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潜心研究教学 致力创建特色2012.8.25
潜心研究教学 致力创建特色
莱芜高新区福山小学
福山小学位于高新区北部万福山下,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小学。2008年4月由高新区工委、管委会按省级规范化标准投资800余万元在原址改扩建,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326人,专任教师26人,合格学历达标率100%,市区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16人。学校建有省级内配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功能会议室、卫生保健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安装空调22台,并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和电子白板多媒体班班通。
自2009年9月合班并校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办一流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和“硬件要硬,软件更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坚持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德育教育;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排在高新区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莱芜市行风测评优秀学校、莱芜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莱芜市规范化学校、莱芜市办学水平优秀单位、莱芜市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等荣
誉。
一、潜心研发学校课程
学校合班并校之前,除语文、数学、英语、品社和科学等几门学科正常开课外,其他学科大都不能开全,被别的学科挤占现象严重。合校后,学校首先把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动员广大教师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树立办好教育为老百姓和学生服务的思想。同时我们在强调抓好三级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在学校课程上下功夫,做文章,使课程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学校文化,体现人文内涵。
1.着眼于全面发展——学校课程呈现系列化。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科任教师积极研发适合本年级学生学习研究的学校课程。如体育课程,一年级是蛙跳,二年级是健美操,三年级是巧转呼啦圈,四、五年级是花样跳绳;又如艺术课程,低年级是幸福刮画,中、高年级是快乐剪纸;再如阅读课程,一年级开发了《丛林故事》,二年级开发了《犟龟》,三年级开发了《绿野仙踪》,四年级开发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五年级开发了《夏洛的网》等等。系列化的学校课程适合学生实际,适合当地实际,开阔了学生眼界,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兴趣。
2.基于学校本土——学校课程呈现校本化。设计学校课程要着眼于本校本土,要根据当地实际,培养学生为百姓服务的思想。因此,学校要求各年级教师在研发学校课程时必
须着眼于校本化。如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可爱的莱芜,我的家》、《手工制作与花样跳绳》、《美术技法与剪纸艺术》等都能够体现出学校课程校本化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铸造学校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该校根据师生的兴趣和特长,梳理出十几个活动项目:器乐、舞蹈、书法、五谷粘画、武术、花样跳绳、科技制作、剪纸、礼仪、课本剧编演等,然后相应地把师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每周二、周四大课间时间,按照“走班”形式组织项目活动演练。
3.立足于万福山岭——学校课程呈现特色化。学校在强调学校课程系列化和校本化的同时,特别重视特色化课程的研发。福山小学位于万福山下,广阔的万福山岭就是学校课程丰厚的研发资源。从2010年春开始,学校瞄准了“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德育教育”这条特色发展之路,积极倡导师生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开发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两年集体智慧和汗水的付出,终于形成了今天具有我校特色的奇石、根雕、树叶粘贴画等艺术课程和中草药课程,得到了市局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学校课程的研发和实施,不仅没有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反而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真正践行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我校全员学生既能够巧转呼啦圈、花
样跳绳,又会刮画和剪纸艺术;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有的会舞蹈,有的会弹古筝、电子琴,有的会表演课本剧,有的会说相声,有的会武术,有的能踢足球……学生的个性特长带动了学校的艺体发展。在高新区历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的运动健儿人人拿奖项,个个创佳绩,像刘慧悦、吕昌丽等同学,每项成绩都列高新区第一;在高新区历届艺术节比赛活动中,我校的舞蹈节目均获得一等奖,并被推选到市里参加表演,如《五月的风》、《床前明月光》等。学校丰富多彩艺术体育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的飞速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许多原先转出的学生又悄悄地转回来上课学习。2011年7月7日,莱芜日报以“转到城里的孩子又回来了”为题对我校的优质教育作了详细报道。
二、潜心研究教学科研
2009年9月合班并校伊始,我校就提出了“教科研引领,师生共成长”的口号,并作为教育理念引领着每一位师生向前发展,几年来教师的从教热情更加高涨,精神状态更加饱满,学校的教学质量喜报频传,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眼下我校师生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投入到教科研中,实现一次次自我的不断突破和跨越。
1.载体建设——以活动促进教研。针对师资队伍年龄两
极分化现象,学校积极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师傅带徒弟。每学期对师傅和徒弟考评,成绩进行捆绑纳入考核。这样,老师们教学科研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为配合青蓝工程的实施,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教学月活动,组织教坛新秀评选、电子白板使用技术比武、教学设计比赛、优质课件评选等,以活动促教研,推动教师不断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校共有20余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有2人德育教学课例被推送到了省里。
