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现状及教学建议
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现状及教学建议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现状和教学建议展开讨论。现状分析从基层、学校、教师、学生方面等进行分析。文中对如何高效进行课堂教学给出了诸多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现状 课堂教学 教学建议、信息,是人类传承文明,把握未来的载体。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太少,不益于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由于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讲,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收入相对较少,不能拥有个人的家庭电脑,使得农村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唯独只有在学校有机会学习电脑知识。学生是既好奇又充满求知欲的。然而学校不能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广大学生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只是在街头苍尾的网吧产生了第一认识:“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就是上网,就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娱乐的。”于是部分学生沉溺于网吧,美其名日“学习信息技术”。部分学生则不愿学习信息技术,怕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它失去了兴趣。
2、基层领导不重视,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主体地位
这是制约和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在农村中小学,许多教育教学管理者和课程实施者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和作
用在认识上还存在某些偏差,加上普遍中小学缺少专业信息技术教师,致使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效率低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兴新的学科,领导的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不够,总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心理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的。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
3、学校定位不准。
学校或者说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包括某些信息技术教师)把它等同于计算机课程(电脑课程),认为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期末考试上,要尽量少的接触计算机。殊不知,正是这样一种错误的观点,才对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4、师资方面
农村中小学中,能够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相对偏远的农村小学更是风毛麟角,这些学校的现任教师中,无一人通过正规渠道学过计算机知识,为设立信息技术课程只好委派一般教师兼职,未能把信息技术科上好,上完整。
5、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不到位,错误操作,计算机运用能力低。在孩子心目中,信息技术课就是尽情的在游戏世界畅游,当没网络时就埋怨,什么也不能做。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我校微机室现有计算机56台,足够满足大班额班级人手一台计算机。我接手的六年级54名同学,刚开始的计算机课,会有3-4人不感兴趣,大部分同学的开关机方法不当、鼠标操作方法不正确、不知道开网页、不知道在哪里输入网址,字母大小写不知道怎么转换,切换不来输入法等等一些列的问题,但我还发现最大的问
题是不会关机,更别谈开关机的正确顺序了。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心中的苦恼难以言表。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标解读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
1、小学信息技术课标解读
参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所以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关乎学生终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发展。如此重要和关键的信息技术课,我觉得在小学一年级就要抓起走。
2、自己的工作感受及一些不成熟建议。(1)教学感受
在农村学校工作十余年,上信息课三年来,感触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要上好一节信息课不容易。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当他们发现能用电脑创造很多奇迹的时候,他就会强有力的学习,收获一个个小成就。这当中善于问问题、大胆尝试和善于发现的孩子是成长最快的。这些小成就的获得,离不开老师一步步的引导。所以上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很关键。这里就会存在一个问题,我接手五、六年级的电脑课,应该如何上?跟着教材,那是不可取的,之前的课程没学着走,肯定跟不上。把老师会的交给他,也太零散了。所以在我的课上,我做了这些事情:第一节课,我带着同学们认识电脑部件和每个部件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电脑正确的开机顺序和关机方法(每节课都在强调,还是有学生没学会);认识鼠标的左右键及功能并操作体验;认识键盘的五大区和一些功能键;键盘右上角指示灯的开关方法。每节课学一个小技能,比如用键盘关机都是两个方法;另外我们用金山打字练习字母键位的指法;一段时间后也接触了五笔字根;还玩过办公软件,比如word画画和编辑文字,电子表格拉数字,画图软件作画,保存文件、查找文件等。在这一系列技能的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和收获知识的喜悦,让上课的老师为之感动。
(2)高效率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建议
1、善用比喻,浅显易懂。
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课,专业术语对于孩子来说有时较难理解,这时,如果教师能举一些合适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这样问题就能轻轻松松解决,学生掌握的效果也高。比如教学《回收站》这一课时,我将“回收站”比喻成“垃圾箱”,让学生说说垃圾箱有什么作用?通过“垃圾箱”的用途让学生了解到当某个文件不用了,可以把它删除,放到回收站以达到释放磁盘空间的目的。如果我们发现将不该丢的东西也丢掉了,那么可以从“垃圾箱”里找回,同样,电脑也可以将回收站的文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样就叫做“还原”。通过从“垃圾箱”里找回东西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还原”。如果把垃圾送到垃圾处理中心处理后,那么就不可能找回了,同样,当你将回收站的文件删除掉,那么该文件也无法还原了。由于学生对“垃圾箱”非常的熟悉,利用“垃圾箱”和“回收站”之间的共性,学生就能轻而易举的掌握“回
收站”的用途了。
2、创设情境,生动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一节课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就必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力。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乐学。比如教学《图画展览会》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庆祝元旦的活动场面,在活动区有一个小小图画展台,请你动手用电脑画一幅画,放在这个展示台里,让我们的元旦庆祝会更加有意义。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一展身手,很快就投入到电脑画创作上了。
3、鼓励创新,开发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问题不在于你有多少潜能,而在于你有没有将你的潜能发挥出来,有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因此,在课堂实际操作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支点,应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我们经常会看到,当老师做了示范后,学生的作品大部分都与教师的相同,没有创新。因此,我在课堂上除了示范自己的作品外,还会将学生作品和从资料库收集来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讨论其中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到创作时必须有自已的特色,不可千变一律,然后让学生试一试,时间久了,学生思路开阔了,也勇于探索尝试创新了。比如教学《会当小板报编辑》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去收集各种的报刊及了解如何进行板报设计相关知识,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一回小报的主编,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小板报,最后将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与点评,并将有特色的小板报打印出来贴在班级展示区。学生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体会到只要敢于尝试、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也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让他们将自己内在的潜能都发挥出来。
