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才能来自勤奋教案3
才能来自勤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力15个新词的意思,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积累爱迪生的名言。
2.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
3.改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改编课文。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了解一些勤学成才的事例 板书预设: 才能来自勤奋
爱因斯坦
毫不气馁
爱迪生
挑灯夜读
举世瞩目
通宵达旦
坚持不懈
刻苦钻研
李时珍
跋山涉水
享誉中外
呕心沥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我们的教室里张贴着一幅对联--学生读:“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崖苦作舟”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勤奋
2.再出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提问:⑴ 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
⑵ 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
⑶ 汗水指什么?(勤奋)
⑷ 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揭题:才能来自勤奋)这是一篇议论文--通过具体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观点)。
二、初读课文
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才能来自勤奋”?
1.速读课文,找出事例,并分段。
2.交流,板书:
爱因斯坦
爱迪生
李时珍
3.检查词语
毫不气馁
挑灯夜读
举世瞩目
通宵达旦
坚持不懈
刻苦钻研
跋山涉水
享誉中外
呕心沥血
三、速读理解课文
1.抽象人物形象
(1)“毫不气馁、挑灯夜读”这两个词说的是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是毫不气馁、挑灯夜读的爱因斯坦。(指名说,一起说)
(2)“通宵达旦、刻苦钻研” 这两个词说的是谁?那我们可以说?
(3)“跋山涉水、呕心沥血”说的是李时珍?那我们可以说?
师:黑板上有两个词用在三个人身上都合适,你们发现了没有?(用上坚持不懈、举世瞩目两个词说一说)(他们*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他们的呢?
2.走进具象的人物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1)谁来读写爱因斯坦的句子。(指名读)用上“虽然……但是……最终……”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用上“虽然……但是……最终……”概括地说说爱因斯坦。(可以多指几名学生说)
师:说得非常清楚,作者正是这样介绍爱因斯坦的,先写他小时候并不聪明,再写他怎样勤奋学习,最后写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写爱迪生的句子。用上“虽然……但是……终于……”概括地说说爱迪生。(指名说,说给同桌听听)
师:我们发现,作者介绍爱迪生的方法与介绍爱因斯坦是一样的,都是先他小时候并不聪明,再写他怎样勤奋学习,最后写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那么作者介绍李时珍是不是也这样?(先介绍成就再介绍怎样努力)请同学们用心读读写李时珍的两句话。如果用一个关联词将这两句话连在一起,你会用哪个关联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如果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可以用哪个关联词?谁来说?(指名读,齐读)
师:学到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作者用爱因斯坦、爱迪生、李时珍的事例想告诉我们:(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
对,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古今中外,才能来自勤奋的事例多得说也说不完,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举不胜举)。
爱迪生的一句名言也正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引读,再读)
四、拓展延伸
1.读到这里,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读了课文后,难道你就没有问题要问了吗?
2. 引导生问:文中举出的事例都不是神童,如果天生是神童但不勤奋,结果会怎么样呢?
(师出示方仲永的材料)
3. 读白话文版《伤仲永》。
(1)阅读,用上“虽然……但是……最终……”说说方仲永的事例。
指名说,师在资料上划出来:谁能用上更多的词句说。(学着他们的样子,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说给伙伴听一听,如果伙伴说得好,就请你给他画上一颗星)。
请将所说的文字写下来,写到刚才那句的后边。
(写好了的同学将自己整理的这段话读好。)
师: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如果我们将这个例子用到课文里去,就像用正反两个方面去证明数学计算一样,使课文有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证明,这将更加使人相信才能来自勤奋了。如果作者要选用我们手头的事例,他该怎样修改这篇文章呢?
(2)改编课文。
① 如果直接加上方仲永的例子,四个例子会太多,怎么办呢?
② 如果他要去掉文中的一个例子,该去掉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师:好。改编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保留,第二自然段去掉一个再将李时珍的提上来,第三自然段去掉,第四自然段就用我们手头的事例,最后一个自然段保留。
五、齐读课文、享受快乐
1.读改编后的文章。(集体合作: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由写的学生自己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师:读了有什么感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每个人都拥有一座等待开发的宝藏,开启宝藏的金钥匙就是勤奋,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2.送一句格言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
六、课外作业
将我们改编后的文章写下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3 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 仲 永 作者: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第二篇:《才能来自勤奋》读书笔记
《才能来自勤奋》读书笔记(精选多
篇)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伤仲永》有感
读了王安石先生的《伤仲永》,我的感触很深,方仲永这个天才,竟然会最终变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对他的遭遇仅仅 只有惋惜和同情吗? 恐怕还应有一些对方仲永父亲和县人的批评吧,如果不是他们,“唐宋八大家”可能就变为了“唐宋九大家”。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
正的成就。有句话说的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读罢此文,我不禁为仲永感到惋惜。
愚昧无知、惟利是图的方父,由于他的“不使学”,导致仲永天赋泯灭。随波逐流、整日“环谒于邑人”的仲永,由于“不受之人”,而断了自己的成材之路。
天才,一是努力不懈、刻苦勤学所得来;二是先天所得到的恩赐。而真正的天才是二者结合。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是呀,仲永这块好玉,是难得的。可再好的玉不经过雕琢也会成为烂石,但换一块肯努力的烂石,有一日也会成为人们赞颂的美玉。
朋友,如果你是一块玉,定要尽情地“琢”,使之为“器”;若你是一块铁,也
要不懈地“磨”,使之为“针”。爱迪生就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有句话说得好:“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
成功来自勤奋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专家学者,他们成功的奥秘之一都是勤奋。
不是吗?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他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笑他,他不悲观失望。从此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时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争了气,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张广厚小学毕业升初中时,因数学不及格而名落孙山。可他不气馁,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数学家,摘下了“张杨定理”的桂冠。还有没上过学的张海迪姐姐,身残志坚,勤学苦练,克服了健康
人也难以克服的困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还有我们周围的同学,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无不是勤奋的结果。
古往今来,许多誉满全球的伟人,他们的每一项发明创造,无一不是滴滴汗水,步步脚印,靠着自己的勤奋钻研而得来的。
鲁迅之渊博,正是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汲取知识的甘源。
《本草纲目》的写成,正是李时珍27个年头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访采四方”,“搜罗百代”的成果。
古典物理学家的集大成者——牛顿,近代物理学家的开创者——爱因斯坦,化学界的大师诺贝尔、门捷列夫,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之所以有这样伟大的成就,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他们都是勤奋学习,不耻下问,大胆实践,勇于向失败挑战,而最后他们成功了,胜利了。
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成功来自勤奋,成功在于勤奋。智慧不是
自然的恩赐,而是勤奋的结果。只有握住勤奋的钥匙,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因此,每一个有志于造福人类的人,都必须勤奋学习,勇于登攀。
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以此共勉,用勤奋去攀登智慧的峰巅,用知识的金砖敲开成功的大门吧!把自己火红的青春献给光辉灿烂的明天!
