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5:3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画》教学设计》。

第一篇:《读画》教学设计

《读画》教学设计

【课文出处】

梁实秋先生的小品文《读画》

【文章简析】

《读画》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梁实秋先生的一篇小品散文,它节选自于梁老《雅舍小品》系列之《雅舍小品续集》,是梁实秋众多自然雅洁的散文中一粒璀璨耀眼的明珠。《读画》一文是作者对“诗画哲学”的一种思考,作者观点鲜明,并用清新淡雅又不失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逐层加以具体阐释,它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并不繁杂的文章,但是它意蕴丰富,言简义深,耐人寻味。在这不到1000字的篇幅中,作者尽情挥洒那飘逸的文采,古文、诗画、文艺理论,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尤其是他那幽默机智的语言,更是叫人拍手叫绝,不论你品读多少遍,都会让你畅笑抒怀,而不显得有丝毫的造作,畅笑之余,我们无不对他那渊博知识和雅致的人生艺术,产生由衷的佩服。作者在文中开门见山亮明态度:读画就是读画中诗,寻画中诗,那么画中“诗”又是什么?“我想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懂的”等句子,学生较难把握,本文作者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达到“意蕴悠长”的效果,这一点上,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一定要加大引导的力度,另外由文本向外拓展到读画与读文的联系上来,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期达到最优的效果。

【学情分析】

《读画》是一篇关于“诗画”关系的小品散文,抒写作者对这个哲学命题独特的理解感悟,观点很有见地,学生对弄清文章作者的观点难度不大,因为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的积累,粗略的弄懂文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问题不大。但是学生对绘画理论、诗歌创作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因而让学生深入的把握理解“读画就是读诗”的观点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文本时多加引导,多加指导,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文本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构思。能力目标: 品味作品淡雅、幽默、隽永的语言。

学习作者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方法。

情感目标: 深刻体会诗画关系的内涵,发现文学作品中隐含文字背后的美,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品味作品淡雅、幽默、隽永的语言。教学难点: 品味作品淡雅、幽默、隽永的语言。

学习作者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自学与老师的导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欣赏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画》,扫除阅读障碍,包括字音和词义。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关于诗画的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又称“微笑”,她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至今无法追问她为什么而笑,她笑的是什麽呢 ?大家可以猜一猜。(学生“交头接耳”、沟通交流)。

老师让学生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老师适时作出点评。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今天我们就跟着我国现代作家梁实秋一起体味读画的魅力(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读画)

方法应用:师提供激趣话题,学生发言,师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去。

构思解读: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把学生引到文本中来,通过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环节串联语:《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在怀念自己的恩师梁实秋时,写道: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当时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那么梁实秋到底何许人也?在我们学其文前先知其人。

方法应用:师串讲

构思解读:层层推进,激发兴趣,衔接自然。

二、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6-1987.11.3)号均默,原名梁治华、梁秋实,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其文章犹如其人一样自然雅洁、旷达雅致。

方法应用: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师适时强调补充。构思解读:“读其文,必先知其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领会作品的主旨,让他们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是又必要的,这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本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非常鲜明,其观点是什么?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归纳。

学生回答后师明确:读画就是读诵画中诗。总分总的结构。

方法应用: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运用圈点勾画批注法,自主读课文。

构思解读:通过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形成整体印象。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写了什么。

2、那么作者是如何来阐述或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提示:重点关注每一段的段首句和结尾句。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作者分析问题主要从三方面阐述观点,一、比较“诗”和“画”两个不同的名称,得出诗、画虽然各有领域,但一直以来二者是相通的。

二、通过将中国画与国外画相比较,得出中国画寄托了文人的情感思想,更富有诗意。

三、列举了“大白菜”和“墨梅”两个事例从反面论证画中已有诗,不须再借助文字说明。

方法运用: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生合作归纳答案。构思解读: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师生研读文章主体部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缩写的主要内容。由于要纵观整篇文章,逐段梳理大意,有难度,师要加大引导力度。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和“画”分别指代什么? 提示补充: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昧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强调画中要有象外之意,画家通过画面表现自己的思想性格,强调文化素养对艺术创造的巨大作用。画中的诗意是象外之意,是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的产物。

明确:诗中有画是指语言艺术中有着造型艺术的因素,是以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了。指诗中包含作者所绘之景,即所谓“历历如绘”,即视觉所能触及到的有形的景物。

画中有诗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指画中有诗的意境、诗的情趣、包含诗人的情感、思想(如隐逸超脱)、人格、性格(如豪迈潇洒、温文婉约)、精神品格等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无形的产物。

师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中古诗:苏轼的题画诗为例分析“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分析示例:诗中作者描绘了6种早春之景,分别是: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涯、河豚,另外诗人从三个空间方位陆地上、江岸边、河面上加以描绘,画面立体感强,画面背后传递的信息是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出无比的生命朝气和活力。(学生讨论分析)

方法运用: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做简单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构思解读: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从文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延伸,通过示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2、思考:为什么说读画就是读诗?

