1995年12月11日召集转入蓝翔公司的8名合同制职工,要求变更原劳动合同,提出这些职工在蓝翔公司工作期间,保留原在宾馆的编制及档案,不影响正常的晋级、提干、续订合同;劳动保险、住房补贴、医药费由蓝翔公司承担。原告对变更原劳动合同未发表任何意见,未在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上签字,其余7名职工均在同月与被告达成前述内容的劳动合同变更协议,并经远安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鉴证。同月30日,被告与蓝翔公司进一步达成协议,蓝翔公司承认并接纳从被告处转入的16名职工和原餐饮部资产,承认其中8名合同制职工的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不再另行签订其他合同。以后原告与被告就签订劳动合同变更协议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原告要求安排在被告客房部工作。1996年2月26日,被告通知原告要解除双方原签订的劳动合同,并征求了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意见。后被告单位的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远安县工会、县劳动局均从中调解,双方不能达成协议。1996年6月10日,被告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举行会议,同意被告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同年7月10日,被告正式作出•关于解除任红霞同志劳动合同的决定‣。原告对此不服,向远安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委裁决被告对原告下发的•关于解除任红霞同志劳动合同的决定‣有效,原告的其他请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此裁决,诉至远安县人民法院,称:被告解除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缺乏法律依据,要求维持原劳动合同,并希望能被安排在宾馆客房部工作。

被告辩称:原告成为其合同制职工后,一直在餐饮部工作。后被告与他方组建蓝翔公司,根据需要撤销了原餐饮部,原餐饮部的16名职工成建制转入蓝翔公司。这样,原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变更原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但原告对被告提出的变更合同的意见臵之不理,被告依法定程序解除与原告签订的原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扔关规定,原告要求被安排队宾馆客

房部工作,被告不能接受。请求法院维持其决定。

争议问题:

被告提出变更原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分析与解决:

远安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原告成为被告的合同制职工后,一直在被告餐饮部工作。在合同履行期间,被告与他方组建合资企业,经合法程序将原餐饮部的职工成建制转入合资企业,原告亦实际到该企业工作并领取酬金。被告为理顺劳动关系,要求与原告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原告拒绝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协议,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被告多次与原告协商未果,经合法程序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并无不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之规定,该院于1997年4月13日作出判决:

驳回原告任红霞的诉讼请求。

任红霞不服一审判决,向宜昌市中级人民江院提起上诉。称:远安宾馆提出变更原劳动合同本身就不合法。合同的变更,只能是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的变更,而不能变更合同的主体。而且,被告将其转入蓝翔公司,要求与其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协议时,蓝翔公司并无人来参加此协议的签订。其拒绝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协议,根本不影响原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其与被告发生本次劳动争议之前及期间,双方另因劳动工资问题发生过两次争议,其向远安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均以被告败诉而告终,被告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纯属报复。至于所谓的变更劳动合同协议,是被告设下的陷阱,其理当拒签。请求二审法院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被告远安宾馆坚持一审答辩意见,同意一审判决。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在合同履行期间,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被告提出变更原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而且被告与蓝翔公司就转入后的职工如何安排,各项待遇由何方负责已达成协议,原告拒绝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协议,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被告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况。原告称合同的变更不能变更主体的说法不能成立。从本案情况看,事实上原告的编制还保留在远安宾馆,双方的劳动关系还是存在,只是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后,需要对原劳动合同有关条款作相应的变更,同时被

告须在蓝翔公司就转入后的职工如何可安臵要达成协议,被告已经进行了妥善安臵,任红霞没有理由拒签变更劳动合同协议。至于原告所称被告设臵陷阱对其报复,无据证实,故原告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被告解除与原告签订的劳动合同有理。但依照劳动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被告应按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八条的规定,给予原告一定的经济补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和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该院于1997年6月9日判决:

一、撤销远安县人民法院一审民事判决;

二、维持远安宾馆1996年7月10日作出的•关于解除任红霞同志劳动合同的决定‣。

三、远安宾馆任红霞1996年7月10日以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给付其4个月的经济补偿金,限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付清。

案例24 : 案情:

原告:勃利县铁路综合服务楼旅店。

被告:滕志杰。被告:房银峰。

原告勃利县铁路综合服务楼旅店和被告滕志杰于1995年7月1日签订了饭店租赁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八年,自1995年7月1日起至2003年7月1日止;第一、二、三年租金每月700元,第四、五、六年每月租金800元,第七年以后每月租金900元;春节放假一个月免收租金即每年按11个月收取租金。被告滕志杰租赁经营两年后,于1997年6月末将承租的饭店转让给被告房银峰,房银峰一次性给付滕志杰12万元,双方签订了转让协议书。此后,被告房银峰直接向原告交纳了1997年7月1日起至1998年6月30日的租金7700元。自1998年7月1日起至2000年10月30日止的租金20800元,被告房银峰未予交纳。原告多次催要未果,以两被告之间的转让行为未经其同意为理由,起诉至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要求二被告立即给付租金20800元、违约金及将租赁的饭店归还原告,并终止饭店租赁合同。被告滕志杰答辩称:其已将承租的饭店转让给房银峰,应由房银锋向原告交租金,原告应当向房银峰主张权利。被告房银峰答辩称:租赁合同是

滕志杰与原告签订的,欠租与其无关。

争议问题:

两被告之间的转让是合同转让(合同权利义务的全部转让),还是租赁物的转租。

分析与解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勃利县铁路综合服务楼旅店与被告滕志杰之间的饭店租赁合同,是在平等、自愿和公平的基础上签订的,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应认定该合同合法有效。被告滕志杰经营两年后,将饭店转让给房银峰经营,原告虽然称此转让行为未经其同意,但在房银峰经营饭店期间,原告曾直接向房银峰收取了租金,应视为对该转让行为的默认,应认定该转让行为有效。转让行为发生法律效力后,原承租人滕志杰即退出租赁关系,而由受让人房银峰取代其位臵,成为新的租赁合同关系中的承租人。房银峰作为新的承租人应及时向原告交纳租金。由于被告房银峰未及时将租金给付原告,对此纠纷的产生应负全部责任。原告要求被告房银峰给付租金、违约金、终止合同和归还租赁物的诉讼请求合法。但原告对被告滕志杰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根据,本院不予支持。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八条、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百二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该院于2000年11月15日判决如下:

一、原告勃利县铁路综合服务楼旅店与被告房银峰之间的饭店租赁合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终止。

二、被告房银峰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原告出租的饭店归还原告。

三、被告房银峰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原告勃利县铁路综合服务楼旅店租金20800元及违约金(违约金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逾期贷款利率计算。其中,8800元、8800元、3200元,分别自1998年7月1日、1999年7月1日、2000年7月1日起算至给付之日止)。

四、驳回原告勃利县铁路综合服务楼旅店对被告滕志杰的诉讼请求。

第八部分

合同的解除

案例25: 案情:

房产公司签订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并按约及时付清了房款。张先生按合同约定日期办理交付手续时,房产公司未出示•房屋质量保证书‣、•房屋使用说明书‣和其他有关材料,双方即签订了房屋交接书。张先生实地看房时,发现房屋结构对照合同附件

有了明显改变,十分生气,要求退房并赔偿损失。房产公司以“房屋交接书已签订”为由不予理睬。张先生迫于无奈,将房产公司告上法院,要求退房并赔偿损失。

争议问题:

房产公司是否违约?张先生能否解除合同?

分析与解决:

在本案中,房产公司有违约 的行为。张先生同房产公司已签订合同并生效,依照•民法通则‣第85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房产公司未征得张先生的同意,擅自改变建筑设计,并在未出示•房屋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及其他有关材料的情况下与张先生签订“房屋交接书”,把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最后程序提前行使,是故意行为。张先生有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

案例26: 案情:

2001年1月,XX县果园基地公司(以下简称果园基地)与XX市果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批发市场)签订了一份供应2000吨美国早杏的合同,总价款为4400万人民币。合同规定:果园基地必须在同年4月10日把货送到批发市场。合同还对早杏的产地、品种、质量、包装等作了详细规定。2001年4月7日,批发市场要求果园基地赶快交货,果园基地答复货尚在运抵国内的路上。4月15日批发市场再次询问仍未有结果。4月20日,批发公司电告果品基地,因再有六、七天普通杏就要下来了,要求原来合同中的早杏供应量由2000吨减为600吨,价款可以不变,但务必在5日内送到,否则合同解除。果园基地对此未臵可否。到了4月24日,果园基地将2000吨早杏运至批发市场。而批发市场却称由于对方的过分迟延,其已解除合同。为此双方发生纠纷,诉至法院。争议问题:

批发市场能不能解除合同?

分析与解决:

所谓解除权是指合同订立后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基于法定或者约定的事由,通过当事人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使合同自始不发生效力的权利。其特征有四:其一,解除权产生于合同订立后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其二,解除权的行使必须基于一

定的事由出现;其三,解除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基于单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无须他方同意或者认可;其四,解除权的行使具有追溯力。

解除权从其产生的基础来划分,有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两种,前者以当事人事先约定解除条件为前提,后者则以法律规定为必要。但无论是约定的解除权抑或是法定的解除权,在性质上都是一种形成权,即仅凭一方当事人依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示即可使现成的法律关系消灭的权利,其行使无须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①正由于形成权“赋予了权利主体以单方面干预他人之法律关系的法律权利②”,就势必造成他人必须接受权利主体行使形成权行为的后果。因而如何保相对人亦很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各国法律在规定各种形成权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性规定,解除权亦是如此。一般来讲,法律对权利行使的合法性的审查是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进行的。

实体上,就合同的约定解除来说,由于约定的部分本身就是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所以理论上对合同的实体要求完全适用于约定解除,在此不再赘述;对于法定解除而言,由于我国合同法的订立深受国际上近年来私法立法统一化潮流的影响,因此它抛弃了国内传统上以债务人有可归责事由为要件的思想,吸纳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根本违约的观念,将违约行为性质的严重与否作为合同能否解除标准。从而为确定解除合同的要件,限定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奠定了基础。③这里所谓的根本违约,根据•联合国国际债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致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因此,并不是说任何一种违约都可以导致合同解除权产生的,只有违约行为实际上剥夺了非违约方根据该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以致于其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候,违约方的解除行为才会获得支持。但根本违约毕竟太抽象,为了使解除权的行使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我国合同法采用列举的方式对根本违约的情形予以具体的规定。•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

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本案中,对于批发市场来说,可谓时间就是金钱,合同标的固然重要,履行期限却更关涉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本来就不到二十天的季节差,对方又延期履行十多天,这已使其不能在普通杏上市之前将早杏卖掉,直接导致了其合同目的落空。

除了实体上的限制外,解除权的行使也必须符合程序上的要求。我国•合同法‣第95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这是•合同法‣对解除权丧失时限上的规定。此外,•合同法‣第94条第三项也规定了非违约方必须尽催告义务,而第96条则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从以上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只有完全符合解除权的实体和形式要求,合同权利义务才会当然地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本案中,批发市场已具备了合同解除权的实体要件,但却在程序上未尽通知义务,这虽然可以通过事后及时补发通知来实现合同的解除――•合同法‣对非违约方通知的时间限制未作特别要求,但倘若违约能证明其怠于通知是故意而为时,则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可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案例27 : 案情:

原告陈可雄诉称,1997年12月,他经投标与被告蕉岭县油坑水泥厂签订了为期7年的•承包合同书‣,并由县工业局、县公证处分别鉴证与公证。承包期间,他履行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1999年1月17日上午,油坑水泥厂和县工业局负责人来到工厂,突然宣布解除承包合同,继而叫人切断电话、停水停电,强行查封工厂。由于前一天陈可雄接到的通知是县领导要来开生产现场会,为此还专

门布臵了会场,完全出乎意料的行动使陈可雄和全厂职工不知所措。翌日,新承包人接管该厂,在没有清点交接的情况下,动用陈可雄购臵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开始生产。为此,陈可雄将油坑水泥厂和县工业局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1506万多元。

争议问题:

被告强行解除合同的方式是否有法律效力?