评点
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作者用大量的事实来论证这个论点。这是例证法的具体例子。作者摆事实,较为有序。从时间来说,大体是由近及远,由今及古;从地域来看,也是由近及远,由中及外。用中外古今成功者的事例,论证了成功来自勤奋的道理。但是有给人罗列事实的感觉,缺乏典型事例的具体分析,因此论述还够深入。
聪明来自勤奋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
谈一谈“勤奋”这个话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长大后能成才,但聪明人不是你想当就当的,必须经过勤奋的努力。你想出国留学,就得学好外语,怎样学好外语呢?就得早上读,晚上背,勤奋学习;你想当名体操健儿,怎样当呢?就得坚持体育锻炼,勤奋联系;你想当一名科学家,怎样当呢?就得多看百科书记,拓宽视野……总之,无论你想干什么,不勤奋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我国古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茅以升童年时,天天早上都自觉地站在河岸边,背诵古诗文。身边风帆来往、渔歌阵阵,他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样日长天久,茅以升背了许多古诗词,同时也锤炼了自己的记忆力。一天,他爷爷抄写古文,茅以升就在一旁默记,等爷爷搁下笔,他竟能把爷爷抄的《京都赋》一字不漏地背下来。爷爷高兴地说:“好,好,熟能生巧!”
还有一次,茅以升看到有一篇文章把圆周率的近似值写到小数点后100位,于是,他一节一节地来记这串长数:14,15,92,65,35,89,79,32……尽管很难记,但茅以升勤奋努力,终于背了下来。
同学们,茅以升长大之后,之所以能成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不正是因为他的勤奋吗?他之所以那么聪明,不也是因为他的勤奋吗?
由此,我想到:人的智商本都一样,只不过有的人更勤奋,所以才能出类拔萃,如果一个人不勤奋的话,再聪明的大脑也会变得迟钝。
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只有勤奋努力,刻苦学习,让自己更聪明,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聪明来自勤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聪明来自勤
奋》
什么是勤奋呢?顾名思义,勤奋就是不懈地努力。一个人知道了怎样勤奋学习,也就获得了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聪明来自于勤奋。”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曾经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了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水被染得墨黑墨黑。从此,便留下了心无旁骛、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呢?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流芳千古的书圣,是因为他聪明吗?并不尽然,更重要的是他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结果。
同学们,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
该是勤奋,有几份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他从小就没有钱进学校读书,直到17岁,才进了宁波师范学习。可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勉强答应他试读半年。童第周发誓,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他坚持顽强地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以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临近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到比利时留学时,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同学,童第周经过勤奋钻研,完成了一项连教授也没有完成的手术,为中国人争了气。童第周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勤奋换来的。要攀登生物学的高峰,就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正因为如此,童第周才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和优秀的教育家。
可见,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
努力,勤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的亲兄弟。
同学们,让我们时刻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天才在于勤奋”、”勤奋是成功的阶梯”这些名言警句来提醒、激励自己,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吧!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3.聪明来自勤奋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聪明来自勤奋”的话题。
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是出自发明家爱迪生之口。同学们,也许你们还没有好好的思考过这句话的意思吧!那我们就来讨论讨论。其实,上天很公平。每一个人刚出生都一样,而差别就在于你有没有付出努力。如果,你是个聪明的人,那你就该学会勤奋,这样才能不浪费你的才智;如果你勤奋而不聪明,那也不能气馁,因为“书尤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而什么是勤奋呢?顾名思义,勤奋就是用双倍的时间来学习,当然,也要劳逸结合。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 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
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说道勤奋,咱们也不得不谈谈华佗。华佗是东汉末期医学家。从他能记事起,家乡水、旱、虫、疫等灾害连年不断,乡民死亡无数。华佗十分伤心,立志学医以济世救人。华佗打听到有一位治化道人医术高明,就不远千里去拜师学艺。治化道人答应把他暂时收下,先做几年杂活再说。于是,华佗被派去护理病人,每天烧水、洗尿盆、扫地。其他师兄弟喜欢偷懒,抱怨工作辛苦,可华佗一声不吭。他耐心地侍候病人,并且仔细对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研究,日子一久,他也明白了好些病的起因以及治疗的方法。三年后,治化道人
见华佗如此勤恳好学,知道他是一个可造之材,就正式收他为徒。华佗遵从师父的教诲,白天同师父一道出诊,夜里读药书常常读到天亮,毫不懈怠。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又是三年。一天深夜,华佗正准备休息时,一个道童慌慌张张跑来叫他:“不好了,师父得了重病!”
华佗赶忙跑到师父卧室,只见师父脸色蜡黄,口吐白沫,师兄弟们全都手足无措。华佗上前摸摸师父额头,又把把脉,舒一口气说:“没事,师父过一会儿就好了!” 大家听了十分生气:“师父病得这么厉害,怎么说没病?”华佗不慌不忙地告诉大家:“我是依望、闻、切来推断的,不会错的!” 这时,治化道人忽然一下子坐了起来,笑哈哈地说:“徒儿们,我是在装病试探大家的本领呢!看来华佗可以出师了!”
同学们,聪明来自勤奋,勤奋也可以让你的成绩步步高升!
回答者: fangzhilin1014
成功来自勤奋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今中外的伟人名士,专家学者,他们成功的奥秘之一都是勤奋。
不是吗?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他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笑他,他不悲观失望,从此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争了光,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还有连学都没上过的张海迪姐姐,身残志坚,勤奋学习,克服了健康人也难以克服的苦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
古往今来,许多誉满全球的伟人,他们的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次成功,都是要流下滴滴汗水,留下步步脚印的。他们的成功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奋钻研而得来的。
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
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这样的事例不正说明勤奋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从而取得成功吗?不是正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要勤奋吗?