2.课题引领——以课题带动教研。学校积极实行教研课题带动战略,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自2010年开始,分别有两项省级课题和一项市级课题立项。其中省级课题“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于2012年1月顺利结题。通过课题实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越来越强,学校的教研氛围越来越浓。许多年轻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这一载体,坚持自主发展,专业化发展,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如朱丽老师成了莱芜市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个人,李慧老师成了莱芜市优秀班主任,郭奉霞老师成了莱芜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刘志峰、李凤芹、沈明、何维波等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3.模式跟进——以教模深化教研。自2011年起,学校
在新教育实验下,开始注重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三段式”即“自学——互动——训练”自主课堂学习模式,通过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在自学阶段教师利用“自学单”,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要求各小组提出具有代表性的组内问题,再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出班内问题。教师就根据学生整合出来的问题投影出具有针对性的“学法建议”,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直到把问题全部解决。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问题在学生的自学中生成,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解决。孩子们通过登台展示、小组辩论、角色表演等形式,把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而更富有情趣。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只当配角,只起组织、引领和点拨的作用,凡是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教师不讲,凡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理解并掌握的教师不讲,凡是学生中的小老师能辅导、让其他同学明白道理并会解决问题的教师不讲。
在训练阶段,教师一般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提出基础性的训练题目,让几乎所有的学生能够根据当堂所学自主解决。然后再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帮扶的方式去解决。拓展性的题目帮助学生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把孩子们的思想带到了书本以外的天空,带到了教室以外的精彩世界。在2012年4月高新区教学特色展示
活动中,我校的“三段”自主课堂学习模式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
学校要发展,教师成长是关键。福山小学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目标是:一年合格,三年优秀,六年成能手,九年做名师。从合班并校伊始,学校管理者就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科研工作牢牢地抓在了手上,学校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老师们更是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当做前进路上的奠基石,开拓创新,追求不止。当下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俨然已经为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动力和坚实的杠杆,引领我校在百舸争流中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三、潜心做好新教育实验
作为莱芜市首批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在实验之初,紧紧围绕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成立了“儿童课程”、“阶梯阅读”、“共读共写”、“完美教室”、“理想课堂”、“特色活动”等六大课题组。在政策引领、制度约束下,各组成员潜心研究,精心实验,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新教育的道路上且歌且行,收获了一个个美丽而又隆重的庆典,收获了信心与力量。
1.探索晨诵课程。学校积极推行“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学习生活方式,特别在探索开发晨诵课程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定了晨诵时间,确立了晨诵内容,创意了晨诵形式,设立了晨诵练习本。在晨诵内容的设臵上,语文组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开发出了一套适合孩子们诵读的晨诵课程序列。如围绕“春天”这个主题,一至五年级分别开发了“春暖花开课程”、“踏春课程”、“春天儿童诗课程”、“春天古诗词课程”、“我和春天课程”等。这样,每次晨诵就不再是单纯的诵诗,而是教师带领孩子们穿越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晨诵课程的每一次穿越,都成了孩子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成长历程。
2.缔造完美教室。完美教室强调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开花。作为新教育人,就应当守住每个孩子的心灵,把每一间教室都缔造成为一个完美的“生命场”,让用爱播撒下的种子在每一个纯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此,我们主要在构建班级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班级文化、研发班本课程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五年级朱丽老师的“小竹林班”,班名采用“小竹林”,班口号就围绕着班名提出:我们是竹林中一棵茁壮成长的小青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她希望全班学生都要有竹子精神,做一棵名副其实的“小青竹”。同时,李慧老师结合“七色花”班名,开发了人与自然课程——“花之物语”,共分四个篇章,即“春暖花开”、“百花吐艳”、“金秋硕果”、“凌寒傲霜”。她带领学生穿越四季,指导学生认识并掌握一年四季花种及其生长规律的同时,也教会了孩子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2011年10月26日我校承办的高新区新教育实验研讨现场会上,小竹林班展示的幸福教室板块、七色花班展示的儿童评价版块和小荷班展示的班本课程花样跳绳板块等都得到了与会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3.师生共读共写。师生共读共写是落实新教育实验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为此,学校领导积极带头,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学校借助家长的鼎力支持和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建设班级图书角、构建书香家庭模式、以赛激发阅读热情等途径积极推进共读共写,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驰骋、汲取营养,我校青年教师人人都有教育随笔文集,同时丰富了家长的精神世界,获得了广大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读书小明星”和“读书型教师”成为了广大师生的自觉追求,让全校掀起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热潮。
