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如 何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和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当前的不少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
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是点燃学生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执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把鲜红嫩绿果实挂在枝头”的桃子、苹果、石榴,“把果实埋在地下的”花生,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花生的特点、理解“父亲”的话。面对形象的画面,耳听轻快的音乐,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
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方式从声音可以分为朗读和默读;从速度可以分为速读和慢度;从精细可以分为精读和浏览;从感官可以分为听读和视读;从辅助手段可以分为配音朗读和清读;从个体与群体可以分为个读和齐读;从解读文本可以分为对话阅读、探究阅读和体验阅读……阅读方式单一,势必造成课堂上的心理疲劳。只有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地变换阅读方式,使学生觉得新奇,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的需要、文本解读的具体实际而确定,要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有效阅读,不能盲目地选择。
例如:我在执教《庐山的云雾》时,就运用了多种阅读方式,教学效果非常好。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是听读,让学生听录音,看画面,感知千姿百态的云雾;接着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采用了指名朗读、齐读、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写法和语言。多种阅读方式的运用,使课堂充满琅琅书声,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内外结合
我们要激励学生课外预习课文,指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初探课文。通过边读边想,查工具书,画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或向别人请教等形式,对课文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为课内深入学习、理解吸收节省了时间,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词汇、句式、写法等往往是比较零碎的,是初步的感性知识,我们可结合课本知识,有目的地把它引入课堂,帮助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理性知识,加以吸收。
学生在课外练写实践中获得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杂乱的。我们可结合课文,有计划地把它引入课堂,帮助梳理出本质的、深刻的、规律的、便于掌握的东西,加以吸收。
四、引导学生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时,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锻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立意、构思等作文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思路清晰地与人交流的能力。
例如:概括段意文意时,写人写事的文段,可用“谁干了什么”概括;写物写景的文段,可用“什么怎么样”概括。至于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文章题目入手概括,也可以从首尾等重点段落入手;尤其是不少记叙文,可以从记叙的六要素入手概括。
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思考一番、说上几句,是课堂学习中的家常便饭,早就习惯了;但是真正让他们把思考的和所说的写出来,就感觉到不是像吃家常便饭那样容易了。因此,我依据阅读内容,有计划地锻炼学生续写、补写、仿写、扩写、缩写等能力,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松》一文时,我让学生将“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有力,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着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这段话改写。学生改写后有“黄山的松真奇啊!像主人,首先迎接客人的到来,然后陪同客人观赏风景,最后把客人送下了山。”“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有的伸出手臂欢迎游客的到来;有的站立不动,像好客的主人陪同客人观赏风景;有的伸出长长的手臂在欢送客人呢”等句式。尽管写得远不如原文,但通过改写,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原文的精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我们共同探讨出更多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吧!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教学也是语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那如何更好地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发掘教材蕴涵的趣味性,指导识字
教材的各个部分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摘果子”、“叫字排队”、“找敌人”、“读文找字”、“姐妹相遇”、“玩玩字卡”、“找找朋友”、“开火车”、“表演动作”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例如:“摘果子”:学习合体字,设计一个游戏“摘果子,找朋友”。把所学的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帖在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组对了,读准了,就把组好的“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二、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尝试师生合作教学识字
由于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加强了,所以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已经认识很多汉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整体入手、学生参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尝试。首先将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的生字出示出来,对于全班学会的生字不再具体学习,将学习重点放在词语的拓展上。只有个别学生不会的字,可以通过“生生”间的互动来完成任务。对于部分或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写的生字,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而这个环节正是发挥基础好的学生积极性的时候。可以请认识这个字的学生做“小老师”,在小组内先备好课,然后给全班讲一讲这个字,其余的“小老师”做必要的补充。而教师此时作为一名学习的参与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向“小老师”提问。对于较难的字,教师还要在强化重点和难点上注重点拨。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小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其他学生又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了汉字,从而达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三、掌握规律,体验成功
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随着时间推移,有许多形声字已不能明显地分出它的形旁和声旁,但毕竟这是少数。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有种“识一字而会认百字”的感觉,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创新”是时代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利用生活经验来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这就是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当然要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我们在识字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家长配合,如:在家具上贴上其名称标签,孩子在家中接触家具时通过这些标签很快认识了名称,增加了识字量。一个班级几十个不同的名字,可以让学生互相叫叫名字,识识名字。在学的过程,学生有发现识字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利用生活中识字调动识字积极性。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字,比如报纸、零食包装袋等等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高识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逐渐提升。
