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美味的食物
美味的食物
教学目标:1.了解玉米变化的原因,2.知道食物加热后变大、变松、变软。教学准备 1.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食物加热变化的各种资料。2.爆米花、干玉米粒、馒头、米粒、面条等。设计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幼:爆玉米花。
师:爆米花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用玉米粒做成的。师:出示玉米粒。
二、发给每位幼儿一些爆米花,请幼儿品尝。师:大家吃的爆米花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像一朵小花似的。师:它是什么味道?
幼:玉米花是很甜、很脆的。
三、请幼儿观察操作活动,了解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的过程。师:干玉米粒怎么变成玉米花呢?我们来做做看。幼儿观察。
师:首先锅里抹上一层油,把油锅加热,放入干玉米粒,盖上盖子小火焖爆,小朋友仔细听,锅里有什么声? 幼:有爆声。
师:对了,请你们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幼:玉米粒开了花。
师:现在爆声停止了,我把锅盖揭开。小朋友,看玉米粒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玉米粒变大了,玉米粒变软了,玉米粒开花了------
师:小朋友,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我们刚才做了哪些事让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的呢?
幼:给干玉米放锅里,加热,慢慢地膨胀起来,最后爆开,变成了爆米花。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知道了玉米粒变成了玉米花的过程。
四、引导幼儿讨论食物加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师:小朋友供人类或动物用的物质成为食物。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加热或煮后有什么不一样?比如:干大米、干面条煮过以后有什么变化呢?
幼:米粒变大,变软,变松------。师:我们吃的馒头、面包、锅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幼:用面粉------。教师小结:用面粉和好面进行发酵,然后做出圆形小面团,经过加热以后就变大、变松、变软了,就成了馒头、面包等。
师:请小朋友看画册说说热面条、面包、锅巴、大米饭玉米发糕。馒头是什么材料加热后制作而成的,请你们用铅笔连线大米加热后做成什么食品?
幼:米饭。师:把左边图片大米和米饭图片连在一起。其他的教学方法同上。师: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食物加热后变成什么呢?请你把它们画下来。师:把画下来的正确图片展示给全班幼儿看,并教幼儿讲解。
五、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玉米是怎么变成爆米花的,了解玉米变化的原因。食物加热后会变大、变松、变软或者像玉米粒一样膨胀到爆开。生活中许多食物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加工制作而成的。
第二篇:幼儿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秘密》
教科院学前教育
活动目标:
1、能在实践中大胆操作探索,了解和发现磁铁同性相斥的现象。
2、能合理想象,创编故事,大胆讲述。
3、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铁若干、动物卡片若干、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磁铁动物玩具,引起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
1、引导: 今天大二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它们是小兔子和大老虎,看它们俩发生了什么事呢?教师操作表演动物玩具老虎追兔子,幼儿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
2、提问:师:小兔子被老虎追上了吗?
幼:没有追上。
师:老虎为什么追不上小兔子呢?
幼A:因为小兔子跑的快。
幼B:老虎没用呀!
师:这里可藏着一个小秘密呢?有谁发现了吗?
幼A:我发现小兔子自己会跑的。
幼B:老虎追小兔子逃,老虎不跑小兔也不跑了。
幼C:老虎和小兔下有东西。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一看小兔和老虎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这里教师首先设置悬念,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两个玩具身上,然后通过教师诱导式的提问,使幼儿对活动中的磁铁玩具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磁铁玩具小兔和老虎的结构。
三、1、向幼儿展示玩具的结构,请一位幼儿在讲台上拆开玩具
2、提问: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A:有磁铁。
师:这个玩具是怎么做成的呢?
幼A:把一张动物卡片,贴上双面胶粘在磁铁上。
师:到底用什么方法最好,让我们来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吧!