4、化难为易,游刃有余。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它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将较难的技能分散成几部分进行教学,以减少难度,且避免枯燥乏味。比如打字对于学习信息技术是必备的,如果一开始只注重强调基础的夯实,而不讲究方法,一昧地让学生进行打字练习,对于不懂打字的学生而言,如果一开始就一直让学生练习打字,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兴趣。但作为信息技术操作的基础,又不能不学习打字。因此,我在教学打字这部分内容时,我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将字形与字体、编辑排版、图片编辑等穿插于打字教学中。我先进行英文字母输入的教学,采用小游戏进行练习,等学生对字母的输入有点熟悉后,再采用教师说字母学生打出字母的比赛活动,然后教学将字母进行颜色设置;再教学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刚开始,让学生用拼音法输入一句名诗,然后对这一句名诗进行字形和字体设置,进行字体的动态效果处理;接着让学生打一小段课文,再对这一小段课文进行编辑排版,最后让学生进行打一篇作文,进行图片插入和格式设置。这些操作技能必须是分几个阶段进行教学的,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5、整合零散,学以致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会应用,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如在教学《图文并茂的作文》这一课时,学生已学会了《文本编辑》、《字形与字体》和《版式的设置》等技能,但这些知识技能都较为零散,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综合运用,我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让学生设计一本优秀作文集,要求他们必须为作文集设置一个封面,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每篇作文进行设置,使作文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最后,我将学生设计的作文集打印出来,供学生欣赏借鉴与参考。这里涉及到输入文字、排版、字体、图片等知识技能,学生必须要会综合运用所学技能,并将所学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服务于现实生活,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为了应用,有了应用的可能和应用的需求,学生学得会更起劲,这样也可以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当然,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分成几课时来完成,切不可急于求成,毕竟学生的能力有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理解能力,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大担探究、学以致用,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并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自己终身学习的手段。
终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应加大力度推进,才能保障农村技术的进步,才能推动整个民族的进步。
第二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常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常规
“信息技术”课已经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式列入我区中小学课程表。
为了落实教育计划,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此教学常规。供教师使用,同时为各级领导检查提供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常规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教学过程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活动、学期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
1、制定教学计划。要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章教学计划,计划中应该有本学期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信息素养方面培养目标以及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所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恰当的组织和调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包括:
(1)本学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2)本学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
(3)不同层次的学生本学期应该学会的操作技能。
2、知识准备。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和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掌握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通读并且理解小学至高中全套信息技术教材,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以便更好地把握所教的教学内容。
3、备课要求。充分的准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教材及学校实际条件,确定教学目标和课堂实施步骤。不能把所有内容讲解得面面俱到。要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余地。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备课实行学期备课、按章备课、按照知识点备课。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采用电子备课手段,必须事先制作好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在教材不变动的前提下应在修改的基础上利用以前的备课资料,但不应全部照搬。教师所做的课件要逐年修改以达完善。具体要求包括:
(1)熟悉教学内容。保证不出现知识性错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东西不断出现,教师绝不能凭主观感觉,必须认真阅读教材,同时把有关内容在计算机上操作一遍,核实教材内容。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2)确定教学过程。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确定讲解和使用电子教室演示等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大体需要的时间,确定讲解详略的具体内容,确定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3)确定复习的知识。新旧知识是互相联系的,经常复习相关的知识,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4)确定德育内容。教学与育人密不可分,把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有机结合起来,正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5)确定练习内容和检查方法。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合理地布置练习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检查是为了表扬优秀学生,树立好的典型,树立正气。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
(6)确定复习、预习内容。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即使是掌握得比较好的也要在课下及时复习,才能巩固;养成预习的习惯,可以提高课堂听讲的目的性,增加自觉性,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7)教案要体现“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
