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教案3课时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1.1 原子结构练习题1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6s
B.2d
C.3f
D.7p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是()
A.s能级 B.p能级 C.d能级 D.f能级
3、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1)1s,3d(2)3s,3p,3d(3)2p,3p,4p
4、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N(2)Ne(3)29Cu(4)Ca
5、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 B.O2-1s22s22p6 C.Na+ 1s22s22p6 D.Si 1s22s22p2
6、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1)E(3S)E(3d)E(2P)E(4f)。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B.分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
C.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D.17188O和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
8、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1、16、35号元素的基态的电子排布式
§1.1 原子结构练习题2
1、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2.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面是s能级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试回答问题:
⑴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形,每个s能级有 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形,每个p能级有 个原子轨道。
⑵s电子原子轨道、p电子原子轨道的半径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
4、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即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A B C
D
§1.1 原子结构练习题3
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基态时比较稳定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夜空中的激光
A.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B.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是在f轨道上运动 C.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D.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 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3、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 转变为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 B.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 C.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 D.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释放能量 4、1.若n=3,以下能级符号错误的是()
A.np
B.nf
C.nd
D. ns 5.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 →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C.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D.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6.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1s、2p、3d、4s
B.1s、2s、3s、2p C.2s、2p、3s、3p
D.4p、3d、4s、3p 7.下列图象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D)
8.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C.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D.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第二篇:化学选修3第一节教案
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课题: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授课时间:
第一节
原子结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4、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5、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6、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7、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重点: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洪特规则、泡利原理 教学难点:基态、激发态、洪特规则、泡利原理 教具使用: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
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展标: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诞生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 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二、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L、M、N、O、P、Q……
能量由低到高
阅读教材P4原子诞生的内容初步了解原子的诞生。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有哪些?请小组内回顾讨论,并派代表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补充。
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能层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相同,请同学集体回答。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 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 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n:能层的序数)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 层 K L M N …… 能 级 1s 2s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
(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三、构造原理
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氢 H 1s
钠 Na 1s2s2p3s
2261
12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阅读教材P5内的表你能找到哪些规律?
钾 K 1s2s2p3s3p4s 【Ar】4s
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试问: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你能仿照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写出第8号元素氧、第14号元素硅和第26号元素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吗?
1226
2611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 铬 24Cr [Ar]3d4s 铜
29Cu [Ar]3d4s101 51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这样的电子排布是基态原子的。[课堂练习]
1、写出17Cl(氯)、21Sc(钪)、35Br(溴)的电子排布 氯:1s2s2p3s3p 钪:1s2s2p3s3p3d4s 溴:1s2s2p3s3p3d4s4p 22626
2522626
12226252.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总结并记住书写方法。氯:1s22s22p63s23p5 钪:1s22s22p63s23p63d14s2
溴: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3、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1)EK EN EL EM,(2)E3S E2S E4S E1S,(3)E3S E3d E2P E4f。
4、A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7个电子。
