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5 05:0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雾凇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雾凇教学实录》。

第一篇:雾凇教学实录

《雾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3、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中理解一、三自然段。教学难点

真正体会到吉林雾凇是奇观。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雾凇”,直接导入,理解“雾凇”这个词语的意思。

二、检查自读。

1、教师自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评价老师的自读情况。教师有意将“畔”“堤”两个字音读错,让学生发现并纠正。

2、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师生共同认识并区分“凝”和“零”。

3、齐读第三自然段,巩固“缭”“琼”的认读。

三、默读,寻找中心句。

学生找出后将这句话改为: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找出中心词“奇观”,理解“观”的意思。

四、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不该出现雾凇的季节出现了雾凇——奇特)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不该出现雾凇的地方出现了雾凇——奇特)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色彩纯净透亮,不同与普通的雾凇——美丽)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零下30度,在琼枝玉树间漫步,且雾气缭绕——壮美)

五、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这句诗不是写春天的,从“忽如”可以看出。

2、诗句运用了比喻,把大雪纷飞挂满枝头的景象比作千万棵梨花盛开。

六、指导朗读一、三两个自然段。

七、写字指导与训练。

六个左右结构的字不写,写另外的四个字。教师指导写“零、氏”。

学生描红、抄写“零、氏、雾、幕”。

八、结课。

同学们,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而吉林雾凇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一个。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课下从第二自然段寻找答案。

第二篇: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一课时教学设计预案

旧城小学 庞爱华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学情分析

薛法根老师曾说过,教材必须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雾凇虽美,但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来说,却离他们的生活实际都太过遥远。四年级的孩子虽然在朗读感悟理解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雾凇这种自然景观缺乏直观的认识,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展示,教材展现的是美丽的北国风光,更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能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其中一个说话。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感悟,以悟促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但是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却有一种自然景观,以其“严冬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江泽民主席还曾亲自为其题词呢!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松花江畔走走,去欣赏一下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2、板书课题:雾凇。学生齐读,教师提醒“凇”的读音和写法。

3、围绕课题质疑。如:什么是雾凇?它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形成的?„„

4、引入新课: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中讲了哪些内容?

2、指名交流:雾凇的样子,雾凇的形成,人们对雾凇的赞美。

三、精读训练

(一)欣赏雾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色泽美。

①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雾凇有什么特点,找出关键词来读一读。②交流:洁自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2、姿态美。

师:除了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它的姿态呢!赶快找一找(千姿百态)。

(1)出示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学生欣赏,并为它取名,如雪浪排空,银菊怒放,玉树临风,少女起舞,银发飘飞„„

(2)学生练习说话,以“雾凇千姿百态”为开头。(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了解雾凇(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雾凇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中哪句话概括出了雾凇的形成呢?

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洁而成。

2、引导质疑:(1)水汽从何而来?(2)水汽遇冷怎样凝洁形成雾凇?

3、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1)水汽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指名朗读

(2)雾气遇冷是怎样变化的?

①出示:每当夜幕降临„„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涌向、笼罩淹没)

②出示:雾气淹没灯光,树影图片,感受雾的“浓”即水汽过于饱和。

3、雾凇怎样形成的?

①指名读:这蒸腾的雾气„„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②雾凇的形成过程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你会用两个字?(慢、轻)谁能用“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一句话,体会它们的不同。

③指导朗读,读出“慢慢地、轻轻地”的感觉

5、小结: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三)赞美雾凇(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出示雾凇不同图片,配乐欣赏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2、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树,柳枝在一夜之间,报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人们看到这样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指导学生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配以音乐和雾凇图片,再读课文,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四、总结

本文作者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同学们用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了雾凇那飘逸、绝妙的风姿。其实,雾凇的美还远不止这些,欣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搜集一些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把雾凇的美永远地记下来。

2、搜集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推荐阅读《桂林山水》、《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

雾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奇观

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吉林雾凇奇观,给人一种恍若梦境的奇特美感。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二:

