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5:2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辛亥革命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辛亥革命教学案例》。

第一篇:辛亥革命教学案例

《辛亥革命》教学案例

格球山中学 董蕾蕾

(一)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3、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

4、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二)准备

1.思想准备: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同盟会

3.纲领准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5、有利时机:群众性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时机成熟。

(三)过程 1.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内容:(1)权利: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国民权利的规定-----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2)政体: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度。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

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四)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1.原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从内部破坏革命;革命党人软弱和妥协;袁世凯的军事实力和两面

派手法。2.过程

(1)帝制的终结 1912年2月,宣统帝正是下诏退位,标志着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2)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五)历史意义和评价

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①政治:推翻了……结束了……,沉重打击了……建立了……,使人民……,提高了……意识;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的主人

②思想:思想解放

③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社会生活习俗: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⑤结论: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第一次巨变)。

3.局限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绞杀的。(2)主观: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5、启示(认识):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010年

第二篇: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案例

第8课 重走共和路——辛亥革命

邢台市第三中学 武妍敏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二、本课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本课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设备 多媒体

学生课前准备:利用导学案对本课知识进行预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部分 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学生以住校生为主,与外界接触有限,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相对较为单一,但他们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在老师引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他们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关心国家大事,希望能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为本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中国人被叫做“东亚病夫”。从那时起,我国的有识之士开始踏上“救亡医国”征程了,其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共和新纪元。今天我们就循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重走共和路,去探寻那段艰辛的救国历程。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 以导游的身份根据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设计一条跨国旅游路线,简单说明设计思路并进行展示。1.重走共和路第一站——檀香山

兴中会建立。

2.重走共和路第二站——日本东京

同盟会建立。

教师活动:

利用学案对以上两个知识点进行归纳,使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根据兴中会革命纲领指出这是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之后,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利用幻灯片显示革命团体建立情况,并引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由于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经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集中革命力量,有必要互相联合、共同斗争。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联合主要革命团体的成员建立中国同盟会。学生活动二:

游戏连连看: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进行连线。教师活动:

对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点明三民主义在革命进程中的作用。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 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在当时他就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点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继续学生活动一:

3.重走共和路第三站——湖北武昌

观看《武昌起义》视频。简述武昌起义经过。4.重走共和路第四站——江苏南京 简述中华民国建立基本情况。教师活动: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 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导游活动进行评价,并且向优秀导游颁发“证书”以资鼓励。学生活动三: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辛亥革命最终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失败是指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指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教师活动: 梳理本课知识脉络

(根据“六个一”:一个中心人物,一个革命团体,一个革命政党,一个指导思想,一场武装起义,一个政权)

情感升华:

学生活动: 观看林觉民的《与妻书》视频,使学生体会革命志士为了革命理想甘愿抛妻弃子,舍去身家性命去奋斗的崇高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活动:

(小结)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我们今天重走共和路,体会中国近代以来人们为追求民主共和所经历的艰难坎坷。辛亥革命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写下了重重一笔。领导这场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他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之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第三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凉州区五和镇九年制学校

蔡威山

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大概过程;深入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的意义。

第二、能力目标。阅读教材以及阅读相关历史材料,训练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史观分析历史,评判历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第三、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的学习和探讨,增强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理解,认识到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通过对辛亥革命过程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革命的深入认知,培养学生直面困难,奋发进取的精神。通过对辛亥革命意义的分析,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特别是珍惜来自不易的进步、民主、文明的大好局面。教学过程:

【导入】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让古老的中华大地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就是在鸦片战争后,我中华民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争。首先站出来的是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承当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当然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且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和当时时代局限性,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人民抗争并没有停止,到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掀起了辛亥革命,今天我们就对辛亥革命进行简单地学习,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伟大意义。

【过程】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说明: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尚未了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所以这个地方教师需要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

2、阶级条件: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说明:学生要明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表现,其一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形成并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当然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其

二、就是革命派的形成,在维新变法失败以后,革命派影响日益扩大。

3、思想条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说明:由于这一时期学生对近代西学东渐现象尚且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教师要特别说明近代中国存在一个“西学东渐”的现象,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主要表现就是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4、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并提出较为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说明:知道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主要的革命团体名称,让学生知道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哪一个?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又是哪一个?还要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并指导学生理解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之间的关系。

5、军事斗争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特别是1910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重大。

说明:要特别指出,这一些列武装起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革命派的声势。小结:通过辛亥革命背景的分析和学习,注重学生用革命史观去分析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革命过程

1、武昌起义(1911.10.10)

说明:介绍武昌起义的大概过程,最好采用讲解的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武昌起义爆发的那一瞬间某些细节说清楚,或者通过视频方式展示武昌起义的大概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的印象,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的热情。当然,最后还是要分析武昌起义的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1.1)。

说明:重点是要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人员组成,由此让学生得出结论,中国民国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特别要让学生注意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元年就是1912年。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8)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这一课的重点,需要重点分析。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条款,让学生理解这些条款,教师进行分析点拨,最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部法律文件的制定的动机,它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4、结局: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3.10)

