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化学乙醇苯酚教案3
第五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
乙 醇
苯酚
第一课时
乙醇
[目标]:1了解醇类的一般通性和几种典型醇的用途
2,介绍苯酚的性质和用途
[过程]:
1.烃的衍生物是指
2.官能团是什么?
3.官能团的作用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强调官能团的作用:决定化合物的特性,进一步引课题到第一节。
【讲】
烃的衍生物的种类很多。本章将学习几种重要的烃的衍生物:醇、酚、醛羧酸和酯。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乙醇。
【板书】
第一节
乙醇
【讲】
乙醇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模型。
【展示模型】
可以先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再在一个C-H键之间加一个氧原子球模型,变成乙醇分子的模型。
【板书】
一、乙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9页
一、乙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并完成[学案导学]的有关问题:(约5分钟)
[学案导学]问题设计
一、乙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乙醇的分子式____,式量为____,结构式为____,结构简式为____或____。
2.乙纯俗称____,无水乙醇____色、透明而具有____味的液体。其密度比水____,____挥发,溶解性____。
3.工业酒精含乙醇____,无水乙醇是指____ 4.如何制取无水乙醇?____
【思考】
如何检验乙醇是否含有水?
【教师活动】
利用学生阅读自学时间,准备盛有1~2mL无水乙醇样品的4支试管,并及时交给每一排的前排学生,让学生轮流仔细观察,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
重点强调乙醇分子结构简式的书写及问题
4、思考题。(5分钟)
【板书】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从乙醇的结构分析,-OH(羟基)比较活泼,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129~132页乙醇的化学性质,并完成[学案导学]的有关问题:(约15分钟)
[学案导学]问题设计: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跟金属反应
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如何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2?
(2)该反应与钠和水反应比较,哪一个更剧烈?如何解释?
(3)该反应属于有机反应的哪一类型?
(4)在该反应中乙醇分子中断裂了哪一条键?
A.C-H
B.C-C C.C-O D.O-H
【练习】
写出乙醇与金属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跟氢卤酸反应
写出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思考】(1)在实验室中通常不保存氢溴酸,在此实验中用什么物质替代?(2)该反应属于有机反应的哪一类型?
(3)在该反应中乙醇分子中断裂了哪一条键?
A.C-H B.C-C C.C-O D.O-H
【练习】 写出乙醇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氧化反应
A.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实验现象____
应用____
【思考】 列举燃烧时与乙醇燃烧火焰颜色相同的物质:
B.写出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____
【思考】 一光洁无锈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酌烧,将有什么现象发生?此时将铜丝移到焰心,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试写出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并讨论在此过程中铜的作用是什么?
4.消去反应
A.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思考】(1)该反应的机理是怎样的?
(2)什么反应是消去反应?
(3)如果将该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40℃,其产物是什么?反应机理又是怎样的?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判断下列论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所有的脱水反应都是消去反应。
(2)分子间脱水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资料]
乙醚简介(阅读教材132页小字体完成下列内容)
乙醚是____色____挥发的____体,有____的气味。其用途为____。醚的定义____,其通式为____。
【组织讨论】(约15分钟)
首先演示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以及乙醇被铜催化氧化的反应的实验,也可以分成四组进行实验,让一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其他学生就近观察。
教师重点讲解乙醇与金属钠、催化氧化、以及消去反应的机理,特别强调发生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的醇需具备的结构特点,为醇类发生此类反应的知识迁移作铺垫。
(四)总结、扩展、答疑(投影)
进一步总结乙醇结构和性质,重点强调反应的机理。
(五)布置作业
1.课下自学乙醇的用途,并完成[学案导学]相关的内容。
第二篇:高二化学甲烷教案3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甲烷
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②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③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教学难点:
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 【引言】
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将学习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等。
最早,人类只能从动植物体中取得一些有机物。后来,人类能通过非动植物体制取有机物。如今,人类不但可以合成自然界里已有的许多有机物,而且还能合成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多种多样性能良好的有机物。
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性质,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外,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目前,人类从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经超过二千万种,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结构所决定的。【新课】: §5-1 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通过全体学生的探究练习引入甲烷的结构。[课堂探究练习1] 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
[课堂探究练习2] 已知甲烷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质量分数C%=75%,H%=25%。请同学们推出甲烷的化学式。解题过程:
因为C摩尔质量是12g/mol,H摩尔质量是1g/mol。
设取甲烷100g,则C的质量是100×75%=75g,H的质量是100×25%=25g
所以
又因为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欲形成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欲形成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所以甲烷的化学式:CH4
[课堂探究练习3]已知甲烷的分子式为CH4,①写出甲烷的电子式;②经实验测定它是非极性分子。讨论分子里各原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①甲烷的电子式:
②讨论结果:可能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如图
[总结]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
/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键角是109°28)。