五、反复练习巩固识字能力
根据遗忘规律,识字必须要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温故而知新。比如学生通过写字来巩固了对字形的记忆。字词的掌握在于听说读写中能正确运用,同时,字词在反复地运用中才能巩固,因为在运用中字词的复现率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就好。教师利用组词以及说话写话,指导阅读课外读物等方式达到巩固识字目的。又如,上课前让学生先把课文读几遍,不会读的再通过查字典来学习。由于多次读课文,生字复现率高。教师要落实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起学习。一旦发现有读得不准的字音,师生及时提出进行矫正。还可以开展一些识字大擂台活动,比一比学生谁的识字多,这样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生字,也可以从别的学生中获取新字,也可以进行阅读比赛达到复习生字的效果。
六、指导书写,学以致用
有些字不仅会认,还要会写,而且要写的正确、美观。在识字教学中,写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识字教学时,要有写字的指导,包括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字的笔顺和结构等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努力把字写得正确、整洁、美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好学生用好田字格,写字之前,引导学生观察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求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占八分满,不要过大或过小,而且写时要把字写端正,做到横平竖直,不写歪。
七、调动家长积极性,引导学生课外识字
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习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所谓“课外学习”,就是强调学生要具备向生活学习的能力。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这一丰富的识字资源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到课外识字。因为学生周围的一切,只要是有汉字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其自主识字的资源。学生掌握了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就等于插上一对无所不能的羽翼,从而在生活的识字王国中自由飞翔。
当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灵活多变的恰当的识字方法,结合思维特点,鼓励想象实践,培养识字习惯,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多学汉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三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绽放异彩
单位:建昌县汤神庙初级中学 学科:语文 姓名:张学静
论文摘要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和学会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典诵读,以不同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保持高胀的学习热情,教学与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促进教学,以教学改进评价,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训练,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循序渐进。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习惯培养、评价与策略指导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淡、扎实、快乐的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让师生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培养习惯 当堂训练 综合评价 经典诵读
引言
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与探索中,我一直在追寻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做到当堂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课,每一天。使学生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当堂练习、有机拓展,以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清清楚楚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轻轻松松的教学生态把学生领到无边快乐的知识海洋,领略知识海洋的浩瀚,聆听知识海洋的乐音,品味知识海洋的真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素养与底蕴。
一、准备充分,强调课前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知识学不胜学,记不胜记。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是老师详细说过的,但结果学生像没有听过;明明是学生做过的,但结果跟没做的差不多,这不让我反思个中的原因:学习是实践的过程,学生没有对文本接触,没有对文本独立的理解,课堂没有独立的参与,独立的体验,独立的思考,他们学习的记忆就不深刻。我深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确实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只有经过亲身实践体验,才可能刻骨铭心,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才智。
因此,我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完成这几个过程——读课文、查生字、画问题、赏析句段、提问题,让学生对文本有大致的理解。学生的自学目标和要求明确了,准星瞄准了,有了导航灯,思想也会变通了,自学起来也就顺畅自然,效果也很好。例如:我教《空城计》,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因此不但弄懂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而且学生对诸葛亮为什么如此有勇有谋,胆识过人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对《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地互相答辩,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情节,学而不厌地研讨《三国演义》,在两个单位时间内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与重点,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重要典故,拓展了有关《三国演义》的谚语和歇后语,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求知欲非常强烈,时间在静静的阅读、感情的朗读、激情的辩论、快乐的研讨中过去了,学生还是乐不知返。相反,有的老师认为不预习也能上课,结果,课堂上学生第一次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用了半节课,学新字生词又花了半节课,对课文的理解又花了一节课,结果两节课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很肤浅,没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研讨和拓展了。
可见,课前预习多么重要!它是教师预设课堂生成、把握课堂训练重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重要铺垫。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是学生加深读文本理解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有力保证。
二、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每一堂课。
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有的老师往往不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堂课,大大浪费了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不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熟不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 式,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是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知识的关键。
1、加强课堂训练。
在平日课堂上要加强课堂训练。抓住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起‚一箭双雕‛作用的词、句、段;还有在检查学生预习中普遍存在的薄弱处。训练点不可过少,也不宜过多,到处是训练点,就等于没有了训练点。训练点的确定应该因文而异,因学生水平能力而异,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中挥洒自如,练到点子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前定好训练点呢?
