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5: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

第一篇: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

阳光的心态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有感

有每夜与我抢被子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乖乖在家而不是流离在外;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们吃的很好;有阴影陪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能找到最远的那个停车位,因为那表示我还能走路,且还有幸能有辆车;有巨额的电费帐单,因为那表示我冷气吹得爽;教堂礼拜时我身后有五音不全的女士,因为那表示我还听得到;有一堆衣服要洗烫,因为那表示我有衣服穿;一天结束时感到疲劳和肌肉酸痛,因为那表示我有个拼命工作的能力;一大早被闹钟吵醒,那表示我还活着;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记和想着我。

最初翻开这本书,就被作者首页的这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说实话,我是面带微笑读完这首诗的,可以说这是作者的乐观,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作者的智慧,是这种阳光的心态把看似糟糕的事情诠释的如此幸福,正如书名中的“幸福”二字,它似乎闪着无比耀眼的光芒,召唤着我。能让教师过上幸福生活的法宝,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作者用一个计算公式论证了他的这一观点: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也就是心态决定着你的幸福。我想,决定幸福的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感恩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才能做个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胸怀理想的人.我们需要用理想感召学生,让学生即使离开我们的视线,也能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我们需要用理想温暖自己,在为理想的拼搏中收获生命的充实和幸福。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经得住金钱诱惑的人。我们应该明白, 工作需要挣钱,但决不是为了钱而工作,如果我们念想的只是钱,那么我们将失去生活完整的意义。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个性鲜明的人,当一个教师在他所从事的领域里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时,他就能获得许多意想之外的幸福和快乐.幸福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的心是积极心态的核心。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学生,你会被学生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学生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你也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反之,总是埋怨、指责、敌视、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没有幸福感可言。所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的教师,一定是时常面带笑容,挺直腰板,给学生们力量与信心的教师。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书中这样一段话让我深受感动:“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其实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拥有阳光心态,我们的心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芬芳着自己也芬芳着学生,从现在开始,幸福人生已然上路!

王瑞泽

第二篇:《幸福人生》读后感

读《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而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它作为德育教学辅导读本的意义。诸多仁人志士学习它、推广它;众多学校诵读它、落实它,《弟子规》正在中华大地的校园里慢慢传播。乘着这股教育之风,我校也积极支持《弟子规》的推广。这个暑假,我拿到了蔡礼旭老师讲的《幸福人生讲座》。

在阅读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前,我先读了钱文忠老师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在仔细研读《弟子规》的要义,清楚明白其中传承的儒家精神后,对《弟子规》有一定了解,然后去阅读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书中,蔡老师把《弟子规》融入了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古代圣贤的智慧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精华,讲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老实说,一直以来,我对《弟子规》是没什么印象的,也许是才疏学浅,可这不能不说明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传统文化正在被我们的民族遗忘。直至现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被重新抬出风尘已久的旧书窑,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中的意义。

经过阅读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和钱文忠老师的《前文中解读<弟子规>》,我深刻地反省着,为什么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把《弟子规》重新搬上讲台呢?反观现实社会,很多人都迷失了自我,人心浮躁,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就连婴儿的奶粉都不能放心的食用,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放心呢?推广《弟子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社会未来的栋梁着手,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

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不能一蹴而就地落实,学习探索的路途上定会有困惑。在落实《弟子规》的教育路途上,我觉得,应该特别重视“敬畏之心”的培养和教师、家长们的言传身教!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我不知这八个字的出处,只是在看李嘉诚访谈录的时候,看到他办公室墙壁上挂的就是这条横幅。当时看了就非常有感觉,话虽白浅,但立意高远,落脚踏实,能够给人启迪甚至是警醒!

而朱熹也曾说过:“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什么是敬畏?所谓敬,就是敬重、敬佩、敬仰;所谓畏,就是畏惧、畏怯、畏缩。有道是:“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敬畏既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信念。有话说:无知者无畏。人要是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忘乎所以、就会无法无天。如果人无敬畏之心,人人都是花果山上的猴子—无法无天,势必天下乱,没有了规制、没有了法治、没有了秩序,就不会有发展,已经得到的早晚也会失去。