二、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甲烷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这些甲烷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由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发酵的作用而生成的。
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叫做天然气的可燃气体,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算,天然气中一般约含有甲烷80%——97%。
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点燃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分别用干燥的小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可以发现干燥的小烧杯内有无色液体生成,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
CO2+2H2O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从实验中可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高锰酸钾不发生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CH4和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由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
现象: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气体颜色略微变浅。
结论:(学生观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教学软件)
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共生成五种物质,四种取代产物。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液体,其中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又叫氯仿,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
3.甲烷的受热分解
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1000C,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CH4
C + 2H2
0
氢气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和染料的工业原料。【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作业】——教材79页:一、二、三题 板书设计:
一、甲烷的结构
二、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1. 甲烷的氧化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
3.甲烷的受热分解
第三篇:高二化学乙烯烯烃教案3
第四节
乙炔
炔烃(第3课时)
1、关于炔烃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炔烃 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利用碳化钙和水反应制取乙炔,不用启普发生器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原因是
()A、乙炔易溶于水
B、碳化钙与水反应很剧烈,放出大量的热 C、块状的碳化钙遇水成为糊状物
D、乙炔是可燃性气体
3、下列混合气体,一定比乙烯中含碳的质量分数高的是
()A、CH4、C3H6
B、C2H6、C4H8 C、C2H2、C5H10
D、C2H2、C2H6
4、有xL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需要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yL,则混合物体中乙烯和乙炔的体积比为
()A、(2x-y)/(3x-y)
B、(y-2x)/(3x-y)C、(2y-5x)/(6x-2y)
D、(2y-5x)/(2y-6x)
5、任意取两种烃混合后点燃,如果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大于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则两种烃的组合不可能是
()A、烷烃、烯烃
B、烯烃、炔烃 C、烷烃、炔烃
D、炔烃、炔烃
6、有aL乙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与足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消耗H2 1.25aL,则乙烯与乙炔的体积比为
()A、1︰1
B、2︰1 C、3︰D、4︰1 7、150℃、1.0×105Pa时,aL乙炔和aL丙烯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bLO2混合,点燃使这两种烃充分燃烧后,再恢复到原状况,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A、10aL
B、(2a+b)L C、(b-a)L
D、无法计算
8、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ZnC2水解生成乙烷(C2H6)
B、Al4C3水解生成丙炔(C3H4)C、Mg2C3水解生成丙炔(C3H4)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C2H4)9、1.01×105帕、150℃时,将1升C2H4、2升C2H2、2升C2H6与20升O2混合并点燃。完全反应后,氧气有剩余。当反应后的混合气恢复到原状况时,其体积为
()A、10升
B、15升 C、20升
D、25升
10、CaC2与MgC2都是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A、CaC2与MgC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B、CaC2在水中以Ca2和C22形式存在
· · ——C、C22的电子式为[︰C︰C︰]D、MgC2的熔点低,可能在100℃以下
· ·
11、在一定条件下,将4克三种炔烃所组成的混合气与足量的H2充分加成后生成4.4克对应的三种烷烃,则所得烷烃中一定有
()A、戊烷
B、丁烷 C、丙烷
D、乙烷
12、某炔烃与过量H2充分加成后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CH2-CH3,︱
此炔烃的结构简式为
或
。CH3 13、120℃时分子式为CxHy的气态烃与氧气混合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总体积相同。写出符合题设的代表不同类别的常见的三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
14、某炔烃A催化加氢后转化为最简式为“CH2”的另一烃B,5.6gB恰好能吸收12.8g溴转化为溴代烷烃,则A烃可能是
、、(写结构简式)。
15、烷烃C7H16中,只能由烯烃加氢生成而不能由炔烃加氢得到的共有两种结构,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既能由烯烃、又能由炔烃加氢获得,但对应的烯烃和炔烃均只可能为一种的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简式是。
16、在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两种烃蒸气完全燃烧,生成CO2的体积比为1︰2,生成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3,则这两种烃可能的组合是(写分子式):(1)
和
;(2)
和
;(3)
和
(写出三种组合即可)
17、某烷烃A和炔烃B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25.6克,取6.72升标准状况下的此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中,结果溴水质量增加了4.8克。由此推断:A为
,B为。
18、A、B两种有机物都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存在下与过量的氢气反应都生成2-甲基丁烷。每mol A和B都可和320克溴完全反应。A反应后生成物中溴原子分布在4个碳原子上,B反应后生成物中溴原子在两个碳原子上。
则:A的结构简式为
;B的结构简式为。
19、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0mL,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后充分燃烧,当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少30mL,再通过固体氢氧化钠后,体积又减少40m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求混合烃的组成及各种烃的体积分数。解:
20、有两种气态链烃的混合气体,已知它们都能使溴水褪色,且分子中碳原子数均小于5,1体积该混合气完全燃烧后,可得3.6体积CO2和3体积水蒸气(同温同压下测定)。(1)分析判断两种烃各为哪一类?
