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王安石所写,王安石是一个政治家、改革家,此诗写春节的民俗,字里行间也在体现着诗人的改革激情。
首句气势庞大,我想起前些时刚学过对联的“新年”对“旧岁”,于是,我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岁”这个字,前几单元的作文练习中有用象声词来写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也让孩子们用象声词来描述一下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孩子们过年放鞭炮或看旁人放鞭炮的经验是足的,一个个说得欢畅!
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孩子们对“屠苏”这个词很感兴趣,它是用屠苏草泡制的屠苏酒,讲它放进井中,元日那天取出,对着太阳喝,别说孩子们对这民俗感兴趣,我也是呢!中国古老的民俗透着温暖,感人至深。
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读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句读出气势,而第二句语气要柔软,读出春风的温暖,也读出诗人希望政治改革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美好心愿。
第二篇:《元日》教学反思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是第十二单元的一首主体古诗,单元的主题是“过年”,在掌握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春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虽然课上完了课,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
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2、在“走进作者”这一环节,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而应该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分享交流。
3、看插图也是理解诗意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本首诗的插图,“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则对联就讲了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跨越两年的情景,应该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而我有所忽略。
4、课堂上安排稍显前松后紧,应该在字词的理解上压缩时间,就显得最后的拓展环节宽松一些。
5、在对诗整体把握的同时,我让学生归纳了诗中讲的四个场景,并板书,再总结:这些场景或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把这个板书变成一幅对联连就更好了。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有几处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在选择“元”的意思时,有一个学生质疑,元旦和元日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我抓住这个时机,讲解了有关“农历”和“公历”的知识,学生就不会把元旦和元日混淆了。在理解“桃符”时,我首先讲了此句省略的词语及原因,然后又讲了桃符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又把一对桃符带到了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看、听、摸几个环节,准确地理解了桃符。之后,又讲了“桃”字,和记忆技巧:“哪来的邪呀,只不过是人们盼望有个好兆头罢了”。指导写字,又扩词“桃李”,让同课头的老师拍手称快。课堂上,还进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拓展,有一学生说到“国庆节”,我立即引导,让学生明确传统节日和节日的区别。另外,我还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如: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这也是我们中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是多才的,诗人更是智慧的等,这样,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一个熏陶,也能让课堂浑然一体。因为这是反映过年习俗的一首诗,我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除了课件的背景颜色是红的外,我还把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成一封信的形式装在红包里发给学生,让学生和听课老师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气儿。
在解读——设计——执教——反思的碰撞中,我会渐渐发现许多,这发现,会带着思考,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促使自己真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第三篇:元日,教学反思
篇一:《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西安小学
雷铭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
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4)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5)学生对过年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年”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的来历,非常有利于对古
诗意思的理解。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我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由于是个传说故事,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对内容的把握非常好,完全能按照预设,自主学习,通过朗读,默读,学生便很好的把握了“年”的特点,爆竹,桃符,拜年的来历。再学习古诗时很多字意的理解便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很好的整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也不失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篇二: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城南完小 蒋伟伟
《元日》一课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
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和谐的乐章。篇三:《元日》教学反思[1] 《元日》教学反思
(一)《元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二篇古诗,教学《元日》时,我是按照读春联,解释题——读诗文,正字音——读诗文,明诗意——读诗文,悟诗情这样的层次开展教学活动的。
我从理解题目“元日”入手。先让学生猜想,告诉同学们理解诗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查字典,看插图联想生活实际等。并理清 “元旦”与“元日”的区别。随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的生字表读准古诗。再请学生借助字典,自己尝试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师再从旁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新桃旧符”和“屠苏”。引导观察图片理解“曈曈日”。这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生活背景、经验、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在悟诗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热闹”、“快乐”之情。师再追问:你从哪体会到的?学生便想到放焰火和爆竹,贴春联,跑新年,喝喜酒。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新年给人的热闹、欢快,万象更新的景象。最后通过介绍作者,进一步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深意。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效果较好。