展示玩具,让幼儿亲眼看到了玩具的结构,探索到了制作的方法,这是幼儿的一次自主活动。他们对老师的玩具十分好奇,很想马上知道是怎么做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探求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四、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制作磁铁玩具。
1、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制作需要的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两个玩具,做好后可以玩一玩两个动物你追我逃的游戏。
2、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和适当指导幼儿制作,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3、师: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用一只手操作,让两个动物一个追一个逃这个环节为了满足了幼儿好动的欲望,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玩具,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由于对磁铁的相斥特性不了解,好多人出现了困难。但是,只有当困难来临时,才能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疑惑,让幼儿继续深入探索磁铁的秘密。
四、针对幼儿存在的困难,重点帮助解决幼儿操作中的难点。
1、师:有谁在操作中碰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帮助解决!
2、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两个小动物吸起来或一直碰不上头这两种不同情况发生呢?因为磁铁有它的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谁知道吗?
3、教师在讲台上向幼儿展示两块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效果。
五、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开展讲故事比赛。鼓励幼儿勇敢地上来表演操作磁铁玩具讲故事
六、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边玩边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2、在活动区投放一定数量的磁铁供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其他特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
第三篇:幼儿大班科学教案蚯蚓
蚯蚓
教学目标:
1、认识蚯蚓的外形特征
2、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3、知道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4、探究蚯蚓的再生能力 教学准备:蚯蚓图片
蚯蚓再生能力的动画片 设计流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图片导入小朋友们,图上有什么? 幼:蚯蚓。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 幼:泥土里。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师:你说的太对了。蚯蚓长得是什么样的呢? 幼:蚯蚓的身子是长长的。
幼:蚯蚓的身子像细细的管子------。
幼: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认真。蚯蚓有眼睛、鼻子、耳朵吗?幼:没有。师:对了,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蚯蚓身体下面有脚吗? 幼:没有。
师:这是蚯蚓与其它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别的小动物都有眼睛、鼻子、耳朵。师:蚯蚓没有脚,它怎样走路呢? 幼:蚯蚓走路是一伸一缩的。
师:谁来模仿一下蚯蚓走路的样子。幼儿做(用手模仿)。师:蚯蚓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时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3、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又圆又长,像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没有眼睛、鼻子、耳朵,也没有脚,它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时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
师:我们知道了蚯蚓的样子,小朋友,你们知道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幼:蚯蚓生活在泥土里。
师:蚯蚓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呢? 幼:蚯蚓喜欢泥土里,因为泥土潮湿。
师:它吃什么呢?幼:吃土中腐烂东西。幼:有时也钻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烂的叶子,蚯蚓帮我们处理垃圾保护我们环境。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得可真多呀!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师:我们知道蚯蚓吃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幼儿答:蚯蚓喜欢在土壤中钻洞,能帮人们松土,它是松土能手呢!幼:它的粪便是好肥料,庄稼会长的很壮。
2、蚯蚓的本领。
师:蚯蚓真了不起,它还有许多本领呢!用蚯蚓能干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蚯蚓还可以做中药为人们治病,解除病人痛苦。它还是鸡、鸭等许多小动物的饲料。蚯蚓还能做许多食品呢,蚯蚓饼干,蚯蚓罐头,蚯蚓菜肴等。师:蚯蚓太了不起了,它的本领可真大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四、教育幼儿如何保护蚯蚓。
五、教师先让幼儿回答,再引导。幼:我们不能伤害它。幼:我们不能拿蚯蚓玩。幼:不能把蚯蚓放水里。
教师: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被一些人给伤害了,所以呀,人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去,为人类服务。让幼儿观看视频。蚯蚓再生能力的动画,简单了解一些。
师:小朋友,蚯蚓被切断了,它还能生存吗?它被切成好几段,还能长出更多的蚯蚓吗?让我们看看吧!师:蚯蚓别切断还能活吗? 幼:还能活。
师:别切成好几段还能长出更多的蚯蚓吗? 幼:能长出更多的蚯蚓。师:为什么?
因为蚯蚓切断以后,随着细胞不断的增生,缺少头的一段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头来缺少尾巴的那段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好几条蚯蚓了。切成两段,变两条蚯蚓,切三段就变三条蚯蚓------听明白了吗?幼:明白了。
师:小朋友,如果蚯蚓从中间切开后不可以再生变成两条蚯蚓。
六、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课教学。提问小朋友学到了什么?幼儿答。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食物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食物到哪里去了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使幼儿感知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作用,了解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内变化的过程。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及分析观察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饼干、自制人体消化系统的拼图、水彩笔、VCD光盘(消化系统)。
五、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食物到哪里去了?