(2)通过计算推理,确定这两种烃的分子式及其体积分数。解:
+
—
第四篇:苯酚教案
V-3-1苯 酚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过程: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苯酚的结构;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性质;通过反思加深对苯酚结构与性质的理解;通过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探究 教学过程:
【师】 事先在教室入口喷洒少量来苏水
【讲】我们刚才进来的时候闻到了什么特殊的气味吗?(学生回答: 医院里的味道)
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 【师】展示药皂并让学生闻其气味。【诱思】那么在药皂及医院的来苏水中所含的这种有气味的物质属于哪类物质?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酚类(即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在酚类物质中最简单的是苯酚,下面我们就以苯酚作为酚类物质的代表重点来学习一下。【板书】醇
酚
二、苯酚
【讲】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环节主要有以下环节: 【投影】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写一写
看一看----观察分析苯酚的结构 做一做----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性质
想一想-----通过思考加深对苯酚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写一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启发】那么苯酚的结构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投影】苯酚的球棍模型
【展示】苯酚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问】哪位学生来描述一下苯酚的结构呢? 【学生】回答
【引导】既然苯分子中既含有-OH又含有苯基,那么苯的性质应该由这两种基团来决定,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带有-OH的物质乙醇、乙酸的典型性质以及苯的性质能否推断出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讲】以6个人为一小组,先共同推测以下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用我们给出的药品探究一些你的猜测。并将实验现象及探究结果记录下来。
[探究主题1] 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溶解性
推测: 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
实验1: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观察苯酚晶体外观;向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观察;给试管加热。
实验2: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乙醇。
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主题2] 探究酚羟基的化学性质
推测: 酚羟基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实验3:自己设计实验证明苯酚与钠能否反应。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4:取少量的苯酚加入试管中,振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把上述滴入氢氧化钠后的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盐酸,另一份通入CO2,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主题3] 探究苯酚中苯基的化学性质
实验5: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诱思】苯酚溶液和浓溴水反应所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什么?又是如何生成的,下面我们从微观角度模拟以下
【师】组织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并把苯酚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整理在黑板上。【投影】苯酚和溴的取代机理 【引导】以上是我们对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所进行的一些实验探究,针对以上实验我这里有这样几个问题,下面咱们想一想,看那位同学能告诉我正确答案 【投影】点击想一想
问题1: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如不慎蘸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问题2:如何检验一份溶液中是否含有苯酚 【实验】向少量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
问题3:苯酚和乙醇均具有羟基,而苯酚的酸性比乙醇强,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4:从苯与溴及苯酚与溴反应的条件及产物去分析,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论:
问题5:从苯酚钠与CO2反应的方程式,得到的启示去分析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1)苯酚钠与碳酸氢钠
(2)苯酚与碳酸钠
【总结】以上是我们根据苯酚的性质所进行的深层次挖掘。总之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反应结构;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及检验方法。【投影】点击写一写
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酚类废水的危害和工业上处理酚类废水的常用方法,并把你收集的资料设计成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报道。
发送至:suhq@xinhuaedu.net 说明:学生每人一份导学提纲,请见下一页 导学提纲
一、看一看:观察苯酚的分子结构。
二、做一做:在乙醇、乙酸、苯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推测并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化 学性质。
[探究主题1] 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溶解性
推测: 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质
实验1: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观察苯酚晶体外观;向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观察;给试管加热。
实验2: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乙醇。
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主题2] 探究酚羟基的化学性质
推测: 酚羟基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实验3:自己设计实验证明苯酚与钠能否反应。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4:取少量的苯酚加入试管中,振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把上述滴入氢氧化钠后的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盐酸,另一份通入CO2,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主题3] 探究苯酚中苯基的化学性质