鲁迅之所以渊博,正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汲取精神养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写成,正是由于他27个年头的跋山涉水,“访采四方”,“搜罗百代”的成果。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物理学家牛顿;化学界的大师诺贝尔、门捷列夫;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他们之所以有这样伟大的成
就,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他们都是勤奋学习,不耻下问,大胆实践,用于向失败挑战的人。而最后呢,他们胜利了,成功了。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成功来自勤奋。只会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勤奋的结果。
让我们大家以此共勉,勇勤奋去攀登智慧的巅峰,用知识的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永远记住:成功来自勤奋。
聪明来自勤奋
同学们,在家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长在后能成才,但聪明人不是你相当就当的,必须经过勤奋的努力。人们想出国留学,就得学好外语,怎样学好外语呢?就得早上读、晚上背,勤奋学习。你想当名体操健儿,怎样当呢?就得坚持体育锻炼,勤奋学习。你想当一名科学家,怎样当呢?就得多看百科书,拓宽视野……总之,无论你想干什么,不勤奋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我国古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
升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茅以升童年时,天天早上都自觉地站在河岸边,背诵古诗文。身边风帆来往,渔歌阵阵,他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样日久天长,茅以升背了许多古诗词,同时也锤炼了自己的记忆力。一天,他爷爷抄写古文,茅以升就在一旁默记,等爷爷放下笔,他竟能把爷爷的古文一字不漏地背下来。爷爷高兴地说:“好、好、熟能生巧。”
还有一次,茅以升看到有一篇文章把圆周率的近似值写到小数点后100位,于是,他一节一节地来记这串长数:14、15、92、65、35、89、79、32……尽管很难记,但茅以升勤奋努力,终于背了下来。
同学们,茅以升长大之后,之所以能成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不正是因为他的勤奋吗?
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只有勤奋努力,刻苦学习,让自己更聪明,才能跟上时代有步伐。
谢谢大家!
2014年3月15日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天才来自勤奋
天才来自勤奋
教学教案:
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勤奋的“天才” 教学目标:
通过名人和身边的同学刻苦学习的故事,引导教育学生用适当的目标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激励学生勇于进取,获取学习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养成遇到学习困难坚持不放弃的品格。
一、教学过程:
1、谈理想
师:同学们,你们长大了都想干什么? 同学:
师:同学们的理想都非常好。几乎每一个人在小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但长大以后有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有人却往往不敢朝着目标前进,这是为什么`?因为理想是遥远的,它不是奋斗一下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为了实现理想,我们现在要做哪些准备?
学生:
师:对!要实现理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现在勤奋学习,学好本领,为将来打好基础。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勤奋好学的感人事迹。
2、故事导入:
师:有人把出类拔萃的人物称为“天才”。我们看名人对“天才”是怎么说的: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出自勤奋。”而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劳动而有恒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只要劳动,都会有收获的结论。我们同学到学校来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只要有恒心、能坚持下来,就能收获知识;因此,只要我们同学努力学习,我们也可以成为“天才”。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小时候 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 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 小偷,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 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小偷大怒,从躲藏的地方跳出来说,“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 遍,扬长而去!小偷看起来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小偷, 而曾国藩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小偷的记忆力真好, 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 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国藩之后,还要背书,才扬长而去,但 是遗憾的是,由于他不走正道,最后他依然是名见经传,未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天才”。
我再讲一个国外的故事。1911年,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上学后父母甚至买不起一双像样的鞋子给他,他只能穿一双补了又补的鞋子去上学。每天在学校里,看到同学们穿着漂亮的鞋子跑来跑去,他都特别羡慕,心里十分渴望自己也能有一双漂亮的鞋子。
临近圣诞节的时候,他听同学说,圣诞节那天晚上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向上帝提出一个愿望,把你想要的东西告诉上帝,上帝就能满足你的要求。他一听,高兴极了,对同学说:“我想要一双漂亮的新鞋子,可我怎么和上帝说呢?”同学告诉他:“只要在圣诞节晚上零点以后,走进街上任何一家有鞋子的商店,和老板说出你的要求,老板就会代表上帝把鞋子给你的。”
他听了心花怒放,天天盼着圣诞节快些到来。圣诞节终于到了,快到零点的时候,他来到街上,看到有一家商店亮着灯,隔着窗子能看到里面货架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鞋子。他走进去,选择了一双特别漂亮的,然后对老板说:“老板,今天是圣诞节,我特别喜欢这双鞋子,您能和上帝说一下,把这双鞋子给我吗?”老板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他脚上穿的破旧鞋子,立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老板把鞋子接过去,说:“好,我这就去和上帝说说。”然后便拿着鞋子到里屋去了。过了一会儿,老板出来了,手里的鞋子只剩下了一只,他把那只鞋交给小男孩儿,说:“上帝说了,他不会给你想要的全部东西,只能给你一只鞋子。剩下的那只鞋子,得由你自己想办法赚钱来买。”小男孩儿问:“那我要赚多少钱,才能得到另一只鞋子呢?”老板说:“两美元就能得到另一只鞋子。”小男孩儿说:“那好吧,我想办法回去赚钱,那只鞋子你一定得给我留着!”老板笑笑说:“放心吧!”
就这样,小男孩儿拿着一只鞋回了家。他把鞋子放在箱子里,每天都拿出来看一遍。此后,他开始想办法赚钱,每天都早起1个小时到垃圾箱里捡饮料瓶,再把饮料瓶卖到废品回收站。他把赚来的钱全部存放起来,两个月以后,终于凑够了两美元。他怀揣着钱高高兴兴地跑到了那家商店,把钱给了那个老板。老板表扬了他一番,把另一只鞋子给了他。
这个小男孩儿长大以后,从事过多种职业,他做过救生员、解说员、广播员等,虽然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都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再以后,他进入演艺界,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1966年,他进入政界,当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并于1980年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他就是罗纳德·里根。
有一回,里根接受一位传记作家的采访。那位作家让里根回忆一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里根谈到了小时候那次过圣诞节向上帝要鞋子的事,他说:“后来我才知道,那个鞋子的原价是38美元,一半的价钱也要19美元。老板向我要两美元,不过是想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上帝不会给你想要的全部,他只会给你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从那以后,我就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每当在事业上遇到挫折,我都会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所有的成功,都不能靠别人的施舍,都需要自己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得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学习还是干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就会胜利。
3、寻找身边的榜样
师:在我们班里也有许多学习认真刻苦的同学,你们认为谁是你学习的榜样?他(她)有哪些优点?(可以从抓紧时间、学习效率、自制力强等方面考虑)。
二、小结
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会遇到各种困难,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下苦工夫学习,克服各种困难。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最基本的就是按时,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遵守学校的纪律,好好学习。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大声回答我,你们可以做到吗?好,今天就开始行动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树立信心,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和老师吧,只要同学们增强约束自己的能力,成功并不遥远。
新学期的打算
教育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学习目标的意义和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合理的制订个人的学习目标,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了解制订目标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设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觉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你们都有什么新的打算,在学习上有新的计划和目标吗?今天我们讲为什么要制订学习目标以及如何制订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课文,然后讲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王涛和体操运动员桑兰的故事,最后作小结。
教师:同学们,从约翰、王涛和桑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目标在人的心中是多么重要,它能给人以动力,唤起人们的极大热情,从而坚定不移地去获取成功。我们在学习上也要给自己订出恰当的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行动更加自觉、刻苦,顺利完成四年级的学习任务。
三、课堂活动
1、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
(1)美国少年约翰给自己制订了怎样的目标,这对他的成长有什么作用?(2)王涛和桑兰的目标是什么?