分析与解决:

梅州中院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审理,认为至1999年1月17日止,原告陈可雄累计欠交承包费107万多元,超过两个月欠交承包款。按合同规定,陈可雄超过两个月未交承包费,视违约终止合同。陈可雄提出为发包方多偿还的债务应计入上交款,根据合同规定,偿还旧欠与上交承包款的义务不能混同,故陈可雄这一主张不能成立。被告蕉岭县油坑水泥厂基于陈可雄的违约事实,按合同约定行使解除权,不能确认为是对原告经营权的侵害。但被告在解除合同之前并未通知陈可雄,而是采取突然宣布终止,继而强行封存接管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解除合同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因而其强行解除合同的方式是不当的,应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被告蕉岭县工业局虽然参与了强行解除承包合同的全过程,但其只是以主管部门的身份出现,陈可雄请求其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的理由不成立。

据此,法院判决陈可雄支付油坑水泥厂仍欠承包款107万多元及滞纳金2.8万多元;油坑水泥厂则补偿因解除合同不当给陈可雄造成的损失50万元,支付陈可雄材料设备款454万多元、退回陈可雄多偿还的旧欠款174万多元及承包风险抵押金120万元。

判决后,陈可雄当庭表示不服,认为既然被告单方强行解除合同违反法律程序,法院就应依法确认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他并没有拖欠承包款,因为按合同约定,多偿还的旧欠应视作上交承包款。为此,陈可雄向法官表示将向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

案例28: 案情:

高女士半年前订购了一套86平方米的商品房,还没等住进去,便出现了地基下沉、室内墙体裂缝、承重结构变形的现象,全家人都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便找到开发商进行交涉,却遭到开发商的冷遇

和拒绝,开发商声称,购房合同都已经签了,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高女士问:难道购房合同一旦签订,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是不能改变的吗?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就只能自认倒霉?

争议问题:

高女士能否解除合同?依据是什么?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分析与解决:

律师答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

那么,何谓“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呢?这一般是指房屋买受人所购买的房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且该质量问题通过修复等亦无法保证房屋买受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及其它正常居住使用的情形。像高女士所购买的商品房,由于地基基础工程及主体结构工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造成地基下沉、室内墙体裂缝、承重结构变形的现象,即属于•解释‣中所述的有关情形。在房屋出现地基基础工程及主体工程质量问题后,一般难以通过修复办法加以解决,因此,一旦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人民法院应予准许。解除合同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的严重违约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无效或将消灭的一种行为,它的对象是已经有效成立而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它免除了当事人的履约责任。如出卖人根本违约,不交付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或交付的标的物根本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则买受人可不再等待出卖人的正确交付而到市场去转购标的物,但其仍有权取得损害赔偿。在因买卖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而导致合同解除的情况下,不免除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责任,特别不影响受害方要求损害赔偿。一般情况下,解除合同是以对方根本违约为前提条件的。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当购买的商品房有严重质量问题时,应当果断地要求退房并依法向开发商索赔。

第九部分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案例29: 案情:

电信卡上明文规定过期余额视为“自动放弃“ 争议问题:

电信卡过期是否意味着经营者义务的终止? 分析与解决:

第三篇:合同法案例教学答案

合同法案例教学

(一)答案

案例一:1999年12月29日,江西省高安市人陈桂林和陈春生合伙收购一车生猪,请罗柳根运到福建晋江石狮市销售,卖得猪款59250元。返回时,陈桂林将猪款藏于货车卧铺底下,但未告之罗柳根。到家后,陈桂林发现车卧铺底下的猪款不见了,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证据不足,未予立案。三人经当地干部调解,签订了一份承担猪款损失的协议,协议约定:猪款丢失的责任,由陈桂林承担30000元,陈春生承担19250元,罗柳根承担10000元的损失。协议签订后,罗柳根反悔,认为自己不应该承担猪款丢失的责任,陈桂林遂诉至 法院。

请讨论并分析下列问题:

1、请问罗柳根是否承担猪款的保管责任,为什么?

2、请问猪款承担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1)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此合同中,寄存人对保管人还有告知义务。其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按保管物的性质需要采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应当告知保管人。

本案中,陈桂林将猪款藏于货车卧铺底下,未告之罗柳根,他既未履行告知义务,且罗某并未向其收取保管费,两者间不构成保管合同关系。所以罗某不负有承担猪款的保管责任。

(2)猪款承担协议有效。《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上述协议不存在以上法律规定的情形。罗某存在重大误解。由于其对法律的不了解,误以为自己应负一定经济责任,才签定该合同。他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判决或仲裁生效前,该合同有效。

案例二:王某承租赵某私房两间。租期届满前,王向赵提出愿以5万元购买该房,赵表示同意。王当即交给赵4万元,讲好另一万元于1个月内清偿,双方约定3天后共同到房管部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第二天王某雇请个体户李某将事先托其制作的家具搬到家中,并答应两天后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一并给付加工定作费和搬运费用。不料,当天夜里,该房因受雷电击而起火,房屋和家具均由此毁损。

事故发生后,王某向赵某索还自己已交付的4万元房款;但赵某不仅不返还已收的4万元,而且要求王某给付所欠的另1万元;李某闻讯也前来追索其加工费和搬运费用,遭到王某拒绝。三人争执不下,诉至法院。请讨论并分析下列问题:

1、本案中房屋灭失的损失由谁承担,为什么?

2、王赵两人的房款纠纷应如何解决?

3、本案中所述的家具灭失的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1、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后才由买受人承担。房屋没有办理过户手续,所以没有交付,房屋的损失应由赵某承担。

2、赵某应归还给王某4万元房款。

3、家具灭失的损失应由王某承担,王某与李某之间订立制作家具的合同为加工承揽合同,而家具作为这个合同的标的物在交付后即发生风险转移。

案例三:2003年7月20日,甲公司(需方)与某外国公司(供方)签订一份买卖高压聚丙烯合同。合同规定:由供方供给2401型的高压聚丙烯500吨,每吨价8500元,共计货款425万元,交货日期为2003年11底,需方应将货款于2003年10月20日前交给供方在其本国的开户银行。合同订立后不久从当年10月3日的一张海外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得知供方已经濒临破产,考虑到如果再汇款给供方,必然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请问:

1、需方可行使何种权利?