(8)课前要收集和制作本节课教学所需要的素材以及教学课件,教学组织要体现信息技术的特点。
(9)条件许可时,要尽可能准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多媒体电子教案(注意:不是目前普通意义上的课件)。
(10)由于我区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微机室是网络型的,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尽可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逐步过渡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网络化。
4、教案设计与撰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体系、确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教案应该严格按照格式撰写,对于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课程,要在教案中反映教师和学生完成的任务。教案中应该要有本节课教学的流程(采用流程图表述),教案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 的培养,要有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案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内容小结、作业练习等。
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多、操作训练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这一环节,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
上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亮相。教师能否受到学生的尊重,教学效果如何,主要表现在课堂上。
1.态度和蔼。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情绪影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态度和蔼、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乐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学效果就好。态度生冷,或者讽刺、训斥学生,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2.态度严肃。严肃,主要是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摸棱两可、含糊不清,不能敷衍了事不懂装懂,必须认真解答。讲课中的语言和示范,必须认真,不可以随便,不能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3.语言清晰,富有启发性。讲解是为了学生,为了传授知识。使用准确、简洁、清晰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辅导和回答学生的提问时,态度亲切,语言朴实、认真,有助于学生理解。4.示范准确。教师示范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正确的示范操作将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有些以后纠正起来很难。示范切忌随意性。
5.合理安排、及时调整讲解、示范和练习的时间。备课时确定的时间往往与实际授课有一定的差距,不同班级的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同,课上必须注意调整,灵活掌握,及时变换。
6.照顾全体学生。个别指导是必须的,但时间不宜过长,必须时刻牢记照顾全体的原则。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从最基本的操作入手,逐步提高。启发优秀学生主动发现新知识、探索新途径、掌握新技能。在练习中注意补充解答新发现的共性问题。
7.充分利用微机教室的各项功能。微机教室系统为教师上课、监视和辅导提供了方便,使教师可以直接用网络,减少了巡回指导的活动。
8.注意学科方法能力的训练和优化。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学生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培养,按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恰当的组织教材,在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要使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要尽可能的体现学科整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用机习惯,保持机房安静整洁。
三、课外教学活动
1.确保课外作业质量。要选择恰当的作业内容,起到既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够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视野和能力,作业布置要少而精,一般不要布置书面作业。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提交作业(如电子邮件、演示文稿、操作过程的纪录、电子作品等等),信息技术教师要为任教班级建立学生电子作品集,布置给学生制作电子作品的任务要面向学生不同的层次,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布置的作业应该尽量体现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整合思想。试题编制要尽量体现培养“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注意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出现的问题。
2.相机组织实践活动。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活动,课外活动应该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外活动要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确实在信息技术的某个方面得到提高。信息技术课老师应承担课外活动小组的辅导工作,可以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一位老师带几名学生。要求做到期初有计划,期终有总结,有活动记录,经常有检查,竞赛出成绩。
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应采用课外小组以及俱乐部的方式进行,每个学期结束最好有课外活动成果的汇报表演(形式可以多样)。
实践活动的内容,要优先考虑信息技术奥赛的项目。小学以绘画、初中以小报编排、高中以网页制作与程序设计为活动重点。另各学校 可以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活动设置。
以下提供的一些活动内容可供学校参考选用:
(1)简单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电脑音乐等软件使用;
(2)个人网站制作与发布、电子作品的简单制作;
(3)利用计算机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
(4)开展学科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小课题的研究活动;
(5)其他学生感兴趣,教师比较擅长的信息技术内容。
3.总结反思。每节课后均应进行教学小结,教师应记下本节课的经验与教训,并对所涉及的有关教学备课资料(包括课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每个学期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教学方面成功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决定今后的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四、评价与测试
1、基本思想。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有新的观念和方式,评价重点在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提高。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评价促发展”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信息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反馈与评价体系。
2、评价目的。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自我反思、体验成功的过程;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 立完成任务、搜集和处理处息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训练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总之,通过评价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评价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馈信息的有力工具。
3、检测要求及方法。
(1)信息技术检测以操作技能检查为主。主要检查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而不是检查学生记住了哪些概念。
