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5:4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第一篇: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摘 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继“卓越工程师”之后的又一工程教育导向。土木工程作为军用和民用工程中的重要分支,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挑战,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性、前瞻性的力学分析能力,根植于力学课程,反映在土木工程分析现场。由于工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错位,使得目前力学与专业、专业与职业在相互衔接系统化的教学上尚有很大差距。笔者针对力学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提出了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的积极探索,有利于融合力学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关键词:力学分析能力; 系统观念; 开放式课堂; 评价方式

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力学课程仍旧沿用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设置,课程落后于产业发展,从大一的基础课不知方向到大三密集的专业课,整个学习过程反馈路径漫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同时力学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间的呼应、深化之平台不牢固。工程力学课程与结构专业课各自为营,教师间缺少指向职业核心能力的交流,学生的知识点割裂;从职业的愿景而言,人才培养方式与职业对接程度不高,屡见不鲜的工程事故,彰显了土木专业毕业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预警处理能力的不足。针对工程建设期内各种安全措施所涉及的力学原理,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不足。这些现象和问题迫切的需要学生和老师从纷繁的信息中搜索专业的内核,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一个从力学到专业的系统。以整体化的工程观,构建教学内容和形式。笔者结合近年的力学教学的情况,从力学的课堂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力学课程教学的思想指导-系统化

工程是以一系列科学知识为依托,应用这些科学知识,并结合经验判断、经济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工程活动历来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规模大、涉及的因素多。尤其是现代社会实施的大型工程都具有:多种基础理论学科交叉、复杂技术综合运用、众多社会组织部门和复杂的社会管理系统纵横交织、复杂的从业者个性特征的参与、广泛的社会时代影响等因素的综合运作的特点。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工程的实现中扮演者工程师的灵魂角色。美国学者J.波多格纳说“工程师在组织化社会中的基本作用是一种整合作用,工程师的作用是构建整体”。

服务于土木工程的力学课程教学[1]应围绕培养学生具备力学基本知识和解决力学问题的技能,这种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后续课程的需要,具有把工程中的力学现象转化为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经验,能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适应今后工作岗位对工程力学知识的要求,并在实际岗位上不断补充提高工程力学知识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力学课程以逻辑性见长,学生往往迷失于庞杂的公式和理论推演中,一些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力学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上共鸣不高,对于力学作用的甚了了引发了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在实际施工现场中不能将其转化为主动分析的诉求。比如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施工规程,在现实中施工的事故却重复的出现。在土木工程中为了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大型脚手架,本意是为了提高工程效率,但在实际工程中存在大量失稳的案例。一方面是学生在学校包括初进职场了解到的大多是单调的规范条文,一扫而过印象不深,另一方面是对于安全性的重视不能与相应的力学理论结合,比如其中涉及的力学原理如平衡、压杆稳定等没有细究。力学的源与专业的流不能有机的结合发挥最大的优势。如能有效的提高力学的分析能力,转化为学生职场的软实力,将促进教学相长,达到双赢互惠。

提炼专业课程中的力学知识点,从建筑材料,到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高层、抗震、施工等,针对力学抽象概念远离土木工程工程实际的现实,尝试通过合理设置工程情境和场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中知识点有意识、有组织的再现,深化学习经验、理清专业框架,养成系统化的工程职业态度。比如通过创设施工监理中检查钢筋笼的技术要点,引导学生思考钢筋的摆放位置与力学中内力图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内力,约束力的求法,在材料、施工规范的考量,构造设计的要求等相关课程中的再研究,让学生概念深刻,有兴趣而不迷失于庞杂的钢筋的作用与力学简化计算的公式推导中。比如分组探讨研究建筑材料的堆放问题,涉及了力学课程中的平衡,材料的抗剪和自然止息角,在施工安全和材料性能等专业课程中能借由力学的回顾,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为何不能紧贴垂直堆放于砌体墙旁。

