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上给孩子们多一些自由
课堂上给孩子们多一些自由
闲暇时间,手捧一本《教师博览》,细细品读,仿佛手中捧着一杯香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初为人师时,为我蜕去伤痕斑驳的茧,化作一只五彩斑斓的蝶。时间如白煦过隙,不经意间已在三尺讲台耕耘了七个春秋。但心中仍有许多的困惑,面对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学生,我们的经验不值一提,教学理论是那样的抽象和无用。最近读了《教师博览》2016年第4期中的《孩子在课堂上有没有犯困的权力》,让我再一次反思自己了自己的课堂。
文中提到了一位老师写的英国小学参观记。这所学校的每个班都有这样一个童趣化的小角落:或者用一块大黑布围成,或者用一张大纸壳掏挖形成“黑洞”,里面放有靠垫,床单等,如果有学生困了,烦了,就可以到这个“黑洞”里睡觉或者独处。参观中,真的就有一位学生在酣睡,而校长却对惊奇的参观者们说:“他困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者到国内某名校访学的经历:发现有一名站在墙角的学生,和这位学生聊过之后才知道,他是因为晚自习打瞌睡,被老师罚到这里“反思”。但这个学校的作息制度是从早上5:40起床,到晚上11:00熄灯,17个小时以上,学生的时间都被各种课程,活动,仔细塞得满满的。这位学生的打瞌睡真的是他有意而为之吗?或者真的是因为他太累了,需要休息,熬不住了,才有打瞌睡这个行为。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位学生真的应该受罚吗?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课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生词和句型,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上课不准反头,不准喝水,不准插嘴,有任何问题都课后找我说。更别提上课讲话,打瞌睡了,一旦被我发现一定会被惩罚。不说为自己的这些规矩自豪吧,但我也认为自己的这些严厉是为学生负责,自己是一位负责的老师,是为了让学生们扎实的掌握知识。相信有很多的老师都和我一样吧!读完《教师博览》的这篇文章,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是否太过苛刻,是否太死板,就像一刀切。想想我们大人,在开一些我们认为无聊的会议的时候,我们也会交头接耳,小声议论,也会开小差,也会看书,玩手机,做一些与会议无关的事情。更何况,孩子们都是要“开”上一整天的“会”,而且天天“开”。可见,上述这些行为都是正常人在面对无聊时的一些本能反应,并不是孩子们独有的错,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缺点。或许为了让孩子认真听讲,少做或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我们应该改进自己的课堂,让我们的课更人性一些,有趣一些。
我并不是完全赞同英国式的教育,毕竟英国教育也有他们的弊端。英国教育太过放纵,不提要求,完全依照孩子们的意愿行事,孩子们会懒惰,学无所成。还记得中国教师在英国,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吗?最后的测评结果是中式教育班的成绩均高于英国班级,其中数学高出了13分。可见,我们的中国教育也是有它的优势的。只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否给孩子们多一些自由呢?课堂上不需要正襟危坐,孩子们能感受到上课的乐趣,能从我们的课堂上获得快乐。真正的让孩子们学习并快乐着。
第二篇:多给孩子们鼓励的话
多给孩子们鼓励的话
耐心加爱心
作为指导者所说的话对孩子的影响不用说都应该很清楚。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因很多借口忘了其重要性。事实上我的话或因为过重的言语急促的性格,偶尔会因克制不住自己的言语时常会反醒自己。下面分为给予孩子们鼓励的话和不愿意记住的话来整理。
给予孩子们鼓励的话—“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想称赞,但孩子们却没什么可称赞的?不好听的话给孩子们听会受伤害和反感,相反好听的话会给孩子们带来自信感。现在学校有很多小孩渴望称赞。但是为什么指导者只成熟在批评孩子们呢?是否只期望更大的或特别的呢?请注意他们细微的变化。有很多可以赞美的东西。
“修炼好认真啊!”,“道服真干净啊!”,“头型剪的不错啊!”
那应该怎样称赞呢?“做得好”“很优秀”“很乖”“很漂亮”诸如此类的话不应该吝啬,但是一味的称赞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一个孩子得到过多的称赞,相对而言其他孩子们会感觉反感,嫉妒,或者过分的称赞会让孩子傲慢,偷懒。所以对做的好的可以称赞,鼓励全部孩子或试图去配合孩子们是不可取的。照片名称:一小元旦表演
“发表的很好。”
“认真努力的姿态很好。” “反映很快。”
找到优点去认定会怎样呢?孩子们会受很大的鼓励。这样的话会强化孩子们的行动,更加努力。但是过多的称赞会让孩子们感到负担或称赞感到虚伪的时候会有相反的效果。所以对孩子们的称赞在实事求是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孩子们感到高兴。
“个子长了不少啊。” “长的很帅/很漂亮。” “可爱。”
“衣服很适合你。” “眼眉挺好看。”
孩子们对外貌的称赞也很高兴。对外貌正是非常在乎的时期,恰当的称赞会给孩子们自信心,更加喜悦。但是这个程度过分时会影响开发潜质,在外貌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女孩子会把外貌当成自己的全部,比起认真的过生活,更加注重他人视线的非主体生活。
(当然说明外在美和内在美以及什么是真正的美就更好了。)“很辛苦吗?” “很生气吧。”
“所以因为朋友很来气吧?”