《元日》教学反思
(二)《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元日》教学反思
(三)《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
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周二,以学案教学的新要求上了《元日》一课。这是一首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学生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 篇四:《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12月8日,校级语文公开课正常开展,我执教古诗《元日》,感慨颇多。
第一次执教古诗公开课,经过教研组的评议,也吸收了大家许多的智慧,感觉很有收获。
首先,我在教学中还是没有做到重心下移。《元日》是王安石描写宋代百姓如何过春节的热闹场景。考虑到年代久远,我当时设计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认知手段,帮助孩子了解当时百姓过年时的热闹情景,殊不知,成也多媒体,败也多媒体,这些画面运用过多,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想象,以至于孩子在理解诗意时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更好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很好地理解古诗。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根据学生的学情,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我想,这样的话,学生回答问题当然会丰富得多,学习也会轻松得多,而教学上,肯定会达到重心下移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总结的学习方法步骤,不能一成不变,要善于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比如这课中的古诗四步学习法(a熟读诗文;b理解诗意;c体会诗情;d朗读背默),在中年级,要重在第二步即理解诗意上花时间,而到了高年级,就重点在体会诗情上下功夫了,要求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等多方面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当然前一步的理解诗意则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带而过了。
最后,向同行学习,学习一同上课的童老师,他善于向孩子传授
解题方法,特别是这堂课中在指导预习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明确的要求步骤,要求步骤到位了,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任务,发展自己的能力。
一堂公开课上下来,总是有许多的遗憾,我们的要求是不断地在反思中,减少这些遗憾,使自己上新台阶,同时也促使学生不断向前进。篇五:
25、元日 教学反思
25、元日 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教学了古诗《元日》,为了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抓住了“暖”这个“诗眼”,让学生体会“暖”意何处来?谁“暖”?
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的“诗眼”、诗句、诗意,使学生体会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指导了学生学会仿写、创作“新古诗”,培养了学生学习仿写、创作“新古诗” 的浓厚兴趣和基本技能。这是本课教学的最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是: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让学生真正读懂“老古诗”还做得不够好。因此,我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教学的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四篇:《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西安小学
雷铭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4)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5)学生对过年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年”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的来历,非常有利于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我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由于是个传说故事,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对内容的把握非常好,完全能按照预设,自主学习,通过朗读,默读,学生便很好的把握了“年”的特点,爆竹,桃符,拜年的来历。再学习古诗时很多字意的理解便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很好的整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也不失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第五篇:《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1
今天这节课教学了古诗《元日》 ,遵循古诗教学的步骤: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引导学生从我国传统节日入手,体会春节的热闹喜庆场面,透过古诗悟诗情,了解诗人的远大理想:除旧布新、富国强民。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理解诗意的方法,抓关键字词理解,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最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是:教师范读的少,学生诵读的少;时间安排欠缺,课堂节奏感不强,在规定的四十分钟内没有完成预设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不到位;总觉得不放心孩子,老是在牵着学生走, 让学生真正读懂 “老古诗” 还做得不够好。 因此,我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教学的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元日》教学反思2
今天讲了《元日》这首古诗,这首诗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
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理解诗意,更要体会王安石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在政治上的革新精神。
《元日》教学反思3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
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平时寡言少语的高语浛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方面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
在这节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数幼儿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但也有个别内向的幼儿,明明知道,就是不相想举手表达,当然在这个班级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太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为此,运用多种方法为幼儿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元日》教学反思4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4)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5)学生对过年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年”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的来历,非常有利于对古