敬畏什么?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社会不同了,新世纪的中学生,我看至少需要四种敬畏方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敬畏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在独生子女时代,生命的归属有多重。人,不仅在为自己活着,还要眷顾亲属的感受。最近,北京大学生接连自杀,陕西高三女生茫然跳楼,更有不知愁滋味的小孩子也热衷于轻生游戏,不能不让人呼吁:敬畏生命!“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与人为善,和谐共处是彼此在敬畏生命;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是国家行为在敬畏生命;“身有伤,贻亲忧”对中学生来说,好好活着,健康成长,远离祸害就是对生命的最好敬畏,对亲人的最好的孝心。

敬畏科学。文化大革命时期,狂热占据了人们的灵魂,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彻底砸烂公检法、“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的无畏精神驱使下,演绎的是一个无法无天、民生凋敝的十年浩劫。无视科学规律,盲目主观臆想,妄图一口吃成胖子,却忘记了“天命不可违”。所有的拔苗助长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都是徒劳无益的。自然科学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去学习它,顺应它,运用它。而所谓的愚公移山人定胜天、战胜大自然,剔除豪情斗志尚可取之外,都是蚍蜉撼树的翻版。

敬畏法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国家要乱套。“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遵规守纪看似约束,实际维持了共享的秩序,而人类的生存是离不开秩序的。正是因为缺少敬畏之心,不懂得行有所止,现今的“商人”多半变成“伤人”,为了赚钱不惜伤害他人。假药、精神毒品的贩卖;对青少年开放的网吧、电动游戏室;出售污染严重的食品都是图财害命的典型。频繁的违反纪律,会习惯成自然,进而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身陷囹圄。

敬畏师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口耳相传的千年祖训总有它的道理。敬畏家长,把父母的嘱咐放在心上,你会少犯许多错误,少走许多弯路。敬畏老师,把谆谆教诲记在心上,你会明白更多道理,得到更多收益。敬仰高人,会滋生见贤思齐的力量。敬人者,人恒敬之;畏人者,人亦畏之。

教育孩子,当他开始知道观察大人的脸色,晓得大人的喜怒时,就要加强教育,让他做则做,让他不做则不能做。父母威严而慈爱,子女则敬畏而孝顺。我见平时那些不讲教诲,一味娇惯宠爱的父母,儿女常常不孝顺。平时吃饭穿衣事事满足他的要求,孩子无缘无故哭叫,也不知道要禁止他,反而怪保姆;欺负同辈,父母不知道要制止他、约束他,反而责备别人。如果有人说事情不是这样的,父母则说:“孩子还小,不能怪他。”本来应该惩戒的,反受到夸奖,本应怒斥的,反而嬉笑。这就培养不了孩子对长辈的敬畏之心。等到了懂事的时候,他就以为天下的事本来就是这样的。岂知骄傲的习气已经形成,这时才来纠正,就是把他捶打至死也不害怕了。

《论语*尧曰》有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小人“不知命”,所以“无忌惮”,肆无忌惮就会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怀有敬畏吧,敬畏自然法则,敬畏社会秩序,敬畏人间道德,敬畏“头顶上闪烁的星空”。怀有敬畏才能发自内心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才会有真正的和谐,才会真正远离灾难和不幸,才会有真正的幸福人生。

在《弟子规》的推广教育中,教育孩子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些都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去指导教育孩子。在家里,在学校,我,们都希望孩子们除了学习好书本知识外,学会怎样去做人!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做到“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正己化人。古人云: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正己由来可化人,张公劝善满怀在。生前教诲皆此法,殁后婆心且降神。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我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到。

拿至圣先贤的道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本身的言行不留一点让人议论,就要做一件事,在当时被认为是标准;说一句话,后世把这句话当作准则。这就是要正物则先正己,如果自己没有克服欲念保存天理,想叫别人行善除恶,虽施加刑罚和以势压人,别人也不会服从你。

蔡老师谈到教导学生学《弟子规》如何才真正有实效的问题。蔡老师讲:“很多时候我们都看到别人没有做到,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自己本身没有身体力行的缘故。”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每天让孔老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鞭策自己;用曾子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比如自己虽不在父母身边,但保持身体健康,工作努力。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平时与各位同事之间相处友好,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当你能按照《弟子规》上的内容一点一点地去做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心越来越安定,头脑越来越清楚,事情做得越来越有条理,教导学生时也越来越有信心。