如果读懂孩子们的心事,孩子们认为很理解自己,会感到非常高兴和安慰。有了理解自己的人,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轻易跌倒。比起“我非常理解你们。”这样的话更重要的是站在孩子们的立场直言感受。
“因为你们非常听话,所以馆长更有劲了。”
“馆长在上次练习中发了很大的火,不好意识了。我们一起加油。” “我不想在练习时,自己随便说说就结束,而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呼吸,一起流汗,一起运动。”
“很感谢认真听这次课。”
“这次练习时间感觉联系特有味儿!很高兴啊。” “我很欣赏你。”
练习时即使感觉疲惫,指出不正确的地方不如说说对比昨天发生的变化,让馆长感到高兴的事。感觉累的时候“你们怎么这样呢?”,一味的发火,不如说出真正生气的原因时孩子们会更加理解指导者的立场。理解当先时就会对对方有帮助的心会逐渐发芽。“谢谢。”“对不起”“很高兴。”这样简短的话会温暖孩子们的心。“能帮我一下吗?”
“能不能帮馆长整理道场?” “能替我去买一个电池吗?”
虽然会说馆长的习惯就是让“跑腿”,但是让孩子们做一些跑腿的事情也会感到高兴的。不能说每次都这样,在感到是一种对自己的关心或亲切感时孩子们会更加高兴。越是年龄小的孩子更有这样的倾向。当然同样的情况下也有不情愿的孩子。但是不是做一些不情愿的,而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去做的话会怎样呢?不要忘了“谢谢。”
“如果是你应该没问题。”
“没能得到好评分不要失望啊。” “你一定会做的更好。”
“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怎么不发挥出来呢?” 如果能挺过去就可以成为受尊敬的人,在疲惫或失望的瞬间这样的话会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不要忘了一句鼓励的话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孩子的未来。
“失误在所难免,下次要注意。” “我也有这样的时候,不要气馁。” “应该加把劲了。”
批评要简单明确!要注意对失误或者错误的批评不要长。在好听的话听多了也会烦,难听的话说多了有什么必要呢?但是也不能凡是都没关系式的对待。
“我相信你们。”
“知道了,原来是这样。” 孩子们所说的话认真去聆听,并且给予反映时孩子们的心就会敞开。即使不说“相信你们”这样的话,感觉馆长信任自己时孩子们会不会有新的力量呢?
“你的名字真好记。”
“你的名字又温柔又温暖。” “你的领悟非常丰富。” “踢腿的姿势很好。”
“你经常笑,就像一朵花。”
即使是不起眼的小事也不要疏忽及时给予称赞。把大事做标准称赞的话很难找到可以称赞的话题,并且可以听到称赞的孩子也有限。不要忘了称赞可以让孩子更加明朗健康的成长。
温暖的表情要比称赞好
百句话不如温暖的眼神和温暖的手,更能感动心灵。温暖的眼神中包含了“我很理解你。”“做得好。”“加油!”等话。说的话不小心就会产生误会,但是温暖的表情里不会有误会。
第三篇:放手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放手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欲望
【主要内容】
现今,我们适逢美术教学新的课程改革时期,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放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开阔视野,点燃创作的火花。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孩子创作灵感,给他们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
儿童绘画兴趣自由创作
【参考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卫和
《爱和自由》——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
【正文】
大家都听过大象画画,猴子画画,这些可爱的动物们都画起画来了,看到它们用起画笔悠然自得地画得有模有样,我们莞尔一笑,夸赞它们的可爱。当我们的孩子牙牙学语之时,手持画笔,在画纸上随意涂抹,弄得满身油彩的时候,我们也会惊叫地竖起大拇指:我的宝宝真棒。如此简单质朴的作品,都迎来了我们的赞美,那么绘画是多么奇妙的艺术。不需要我们的引领与指教,他们自乐于其中。他们爱画,他们想画,他们画出他们的世界,画里创造着他们的世界。让我们维持着他们的童真,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燃烧起创作的欲望。
一、不要抹杀了他们的创作兴趣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自己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孩子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如果我们以成人的眼光与想象去要求孩子怎么绘画,那么他们就会慢慢地失去画画的兴趣。因此,要指导孩子绘画创作,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孩子审美的奥妙。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喜欢画画,那么我们就要好好保护好他们这份兴趣。而绘画创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理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创作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整个绘画过程气氛轻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创作热情。
例如孩子在画小孩的时候,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像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像,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二、开阔视野,点燃创作的火花。
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的,孩子的经验是很少的,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开阔他们的视野。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孩子们触景生情,有现实的画面才有了想象的空间,才能激发创作的欲望。
除此以外还可以创造一些题材,例如:
1.让学生在老师事先准备的范画上添画。
2.让学生根据小故事进行想象绘画,创作插图。
3.让学生在绘画前进行现场观察、想象,再进行创作。
4.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想象情景,再进行创作。
这些做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开发右半脑,发展智力。学生在创作中洋溢着创新的灵气,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孩子创作灵感。
在创作中的表现形式方面,孩子临摹画册也是一种学画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包括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蜡笔画等等。经过多种实践,可以丰富孩子在造型、创作、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儿童画画的兴趣,要注意“留有余地”,爱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画厌了。儿童时期要以学文化为主,每天可有一定时间画画,保持他们精力旺盛,画兴不衰,熟悉儿童的美感情趣。