第一、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让远离学生生活的景物鲜活、灵动起来。课堂上,我首先通过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面自己不太熟悉的景物,激发好奇,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并通过想象说话,在头脑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雾凇。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也就进入课文第二段的学习。在本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利用图片将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慢、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此过程中,我又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了雾凇的形成条件。最后,当大片的雾凇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出声。学生虽然没有见过雾凇,但通过本课的学习,雾凇的美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第二、课堂上的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比如:欣赏完雾凇图片后,以“雾凇千姿百态„„”为开头的说话训练,学生因为脑海中有了鲜明的形象,所以说起话来轻松自如。这让我想到许多次的语文课上,面对教师的说话训练或是小练笔,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法交上满意答卷的现象,这其实应该是我们教师备课上的疏漏吧。

本课虽然整体效果良好,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感情不够到位,朗读效果欠佳。

第三篇: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雾凇的美丽。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

2.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猜谜语

一、导入:

再来猜一猜(出示“雾”的大篆),这是什么字?告诉你们,这是古代的雾字。

(出示演变过程),后来经过逐步的演变、简化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字。(雾)

指导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雨字头表示云气或微小的水滴,下面的“务”在古代是这样写的(指小篆体),表示两军交战,许多士兵聚集在一起。雾就是由空气中许多小水滴聚在一起形成的。

理解了字的意思,一定能牢牢记住这个字了吧。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板书:雾)

在严寒的季节里,空气中过多的雾气或水汽遇冷会凝结成冰晶,这冰晶就叫做“凇”。(板书:凇)

那“雾凇”就是由雾气凝成的冰晶。

齐读课题。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景观。

二、交流展示、反馈自学情况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你们都预习了吗?课文读了几遍?同学们自主学习习惯非常好。

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同座位的同学互相听读,你认为同学读得好的,就送她一个大拇指表扬表扬他。

互相学习也是很好的学习形式。

读了这么多遍,一定有很多收获,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读书的收获。

1、读生字词

这些词语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笼罩

淹没

模糊

凝结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生读第一行(真了不起,这里有许多多音字,你一下子全读对了。)

生读第二行

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书写生字

同学们词语读得真好!这里面有几个生字你能写好吗?(点击出示田字格生字)

指导识记字形。

师范写:“凝”

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这三个字描红一遍!

这个同学写得又快又好!

瞧,这位同学坐得多端正啊。“三个一”很到位。

3、读课文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不光词学得快,而且字也写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好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

A: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了,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B: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C: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你们可是小评委哦。

(读中出现问题,立刻解决。解决后让其再读。读得好的,要表扬。)采用指名读、挑战读、推荐读、找有进步的同学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读得真流利。读了课文,雾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那课文每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你们能读懂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

1、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主要介绍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板书关键词:美丽

形成赞叹

四、研读体悟,品味景观遣词美

是啊,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雾凇的美丽以及形成过程。那雾凇美在哪儿?(的确,走在松花江畔,到处都能感受到雾凇的美)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雾凇的美的?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细细品读。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

1、边读边画出描写雾凇美的句子,想一想,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雾凇的美;

2、大声读一读你画的句子,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交流:读得真投入,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

你画的是哪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是从哪个具体词语当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1)理解“洁白晶莹”,体会颜色美。

透过“洁白晶莹”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颜色的美。你看到了颜色)

点击图片,多白多亮啊!再仔细瞧瞧,还很透明呢。像水晶、像玻璃、像钻石„„美吗?请你来读读这个词。把词语送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真好)

洁白晶莹的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让我们一起赞美一下阳光下晶莹剔透的雾凇。(齐读)

继续交流,你有什么体会?

(2)理解“缀满”,体会数量之多。

“缀满”枝头也就是说雾凇挂满枝头。

数量真多,十里长堤上挂得满满的,多壮观的景象。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读一读吧。

多美的雾凇,多壮观的景象!这就是——(引读)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3、图片感知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想去看看吗?

(课件,配乐,教师讲述)看,满树的霜花如银花怒放,晶莹剔透;又仿佛梨花攀枝,洁白高雅;似披着美玉,戴着白银,婀娜动人,美不胜收。

老师听到了大家啧啧赞叹的声音,(看到了同学们脸上的震惊)作者从雾凇的颜色和数量两方面描述了雾凇的美。现在你能用你的语言把你眼中的美表达出来吗?

