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例谈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策略
例谈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不少老师对“识字”的认识仅停留在“会读”的层面,往往忽略了识字和其他因素的相互联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教材除了注重多样的识字方式外,还关注了字、词、句、段、篇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比如,“字词句运用”栏目不只是字、词、句单方面的练习和巩固,而是前联后延,循序渐进。“语文园地四”的“读一读,说一说”把本单元的生字“树”“地”“飞”等融合在“树叶”“大地”“飞鸟”等词语中,让学生读词识字,用词说句;词语内容(四季和万物)和本单元课文《四季》相联系;练习中的说话训练(“我们这里现在是秋天„„”)和本单元第一课《秋天》相照应。这样的设计综合了字、词、句、篇,综合了读与说,综合了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丰富而有趣。
教材编排体现了识字、学词、读文、表达的综合性,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关注汉字本身形音义的联系以及识字与学词、阅读、表达的联系,就会事半功倍。
一、析形索义,注重汉字本身形音义的联系
(一)溯源——对照,学好独体字
比如《日月水火》一课的生字都是象形字,通过图画、原始字形和楷体汉字的对比,学生不仅能记住读音、悟得字义,而且对字形的识记也更加深刻。老师这样来教学“禾”字——
师:(出示“禾”的图片)禾苗长大了,果实沉甸甸的,把头都压弯了。古人用这样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禾”。快看,这个“禾”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演示“禾”字的演变过程)
师:你能从“禾”字身上找到它和图画的联系吗?
生:稻穗垂下来的部分就是“禾”上面的撇,一横就是叶子,撇捺就是禾苗的根。
师:那么,你是不是已经把这个字的笔顺记住了?
生齐:记住了。
师:好!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字。
(生齐读)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帮助学生了解了“禾”的造字依据,将字形识记、意义理解、书写顺序融合在了一起。值得肯定的是,老师并没有过多地讲解文字学知识,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楷书字形的学习上,取得了好的效果。
还可以利用指事字用抽象符号表示意义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如《金木水火土》中“上”和“下”两个字的教学——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横线:同学们,如果让你来造字,你会怎样来表示“上”和“下”呢?
学生纷纷举手:在这一横的上面画上一横,就是“上”,在下面画上一横,就是“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我们的老祖先就是这样来造这两个字的。(展示“上”“下”两个字的演变过程)真有意思,汉字真是太奇妙了。
再如识字8《小书包》中“本”字的教学——(动画显示)“木”下面一横表示树根。还可以拓展形近的字“末”,上面一横表示末梢。于是,树、树根、树梢的图像与符号结合起来,“本”“末”两个字便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到中年级,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教学“本末倒置”这个成语。
(二)分解——组合,学好合体字
如《小小的船》中“看”字的教学:
出示孙悟空脚踩祥云、手搭凉棚的图片,与楷体汉字“看”相对照。
师:谁来说一说“看”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看”由“手”和“目”组成。
师:为什么“目”的上面要加上一只斜着的“手”呢?
生:阳光太刺眼了,这样可以看得清楚。
生:把手搭在眼睛上,就好像一把小伞,可以挡住强烈的光线。
师:说得很好,挡住强烈的光线,就能看得远、看得清。“看”这个字最初的意思是往远处看,现在用途越来越广泛了,可以是远看,也可以是近看。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这个动作。
学生高兴地手搭凉棚,模仿孙悟空,体会“看”的动作,牢牢记住了这个字。
上述识字教学,加强了汉字本身形音义的联系,不再是单一的认识字形,而是让学生对汉字有一个立体的认识,学生不仅读准了字音,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
教材中安排的关于识字的课后习题也体现了这一点——
“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字(‘泪’‘休’‘歪’)的意思吗?”让学生通过字形推测字义;“语文园地七”中“我的发现”“很多女字旁的字都和女性有关”,引导学生注意偏旁的表义功能,从而学习一类字;《小蜗牛》“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提示学生利用图画猜测字音与字义。
二、理解积累,识字和学词密不可分
低年级除了识字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学词。学词的范围很广,既包括积累词语,也包括对词语的感受、理解与运用。教学中,边识字边组词,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巩固识字效果。识字和学词密不可分。
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这样来教学“群”字——
师:一只小鸡叫一位小画家,又来一只小狗叫两位小画家,又来一只小鸭叫三位小画家。三位就是“一群”,可以说是“一群小画家”。
师:又来一匹小马,这叫?