2.力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开放式课堂

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的,在力学课程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应用化。比如力学模型的简化,在材料力学中受弯的梁,分析工程的合理截面是一个典型理论结合实际的例子,通过学生小组形式收集工程图片,给与指导,筛选并展示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截面和钢结构截面形式[2],矩形,圆形,槽钢,工字钢,翼缘加强的工字钢等,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工程概念,而通过力学的严密演算,告诉学生受弯截面选择时截面抗弯模量和面积之比越大越好的之所以然,在工程中如何使截面积远离中性轴(如图1)。在力学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设计教学环节,比如四个截面积一样的角钢,如何放才能更好的发挥材料性质。让学生的对于材力中截面设计的意义进一步觉醒(如图2)。

通过抽象概念的积极课本引申,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搜索,在提升学生力学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极大的锤炼了学生的工程素养,提升了学生“可雇佣能力”的筹码。通过感知探索――提示总结――重现深化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学生学习力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学生在找寻力学与专业的契合点;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应用力学的知识奋力解决专业的问题;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发现力学和专业紧密联系的成就感。

3.力学课堂的评价学生机制

从教学评价[3]本身来看,很多情况下,学生为评价,更直接的说是为课程考试为学,考什么就学什么,教学到底对学生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没有深究。人们热切的关注于考试的结果,是排名第几?是归在哪个档次?这种功利性的焦虑对于职业生涯并没有什么好处,相反过于强调个体能力依然不能适应社会化的合作需求。舞弊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教学价值的缺失。本应贴近工程实际的力学教学如何走出这个瓶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前提下,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标准,变的不是那么凌厉。在力学课堂上创设了生活中晾衣杆的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论文、小组汇报等讨论和思考一般能晾多少件衣服,枯燥力学知识落地生根的探讨展示了出了学生无尽的创造力,有的学生创造性的应用了橘子皮测量内径,有的学生对于一个资料参数的确定搜索了诸多资料,书写作业不认真的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到这个实际操作的环节。力学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提升专业的职业竞争力,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考试分数的高低。

4.小结

本文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力学教学脱离工程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在力学教学思想上要高屋建瓴,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系统的知识,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工程情境,以期能更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仲贤、邱铁平.转变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力学

与实践,2000.22:55-57.[2] 袁海庆.材料力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3] 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和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98-103.

第二篇:工程力学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①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②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③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荷谱,而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中国在50年代就创建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北京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从事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研究。

简况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 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流较小。采用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隔热瓦等特殊材料可以解决防热问题。

分类 飞行器发展到80年代已成为机械加电子的高度一体化的产品。它要求使用品种繁多的、具有先进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具有电、光、热和磁等多种性能的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按材料的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飞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火箭和导弹材料和航天器材料等;按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金属与合金材料、有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用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 对飞行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材质轻、强度高、刚度好。减轻飞行器本身的结构重量就意味着增加运载能力,提高机动性能,加大飞行距离或射程,减少燃油或推进剂的消耗。比强度和比刚度是衡量航空航天材料力学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

比强度=/

比刚度=/式中[kg2][kg2]为材料的强度,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材料的比重。

飞行器除了受静载荷的作用外还要经受由于起飞和降落、发动机振动、转动件的高速旋转、机动飞行和突风等因素产生的交变载荷,因此材料的疲劳性能也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

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 飞行器所经受的高温环境是空气动力加热、发动机燃气以及太空中太阳的辐照造成的。航空器要长时间在空气中飞行,有的飞行速度高达3倍音速,所使用的高温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高温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在空气和腐蚀介质中要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并应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可达3000[2oc]以上,喷射速度可达十余个马赫数,而且固体火箭燃气中还夹杂有固体粒子,弹道导弹头部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高达20个马赫数以上,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有时还会受到粒子云的侵蚀,因此在航天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高温环境往往同时包括高温高速气流和粒子的冲刷。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熔解热、蒸发热、升华热、分解热、化合热以及高温粘性等物理性能来设计高温耐烧蚀材料和发冷却材料以满足高温环境的要求。太阳辐照会造成在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和飞船表面温度的交变,一般采用温控涂层和隔热材料来解决。低温环境的形成来自大自然和低温推进剂。飞机在同温层以亚音速飞行时表面温度会降到-50[2oc]左右,极圈以内各地域的严冬会使机场环境温度下降到-40[2oc]以下。在这种环境下要求金属构件或橡胶轮胎不产生脆化现象。液体火箭使用液氧(沸点为-183[2oc])和液氢(沸点为-253[2oc])作推进剂,这为材料提出了更严峻的环境条件。部分金属材料和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这种条件下都会变脆。通过发展或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纯铝和铝合金、钛合金、低温钢、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全氟聚醚等,才能解决超低温下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密封等问题。