实验5: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三、想一想: 问题1: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如不慎蘸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问题2:如何检验一份溶液中是否含有苯酚
问题3:苯酚和乙醇均具有羟基,而苯酚的酸性比乙醇强,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4:从苯与溴及苯酚与溴反应的条件及产物去分析,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问题3和问题4我们得出来的总结论是:
问题5:从苯酚钠与CO2反应的方程式,得到的启示去分析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发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酚钠与碳酸氢钠
(2)苯酚与碳酸钠
V-3-2 乙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工业制法。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实验准备
每组学生两人。课前备好的实验用品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烧杯;10%NaOH溶液、2%AgNO3溶液、2%氨水、乙醛、2%CuSO4溶液、KMnO4酸性溶液、热水、浓硝酸。教学过程:
在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乙醇氧化后生成乙醛。本节课要学习醛基和醛类的概念,乙醛的结构式、醛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板书:醛
一、乙醛
讲述:在CH3CHO中的—CHO叫醛基,它是另一类烃的衍生物——醛的官能团。乙醛可看成是甲基跟醛基(—CHO)结合的产物。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醛类的通式是RCHO。必须指出:—CHO不能写成—COH,因为这样写表示氢原子跟氧原子连接,容易跟醇的通式混淆
板书:1.乙醛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展示:乙醛分子的结构模型
讲述:分析—CHO的结构。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碳原子,使得C=O双键的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C—H键电子云向碳原子偏移,C=O双键是不饱和的极性键,C—H键是极性键。因此,在化学反应中,C=O双键和C—H键都可能断键。乙醛分子中的醛基对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板书:2.乙醛的物理性质
讲解:观察试剂瓶内的乙醛,用“招气入鼻”的方法闻乙醛的气味。提问:乙醛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演示:乙醛跟水、氯仿互溶的投影实验
师:根据投影实验的现象,乙醛还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乙醛能跟水、氯仿等互溶。
板书: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3.乙醛的化学性质
讲述:让我们比较乙烯中的C=C双键和乙醛中的C=O双键。乙烯中的C=C双键有不饱和性,其中的一个键易断裂,使乙烯能跟氢气和氯化氢等起加成反应。乙醛中C=O双键也有不饱和性,所以乙醛也能起加成反应。乙烯能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乙醛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评注:从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延伸到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板书:(1)加成反应
讲述:烯烃和醛都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这是两者的共性。但是,C=O双键和C=C双键结构不同,产生的加成反应也不一样。因此,能跟烯烃起加成反应的试剂(如溴),一般不跟醛发生加成反应。
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即氧化)、失氧(即还原)开始认识的。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还可以从加氢或去氢来分析,即去氢就是氧化反应,加氢就是还原反应。所以,乙醛跟氢气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乙醛加氢发生还原反应,乙醛有氧化性。分析碳基对醛基上氢原子的影响,推测乙醛可能被氧化,乙醛又有还原性。
评注:适时提出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并跟初中化学中得氧、失氧相联系,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 板书:(2)氧化反应
投影:乙醛跟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步骤 投影:实验注意事项:(1)配制银氨溶液,要防止加过多的氨水,且要随配随用,否则会生成易爆炸的物质。(2)做实验用的试管必须洁净。(3)实验结束后,反应混合液倒在指定容器里,由教师及时处理。用少量硝酸溶解附在试管内壁的银。
讲解:本实验要按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由实验现象推测乙醛可能有的化学性质。实验:(略)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后,由分析反应前后银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展开讨论,推测乙醛有还原性。)
板书: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 讲解:在上述反应里,银氨络合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形成银镜。这个反应叫做银镜反应。反应最终生成物可巧记为: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应用:(1)实验室里常用银镜反应检验醛基。(2)工业上利用葡萄糖(含—CHO)发生银镜反应制镜和在保温瓶胆上镀银。
[评注:用实验检证乙醛的还原性,并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去论证乙醛的结构要点,从而突出醛基的特性,并明确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银镜反应的实际运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投影:乙醛跟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讲解:本反应中氢氧化铜是过量的,使用过量的游离碱能加快醛基的氧化。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反应性能好,现象明显。二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几滴2%硫酸铜溶液,能获得检验醛基的灵敏试剂。这个实验操作简便、不要另行购制试剂。(实验略。)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后,由分析反应前后铜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展开讨论,得出由于乙醛有还原性,所以能把新制的氢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并让学生板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板书:Cu2++2OH-=Cu(OH)2↓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讲解:实验室利用该反应检验醛基。医院里利用这一反应检验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在上述反应中,银氨络合物和新制的氢氧化铜都是弱氧化剂,这表明乙醛有较强的还原性。实验:乙醛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讲解:乙醛既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也能被强氧化剂氧化。小结:乙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醛基的氧化或还原,是有机合成中引入羟基(—OH)的两种方法。投影:4.乙醛的用途