2、需方行使改种权利时需要履行何种手续?

3、供方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使得需方能够继续履行合同?

1、需方可以根据供方已经濒临破产的情况,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

2、由需方主张并负举证义务,及时通知对方。

3、供方应提供适当的担保或及时的给付货物,使需方确信其有诚意和能力履行合同。

案例四:甲某与与乙某合伙从事房地产业务,由于经营不善,不到一年时间,两人已欠外债20万元,债主多次上门催讨,因乙某资金紧张,甲某清偿了其与乙某的20万元外债,此后,甲某多次向乙某催要其应分担的10万元债务。但乙某主张无力偿还,由于乙某在甲乙两人合伙前在本市繁华地带购买了一套住房,现已升值,价值达到25万。由于住房是乙某的主要财产,为了逃避债务,乙某将自己的住房赠给前妻丙某,并办理了相关手续,而两人都有意复婚。此后,乙某告诉甲某,自己的住房已经归前妻所有,已经无力偿还10万元债务。

请问:

1、甲某能否根据合同法实现其对乙的债权?

2、行使该权利需要具备那些构成要件?

3、行使该权利的方式什么,其必要费用由谁承担? 答:

1、甲某可以根据合同法实现其对乙的债权。

2、行使该撤销权需以下构成要件:1客观要件:须有债务人的行为;须债权人的债权已经有效成立并继续存在;2主观要件:债务人之恶意;受益人之恶意。3行使该权利的方式应由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行使。其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案例五:李某经营的饭店准备转让,其价格比较优惠。刘某有购买的想法,并与李某进行了商谈。此时,曾某也有一饭店要转让。他得知此事后,想让刘某买自己开办的饭店,于是故意以高价购买李某的饭店为由向李某作出了意思表示,并进行了长时间的磋商,而曾某却在暗地里与刘某签订了转让协议。随后,曾某又找借口不与李某签订合同,造成李某的饭店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卖给别人。当李某得知曾某的所作所为后,认为自己在饭店转让过程中所遭受到的损失完全是由于曾某的行为所致,要求曾某赔偿损失,曾某不同意,李某便向法院提起诉讼。问题:

1、曾某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是否违反了合同义务,如果违反了,则违反了什么义务,该义务的法律基础是什么?

2。曾某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如果不需要则是否要承担其他责任?

1、曾某违反了合同义务,他违反了合同义务中的先合同义务,该义务的法律基础是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2、曾某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合同还未订立,不存在违约责任,但曾某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案例六:2004年3月1日,王某与上海润丰商品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丰公司)签署了客户合同书、风险公开声明、调拨资金授权书和操作授权书各一份,并开立帐户进行商品期货交易。润丰公司指派其工作人员李某为王某的经纪人。操作授权书中约定,由王某授权李某操作帐号(0021)之期货交易,其盈亏由王某负责,与润丰公司和李某无关。2004年5月8日晚,李某电话告知王某,称其于4月29日误将其他客户以62.75美分的价格购入5口咖啡买单记入了王某帐户,王某表示误购行为与本人无关,应由李某自己负责。李某在将这5口咖啡抛出过程中造成了王某损失10806.25美元。为此,王某向润丰公司提起索赔。请问:

1、王某与润丰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属于哪一种有名合同? 2。请问该损失由谁承担,为什么?

案例六:2004年3月1日,王某与上海润丰商品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丰公司)签署了客户合同书、风险公开声明、调拨资金授权书和操作授权书各一份,并开立帐户进行商品期货交易。润丰公司指派其工作人员李某为王某的经纪人。操作授权书中约定,由王某授权李某操作帐号(0021)之期货交易,其盈亏由王某负责,与润丰公司和李某无关。

2004年5月8日晚,李某电话告知王某,称其于4月29日误将其他客户以62.75美分的价格购入5口咖啡买单记入了王某帐户,王某表示误购行为与本人无关,应由李某自己负责。李某在将这5口咖啡抛出过程中造成了王某损失10806.25美元。为此,王某向润丰公司提起索赔。请问:

1、王某与润丰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属于哪一种有名合同? 2。请问该损失由谁承担,为什么?

答:

1、王某与润丰公司签订是行纪合同。

2、该损失由李某承担,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行纪人的负有合理处理物的义务,对于非因委托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则行纪人应向委托人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

七、某村民甲与乙签订了一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卖给乙4头牛,款项为8000元。先支付3000元货款,其余款项在半年内付清。在付清剩余款项之前,甲保留对牛的所有权。签订合同的第二天,乙将牛牵走。

根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讨论下列问题:

1.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牛1被水淹死,损失由谁负责?为什么?

2.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牛2生下一头下牛,该小牛的所有权归谁?为什么?

3.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牛3踢伤一人,该损害赔偿责任由谁承担?为什么?

4.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村民乙将牛4卖给了丙,该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5.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成立后,牛款在未付清之前,牛的所有权并不转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什么?

一、某村民甲与乙签订了一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卖给乙4头牛,款项为8000元。先支付3000元货款,其余款项在半年内付清。在付清剩余款项之前,甲保留对牛的所有权。签订合同的第二天,乙将牛牵走。根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讨论下列问题:

1.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牛1被水淹死,损失由谁负责?为什么?

2.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牛2生下一头下牛,该小牛的所有权归谁?为什么?

3.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牛3踢伤一人,该损害赔偿责任由谁承担?为什么?

4.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村民乙将牛4卖给了丙,该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5.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成立后,牛款在未付清之前,牛的所有权并不转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什么?