明确:

一、画无文章词句,故而不好读。

二、往往画家在作画时都融入了自己的情趣、思想等。

三、写诗和画画都是作者抒发胸怀抑郁之气,诗情就是画意,画意就是诗情

方法运用:师提出问题,学生从文中梳理答案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师适时指导 构思解读: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从深度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知

识进行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五、三读课文、品味精妙

本文语言简洁富有内涵,形象生动,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加以赏析。

指导:可以从字词入手,如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比,论证方法、语言诙谐幽默风趣几个方面入手赏析。

方法运用:学生每人从文中选择一两句话加以赏析,并写在纸上,修改补充后,班内交流。

构思解读:语言的品味欣赏是一种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应该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去。

示例:教学内容节录:我想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而画的美妙之处在 于透过视觉而直接诉诸人的心灵。画给人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传,它也 无法靠语言去传达清楚的。

阅读分析表述: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指出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我认为 这话是一句实在话,由于画中的诗意是象外之意,是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 养的产物,而且通过画面间接表现,因此要求读画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学识教养,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另外,这样交代也使文章论证的更加严密。除 此之外,诗意、诗趣、意境、本就是一种飘渺的东西,摸不着,抓不着,而且绘 画者与读画者身处两个不同的空间,不能面对面交流,读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知 识积累、文学素养来进行主观臆断,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读画者读出的内容要想与绘画者传递的信息完 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画传递给我们的朦胧美,能够激发我们去探究,去发 现美,语文学习,何不如此。另外往往“大美无言”,即:美到了极致,便无法 用语言来表述传达。

六、课堂小结

读画,应该是读画中诗,应该是寻画中诗,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寻找画中的美 挖掘画中的内涵美,意蕴美,其实我们平时读文章,不也是透过文字表面去探究 其背后的大美。希望大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发现我们身边的美。方法运用:师总结课堂,提出希望。

构思解读: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加条理化、更加的清晰化、最后内化,形成自己的东西。

七、课后作业

1、如何理解“画的本身应该能表现画家所要表现的东西,不须另外再借助文字作说明,题画的办法有时使画不复成为纯粹的画。”?

2、找出文中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方法应用: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并上交批改。

构思解读: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适当的题目训练既能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的目的,又能向外拓展延伸,使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得得以强化。

附注:淮安市淮阴区老张集乡初级中学 张海浪,教师,中教二级

本文获2011年度市教研室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

第二篇:《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11个生字。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师:孩子们真聪明,很快就猜出谜底了。那老师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坐得最有精神。(小组评比)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谜语诗,请大家齐读课题。师:让我们来和这些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吧!

二、复习字词

(一)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学生跟读。

师:这个“人”字我们不仅要会认、会读,还要会写哦!

(二)写字。

1.请看“人”字的动画演示。

2.请生数笔画顺序。

3.跟着动画演示一起书空。(请孩子们伸出右手食指,把你面前的天空当作黑板,跟随动画一起书空,注意撇出尖,捺出角)

4.生仔细观察后,提醒占位。(师范写笔顺,生描红笔顺)5.师范写。(老师写,我就看)6.学生自己写一个漂亮的“人”字。

师:你能给“人”字组个词吗?老师这还有更多的词语你会认吗?

(三)复习词语 1.指名抽读,正音。2.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孩子们在前半节课学习得很棒,奖励大家课间休息一分钟,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风光。(视频播放)

三、教学古诗

(一)读准字音

1.视频范读(听视频范读,注意字音)2.听视频朗读后,指书自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3.齐读。

师:读古诗要注意节奏,读出停顿,这样就更有韵味。

(二)读出节奏

1.出示画出停顿的古诗,学生学着老师这样在书上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画斜线的地方在朗读的时候要停顿,就是悄悄地换一口气。2.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2个字,学生跟读后3个字。)3.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前两行,男生读后两行。)

(三)理解古诗

1.诗人写了这幅图上的哪些景物? ①远看山有色

画中的山都有哪些颜色?