(3)你给自己制订新学期的学习目标了吗?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对促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画一画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三张白纸。请学生给白纸编号,即白纸1 号、白纸2 号及白纸3 号。教师:
请同学们在白纸1 号上随便画什么都行。(一分钟后)请你在白纸2 号上画一只小企鹅。(一分钟后)请你在白纸3 号上画一只黄嘴巴、黑身子、白肚皮的小企鹅。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无目标、有目标及有明确目标进行学习,其学习结果大不一样。
3、写一写 教师:
(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请你将自己制订的学习总目标及阶段目标写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总目标是在小目标的实现活动中得以实现的道理。
教师:
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请写出你的具体做法。
4、处画评价。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三幅画。
教师 同学们,请你们认识观察和分析画意,最后评说每幅画。大家自由发言,说说------画一:蜗牛的目标 画二:母鸡的目标 画三:青蛙的目标
5、请你诊断
教师在教室前屏幕上打出一段故事,又在黑板上挂出一张《学习目标诊断表》。教师:请一位同学把这段故事念一遍。
教师:
请四位同学扮演兰兰、芳芳、明明和伟伟,并把自己所担任角色的话念一遍。教师:
请角色扮演者到黑板前为你担任的角色诊断,并在诊断表中表示出来。目的是训练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实践指导
1、演讲比赛 教师将演讲韪及要求写到黑板上。通过演讲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检查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及实际应用的情况。
2、读一读 教师:
(让学生将书翻到指定页)我先读一遍,然后请一位同学读一遍,最后大家默读一遍。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记住,并能把这些方法用于实践中。
五、教师总结
教师: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认识到学习目标对自己学习进步的重要作用,并学会了制订学习目标的操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一开始,就为自己订出一份学习目标,并征求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以便得到他们的帮助和监督,使自己顺利完成四年级的学习任务。
六、课外活动
把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拿给爸爸妈妈看,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能办成许多依靠个人能力所办不到的事情.2,集体要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只有同心协力,集体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教育学生团结起来, 互相帮助合作,使集体更有凝聚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力量的强大,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发挥每个个体的力量,集体才会变得越来有凝聚力
教学准备:
1,有关团结合作的故事
2、游戏《小蚂蚁搬家》:十个篮球 3,道具:常青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古代有一位父亲,临终前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让他们每人折断一根筷子,结果几个人轻而易举地就把筷子折断了。然后,父亲又把筷子捆在一起,结果却没人只凭自己的力量把整捆筷子折断。于是父亲说,你们几个兄弟的关系就和这些筷子一样:如果你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谁能战胜;相反你们各自为战,互不顾及,就很容易被别人打败。
这个老生常谈的故事,却有着亘古不变的真理。筷子捆在一起时能形成远大于每一根筷子单独的力量,因为这叫合力。几个人能为共同的理想团结在一起,往往就能做到单个人无法完成的辉煌,因为这叫团结的力量。
第二个故事叫做地狱与天堂 牧师请教上帝地狱和天堂有什么不同 上帝带着牧师来到一间房子里。一群人围着一锅肉汤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把长长的汤勺因为手柄太长谁也无法把肉汤送到自己嘴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绝望和悲苦。上帝说这里就是地狱。上帝又带着牧师来到另一间房子里。这里的摆设与刚才那间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都把汤舀给坐在对面的人喝。他们都吃得很香、很满足。上帝说这里就是天堂。同样的待遇和条件为什么地狱里的人痛苦而天堂里的人快乐,原因很简单,地狱里的人只想着喂自己,而天堂里的人却想着喂别人。
第三个故事偷油的老鼠 三只老鼠同去一个很深的油缸偷油喝够不到油喝的它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大家轮流喝有福同享。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想“油就这么多大家轮流喝一点儿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饱。”夹在中间的老鼠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怎么办我看还是把它放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第三只老鼠也暗自嘀咕“油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儿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缸底饱喝一顿。” 于是第二只老鼠狠心地放开第一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老鼠也迅速放开第三只老鼠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去了。最后三只老鼠都淹死在油缸里。
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的,人类无疑是因团结合作而感到幸福的。团队的意义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是有没有为彼此共同的理想团结在一起,并为之奋斗。如果一个群体既没有共同的理想,也不愿相互合作,那么只能叫乌合之众。一个人的才华不论多么出众,缺乏了应有的凝聚力,也只能是一盘散沙。一个团体只要精诚合作,互相团结,往往还能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朋友,需要伙伴。人的社会属性要求我们不可能一个人走完人生这条路,团结才是力量。我们身为当代小学生,更应该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前面的路或许布满荆棘,你走过去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智慧,还需要众人的帮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有信心向前吗?团结是久旱后大地的甘霖,滋润你干涸的心田;团结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赋予你绝境中的希望;团结是黑暗中升起的太阳,昭示你胜利的曙光。团结就是力量!