(2)每节课的练习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检查,教师要注意平时的练习,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心中有数。
(3)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客观地分析各种原因,不能完全怨学生,更不能歧视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尤其要注意从教师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找出不足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4)教学内容不是等量的知识块,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对集中的某部分学习后,可以安排检测,检测的时间不宜固定和过于频繁。
(5)不能只看学生的检测成绩,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的探索精神和自觉学习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等等。
(6)试题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有些操作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操作性检测一般采取等级记分。(7)不当众公布检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名单,不公开学生的学习名次。尽量多表扬学习优秀生、在某方面进步大的学生或某些方面做得好的学生。
4、检测内容。
A、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内容以及要求一览表
评 价 项 目
考 核 要 点
上机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客观
试题
单项选择题目
占30% 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多项选择题目
判断题目
占10%
操作题目
按照规定步骤完成某些操作
占60% 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作品考试(占总成绩的30%)
电子作品、网站、主题演示文稿、小板报、电子刊物等。
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信息素养、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评价等级
评定采用等级制,设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级别,上机和作品制作两部分成绩分别要取得合格以上才能综合评定为优或良
B、学生作品的评价内容以及指标一览表
评价内容
评 价 指 标
教师评价
学习态度(5分)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回避完成作品中遇 到的困难
计划性(5分)
1、有明确的规划意识
2、能够按照规划实施
独立性(5分)
1、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有反思完成作品过程的意识
应用能力(15分)
1、能应用学习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完成当前的任务
2、敢于动手,能够通过自己的尝试学习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第三篇: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感想
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感想
信息技术课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与独特性。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处于落后状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门课程将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得到逐步改善。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现状
学生特别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如能正确引导与教学,相信会大有作为。但农村中小学教师上信息技术课很多都是“放羊式”的课堂,学生一般是玩游戏,上网聊天,观看影视等,老师以完成课时而上课,学生以好玩电脑而喜欢上信息技术课,长期这样学生便认为信息技术课便是上网课,电脑室便是“网吧”,学生也为此高兴至极。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则是老师在电脑前坐了一节课,学生在电脑室玩了一节课。
农村中小学学校信息技术教材缺乏,教材循环使用,只在上课时学生才会拥有,这样学生对教材不熟悉,增大教学难度。很多课程的内容可教学性不强,操作性不大,如:八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第一章《网站建设》,第二章《机器人与编程技术》,这些对于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科老师看上去都犯难的课程又如何教学生呢。
农村中小学学校师资力量缺乏,很多学校无专业信息技术老师,学校信息技术课是某学科老师的兼课。课程在很多农村中小学形同虚设,处在一种可上可不上的状态。教师教课属于“间断式”教学,无章程,无规律。学校不重视,被称为
“闲杂科目”,这也是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
农村中小学学校电脑,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不足,电脑陈旧,无网络连接或者没有相关设备。
终上所述,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处在一种混杂的状态,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般是以任课教师的“意志”为主,负责且懂一些电脑常识的老师会教学生一些比较基础实用的知识,不负责或无能的老师则以“放羊式”课堂带过。二、一般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我们应以此为教学指导思想,结合农村中小学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同行的交流探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老师的上课方式。
运用“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在局域网络上实现电脑教室的同步教学、控制、管理、音视频广播、网络考试等功能,并能同时实现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等网络管理的目的,针对电脑教学,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课期间对学生加强管理。在课前三分钟左右组织学生排队进入电脑室,按
编排的电脑序号与学生的学号对号入座。要求他们对自己所用的电脑爱惜与管理,出现问题及时汇报与做好记录。上课期间不能喧哗,将要下课时保存好自己的文件,关闭网页,并摆放好耳机、键盘与座椅,然后有序离开座位,使学生形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保持功能室的卫生,不能乱扔垃圾,自觉清理产生的垃圾纸屑,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习惯。
以信息技术教材为中心,尽自己所能交给学生一些基本实用的电脑知识。在课前阅读教材,研究教学参考,网上搜索相关教学课件,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争取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尽可能地教授给学生。
以教室课堂讲课和电脑机房操作两种方式相互结合进行教学。教师课堂上课主要是讲解与介绍信息技术教材的理论知识,了解课本内容,为上机操作做准备。电脑机房实际操作是让学生进行实践,大胆地去操作、探索,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上机时间合理给学生开放网络,严格把关学生上网,禁止学生上网玩游戏。学会运用“百度 ”和“谷歌”等搜索引擎寻找互联网资源。简单介绍它们的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的,有目的地去搜寻信息,并进行适当交流,讨论与共享,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问题。不许随意浏览其他网页,没有老师的安排不许观看视频和影视。
学会使用Word文档。在课前我会准备一首诗歌或一篇优美短文传发给学生打字并进行简单的排版,如:字体及大小的选择,居中、对齐与加粗等常用功能的使用;学会复制(Ctrl+c),粘贴(Ctrl+v),全选(Ctrl+a),剪切(Ctrl+x)等常用功能快捷键的使用方法。新建文件夹,保存与管理自己的文件。
多媒体与幻灯片的演示文稿制作,给学生传发文本内容与相关图片,然后整
理制作出某一主题的幻灯片文件。或根据某一主题,学生自行收集素材以及在网上寻找资源,自己制作出演示文稿文件。
运用下载下载的软件“金山快快打字通”,让学生练习指法与打字。在练习中学生对键盘越来越了解,打字的速度也在提高,学生在学习体验到乐趣,并有成就感,使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提高。
使用绘图软件进行简单的作画。如:找一幅静物照片或景物图片传发给学生,让学生作画,或者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学生自由创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正确使用QQ交流聊天工具,谨慎交友,对真实与虚幻的网络世界进行合理教导。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抵制不良信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运用QQ邮箱写信件,传发与接收邮件。