这就叫——远看山有色(指导朗读)②近听水无声

师:山上的水直往下流,站在近处听,会听到什么声音?你能学一学吗? 老师想请个最乖的孩子站在前面去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了吗?大家安静点儿,让他再听一听。生:我没有听到声音。

“没有”就是古诗中哪个字的意思呀?“无声”就是没有声音。

没有声音,那这句诗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来读一读?谁能读得更轻一点?(指名读、挑战读)

在前两行古诗里还有两对反义词呢,你能找到吗? 谁能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③春去花还在

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花儿;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花儿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这些花儿。用古诗中的诗句来说——生答:春去花还在 指导朗读 ④人来鸟不惊

师:你们知道“惊”是什么意思吗?(害怕)

在大自然中的鸟儿们只要人接近它们或听到一些响动就会。请你来吓一吓它,飞走了吗?请你去做动作驱赶一下它,飞走了吗? 它们为什么没有飞走呢? 指导朗读

2.师小结:这是一幅画。山、水、花、鸟都是画上去的。

3.配乐齐诵。(画美,诗美,让我们配上音乐学着诗人这样来读一读吧,相信孩子

们会读得更棒。)

4.配乐,看图想画面,背诵古诗。

四、古诗拓展 《风》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第三篇:《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4、知道“远”与“近”,“有”与“无”等反义词。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11个生字。

2、难点是理解诗的内容,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首儿歌吗? 课件出示“猜一猜”,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师:大家可能都知道谜语的答案,大家一起说,是什么?(生:手)

师:相机揭示谜底——手。

2、我们今天还要一起学习一首诗,它也是个谜语,相信经过学习,你们也能够猜出这个它的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自行试读古诗,边读边画出生字。(课件展示古诗)

2、借助拼音读一读画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3、活动: 借助卡片,采取抽读、接龙读等形式来巩固生字。

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谈话:刚才,生字宝宝这一关已经过了。可是,生字宝宝很淘气,又回到谜语里面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展示不带拼音的课文)

谈话:谁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同学,读一读)

2、课件展示图片,引导: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归结出是一幅画。那么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

生:思考后回答。

4、配动作朗读全诗。

(1)找一找意思相反的词

(2)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再读一读。

(3)谁能再说几个自己知道的反义词。

5、练习背诵。

五、本课总结:

这首小诗写出了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却很有深意。回去后,请大家找一找别的谜语,说给家长听,让他们也猜一猜。

板书设计:

1、画

有色 无声 还在 不惊

第四篇:画 教学设计

《画》

一、导入揭题:

师:前几天,有小朋友在赵老师的留言板上写了一首诗。你们想欣赏一下吗?(出示:是海不卷浪,是鲸不游动。风吹树不动,火灭树不焦。)师:他的这首诗不仅写得好,而且还很有趣,是一首谜语诗呢?谁来猜一猜。生:画。

师:(板书:画)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中了。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画”。这是一幅什么画呢?(出示挂图)这是一幅山水画。

二、学习古诗: 1、“我会读”:

师:(课件出示──我会读,下面是古诗全文)我知道,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古诗。谁能背诵一遍?啊,大家都愿意背诵,那好,一起背。远看──一二!生:“远看„„鸟不惊。”

师:啊,背的真好听。看来你们都是预习课文的高手,老师还没有上你们已经能背了,表扬你们。可是,哪位小朋友敢说“我会读”? 生:我敢!我敢!我敢!„„

师:哇,这么厉害。还没学就会读了!下面我要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谁敢?生:(上台用教鞭指着朗读)师:哇,果然厉害。谁还能?生:(此时几乎全班学生都举手并大喊)我能我能我能!师:好啊,那老师指着大家一起读。生:远看„„不惊。

师:真好。看来我也不用教大家朗读了。不用老师教就自己学会了,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但是,有几个小调皮要考验大家了。请看大屏幕!(出示生字课件: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看,就是这几个调皮鬼,他们想考验我们小朋友,你们怕吗? 师:好!如果我们都会读,就能把这几个小调皮赶跑!先自己练练,在读给同桌听。师:谁能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在老师指点下读生字。叫3个人。指的时候打乱顺序)

师:三个小朋友真不简单啊。把这些小调皮全赶跑了。下面,我们一起大战生字小调皮,好不好? 师:睁大眼睛,一起读。(先按顺序指着让学生读一遍,再打乱顺序读一遍)

2、学习新偏旁。

师:大家好厉害呦!我在听小朋友们读生字的时候,发现了这些生字的一些秘密。想不想听听是什么秘密?

师:我发现啊,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左右结构的字。一个是听,一个是惊。(板书:惊。然后点击课件,在生字上方出现“我的发现”字样)我想小朋友们一定有自己的发现。下面请大家好好看看这些生字,等会儿也谈谈“我的发现”!