一年多来,学校新教育简报《与梦一起飞》已出刊7期,刊登教师研究性论文、随笔、校园快讯等150余万字;教师撰写的教育日记已达400余篇360余万字;各班积累的写绘、读后感均达到120期以上。各班师生在共读的基础上,都分别创编了课本剧。小竹林班创编并演出的课本剧《夏洛的网》,在高新区2012年阅读展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孩子们精彩的演出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总之,自2011年5月份启动新教育实验以来,在学校大力推动下,全校教师共同努力,用聪颖的智慧和辛勤的汗
水换来了一个个美丽而又隆重的庆典:2011年10月26日,高新区新教育实验研讨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行;12月2日,在莱芜市教学工作表彰会上,我校被评为莱芜市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12月28日,在全市新教育实验阶段性总结大会上,我校作了题为《向着明亮那方,追寻教育梦想》的典型发言;2012年7月,在全国新教育年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朱丽老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个人。全国小学生学习文摘、山东体卫艺教育、山东教育报、莱芜教育、莱芜日报、鲁中晨刊、莱芜电视台都分别对我校的新教育实验作了详细的宣传报道。
春去秋来,岁月飘逝,回首之前的岁月,我们因累累收获而激情满胸;寄语拼搏的今朝,我们因追逐梦想而踌躇满志;展望崭新的明天,我们更因光明前景而豪情满怀。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将继续践行“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理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大胆创新,勇争一流,铸造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让师生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执笔:刘立安*** 何维波***)
第二篇:潜心研究教学工作 致力打造特色名校
潜心研究教学工作 致力打造特色名校
莱芜高新区福山小学
莱芜高新区福山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万福山下,龙崮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2008年4月由高新区工委、管委会按省级规范化标准投资800余万元在原址改建,占地面积20亩。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326人,专任教师26人,合格学历达标率100%,市区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16人。并拥有省级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功能会议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安装空调22台,并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和电子白板多媒体班班通。2009年9月,东龙崮小学、柳龙崮小学顺利并入该校。
学校自合班并校以来,紧紧围绕“办一流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和“硬件要硬,软件更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坚持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德育教育;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几年来排在了高新区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了莱芜市行风测评优秀学校、莱芜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莱芜市规范化学校、莱芜市办学水平优秀单位、莱芜市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等荣誉。
一、实行精细化管理,创设优质教育环境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要有一个清晰地定位,必须明确将来的发展要朝向哪里,如何发展才能切合实际,让当地老百姓的子女接受不差于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为此,学校领导班子一方面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外出考察、聆听专家报告,然后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一套适合本校发展的理念系统,即“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教科研引领,师生共成长”的教育理念、“恒细密,致宏远”的校训、“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好”的校风、“用爱心呵护孩子”的教风和“每天都进步”的学风,并创作了师生誓词、校徽和校歌。号召全校师生在这一理念系统引领下,坚定不移地实施精细化管理。
1.“细”字当头——注重细节。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有着极其清晰的脉络,德育线、教学线、行政线、后勤线等各有明确职责。作为校长,重点是为副校长服好务,副校长为各处组室主任服好务,各位主任为年级教师服好务;班主任老师为任课教师服好务,同时大家又共同为学生服好务。站在不同的岗位上要思考、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不用扬鞭自奋踢,全体教职工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注重细节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做好。
2.“专”字为先——立足专业。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前提,任何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教师资源、资金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等,管理目的就是要使这些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现在是专业化时代,教师必须走专业化成长的路子,为此我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口号,号召广大教师从专业入手,自主发展。近几年来,许多年轻教师积极走专业化之路,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如朱丽老师成了莱芜市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个人,李慧老师成了莱芜市优秀班主任,刘志峰、郭凤霞、李凤芹、沈明、何维波等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均获得了省级奖项。
3.用数据说话——科学量化。科学量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对教师实施科学的评价是促使教师人人成长、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杠杆。学校一直主张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量化,为此学校采取从教师中来,通过各处组室、教职工代表的反复论证,再到教师中去的办法,制定出台了《福山小学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文明班评比办法》,均用数据说话,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有效的调动了各班级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二、潜心研发学校课程,致力打造办学特色