耐老化和耐腐蚀 各种介质和大气环境对材料的作用表现为腐蚀和老化。航空航天材料接触的介质是飞机用燃料(如汽油、煤油)、火箭用推进剂(如浓硝酸、四氧化二氮、肼类)和各种润滑剂、液压油等。其中多数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或溶胀作用。在大气中受太阳的辐照、风雨的侵蚀、地下潮湿环境中长期贮存时产生的霉菌会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耐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抗霉菌性能是航空航天材料应该具备的良好特性。

适应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对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高真空(1.33×10[55-1]帕)和宇宙射线辐照的影响。金属材料在高真空下互相接触时,由于表面被高真空环境所净化而加速了分子扩散过程,出现“冷焊”现象;非金属材料在高真空和宇宙射线辐照下会加速挥发和老化,有时这种现象会使光学镜头因挥发物沉积

而被污染,密封结构因老化而失效。航天材料一般是通过地面模拟试验来选择和发展的,以求适应于空间环境。

寿命和安全 为了减轻飞行器的结构重量,选取尽可能小的安全余量而达到绝对可靠的安全寿命,被认为是飞行器设计的奋斗目标。对于导弹或运载火箭等短时间一次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力求把材料性能发挥到极限程度。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并保证安全,对于金属材料已经使用“损伤容限设计原则”。这就要求材料不但具有高的比强度,而且还要有高的断裂韧性。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测定出材料的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的扩展速率等数据,并计算出允许的裂纹长度和相应的寿命,以此作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有机非金属材料则要求进行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确定其寿命的保险期。复合材料的破损模式、寿命和安全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三篇: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与cad、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

第四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规范》a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规范

课程教学是教育过程的主要环节,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为了全面落实并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必须加强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特制订本规范。

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既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又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对计算速度与计算正确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高等数学基础,在学习期间应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并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也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术基础.二、教学过程实施与管理细则

在教学中具体规范如下:

一、备课与准备

备好课是教好书重要前提之一,也是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要求:

1.学习和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认真选用相关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中的有些内容进行取舍并能根据需要增加新内容。

2.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及学期情况,制定授课进度计划表(教学日历)、实验教学进度计划表及课程设计要求。任课教师应严格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要求进行课程的讲授。

3.根据授课进度计划表及有关要求,认真准备每次讲课的内容,认真仔细写好教案和讲稿,特别是讲稿的完成,一定是突出要教问题的描述和大量实际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讲解和例题多总结和整理,最终整理出详细的讲稿。

4.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完成《实验教学大纲》的每个实验。

二、讲课与答疑

讲课是直接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讲课质量体现在教师对内容的组织与准备、内容讲解的方式与方法、课堂气氛的调动与控制,以及学生的配合程度等方面,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教育质量。要求:

1.每次课提前到堂,并做到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督促学生的到课率,为防止学生第二节课早退,必要时在中途进行点名(或点人数);结束前认真填写教室日志;严格按课表及作息时间授课。

2.每次课前适当回顾上次课内容,并提问,提高教学效果;且在讲课前要明确本次课的要点,在结束本次课内容后,一般适当留出几分钟时间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需注意的内容,同时明确下次课内容。

3.突出面向问题教学,按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突出重点。

4.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诚信、文明礼貌、社交礼仪、就业意识等。

5.在教学中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学院反映。

三、作业布置与实验安排

1.每次课后为加强学习效果,要设置一定的作业,课后的习题是一部分,另外还有习题集或另外布置。

2.作业按照教学计划必须认真落实布置,作业批改可采用全部批改或抽批的方法

进行批改,并记录每次作业的上交情况及成绩(每学生必须要有成绩登记至少5次)。必须了解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安排时间进行讲解重点突出的问题。

3.实验指导的内容具体见“《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

四、考试与成绩

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可以依据该学生的平时表现,主要依据是到课率,作业上交情况,实验报告上交情况,期中测试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等。所占比例30%。