4、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看来,此时吉林雾凇的美在同学们心目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内心对雾凇的由衷赞叹。

五、总结

这么美的雾凇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六、作业设计

1、继续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

第四篇: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22 雾凇)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出示课件2)

今天,就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请同学们坐上火车,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好了,吉林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雾凇奇观。

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1、欣赏雾凇奇观。(课件3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师: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以开火车的方式交流: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冰天雪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

2、是啊,多美的雾凇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课件4出示第一段内容)

(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学生读句子)(2)课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说,老师在课件5上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点击成蓝色。

c、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谁来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个别读。)

d、你读得真美!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e、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真好!)(谁也能像他读得这么美?2—3人朗读,评读,赛读。)

(3)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板书:奇观)谁知道“奇观”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奇观”在本课中是说——(雾凇是雄伟美丽而有罕见的景象。)谁来把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3、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1)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课件6出示:千姿百态(齐读)

“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形态各异 婀娜多姿 姿态万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它们像什么。(课件7显示几组雾凇姿态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交流。)

这里老师只是出示了几幅图片,其实雾凇还有很多很多的姿态,请你再想像一下,雾凇还会像什么?(再交流。)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同学讲的连起来说。(课件8出示):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2)吉林雾凇真是千姿百态。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指名说,课件9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②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洁白、雪白)

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比喻雾凇)

③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课件10出示第三段内容)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想不想知道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课件1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严寒季节、饱和水汽、遇冷凝结)

板书: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 ———— 雾凇

(饱和)遇冷

2、齐读这句话。

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3、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根据你们提出的问题,按照雾凇形成的先后顺序,我们把主要问题归纳如下(课件12出示): ①雾凇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②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④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按照下面的要求来学习。在课件12的基础上完善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雾凇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②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④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2)划出有关句子。(3)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5、交流汇报,指导朗读,体会雾凇的形成。

(1)雾气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或“严寒季节”。

(2)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齐读。

(3)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课件1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再齐读这句话,体会雾气的浓。

(4)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课件14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再读这句话,想一想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根据回答,在课件14的句子上给“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词语下加圆点)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悄无声息)女生读句。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男生读句。

(5)请你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

(出示课件15 练习:请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谁来把你写的句子读一读?

(6)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课件16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雾凇慢慢地、逐步形成的情形。)课文中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

(课件17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请你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细细地多读几遍这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个别读,评读。)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7)这些词和句子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课文中有一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_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____。(课件18逐步出示)像银线、银条儿、银松雪柳的图片。再引读:最初_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____。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雾凇的样子。齐读。

6、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的耐心、细致地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了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三九寒天,雾凇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

课件19出示:雾凇的全景,人们伴着音乐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图片、音乐)

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此时此刻——(课件20出示):

假如我是小导游,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小画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小诗人,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歌唱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______,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六、布置作业。

(课件21出示)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结合课文,给吉林雾凇写一份导游词。

2、仿照本课雾凇形成过程的写法,按照下面的提示写一段话。

现在,已进入冬天,多数的早晨都有浓雾。请你认真观察清晨的景色,写一写浓雾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

八、板书设计:

雾凇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雾凇(奇观)

(饱和)遇冷

第五篇:《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并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感受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吗?我们国家有著名的四大自然奇观,它们分别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吉林雾凇。(出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第23课《雾凇》,让我们去认识和了解一下雾凇。

2、板书课题:指导“雾”字字形,雨字头,在写雨字头的时候第三笔不是横折弯钩,而是横钩。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

过渡:先请同学们听录音范读。(认真听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早127页,自由地小声地读一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对照课后生字表是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2.检查自读效果。

(1)谁来挑战一下的词语?

(“堤”是本课生字,读dī,而“封”和“莹”都是后鼻音。刚这个同学读得很准确,再请一位同学。)

(2)难度五颗星的词语,谁来?

(凝和零都是后鼻音,第一个是鼻音“n”,一个是边音“l”)。3.写字指导:“凝”是左右结构,右边是个“疑”,第三笔是“撇”。“零”是上下结构,“雨字头”和课题的“雾”是同样的结构和偏旁。“令”这个字千万别漏写一点。(生在课后描红)过渡:现在我们再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4.学习课文

(1)哪些同学喜欢第一段?请举手。(生互评)

(2)喜欢第三段的同学请举手读一读。(师生互评,读出赞叹的语气)(3)喜欢第二段的请举手,第二段中有几句话比较长,也难读,如果你们把它们读通顺了,第二段也就不难读了。

三、学习课文

过渡:这雾凇简直太美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雾凇图片)

你们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吗?那么哪一段是写雾凇形成过程的呢?