小结
集体力量大,集体的力量很重要,它能办成个人力量所办不到的事.只有发挥出每个人力量,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集体的优势.集体的成功有我的一份努力.我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我.导出题目: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玩中学,玩中悟:
游戏《小蚂蚁搬家》:天要下大雨啦,小蚂蚁们急忙搬家.它们仓库里储存很多很多的粮食,现在它们必须马上把粮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上去。
1,游戏规则: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游戏中每个人只能用一个手指,共同努力将“粮食”(十个篮球)搬到 教室另一边即“高地上去”.活动中球不能掉到地上去,否则即是粮食掉到“水里”,扣分,也不能用身体的其它部分帮助搬运篮球.扣分最少的小组获胜.2,各组搬运的方法自定.3,进行活动.4,评比.5,各小组商量讨论,总结刚才的行动得失: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集体的优势,每个人又该怎么做 怎样保持集体的凝聚力 怎样更好地完成任务
6,评说小结
只有调动每个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统一大家的行动,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学会合作和配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出集体的优势,把事情做好,做成功
.三,联系实际,“指指点点”
1,导入:无论学习生活,我们都离不开集体.你有过和集体共同努力合作,为班集体完成一件事吗 心情怎样 或看到过社会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
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事:如拔河比赛,爱心捐赠等,社会上的抗洪救险等.3,再找一找,学习生活中又有哪些事,是由集体做的,却又做得不好的呢
4,小组交流讨论,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事:如做大扫除时,拈轻怕重,推卸责任,结果打扫不干净等.5,评一评,为什么同样是集体的力量,为什么做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6,说说,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集体的优势(引导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并不是简单的个体成员的总和,而主要是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统 一意见和行为,互相帮助,不推卸责任,要有责任心.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锻炼自己的合作与交往 能力.促进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培养.明白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的重要性.)五,启发,反思:我是集体一份子.1,出示道具常青树:这是一棵常青树,它象征着我们的班集体,我们就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大树离不开叶子, 叶子也离不开大树.2,想一想,你做过哪些有利于集体的事,把它写在绿色的大叶子上面,再贴在常青树上.3,通过这次活动,你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以后准备怎样做,把对自己希望做到的要求写在黄色的小叶芽上,贴到大树上.4,把大树展示在教室一角.5,过一段时间后,如已做到,则将小叶芽换成绿叶子贴上;如没做好,则将绿叶换成黄叶,表示做得不好,叶片 凋零了,认识到错了,想改正了,就添上小叶芽.6,小结: 只有发挥出每片叶子的力量,我们的常青树才会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而只有经过我们每个人的 努力,我们的班集体才会变得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好.六,总结: 一颗星星不明亮,繁星满天亮晶晶;一颗枯树不顶用,一片树林挡狂风;一滴水漂不起纸片,大海上 能航行轮船和军舰;一个的力量小又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没有一颗一颗小星星,也不会有银河;没有一棵棵树木,也不会组成一望无际的森林;没有点点滴滴的小水珠,也不会有无边无际的大海.同样,我们每个人 也是组成集体的一个小小分子,没有我们,也没有集体,我们的生活学习不能离开集体而存在.只有人人为集体,集体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更好地为我们每个人服务.新学期的目标
教育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学习目标的意义和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合理的制订个人的学习目标,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了解制订目标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设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觉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你们都有什么新的打算,在学习上有新的计划和目标吗?今天我们讲为什么要制订学习目标以及如何制订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课文,的故事,最后作小结。
老师今天讲几个故事给同学们听,看看同学们从中得到些什么启示。在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爱丽丝向猫问路“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到你。天助先要自助,当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
第二个故事叫做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许多人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故事寓意】目标是需要分解的,一个人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有最终目标。比如成为世界冠军更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比如在某个时间内成绩提高多少。最终目标是宏大的引领方向的目标,而绩效目标就是一个具体的、有明确衡量标准的目标。比如在四个月把跑步成绩提高1秒,这就是目标分解。绩效目标可以进一步分解,比如在第一个月内提高0.03秒等。当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及时地得到了一个正面激励,这对于培养我们挑战目标的信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第三个故事是: 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头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选中,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便到磨房会见它的朋友驴子。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峰、炽热的火山、奇幻的波澜……神话般的境界,让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感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路途,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大体是相同的,当我向印度前进的时候,你也一刻没有停步。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行,所以我们走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狭隘的天地……”
马和驴子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目标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一个团队有目标不等于有好目标。好目标一定要结合团队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特点来制订。
教师:同学们,从以上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目标在人的心中是多么重要,它能给人以动力,唤起人们的极大热情,从而坚定不移地去获取成功。我们在学习上也要给自己订出恰当的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行动更加自觉、刻苦,顺利完成四年级的学习任务。
三、课堂活动
1、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
(1)年少时的姚明自己制订了怎样的目标,这对他的成长有什么作用?(2)丁宁和叶诗文的目标是什么?
(3)你给自己制订新学期的学习目标了吗?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对促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画一画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三张白纸。请学生给白纸编号,即白纸1 号、白纸2 号及白纸3 号。
教师:请同学们在白纸1 号上随便画什么都行。(一分钟后)请你在白纸2 号上画一只小企鹅。
(一分钟后)请你在白纸3 号上画一只黄嘴巴、黑身子、白肚皮的小企鹅。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无目标、有目标及有明确目标进行学习,其学习结果大不一样。
3、写一写 教师:
(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请你将自己制订的学习总目标及阶段目标写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总目标是在小目标的实现活动中得以实现的道理。
教师:
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请写出你的具体做法。
4、处画评价。
教师在黑板上挂(画)出三幅画。
教师
同学们,请你们认识观察和分析画意,最后评说每幅画。大家自由发言,说说------画一:蜗牛的目标 画二:母鸡的目标 画三:青蛙的目标
四、实践指导
读一读 教师:
(让学生将书翻到指定页)我先读一遍,然后请一位同学读一遍,最后大家默读一遍。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记住,并能把这些方法用于实践中。
五、教师总结
教师: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认识到学习目标对自己学习进步的重要作用,并学会了制订学习目标的操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一开始,就为自己订出一份学习目标,并征求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以便得到他们的帮助和监督,使自己顺利完成三年级的学习任务。
六、课外活动
把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拿给爸爸妈妈看,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同学们,我们在制订目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合理。比如说你一节课能背50个英语单词,那你就不要给自己定下一节课背500个单词的目标,因为它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你根本不可能实现它。
2.要有一个时间期限。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时间期限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它只是一个梦想,因为它无法衡量进度,也无法衡量结果。
3.要明确。诸如“我想考上大学”、“我希望过幸福的生活”此类的目标都是不明确的。你究竟想考什么样的大学?重点、本科,还是专科?如果是重点大学,是北京大学还是浙江大学?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的生活?这些必须要弄清楚。目标越明确越容易实现。
4.要把目标写在纸上。白纸黑字,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的力量。如果你不把目标写下来,并且每天温习的话,它们很容易被你遗忘,它们就不是真的目标,它们只是愿望而已。实际证明,写下自己目标的人比没有写下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功。
5.要把目标视觉化。所谓目标视觉化是指你要经常在脑海中想象你达到目标时的情景,情景越生动逼真,你越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越能激发你追求成功的欲望。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中所写的:“在我发现奶酪之前,想象我正在享受奶酪,这会帮助我找到新的奶酪。”另外,你还可以把你的目标用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你的目标是考取北京大学,你不妨找来有关北京大学校园风景的图片,贴在墙壁上或桌子上,时时看,天天看。
6.要制订一个详细达到目标的计划。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你的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7.要严格执行计划,每日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并且时常这样问自己:“我现在做的事情会使我更接近我的目标吗?”
同学们,我们都听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可是当我们真的踏下这一步时,却常常忘了提醒要喜欢自己拿出行动的这一点,记住,你过去是什么样的行为,并不表示未来也须继续下去,如果你不想改变目前的人生,其实就已是作了决定。
有位著名的诗人曾说过:你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自己灵魂的领航人,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就全看你自己。因此,我们不要轻易忽视设定目标的重要,此刻就立下决定,因为在前面不远处,就是我们自己的未来。
六年级教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学目标:
(1)感知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
(3)在现实生活中,培养与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并能学会与人团结合作。
教学难点: 能在实际生活中落实合作。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现在,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算术题:1+1 等于几?(板书:1+1=?)对,在数学上 1+1 是等于 2,但在生活中,有时 1+1 并不等于
2。不信就看看这个故事。(故事情节)内容:小明最爱玩翘翘板。一天,他一个人在游乐场玩翘翘板,可蹭了半天也没翘起来。这时小刚来了,他也爱玩翘翘板。于是小明和小刚为翘翘板归谁玩争了起来,最后谁也没玩成。
想一想:
①最后,小明和小刚为什么都没能玩翘翘板? ②他们应该怎么做才对?