《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

倘若我们这一代的教育者想要真正继承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振兴中华,一定要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精华。儒家文化首重教育,而教育应以德育为本位。净空老法师告诉我们:“儒所讲的大道就在童子所学的《弟子规》里,《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落实,一生都不能违背,从我们开始到老死都不违背,都遵守,就真的学成了!”这是圣学的骨干,像我们盖一栋大楼,这是楼的架构,钢架!一切经论是房屋里面的装饰陈设啊!《弟子规》是结构的架子,非常重要,要真正相信、理解、肯做,不能只做表面。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当初就是因为错误的抉择,认识了错误的人,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来到了我人生中错误的地方。从小教导孩子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让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当下我们的每一个抉择,将决定我们未来的人生是否幸福。“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只要我们立定脚跟,用圣贤的教诲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就不会再走弯路。《弟子规》就是一盏人生智慧的明灯,照亮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把这盏明灯,代代承传下去。

第三篇:幸福人生读后感

幸福人生读后感.txt明骚易躲,暗贱难防。佛祖曰:你俩就是大傻B!当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时候,太阳就出生了我有幸阅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一书,确实使我受益匪浅。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不衰,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是美好的传统教育,它教给我们什么是道?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它教给我们什么是德?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的做人,此之谓德。它也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秘诀。父子——父慈子孝,君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夫妇——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夫妻能各尽本分,兄弟——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友爱,朋友——人与人之间交往,守信用,进道义。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蔡老师告诉我们顺应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事;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却又是人伦大道,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学问。本书就以五伦课题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总纲,让我们细细地去领悟其中的真实智慧,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

“父慈子孝”:《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要“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父母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宠”。通过几个事例的阅读更使我明白了: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不要所有的事你一手揽,久而久之,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的事是应该的。所以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我们应该懂得磨练他,这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爱是要理智,不是情感,情感之后就变宠,就变溺爱。我们应该做给孩子看: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从小教育孩子孝顺长辈,对长辈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辈着想,它就不会自私,它也不会贪心。这就是要教孩子行孝,自己必先行孝。

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君臣”关系:“君仁”是指领导人应该仁慈,要处处替别人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臣忠”是指下属要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最怕怕谗言,就是拨弄是非,我们不能去拨弄是非,也不能去听信谗言,要能养成大公无私去做事的度量。也让我发现了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要以身作则,这个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特别大。也使我想到为什么教育中经常提到教师随时随地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和表率,这个力量是特别的。以身作则的同时我们也要每天反省自己的决策,作为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来说,管理工作决策的正误决定着整个班级的舆论导向,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该大力表扬,要知道什么是错的,该知道廉耻。知荣明耻是班级树立正气的方向,只有知荣明耻了,才可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育才能达到它真正的目的。

作为“臣”,我更应该学会每天的自我反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去搬弄是非,毕竟自己已经成人了,想法可以有,但不一定非要说出了,因为这些话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不利于别人的话尽量不说,不利于别人的事尽量不做,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强加于人,以和为贵。包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记住了这些,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幸福,难道不是吗?另外,一个千年的礼仪之邦,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礼仪、礼貌。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能常常一句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的失礼,就会得罪他人。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阻力。生活当中礼仪处处皆是,因此懂得礼貌待人的人可以减少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觉得“忠”“信”主要体现在夫妇关系和朋友关系生。曾经学过这样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真正的朋友交往就如同一杯清水,虽然无色无味,但总能在最关键、你最需要帮助的时侯出现在你的身边,这就是真朋友之间的信义。孔子说过:“人无信不立”。可见“信义”对人交往的重要性。当朋友就要有当朋友的本分,一能够劝谏朋友,当朋友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劝导他,要引导他。二当朋友的本分就要关怀朋友。

蔡老师还讲了许多慎思,明辨,笃行等方面,规划人行为方式,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处事之方。他的处事态度和方法最具影响。

我们生活在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中,处事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就要遵循道义,而不是遵循功利。遵循礼议的人必然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当然除了抓对道义的方向之外,处理事情还要讲求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成功。所谓“行百里路半九十”,这半九十的原因在哪里?在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不正确,才把事情没有办好。因次许多时候我们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决定了我们成功与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可以促进一件好事的进程,转变我们的态度,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全书每一讲都是经典,每一讲都会启迪我们的心智,提升我们做人做事的品位。这本书以我们身边的平常事讲述这部平常的哲理。细节决定成功,我想幸福的人生应该从这些平常小事做起,在小事中体验、感受生活的大道理。在感受中进步,在学习中应用,应用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提升我们的智慧,追求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