1.请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

(1)完成第一个问题,本段共八句话,请八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来写的?(第一句)

(2)师范读中心句。请生找出雾凇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严寒,水汽)2.课文上到这里,我想考大家一个物理常识,你们知道水在自然界有集中形态吗?(固态,液态,气态)那么,我们课文里的提到的气态的水指的是什么呢?固态的水呢?(板书课题:水 雾 雾凇)(1)老师画一幅简笔画,大家读我来画。(2)描写水的句子,请女同学来读。(3)描写雾的句子,再请男同学来读。

(4)请生评价有没有少一些什么?请一组同学读描写雾凇的句子。

3.你们觉得雾凇的形成时间是快还是慢?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师评价)4.请同学们根据这幅画,用自己的方式说一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的雾凇很美,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松江花畔去欣赏这美景。

板书设计:

23、雾 凇

水 → 雾气 → 雾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洁白晶莹 缀满 银光闪烁 美丽动人 闻名全国 奇观 十里长堤 大地冰封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蒸腾 淹没

雾气缭绕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情不自禁

二、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内容: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2、自由朗读,把最吸引你的、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再好好念一念,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朗读,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在读中体会到:“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交代雾凇形成的时间 “十里长堤”“缀满”——说明雾凇的数量很多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分别从颜色和光泽表现雾凇的美 “闻名全国”、“奇观”——自豪之情

4、填空: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一句中填写的词语从、、三个方面描绘了吉林雾凇的奇观。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夜看雾,晨看挂,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我们漫步在松花江边,一起来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1、播放片段欣赏。

2、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啊!

3、看着这么美丽的雾凇,人们不禁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简介此诗句的出处,体会诗句引用的恰当。

三、点拨引导:

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美景,而且了解了雾凇的形成过程。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呀!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那奇特而美丽的吉林雾凇吧!(齐读课文)

四、导游:

师述:吉林雾凇美不胜收,闻名全国,一定吸引了不少游人。我们很多人都没去过吉林,都想一睹吉林雾凇的风景,如果你是吉林当地一个小朋友,大伙想请你做个导游,你想怎么介绍呢?下面分小组讨论,过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当得像?当得好? a、小组讨论。b、指名当,评价。

五、游客:

如果我们换个角色,你此时是一个正漫步在松花江边的一个游客,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板书设计:

雾 凇 晶莹洁白 银光闪烁

水汽——遇冷——凝结——奇观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教学反思:

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神奇的景象。但学生生活从未亲眼见过雾凇,虽然通过文本能够得到一定了解,但仍缺乏感性认识,更无法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特殊原因,给教学带来了困难。所以要用多媒体来教学。本课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于是我在学完第二小节的基础上,问学生:“学到这儿,你是不是产生了疑问?”并总结成两个问题。雾凇形成的条件是什么?雾凇形成的过程是什么?孩子两次带着问题默读、品味课文,除了找到了雾凇形成的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还找出相关的说明内容进一步朗读、体会,探究它的形成。这样,孩子在了解雾凇成因的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语言的美,感悟雾凇凝结过程之美,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课文优化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了语文素养。

下载雾凇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雾凇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雾凇》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一、导入: 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出示“雾”的大篆),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告诉大家,这是古代的雾字。(出示演变过程),后来经过逐步的演变、简化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字。(雾) 指......

    雾凇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变脸的游戏吗?既然喜欢,老师就带你们玩一玩变脸的游戏,出示 青看变脸了,变成清。又变脸了,蜻,怎么读。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我们知道这样的 汉字......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体会作者的独到之处。 3、让学生感悟雾凇的景观之美,激发......

    雾凇教学设计

    23、雾凇 ----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科 目:语文 班 级:四(2)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课文《雾凇》,掌握写景的方法,能对雾景或雪景进行描写。 2、过程与方法: (1)复习课......

    《雾凇》教学设计

    雾 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2教学设计 万宝学校高琳琳 一、议一议:回忆课文内容,导入课题: 1、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此时当你走近吉林的松花江畔,你会被一道亮丽的风景所吸引。那就是-------雾凇。今......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