(1)A元素的元素符号是,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小组内2号同学在黑板上作答,其他成员在草稿本上练习,并为本组同学改正。
(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及名称分别是__
_____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一、原子的诞生
二、能层与能级
能 层 K L M N …… 能 级 1s 2s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
三、构造原理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展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3、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1、A、B、C、D均为主族元素,已知A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的三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形成的C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D原子核外比C原子核外多5个电子。则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B元素
2+ 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同学们在练习本中完成练习,并交叉批改,小组内选出做的最好的成员。
第三篇:化学选修3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键
化学选修3
D.3个B—F键均为σ键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A.BeClB.H2S
C.NCl3
D.SF4
13.a、b、c、d为四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中性粒子,它们都有14个电子,且都是共价型分子。回答下列问题:
(1)a是单核分子,a单质可用作半导体材料,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2)b是双核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人一旦吸入b气体后,就易引起中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双核单质,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c分子中所含共价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c单质常温下性质稳定,不易起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是四核化合物,其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d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有________个σ键,________个π键;σ键与π键的强度大小关系为σ键________π键(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013·福州高二检测)在下列分子中,①HF,②Br2,③H2O,④N2,⑤CO2,⑥H2,⑦H2O2,⑧HCN。
分子中只有σ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分子中含有π键的是________,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一个原子的p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5.W、X、Y、Z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原子的L电子层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且无空轨道;X原子的L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与Y相同,但还有空轨道;W、Z的原子序数相差10,且Z原子的
C.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14.请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列粒子的空间构型:
-(1)CH4__________;(2)ClO3__________;(3)PCl5__________;(4)H2S__________。15.根据图示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醛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作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甲醛分子碳氧键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①单键 ②双键 ③极性键 ④非极性键 ⑤σ键 ⑥π键 ⑦σ键和π键 ⑧配位键
(3)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之间的夹角________(填“=”、“<”或“>”)1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013·孝感高二调研)元素X和Y属于同一主族。负二价的元素X和氢的化合物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液体,其中X的质量分数为88.9%;元素X和元素Y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在这两种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60%。
(1)确定X、Y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2)在元素X和元素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写出X的质量分数为5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
(3)写出X的质量分数为6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4)由元素氢、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两种,其水溶液均呈酸性,试分别写出其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并比较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酸的阴离子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立体构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5)由氢元素与X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写分子式,下同),分子构型为V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012·高考江苏卷)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为CO2,HCHO被氧化为CO2和H2O。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②H2O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③1 mol 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为考虑空间构型,[Cu(OH)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
第四篇:高二化学甲烷教案3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甲烷
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②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③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教学难点:
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 【引言】
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将学习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等。
最早,人类只能从动植物体中取得一些有机物。后来,人类能通过非动植物体制取有机物。如今,人类不但可以合成自然界里已有的许多有机物,而且还能合成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多种多样性能良好的有机物。
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性质,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外,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目前,人类从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经超过二千万种,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结构所决定的。【新课】: §5-1 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通过全体学生的探究练习引入甲烷的结构。[课堂探究练习1] 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
[课堂探究练习2] 已知甲烷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质量分数C%=75%,H%=25%。请同学们推出甲烷的化学式。解题过程:
因为C摩尔质量是12g/mol,H摩尔质量是1g/mol。
设取甲烷100g,则C的质量是100×75%=75g,H的质量是100×25%=25g
所以