深入全面地钻研教材,从全组课文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再从每一篇课文中抓住每一课的特点作为训练点,这样才能具有‚一箭双雕‛作用。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我的老师》等,这些课文都是写母爱的伟大无私奉献精神,在上课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很好的品味文章的感情。
检查学生预习和评价反馈情况,从共性薄弱处定准训练点。如:我上学期教的班级从预习中我发现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和赏析句、段的能力较为薄弱,所以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课堂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从‚归并段意法‛或‚抓四要素法‛或‚抓重点句段法‛归纳主要内容;用‚事例+精神+感想‛的方法赏析句子……当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提高后,又根据当阶段的预习和评价反馈情况拟订新的训练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课堂中练习与提高。
2、课堂上强化训练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记得很模糊,写作文时错别字很多,言之无物; 有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内容特别的空洞,类似这样的事情真的使很多,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起到导师的作用,对每一个学生的水平能力要了如指掌,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给予画龙点睛的指导,学生就会少走些‚歪‛路。如学生错别字多,我就教他们以象形法、会意法、编顺口溜法、结构法等,最适合自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记,如:生字‚督‛字‚上‘叔’下‘目’‛;‚诺言‛的‚诺‛可编顺口溜‚‘若’然‘说’了就要言出必行……‛;如写句子理解,用‚关键句段+个人理解‛公式法教学生。教无定法,最适合学生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 设计阅读方法策略,导练结合,学生的进步就更快更高。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在定准的训练点上作恰如其分的指导,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语言训练场,发挥学 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现在的语文教材富有人文性,识字量大,知识面广,阅读量大,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去学和教师的不断加强训练,巧用评价,巧指正,多鼓励,多一些发散性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怀有更大兴趣学习语文。
加强课堂训练,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写、思、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及拓展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心声》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学生表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对话、心理描写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文章中去,很好的体会京京的心理感受,然后再展开讨论活动,使学生畅所欲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落实到写作,谈谈对《心声》的理解与体会。
巧评价,多鼓励。阅读与评价相结合,在阅读中评价,在评价中指导,师生互动,各自在‚导‛与‚评‛中不断改正和提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巧妙评价,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学生自学与课堂学习的效果显著,学习积极性颇高,兴趣浓厚,期望进步的决心加大,更深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评价的情感、态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可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三、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拓展阅读,丰富内涵。倡导学生多读经典,经典的作品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它是加强记忆,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的良剂,它直接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为此我在平日课堂上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真正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扩大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像《弟子规》、《新增广贤文》、《论语》、《吕氏春秋》等中的经典名句都悄悄地流淌入学生的心田,它仿佛天籁之音,净化师生的心田,让心灵之花盛开,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起到情感催化剂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除了诵读经典,我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阅读精美的文章,积累优美的词句,这些都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 5 助。
结语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在平日课堂上,积极抓住每堂课,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强化训练,巧妙评价鼓励,扩大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容量更大,拓展更广,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随机结合,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学生在自学中有所提高,有所发现,又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感染力,充分发挥心智,尽情地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当堂训练与评价中不断学习与修正,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断找到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与评价能力、水平突飞猛进;在经典诵读中,师生交流更深,心灵得到洗礼、净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我将坚持不懈的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四十分钟课堂上,能够更快更好的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等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学记评注》高时良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6版
5、《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6、《普通教育学》[德]赫雨巴特著,李其龙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版
7、《民主主义与教育》[美]杜 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7版
10、《中学语文教育史纲》张隆华著 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11、《阅读教育学》王松泉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2、《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版
1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曾仲珊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版
1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版
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标研制工作组,2003年5月颁发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效率
语文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布臵的语文作业如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无异于给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要求取得高效率,语文作业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语文作业应该怎么发挥应有的效率,甚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显得举足轻重。但在教学中我发现,语文作业的布臵以及完成的方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语文作业现成内容较多,实际编写较少。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练习,以及教辅书上的练习,构成小学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老师很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编拟适合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
2.语文作业知识巩固的较多,应用于实践的偏少。语文作业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字组词,重复练习课后练习题,完成书的题目已成为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还是比较少的。
3.书面作业多,口头和课外阅读作业偏少。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习惯于布臵书面作业,这种作业有利于教师进行批阅,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有利于家长配合教师进行教学。但是“口头作业”布臵的很少,一般也就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显得相当单薄,仅局限于课后一点点时间去读课外书。
4.独立完成的多,合作完成的偏少。教师在选择给学生布臵作业时,一般选择可供单个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的作业,而因为合作完成的作业不好检查而放弃了对这方面作业的布臵。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如何进一步改变现状,在有效性作业的设计上有突破性进展呢?下面我从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两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作业的设计
1.作业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选择性
传统的课程与教学,往往注重作业的量而不是质,以致“题海战术”一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新课程环境下,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 1