③这时的 1+1 等于几?(板书:1+1=0)④1+1=0 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1+1=0 这个比喻,说明如果大家心里只想着自己,不配合,不团结,不协作,即使你单个人的力量再大,再能干,最终什么事都干不成,结果都会是个“0”。
二、团结的力量极其重要性
(一)听故事
1、如果团结了,互相协作了,(板书:团结协作),1+1 会有什么结果呢?(板书:1+1=)别急着回答,先看故事。
(故事内容)内容:一天,有两个人在茫茫的大沙漠里迷了路。其中一个人腿伤了,走不动了,但 他身上还有半壶水;而另一个人,身上一滴水也没有了,快渴死了。
2、你能想个办法救救他们吗?
3、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1+1 等于几?(板书:2)
4、继续听故事:这两位得救的人原来都是科学家,他们回到工作的地方后,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一起研制出了一种新药,治好了千千万万病人的病。
5、这时的 1+1 等于几?(板书:1+1>2)
6、反过来想一想,在沙漠里,如果这两个人像抢翘翘板的小明、小刚一样,结果会怎样? 小结:
只有团结协作,1+1 才会等于 2,甚至大于 2。
(二)演小品
1、师述:“现在我们一齐来说一说,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团结合作 才能做得好的。”(学生举例)
2、师述:“对了,但你们知道吗,就连我们的五个手指也需要团结合作,不信请看以下的小 品表演: 《五指争功》。”
3、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1)尝试用一个手指拿起一本书(笔盒或者笔都行)。
(2)用五个手指一齐拿起一本书(笔盒或者笔都行)。
4、师述:“你们看,团结合作的力量大吧?不怕告诉你们,团结的力量大得就连小动物也可以打败森林之王狮子,在一座美丽,宁静的大森林旁,有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熊.它有四个小伙伴:小猴.小鹿.小兔和小熊猫.一天,她们5 人出去游玩.刚出门不远,她们就听见一声炸雷般的吼叫声冲着她们袭来.原来是头凶恶的狮子正向她们猛扑过来,惊吓得她们四处乱窜.这时,狮子把动作迟缓的小熊猫扑倒在地上.小熊猫发出了恐惧的呼救声.小熊.小猴.小兔 和小鹿她们仿佛从小熊猫的呼救声中惊醒了过来.异口同声地朝小熊猫大声喊道:“小熊猫,别害怕.我们大家来救你!”喊着,机灵的小猴捡起石块雨点般地向狮子头部砸去.力气大的小熊也向狮子发起攻击“啊 , 啊!”狮子发出了几声惨叫.原来它的眼睛被小猴的石头砸中了.小熊猫得救了.小熊赶忙扶起小熊猫对大家说:“快跑,到我家去躲躲.”大家到了小熊家里,把洞门紧紧地关上.洞外的狮子被激怒了.咆啸地怒吼着,不停地撞击洞门 洞内,小熊让受到惊吓小熊猫在他的床上休息.然后对大家说:“ 我们要想个办法制服狮子.”小猴,小 鹿,小兔她们在小熊家里看了看,她们不约而同地说:“ 我有好主意了.”小熊请小鹿先说,小鹿说:“ 在小熊哥家的洞门口内, 地上埋有一口装满水的大水缸,我们可以在水缸 下掏一个坑,用柴把水烧开” 小猴抢着说:“ 水烧开后,把狮子逗引进来,用开水烫死它.”小熊说: “ 这个主意好.”大家很快分了工,七手八脚的把水烧开了.小兔子自告奋勇地充当诱饵把狮子引进洞来.洞外的狮子气急败坏,迫不及待地要进洞报仇.结果掉进了开水缸里被开水烫死了.大家高兴地齐声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庆祝胜利.大森林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和宁静.三、学会与人团结合作
5、游戏:
师述:“现在让我们一齐来发挥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好吗?” 《心有千千结》
目的:
学习和体会团体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流程: 一组人手拉手围成圆圈,要求活动者记住自己左右手的伙伴后,放手,在圆圈的区域中自由活动,等组织者喊停,每个人都停住,用左手右手分别拉原先站在自己左右两边的伙伴,如此形成重叠交错的“结”。然后,组员之间相互配合,想方设法使队形变回原来手拉手的圆 圈,在这个过程中体会队友之间的配合。
6、读名言:让同学们读一读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团结合作的名言,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四、结束环节
师:这节课,通过我们做的几个实验和亲身体验,让我们知道了,人不能自私自利,心里只想着自己,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0”,也就是失败。但如果大家团结协作那将没能打败你们。
今天同学们都做得非常好,都发挥了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希望以后同学们能继续努力,共同为我们班成为最优秀的班级而努力!
板书设计:
1+1=? 自私自利、不配合→ 1+1=0 团结、协作 1+1=2 1+1>2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际理解文章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2.读课文,了解《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全世界儿童渴望幸福、向往和平的真切愿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根据条约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制定指导自己行为的条约。重难点分析:
l、文章既有一般“条约”的凝练、理性、概括,又有诗歌的感情丰富真挚,学习本课,要把握概括语蕴涵的丰富内容,又要体味到字里行间的儿童真挚的情感。
2、通过补充资料和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课文,体会战争的残酷,体会少年儿童对和平生活、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情况,把握题目主旨。
1.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2.学生结合预习说说关于世界儿童和平条约,自己了解到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条约”的意思,并让学生明白本文的条约与其他条约的不同。
出示“条约”的解释。
二、初读条约,以小标题的方法理清脉络结构。1.指名读课文,纠音。
2.以“和平”为中心词,学生为每个小节拟一个小标题。
三、以“和平”为中心,体会条约背后的真情。1.自读第一小节,体会儿童对和平的向往。(1)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疾病”、“破坏”、“憎恨”、“饥饿”和社会现实理解“这一切”的意思。(3)教师讲战乱的情景,指导朗读。2.阅读第二小节,联想和平的美好画面。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和平的世界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是怎么做的?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足够的食品”、“遍地的彩虹”、“不朽的生命”等词语理解和平的美好。
(3)指导读句子,体会和平给予我们的幸福。
(4)拓展联想,仿写句子:(谁)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将(怎样)。3.阅读第三小节,鼓励学生共创和平。
(1)齐读,思考:在我们拥有和平的权益时,又能够为和平做些什么呢?(2)学生换位体验:成人丢掉的“恐惧”和“悲伤”指什么?(3)再读,唱响和平口号。
四、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内容,学生说一说课文表达了各国儿童怎样的美好愿望。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体会情感。1.学生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
2.教师引入新课:我们今天用朗读和书写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的倡行。
二、小组合作诵读,小组评比。
1.小组内分工合作读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出感情,每个学生的分工要明确。
2.诵读评议,小组展示,以情感的表达、感情的充沛为评选重点。3.全班投票评选优秀朗诵小组。
三、誊写条约,书法展示。
1.教师公布书法展示要求(课件出示):①可以誊写本条约;②可以根据条约的形式,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制定指导自己行为的条约;③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小诗的形式写下来。在此范围内注意书写规范流畅。2.学生撰写作品。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布置全班学生作品的展示安排。
四、拓展延伸。
教师朗诵并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出示原诗),师生共同发起和平的企盼。
相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第一课时
一、课题辨析,背景渗透。
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
学生谈观感。
二、检查预习效果,了解学情。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质疑。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中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浅层次问题。归纳出不能自学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问题,相机归纳。
师:有几个小组谈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样的?这三个小组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
1.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师:有一个组提到了良民证,它代表了什么,人民为什么如此恨它,要焚烧它?另一个组的问题和这个问题是相似的。归纳:
2.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
师:有一个组提到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什么以相片为题?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非要用这张相片?
