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

2024-0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1

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第1题。

(1)抽读每组上下两个词语,要求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请学生说说带点字音节中韵母的异同。

(3)反复读每组词,要求读准韵母、音节。

2.指导练习第2题。

(1)教师解释什么是格言,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收集格言。

(2)请学生说说练习题中两句格言的意思,教师作适当的解释、点拨。

(3)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请学生说出表示“看”的同义词语,教师将其一一罗列出来。

(2)学生参照黑板上的词,尝试练习第3题。

(3)完成作业,交流反馈。出示参考答案。

(瞻仰)遗容(看望)病人(眺望)远方

(仰视)蓝天(注视)敌情(观赏)花木

4.指导练习第4题。

(1)回忆分号的用法。

(2)请学生看要抄写的'3个句子,想一想分句间是什么关系。(教师提示:以前见到的分号常用在表示意思相近的分句之间,而这3个句子中“去”与“不去”,“雾来时”与“雾去时’,“表扬”与“批评”之间是相反的、相对的,也可用分号。)

(3)完成作业本上第4题,抄写这3个带分号的句子。

5.指导练习第5超。

(1)读题审题。让学生比较例句中两个句子的异同。

(2)让学生读懂要求改写的原句的意思,并加上“没有……不”两个否定词进行改写。.

(3)交流反馈。出示参考答案:①没有人不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②没有人说蔺相如不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并让学生读一读原句与改写句,比一比语气语意。

(4)延伸练习。请学生将“到过杭州的人都说杭州是十美丽的城市”这句话改为双重否定句。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6题。

(1)读题审题,明确本题的要求。

(2)请学生认真阅读短文,边读边标上小节号,了解短文的大意。

(3)再读课文,让学生从课后习题(2)的6句话中选出2句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教师提示在选填第1个括号时,可从第①②③3句话中去选择,选填第1个括号时,可从第④⑤⑥3句话中去选择。)

(4)交流反馈,请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

(5)请学生按“到药店”、“寻找川贝”、“感激之情”将短文划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4、5自然段);第三段(第6自然段)。)

让学生试说段落大意。

(6)讨论修正。参考段意:

第一段:写“我”来到一家挂着“文明商店”奖牌的小药店抓药。

第二段:写两位营业员急人所急,通过电话多方联系,找到并取来了所缺的“川贝”。

和三段:写“我”十分感激两位营业虽,体会到这的确是家“文明商店”。

2.进行单元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2

教学目标:

1、学习轻声。了解同样的词,词尾读不读轻声所产生的意思就不相同。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口语训练学会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个民族。

4、继续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样,在句子中必须结合上下文先理解意思,才能进行正确朗读。

教学准备:搜集一民族的居住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审题。

(2)学生分角色演示题中的生活场景。

(3)学生回答题中的“妻子”该怎么读,为什么。

(4)学生说答案。

(5)师生一起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小结的基础上学生读题。

(2)学生得出结论:由于词尾或不读轻声而各自产生两个词义或不同的一组词。

(3)学生说说每组词的意思的不同。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目中的四个句子,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

(2)读每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里的.不同读音,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词义和词性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仔细阅读四个句子,尝试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4)共同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学生读《爱我中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全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背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说出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理解歌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爱我中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来说说自己读过歌词后的体会。

(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领会、欣赏把感情融入到具体描写中去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一)审题

1、启发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注意搜集有关的知识,并向别的同学介绍。

2、指名读题目,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说话的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民族用几分种的时间做准备。(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介绍内容。(各组学生对介绍情况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三)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师生共同评议演讲者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口语表达的语气、语速、语调等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示儿》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3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中区分同音字的含义。

2、诵读与积累中赏析汪国真的诗《我不期望回报》,明确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3、写好钢笔字。

4、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注意采访的注意点,以及采访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及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文与生活

目的:同音词的辨析

1、读题目要求

2、回忆“开心辞典”节目,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思考为什么选择此答案,同桌交流。