(老师把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图片依次展示并贴在黑板上)
生:四位小画家。
师:还可以叫?
生:一群小画家。
师:三位或者三位以上都可以叫做“一群”,有一个词语就叫——“三五成群”。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群”字时,并不仅仅停留在“会读”的层面,而是在识字的基础上,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和语言让学生理解并积累“三五成群”这个新词,加深了学生对“群”字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
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就是和阅读有机结合。将生字放入一定的情境,和阅读联系起来,这样既能检验又能巩固识字效果,还可以促进阅读,可谓一举多得。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了《升国旗》中的“升、国、旗、中、红、歌、起、么、美、丽、立”等生字后,自己编了一首儿歌,将这几个生字融入到儿歌中,进行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老师也写了一首儿歌,名字也是《升国旗》,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国旗,我爱你
五星红旗多么美丽,迎接太阳高高升起,立正敬礼唱国歌,国旗、国旗我爱你。
师:声音真响亮!同学们,在这首儿歌里藏着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字,你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升、国、旗、中、红、歌、起、么、美、丽、立。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瞧!它们高兴地跑出来了!(课件演示,圈出学习的生字)让我们加上动作,再来美美地朗读这首儿歌吧!
(表演、朗读,齐声背诵)
识字离不开语境,老师编写的这首儿歌,不仅和原文内容、格式、情感相照应,还将本课学习的生字“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复习了生字。
识字和阅读相结合,既要注重课内,也要注重课外。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统编本教材较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把课外阅读当成分内的事情。“和大人一起读”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八次,每个“语文园地”后面都有。经典的儿歌、有趣的故事和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孩子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复习了“熟字”,又学习了生字,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到人们是怎样用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识字和阅读相结合,学生所学的字词就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
四、学以致用,识字和表达一脉相承
识字是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字词句段篇紧密联系,互相结合,体现了学用结合的原则。
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了这一课生字(“秋”“树”“叶”“飞”“片”“个”“气”)的学习之后,进行组词(“秋天、树叶、一个人、飞了、叶子、一片片”等),并引导学生用上自己所组的词语,模仿课文内容说话。
生1:秋天,树叶黄了,一片一片飞落在地上。
生2:秋天天气凉了,树叶飞了。
生3:一片一片的叶子从树上飞下来,落在我的身上。
„„
在简单的模仿练习中,老师将生字、词语、句子有机地结合起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巩固了生字,积累了词语,还训练了表达。
总之,识字与学词、阅读、表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识字教学中,不可仅仅停留在读准、认清的层面,要注重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才会立体化,汉字才能在学生心中“活”起来,识字的长远效果才会显现。--此文刊发语文知识杂志2017年8月小学版。
《语文知识》杂志系郑州大学主管主办,《语文知识》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专业语文学术性期刊,也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第一批学术性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6210,国内统一刊号CN 41-1041/H。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大16开、96页。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全文收录。《语文知识》杂志2014年改为月刊,2016年改为半月刊。设置主要常用栏目为:名师在线、语文教学、教材解读、诗文赏析、写作指导、考试指南。改版后,上半月主要刊发中学语文教学稿件,读者对象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和其他语文爱好者;下半月主要刊发小学语文教学稿件,读者对象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我们将继续坚持办刊宗旨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努力提高编校质量,为推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_浅析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策略
新教材·新方法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出版。该教材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点,将目标落实到各个单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一年级上册的“部编教材”的识字内容具有以下特点:识写分流,多识少写;合理安排识字写字的序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文化内涵丰富;识字方法多样;重视识字方法和识字能力。就识字教学而言,该教材的创新在于,使得识字教学更讲究科学性,体现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以往,我们低年级通常采用“圈画生字”“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识记字形”等传统识字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此外,将字的音、形、义分离的教法,不利于识字教学。基于对“部编教材”识字内容以及传统识字教学策略的分析与思考,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教师如果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识字教学,更适用于“部编教材”的使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助于优化识字教学的过程、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浅析一部年编级义上务册教识育字语教文学教策科略书 广东省惠州市李瑞麟小学张
一、结合教材,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部编教材”依据学生思维与认知特点,对识字的内容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安排。识字课文新增了传统蒙学的内容。编者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 个字巧妙安排在教材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此,我们可以充分用好新教材,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琴