学校合班并校之前,除语文、数学、英语、品社和科学等几门学科正常开课外,其他学科大都不能开全,被别的学科挤占现象严重。合校后,学校首先把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动员广大教师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树立办好教育为老百姓和学生服务的思想。需要突出说明的是,我校在强调抓好三级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在学校课程上下功夫,做文章。
1.着眼于全面发展——学校课程呈现系列化。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科任教师积极研发适合本年级学生学习研究的学校课程。如体育课程,一年级是蛙跳,二年级是健美操,三年级是巧转呼啦圈,四、五年级是花样跳绳;又如艺术课程,低年级是幸福刮画,中、高年级是快乐剪纸;再如阅读课程,一年级开发了《丛林故事》,二年级开发了《犟龟》,三年级开发了《绿野仙踪》,四年级开发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五年级开发了《夏洛的网》等等。系列化的学校课程适合学生实际,适合当地实际,开阔了学生眼界,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兴趣。
2.基于学校本土——学校课程呈现校本化。设计学校课程要着眼于本校本土,要根据当地实际,培养学生为百姓服务的思想。因此,学校要求各年级教师在研发学校课程时必须着眼于校本化。如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可爱的莱芜,我的家》、《手工制作与花样跳绳》、《美术技法与剪纸艺术》等都能够体现出学校课程校本化的特点。
3.立足于万福山岭——学校课程呈现特色化。学校在强调学校课程系列化和校本化的同时,特别重视特色化课程的研发。福山小学位于万福山下,广阔的万福山岭就是学校课程丰厚的研发资源。从2010年春开始,学校积极倡导师生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如树叶、树根、石头、中草药材等,积极开发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两年集体智慧和汗水的付出,终于形成了今天具有我校特色的奇石、根雕、树叶粘贴画等艺术课程和中草药课程,得到了市局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学校课程的研发和实施,不仅没有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反而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目前,我校全员学生既能够巧转呼啦圈、花样跳绳,又会刮画和剪纸艺术;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有的会舞蹈,有的会弹古筝、电子琴,有的会表演课本剧,有的会说相声,有的会武术,有的能踢足球……学生的个性特长带动了学校的艺体发展。在高新区历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的运动健儿人人能拿奖项,个个敢创佳绩,像刘慧悦、吕昌丽等同学,每项成绩都列高新区第一;在高新区历届艺术节比赛活动中,我校的舞蹈节目均获得一等奖,并被推选到市里参加表演,如《五月的风》、《床前明月光》等。学校丰富多彩艺术体育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的飞速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许多原先转出的学生又悄悄地转回来上课学习。2011年7月7日,莱芜日报以“转到城里的孩子又回来了”为题对我校的优质教育作了详细报道。
三、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2009年9月合班并校伊始,我校就提出了“教科研引领,师生共成长”的口号,并作为教育理念引领着每一位师生向前发展。
1.载体建设——以活动促进教研。针对师资队伍年龄两极分化现象,学校积极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教师结对子活动,师傅带徒弟。每学期对师傅和徒弟考评,成绩进行捆绑纳入考核。这样,老师们教学科研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为配合青蓝工程的实施,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教学月活动,组织教坛新秀评选、教学设计比赛、优质课件评选等,以活动促教研,带动教师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校共有20余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有2人德育教学课例被推送到了省里。
2.课题引领——以课题带动教研。学校积极实行教研课题带动战略,自2010年开始,分别有两项省级课题和一项市级课题立项。其中省级课题“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于2012年1月顺利结题。通过课题实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越来越强,学校的教研氛围越来越浓。
3.模式跟进——以教模深化教研。自2011年起,学校开始注重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三段式”即“自学——互动——训练”自主课堂学习模式与“424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在“三段”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学单”和“问题生成单”在课堂中得到灵活、有效运用,问题在学生的自学中生成,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解决,孩子们通过登台展示、小组辩论、角色表演等形式,把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而更富有情趣。在2012年4月高新区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中,我校的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一致肯定。
四、精心抓好新教育,甘做实验排头兵
作为莱芜市首批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在实验之初,紧紧围绕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成立了“儿童课程”、“阶梯阅读”、“共读共写”、“完美教室”、“理想课堂”、“特色活动”等六大课题组。在政策引领、制度约束下,各组成员潜心研究,精心实验,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1.探索晨诵课程。学校积极推行“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学习生活方式,特别在探索开发晨诵课程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定了晨诵时间,确立了晨诵内容,创意了晨诵形式,设立了晨诵练习本。晨诵课程的每一次穿越,都成了孩子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成长历程。
2.缔造完美教室。完美教室强调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开花。作为新教育人,就应当守住每个孩子的心灵,把每一间教室都缔造成为一个完美的“生命场”,让用爱播撒下的种子在每一个纯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此,我们主要在构建班级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班级文化、研发班本课程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2011年10月26日我校承办的高新区新教育实验研讨现场会上,小竹林班展示的幸福教室板块、七色花班展示的儿童评价版块和小荷班展示的班本课程花样跳绳板块等都得到了与会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3.师生共读共写。师生共读共写是落实新教育实验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为此,学校领导积极带头,采取措施,扎实推进。一年多来,学校新教育简报《与梦一起飞》已出刊7期,刊登教师研究性论文、随笔、校园快讯等150余万字;教师撰写的教育日记已达400余篇360余万字;各班积累的写绘、读后感均达到120期以上。各班师生在共读的基础上,都分别创编了课本剧。