说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意味着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要知道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体会到,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三、辛亥革命的评价

1、进步意义(具体内容略)

说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特别要注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它的意义。当然,这里也可以用不同的史观去让学生试着去解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局限: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

说明:要让学生意识到,辛亥革命虽然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额里程碑,但是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独裁统治取代了满清统治,民主政治并没有如期实现,中国人民依旧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5、军事基础: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1、武昌起义(1910.10.10)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1.1)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3.8)

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3.10)

三、辛亥革命的评价。

1、意义

2、局限

第四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知道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学生能够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

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出辛亥革命的过程,培养起分析理解归纳的基本史实的能力.熟悉《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宪法、法律进行比较,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

学生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学生学习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弱化:三民主义.在必修三部分会深入分析.教法:材料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由学生折出一张金字塔形状的折纸,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阶层.提问: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你有何感受?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等级专制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辛亥革命的过程.兴起----发展---高潮----结束

辛亥革命的兴起阶段(1894、11—1905、8)

建立革命团体;传播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等)

辛亥革命的发展阶段(1905年8月——1911年10月)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发动武装起义(1906萍浏醴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等)

辛亥革命的高潮阶段(1911年10月——1912年春)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参议院制定

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思考,探究:

1、孙中山等革命家为什么要选择用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渐进的改革不行吗?(背景)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掠夺,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腐败。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心尽失,清政府为挽救统治,与革命赛跑,进行改革,即清未新政,最终结果是失败。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革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壮大。

2、如何看待《临时约法 》?

3、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你怎么看?(意义原因)成功的一面,即其历史意义: ①推翻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没有完全推翻封建制度)②建立中华民国;这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确立了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作为一场定天动地的革命,我们怎么看待孙中山?怎么看待资产阶级的革命志士? 课堂小结: 板书: 一感知辛亥革命的惊天动地(分析革命过程)

二感受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爆发原因评价其意义

第五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秦川中学

王炜霞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知道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学生能够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

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出辛亥革命的过程,培养其理解归纳基本史实的能力.通过通读《临时约法》,学生熟悉《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美国、法国法律比较,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

学生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弱化:三民主义.在必修三部分会深入分析.教法:材料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由学生折出一张金字塔形状的折纸,在折纸上排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阶层.提问: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你有何感受?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等级专制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辛亥革命爆发的必要性,由此导入。

2、小组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辛亥革命的过程:兴起----发展---高潮----结束。

辛亥革命的兴起阶段:建立革命团体;传播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等).1

秦川中学

王炜霞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的发展阶段: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发动武装起义(1906萍浏醴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等).辛亥革命的高潮阶段: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该问题比较简单,也不是本节课重点。因此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根据给定问题寻找答案、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视频展示辛亥革命的简单过程,使学生直接感受历史。

4、思考,探究:基于革命过程的归纳和对革命过程的直接感受,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A、孙中山等革命家为什么要选择用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渐进的改革不行吗?(背景)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掠夺,使民族危机加深。

清政府的腐败。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心尽失,清政府为挽救统治,与革命赛跑,进行改革,即清末新政,最终失败。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革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壮大。

该问题实际上就是辛亥革命爆发原因,通过在革命过程的了解,使学生对革命进行反思,通过对比戊戌变法,联系经济等方面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B、如何看待《临时约法 》? 提供学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全文,进行原材料教学。通过学生的泛读和与美国、法国宪法的对比,总结临时约法的基本原则: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和内阁制原则。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得出约法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

3、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你怎么看? 考察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寻找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资料。在这里,寻找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通过讨论,深刻体会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秦川中学

王炜霞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历史意义:

①推翻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没有完全推翻封建制度)

②建立中华民国;这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确立了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辛亥革命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视频:辛亥革命中牺牲的英雄。使学生感受辛亥革命的精神。

5、课堂小结:视频电影《辛亥革命》片尾:感受辛亥革命的波澜壮阔和伟大。

在幻灯片片头展示: 板书: 一感知辛亥革命的惊天动地(分析革命过程)二感受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爆发原因评价其意义)

下载辛亥革命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辛亥革命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实录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李树全 邮编:710003 【内容分析】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课 题:第13课 辛亥革命课标要求: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向指引:1、辛亥革......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意图与思路 本课教学是历史教研组《高中历史课堂材料教学之研究》校本课题研究的一节实验课。本课题主要从材料的发掘和利用、材料的使用和实......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归纳历史事件的基......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富县高级中学李兴万 课标要求学生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简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篇一:《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张家坡中学 沈传霞 第9课《辛亥革命》,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时安排是1课时,我这一课时的教......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的是两步六环的教学方法,第一步,自学辅导课已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本节课主要是第二步,展示总结课,充分发挥学生的......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金婷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孙中山早年的主要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 通过阅读材料及武昌起义后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