二、王某承租赵某私房两间。租期届满前,王向赵提出愿以5万元购买该房,赵表示同意。王当即交给赵4万元,讲好另一万元于1个月内清偿,双方约定3天后共同到房管部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第二天王某雇请个体户李某将事先托其制作的家具搬到家中,并答应两天后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一并给付加工定作费和搬运费用。不料,当天夜里,该房因受雷电击而起火,房屋和家具均由此毁损。

事故发生后,王某向赵某索还自己已交付的4万元房款;但赵某不仅不返还已收的4万元,而且要求王某给付所欠的另1万元;李某闻讯也前来追索其加工费和搬运费用,遭到王某拒绝。三人争执不下,诉至法院。

请讨论并分析下列问题:

(1)本案中房屋灭失的损失由谁承担?

(2)王赵两人的房款纠纷应如何解决?

(3)本案中所述的家具灭失的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一、关于村民甲乙买卖牛合同的分析

1.该损失由乙承担。《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甲、乙双方当事人并没有特别约定风险问题,法律对此也无另外的规定,因此,乙将牛牵走,该风险已经转移给了乙,所以,牛1被水淹死,损失由乙承担。

2.小牛的所有权归乙。《合同法》第163条规定,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牛2已经交付,其所生产的小牛归乙所有。

3.由乙承担。《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牛3 已经归乙管理,因此,乙应当负责。

4.合同无效。牛的所有权没有转移,乙对没有所有权的标的物无权进行处分。《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乙一方面没有取得处分权,另一方面也没有得到甲的追认,因此,该转让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5.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法》第13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

二、关于王某和赵某买卖房屋合同的分析

1.本案中房屋毁损属于意外灭失,该风险损失由赵某承担。因为,该房屋买卖合同虽然已经签订,但过户登记前尚未生效,房屋所有权仍然归赵某,其风险也应由赵承担。

2.在本案房款纠纷中,赵某依法无权要求王某给付余下的1.5万元,并应将已收的4万元退还给王某。

3.本案中家具的意外灭失应由王某承担。因为,王某与李某的关系属于承揽合同关系和提供劳务合同关系,在李某已交付定作物并已履行搬运劳务后,王某应按约支付酬金。至于家具的灭失风险,由于所有权已归王某,应由王某独立承担。

第四篇:合同法案例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合同法案例

合同法案例

一、先履行抗辩权案1: 某商场与某批发公司签定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商场6月10日支付货款,批发公司6月15日交货。6月9日商场得知批发公司无法采购到该种商品并得到证实,遂决定6月10日不付款,并通知批发公司暂不付款的原因,同时提出要求批发公司提供担保后再付款。批发公司收到通知后认为商场不付款是违约行为,要求商场承担违约责任并拒绝提供担保。

问:1.商场是否违约?为什么 ? 2.由于此纠纷而造成的损失应由哪一方承担责任?为什么?

1.商场没有违约。因为按照合同法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义务。所以商场通知中止履行合同并要求提供担保符合法律规定。

2.因该纠纷造成的损失应由批发公司承担。因为商场中止履行合同合法,而批发公司不能履行合同属实,又不能提供担保,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先履行抗辩权案2: 甲公司因转产致使一台价值1千万元的精密机床闲置。该公司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事长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机床转让合同。合同规定,精密机床作价950万元,甲公司于10月31日前交货,乙公司在交货后10天内付清款项。在交货日前,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经营的经营状况恶化.通知乙公司中止交货并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乙公司予以拒绝。又过了一个月乙公司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于是提出解除合同。乙公司遂向法院起诉。法院查明:1.甲公司股东会决议规定,对精密机床的处置应经股东会特别决议;2.甲公司的机床原由丙公司保管,保管期限至10月31日,保管费50万元。11月5日,甲公司将机床提走,并约定10天内付保管费,如果10天内不付保管费,丙公司可对该机床行使留置权.现丙公司要求对该机床行使留置权。依据合同法和担保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转让机床的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甲公司中止履行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3.甲公司能否解除合同?为什么? 4.丙公司能否行使留置权?为什么? 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转让机床的合同有效。因为根据《合同法》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2、甲公司中止履行的理由成立。因为根据《合同法》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恶化的,可以中止履行。

3、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因为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依法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4、丙公司不能行使留置权,因为丙公司已经丧失了对机床的占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完成交付案: A县的甲公司与B县的乙公司于2001年7月3日签订一份空调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进100台空调,每台空调单价2000元,乙公司负责在B县代办托运,甲公司于货到后立即付款,同时约定若发生纠纷由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乙公司于7月18日在B县的火车站发出了该100台空调。甲公司由于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于7月19日传真告知乙公司自己将不能履行合同。乙公司收到传真后,努力寻找新的买家,于7月22日与C县的丙公司签订了该100台空调的购销合同。合同约定:丙公司买下100台托运中的空调,每台单价1900元,丙公司于订立合同时向乙公司支付10000元定金,在收到货物后15天内付清全部货款;在丙公司付清全部货款前,乙公司保留对空调的所有权;如有违约,违约方应承担合同总价款百分之二十的违约金。乙公司同时于当日传真通知甲公司解除与甲公司签订的合同。铁路运输公司在运输过程中于7月21日遇上泥石流,30台托运中的空调毁损。丙公司于7月26日收到70台完好无损的空调后,又与丁公司签订合同准备将这70台空调全部卖与丁公司。同时丙公司以其未能如约收到100台空调为由拒绝向乙公司付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公司在与甲公司的合同履行期届满前解除合同的理由是什么?在此解除合同的情形下,乙公司能否向甲公司主张违约责任?

2.假设甲公司以乙公司解除合同构成违约为由向法院起诉,请问那个法院有管辖权?为什么?

3.遭遇泥石流而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损的空调的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4.乙公司认为丙公司拒绝付款构成违约,决定不返还其定金,还要求其支付36000元的违约金,问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5.丙公司与丁公司所签合同的效力如何?为什么?