小竹林班创编并演出的课本剧《夏洛的网》,在高新区2012年阅读展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孩子们精彩的演出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总之,自2011年5月份启动新教育实验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全校教师共同努力,用聪颖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个个美丽而又隆重的庆典:2011年10月26日,高新区新教育实验研讨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行;12月2日,在莱芜市教学工作表彰会上,我校被评为莱芜市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12月28日,在全市新教育实验阶段性总结大会上,我校作了题为《向着明亮那方,追寻教育梦想》的典型发言;2012年7月,在全国新教育年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朱丽老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个人。全国小学生学习文摘、山东体卫艺教育、山东教育报、莱芜教育、莱芜日报、鲁中晨刊、莱芜电视台都分别对我校的新教育实验作了详细的宣传报道。
春去秋来,岁月飘逝,回首之前的岁月,展望崭新的明天,我们将继续践行“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理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大胆创新,勇争一流,铸造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福山小学的师生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执笔:刘立安*** 何维波***)
第三篇:特色创建
徐木中学创“书法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
教学是一门艺术,书法是艺术,我要把艺术魅力准确传递给学生,使艺术成为学生热爱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良师益友。学生的美术活动是跟智慧和创造连在一起的。学生学习书法,能使他们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品德优良。书法教育虽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书法家,但很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天才的种子。我们打造徐木中学“书法特色”的理念是:
以“书”载道,营造丰富文化氛围; 讲“法”论德,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一、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这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写字教育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炼、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形成,意志的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不能把汉字文化作为首要的文化因素之一传授给学生,不仅会给他们造成终身遗憾,而且会损害作为文化根基的教育。素质教育必须是从艺术教育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方面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科,在素质教育中必须应受到很重要的重视,是摆脱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制订规划,设置目标
总体目标: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以语文教学改革为龙头,以写字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其它学科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为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指导思想:写字教育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就是以《中小学写字指导纲要》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坚持做到:“四全”,即: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抓实教学全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阶段目标:一年见成效
两年出成果
三年创一流
1、一年见成效:面向全体学生,从抓“双姿”起步,力争95%以上的学生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符合规范,100%的教师“双姿”达标;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对其实行段位评价;建立完善的书法教育的档案资料。
2、两年出成果:两年内建立起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实力的写字教师队伍;建立起一支写字教学科研队伍,并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市级发表;使全校90%以上的学生书写达到正确、规范和美观的水平;培养出一批可堪造就的书写能手,在各级各类书法竞赛中获奖。
3、三年创一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书法教师队伍。学校书法教育工作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省级书法特色学校,准备申报省级书法特色学校。
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教科研队伍,写字教学形成特色,有一套成熟的写字教学理论和写字教学方法可供借鉴;有相当数量的教学论文在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教学理论为专家认可;
①100%的学生写字达到大纲要求,其中30%的优秀书法能手在不同级别的大赛中获奖;毕业班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或毛笔字。
②编写出本校的写字辅助教材。
③自制部分写字教学课件,进行书法教学软件开发。
④邀请专家及有关人士来校举行研讨活动,现场测试鉴定,确认为书法特色学校
通过写字教育改革实验,产生联动效应,推动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谐发展。
三、培训师资 优化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书法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理论素养、书写水平和书写指导能力,是实施小学书法教学实验的保证。
1、建立辅导机构,培训教学骨干 每年举办一次培训班,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聘请著名书法家主讲,重点学习写字教育理论、进行书法技艺指导、教材分析、教法研究、现场观摩等活动。
2、狠抓“三字”过关,提高书写技能。严字当头,常抓不懈,狠抓教师“三字”过关。要求中青年教师每天练字20分钟,每周末上交作业:3页毛笔字,2页钢笔字,由教导处负责检查、评审、记分;每月一次书法作品展,每学期进行一次“三笔字”大比武。检查评比结果及时记入个人写字档案。为了严格训练,练出成果,考核成绩与奖惩评优评先挂钩。
学校为教师提供练字的笔、墨、纸、砚,为教师练字提供方便。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三笔字”过关考试,考试评分内容分四类:⑴写字基础知识,笔试(20%);⑵写字技能(40%)(现场书写,行家评分);⑶平时写字作业成绩(40%);
教师“三笔字”过关考试书写内容以《小学写字教材》及省编语文教材课后生字为主体,古代名诗名句适量。