4、自己独立完成第二题的内容,将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中进行朗读,分析句子的意思。

5、同学互相订正答案

6、学生朗读完成的题目。

7、学生互相出题,在互动中完成思维训练。

诵读与感悟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诵读。

3、讨论理解。第一节讲“我”给予后不期望回报;第二节讲“我”乐意作装点湖水的堤岸和山岭的青草;第三节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4、教师总结:

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5、写好钢笔字。

提醒学生:字应写在每行的中间,标点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

6、写好毛笔字。

学生观察字的'共同点

7、总结书写要点:

右边的部首写得略小些,左边的部分可以写得大点,但右边的部首却可以写得长些。

8、教师示范。

9、学生模仿书写。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读题

2、播放电视采访录像,学生讨论采访时的注意点

3、总结概括采访的注意点:

(1) 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那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的问题

(2)确定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的内容。

4、作好采访的准备,在班级开展一次采访活动。

5、请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互相指出优缺点,评出“最佳采访者”。

6、课后可进行拓展,采访各行各业的人。

7、写出采访记录。

总结:

布置作业

课后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4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教学难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5

练习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五。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练习五。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自由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部分,思考:候机楼前的大树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2)读第二部分的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区别,并试着填入括号中。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1、指名回答:候机楼前的大树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2、出示第二部分的题目(1)指名学生读词语。(2)试着说出它们的区别。(3)交流:学生读填适当的风的句子。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的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2)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学第二题。

诵读与欣赏

1、诵读(1)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2)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教案《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五》。(3)指名读,教师指导。(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2、欣赏(1)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2)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1)搜集写秋的诗或词语。(2)背诵《秋》。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风,而且认识了一首写秋的诗,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秋天,观察秋天的风,秋天的'美景,并选择一处景物写下来。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教学重难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评说影视栏目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感受。教学准备:观看影视剧,了解剧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练习五。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自学“写好钢笔字”(1)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2)读帖观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1.指名说出自学题(1)2.指名回答。

3、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A、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B、为什么喜欢?C、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 的是什么?2、指导(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 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3)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2、反馈(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2)评议小结。

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口语交际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第十八课,读通课文,写下课文的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学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7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齐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交流)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呢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分享曾经煮熟的收获)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得到的收获。

3、齐读四由名言。

4、抄写四则名言。

四、补充一些名言分组进行研读,并交流收获。(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五、作业

课外记熟这四则名言,找来鲁迅的名著读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自读《今古贤文》,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交流对《今古贤文》的理解。

4、练习诵读,准备表演。

5、配乐表演。

6、背诵 形式:小组比赛背诵;集体背诵;接力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这句话出自《学与问》,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这两句话,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含义。

3、指导书写。

(1)观察作品,整体感知,从大小、布局、形状上去观察、揣摩。

(2)练习,书写时注意用笔的轻重 ,讲求提、按、顿、挫。

(3)反馈。

(4)面批,并进行指导

4、小结。

三、作业。

1、读背诵读部分内容。

2、写一段话,用上《古今贤文》中的句子。

3、练习写好钢笔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2、学写毛笔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7

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在作业本上抄写8个词语。

(3)查字典或查听课笔记,写出4个带点词的意思。教师重点指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求先写出字面意思,再写出比喻义。

2.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审题,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意思。

(2)查词典,了解“仿佛”、“满”、“自然”这些词的各义项的不同意思。

(3)读句子,理解该词在句子中的意思,选择最恰当的义项。

(4)将选好的义项代入句子进行检验。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教师指导:缩句时要留下主干略去枝叶,句子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可借助“的、地、得”来缩句。

(3)学生练习。

(4)交流答案:

①天空中挂着圆月。

②小女孩冻死了。

③意见得到赞同。

④往事涌上心头。

4.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练习。

(3)交流汇报,要求说清判断对错的理由。

答案:1.× 2.× 3.× 4.× 5.√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5题。

(1)读短文,要求读通,读正确,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2)二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文后练习(2)的句子。

{3)指导练习:在这句话中,我们可抓住哪个重点词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光彩”、“意义”);鲜花怎样有“光彩”,还有什么也有“光彩”?绿叶有什么“光彩”和“意义”?