上诉是我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总结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勤于思索,克服困难,努力尽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职责。
鉴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与实用性,我真诚的希望信息技术课在广大农村中小学里能够切实有效的实施开来。统一招聘与培养一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充实力量,接受正规信息技术专业培训,合格上岗,解决当前老师紧缺与低职业技能的状态。研发更具实用和更具操作性的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学的信息技术教材与学本。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电脑设备与相关设施。改革教育体制,使信息技术学科得到应有的重视,使整个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人
才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的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搞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以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要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规范信息技术课,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提高教育
二、教学总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实施计划的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采用放教学录相,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3、传授知识时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字、突
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字(为学生服务);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找准知能点、难点及关键)、落实一个“行”字(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认知能力训练);巩固知能突出一个“实”字(双基训练应落到实处)、落实一个“促”字(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实践)。
4、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和上机能力的培训
第五篇: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信息技术课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然而,我们现在的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却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线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上机实践操作,提倡理论教学精讲多练;以课件、软件为辅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个性化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基于因特网平台上学习变革与创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让下一代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竞争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 兴趣 实践 教学效益
【正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信息技术课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就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师确立的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必须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以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且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现在的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却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那么现行农村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应该如何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现结合本人近十年的计算机教学经历,向各位同仁谈一些看法。
一、精选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精心选好教学内容,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计算机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我们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并且向学生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些比喻,然后盖上机箱,启动计算机,让学生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便不绝于耳。
特别是在学生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先展望一下未来的生活(当然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从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等引入到计算机的学习上来;也可让学生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带有智能化的电器设备,从而说明计算机在现实生活开始广泛使用,从而转到有趣的计算机学习上来;我们还可以从学生最喜爱的游戏入手,用更加丰富的电脑游戏来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还可从计算机的强大的功能介绍出发等等。通过有趣的第一堂课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好奇心、并对操作计算机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这样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计算机,还能学不好吗?不过我们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精心选好教学内容,想办法保持学生的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倡精讲多练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单靠理论讲解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听起来也经常满头雾水。而且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因而注重上机实践,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为学生大多偏爱上机课,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上好每一节的理论课,让学生也喜欢理论课。要上好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非常重要的。要尽量少讲或不讲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理论,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既能扩展学生知识面,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比如:讲讲计算机的维护与病毒、家里购买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上因特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安排时间专门让学生提出在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帮学生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答案,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是很有效。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应该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多注重上机实践,让学生多上机,熟练操作,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三、课件软件辅助,提高教学效益