生:我发现三个上下结构的字:色 声 春 生:我发现“无 人 来”三个字是独体体字。生:我发现“远近还”三个字长得一样。师:啊?(板书:远近还,走之用红色粉笔)一样?哪儿一样?这个偏旁叫走之。作为奖励,下面老师请你教大家。一起跟着说。师:谢谢你教给大家一个新知识。哎,谁认识这个偏旁?(指着惊字的竖心旁)师:你真了不起!这个偏旁就叫竖心旁。跟着潘梦圆读——竖心旁。

师:为什么叫竖心旁呢?原来心是横着的(板书心)当偏旁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给竖起来了,所以就叫竖心旁。再跟说一遍—竖心旁!师:所以,带竖心旁的字都和我们的心情有关。谁能用这个“惊”组一个词?

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小眼睛真厉害。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现在,这些生字小调皮该离开了。他们想考倒我们班的小朋友,没门!!

学习反义词。

师:(点击课件,生字消失,课文出现。)大家看啊,生字小调皮走了,课文又来了。他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这样聪明,也想让我们发现点什么。我问问它想让我们发现什么?(装模作样“问”后在“听”)它说了,让小朋友们找诗文中意思相反的词。现在,请大家仔细看看,还有没有这样的词。

生:我发现了,有和无的意思相反。师:真棒!(大拇指)生:我发现了,“来”和“去”意思相反。师:你也很棒!生:我发现了,山和水意思相反。师:呵,不对了。这两个词不是意思相反的词。他们两人都是一种东西的名字,我们可以把他们叫做名词。除了课文中的谁还知道其他的意思相反的词?比如,高──矮

生:早和晚师:你真棒!那白──和什么?师:对。大──师:多──师:哭── 师:哇,好棒哦!这样的意思相反的词还有很多,回家后再找找,下节课看谁找的多。

3、“我会想”:感悟诗意。

师:刚才大家发现了很多知识,就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现在,要看看大家的小脑袋聪明不聪明了。大家说,你们的脑袋聪明吗?

师:哈哈,真聪明的小脑袋是会想问题的。看看,这三个字,(点击课件,“我的发现”消失,“我会想”出现。)读── 师:远远一看,山上的色彩好漂亮哦。想一想,山上都有什么颜色?生:红色。

师:红色的可能是──生:红色的可能是美丽的花呀!(下面由学生尽情想象回答,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个别偏颇点进行纠正。)师:见过大海的同学举手?谁能说说大海的声音?生:哗──哗──哗──

师:嗬,好大的波浪啊!谁能把小河的声音模仿一下?生:(随意模仿,只要不太过分夸大就予以肯定)师:有水就该有声音呀,可是,王老师不明白,这里为什么说水无声呀?生:因为这是一幅画!

师:呵,真聪明!可是,老师又糊涂了,春天都去了,到了冬天了,怎么花还在啊?这些花怎么不败呢?生:因为这是画上面的花呀!师:那这些花都有什么颜色呀?生:(各自述说)生:(纷纷说)真美呀!

师:哦,原来是画在作怪!哎呀,我又不明白了,小鸟看到人来怎么不受惊吓呢?生:哈哈,还是因为这是画!感情朗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得这样多,这样好!来,孩子们,我们给自己鼓掌!师:呵呵,掌声真热烈!还想不想给自己再鼓掌?

师:好的。现在,看谁能一边想象这幅画里边的山、谁、花、草,还有那可爱的小鸟,一边朗诵这首诗?先练习练习。师:谁来?(先请两个同学在位子上朗诵,再请一位高水平的小朋友上台表演,最后全班起立进行表演朗诵!)

生C: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生D: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生E: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生F: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这和我们平时遇到的不一样。

师:是呀!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那如果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遇到的情况,远远的看山,黑黑的,看不清楚。那等于是没有颜色,现在,我们来改编这首诗,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

远看山——生齐:无色(孩子真的挺聪明,几乎是齐声回答)师:走近听,听水的声音,听见了吗?近听水——生齐:有声 师:春去花——生:不在师:人来鸟——你看老师也改变其中一个字,人来鸟受惊。受惊就是害怕。学生鼓掌了!师:那得给这首诗取个题目呀?用一个字有个孩子喊出来——景 画景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受惊。师:这首诗把画写得这么美,你们想读吗?请你们把书本翻到59页,看着拼音去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生:自由朗读。

4、“我会写”: 师:(范写“人”字后)人字很简单,但是很难写。关键是要把一撇一捺写正了。“人”字就像个站得稳稳当当的人,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从中心点偏左一点起笔,撇出尖,捺要有捺脚。大家练习一下,可别让你手中的人儿倒下了。