又因为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欲形成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欲形成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所以甲烷的化学式:CH4
[课堂探究练习3]已知甲烷的分子式为CH4,①写出甲烷的电子式;②经实验测定它是非极性分子。讨论分子里各原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①甲烷的电子式:
②讨论结果:可能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如图
[总结]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
/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键角是109°28)。
二、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甲烷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这些甲烷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由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发酵的作用而生成的。
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叫做天然气的可燃气体,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算,天然气中一般约含有甲烷80%——97%。
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点燃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分别用干燥的小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可以发现干燥的小烧杯内有无色液体生成,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
CO2+2H2O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从实验中可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高锰酸钾不发生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CH4和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由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
现象: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气体颜色略微变浅。
结论:(学生观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教学软件)
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共生成五种物质,四种取代产物。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液体,其中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又叫氯仿,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
3.甲烷的受热分解
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1000C,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CH4
C + 2H2
0
氢气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和染料的工业原料。【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作业】——教材79页:一、二、三题 板书设计:
一、甲烷的结构
二、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1. 甲烷的氧化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
3.甲烷的受热分解
第五篇:高二化学乙烯烯烃教案3
第四节
乙炔
炔烃(第3课时)
1、关于炔烃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炔烃 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利用碳化钙和水反应制取乙炔,不用启普发生器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原因是
()A、乙炔易溶于水
B、碳化钙与水反应很剧烈,放出大量的热 C、块状的碳化钙遇水成为糊状物
D、乙炔是可燃性气体
3、下列混合气体,一定比乙烯中含碳的质量分数高的是
()A、CH4、C3H6
B、C2H6、C4H8 C、C2H2、C5H10
D、C2H2、C2H6
4、有xL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需要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yL,则混合物体中乙烯和乙炔的体积比为
()A、(2x-y)/(3x-y)
B、(y-2x)/(3x-y)C、(2y-5x)/(6x-2y)
D、(2y-5x)/(2y-6x)
5、任意取两种烃混合后点燃,如果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大于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则两种烃的组合不可能是
()A、烷烃、烯烃
B、烯烃、炔烃 C、烷烃、炔烃
D、炔烃、炔烃
6、有aL乙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与足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消耗H2 1.25aL,则乙烯与乙炔的体积比为
()A、1︰1
B、2︰1 C、3︰D、4︰1 7、150℃、1.0×105Pa时,aL乙炔和aL丙烯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bLO2混合,点燃使这两种烃充分燃烧后,再恢复到原状况,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A、10aL
B、(2a+b)L C、(b-a)L
D、无法计算
8、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ZnC2水解生成乙烷(C2H6)
B、Al4C3水解生成丙炔(C3H4)C、Mg2C3水解生成丙炔(C3H4)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C2H4)9、1.01×105帕、150℃时,将1升C2H4、2升C2H2、2升C2H6与20升O2混合并点燃。完全反应后,氧气有剩余。当反应后的混合气恢复到原状况时,其体积为
()A、10升
B、15升 C、20升
D、25升
10、CaC2与MgC2都是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A、CaC2与MgC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B、CaC2在水中以Ca2和C22形式存在
· · ——C、C22的电子式为[︰C︰C︰]D、MgC2的熔点低,可能在100℃以下
· ·
11、在一定条件下,将4克三种炔烃所组成的混合气与足量的H2充分加成后生成4.4克对应的三种烷烃,则所得烷烃中一定有
()A、戊烷
B、丁烷 C、丙烷
D、乙烷
12、某炔烃与过量H2充分加成后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CH2-CH3,︱
此炔烃的结构简式为
或
。CH3 13、120℃时分子式为CxHy的气态烃与氧气混合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总体积相同。写出符合题设的代表不同类别的常见的三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
14、某炔烃A催化加氢后转化为最简式为“CH2”的另一烃B,5.6gB恰好能吸收12.8g溴转化为溴代烷烃,则A烃可能是
、、(写结构简式)。
15、烷烃C7H16中,只能由烯烃加氢生成而不能由炔烃加氢得到的共有两种结构,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既能由烯烃、又能由炔烃加氢获得,但对应的烯烃和炔烃均只可能为一种的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简式是。
16、在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两种烃蒸气完全燃烧,生成CO2的体积比为1︰2,生成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3,则这两种烃可能的组合是(写分子式):(1)
和
;(2)
和
;(3)
和
(写出三种组合即可)
17、某烷烃A和炔烃B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25.6克,取6.72升标准状况下的此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中,结果溴水质量增加了4.8克。由此推断:A为
,B为。
18、A、B两种有机物都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存在下与过量的氢气反应都生成2-甲基丁烷。每mol A和B都可和320克溴完全反应。A反应后生成物中溴原子分布在4个碳原子上,B反应后生成物中溴原子在两个碳原子上。
则:A的结构简式为
;B的结构简式为。
19、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0mL,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后充分燃烧,当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少30mL,再通过固体氢氧化钠后,体积又减少40m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求混合烃的组成及各种烃的体积分数。解:
20、有两种气态链烃的混合气体,已知它们都能使溴水褪色,且分子中碳原子数均小于5,1体积该混合气完全燃烧后,可得3.6体积CO2和3体积水蒸气(同温同压下测定)。(1)分析判断两种烃各为哪一类?
(2)通过计算推理,确定这两种烃的分子式及其体积分数。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