四、为学生提供创作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操场的水泥地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操场上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着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现今,我们适逢美术教学新的课程改革时期,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放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使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第四篇:让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让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有没有关注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喜怒哀乐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学(更确切的说是学生的学习)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教学就达到了人性化的高度。
一、挖掘教材内涵,让教学呈现生活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深广的生活内容,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书中言语生动、色彩鲜明的课文,更是他们感受生活的重要依托。1.读读唱唱,感悟自然美。
小学语文课本不少课文,短小精练,文辞优美,极富意韵。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余,结合情境,让孩子们唱唱跳跳,抒发情感,在歌声中体味课文的优美意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家》一文,内容浅显,孩子们在自我朗读时,就已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呢?为此,我在孩子们朗读、背诵后,特别设计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孩子们在美妙的歌声中,回顾课文,再次感悟儿歌所描绘的深远意境,感受自然的神奇之美。
2.读读画画,体验生活美。
小学课本中有不少和时令、季节相关的课文,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可有我意识地让学生边学边画,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美。在孩子们学了《春风吹》后,让他们将自己脑中想象到的春天的美景,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下来——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山林,高飞的风筝……稚嫩的画笔掩藏不住一颗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真挚童心。
3、读读写写,描绘社会美。
低年级孩子思维形象、具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给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动脑、动口之余,多动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口语交际《三八妇女节给妈*的礼物》后,我还特别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祝贺语,写到贺卡上,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孩子们在积极动脑想出祝福语后,又要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把祝福语正确、端正地写到贺卡上,最后还要有礼貌地把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小小一张贺卡,在锻炼孩子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学习了《山寨》、《美丽的武夷山》、《海底世界》等课文后,我们既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一下那儿的美景;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善待自然,珍爱生命”的环保宣传等实践活动。使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时时有语文。
二、语文融入生活,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课文以生命和活力,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1、实现文本的对话
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话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领会这些语言的巧妙之处并学会
运用是学习的难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情景再现,朗读感悟等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晏子的话,感悟晏子的话中有话,体会晏子的智慧与人格,学生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和感悟还是比较深刻的,但如果进行到这一步的话,学生对语言只停留在理解层面的感悟,还没有上升到运用层面的感悟。因此,我在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楚王侮辱小记者,小记者尝试反驳。”楚王说:“哼,齐国难道没有大记者了吗?怎么来的都是些十二、三岁、乳臭未干的娃娃记者?”让学生把刚学到的晏子的以退为进,偷换概念等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学生的答案也比较精彩,比如“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等,在这样的训练中,提高了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其实,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应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2、再现文本的情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我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体验文本情境,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感人场面,同时配以我抑扬顿挫的朗读,丰富多变的表情、精心挑选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了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而且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3、体验文本的生活。
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必须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着手,让他们在平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感悟,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学会生活。在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与学生现有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但由于有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对于那些缺乏体验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获得等同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文本为蓝本,促进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体验,养成学生主动体验生活的习惯。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的是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而采茶和炒茶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没有亲身体验。