(一)利用教材“插图”,调动识字积极性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部编教材”在编写的时候,编者就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材中配备了精美的插图。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处理好插图与识字的关系,从而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例如,教材第四课《日月水火》的识字教学。首先,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插图:“汉字家园新来了八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教师用富有童趣的情境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插图,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其次,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查“图”与“识字”的 18 2016年第12期 2016
新教材 新方法
关系。在教学生认识“日”字时,教师可以先用课件演示太阳图形演变成象形字“
”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画一画“日”字的样子,谈谈对“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日”指的是太阳。再次,我们对学生进一步提出要求:给“日”字组词。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按照“日”的笔顺,写出“日”字。
(一)课内阅读,感受识字的丰富性
“部编教材”的阅读课文篇目减少了,难度降低了,强调阅读与识字的关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从而规范和丰富他们的语言。因此,我提倡“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随文识字”重视课内阅读的识字教学,提倡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组织学生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运用识字成果,实现阅读与识字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教材《语文园地》栏目,拓展识字途径
“部编教材”将识字贯穿在语文学习的不同板块之中,形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就《语文园地》而言,《识字加油站》《字词句的运用》《我的发现》《展示台》等子栏目,不仅有识字的内容,还蕴含着识字的方法。以《我的发现》栏目为例,它总结了识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如《语文园地五》中的《我的发现》出现了“花、草、莲、苹、树、林、桃、桥”八个字。这八个字按照“草字头”和“木字旁”分为两列,上下排列。在书的右侧配有一个插图。在设计这一栏目的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八个字的偏旁,让学生自主发现与该偏旁相关的字有哪些。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并发现该偏旁的意义。最后,触类旁通,我顺势引导学生说说与该偏旁意义相关的字还有哪些。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语文园地》作为识字载体,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拓展学生识字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课外阅读,丰富识字的载体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是该教材的创新点。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出现了八次。其中,儿童歌谣和故事童话各占四篇。这个栏目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陪伴孩子进行没有压力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拓展他们的识字量。例如,在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的《小兔子乖乖》一文教学中,我设计以下环节,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该篇目。首先,我播放课件 《小兔子乖乖》,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儿歌里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指导他们圈出不认识的字,自由朗读,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后,我尝试指导他们分角色朗读。最后,我布置了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读读这首儿歌并完成课后的“反馈表”的作业。在反馈表中,我采纳了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李波老师的建议,设计了“阅读题目、阅读时间、阅读形式、阅读情况”四个板块。同阅读中认识了哪些字”这一板块。通过反馈表的形式,我不仅掌握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还掌握了学生的识字情况,开启了
二、结合阅读,感受识字的丰富性
“部编教材”的阅读板块重视识字教学,将识字内容融入阅读当中,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进行自主阅读,实现阅读与识字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
在识字教学中,应注重把识字内容与阅读相结合,时,还结合自身的识字教学经验,增加了“我在教材 新方法
学生“爱悦读、悦识字”的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识字的渠道。
(三)情境识字,强化学生识记能力
情境识字游戏是指教师模拟、设计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巩固识字内容。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我常设计的情景游戏有:“采蘑菇识字”“幸运识字大转盘”“为树爷爷治病
三、结合游戏,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部编教材”重视识字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识字教学策略,才能让识字方式、识字”等。例如,教学第2课《小小的船》时,方法多元化,从而让学生愿学、乐学?对于一年我首先把要求掌握的生字藏在花朵后面。然后,级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设计还需要从儿童心理入手,与游戏相结合。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获得快乐的源泉。识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不仅能满足儿童的心理特征,还能帮助学生在玩中完成识字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识字游戏策略。
请三组同学到讲台上来做采花的游戏,并请做游戏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花朵的名字的。最后,我再设计一个“帮花朵找朋友”的游戏,即引导学生找到花朵的“朋友”后,说一句话,比一比哪个同学说得最好。这些有趣的情境识字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一)猜谜语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