(4)学生写出句子的意思。交流反馈。(参考答案:能展示自己美好的事物是光彩的,默默地扶植、陪衬美好事物的也是有意义的。

(5)让学生从“我”在文中赞美绿叶的语句中寻找归纳“我”爱绿叶的原因。

(6)交流小结。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说明原因。

2.指导练习第6题。

(1)让学生明确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祝贺内容;明确新年贺词的内容范围;明确写新年贺词的书写格式。

(2)学生自己确定写作的对象,练习写新年贺词。(请三四位学生将新年贺词写在幻灯片上。)

(3)投影。交流讨论这三四位学生写的新年贺词的优缺点。

(4)明确要点,对自己写的新年贺词加以修改。

(5)将新年贺词制成卡片,寄给写作的对象。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8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读读背背,作为积累。

6、说话:即兴演讲。

7、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些语言故事的成语,熟记成语,读读背背。

拟订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1——5题。

教学过程:

一、用钢笔描红。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生齐读内容,要求读正确、通顺。

3、练写描红,师巡视指导。

二、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1、自由读内容,观察比较,两行读音有何不同?(小组之间可讨论讨论)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不”字在前面的所有的词语中,如果后面是第四声的字,那“不”字就读第二声;若后面的字是其他三声,“不”字仍读本调第四声。

4、齐读词语,进一步体会。

5、交流“不”字声调变化的词语。

三、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有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3、竞赛分组讨论。板书成语。

4、集体评议。

5、自由读成语。

6、摘抄成语。

四、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自由朗读句子,回答两个句子间有什么关系?

3、练习用关联词造句。

⑴指名口头造句,是评讲。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9

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人体。

2、区别比较9组汉字。并组词。

3、正确搭配词语,并扩展成句子。

4、综合修改句子中的错误。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毕业歌》。

7、口语交际:写毕业赠言,并能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这样写的理由。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7 第一教时 总第9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7的第1-3项练习。

二、教学第一题

1、生齐读后自由书空一遍,要求注意每个字的运笔过程。

2、提出一些难写的字,集体讨论其运笔特点。

3、动笔描红,提出要求:

(1)注意字距与行距的安排。

(2)一笔描成,不要重描。

4、巡视后,反馈学生作业。

三、教学第二题

l、生仔细观察每组字,要求注意比较各组字有什么异同。

2、试填。

3、答案,教师点拨:抓住各组形近字的不同之处,或偏旁,或是某一部件,由此区别出汉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一字多组)

四、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出示例子,指名读。

抢救病人 医生正在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

师引导分析:前一个词语“抢救”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后一个词语“病人”则是与“抢救”有关的事物,这两个词搭配起来很恰当,符合语言习惯。然后再据此扩展成句。

3、学生仿照例子完成其他四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答案,师生评议。

(学生扩展句子,鼓励多种多样)

练习7 第二教时 总第98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练习7的第4-6项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有没有毛病?有哪些方面出现了毛病了

2、师生讨论分析得出:

(1)有错别字,(2)词语搭配不当,(3)语句不通顺,(4)标点符号不恰当。

3、复习修改符号。

4、分小组从以上几方面人手,讨论完成这段话的修改。

5、指名说说小组讨论结果,其余小组可作适当补充、修正。

6、师生评议。

7、齐读修改过的正确语段。

三、教学第五题

l、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歌。(可采用接龙的形式)

2、出示12个成语。

3、请同学们自学这12个成语,要求:

(1)自由练读,可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问题。

(2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4、指名读,师生评议字音是否准确,小组读,齐读。

5、读成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四、教学第六题

l、激情导人。

同学们,明天你们将告别小学6年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呢?是不是 —— (师引背课文:“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地眷恋之情。”)