师:小朋友们把人字写得好漂亮。注意,这个人现在长了两个大眼睛!(在“人”字上加上点和短撇)看看,现在是什么字了? 师:对。看,一个小朋友,睁大两个眼睛,告诉我们:不要玩火,危险!!生:(跟着重复:不要玩火!!哈哈。)

师:不过,注意哦,在写字的时候,要注意笔顺。请看老师怎样写这个字。第一笔在横中线上,第二笔比第一笔略微高一点,是小撇,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要有捺脚。

三、作业 仿照《画》,自己也来试着编一首谜语诗,并配上相应的图。

小诗人 画─林常均:小娃采藕去,荷叶不会摇。蝴蝶凑热闹,人来鱼不逃。画─罗 亮:远看水在流,近听鸭无声。是鸟不会飞,是鱼不会游 画─金孟奇:是船不游动,是花不凋谢。是人不走路,是鸟不飞动。

师:哪一位小朋友能够读给大家听?生:指名读。师:请第一组的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听。生:分小组朗读。

师:下面我们让第一组的小朋友读第一句,第二组的小朋友读第二句,第三组读第三句,第四组读第四句。生:每组读一句。师:反一反。生:每组读一句。

师:下面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小朋友已经把字音读准了,那我们怎样能够读好呢?好,再来听老师读一遍。边读边划出停顿记号。

师: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好,请小朋友自己去读一读。生:自由朗读。师:假如你能够读好,请你骄傲地举起你的小手。生:抽3名。

师: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读得真好,老师想听听女同学的朗读,好吗?生:女生读。师:男同学,你们也能够读得很好,是吗?生:男生读。

师:1、2两组读1、2两行,3、4两组读3、4两行。生:分组读。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请小朋友站起来,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老师让你们配乐朗读。生:配乐朗读。

师:你们读得可真美。请小朋友翻开书本,自己去读一读,边读边把你认识的字圈出来。生:读书,找出认识的字。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有些小朋友很能干,已经能够认识很多字了,但是很多小朋友还是不认识,那我们就想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宝宝吧。(出示生字卡片)会读的小朋友请你举手。读的好的,你还可以当小老师呢。生:读生字卡片。

师:大家一起读两遍。生:齐读。师:我们来开开小火车。生:开火车。

师:小朋友门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把拼音擦了,看你们还能不能读。

出示:文、六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然后教师指导书空。让学生数一数每个字有几笔。“文”有四笔,“六”有四笔。注意:六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先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说说你的发现。“文”的第一笔在竖中线上,第二笔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横要左低右高。、教师犯些学生描红再独立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展示写得好的奖励小红旗 日积月累

大惊小怪七上八下冰天雪地黑白分明冬去春来有口无心有眼无珠入木三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有声有色大大小小上上下下出出入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听写:六人上火天文八人

第五篇: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画、无、去、来”几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老师除了几个谜语给大家猜?

2.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谜语诗,你们想猜吗?

3.媒体出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4.引出课题: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画)

二、指导看图

1.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1)你们看,这幅画多美呀,让我们赶紧来看看画上都有什么?

(2)请小朋友们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一说。(远处有„„近处有„„)(板书:山 水 花 鸟)

2.小结过渡:这样有山有水的画,我们称之为山水画。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走进这幅美丽的山水画。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64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借助拼音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诗歌中的生字。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5.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6.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7.老师这里的闯关题,你能闯过吗?谁敢来闯一闯第一关。8.请看第二关。

9.第三关找生字游戏: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谁能又对又快的找出来。

10.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①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

③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

⑤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

⑥声:上面是个“士”,不要写成“土”,两横的长短要注意。⑦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

11.字宝宝认识之后,在读音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注意区分平翘舌音:“色”是平舌音,“、”是翘舌音。12.指导写生字。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学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桌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师述: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 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朗读全诗。

(1)找一找意思相反的词(如“出”和“入”,“长”和“短”等)。(2)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再读一读。

(3)谁能再说几个自己知道的反义词。

5、练习背诵。

(1)同桌互背,男女生对读。(2)指名背诵。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同桌读、互读、小组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七.板书设计:

山 有色 水 无声 花 还在 鸟 不惊

下载《读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画教学设计

    画 教材分析《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画》教学设计 1.认识“远、色、近”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生字。2.知道“远近”,“有无”“去来”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

    画 教学设计

    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P.45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两个字,认识2个偏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学生到风景优美的......

    《画》教学设计

    网络教研区片集备——《画》教学设计 蓝村镇乔戈庄小学 范爱平【教学目标】 1.学习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分别是走之旁、斜刀头。 2.会认10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画》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课文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画》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二、初读古诗,认读生......

    《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认识文中3对意思相反的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