低学段的学生往往对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字谜和识字内容联系起来,激发他们识字的愿望。例如,在教学教材第八课《雨点儿》要求掌握的“问”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把“问” 字拆分成“门”和“口”,让学生发现“问”字的结构。接着,再顺势引导学生猜猜“门内一个口”是什么字?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猜出“问”字。这种识字游戏最易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愿望,同时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四)办简报,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对于剪剪贴贴的作业情有独钟。为了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生字与现实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我采取“识字简报自己做”的游戏策略。例如,要求学生在周末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以及各种报刊收集起来,通过剪剪、画画、贴贴,形成图文并茂的“识字简报”。每周一我把学生的“识字简报”回收上来,选出最精美的十份“识字简报”进行展示。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还拓宽了识字领域,为学会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二)魔术变字,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所谓魔术变字,实际上是让学生通过加减笔画进行识字的游戏。中国的汉字十分奇妙,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就会出现不同的字。在教材开篇的识字单元里,就要求学生掌握“口”“目”“日”“田”这四个汉字。在教学“田”字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插魔术变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当中发现这四个汉字的奇妙之处,培养学生拆分生字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联系生活,感悟识字的实用性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是“部编教材”的又一特色。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它提醒教师要把识字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这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还体现在课堂之外。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 20016年第12期 2016
新教材 新方法
场景,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搭建运用平台。用能力。例如,在教材第九课《明天要远足》的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我是小作家”的教学环节。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写话。接着,我拿出《明天要远足》的识字卡片,让学生自己选出2—4 个关键词,并将关键词串联成一句或者几句话。最后,我对学生说的话作出积极评价,并挑选出精彩的话书写在黑板上。在书写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分辨同音字、形近字等,有效地避免识字中
“张冠李戴”的现象。这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了平台,提高了所学生字的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写话的愿望。
总之,“部编教材”的识字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考虑了学生思维和认知的特点,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蕴含其中。教师在运用该教材时,要从全程的角度思考识字策略,结合教学的实际,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部编教材”的使用,对我们的教学不仅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要求和挑战能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学相长,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
(责任编辑:李红梅)
(一)创设场景识字,提高识字有效性
教材中的识字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是识字的大舞台,汉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儿童的认知规律上看,儿童最先认识的字,通常与他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为此,教师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和教室环境布置中创设生活场景,把识字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识字单元第一课《天地人》,要求学生认识“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这六个字就是学生生活最常听、最常说、最常见的字。在这一课的识字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识字,提高学生识字的有效性。首先,我出示学生生活的图片,创设生活场景。其次,我引导学生说说图片上有什么,让学生练习说话、描述画面。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在天地间,人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最后,我引导学生认识生字。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环境的布置,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快乐识字。例如,给教室里的“门”“窗”“讲台”等贴上相应识字卡,在“识字墙”中写或贴本周完成的识字内容,在黑板上设计《每日一字》《每日一词》《每日一句》等栏目,把识字教学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广泛识字,让学生养成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地在生活中识字。
(二)搭建运用平台,提高生字的运用能力
学生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灵活运用。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写一句或者几句话,在写话的过程中检验识字的效果,提高识字的运
212
第三篇: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谈
新城小学 张卓媛
关键字:识字 情感 方法 拓宽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从这一句话,我们能体会到识字教学的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识字是学生应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对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识字,又能提高识字效率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建立浓厚的师生情,以情激趣
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情感是一个人投身于某事的态度趋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其积极情绪,与教师形成情感上的默契,才能有较强的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发挥这种情感因素呢?