3、开展等级评定,促进自学成才。实行小学写字指导老师等级评定制度。根据写字指导老师的书法理论水平、写字教学知识、技能、授课艺术及教学效果对写字指导老师进行等级评定,并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待遇,调动写字教师苦练基本功、自学成才的积极性。培养高层次的书法骨干教师。
4、订阅写字教育报刊,以及时学习外地经验,提高理论水平。
四、建立常规 加强科研
为了使我校写字教学实验能科学、高效运行,取得实效,我们努力完善写字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科研指导,探索规律,提高写字教学实验的科研价值。
(一)建立写字教学常规。
1、抓课程落实 上足上好每周一节书法课。
2、抓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写字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授写字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主渠道,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集体备课,吃透教材。实行年级集体备课制度,以年级成立写字备课组,目的在吃透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由担任年级写字教学骨干任备课组长,并配备写字技能指导师,每月集体备课1次,由1人上示范课,组织集体评课。
(2)以“一”带“五”,导练结合。每周一节写字课,要围绕每周写字课的目的要求,强化训练,通过反复练习,以求目标的达成。
(3)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要注意“定位中间、兼顾两头”,即以中等书法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同时顾及优生与差生,进行“分层学习,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写字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处理精讲与多练的关系要突出技能训练和欣赏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书法美的能力培养。
(4)加强学生“双姿”,随机监测、督导。实行自测量分,持之以恒,巩固双姿达标率。
(5)开展写字优质课评比活动,研究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写字课堂教学。
3、实行学生写字质量“三个一”动态管理,即“每天一张写字作业批改;每两月1次写字作业达标评价;每学期一次写字检测”。通过“三个一”的动态管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写字情况,不让一个差生掉队。
(二)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陶冶情操,提高教学效果。
1、净化语言文字环境
为了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彻底净化语言文字环境,要求做到四无:校园内无不规范汉字;写字无不规范双姿;学生作业无涂擦痕迹;教师批改无潦草字迹。
2、美化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室,注意张贴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悬挂历代书法大师的肖像,陈列有关书法家碑帖,教师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以陶冶师生情操,激发书写兴趣。
3、每年举办一届“艺海杯书法”展示活动,激发写字能手的荣誉感和进取心,扩大社会影响。每年举行教师粉、钢、毛三笔字比赛;学生铅、钢笔字比赛。每次大赛内容包括“书法比赛、书法表演、学生书法作品板面展评”三个项目。奖项设个人奖、板面奖、团体总分奖。
4、每年定期举行一次教师三笔字过关测试和学生硬笔书法三星级测试,教师达优秀级、学生达三星级的名单上光荣榜,教师颁发优秀级证书,学生颁发三星级奖章。
(三)建立“四项考核”“六项评优制度”。
四项考核指:学生写字达标验收考核、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获奖考核、教师辅导书法特长生考核;各科教师对作业书写要求及工作实绩考核。
六项评优制度指:写字教学评优课、写字教学优秀教案评比、写字教学课件设计评比、写字教学经验论文评比、写字教育先进个人(集体)评比、学生写字星级评比。
五、健全写字档案
写字档案是师生练字的真实记录,分类归档保存,可以看出一个人写字的成长过程,也可以比出和别人的差距,明确前进的目标。写字档案主要包括学校写字档案、教师写字档案和学生写字档案三部分。
1、学校写字档案:有关写字教育的上级来文、通知、条例、简报等;有关写字教育文件,各种规章制度,评估材料,评优材料;有关写字教育的公开课,外出考察报告、讲座;有关写字教育的报道、论文、会议交流材料等。
2、教师写字档案:参加书法展的书法作品;每学期参加三笔字大比武的书法作品;每周写字任务完成情况和成绩记载;教师参加“三字过关”考试的书法作品;教师参加写字等级评定考试合格的作品及证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作品及荣誉证书;市级公开课教案及评价;市级总结论文或发表作品;教具制作及评比情况;辅导学生获奖情况。
3、学生写字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归档。每生一本“我的写字展览室”,存放每学期一次的书法段位评定作品,学生每学期初和期末写的字,由班主任收编存档;期中、期末试卷;各班写字达标考试成绩登记表;班级荣誉记载簿。
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专家们和全体老师悉心指导下,我校的书法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绩,书法艺术这棵古老奇树,将在我校开出艳丽的花朵。
第四篇:20年沉淀 创建特色教学模式
20年沉淀 创建特色教学模式
作为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认的培训基地之一,中关村学院自1994年承接海淀区公务员培训任务以来,已经过了20年的时间,其中,“科长培训班”因其特色教学模式得以脱颖而出。
2014第一期“科长培训班”已于5月5日至5月23日开课,为期15天。该培训以优质化课程设置与师资团队、精细化时间安排与服务,展现了别具特色的中关村学院教学模式。
课程根据学员的工作岗位特点及需求,按照1:1比例对校内、校外课程数量进行分配。校内课程以有效沟通、团队建设、领导力培养、执行力训练、公务员形象礼仪等专业讲座为主体课程(占80%),以中国茶文化、传统书法美术,培养实用摄影技能等体验学习为辅助课程(占20%)进行组合,旨在提高学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其文化素养。而校外课程以参观海淀区档案馆、学习海淀区区情为起点,走进知名企业、特色机构,实地感受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创新模式,对学员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为了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充电,在校内课程安排上,专业讲座被安排在一天的上午和下午,而午休时间则安排了文化素养体验课程。校外课程因学习地点、学习主题、对方接待等方面原因,安排每日最少2处、最多3处进行参观交流。15天的培训,采用一三五校内、二四外出的交替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活化了教学形式,让学员耳目一新,避免了以往常规培训中出现的许多问题。
同时,学院着力营造全新的培训氛围、雅致洁净的学习环境,提供宽松的研讨式学习形式,使学员完全放下工作时的紧张状态,全身心地感受学院提供的精致服务,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入主动接受新知识、开展创新性思考的学习状态,有力地保障了学习任务得以高质量的完成。
教师寄语(排名不分先后)
程光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理论要联系实际,实际也不能拒绝理论指导。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的领导。以知识滋养心灵,以智慧应对挑战。
高宏存 国家行政学院
“科长培训班”经数年培训经验,已逐渐形成具有中关村学院特色的培训模式。课程设计精到,既有岗位需求的能力提升课程,也有文化修养的品格塑造课程;既有学院课堂里的“坐以论道”,也有现场教学的调研考察;既有老师主导的专题讲授,也有学员主体的自行积极参与。每一次学习的过程既是主持老师穿插、道白、升华的展现,也是学员们参与、体验、提高的实践。为中关村学院这期科长班点赞!