第四篇:幸福人生读后感(最终版)

《幸福人生》读后有感

黑山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所

苗秀影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读的《幸福人生》这本书,这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本书,以前也曾走进过传统教育的课堂,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很深,但是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之后,内心却有了一个质的转变,感触很深。

在当今的社会上,不同的人对什么是幸福的人生看法是不同的,通过读蔡老师的幸福人生之后,我的个人观点是人生要想幸福,就要有一颗善心、孝心、感恩的心。这就是要求我们接受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与人与己都是利于行的,而且要从己做起,从教育好下一代开始着手,因为在现在的社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时候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把孩子逼成废物,很多家长为了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梦,都忽视了传统文化而耽误了孩子。蔡老师讲到:一个老师一条路,二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交叉路,四个老师十字街头,老师越多越危险,这里的老师说的是种种的思想观念。为了培养下一代,很多人都在看心理学,今天学苏联的,明天又觉得意大利的不错,改天又换欧洲的,这样岂不是把孩子当成了试验品,很可能实验到最后,错了,重新再来吧!可能么?不可能。培养孩子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因为孩子误不起,也有的靠自己慢慢摸索,也不行,因为孩子等不起,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让一个孩子一生幸福呢!进而让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呢?这种正确的观念只有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许有很多人不信,说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一九九八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得奖主,在巴黎召开联合会议,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宣言里面说道,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的话,必须重新回到两千多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大家想,诺贝尔得奖主都是什么样的身份?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能得到诺贝尔奖,但是他们却都异口同声提出来,希望二十一世纪的人想过好日子,要赶快汲取真正圣人的智慧,这就说明了古圣先贤的智慧的确是真理,再有,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上下几千年,经过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不是真理决不能传承几千年!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也好,大到一个国家,构建和谐幸福,古圣先贤的教诲放诸四海皆准。我粗浅的领悟到一下四点: 领悟一:幸福之根是礼

按古圣人的教诲一个有礼貌的人,他的人生会很顺利,因为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对我们下一代来说,礼貌是幸福之根,我们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好习惯,就可以帮助孩子一辈子。比如:在生活上孩子需要学,包括简单的吃饭走路,大家都知道,一失礼别人对他的印象就不好,大多数家长认为这没什么,对不对?不对。举一个例子,你去别人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亲朋家的孩子一句话也没说,没等客人就坐他上来就吃,你什么感觉?反之,孩子很有礼貌,你又什么感觉?把这种感觉放在自家的孩子身上你再想,应该学还是不学呢?这是人一生的根基,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孩子小时不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礼貌,以后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不能立足于社会的人生就谈不上幸福!我觉得作为一个家长,只有当为人父母的人了解到一个孩子人情世故一定要懂的时候,孩子才有机会在生活的

点点滴滴当中学,一个孩子能不能博学,是受父母的影响的。但是我们家长很多看重的都是学习成绩,这一点也是我本身所犯的。如果现在问每一位家长:是学礼貌重要还是把成绩从98分拉到100分重要?相当一部分人都会说学礼貌重要,但在现实中,现在的家长,是在做前者还是后者?肯定都是后者,问题到底出在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分数好了,子未必成龙,女也未必成凤,他的人生也未必幸福美满。有多少高才生却是生活的低能儿,考入大学不久被学校退学,或是自己辍学,因为与人打招呼的能力都没有,还有自己的生活能力很差。与人相处的能力跟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而98分跟100分差2分,是不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不学礼,孩子的人生可能会增加很多阻力,因为一失礼别人就可能不帮助他,甚至 会障碍他,反之,就会有很多的助力,两种人生哪种人生更幸福?肯定是后者。在没有读幸福人生之前,我平时也教孩子礼貌待人等,但是却没有领悟到这么深。