2.期末考核

理论考试,试卷总成绩60分,就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测试,以传统的试卷笔试形式,主要考察教学中的核心理论内容。所占比例60%。上机操作,成绩40分,所占比例40%。

五、课程总结与提交材料

在期末课程结束时,需对本课程进行总结,要求:

1.检查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情况,有无变动计划和意外情况发生。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及质量,找出教学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不正常状况分析其原因。

3.总结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自己所做的教学改革及成果,并对下一轮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设想。

4.课程结束后,需上交的材料有:学生成绩登记表、考卷及分析表、学生平时成绩记载表等。

5.对课程建设负责人提交必要的材料:讲稿的整理,课程设计题目整理习题的整理。

6.配合课程负责人完成课程建设的相关资料。

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教学大纲是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法规性文件,每门课程都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2.教学大纲须严格按照教务处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格要求”编写。

3.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时安排计划、使用教材及参考教材等。

4.教学大纲应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任课教师编写,经系(教研室)集体讨论审定,系(教研室)主任签字,二级教学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后,以磁盘和书面形式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负责将教学大纲上校园网,并负责校内印刷出版。

5.任课教师应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的讲授。

6.一般情况下,课程教学大纲每四年进行一次大的修订。但鼓励大纲编写的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大纲的内容,但修订大纲应经系(教研室)主任同意,二级教学单位分管负责人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实施。

7.学生在制订培养计划以及选课前应首先查阅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以确定其学习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二、教学日历

1.所有课程的主讲教师都要在开课前,认真填写好教学日历,一式两份,于开课学期的第一周交教学秘书,第二周由系(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后,一份交二级教学单位保管,一份由任课教师自己保管。

2.教学日历应填写课程进度(一般应填写到节),同时应反映出习题课、课堂讨论、测验、实验以及现场教学等的具体安排,并作必要的说明。教学日历上必须较详尽地列出必读书籍和参考书目、杂志。教学日历所填内容必须真实,是课程教学检查或抽查对照的依据。不按教学日历的安排自行删减课内外内容者,二级教学单位应作相应的处理。

3.二级教学单位必须保管好三年内的所有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日历,不得缺漏。

三、课堂讲授

1.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规定的学时数授课,不得擅自减少或增加。教师上课应具备讲稿和教案,具体编写时可以将两者合一,但必须包含两者规定的基本要求。

2.要保证课堂讲授质量,备课必须认真、充分,备课内容应根据学科的发展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充实;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应在教研活动时集体讨论确定。

3.课堂讲授中,教师应重视教书育人,适当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4.新教师开课前必须有辅导实习期的助课,然后在系(教研室)内试讲,经评议通过后方可正式开课。

5.课堂讲授应贯彻循序渐进、少而精、信息量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2)讲课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生动、简练。

3)板书工整、简洁,用字规范,作图认真。

4)开展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鼓励和倡导组织课堂讨论,结合讲授的内容进行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综合性习题的练习等。

5)严格要求学生,维护课堂秩序,及时制止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6)教师宜提早5—10分钟进教室,不要提前下课,不要拖堂,不得擅自调课。

教师在课堂上应仪表整洁,男性教师的基本着装是西装领带,女性教师着装体现庄重。

四、讲稿和教案

1.讲稿和教案的区别:(1)讲稿所承载的基本内容是知识信息,教案所承载的基本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即讲稿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案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2)讲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则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3)在内容上,讲稿涉及的是知识性项目,教案涉及的是组织性项目。(5)在表现形式上,讲稿篇幅较长,教案则是几百字或千余字即可。

2.讲稿和教案的内容要严格按教学大纲编写,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时增加和补充前沿内容,原则上要求所有开设课程每一节课都应备有讲稿和教案,讲稿和教案每年都应修订。

3.讲稿应与讲课的内容相结合,可以在讲稿的右边留出备注栏,用于举例、案例以及新增内容等的书写。讲稿可采用书面形式和多媒体课件形式。书面形式要求字迹整洁,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采用活页方式,按章分别编制。多媒体课件形式的讲稿可打印在A4纸上,以讲义方式打印,页面上的空白处留作备注栏用于举例、案例、重点标注、讲解提示以及新增内容等的书写。