1.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营造互动氛围。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情感依赖,教师要抓住时机,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自如的民主气氛,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学生发言,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氛围中轻松地识字。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提供宽松的环境。
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是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中,使课堂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大胆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充满好奇、不断探索的寻宝人,体验发现宝藏的成功与快乐。例如“操”字虽说比较复杂,但如果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部件,学生还是能较快地掌握。有的学生说:“三个小人手扶木头,口却跑到木头上。”学生的想像没有思维定势,往往更开阔,教师给予及时地肯定与鼓励,势必会激活其思维。
二、多法教学,以趣引学
1、游戏识字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1)摘果子游戏。教师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让学生制作果篮,将果子上的字读准字音、组词,常用的还可以说一句话,方可摘下,谁摘得多谁就是识字小能手。在识字的过程中,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达到了高效率识字的目地。
(2)开火车识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一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或其它),“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
(3)过彩虹桥。(分组合作过桥)教师出示字,第一个学生正确读出,后面的学生组词,看哪组词说得多。词说完后,小组从说过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说一句话。
2、巧用多媒体。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例如,教学《识字1》(以春天为主题)时,就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春天的图片,配以《春之歌》的音乐,并且在实物旁打出生词,生字用红色显示(可以动态演示生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规律),一幅声画并茂的春季图仿佛把学生带入了诱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3、学会方法,提高识字效率。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在实验教材中,每组的“语文园地”中都设了一个“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通过教学“语文 2 园地一”,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并掌握“加偏旁”和“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再如“园地二”是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园地五”是反义词识字,“园地六”是通过加一笔、减一笔的趣味识字等等。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就等于拥有了识字的最具威力的武器,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学生们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字,从而使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拓宽识字渠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说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空间识字,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
1、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如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是,物品名称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冲他们招手。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另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建立识字本,用剪贴、图画等形式把习得的字放进识字本里,定时为他们提供在班上交流、展示的机会。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愿望,还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识字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课外阅读。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每晚或双休日去新华书店看适合低年级的儿童读物,例如《灰姑娘》、《黑猫警长》、《白雪公主》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的巩固日益加深,拓宽了识字面,还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总而言之,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做到“ 情感、方法、拓宽”三步结合,那么,便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乐得轻松、自在。
第四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明 本册教师教学用书是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编写的,供使用该册教科书进行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教师使用。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1.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2.教材要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注意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营养。
3.教材的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5.教材要体现开放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要留有余地,增加弹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展、创造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书后的生字表
(一),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
(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材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了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没有采用以前集中编排识字课的做法,而是把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这八课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如第一组的识字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全册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并力求使每次写的字有一定规律。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再现的字,便于学生感悟,也便于教师指导。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课后练习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如,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与扩展,词句练习),重视练习语文基本功(如,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也重视课内外结合,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四)大力改进呈现方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后练习、语文园地,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非常亲切、自然。在有些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灵活的形式提出问题或引导实践。如,在《春雨的色彩》之后启发提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后引导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也去植树吧!”这样设计,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汉字。又如“语文园地四”,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不同偏旁的字有不同的意思;还引导学生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启发学生了解多音字的特点。
在语文园地里还设有“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3.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都与本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使阅读课文及相应的准备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未来的桥”。在此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中,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分头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还可以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既联系课文,又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利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在阅读方面,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与发展。