1、乙公司在与甲公司的合同履行期届满前解除合同的理由是预期违约。在此解除合同的情形下,乙公司可以向甲公司主张违约责任。

2、B县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因为双方的协议管辖有效,合同的履行地为货物发运地B县,所以B县人法院有管辖权。

3、遭遇泥石流而毁损的空调的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因为本题中货物的风险自交付第一承运人时转移,乙公司已经完成交付,因此风险应由甲公司承担。

4、乙公司的主张不能得到支持。因为违约金和定金不能同时并用。

5、丙公司与丁公司订立的合同效力未定。因为丙公司并未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其与丁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属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未定。

四、保证担保案:

1997年信利商场与丰盛食品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苹果脯5000箱的合同,总价款为50万元人民币,于5月20日之前以代办托运公路、铁路联运方式交付给买方。合同签订后,信利商场即积极筹备货款,银行同意向其提供贷款,但要求其提供担保。信利商场即以两部汽车向银行作了抵押,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但这两部汽车只值20万元,应信利商场的请求,伟达公司、百利公司及兴发公司共同为该笔贷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提供了保证担保,没有约定各自的保证份额。信利商场于4月28日取得50万元贷款后,即将该款以电汇的方式支付给了丰盛食品公司。丰盛食品公司于4月30日收到50万元货款,即抓紧组织货源,并于5月8日将货物交汽车运输公司再转由铁路局快车发运。由于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人员的疏忽,5月8日只发运了3500箱,剩下的1500箱直到5月18日才发运,信利商场于5月13日收到第一批达到的3500箱果脯后,经过验收,发现果脯湿度较大,其他方面的质量还可以。遂电告知丰盛食品公司,一是要求降价20%,二是催告剩余的1500箱果脯按时运到。丰盛食品公司收到电报后,立即告知信利商场,不同意降价,并说明5000箱果脯已同时交汽车运输公司运送信利商场的情况。5月18日通过慢车送给信利商场的1500箱果脯,途中恰遇铁路塌方,5月31日才运抵收货站。信利商场鉴于该150O箱果脯迟延到达并已全部发生霉变,拒绝收货。该1500箱果脯全部毁损。

信利商场已收到的3500箱果脯销售情况不好,大部分都积压在仓库中。除了向银行偿

还10万元贷款外,其余部分一直拖延未还。

现问回答1一5各题中所列的问题。

1、C,2、C,3、AD,4、A,5、D

1.在信利商场向银行偿讨10万元的贷款后,伟达公司、百利公司与兴发公司对银行的债权,应承担多少数额的保证责任? c

A.50万元B.30万元C.20万元D.40万元

2.银行对于伟达公司、百利公司和兴发公司三个保证人所享有的权利应当如何表述? c

A.可以要求任何一个公司承担该50万元贷款未偿部分的保证责任

B.只能要求每一个公司承担该贷款的三分之二的偿还责任

C.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以要求任何一个公司承担20万元贷款的保证责任

D.只能要求每一个公司承担10万元贷款的保证责任

3.假设仅伟达公司向银行偿还了15万元的贷款,则伟达公司取得哪些权利?a d

A.可以请求信利商场偿还15万元

B.可以请求百利公司、兴发公司偿还5万元

C.可以请求百利公司、兴发公司偿还5万元,并可以请求信利商场偿还5万元

D.可以先请求信利商场偿还,不足部分再分别向百利公司、兴发公司请求偿还

4.对于1500箱果脯毁损的损失,谁有权提出索赔的请求? a

A.信利商场

B.丰盛食品公司

C.信利商场和丰盛食品公司

D.信利商场或丰盛食品公司

5.对于1500箱果脯毁损的损失,应当向谁提出赔偿损失的请求? d

A.信利商场B.丰盛食品公司

C.汽车运输公司D.铁路局

五、解除合同案: 某甲和某工厂订立一份买卖汽车的合同,约定由工厂在6月底将一部行使3万公里的卡车交付给甲,价款3万元,甲交付定金5000元,交车后15日内余款付清。合同还约定,工厂晚交车一天,扣除车款50元,甲晚交款一天,应多交车款50元;一方有其他违约情形,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6000元。合同订立后,该卡车因外出运货耽误,未能在6月底以前返回。7月1日,卡车在途经山路时,因遇雨,被块落下的石头砸中,车头受损,工厂对卡进行了修理,于7月10日交付给甲。10天后,甲在运货中发现卡车发动机有毛病,经检查,该发动机经过大修理,遂请求退还卡车,并要求工厂双倍返还定金,支付6000元违约金,赔偿因其不能履行对第三人的运输合同而造成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经营收入损失3000元。另有人向甲提出,甲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双倍赔偿。工厂意识到对自己不利,即提出汽车没有力理过户手续,合同无效,双方只需返还财产。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2、卡车受损,损失应由谁承担?

3、甲能否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双倍赔偿?

4、甲能否要求退车?

5、甲能否请求工厂支付违约金并双倍返还定金?

6、甲能否请求工厂赔偿经营损失?

7、甲能否同时请求工厂支付6000元违约金和支付每天50元的迟延履行违约金?

合同法案例答案

一、先履行抗辩权案1:

1.商场没有违约。因为按照合同法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义务。所以商场通知中止履行合同并要求提供担保符合法律规定。

2.因该纠纷造成的损失应由批发公司承担。因为商场中止履行合同合法,而批发公司不能履行合同属实,又不能提供担保,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先履行抗辩权案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转让机床的合同有效。因为根据《合同法》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2、甲公司中止履行的理由成立。因为根据《合同法》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恶化的,可以中止履行。

3、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因为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依法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4、丙公司不能行使留置权,因为丙公司已经丧失了对机床的占有。

三、完成交付案:

1、乙公司在与甲公司的合同履行期届满前解除合同的理由是预期违约。在此解除合同的情形下,乙公司可以向甲公司主张违约责任。

2、B县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因为双方的协议管辖有效,合同的履行地为货物发运地B县,所以B县人法院有管辖权。

3、遭遇泥石流而毁损的空调的损失应由甲公司承担。因为本题中货物的风险自交付第一承运人时转移,乙公司已经完成交付,因此风险应由甲公司承担。

4、乙公司的主张不能得到支持。因为违约金和定金不能同时并用。

5、丙公司与丁公司订立的合同效力未定。因为丙公司并未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其与丁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属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未定。

四、保证担保案:

1、C,2、C,3、AD,4、A,5、D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五、解除合同案:

1、汽车买卖合同有效。未办理过户手续汽车所有权未移转,不影响合同效力。

2、卡车受损,损失应由工厂承担。因为卡车受损时尚未交付,风险未移转。

3、不能。该工厂并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指经营者,甲也不是以生活消费为目的购买汽车,不属于该法所称消费者。

4、不能。双方对汽车质量没有明确约定,该汽车的质量应该符合通常标准。由于双方买卖的标的物是已行驶三万公里的旧车,汽车发动机经过大修理不能说明质量不合格。发动机有毛病并未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因此,甲无权要求解除合同。

5、不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的,只能选择执行其中之一。

6、能。工厂所交付的汽车发动机有毛病,是违约行为。工厂违约应对所造成的损失,包括间接损失负赔偿责任。但该责任应在工厂能够预见的范围内。

7、可以。两种违约金的性质不同。可以同时适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五篇:合同法案例

案例1

2004年8月20日。某彩电厂与某仓储公司签订了一份彩电仓储保管合同,由仓储公司负责保管彩电厂的500台彩电,彩电厂一次性给付保管费5000元。不久因仓储公司职员管理不慎,引起火灾,使得库房被焚毁。据查,火灾发生后,某彩电厂的500台彩电全被焚毁。该种型号彩电的成本价为每台1800元,销售价为每台2000元,而且,这500台被焚毁的彩电都早已与其他销售单位订立了销售合同,只等发货。火灾发生之后,彩电厂为了维护其厂家信誉,按合同约定,付给其他购买单位货款总额5%的违约金。损害发生后,彩电厂与仓储公司就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均因双方对损害赔偿数额分歧太大不欢而散。同年11月,某彩电厂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仓储公司赔偿其全部损失。

问题:什么是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仓储公司应该赔偿彩电厂哪些损失?

案例2

2006年4月10日,峨嵋公司(住所位于甲地点)向冠杰公司(住所位于乙地点)发出一份传真(传真○1),称“我方欲购买贵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GRANDJACK-962464的某医疗器械15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900元,货到付款”;冠杰公司当天收到该传真,次日回复传真(传真○2)称“每台单价人民币1100元,款到发货;峨嵋公司当天收到该传真,次日回复传真(传真○3)称“我方现仅需要该医疗器械10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1000元,贵公司负责送货至我公司,货到十日内一次性付款”;冠杰公司当日收到该传真,次日回复传真(传真○4)称“如欲成交,请贵公司于一个月内支付我方预付款人民币30万元,余款可于2006年5月31日前付清,我方收到预付款后于2006年5月31日前一次性送货完毕”;峨嵋公司当日收到该传真,并于2006年5月8日将30万元人民币汇入了冠杰公司指定的银行帐户;2006年5月9日冠杰公司电话通知峨嵋公司,称“款项已经收到,我方将按时发货,请贵公司做好收货准备。

问题:

(1)“传真○1”是否构成要约?

(2)“传真○2”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何种意思表示?

(3)该买卖合同哪一天成立?

(4)该买卖合同是采用何种形式订立的?

(5)假设峨嵋公司发出“传真○3”后第二天感觉报价偏高,是否可以在冠杰公司发出“传真○4”前撤回“传真○3”的意思表示?

(6)假设2006年4月中下旬开始该种医疗器械价格大幅度上涨,冠杰公司是否可以在峨嵋公司做出回应之前撤销“传真○4”的意思表示?

(7)请根据案例中的信息为峨嵋公司和冠杰公司的买卖合同草拟一份简单的合同书。

案例3

2006年5月8日,峨嵋公司与市商业银行订立一份借款合同,同时找来耀大公司作为保证人,约定峨嵋公司向市商业银行贷款人民币500万元,贷款期限为六个月,到期峨嵋公司应偿还本息共计人民币530万元;耀大公司对偿还贷款本息承担保证责任。合同未对保证方式做出明确约定。随后市商业银行按照约定向峨眉公司交付了贷款。同年10月,峨嵋公司与冠杰公司订立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峨嵋公司向冠杰公司购买型号为L-GRANDJACK-962464的某医疗器械10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1000元;卖方于2006年11月30日交货至买方所在地;买方验货无误后于2006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支付全部货款;该合同其它条款齐备。2006年11月8日,峨嵋公司的市商业银行贷款到期,峨嵋公司未履行还款义务。冠杰公司于2006年11月29日得到可靠消息:峨嵋公司陷入严重债务危机,已被市商业银行等多家债务人起诉至法院。冠杰公司遂于11月30日中止了交货义务的履行。问题:

(1)耀大公司作为保证人应当承担何种方式的保证责任?

(2)峨嵋公司到期不履行债务,市商业银行可否直接要求耀大公司承担还款责任?

(3)如果耀大公司承担了保证责任,则耀大公司对峨嵋公司产生何种权利?

(4)冠杰公司中止履行自己的交货义务依据的是何种权利?

(5)冠杰公司中止履行合同义务后后,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案例4

2006年5月8日,甲市峨嵋公司与乙市冠杰公司订立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峨嵋公司向冠杰公司购买型号为L-GRANDJACK-962464的某医疗器械10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1000元;卖方必须在2006年5月31日前交货至买方所在地;该合同其它条款齐备。

2006年5月15日峨嵋公司与本市耀大公司订立另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峨嵋公司向耀大公司出售上述医疗器械1000台;每台单价人民币1100元;卖方必须在2006年6月1日前交货至买方所在地;卖方如果迟延交货须按日支付买方违约金1万元;卖方如果迟延交货超过10日,买方有权拒绝接收货物;买方于合同签订当日向卖方支付定金20万元;该合同其它条款齐备。耀大公司当日向峨嵋公司交付了20万元定金。

2006年5月31日,冠杰公司未向峨嵋公司送货,直至6月11日才来送货。峨嵋公司验收货物时发现数量只有800台,并且均存在轻微质量问题。峨嵋公司考虑后决定接受该批货物,同时要求冠杰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峨嵋公司当日立即向耀大公司交付该批货物,但耀大公司拒绝接收,同时要求峨嵋公司支付违约金10万元并返还定金。峨嵋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承担了赔偿责任。

峨嵋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冠杰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经法院查证,甲市到乙市正常车程为10天;冠杰公司5月26日装货发车;运输车辆6月1日起在某地遭遇洪水被困3天;后又遭遇交通事故,200台货物完全灭失,其余800台货物轻微受损,车辆被交警部门扣压2天,后查明冠杰公司在该事故中无责任。问题:

(1)耀大公司可以要求峨嵋公司承担的最大赔偿数额是多少?