4.教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章节课题

(2)教学目的要求

(3)授课内容提要

(4)重点与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5)教具及如何配合使用

(6)板书提纲

(7)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8)教学手段的运用

五、习题课和讨论课

1.习题课与讨论课是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和深化课堂讲授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根据本门课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和组织。

2.习题课包括复习提问、典型例题分析、课堂练习、教师总结等环节,习题课不应用于讲解课程新内容,而应该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时间。

3.讨论课应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进行,讨论的内容或讨论题要经过精心选择,讨论中应注意启发、诱导学生,造成生动活泼的气氛。对讨论的问题应有明确的结论。

4.如由辅导教师主持的习题课或讨论课,应先与主讲教师共同研讨每次活动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具体过程。

六、作业与批改

1.课外作业是反馈教学信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的必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布置足够数量的课外作业,课外学习时间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一般在1:1到2:1之间。

2.课外作业应经过精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业份量适中,既达到多练的目的,又要防止学生负担过重。作业形式不拘一格,可采用习题、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形式。

3.任课教师(助教)必须及时、认真、严格地批改学生作业,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退回学生补做或重做;对抄袭作业的学生要提出批评教育,必要时可扣除其平时成绩分;对作业中普遍的错误应及时进行讲评,指导学生订正。

4.任课教师(助教)对学生所交作业要登记在教务处发放的“课程小结”上。缺交作业累计超过该门课程作业量的1/3者,应取消其参加考核资格。

七、答疑、质疑

1.答疑、质疑是了解、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的课外辅导环节,也是增加师生接触、教书育人的好机会,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2.任课教师(助教)要在开学的2周内安排好答疑、质疑时间和地点,并预先告知听课学生,答疑、质疑地点可以安排在学校专门的教学讨论室、教师办公室或教室。周学时较多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任课教师每周应安排一次答疑、质疑时间,周学时较少的课程应两周安排一次,配备助教的课程答疑、质疑次数根据《本科教学实施助教制办法(暂行)》执行。

3.加强质疑环节,各门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质疑,尽可能使较多的学生有被质疑的机会。

4.质疑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质疑内容或方式,注意提高质量。

5.任课教师(助教)应及时在“课程小结”上登记答疑、质疑情况,以备查。

6.任课教师(助教)给学生的答疑、质疑情况应在二级教学单位备案。

八、实验教学

1.无论是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或理论课程中安排的实验,都应有实验教学大纲和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指导书。

2.实验课教师应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大纲,按实验教学进程表规定的时效和时间进行教学,不得擅自变动。

3.实验指导教师所负责指导的实验必须预做,对新开实验应写出详尽的实验报告。在实验课前必须检查所有实验仪器设备,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4.认真组织学生的课前预习,并检查预习情况(有条件的可在实验室进行)。未经实

验预习的学生不得上实验课。

5.在实验过程中应要求学生自始至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对每一细小环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取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6.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人人动脑、动手,自己调试操作仪器设备,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进行巡查指导,发现有不符要求应责成重做。

7.教师应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成绩。

8.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尽可能使每门课程的实验项目中有综合性实验或者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九、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是某些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设计观点,熟悉设计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2.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计任务书或指导书,准备好必要的参考资料。

3.教师应熟练掌握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定时了解和检查学生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4.教师应对学生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查阅有关手册、资料的能力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5.教师应认真批阅学生的课程设计,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合理评分,必要时可对学生组织答辩。

十、考核

1.考核是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程度和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考查成绩评定采用二级制(通过和不通过)。课程考试一般安排在期末考试周进行。考试成绩评分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可根据平时作业、学习态度、课堂参与、课程论文等形式确定,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比重原则上为20--30%。考查课程的考核时间必须在考试周前进行,考查课程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试卷、口试、课堂学习表现、平时作业、案例分析、小论文、读书报告等。