诗意思的理解。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我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由于是个传说故事,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对内容的把握非常好,完全能按照预设,自主学习,通过朗读,默读,学生便很好的把握了“年”的特点,爆竹,桃符,拜年的来历。再学习古诗时很多字意的理解便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很好的整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也不失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元日》教学反思5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
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
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周二,以学案教学的新要求上了《元日》一课。这是一首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学生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
《元日》教学反思6
《元日》讲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对联的喜庆场面,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更加了解到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是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看图猜传统节日导入,让学生了解中国中国传统节日。
2、学生诵读古诗,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古诗。
3、利用课件,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的`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4、研读古诗,理解诗意。适时适量的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5、品读古诗,体悟情感。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古诗描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多种方法背诵古诗。连线对读法、唱古诗、看图背诵古诗,让学生轻松记忆,达到了背诵目的。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关注学生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元日》教学反思7
12月8日,校级语文公开课正常开展,我执教古诗《元日》,感慨颇多。
第一次执教古诗公开课,经过教研组的评议,也吸收了大家许多的智慧,感觉很有收获。
首先,我在教学中还是没有做到重心下移。《元日》是王安石描写宋代百姓如何过春节的热闹场景。考虑到年代久远,我当时设计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认知手段,帮助孩子了解当时百姓过年时的热闹情景,殊不知,成也多媒体,败也多媒体,这些画面运用过多,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想象,以至于孩子在理解诗意时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更好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很好地理解古诗。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根据学生的'学情,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我想,这样的话,学生回答问题当然会丰富得多,学习也会轻松得多,而教学上,肯定会达到重心下移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总结的学习方法步骤,不能一成不变,要善于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比如这课中的古诗四步学习法(a熟读诗文;b理解诗意;c体会诗情;d朗读背默),在中年级,要重在第二步即理解诗意上花时间,而到了高年级,就重点在体会诗情上下功夫了,要求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等多方面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当然前一步的理解诗意则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带而过了。
最后,向同行学习,学习一同上课的童老师,他善于向孩子传授
解题方法,特别是这堂课中在指导预习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明确的要求步骤,要求步骤到位了,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任务,发展自己的能力。
一堂公开课上下来,总是有许多的遗憾,我们的要求是不断地在反思中,减少这些遗憾,使自己上新台阶,同时也促使学生不断向前进。
《元日》教学反思8
《元日》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描写过年的古诗。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由教师在讲读古诗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如:诗题“元日”是什么意思?“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句中的“一岁除”是什么意思?“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中的“屠苏”是什么东西?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教材的注释中都有解释,提出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己领会古诗的字面意思。但我在讲读的`过程中,偏重了词语的解释,如在解释“前门万曈曈日”这一句中的“曈曈”两字时,我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说说春天刚刚升起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给人以什么样子的感觉?这时,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春天刚刚升起的太阳,又大又圆,红彤彤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温暖的感觉,融入到“前门万户曈曈日”的诗句中,并大声地读出来……通过这样的解释、分析、引导,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并慢慢地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一个个读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小脸红扑扑的……但在讲解桃符的时候,我说桃符就是把门神画在桃木板上,然后挂在门的两侧,用于驱鬼的,这时学生们都嚷着说是驱“年兽”的,我是听了半天才听明白是“年兽”。看来我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以后一定要注意。
《元日》教学反思9
《元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二篇古诗,教学《元日》时,我是按照读春联,解释题——读诗文,正字音——读诗文,明诗意——读诗文,悟诗情这样的层次开展教学活动的。
我从理解题目“元日”入手。先让学生猜想,告诉同学们理解诗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查字典,看插图联想生活实际等。并理清 “元旦”与“元日”的区别。随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的生字表读准古诗。再请学生借助字典,自己尝试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师再从旁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新桃旧符”和“屠苏”。引导观察图片理解“曈曈日”。这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生活背景、经验、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在悟诗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热闹”、“快乐”之情。师再追问:你从哪体会到的?学生便想到放焰火和爆竹,贴春联,跑新年,喝喜酒。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新年给人的热闹、欢快,万象更新的景象。最后通过介绍作者,进一步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深意。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效果较好。