(2)峨嵋公司可否因为冠杰公司的原因适当免除违约责任?

(3)冠杰公司可否全部或部分免除迟延交货的违约责任?

(4)对于800台货物的质量问题,峨嵋公司可以合理选择冠杰公司承担怎样的违约责任?

(5)如果峨嵋公司要求退货并要求冠杰公司赔偿全部经济损失,冠杰公司总计应当向峨嵋公司赔偿多少?

案例5

A企业书面授权其代理人王某以4.00—4.20元的单价与B企业签定一买卖合同。但王某在与B企业的合同谈判过程中,认为A企业的最高授权价格仍比正常的市场价格低,于是在与B企业反复磋商下,2011年4月1日与B企业签定了单价为4.50元、合同标的额为200万元的买卖合同。最近3年,B企业一直通过王某与A企业签定买卖合同,但B企业并不知道在该买卖合同中代理人王某已超越了其代理权。根据合同约定,A企业在2011年7月1日—5日期间向B企业提供全部货物,B企业收到货物的10天内对货物进行检验,并于8月1日前向A企业支付全部货款200万元。2011年7月5日,A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将全部货物交给B企业,B企业与7月7日对货物进行检验时,发现部分货物质量有问题,但未通知A企业。8月2日,A企业要求B企业支付200万元的货款,B企业以部分货物质量有问题为由表示拒绝。A企业在对B企业的调查中发现,B企业拒绝付款的真正原因是B企业已丧失支付能力,但B企业享有对D企业的到期债权200万元,由于B企业管理混乱,B企业一直没有对D企业主张其债权。2011年8月20日,A企业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为行使B企业对D企业的到期债权200万元。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代位权

成立。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企业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2)B企业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3)A企业行使代位权应符合哪些条件?

案例6

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以书面形式授权其供销科长郭某与乙公司签订购入A商品的合同。委托书规定:(1)时间2011年5月12日至2011年6月12日;(2)购入A商品1000件,每件单价不超过420元;(3)可以选择担保方式。供销科长郭某于2011年5月20日与乙公司签订购销A商品合同如下:(1)乙一次性向甲供货1200件,每件单价400元,供货时间为2011年6月18日;(2)甲公司于6月10日前向乙预付定金8万元,预付货款10万元,余款在收货后一次付清;(3)任何一方违约均承担标的额10%的违约金。乙公司就供货数量、价格和时间于2011年5月25日向甲公司以传真方式确认,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于2011年5月28日以传真方式表示认可。6月5日甲公司将面值18万元的银行汇票背书转让给乙。18日乙公司发来全部货物,甲公司发现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拒绝收货并拒绝支付余款。乙公司认为货物质量问题属于运输部门不负责造成的,与本公司无关,并要求甲公司支付余款,由此引起纠纷。经查证,甲公司向乙公司购货的原因是乙公司寄来的供应A商品的价目表和质量证明书。但乙公司并无短期内生产1200件A商品的能力,为了做该笔业务,只有委托丙公司加工生产,造成质量问题。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合同采用的是哪些担保方式?担保何时生效?

(2)合同中关于购货数量的规定是否有效?

(3)该纠纷依法应如何处理?

案例7

甲某在乘坐出租车时,丢失价值2000元手机一部。出租车司机拾得后将手机交公安机关招领。招领期满后,公安部门依法对该手机进行拍卖,被乙某购得。乙某在商店购物时,该机被小偷偷去,丙某从小偷处以500元购得此机后不久又遗失,被人拾得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招领失物时,甲某、乙某、丙某都到公安机关认领该机。请问:该手机应该归谁所有?为什么?

下载合同法精选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同法精选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同法案例

    1、1994年4月,湖北某船务有限公司与江苏某饮料厂,在江苏某地共同发起设立××双龙矿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龙公司).作为双龙公司发起人,船务公司与饮料厂签订了一份发起人协议。主......

    合同法案例分析

    案例: 私企老总甲因其妻无法怀孕,自愿与乙达成借腹生子协议如下:甲支付乙定金2万元;乙在租期两年内一直住在甲的高级别墅里,并自愿与甲进行性生活,直到甲生下孩子才能离开高级别......

    合同法案例分析

    第一章 合同法概述 案例一:这个承包合同能这样修改吗? 案情介绍: 在某乡村,村长将一荒芜的果园承包给村民黄某,双方签订了果园承包合同。合同规定:由黄某承包果园,每年上交村里承......

    劳动合同法案例

    关于劳动合同法案例及分析: 案例1, 竞业限制、违约金、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合同 王某于2006年10月9日与某电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聘为技术员,聘期两年。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

    合同法案例答案

    案例一、1)张某、梁某买卖彩电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效力如何? 答:张某与梁某买卖彩电的行为属于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民事行为,应认定为无效。 (2)黄某可以请求张某、梁某......

    合同法案例分析题

    案例3、河北某县的马某系养牛专业户,为了引进良种乳牛,与该县的畜牧站签订了良种乳牛引进合同。合同约定,良种乳牛款共10万元,马某预付定金2万元,违约金按照合同总额的10%计算。......

    劳动合同法案例

    「案例」:小赵和小李于2005年4月15日一起入职天津某公司,月薪人民币4000元。劳动合同每年一签,2007年4月15日,公司与小赵又签订了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7年4月15日至2......

    劳动合同法案例

    案例1实习受伤,学校、企业谁埋单? 三个月前,学化学专业的小陈经学校推荐到一家化工设备公司实习。第一份工作是到一线车间观摩实习,一天在生产线上他独自操作时受了伤,经司法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