课程考核标准必须公正。

3.全部考试试题由试题库生成。每门考试课程应从试题库中生成两套不雷同的等质、等量试题,由教务处随机抽取其中一套印刷。

4.考试进行中,教师应按有关规定执行监考工作,具体规定见《考试考务工作管理规则(试行)》。

5.任课教师须在本门课程(包括辅修课程)考试结束后的三天内将学生成绩填入统一的学生成绩登记表,签字后交教师所在二级教学单位,并将成绩输入教务管理系统。同时,还应作好“课程小结”,包括考试成绩分析。

6.试卷、评分标准以及课程小结,是研究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料,应作为教学档案妥善保存。二级教学单位必须保管好近三年所有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日历,不得缺漏。

7.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将学生平时成绩及考核记分册、试卷和课程教学小结(应包含平时作业和考核情况、答疑质疑情况),一并由系(教研室)保存至学生毕业后一年。

十一、双语教学

1.双语教学方法一般分三种:(1)使用外文教材、外文板书、外文讲授;(2)使

用外文教材、中文板书、中外文讲授;(3)使用外文教材、外文板书、中文讲授。

2.我院双语教学课程标准是:(1)采用外文讲义;(2)一半以上课堂教学时间采用外文讲授。

每个专业必须至少开设一门双语教学课程;学校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双语教学,并对此予以政策倾斜,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结合上面三种形式,逐步增加课程教学中采用英语的比例。

十二、多媒体教学

1.学校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必须达到《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教室使用规定(试行)》的要求。

2.多媒体课件可外购或自编,但都必须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构安排要与授课要求一致。

3.任课教师应发给学生与课件一致的讲义,发放形式不限,可用电子邮件、纸张形式或在校园网上公布。

十三、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

1.开展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是搞好教学工作、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各二级教学单位应建立经常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如随班听课、查阅备课材料、学生作业、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与解决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各二级教学单位应加强定期性的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方法和程序应按照学校质量体系文件,结合教务处的《课程评估表》进行。

3.各二级教学单位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和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包括精选内容、减少课内讲课时数、改革教学方法等。

4.学校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共同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教。

5.教师有责任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教务处以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应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研究的论文。

2011年1月8日

第五篇: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1. 外效应: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 2. 内效应:力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效应

3. 刚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发生形变(能当做刚体的条件:研究物体的性质有关)

4. 力的三要素:大小,作用、作用线 5. 变形体

6. 静力学研究物体只限于刚体,又称为刚体静力学

7. 二力杆也叫二力构件:只受到二个力且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二力杆:只受二个力作用下能保持平衡的构件,也叫二力杆 8. 加减平衡力系、力的传递性只能适合于刚体 9. 胶带 10. 链

11.平衡力系、力系的加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力汇交原理:前提是刚体

12. 刚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中保持平衡,则有把变形体变成刚体也平衡、即变形体平衡,则刚体也平衡,反之就不成立了 13. 自由体:能在空间作自由位移的物体

14. 约束力:○1柔性:有绳索,链条,胶带 ○2光滑面约束 15. 固定铰链约束=固定铰支座 16. 轴承:滑动轴承,滚动轴承

下载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力学习题。。

    一、填空题 2、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 (N)或(KN)。 3、力偶的三要素是力偶矩的(大小)、(转向)和(作用面的方位)。用符号表示力偶矩的单位为(N·m)或(K......

    工程力学题目

    理论力学复习题 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 例10 图示曲柄滑道机构,圆弧轨道的半径R=OA=10 cm,已知曲柄绕轴O以匀速n=120 rpm转动,求当=30°时滑道BCD的速度和加速度。解:取滑块A为动点,动系......

    工程力学计算题

    1. 如图13-5所示,夹板锤的质量m = 250kg,由电动机通过提升装置带动,若在10s内锤被提高H=2m,提升过程可近似地视为匀速的,求锤头重力的功率。若传动效率η=0.7,求电动机功率。 2.......

    工程力学试卷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__________或作________运动的状态。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_____。该力系中......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 开课单位:航海学院专业:轮机工程授课对象:轮机工程本科主讲教师:张敏1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必修......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大二马上就要过去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大学学习中,我们已经把力学中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都快学习完了。这一年的学习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于力的新知识......

    工程力学总结

    工程力学总结 知识点介绍: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平衡——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指物体相对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刚体——在外界的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