《元日》教学反思10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我运用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起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诗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作者、文本、读者”三者间的对话。
2、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诗句的方法学习古诗。学生理解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都可是交流自己的感受。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呆板做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3、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讨论交流,形成新知,进行综合性学习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提问,积极思考,达到共同认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习古诗、再造想象、体会诗境等综合能力。
《元日》教学反思11
《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其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的作品。此首七言绝句介绍了古时候人们过新年的风俗,描写了新春佳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整首诗篇幅短小,内容除个别古词外,较为浅显易懂。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较为熟练地通过自主阅读资料来疏通、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且课前也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针对文本特点与学生学情,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首先,我通过欣赏春节音乐的方式激趣导入,让学生们说说“从音乐声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气氛?”来引出古诗题目,在板书课题时,我着重强调“元”字的理解,通过出示字典上关于“元”的六种解释,让学生们自己对照意思,选择出《元日》中的“元”是第一、最初的意思,从而顺理成章地解题,“元日”便是春节。解题之后,我便开始教给学生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朗读。通过自由朗读后指名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发现朗读古诗需要注意停顿与节奏才能读出古韵,用斜线的记号把古诗的停顿标出。其次,我便让学生尝试去读懂故事,遇到难以解决的字词理解要在书上做好记号。接着,我以每一行诗先读、再交流难懂的字词、接着连起来说说意思、最后想象画面、分析这幅画面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的形式来开展理解诗意的教学。如“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句,先指名读,其次有学生提问“‘一岁除’中的‘岁’和‘除’是什么意思?”,接着有预习充分的学生便回答“除”是“去”的意思,我在一旁补充:也有交替、改变的`意思。而这边的“岁”我引导学生回想《春联》一文中的一副对联:“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里面“辞旧岁”对“贺新年”,“岁”对“年”,显然“岁”就是年的意思。那么,如此分析下来,整个一行诗很多学生都能把意思完整地说出来了,最后,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耳边就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在这样的声音中,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悄悄地过来了。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欢乐、热闹的气氛,我适时进行板书。以下的三行诗我便用相同的方法教学,其中也拓展了一些关于古代“爆竹”的来历、饮屠苏酒的故事来使学生们更彻底地理解古代的过年习俗。分析完整首诗的意思,我便请同学们三个字概括古时候人们过春节的风俗,有的学生在“放鞭炮”和“燃爆竹”之间犹豫摇摆,经过讨论斟酌,我与学生们一致认为“燃”字更有古意,而引用原文中的“爆竹”一词也更贴合诗意,就在字词的反复推敲下,我与学生一起概括出古人过年的三大风俗:“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之后一起分享交流。然后,我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还需读懂诗人在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感情,这就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我采用直接出示资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发现王安石是在担任宰相推行新政时创作《元日》的,结合当时背景,很快就能感受到诗人此刻高兴、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心境。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积累了王安石另外两首十分著名的古诗进行古诗的课外拓展,分别是《梅花》和《泊船瓜洲》。
通过《元日》的教学,我发现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是教学学生学习的方法,概括而言就是解题、读通、读懂、读到诗人心里去。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反复地强调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希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元日》的内容还是很简单的,个别词语的意思我采用出示小资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从而锻炼他们对资料的提炼与理解能力。最后,在处理教学时间安排上我出现了时间不够的情况,经过反思,我认为问题出在最后引入作者的介绍与写作背景的引入上面,这一部分我讲得过于详细了,假若能处理得简单干脆一点,整节课的时间会是恰好的,而对于学生的理解、吸收也会是适量、合理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元日》教学反思12
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
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元日》教学反思13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本诗通过春节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读了三句跟节日有关的诗,清明、重阳、中秋,从而引入今天和春节有关的《元日》,并解释题目意思。接着学生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认读字词,讲解生字。理解关键词语含义。
3、再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4、交流每句的意思,同桌说一说。连起来说意思。最后,感悟升华,引出作者王安石写这首诗的背景,感受诗人革除旧政,实行新政、强国富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心情。