找一找,摸一摸。
操作人体消化系统磁铁图片,饼干娃娃以童趣的语言,自述自己在人体主要消化器官内的变化过程。同时,幼儿在自己身体上探索,指出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肠)的位置。
(1)饼干娃娃:我是饼干娃娃,我到了小朋友的嘴里,牙齿把我嚼碎了,唾液(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口水)把我变成了食团。经过吞咽,把我送到食管。
幼儿在自己身上探索,用手指出食管的位置(在脖子里)。
(2)饼干娃娃:经过食管我到了胃,胃就动起来。小朋友,你知道胃在哪里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
幼儿在自己身上探索,指出胃的位置(左上胸部)。
(3)饼干娃娃:胃里有一种像水一样的消化液,这种液体和我在胃里翻过来倒过去,我就变成了食糜,就像稀饭一样的东西。经过胃的运动,我就到了小肠。
(4)饼干娃娃:小肠里有许多的消化液把我消化成了像水一样的养料,养料被小肠吸收了,小朋友就长高长大了。
幼儿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小肠的位置(腹部)。
(5)饼干娃娃:我被小肠吸收后,残渣就送到了大肠,变成大便,排出体外。
幼儿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大肠的位置(小肠周围)。
看一看。
(1)实验:咀嚼饼干。
①幼儿咀嚼几下饼干,相互观察,口中饼干变成什么样子(变小)。
②多咀嚼几下问:“嘴里是干的还是湿的?”引导幼儿理解唾液(口水)能帮助食物形成食团吞咽下去。
(2)幼儿分段观看VCD(消化系统)实录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牙齿把食物嚼碎、变小。
(2)和口水一起变成食团。
做一做:摆拼图。
(1)幼儿摆出消化系统主要器官的正确顺序。
(2)幼儿用简笔画形式在记录卡画上自己的认识:食物在人体内变化过程。食物口腔内→食团→食管→胃→食糜→小肠→养料(吸收)
第五篇: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小沙漏
课题:
9.小沙漏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沙漏;在操作活动中培养细致、耐心的品质。
教学准备:矿泉水瓶每人一个;沙子、宽透明胶带、水彩笔、记录表每组一份。设计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钟表计时演示器,你们会认钟表吗? 幼儿答
师:表盘上有三个指针,时针、分针、秒针,计量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教师拨时针、分针让幼儿说出时间。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会认时间了,钟表给我们带了方便,让我们生活、学习作息有规律,那么古代人没有表,怎样计时呢? 引发幼儿猜测
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可聪明了,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发明了计时的仪器,请小朋友打开书18页,第一个计时仪是浑天仪。请小朋友继续欣赏简仪、圭表、日晷、漏刻。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最后一个计时工具——小沙漏。
二、出示已做好的沙漏进行计时演示。师:小朋友,我给你们做了一个沙漏,它可以帮我们计时间,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出来的,做沙漏需要那些材料呢?幼:俩个相同的矿泉水瓶、沙子、胶带、打好孔的瓶盖。
三、介绍沙漏制用方法及如何使用。
1.教师边讲边做(1)准备胶带、沙子及两个有盖的矿泉水瓶。(2)将两个瓶盖钻同样大小的洞。(3)在一个瓶中装多半瓶沙子,盖上盖子。另一个空瓶子也盖上盖子。(4)将有沙子的瓶子倒扣在空瓶上,瓶口对齐用胶带缠紧。(5)沙子开始流向空瓶。看看表,每隔一分钟,用彩笔做一个记号,简易沙漏就做好了。师:小朋友看明白了吗?你们会做吗?
四、发放材料,幼儿两人合作进行制作沙漏。教师巡回指导 对做得好的(沙漏)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并展示给全班幼儿观看。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通过做沙漏我们了解了古代人民是如何计时的。在制作活动中,我们发现在相同时间内沙子流量的大小与瓶盖上小孔的大小有关,小孔大沙子流量大,小孔小沙子流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