教学这课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这是教学这课的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情感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1)“采茶图”:采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不多,为了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我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自己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清晨采茶图”美的句子以及表现采茶姑娘勤劳和灵巧的词语,反复朗读,仔细感悟。最后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高境界,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焙茶图”:课文中有一段介绍了制作碧螺春的方法,学生对这一段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先了解碧螺春制作的方法以及过程,在初步了解基础上,找出描写焙茶手焙茶动作的词语,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一次读时,我有目的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能够体会焙茶手能够将茶叶制作的“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师傅的手艺肯定了得。作者说焙茶手那四个动作一个一个做很简单,但是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混淆,在他的提醒下,我和学生一起做这四个动作,才做第二遍,又很多学生已经分不清这四个动作的先后顺序了,还没有做
第三遍,几个嘴快的已经在下面嘀咕了:“这些焙茶手真厉害呀”、“四个相似的动作能丝毫不差,水平到家啊”、“他们做这四个动作时速度比我们要快多了”。更有趣的是一位学生在底下模仿作者介绍的“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时手脚大乱,左手和右手做一样的动作,学生“工艺茶”了。
(3)“品茶图”:我让学生三品课文。一品,先配乐自己朗读课文,初步谈谈感受。二品,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各自泡茶,观察茶叶入水的情形,同时结合作者所观察到的情形,配乐反复品读课文。三品,师生互动,教师先品茶,给学生读悟创造了条件,学生再品茶,亲身感受,同时结合作者品茶时的感受,配乐反复品读课文,使感情再次得到升华。
三、开拓广阔空间,让语文走向生活化。
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决不是唯一场所。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如何引导孩子们自主地在课外学语文、用语文?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把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孩子们从自我的世界迈入到广阔的周围世界里,吸收学习。
在学完综合练习《你姓什么》后,我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个姓,能像课文一样来说呢?有的学生说:“什么林?双木林”,有的说:“什么陈,耳东陈”……当学生回答完后,我急于让他们坐下,而是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有的说:“我妈妈就姓林,是妈妈教我的”,有的说:“我是自己看课外书认识的”……每一个学生说完,我都要及时地表扬他们:“你真爱学习,会在课外自己学字了!”“你真了不起,都会自己自学了!”……短短一句夸奖,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课外自主学习的乐趣,也鼓励了其他孩子更主动、积极地在课外自主学习。
又如在教学《生活中识字》一课中,我在课堂上引领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到商场购物识字。在请学生们帮助老师挑选衣服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认读商场名字、看导购图、选品牌、读合格证,在轻松逛商场时认识了很多生字,通过交流互动初步掌握向别人请教、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想,以及查工具书等不同的识字方法;启发学生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认
识生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汉字积累;通过评选“识字大王”、“分享成功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这节课突破传统教材的束缚,突破单一的学习渠道,突破传统音形义的识字方式,不形成统一的文本,不对学生规定识字任务,让孩子在丰富的生活当中认字识字、理解词语,在这样生活化、情景化、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孩子学得愉快,没有任何负担。
除了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学语文,我鼓励他们多在生活中用语文。学了有趣的课文,让孩子们把它讲给家里的爸爸妈妈、邻居家的弟弟妹妹们听;看到有趣的事情,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学生们收益匪浅,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学生提高了语文阅读、表达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我深信,强化语文活动,让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将成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人性化的教学将使学生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第五篇:《在课堂上》
题目:在课堂上
文章的开头情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要求: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不少于400字。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在课堂上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停下了正在写黑板字的手,转身疑惑地扫视着教室里的同学们,“是什么声音啊?是小狗的叫声么?”,李刚的同桌小红站起身来,得意洋洋地说:“老师,是李刚,李刚把小狗带进了教室!”,老师听了,急急忙忙地走向李刚“李刚同学,这是真的么?你怎么可以把小狗带到教室里来,这是不允许的啊!”李刚满脸委屈地望着老师,随后小心翼翼地把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小狗从抽屉里拿了出来,并导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在上学的路上,李刚发现了在路边的这只刚出生的小狗,他可怜地蜷缩在破烂的纸盒里,颤抖着发出呜呜地叫声。“这可不行,要是把它放在这里不管,小狗肯定会被冻死的!”李刚心想,于是他便大着胆子,将小狗从纸盒里抱出来,想先带到教室里让他取暖,谁知稍微恢复了体力的小狗竟让叫了起来。老师听了李刚的讲述很感动,她低头摸了摸小狗,说:“可是,你把小狗带进来会影响同学们正常上课的。”说完她便低头沉思了起来,李刚紧张地看着她,生怕老师会叫他把刚刚死里逃生的小狗送回去。“这样吧,你先把小狗送到传达室赵大爷那里,让他先照看一会,一会下课了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好吗?”李刚同意了,和小红一起把小狗送到传达室去了。
教室恢复了平静,同学们又开始专心致志上起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