师:问题提出来了,要解决问题还要靠——
生:读书解决。
三、品读课文,具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1.以“这是一张_________的相片”为话题,“说话要有理有据”为发展语言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并抓住重点句段,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本环节教学主要注意点:
(1)要求学生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并“有理有据”地依托文本谈出个性化的见解。
(2)抓住“良民证”“验讫”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抓住重点的语段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资料补充、边读边想等方式,指导学生把文本“读明白”。
预设点:
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请同学们先想想:这是一封什么信?为什么要用特别的信封信纸,还要加上一张特别的相片,表达特别的心意。
师:哪里写出了信封信纸的特别?
不用这种纸行不行?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用这个不可啊?
生:是因为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这个问题明白了?只有用这样的信封信纸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意。
预设点:
验讫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
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师:那天,我的一个远房的嫂子来让我写信。除了这样的信纸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这张相片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3至5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默读。
师:有的同学边勾画边在重点的地方加了标记。有的同学还边勾画边做了批注。我们交流一下:
师:还有勾其他句子的?
师:良民证是什么,有了解的吗?
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知道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了吗,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知道了吗?
师总结照片的样子
2.围绕“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义,体会那位年轻妇女的思想情感,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布置第二课时学习任务。
1.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思考: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
2.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
(1)推荐阅读孙犁的《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文章。
(2)阅读有关抗日题材的作品,或采访年长的人士,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占区的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3)回忆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点,有条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读读。
第二课时
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
1.学生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本课语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
2.读后交流:用年轻妇女的口吻来简要复述这件事。
二、交流资料,准备“写信”。
检查第一课时作业完成的情况,组织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1.交流抗战时期敌占区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识,了解家信的特点。
3.进一步进行想象练习,说说这封信中可能会谈到什么。
三、代写书信,交流评改。
1.学生代写书信,教师个别指导。
2.师生评议,修改,选出佳作进行展览。借助“相片”渗透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将军与孤女
教学目标:
1、能较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教学难点:
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理解聂将军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中日人民友谊的使者”的原因。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聂将军与孤女)
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
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陉煤矿时救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义:(全班交流、理解)攻克:攻下。谴责:斥责;责备。仇怨:仇恨;怨忿。
正义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感慨:心灵因某种感触而感慨。无辜:清白无罪
寸草不恭:书写潦草有失恭敬。
泣不成声:哭得发不出声。形容十分悲伤。干戈化玉帛:变战争为和平。兵戎相见:指战争。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想想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5、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分段,并说说段义,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交流分段及段意)
三、作业:
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思考: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中心话题: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交流、师板书: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中心话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1、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用括号标出相关内容,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1)聂将军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A、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感悟聂将军的慈爱、和善可亲,具有菩萨心肠,是“活菩萨”。
B、生交流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2)第二自然段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是我们绝不能伤害无辜的日本孩子。”
A、从转折的预期中体会虽然“敌人残忍”,但“孩子是无辜的”,是“受害者”的道理。从“决不能”的坚定语气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人民和他们后代的真挚、深切的关爱。B、在读中进一步体会(3)聂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侵略中国并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愿。中日两国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
A、从“本无仇怨”、“应携起手来”等词语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永久和平奋斗到底的决心。B、指导朗读(4)孤女谢恩。
A、这一内容充分说明聂将军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总结全文:
课文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练习背诵:
1、抓住表先后顺序的词和动作的词。如“…先抱起…然后……”
2、分层逐句练背。
19.阳光下的皮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发挥的思维得到锻炼,提高朗读、分析能力。
2、体会人物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神态刻画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美好心灵,感受人们对平等、和平、发展的渴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课文内容,体会“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很大,1500多年前,人们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波斯,大概要走上半年。然而地球又很小,今天乘上飞机环绕地球一圈也不过24小时左右。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地球村。每一个国家都是这村子中的一个家庭。在大家共同拥有的这样一个兰色星球上必然会演绎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么,今天,地球村里又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快速地去默读课文。
二、板书:阳光皮肤
同学们从每个孩子的介绍中,你能知道什么?并具体说说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讲述了一个国际少年班的学生渴望和平的故事
2:讲述了南非黑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贯穿全文的,我们暂且也把它看成是一堂语文的口语交际课。那么,各个国家的同学在利用口语来展示自己国家的风采时,你认为:
1.哪个国家的同学介绍得好?你为什么欣赏他的介绍呢?
2.哪一个国家的学生介绍得最精彩?最形象?
3.在口语交际中,新加坡的李德远和朝鲜来的金顺玉的对话是什么意思?(能否表演一番)他们好象伤害到了彼此,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关于说话的技巧呢?
师:今天的中国有56个民族,但有一首歌唱得好,我们56个民族是一家。请同学们演唱《爱我中华》这首歌。
师:课文中介绍的南非是新南非建立以前的南非,今天的南非人民靠着自己辛勤的努力,令世界刮目相看。
师: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如此,对于一个人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你想获得他人的尊敬,你只有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无论你拥有何种肤色。如果你是一名强者,你就可以为你的皮肤涂抹上一层耀眼的光彩。在绿茵场上,贝利、罗纳尔多正是凭借他们超凡出众的球技,使人们忘记了他们皮肤的颜色,在世界球迷眼中是完美无缺的、光芒四射的英雄。大家同意老师的感受吗?
那么:①“阳光皮肤”到底是什么意思?