2、是啊!这儿还有一首歌,为同学们抒发了心中的情怀。

3、学生自由朗读。

4、小组派代表表演朗读,交流评议朗读时的停顿、轻声、重音等技巧的处理。

5、反复吟诵,理解大意,感受意境。

6、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朗诵表演。

练习7 第三教时 总第9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练习6 第四教时 总第100教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笔画。

2、注意写字的章法。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一气呵成,不要涂描。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司氧

本次临写的“司”、“氧”均为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里面部分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到时候 字的重心平稳。

“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斜这一笔画,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10

教学要求: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5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学生读这 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

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 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

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

指名读,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欣赏

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article/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二教案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学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词。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重点难点: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演示这部分“开心辞典”的片段。

(2)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用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可以同桌相互问答)(5)共同小结积累同音词的使用和辨析方法。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像这样的同音词。(学生思考、交流,列出一组或几组这样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题目形式也可以有所变化)

(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1)说说题目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不懂的词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3)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如果付出,便不期望回报”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湖水与堤岸、山岭与青草”的关系是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读过诗歌后的个人感受。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临写《船长》中的最后一段,提醒孩子:字写在每一行的中间,标点占一格。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明确采访中的基本注意点

2、知道采访的具体要求。

3、在实际活动中学习采访。教学过程:

1、采访其实是一种交往。但并不是随意地交谈。

2、同学们在生活中,特别是想小记者的同学少不了要采访。怎样学采访呢? 我们要学会采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

1、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⑴要确定被采访的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相关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多了解被采访对象,从而掌握采访前的第一手资料。

⑵事先预约。写信或电话联系被采访对象,让其也有个心理准备,可以使其对你的提问做到心中有底,从而顺利地接受你的采访。

⑶编拟采访提纲。采访前把准备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出,再排个队,即先问什么,接着问什么,最后再问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一点,对刚刚学做采访的人尤为重要,建议根据提纲,演练一遍。

⑷准备好必带之物。如小记者证章、证明、笔、笔记本、照相机、小型收录机等。为了采访中的安全或有个照应,最好两三人一道前往采访。

2、采访时,要有礼貌,随机应变。

⑴礼貌。首先,要守时;其次,要主动出示有关身份证明,主动自我介绍;第三,采访中不能强人所难,对一些被采访者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刨根问底,要尊重别人;第四,自始至终,要注意礼貌用语,说话别高喊大叫,要自然大方,音量使别人听清楚为宜,过于胆小、拘谨、不好意思,都会影响应变。⑵留意观察,记录要点。

采访过程是个双向接受的过程。采访中要做到一个有心人,注意被采访对象的动作、举止、神态及周围环境的显现,要力求又快又准地记录被采访者的话语,至少记录下要点,如一些数据、精彩的语言等。回到家后要趁热打铁,边听录音,边整理记录。

3、采访后要致谢。

采访结束后,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留下被采访者的合影,作为此次采访的证据,也是你采访的珍贵资料。最后别忘了话别致谢,诸如“非常感谢您(你)的合作,我回去将谈话整理成稿件后,请您(你)审阅”等。

二、练习采访

请你小记者的身份进行一次采访活动。以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运动员、书法家、小手风琴手、故事大王等其中之一为采访对象,填写下列表格。

采访对象 性别 年龄 身份 主要外貌特征 采访目的 采访中心内容 主要事迹 采访提纲:

下载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上册22-练习七教案

    课题:22. 古诗两首(第 94-96 课时)主备人:赵翠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

    六年级上册语文句子练习

    一、缩句(在原句上用横线画去多余的字词) 1、海边的沙地里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2、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3、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 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课--练习四教案

    12、姥姥 的剪纸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

    六年级上册语文句子专项练习

    六、句子专项 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海边的沙地里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3、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4、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练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练习一、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造物无言却有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修改病句练习

    修改病句一 1.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 2.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进度。 3.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4.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