四、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都是围绕专题设计的,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在每组教学过程中应该安排哪些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安排的550个要求认识的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这些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等。
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要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2.阅读教学。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等。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教师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3.口语交际教学。
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除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总之,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五、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特点,领会编写意图,明确教学要求,并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中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课时安排等,只是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的基本依据,仅供教师教学时参考。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本人、本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进程。
本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例,在每组前面编排一个总的提示,说明每组教材的主要内容
及其内在联系,对教师理解每组教材和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有所帮助。
每课一般包括“教材简说”、“学习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举例”四部分,有的还编排了“资料袋”。
“教材简说”部分,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书中尽量少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而是用感受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教材进行解读,以拓宽教师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教师生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学习目标”部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其中,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也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等。
“教学建议”部分,根据教师教学的需要,突出教学设计中最重要、设计难度最大的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和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议。其中,有理解教材的建议,有教学思路的建议,有教学准备的建议,有教学步骤的建议,还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建议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同时注意符合实际,兼顾城乡,体现弹性。
“教学设计举例”是教学设计的案例,有完整的教案,有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有教学片段设计。为了体现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有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建议”里的思路,有的则与“教学建议”的思路不尽相同。为了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一个基本的凭借,尽量在每一组和每一类教材中,提供一个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案例。
语文园地部分,把教材简说和教学建议合并,分栏目提出较为具体的教学建议或教学设计。
“资料袋”主要是提供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参考资料,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其中有的可以用于教学过程,有的则只供教师阅读,不必告诉给学生。
教科书后所附的五篇选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风吹》一课,可以在教学第一组“多彩的春天”时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用来训练朗读能力;可以用作朗读检测的材料;也可以用作朗读比赛、演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
另外,本册教师教学用书不再就每课书提出课时安排的建议,只就每组教学用多少课时提出建议。每课书的教学时数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教学设计举例”中的课时安排仅供参考,教师可不受此限制。
对本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日后修订。
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由熊开明、袁晓峰、赵志祥、唐佑英、陈志红、王倩编写。崔峦二审,韩绍祥终审。责任编辑徐轶。
第五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
1、画
刘 晶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春字头、竖心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课前准备:
1.设计、制作课件:一幅山水画。
2.请学生去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流程:
一、诵读儿歌,激趣导入
小朋友,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读其中的一首(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还记得谜底是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想试试吗?那就赶快行动吧!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整体感知。(课件:出示山水画)
1.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瞧!这里的景色如何?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再瞧瞧,远处有什么?近处又有什么?(指名说)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看得这么仔细。
2.(课件: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出示古诗)范读课文:古时候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画面的景色,想不想听一听?好,竖起小耳朵,听好了。
(二)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怎么样?好听吗?你想读吗?那就试试吧!看着大屏幕试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如果还不行,可以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忙,老师也很愿意帮忙。
2.同桌互读。
3.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拼好以后,四个人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可以四个人一起读,也可以分分工,每人读一行。(指四人读)
4.抽卡片开火车读、齐读,找找词语朋友,巩固读音:小朋友这么能干,生字宝宝急着和大家交朋友呢!你能认出他们吗?(开单轨火车读,开双轨火车读,齐读)
三、诵读古诗,想象体验
生字宝宝的名字小朋友们都能叫出来了,还帮他们找了那么多词语朋友,他们可高兴了,现在他们都回到了座位,要听听我们小朋友读得好不好呢?怎么样?有信心读好吗?
(一)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二)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课件演示“山”的扩大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课件出示: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课件演示“水”的扩大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课件出示: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课件演示“花”的扩大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课件出示: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课件演示“鸟”的扩大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课件出示:人来鸟不惊)
(三)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
1.每行诗我们都能读得很美了。现在,我们把四行诗连起来读一读,也能读得这么美吗?那就自己试试吧!(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范读,评议,引读,自由读,齐读。)
2.现在到了揭晓谜底的时候了,谁猜出来了?让学生猜出谜底:画。(课件出示:画)
3.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现在,我们配上音乐,小朋友看着图来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小朋友读的时候摇头晃脑的,真像一个个小诗人。哪位诗人愿意上台来看着图当场作诗。(指名上台)我还准备了道具呢!再配上音乐好吗?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我们一起来好吗?
四、课中操
小朋友都已经会背了,真了不起!老师真替你们感到高兴。现在我们一起来动动身子,轻松轻松,好吗?(课件:音乐)
五、趣味练习,巩固生字
(一)复习巩固生字,(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二)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三)指导书写“人、火、文、六”,展评。
六、课外延伸
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