整节课,我有意让学生学习古诗的一些特点:节奏、押韵和诗眼,从而让古诗这一文体,不光停留在读背上,还要理解它的写法和渊源,从而进行传承。学生在“找诗眼”时,找到了“除”、“换”、“送”等字,而且有理有据,理由充分,这样的思考与理解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学生的思维是很开阔的,想法也是很独特的。今后,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学得方法,思得深刻。反思这节课,前面读词读诗的时间有些多,后面拓展时有些仓促,不够深入。另外,王安石写诗的背景放在理解诗句之前,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联系诗人和作者的情感,从而明白诗人的写作目的。
古诗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会阅读,学有所得,应该是我们长期探求的方向。
《元日》教学反思14
《元日》是第十二单元的一首主体古诗,单元的主题是“过年”,在掌握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春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虽然课上完了课,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
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2、在“走进作者”这一环节,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而应该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分享交流。
3、看插图也是理解诗意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本首诗的'插图,“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则对联就讲了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跨越两年的情景,应该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而我有所忽略。
4、课堂上安排稍显前松后紧,应该在字词的理解上压缩时间,就显得最后的拓展环节宽松一些。
5、在对诗整体把握的同时,我让学生归纳了诗中讲的四个场景,并板书,再总结:这些场景或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把这个板书变成一幅对联连就更好了。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有几处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在选择“元”的意思时,有一个学生质疑,元旦和元日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我抓住这个时机,讲解了有关“农历”和“公历”的知识,学生就不会把元旦和元日混淆了。在理解“桃符”时,我首先讲了此句省略的词语及原因,然后又讲了桃符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又把一对桃符带到了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看、听、摸几个环节,准确地理解了桃符。之后,又讲了“桃”字,和记忆技巧:“哪来的邪呀,只不过是人们盼望有个好兆头罢了”。指导写字,又扩词“桃李”,让同课头的老师拍手称快。课堂上,还进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拓展,有一学生说到“国庆节”,我立即引导,让学生明确传统节日和节日的区别。另外,我还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如: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这也是我们中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是多才的,诗人更是智慧的等,这样,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一个熏陶,也能让课堂浑然一体。因为这是反映过年习俗的一首诗,我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除了的背景颜色是红的外,我还把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成一封信的形式装在红包里发给学生,让学生和听课老师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气儿。
在解读——设计——执教——反思的碰撞中,我会渐渐发现许多,这发现,会带着思考,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促使自己真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元日》教学反思15
一节赛课刚刚结束,我的脑海中还在不断地回放课上的一幕又一幕,心里也一直难以平静。耳边依旧回荡着孩子们朗诵古诗那稚嫩的声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在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学生,上了一节公开课,缘分竟如此莫名其妙。我们从陌生开始,在依依不舍中结束,这个过程是何等的愉悦,又是何等的幸福,我享受这样的感觉。
回顾这次讲课,我经历了理论考试,现场抽课、抽班级,再现场设计教案等环节,也许对别人来说是一种痛苦地折磨,对我而言却是兴奋与快乐的。由于抽讲课的时间有些靠后,这让我有机会又经历了试讲、磨课,修改教案的过程。
在与代玲校长磨课的过程中,她尊重我的想法,适当点拨,使课堂设计的环节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巧妙的解决我可能容易“断片”的部分,让我呈现了一节理念较新的识字课。春来校长的一句金言:“旧符,我试听时,有个孩子当成衣服了,换了别校的孩子,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想想如何解决。”这让我做好充足的准备,解决孩子容易误会的词语。刘影老师给我带班,我在比赛现场就接到微信:“祝今日好运,稳稳发挥,不必急着回来。”这让我放下班级的繁杂琐事,安然参加比赛。
一节课的背后,承载了太多人的辛劳付出,而我只有在反思中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前行,回味本节课,有三处设计较为出彩:
一、看图猜节,激趣导入。这环节设计较为巧妙。
课前,我先后出示了三幅图,图中提供了节日的习俗,让学生看图猜猜是什么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习俗,也解决了课后的练习。再引入新课《元日》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不仅满足低段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地铺垫。
二.分散识字,降低难度。本课《元日》要求会认10个字,本课打破了以往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习惯,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识字是让学生在古诗中寻找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随着学生的汇报,我板书:爆竹屠苏桃符,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学习“爆——暴,屠,苏和符”,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识字的方法。第二部分识字是在了解诗意后,读成语来识字。“除旧迎新、春风送暖、千门万户、以旧换新”让学生用第一部分的识字方法来自学,并汇报以上成语中的生字。
设计意图:由合作识字,到自学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诗,将识字、读诗、背诗紧密结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感悟诗意,巧妙渗透。低段古诗的理解不要过深的挖掘,所以本节课我通过创设过年的情景,用教师的语言描写诗意,学生去想象过春节的画面,读出相应的.古诗,这样的导读设计,迎来了本节课中的情感高潮。
一节课虽然精心设计,还是美中不足:
一.板书设计不美观。当我看到照片中的板书时,我真想冲进画面里,擦了重写的感觉。由于黑板块太小,我的板书设计就显得太满,字也写得有些歪扭,当时代玲校长也建议我写到虚宫格中,我觉得麻烦,浪费时间,图省事,懒于约束导致自己觉得失去了颜面。
二.写字时间还应该再充足些。虽然预设时就写一个字象形字“户”,其实我是还想再多些一个字的,课上我让一名学生指导我写字,我再指导其他同学写,这环节是我课上随机生成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在展示一名同学写的字时候,由于调整投影仪的大小时浪费了时间,让写字的时间变得紧张,就完成了这预设的一个字,有些遗憾。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上完课后的兴奋,兴奋过后的沉思,似乎总有“如果”相伴,“如果,这一环节,我……”唉,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在这次比赛中,磨课再一次让我成长,总结得与失,才能让自己更自信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