1、精心准备课件,激发创造潜能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计算机教学最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计算机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教学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创造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力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动态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动画片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功能,设法把静的课本插图“动起来”,把静的图画变成形象生动的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语言和音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如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时,为了集中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示我们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我们来到了迪斯尼乐园”,通过迪斯尼乐园中动物在森林中嬉闹的情景,每一幅多姿多彩的幻灯片,加上动物可爱的形象,亲切的配音,轻松的音乐,多角度、多层次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刺激,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力,学生边看、边听、边模仿,让学生不但置身在真实的动物世界里,还让学生感到了要制作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不是非常复杂的事。学生欣赏完后,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根据相关步骤,就能制作出异彩纷呈的演示文稿来。这样他们不仅能初步学到如何创建一个贺卡类型的演示文稿,从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创造才能。(途中我们老师别忘了帮学生寻找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并且多鼓励表扬学生的原创作品。)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我们可以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不但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还能让学生产生许许多的联想。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学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时地提出一些有关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自发讨论,创造出更多课本内容以外的作品来。
不过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的采用从游戏入手,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思考空间。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
例如在教给学生“画笔”时,在作业中给他们提出: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这样教师善于设置疑问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新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埋下了伏笔。
2、合理利用软件,体现师生互动。
要想充分利用机房现有条件提高上课的效益,同时便于管理学生与机房,那么多媒体网络教室是不可缺少的。农村中学的特点是办公经费少,很多软硬件想配备升级却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计算机教师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来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
比如我们可用从网络上下载免费的纯软件安装的远志多媒体网络教室(可用于连接60台电脑,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它是最强大的全新一代多媒体网络教室:功能齐全,稳定性也不错,它的屏幕广播、语音对讲、遥控辅导、视频点播功能都很有效。“屏幕监视”还可以让我们有“足不离位,能知学生事”的享受,而不必为因为教室太拥挤而造的巡视不方便而烦恼,而“关闭学生机”功能、“电子举手”则免去我们不少“奔波”之苦,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局域网完成很多工作,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习活动。
比如学习在Windows桌面上创建命名为“记事本”的快捷方式时。首先,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可视需要,通过“屏幕广播”功能调出任何一个学生的“答案”送到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或大屏幕上,进行集体交流评议。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可通过“电子举手”向老师质疑。教师利用“屏幕监视”可及时给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使学生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电子教室的网络交互性,可以充分体现师生的互动功能,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精心设计作业,减轻学习负担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
例如,我们在教学“使用Word 2000制作个人主页”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有关资料,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盘中,在上机课中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4-5节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心制作自己的网页,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设计了很多具个性化的网页,并且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网页。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上机作业:同学们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1、适当组织竞赛,增加学习动力。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时的进行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有键盘操作比赛,如文字录入比赛,当学会智能abc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有游戏类比赛,如“看谁跑得快”、“谁第一个过河”等等。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经常成果展示,增强学生自信
即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既满足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信,又给另一部分同学提供学习他人的机会,从而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如通过网络向全班、全校同学乃至在互联网上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网页、小报制作等;参加各种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比赛,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能力,增强自信;在网上交朋友,互相介绍学习体会,互相促进;积极投稿,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如今在网上参赛或投稿都很方便,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所以如果以卷面考试来判定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合现代信息课的,我们要以采用基于项目与活动相结合的考核为宜。比如每学期期末检测内容:60%是小制作,例如反映个人和小组兴趣的网页、幻灯、小报告,另外40%的内容是利用学生掌握的信息工具去查找一些知识的测验,例如在网上查找第几届奥运会的主办国是谁,举办城市是哪里,吉祥物是什么;通过这些能力的测试,能够让学生完成作品时产生成就感,逐步建立面向信息时代的自信心,同时也不再视考试为负担,从而为在今后学习中不断提高信息能力,为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