杨承军 二炮司令部军研部研究员、教授,军事运筹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沐浴着国家深化改革的春风,“科长培训班”已日益呈现出内容新、领域广、形式活、内涵厚的鲜明特征。庄子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的是要为负担更重要的责任而筑牢自身承载能力。期待今后的教学能更深入地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入军营、走近群众,在社会风雨中历练才智、提升能力,为担负更重要的使命而积淀承载“大舟”的内力。
王晶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
如果把干部培训分成两代,那么第一代的工作主要是把大学课程移植过来,以弥补干部们读书不足的缺憾,而第二代培训就是解决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问题、解决用学问提升生命价值的问题。中关村学院的“科长培训班”就是培训的第二代,它的教学无论是人文素养还是一站式体验,都是颠覆式的。
学员寄语(排名不分先后)
柴宏 曙光街道工委办
培训不应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对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进行全面的提升。爱上中关村学院不只是因为它别具一格的中式建筑,也不只是因为它内容丰富的课程设置。爱上中关村学院有太多的理由,是踏入校门时那惊艳的一瞥,是盈满小院的琴声、茶韵、墨香,是老师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是同学间的和谐友爱……愿中关村学院保持自己独有的文化魅力,越办越好。
杜湘玉 海淀区财政局社保科
这次“科长培训班”内容丰富。通过培训,我既开阔了视野,也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沟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沟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更要关注沟通对象的反应,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顿宝红 海淀区农村工作委员会社会管理科
从没想过我可以这样学习:可以享受学习的过程和环境,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在这样的地方学习,我变得更加平和。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体验这样的学习方式。
付凌云 西三旗街道文教科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过去的已经过去,无须与过去较劲,而应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如果你真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明天就一定更美好。
傅小葳 海淀区档案局业务监督指导科
管理者应当首先管理好自己。我通过本次全面、系统地学习管理理论知识和特色文化,更新了自己的观念。管理者应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更应顺应规律、以人为本、勇于创新。
高翠君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纪检办
校园内的鲜花绿植,教室内互动的课堂形式,讲师精心设置的课程,无一不吸引我。我收获了很多以前从不问津的知识,我喜欢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
高华峰 马连洼街道办事处民政科
在中关村学院的学习生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是课程安排、老师的授课形式及内容比较适合我们这些在岗的学员,二是学院领导及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每天午间休息时间安排的兴趣课程使大家在放松的同时学到很多知识。
黑煜 海淀区商务委行管科
本次“科长培训班”有很多新颖、创新的做法:首先,学习环境优雅、安静,让人心旷神怡,让我能够从紧张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放松身心;二是课程设置丰富,涉及很多领域,对工作和学习都很有帮助;三是代班老师认真负责、热情能干,对每位同学都关怀备至;四是午休时间安排的特色课程内容充实,让我的身心得到了愉悦,个人素质和修养得到提升。
贾敬贤 马连洼街道网络指挥中心主任
要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方法、开拓新思路,学习是根本出路。学无止,艺无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需强化;修好身,做实事,把心系百姓的冷暖做到家。
赖东 海淀区环保局监理科
第一次来中关村学院参加培训,环境优雅、学堂温馨、老师热情、课程安排独特、学习内容丰富,使我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我很享受这样的学习氛围。
李春荣 清河街道财务科
这次培训安排的课程生动、有趣,极具亲和力。通过培训,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头脑,也触动了心灵。
李军 海淀区财政局监督检查大队
我们在这里感受知识,感受文化,感受开放与合作。精心的课程安排,多视角的理论阐述,中西文化在此汇集交融,不仅让我们享受了一场场思想盛宴,更让我们留恋这里的琴幽墨香。
蔡振西 北太平庄街道办事处综治办
通过学习“有效工作与健康的合理调节”课程,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对于有效工作的重要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进行合理运动,以求工作更加有效。
李良登 香山街道公共事业管理科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既有课堂老师的授课、体验式学习课程,又有实践参观学习。很多案例令人耳目一新,分析问题令人豁然开朗,可操作性强。同时,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我能够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探讨问题,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李玲 曙光街道城管分中心
培训课程安排新颖丰实,师资层次较高。学习使我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加强了廉洁从政的意识。我将把学到的内容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刘平紫竹院街道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
在中关村学院的学习使我感受到该学院互动式的授课、体验式的参观和周到的服务,学到了知识。我的感受总结成四句话就是:走进名胜基地、学习名人智慧、得到名家指点、品悦茶酒书画。
刘守亮 上庄镇应急分中心
这次“科长培训班”办得很好,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同时也给我们这些科长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罗冬耘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规划管理科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方式灵活。通过培训,我学到了知识,补充了能量,结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感受到了学习带给我的快乐。我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宋琦 曙光街道公管科