和学生的接受度。我在作业布臵时,常常我设计几个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其中几项,这样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如在教完《海上日出》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作业:①默写词语。②背诵课文。③查找并背诵古人关于写海的诗。④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选其中的一至二项来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前二个作业课文没上完他已完成了,他就把时间花在查找、背诵、仿写上,在积累练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别处我还采用规定作业的字数,内容不限的方法。经常让学生一天写足300字,这300字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可以是抄词语,可以是做练习,也可以是写读后感,摘录课外好词佳句……总之,作业量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应是有差异性,有选择性。
2.作业的设计应具有新颖性、实践性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和学生个人为对象来进行的,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作业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新课程环境下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来完成的。作业可以以“练习”、“思考”、“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做一做”等不同的形式出现。如在教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色,让学生写一篇赞美大自然的诗,或者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仿照课文中发现自然现象的诗句,写下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发现。
3.作业的设计应具有人文性、发展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纳了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它充分地渗透了人文思想,它对学生的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深远的。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不但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而且在平日作业中,也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教育。
如在学完《我是猫》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白对于弱者我们应该给予同情,我给学生布臵了一道“关爱弱者作业”:“关心下自己周围有没有需要我们同情或者帮助的弱者,如果有大家能否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下个星期的小练笔就写写这件事。”几天后,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毕竟是他们实地观察过的事情,有些同学还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帮助老年人或者残疾人,所以写出来的东
西较丰富和富有情感。
又如在过地方节日的时候,我们可设计学生去调查今年的节日比往年的节日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有什么新气象没有。
二、作业的批改
1.精批细改。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8~10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2.分组批改。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教师综合各组反馈的意见后公布参考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
3.当堂当面批改。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却因人而异。作业做的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中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弥补了单元过关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如同一阵春风,带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面,新课程下的作业观如同千朵小花中的其中一朵,它在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尝试下,将开得更加绚丽动人。
第五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之我见
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周祠小学李英
要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1、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气氛:
教学内容是创造课堂艺术氛围的凭借和依据,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气氛与教学内容的情调一致。教学内容对教学氛围的营造,起着定向的作用,因而教学气氛应当因文而异。
2、研究知识难度,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一般来说,如果课堂教学的知识难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了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就会迷惑不解,产生挫折和失败感;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激发不起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只有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学生就会本着一种高潮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这样在课堂上就易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学生是否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教师应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同叶圣陶所说的,把它比作一扇门,让学生自己走进去,动脑、动手、动口,寻求真知。教学实践中教师起提示或引导的作用,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活起来,师生就会充满活力和智慧。学生愿意学,1
并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说与课本有关的小笑话,分角色表演等。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习,主动地获取一些知识,教师再善于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
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我们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和设计,要付诸教学实践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必须依托课堂教学,没有一节节好课作支撑,再好的教学策略也只能是无效的处方。进行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最起码的要求。
1、全面关注“三维”目标。
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2、真正全面关注学生。
(1)关注学生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我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课堂上,时常有个别学生自我控制力差,搞小动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不会大声呵斥他们,而是突然停止讲课,以目示意,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此时一定会抬头看,发现老师正看着自己,心中自然会明白该怎样做。这样,课堂秩序稳定,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课下再找这些学生谈心,耐心说服教育,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多一份鼓励,多一份信任,多一份赞扬,这些学生大多能乐观,愉快地改掉缺点。教学中不忘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活跃好动,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欲
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
(2)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处,班上孩子多半是务工子女,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性格、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教学。比如,我在教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游子吟》这两课后,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父爱母爱的伟大,从生活小事中发现父爱母爱的平凡而伟大,于是我找了朱自清的《背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印发给学生,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阅读,让他们可以结合这几篇文章写批注、写读后感、也可以用朗读的形式,用自己声音传达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讲父母爱自己的小故事,班上有喜欢写诗的孩子,他们也可以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等等,在这次教学中,由于我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习效果很不错。
(3)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真谛。孩子们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教、学双方都要付出心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局限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引导,而不是“拔苗助长”、“越俎代庖”。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借助文本内容、用教师具有感染力的语言等去注意影响好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逐步经历丰富的情感。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肢体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信息,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合理地运用教材,研读文本,还要注意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向同伴学习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我想,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而且必须有责任、有信心、有准备去接受社会给与我们的挑战,做新课程推进的完善者和促进者。