(师:简要说明乙醛的用途。)投影:5.乙醛的工业制法(1)乙炔水化法
CH≡CH+H2O→CH3CHO 特点:产品的纯度较高,但生产中易发生中毒,生产中耗电量大。(2)乙烯氧化法
特点:生产流程简单,原料丰富,成本低,产率高。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我国乙烯年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乙烯氧化法现已被广泛采用。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CH3CHO+[Ag(NH3)2]++OH-→(2)CH3CHO十Cu(OH)2→
小结: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总结出醇、醛、羧酸的相互关系。作业:教材P113~P114 课后小结:
本课紧扣教材,按知识的逻辑顺序逐层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教学的坡度。教学内容也体现教材要求,有适度的质量和数量。另一特点是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有时同中求异,有时异中求同,便于他们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
第五篇:苯酚教案
教案
黑龙江省甘南县第二中学 王春艳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设计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2课时内容。其内容共包含4个方面:苯酚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是重要的含氧衍生物,其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在认识官能团上具有重要地位。苯酚是在芳香烃和醇的教学之后,因此,对比较苯酚和苯及乙醇的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学情分析
(1)认知情况:学生已经学过了苯,甲苯,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对官能团的决定作用已有深刻的理解,对官能团和烃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
(2)技能状况:高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趋于成熟,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教学重点是: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确定该重点的依据是,学生只有掌握了苯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才能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教学难点是:苯酚与乙醇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确定该难点的依据是:学生极容易将乙醇的性质全部应用到苯酚上。突破该难点的关键是对苯酚和乙醇进行类比分析。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1)采用实验探究法(2)采用类比迁移教学法(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逐层明确试验探究的思路
(1)在观察中学习(2)在类比中学习(3)在质疑,讨论,合作中学习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2、苯酚的结构
观察分子模型,对比醇类羟基连烃基的
3、苯酚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一】 学生实验:
(1)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并小心的闻它的味。
(2)溶解性实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产生疑问:色泽变红的原因是什么?药皂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4、弱酸性
【探究实验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学生观察到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变澄清,发现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并不显红色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自然的过渡到二氧化碳与苯酚钠的反应,指导学生动口向苯酚钠溶液中吹人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学生对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已经完全掌握。
5、取代
【探究实验三】取代反应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乙醇和苯酚同样含有羟基,但为什么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这说明什么问题?点拨学生:由乙醇和苯酚的结构上分析,并展示他们的分子结构以帮助理解,得出是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具有一定的特性,这同时也更进步加深化学环境对官能团性质的影响,突破了难点。继续设疑,那羟基对苯基是否也有影响? 联系前面已学的知识:苯与液溴的反应,我请学生回忆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现象,并与该反应对比,对比哪个更容易?我从苯和苯酚的结构上对比说明,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中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加深对难点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理解。此反应可用于检验苯酚,引出显色反应
6、显色、氧化
演示苯酚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观察现象
再回顾.学生们通过分析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那就可能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造成的。验证明了苯酚确实因与氧气反应变红,学生们推断出苯酚具有还原性,接着我就追问:既然他氧化剂反应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我们学过的氧化剂。性质小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用途
7、苯酚用途
8、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考、讨论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最后用一道习题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
9、反馈练习:
10、课外探究、布置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葡萄和葡萄饮料中含有酚类物质。通过这个生活小常识和一个课后实验,加强学生对酚类物质的辩证的认识。
八、板书
(一)分子结构:
(二)物理性质:
1.无色、特殊气味的针状晶体;
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三)化学性质: 1.极弱酸性: 2.三元取代:
3.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检验苯酚)4.易被氧化:(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