学院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学院领导、班主任对各项工作的尽职尽责以及合理的课程安排,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认识自我、加强沟通及如何做人、做官方面的感受更深。
田海芳 马连洼街道残联
此次培训令我收获颇丰。一是培训方式新颖,不再是“满堂灌”,形式灵活,讲求互动;二是内容丰富,学院组织学员走出去参观,使学员们开阔眼界;三是授课内容多样,使学员的素养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王宏 西三旗街道工委办
这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新思潮、新理念。学院聘请的讲师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对我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王彦 北太平庄街道社区建设科
幽静雅致的庭院、琴韵墨香的浸润,澄净着我们的心绪;老师启发性的教导、同学互动式的思辨,开启着我们的心智。从认知自我的智慧选择到困之勉励的文化坚持,从国际风云的纵横捭阖到百姓餐桌的济世情怀,我们在接受、在感受,更在享受。
王学春 上庄镇纪委
通过这次在“科长培训班”的学习,我将自己的一段领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人生彻悟: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通的便是勇者;凡事皆有极复杂之时,拆得开的便是智者;凡事皆有极关键之时,抓得住的便是明者;凡事皆有极矛盾之时,看得透的便是悟者;凡事皆有重大之时,沉得住的便是静者;凡事皆有寂寞之时,耐得住的便是逸者。
谢宏亮 曙光街道财务科
这次学习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采取互动教育和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我学有所得,对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以及增强公仆意识、拒腐防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通过这次学习,一是提高了思想认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直观、全新的认识;二是增长了见识,作为行政机关的一名科长,既要懂得如何管理,更要懂得怎样服务,对角色进行正确定位;三是增强了执行能力。培训增强了我的理解力、判断力、结合力、纠错力,帮助我及时调整了领导与管理风格。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更应该珍惜今天和谐美好的生活,转变观念、夯实业务,为海淀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丽萍 上庄镇社会事务管理科
这次在中关村学院的培训使我掌握了新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受益匪浅。一是培训营造的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氛围,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二是学会了分析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而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压力,以积极的态度、平常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做好本职工作;三是明白了沟通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态度,沟通必须从心开始;四是学会了针对不同人的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管理。
张颖虹 清河街道计生办
这次学习使我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科级干部学习、成长的重视和关心。通过培训,自己在思想、理论、素质和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并结识了其他街道、部门的同事,加强了沟通,为今后的学习交流奠定了基础。
赵增鑫 田村路街道司法所所长
中关村学院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让我们互认、互学、互相交流的同时,吸取各位授课老师给予的知识、思想、精神,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营养,使我深刻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压力、宏观经济、市场热点、人生哲理、生活多彩、忙闲碰撞、信息碎片的时代,好文共赏、好事同行,每天拥有一份好心情,每天做一件善事,哪怕仅仅说一句暖心语,都是好的。
郑海燕 教育委员会财务科
中关村学院精心组织的“认知自我、有效团队合作”“中国茶文化”“有效工作与健康的合理调节”“情绪管理与团队沟通技巧”“海淀区区情文化及近年要事回顾”等课程,从教育教学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合作交流,使我们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在学习中学习、充电、交友,收获颇丰。
邹建国 甘家口街道
这次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花园式的校园、优美的环境,让我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让我们既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又大开了眼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周春生 马连洼街道信访办主任
培训使我有了新的提高,感谢海淀区人社局安排此次“科长培训班”,感谢中关村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关村学院各级领导和班主任、助教老师的细心关照,更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的精彩授课。
第五篇:8.《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8.《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潜心和文本对话,纷纷找到了文中的关键词句:①第二小节中张飞和刘备的对话。张飞“嚷道”“捆来”,短短的一句话,一个“鲁莽”“草率”的猛张飞跃然纸上。孩子们读起张飞的话语都饶有趣味。了解了张飞的态度,孩子们又谈起刘备的表现。从“生气地”,“你就不要去了”孩子们看出为了诸葛亮,刘备对自己的结拜兄弟都动了火,足以说明他的“诚心”。②在体会“恭恭敬敬”一词时,我向他们介绍了“恭”字的含义,底下的小字加一点,其实是“心”的变体,这个词语就表示对发自内心的尊重别人,从而在词中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③体会刘备的一些行为“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站在台阶下等候、快步走进”,通过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孩子们体会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虔诚和敬重。④抓住时间词“半晌工夫、一个时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还告知他们刘备当时已经47岁,而诸葛亮年仅27岁,让学生领悟到刘备颠倒军臣之礼,体会他的谦虚有礼和不耻下问,更深入地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