领悟之二:幸福之源是孝道,善心,感恩心。

说道孝道,我们的脑海里会显出很多不孝道的例子,在不知不觉中会对那些不知道孝道的孩子很生气,其实这不应该怪孩子,人不学不知义,大人都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在哪,所以就没有传下去。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老师是孩子一把行的标尺,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只要能把孩子的孝心恭敬心提升起来,他的内心就会起了化学反应,他们会觉得老师家长这么爱我,我不能让他们伤心,所以我们现在假如不启发他们的孝心,恭敬心,只是盯着他的成绩,老师累,家长也累,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我自己在反思,(还好,我还能叫自己反思一下):为什么在孩子身上自己每天觉得心里很累?就是我也同样盯住了孩子的成绩,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家长能盯多久,他去读大学了,我还能盯么?我也耳闻到有多少大学生离开家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发生了多少令人惋惜和后悔的事情,他没有孝心,善心和感恩的心,所以做出了让家长伤心的事。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之后,我开始去观察孩子,自己也试图改变,发现孩子以前学的弟子规和传统文化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只是我以前没有发现孩子这些优点,没有更好的引导孩子,现在想想的确是我做家长的失误。回忆起每天去接孩子,看见有很多家长开车接孩子,步行也都是家长或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而我家的孩子每天都是不步行自己背着书包,有一次,孩子感冒了,在回来的路上,看见孩子发着高烧,我就说:“儿子,妈妈帮你背书包吧!”孩子说:“不用了。”我就去从孩子身上拿书包,这时孩子说了一句话,当时我真的要流泪了,孩子说妈妈:“看见你头发有几根都白了,我看了心里都难受,我要是能发明种让妈妈年轻的仪器就好了,还是我自己背书包吧!弟子规学校的老师说,自己的事自己做!简单的话语幼稚的想法,但却让我明白了孩子对我的一份孝心。也悟到了我做的不如孩子好。也没有更好的引导孩子。以前我对孩子要求很严厉,有时还大发脾气,从那以后每当我再想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就会想这句话,告诉自己要讲究方法,也感到了自己身上的毛病。不但要给孩子种下孝心,感恩心,善心的种子,也要时时提升孩子的这种心境才对,孩子人生幸福,家庭和社会自然也会和谐美满,记得

在我以前看弟子规的光盘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是在烟台,有个孩子他在小学,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后来他的父亲因为爱人的病重,自己觉得承受不了,就跑掉了,他的母亲,病重,又遇到丈夫的背离,一下子禁不住打击,就自杀了,结果这个孩子很孝顺,母子连心,很快的发现母亲的状况,送医院,把母亲给救回来了,这个孩子跪在母亲的病床前,对这位母亲说:”妈妈,你不能死,我以后要当医生,我一定把你的病治好,所以妈妈你要答应我,你要等我。这个母亲当下被孩子至诚的孝心感动,对孩子讲,妈妈以后不会再轻生了。这个孩子从此必须扛起照顾母亲,照顾家庭的责任,但是这个孩子并不觉得苦,因为他的孝心起来了,只要母亲能欢喜,就是他生命最大的幸福,这个孩子,除了照顾家庭,还得要学习好,所以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他是在告诉自己,我没有其他的时间再复习了,回去就得照顾妈妈,当下老师讲的我要全神贯注的学会。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很多孩子,家里有钱,都把他送到补习班去,这样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心里可能还在想反正今天老师讲的补习班还会教,晚上再听好了,这样孩子可能就不专心了,同时我想到我的孩子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把当天的作业一一的检查讲解,可是发现有时感觉好像在课堂上老师没讲似的,我反思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孩子有一种依靠的心里。是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来引导孩子,自己也没有帮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

领悟之三:不要从小置孩子于欲望之渊

欲望是渊,置渊险至。所以从小不要给孩子欲望滋生的环境。蔡老师讲的一个初三孩子的事例,感触特别的深,一个初三的孩

子亲自煮饭给他父亲吃,结果他父亲吃完就死了,倒在地上抽搐就死了,没过多久的时间,她的母亲吃完饭也死了,结果在拜祭他父母的时候,一拜祭玩,这个孩子马上就不耐烦的把拜祭的食物倒到水池里面去了,然后走到婶婶身边问:“我的爸爸和妈妈买了保险吗?”这一问和这个孩子的举动让他的婶婶感到疑惑,经过警方的调查,结果是什么?是他亲手下毒害死了父母,为什么要下毒毒死自己的父母呢?动机就是为了买一部手机,没有达到欲望,就想尽一切办法。一个孩子居然为了买一部手机,把最亲的父母毒死了,他的心中已经没有恩和意了,有的只是欲望,他心里就没有想到:保险费才一万多,手机没有可不用,可是当父母没有了,用多少钱都没买不来,再想喊一声爸爸妈妈,到哪里能找到?深思真的是很痛心。但是有很多人却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对物质有这么强烈的欲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回答就是从小教的,谁教的?父母。而现在的父母却很少有能冷静下来思考的;还有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28岁的在京研读的女大学生李竹因为家里拒绝为他偿还120万的巨债,她亲手开车撞死了亲生的母亲,想一想人之初,性本善,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有挥霍的喜好,也不是出生就没有亲情,看到她在看守所里是还没有一点悔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 能做出这样的事呢?是孩子出生就没有一点人性么?不是的。那是什么?不值得我们去深思么?