②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形式: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重点探究第2个问题。
生发言(略)
三、总结:
同学们:历史上,日耳曼民族是白皙的,生活是富有的;犹太人是聪明的,他们是与黑人有着天壤之别的高贵人种,但如果他们的内心不消除种族歧视、不讲究平等,他们仍然不是阳光皮肤。我们渴望的是,消除种族歧视、**,呼唤和平的阳光普照。到那时,人人都是阳光皮肤。
在结束这节课前,让我们体味一下和平世界的美好吧!配以《种太阳》的歌曲。同学们齐唱《种太阳》,表达热爱和平的心声!
20、地球万岁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2、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理解一些比较难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能告诉大家,我们居住在哪个星球吗?(地球)
2、是啊!我们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妈妈的怀抱里。孩子们想去看看地球妈妈吗?
3、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地球妈妈的迷人风采吧!请孩子们做好准备,飞船马上就要起飞。五、四、三、二、一
孩子们,这就是浩瀚无边的宇宙,那披着水蓝色纱衣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妈妈。
4、(录像定格地球)孩子们,地球妈妈怎么样?(太美了、太漂亮了)大家知道,地球妈妈给予了我们什么?(大气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
5、老师此刻最想高呼“地球万岁”,你呢?好,让我们共同高呼“地球万岁”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这是我们今天要阅读的课文——《地球万岁》,它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著名诗人薛卫民献给地球妈妈的赞歌,在这首诗歌里蕴涵着诗人伯伯对地球妈妈的无尽眷恋和赞美,更包蕴着他对地球妈妈美好未来的期盼。孩子们,想读吗?
2、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重要的重要方法。通过读,掌握字音,理顺诗句,了解意思,品出味道。(出示阅读方法)
3、孩子们想怎么读(大声读、小声读„„)这是你们的自由,现在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这首诗歌。我们读不懂的、读不通的怎么办?(问别人、查资料„„)
现在就请孩子们认真读诗歌吧。(学生自由反复读诗歌)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现在有这么多孩子想读,就一个人读一段吧!我想问问听的孩子们,你们应该怎么听?(认真听,注意看书)对,这是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我们一定要注意听他们读准字音了吗,读通诗句了吗。(学生们轮流读)
5、(学生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我们评价别人读书的时候既要评出别人的优点,也要委婉地指出别人的不足。现在我们来学着评一评。
三、细读诗歌,品味情感
(一)、细读诗歌1——6节,体会地球的无私。
1、老师想听听女孩子读诗歌的1——6节,男孩子们边听边想,从她们的朗读中能想象到什么。
2、孩子们,你们听懂了些什么?
3、老师想读第四节,可以吗?谢谢大家给我机会。我如果读得好请给我一些掌声,怎样判断老师读得好不好呢?主要是看我是否读出了诗歌的节奏、韵味,语速、语调是否合适,停顿、抑扬如何等。你可以在老师读的时候做一些符号,以便一会儿评价有依据。(范读,学生评价)
4、老师读得不错吧,你想读第几节,读给我们听听,让我们饱饱耳福。(指导读诗歌的1、2、3、5、6节)
5、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地球无私奉献的资料,现在可以在组内交流交流。(学生交流)
6、老师课前也做了些资料的搜集,想看吗?
(二)、细读第七节诗,认识人类破坏地球的错误行为
1、尽管地球妈妈这样无私的为她的儿女们奉献着一切,可是她不懂事的儿女却做了很多对不起妈妈的事,我们都做了哪些对不起妈妈的事情呢?请男孩子读读课文第七节,女孩子要认真听。男孩子读的时候声音要小点,读出自责的感情。(男生读)
2、我们都做了哪些对不起地球妈妈的事呢?(乱扔、乱倒、乱砍、乱伐、乱捕、乱杀,制造战争„„)
3、是啊!地球妈妈这么爱我们,我们却让妈妈伤心难过了,这些都是我们的破坏行为。
4、因为我们的不懂事,让妈妈无法忍受,所以,在地球上发生了这么多的灾难。
5、让我们向地球妈妈检讨检讨我们的行为吧!请带着改过之意朗读课文第七节。(学生小声朗读)
(三)、细读最后三节,唤起对地球美好未来的期盼
1、我们已经诚恳地告诉地球妈妈,我们知错了,我们会全心全意保护她,她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现在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读读课文最后三节,看看地球妈妈拥有怎样的美好未来。(抽生读)
2、“这美好的一切”到底是指哪些?(和谐的人文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融洽的社会环境„„)
3、也就是这样的吧!
4、怎样才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到底该怎么做,请联系实际谈谈。
5、是啊!保护地球妈妈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地球妈妈就不会再受到伤害,她不会计较过去儿女们的不懂事。让我们共同祝福:地球——万岁,万岁——地球!
6、能再深情点吗?(齐呼“地球——万岁,万岁——地球!”)
四、总结全文,激发继续探究的欲望
1、孩子们真能干,能通过自己朗读读出对地球妈妈的赞美,读出对地球妈妈美好未来的期盼,同时还很懂事,知道如何保护地球妈妈。
2、读到这儿,还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吗?(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段落、搜集地球有关的资料、模仿写诗歌、探究地球的起源„„)
3、老师会充分尊重你的权利的。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3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无端
素不知道
如许
只知道 稀奇 如此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聪明、能干
勇敢、见多识广
羡慕 佩服 向往难舍难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评: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评: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评: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为后面深入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评: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伯父关于鼻子扁平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评:最后读阅读链接,升华情感,在配乐朗诵诗歌中,尽情抒发对先生的爱戴之情。]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评与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打破文章的结构,首先从整体入手,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展开学习。教师直扑末段中心句,再学习二、四、五段,接着再由易到难,学习难点段落三段,这样用一个中心句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这一篇教学设计将单元知识进行了整合,将现代诗《有的人》纳入了本次学习,另外,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也体现得非常好,课外资料的应用恰到好处。建议在进行本次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一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评: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评:作者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习作二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作者谈收获。
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2. 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3.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前准备
1.整理、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2.趣味对联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提取资料,交流印象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鲁迅。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一谈。
3.你在阅读鲁迅作品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联系课文,总结方法
1.在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2.列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
3.全班回顾学习方法,共同交流。4.师生共同小结:“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5.师: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自读句子,发现特征: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2.全班齐读,读通顺、流利。
3.自读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教师给予帮助。5.自由朗读,力争背诵。
6.检查背诵,全班齐背(不能背诵的可以读)。
7.你还搜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警句呢?全班交流? 8.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3.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4.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制订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学过哪些诗歌?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指名读“活动建议”。(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② 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评: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评: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与诗同行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11.21 地点 学校多功能室
形式 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 王小一
教师布置 1小组
串词准备
2小组
道具准备 3小组
评委安排 4小组
场地清洁 5小组
活动报道 6小组。照相,写报道。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云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