所有的这些事例,都是在小时候家长就给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以欲望为追求的目标,往往有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方法是物质,这月你考的好,我就带你去吃肯德基,这是小学;上了初中,假如你

考的好,我就给你买一部好的手机;高中呢,大学呢,可能是答应给孩子买一台电脑,买品牌的服装……想一想,孩子拼命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不是要成就自己的人生,然后进而可以奉养父母,不是,而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在孩子脑子里装的都是欲望,统统是以欲望为追求的时候,就会做出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出来,是父母给他们灌输了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欲望是渊,一旦一脚下去,便是无底之洞,深不可测。所以我想我们为人父母者应该是给孩子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不仅仅是给孩子铺设了一条幸福的人生之路,也是在为自己,为家庭,为整个社会铺设了一条和谐之路。

以上只是我读《幸福人生》之后的一点感触,认识很粗浅,如果能获得大家的共识,将带给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条幸福的人生之路!谢谢大家!

2011年9月

第五篇:教师的幸福人生

在我们实小营造书香校园之际,我也趁着东风

拜读了肖川博士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好教育,好人生》,这两本书都是肖川先生的教育随笔,文辞兼美,富有教育性艺术性,读起来亲切自然,令人回味,给人以无穷的动力。书中深入浅出地道出了教师的心声。一拿到这两本书,封面上的“幸福人生”四个字吸引了我。“幸福人生”谁不希望拥有呢?肖先生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包括物质的幸福和精神的幸福。表现为:幸福就是一种充实的、闲适的、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安,自由自在。

职业不同幸福感、成就感表现也就不一样。商人的幸福那是做成一单生意赚取利润的欣慰;科学家的幸福来源于创造发明;而教师的幸福感源于哪里呢?我认为教师的幸福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教师的幸福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来源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专业素养比较高的教师,工作干得出色漂亮,她就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就能满足教师自尊的需要,就是幸福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人际沟通与交流表达,也包括穿着打扮,待人接物,获取信息,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第一要多读书,读不同类别的书,人文艺术,自然

科学。读专业书养底气,读文学书养灵气,读哲学书养大气。第二,提升学历,参加各种培训。第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参与教学研究。

教师的幸福之二,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身体健康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学会关心自己,多参加锻炼,保持良好的体魄。

专业素养的核心是专业心态,及人生态度,心态决定状态,拿肖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己,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时时保持良好心态,懂得:“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成为“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朋友,家中有积蓄”的四有新人。

教师的幸福之三,要关注自己的孩子。子女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家庭的和谐,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指数。我们教师具有职业优势,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孩子。要把子女当成最重要的学生加以培养。

当一个教师专业素养达到较高水平,教学业务精湛;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再加上子女的成功,那就可以算得上是幸福的教师了!

下载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的幸福人生

    教师的幸福人生 安徽省含山县仙踪中学 强城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对与大多数人......

    教师的幸福人生

    坝田九年制学校校本培训材料20110228 教师的幸福人生(肖川报告会整理) 幸福=充实(精神上有成就,物质上宽裕)+闲适(没有过强的外在压力,没有内在的紧张) 幸福“四有”:心中有盼头,手中......

    教师的幸福人生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每个人的感受和体会都不同。人生包含工作、生活、娱乐等不同的内容,此书从工作这个视角,并且是教师这个特定的......

    幸福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马忠敏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这个困扰我的问题,在我拜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

    幸福教师读后感

    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孔子 外国语学校卞昌潍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包括我们教师。怎么才能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幸福的老师是什么样......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 读后感

    读肖川《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读了肖川的《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觉得内心找到了一个支点,一个可以得到抚慰的支点。 什么是幸福?幸福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成长对于孩童来说是重要的,因为长大是多么自豪的一个字眼呀!对于成年人来说,日子的流逝意味着衰老将至,年华不再;那么对于担负着建设下一代......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我幸福,因为我是教师 ——读《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大沥实验小学 范春阳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长期以来,人们总希望打开幸福之门的的钥匙。关于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从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